低碳生活

更新时间:2024-05-01 16:0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1年公考申论热点:低碳生活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和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以及生态文明建设

的全面推进,公众环境意识有了普遍提高,环境保护在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即将召开的2010年全国“两会”前夕,社会公众纷纷踊跃为环境保护建言献策,提出了不少有益的建议。那么,在今年的“两会”上,哪些环保话题将成为热点呢?综观我国目前环境保护形势和社会发展潮流,可以预测,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和与民生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很可能备受关注。 节能减排将成为关键词。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截至2009年底,全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已经取得了重要突破,成果十分可喜。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污染减排仍然容不得有丝毫松懈,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过程中,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毫不松懈地抓好污染减排。同时,中央将调结构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也要求我们以环境保护为重要抓手,以污染减排为着力点。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污染减排已成为我国调整经济结构、加强宏观调控、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如何进一步深入推进污染减排,将已有的成熟经验上升到法律、制度层面,通过污染减排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是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此外,污染减排、环境保护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福祉。在两项主要污染物减排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对如何巩固成绩、挖掘潜力、扩大范围应及时研究,应进一步增加氮氧化物等减排指标,让广大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环境保护带来的变化,真正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

低碳经济将成为热点议题。随着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紧迫和全球对发展方式的深入反思与变革,低碳经济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市场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转变发展方式的方向和我国占据世界经济竞争制高点的关键。在2010年的地方“两会”上,不少地区都拿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如就如何发展和推进低碳经济,河北省政协委员李赶顺提出了一系列建议,重庆“两会”一号提案不谈GDP谈低碳,四川省提出了灾区低碳

重建的思路,江苏省政协委员卫道兴还提议建立“低碳城市”等。而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提到环境保护,除了“绿色”之外,近期被宣传得最多、普及面最广的就是“低碳生活”。从沈阳“两会”代表统一乘坐大巴参会亲身示范低碳生活到重庆市副市长童小平“两会”现场布置低碳任务、倡导市民低碳生活,各地区的提案、议案和建议可以说涵盖了推行低碳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全国“两会”上,低碳也必将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重要话题。

与民生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将是各地代表关注的热点。与民生息息相关的生态和节能设施尽管单个看来不少都只有不算太大的规模,但是节能总量累加起来却很可观,这也有助于将每一个人都纳入生态文明建设和节能减排工作中来,开展节能减排的全民总动员。如北京“两会”提出的为新建保障性住房安装太阳能采集系统、江苏省提出重新考虑城市“亮化工程”等。而一些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环保对策与设施建设也被代表委员们热切关注,如九三学社河北省委提出的对污水灌溉的建议和对策、北京“两会”上代表提出的尽快推进垃圾处置建议等。解决与群众密切相关的环境和生态问题,这也是代表和委员们为民代言的意义所在。

可以预见,在今年的“两会”上,环保必将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而思考的

内容,不仅涉及环保工作本身,更将深入环境与经济融合、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转型、文明进步等更深层次的领域。

环境保护将决定制度设计、政策安排和发展成败,这一点,已成为越来越显著的趋势和必然。

2010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解析

【华图教育阅读提示】2010年1月16日浙江申论考试尘埃落定。对比浙江的这次省考与国考,不难看出两次考试有很大的相似之处,这也就提醒考生备考省考之际一定要认真分析当年国考的出题特征和考察主题。本文将从:总体特征、材料解析、问题理解三个层面对该次申论考试进行深度解析。

一、总体特征

1.紧扣热点,立足浙江省情。

本次申论考试的主题是“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主要测查考生对生态文明的理解。国际方面,刚刚落下帷幕的“哥本哈根气候会议”表明了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的决心和诚心。国内方面,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最后一年,节能减排的成果直接与官员的乌纱帽相挂钩。具体到浙江省,浙江是一个资源匮乏的省份,既面临着发展经济的压力,也同时面临着节能减排的任务。这就需要考生能够正确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为发展低碳经济献计献策。

2.难度提升,测查能力不变。

根据2010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大纲:申论主要通过应考人员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应考人员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这与往年大纲的内容相同,具体到考试题目方面,与2009年一样,申论共包含3道题目。但是在提问方式上有所创新。同样是考察考生概括、提炼的能力,2009年是要求考生“用不超过400字的篇幅给上级领导整理一份情况反映”,而本次考试则是要求考生能够准确概括给定资料的内涵,并指出相关句子所反映的本质。

3.借鉴国考,改变提问方式

2010年国考申论以“海洋的保护与开发”为切入点,考察了考生对“生态文明”的理解,要求考生能正确把握“生态”、“生产”、“生活”的关系。同样,本次考试,也要求考生能在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立足浙江实际,为该省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目标。本次申论考试第一题是“按照要求,谈谈你对以下两句划线句子的理解”。2010年国考申论(综合管理类试卷)第一题也是要求考生“结合给定资料中的具体事例,谈谈你对‘海洋的污染将毁灭鱼儿的家园,但让人类不寒而栗的毁灭绝非仅此而已!’这句话的理解。”这也就提醒考生,要认真研究和分析国考真题,关注时事。

二、材料解析

资料一:全球气候变暖给中国造成的影响危害。第一段:揭示主题——全球气候变暖;第二段: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的影响危害;第三段:全球气候变暖对浙江省气候的影响危害;第四段:全球气候变暖给浙江省农业带来的危害。

资料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人类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过程中采取的各种措施。第一段:人类活动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第二段: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的成果;第三段: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做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新举措;第四段:低碳行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和贡献;第五段:全世界各个国家正逐渐形成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理念。

资料三:全球气候变暖的中国因素及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过程中的积极探索。第一段:中国不合理的煤炭消耗结构和消费方式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一个因素;第二段:中国工业领域的能源消费加剧了能源的过度需求和浪费;第三段:中国将节能减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

规划;第四段:中国节能减排的重要选择——低碳经济;第五段: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是节能减排的另一选择;第六段:中国制定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政策。

资料四:从各个领域的能源增长形势揭示浙江省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第一段:浙江省节能减排的严峻形势;第二段:浙江省能源消费增长的势头十分强劲;第三段:浙江省单位GDP能耗较高;第四段:选择结构调整作为节能减排的突破点对浙江省企业带来的影响;第五段:形势逼迫浙江省以发展低碳经济来完成节能减排的任务;第六段:浙江省新增用能呈现出较快增长势头;第七段:浙江省重化工业呈现出快速增长势头;第八段:浙江省人均能源消费水平已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资料五:浙江省在开发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方面的积极探索。第一段:浙江省能耗水平连续两年位居全国三甲;第二段:绿色技术——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在浙江省的应用;第三段:浙江省第三产业能耗低,发展迅速;第四段:清洁能源——太阳能光热在浙江省的利用;第五段:太阳能光伏产业等新能源在浙江省的发展前景;第六段:浙江省众多企业投入新能源的研发。

资料六:节能减排需要人类从生活到观念都要向低碳转变。第一段:浙江省居民生活用能持续刚性增长将给节能降耗带来长期压力;第二段:浙江省逐渐进入“大众高消费时代”,对节能减排带来不利影响;第三段:浙江老百姓正逐步接受和青睐高效节能产品;第四段:环保志愿者倡导重视节约的文化传统,从小事做起为节能减排做贡献;第五段:低碳生活方式的出现;第六段:人类生存发展观念必须发生根本性转变,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生态危机。

三、问题解析

本次申论考试第一题,是要求考生谈谈对“今天,我们还能把应对气候变化视为一种奢侈吗”和“大面积对化石能源实施价格补贴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这两句话的理解。这主要是考察考生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考生能联系上下文准确概括出该句话的内涵。

第二题题目要求是“资料四中划线句子‘遭遇着两难境地’,根据资料四、五、六,结合浙江情况对此进行分析。要求:①指出其中矛盾并作简要分析;②提出化解的思路;③分析透彻、层次清晰、表述简洁,总字数不超过400字。该题主要是考察考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考生要能指出两难境地所指的具体矛盾是生产发展和生态良好之间的矛盾。其次,考生要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妥善解决两者关系,如: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技术、低能耗产业等。

第三题是要求考生:围绕给定资料的主旨,联系实际,以“后天的拷问”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观点明确,论述深刻,内容充实;②结构完整,条理侵袭,语言流畅;③字数1000-1200字。“后天的拷问”是提醒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环境问题,否则定将自食其果。针对该题,考生可以以“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为论点写一篇文章。

低碳经济

【背景链接】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

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人类对经济发展方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的大变革将引导人们摒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标准表述】

[内涵]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大进步。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 [措施]纵观世界各国应对低碳经济发展所采取的行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关键,政府主导和企业参与是实施的主要形式。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首先要结合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节能减排的工作需求,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开展社会经济发展碳排放强度评价,指导和引领政府、企业、居民的行动方向和行为方式。其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再次,充分利用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发展之间的政策协同关系,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支持低碳经济的市场体系和政策体系。最后在电力、交通、化工等能耗高、污染重的行业先行试点,积极构建“低碳经济发展区”,在东部发达地区和国家重点能源基地选定典型城市进行试验试点,总结经验后逐步推广来寻求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理解]低碳不等于贫困,低碳经济的目标是低碳高增长;发展低碳经济不会限制高能耗产业的引进和发展,只要这些产业的技术水平在国内领先,就符合低碳经济发展需求;低碳经济并不一定成本很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很大一部分潜力是负成本的,并不需要成本很高的技术,但需要克服一些政策上的障碍;低碳经济并不是未来需要做的事情,而是应该从现在做起的;发展低碳经济是关乎每个人的事情,防范全球变暖,需要国际合作,关乎地球上每个国家和地区,关乎每一个人。

【社会问题的背景】

(1)2010年3月,北京市政府在《“绿色北京”行动计划》表述,到2012年形成约500个租赁点,2万辆以上租赁规模,到2015年要形成约1000个租赁点、5万辆租赁自行车的规模。争取在2015年,北京市自行车出行比例达到23%。 (2)洛杉矶的做法值得借鉴。如今,素有“汽车之都”的洛杉矶也要改弦更张了,设想打造成“自行车之都”。不久前,洛杉矶市长安东尼奥·维拉莱格萨在该市举行的“自行车峰会”上表示,洛杉矶计划将在未来30年里修建2560公里长的自行车道,并严防机动车与自行车“抢道”,以确保自行车在洛杉矶畅通无阻。

我国的广东省也表示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在珠三角地区建成可供骑行、总长约1690公里的6条区域“绿道”,分别穿过珠海、惠州、中山等9座城市,方便居民的出行、休闲和体育锻炼。

(3)北京人为什么不愿意骑车了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比如,路不好走。有人也许要问,北京是个位于平原上的城市,道路平坦,不少马路都有宽阔的自行车道,路怎么会不好走呢?可您再亲自上街瞧一眼,自行车道基本上都成了汽

车的停车场,一字排开的汽车把自行车道挤得就剩井盖那么宽。堵车的时候,着急的司机们还死乞白赖地往自行车道上拐,把自行车挤得没辙没辙的。有的十字路口位于立交桥下,汽车想怎么拐就怎么拐,自行车却非得攀天桥或者钻地道,才能如愿前往自己想去的方向。

(4)北京是较早开始做公共自行车租赁的,也是最早把自行车租赁形成网络化的。2年8月26日,北京市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举办了“绿色出行与城市发展”座谈会。市交通委称,要力争在2015年内,完成轨道交通、地面公交、自行车3种绿色出行方式比例达65%。市交通委副主任李建国也表示,5年后,北京将建成3000个自行车换乘网点。

“自行车租赁市场衰败的原因不是什么经营理念的问题,主要是缺乏政府的支持。要一个民企去协调包括工商、税务、水电、市容市政等系统是几乎不可能的。 很多人不愿骑自行车,觉得骑自行车寒酸、没面子,很多人还把开车作为一种身份的标签和奋斗的目标。这是一个观念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样的模式适合北京,还是要经过实际的验证。国外的模式拿到北京来不一定适合,上海、杭州的模式拿过来也不一定适合。

公共自行车租赁需要政府的支持,同时,公共自行车租赁网点逐渐普及之后,可以吸引到其他商业形式或通过服务外包模式获得相应收益。

北京市交通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年内将在三大区域试点推广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目前确定的试点区域包括文保区东城区5号线沿线、通州区八通线北苑至土城沿线、4号线中关村综合商务区gkz6.net周边地铁站两侧3公里范围内。试点区域中,每隔500米将建设一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点,主要依托商务区、地铁周边以及大型公共设施设置。

北京市交通委规划处处长陈燕凌,在“绿色出行与城市发展”座谈会上介绍:“这几年,北京也不断地在地铁周边尝试自行车租赁,但效果并不好。因为原来是公司在操作,商业性比较强,而且网点太少。”她表示,此次试点会是政府行

为,通过招投标方式委托管理,同时采用以政府为主导,采取实名制、“免费+收费”的模式。

有知情人士透露,政府此次招标规划是在对杭州、武汉、上海等地的调查基础上提出的,招标将公开并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具体的时间还不确定。

无人管理的自行车,第一年是新车,第二年是旧车,第三年便是烂车,第四年就是垃圾了,还是必须收取一定押金的,靠自觉会难以为继。政府主导、企业运营将推动北京自行车租赁市场的健康发展。

(5)2008年5月1日,杭州在全国率先运行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运行两年多,公共自行车已从最初的61个服务点、2800辆自行车,发展到现在的2000个服务点、5万辆自行车。目前,在市中心区域,大约每隔300米就可以找到公共自行车服务点,七成以上服务点可以24小时自助服务。

(6)如果每月少开一天车,每车每年约可节油44升,相应减排二氧化碳98公斤;排气量为1.3升的车与2升的车相比,每年可省油294升,相应减排二氧化碳647公斤;骑自行车、步行或坐公交车出行代替开车出行200公里,每人可以减少油耗16.7升,相应减排二氧化碳36.8公斤。

【核心观点】

(1)低碳“转型”过程应行政、市场、技术手段三管齐下。戴斌老师认为,首先公务员团队带头推行低碳出行,除了骑自行车外,其实更多地选乘公共交通,同样可以节能和提高能效。在宣传上,采用多种方式使人们了解低碳出行的重要性;在政策上,对低碳环保行业要给予政策倾斜;在资金上,对自行车租赁市场的发展及公共交通领域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政府补贴。

(2)对于低碳出行,很多回想到应该由政府扶持,以大力发展“自行车租赁”。但是,中宜教育戴斌老师认为,从政府角度看,确实应该给予适当的政策和措施,但不应完全用政府力量来发展自行车租赁。我国现在的经济发展状况很好,政府

确实有足够的财力去做一些事情,但是长远来看,很多事情不应该是政府做的,而应由行业本身的努力来完善,才能有持续发展的能力。因为人们对“交通方式的选择”,取决于这种交通方式的“效用”,而不仅仅是价格因素。这里面包括花多少钱、花多少时间、是不是方便准时、是不是舒适,不只是一个费用的问题,是一个综合的选择。而这些因素,单纯的政府“经济扶持”,是远远不够的。 (3)我们应该从低碳发展城市规划出发,街道应该更加紧凑,服务设施密集,利于自行车和步行。城市中心应以公共交通为主导,减少私家车使用。从规划开始减少能耗,改善城市“郊区化”的外貌,拉近人们和街区的距离,也让城市人“行走”得更健康,更环保。

同时,我们还需要大量“推广低碳技术”的各项“政策工具”,比如碳交易、低碳技术转让、低碳投资、技术创新激励措施、税收优惠等。戴斌老师认为,只有建立足够的、具有针对性的“低碳制度”,才能使“低碳理念”与“低碳行为”使之进入千家万户

《求是》 【低碳经济】 申论范文——在调整中拓宽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毫不动摇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低碳经济之

路,既是贯彻落实总书记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重要讲话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云南作为我国西部欠发达省份,产业层次低,转型发展难度大,扩大就业的任务十分艰巨。但是我们力排困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保增长、促就业与调结构紧密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云南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禀赋,这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必要的前提。一是生态环境多样,碳汇能力强。云南是我国四大林区之一,森林面积广阔,林业用地占全省土地面积的60.4%,居全国第二位。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云南森林及其整个生态系统不仅发挥着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对维护长江、珠江、澜沧江等大江大河流域的生态平衡、改善气候条件发挥着重要作用。二是能源资源多样,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云南水能资源理论蕴

藏量1亿多千瓦,经济可开发装机容量0.98亿千瓦,居全国第二位;太阳能优势明显,每年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相当于730多亿吨标准煤;风能资源总储量为1亿多千瓦,可利用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11.5%左右,资源储量2832万千瓦。三是资源种类多样,以结构调整促进节能减排的空间较大。云南的生物资源、旅游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很丰富,发展以生物开发为主的轻工业和以旅游文化为主的现代服务业空间很大。

特别是近年来云南在节能减排方面积累了一些好经验,这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借鉴。一是部分行业和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处在领先水平。虽然云南整体能耗水平相对较高,但部分行业和企业节能减排的技术在全国领先,甚至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全国电解铝能耗平均1.4万千瓦时/吨,云南平均仅为1.36万千瓦时/吨;电解铝产生二氧化硫的国家标准是不得高于850毫克/立方米,云南铝业仅为250毫克/立方米。这些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对全省节能减排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九大高原湖泊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滇池治理“十一五”规划的65个项目已完工20项,在建44项,最为关键的环湖截污和外流域引水工程进展顺利,滇池水质开始向好的方面转变。全省其他8个重点高原湖泊实行“一湖一策”,分别制定治理规划,不断加大投入,取得了明显实效。三是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产业快速发展,森林资源明显增长,全省活立木蓄积量超过17亿立方米。从2008年开始实施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十一五”期间投入70亿元,突出抓好生物物种多样性、生物遗传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保护。同时,进一步加强三江流域防护林建设,实施退耕还林、防护林工程等生态建设工程,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和石漠化治理。这些措施都对扩大云南的环境容量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大量的实践,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作支撑,也需要人民群众形成共识,自觉变革传统的生产方式与消费方式。省委、省政府要从实际出发,整合各种力量、各种要素,在结构调整中开拓节能减排工作的新局面。

第一,着力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云南存在的产业结构问题充分暴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迫在眉睫。经过认真研究和分析,我们认为调整工业不合理的结构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云南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为此,省委、省政府提出了“调优、调强、调轻”的发展目标。调优,就是优化工业内部结构,逐步降低烟草产业和重化工业在工业增加值中所占的比重,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是发展生物医药、光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环保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调强,就是要依靠自主创新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和附加值。调轻,有两个目标:一个是延长重化工业的产业链,促进重化工产品向精细化、新型化方向发展;另一个是大力发展与最终消费市场相衔接的日用轻工产品。为实现这一调整目标,我们采取了三个措施:一是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孕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增强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严格市场准入和产业政策,加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减少污染和排放,为新兴产业腾出发展空间。

第二,着力改变不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云南虽然资源丰富,但资源转化效率低于全国平均值14个百分点,磷矿资源开采中的损失每年达100多万吨;能源利用效率也仅为33%左右,比国内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其中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7。与此相对应的是:云南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居全国第5位,是全国万元GDP固体废弃物排放平均水平的3.6倍;全省高新技术产品仅占工业产品总量的7%,远低于全国17%的水平。改变这一状况的关键是尽快理顺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为此,云南探索在明晰资源产权的基础上,建立起能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同时降低废弃物再生利用成本,使得初始资源和不利于环境保护的产品变得昂贵,以促进企业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中寻求各种资源使用的最佳替代效应。

第三,着力改变不合理的能源结构。发展水电清洁能源是云南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之一。2006—2009年,云南水电新增装机1252.5万千瓦,4年约新增水电发电量290亿千瓦时,替代化石燃料1044万吨标准煤,折合减排二

氧化碳约2600万吨,减排作用十分明显。要继续推进水电开发,不断优化能源结构,有两个问题需要认真研究:一是云南水电、火电上网价格问题。目前,云南火电燃煤脱硫机组标杆上网电价为每千瓦时0.33元,水电的平均上网电价还不到每千瓦时0.2元。要实行水电火电同网同价,鼓励和引导企业利用清洁能源。二是“西电东送”电价问题。虽然自2007年10月份以来,国家已连续四次调高了云南“西电东送”电价,每千瓦时共计提高6.1分,但总体上仍然偏低。要争取继续适当调高“西电东送”的电价,确保地方政府和广大移民的利益。在省域内,我们实行差别电价政策,扶持新兴优势产业发展、淘汰落后产业,更大限度地增强电价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引导作用。此外,考虑到云南能源结构调整的需要,有必要尽快着手有关核电建设的研究论证及规划工作,争取“十二五”前期启动相关项目。通过核电项目建设,构建以水电为主,火电为辅,核电加快发展的多元化电力格局,奠定和巩固云南清洁能源大省的地位,并为改善能源结构,推进节能减排作出应有贡献。

第四,着力改变不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是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强大动力。云南是全国重点林区、矿产资源富集区和重要生态屏障。长期以来,云南等资源型省区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大量的资源,并为确保主要江河流域生态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要体现在减排方面“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实现重点生态功能区“不开发的发展”,就必须加大对这些地区补偿和支持的力度。为此,我们将积极推进两方面的工作:一是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建立更加积极、公平的生态利益共享及相关责任分担机制,大幅度增加对西部省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地区、禁止和限制开发地区以及金沙江、怒江、澜沧江、珠江等重点流域的财政转移支付和环保投入力度。从云南自身来看,也要从财政、税收、特色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建立相应的促进和激励机制,并加大对生态保护重点区域的投入,体现多抓生态环保多受益的原则,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地推进节能减排的积极性。二是积极开展碳汇交易试点工作。森林固碳具有间接减排效应,而且相比工业减排,具有投资少、代价低、综合效益高等优点。云南作为一个碳汇大省,要尽快组织开展研究,提出促进碳汇林业发展、开展碳汇交易试点的方案,争取在增加碳汇和开展碳汇交易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使全省林业资源优势转化为未来加快发展的资本,既为国家减排作出更大贡献,

也为云南未来的发展开拓更广的空间。

第五,着力改变不合理的物流运输结构。云南物流运输以公路为主,占全省货物运输总量的91.6%,占旅客运输量的92.5%。这种交通运输结构带来两个突出问题:一是物流成本高。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一般占GDP的10%以下,我国为18%,云南则高达24%。二是单位能耗大。公路的单位能耗是铁路的18倍、水路的22倍。云南现有的物流运输结构既制约了经济发展,也增加了节能减排的压力。为此,必须大力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大幅度增加铁路营运里程和提高铁路运输量占全省运输总量的比重。同时,大力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和城际高速铁路,最大限度地改善运输结构及综合运输效益。

第六,着力改变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低碳既是一种经济发展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在农村,要大力推广沼气使用和节柴改灶。目前,云南农村沼气用户累计达247万户。一口8立方米的沼气池,在云南平均每年可产气400立方米以上,折合285.6千克以上标煤,可替代薪柴2000千克以上。全省近5年新建沼气125万户,就相当于节省薪柴约250万吨,折合37万多吨标煤。除沼气使用外,近年来全省农村节柴改灶达到600万户,太阳能热水器推广170多万平方米,太阳能光伏利用、秸秆优质化能源利用等稳步推进,也对改善农村能源结构,减少化石能源和薪柴消费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城镇,要以推行节约型生活方式为重点,从细节上培养良好生活习惯。比如,电器设备在待机状态下耗电一般为其开机状态下耗电量的10%左右;在同等条件下节能灯的发光效率大约是普通白炽灯的3.5—4倍,可以节省80%的能源;“一次性消费品”加剧了耗能和污染,全国每年仅塑料袋就用掉1万多亿个,如果全国减少10%的塑料袋,可节省约1.2万吨标煤,减排3万吨二氧化碳;汽车的一台发动机每燃烧1升燃料将向大气层释放二氧化碳2.5千克。这些数据充分表明通过改变现有生活方式所带来的巨大节能潜力。因此,我们要采取有效的宣传推广手段,在全省城镇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养成文明、节俭的绿色生活方式和习惯。

(作者:云南省人民政府省长)

这篇文章摘自《求是》,个人认为比较适合申论写作思路!

申论范文 ——发展低碳经济:中国如何调结构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要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

关于我国低碳经济发展问题,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焦点之一。低碳经济是当今世界正在兴起的一种发展方式。低碳经济将成为较长时期内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主题,是中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内容。中国将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落实节能减排目标,在发展低碳经济中找到新的平衡点。

一、调整能源结构是基础前提

所谓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一种经济发展方式。其实质是通过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等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大规模开发使用可再生能源与低碳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人类生存发展观念和环境的根本转变,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因此,发展低碳经济中国首先必须调整能源结构。

中国能源煤炭比重大,水电、核电、新能源所占比重小,石油、天然气短缺。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炭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比重为70%左右,比国际水平的27%高40多个百分点。据估算,2000~2008年,中国一次性能源总消费量累计183.3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累计消费量为175.6亿吨;总排放二氧化碳累计450.4亿吨碳当量,其中燃煤排放二氧化碳累计308.2亿吨碳当量。2001~2008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为10.2%,但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库估计,2000~2008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增长率为12.28%,总量从27亿吨提高到70亿吨,其累计排放量为415亿吨。根据国家发展和改

革委员会经济运行调节司的测算,2008年中国煤炭消费量在27.4亿吨左右,增长4.5%。如果按照每亿吨燃煤排放115万吨二氧化硫的强度来计算,2008年中国排放二氧化硫为3151万吨,远远超过了环境自身净化能力。煤炭的大量消费,对大气、水体、生态环境的污染破坏十分严重。中国温室气体中85%的二氧化碳和大气污染中80%的二氧化硫、67%的氮氧化合物来自煤炭的燃烧。二氧化碳造成地球温室效应,二氧化硫导致酸雨,氮氧化合物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因此,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增加可再生清洁能源比重,实现能源结构多元化,发电方式多样化,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及烟尘颗粒物的排放,对于中国发展低碳经济至关重要。

调整中国能源结构,必须加快发展水电,积极发展核电,大力发展新能源。水电是一种经济、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水电的能源属性使开发水电成为常规能源优质化、高效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开发水电对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6.76亿千瓦,占中国常规能源资源量的40%,是仅次于煤炭资源的第二大能源资源,是世界水能资源总量最多的国家。可开发的装机容量为3.97亿千瓦,年发电量可达1.92万亿千瓦时,均占世界的1/6。如果开发充分,至少每年可以提供相当10亿~13亿吨原煤的能源。因此,开发水电可以有效改善中国能源结构,利用好丰富的水能资源是中国能源政策的必然选择,水电开发应该放在中国能源发展的重要地位。

世界核电发展的实践证明,核电是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核电不仅具备经济效益,同时具有环保优势,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核电有助于缓解全球化石燃料供应的紧张状态,遏止温室效应。核电站不排放造成酸雨、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的二氧化硫、损害人体的氮氧化物、粉尘及产生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核电不仅是一种清洁能源,也是高技术的战略产业。因此,调整中国能源结构,必须积极发展核电,调整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提高核电装机容量在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比重。

从世界能源发展趋势来看,各种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引人瞩目。在各种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中,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研究开发最为迅速。中国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技术和经验,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

多种新能源形式,积极利用生物质能,并把发展新能源作为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降低对化石能源——石油、煤炭的过度依赖。面对世界新能源发展现状,中国政府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新能源技术发展路线图,尽快整合现有产业资源,把现有资源、扶持政策体系及未来十多年的能源投资格局理顺,打造高效率的新能源发展的宽松环境,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利用来支持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显然,发展低碳经济,调整能源结构,就是要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加快洁净煤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继续发挥煤炭能源的作用,保障石油供应安全,大力发展水电与核电,加快发展太阳能、风能与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充分支持海洋能、核聚变能等未来新型能源的研究与开发,建立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体系。

二、调整产业结构是根本出路

发展低碳经济,中国不仅需要调整能源结构,而且需要调整产业结构。要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淘汰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产业,抑制过剩产业,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国已成为世界煤炭、钢铁、铁矿石、氧化铝、铜、水泥消耗最大的国家,是世界能源消耗的第二大国。在中国工业行业中,冶金、化工、建材等高耗能工业,产值不足工业产值的20%,但能源消耗却超过工业用能总量的60%。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初步分析,2005~2010年中国主要耗能工业部门的节能潜力为1.05亿吨标准煤,2010~2020年为2.5亿吨标准煤,其中大部分节能潜力必须通过加快淘汰电力、钢铁、建材、电解铝、煤炭等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来实现。据测算,中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近2亿吨,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约5亿吨,电解铝、造船、煤化工、平板玻璃等行业均存在较突出的产能过剩问题,多晶硅、风能设备等新兴产业因投资过度,也开始出现新的产能过剩。因此,必须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抑制过剩产能。要按照“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兼并重组、自主创新”的原则,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标准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协调产业、环保、土地和金融政策,调整产业结构,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抢占未来国际竞争的制高点,逐步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要加快发展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有市场需求前景,具备资源能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要重点发展突出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新能源,形成新材料与智能绿色制造体系的新材料,实现优良品种显著改良的生物育种,力争在干细胞研究领域取得领先地位的生物医药,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和平利用空间、实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海洋开发,提高资源勘探开采水平和效益的地质勘探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完善财政、税收、价格、金融等政策措施,健全管理体系和监督实施机制,大力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使之成为带动中国未来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军。

总的来说,要实现中国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的目标,必须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也是中国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的巨大努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qe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