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总结

更新时间:2023-10-20 13:2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列文虎克(荷兰人) 2、郭霍法则 主要内容

①特殊病原菌应在同一种疾病中存在,在健康人中不存在; ②从患者体内分离出的特殊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获得纯种; ③该纯培养物接种易感动物,能引起同样的疾病;

④从人工感染实验动物体内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该病原菌纯培养 特殊情况:

① 有些带菌者并不表现症状;

② 临床症状相同的可能不是一种病原感染;

③ 有些病原体至今不能体外培养,有些尚未发现易感动物; 补充手段:

1.血清学技术查抗原抗体; 2.分子生物学技术查DNA物质。

消毒(disinfection):杀灭物体或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但不一定杀死非病原菌和芽胞。

灭菌(sterilization):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灭细菌芽孢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及非病原微生物。

高压蒸汽灭菌法是湿热灭菌法的一种,经103 kPa(121.3℃)灭菌15~20 min,能杀死包括细菌芽胞在内一切微生物,是目前灭菌效果最好的方法,适用于玻璃仪器。

紫外线穿透力弱,只能用于病房、手术室、实验室的空气、地面消毒或不耐热物体表面的消毒。

巴氏消毒法适用于不耐热成分消毒。 前噬菌体(prophage):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温和噬菌体基因组。 毒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感染宿主菌后,能在宿主菌细胞内独立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宿主菌的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噬菌体基因组整合于宿主菌基因组中,随细菌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并通过细菌分裂而传代,但不引起细菌裂解,也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也称之为溶原性噬菌体。温和型噬菌体具有溶原性与溶菌性两个周期。 细菌的基本结构: (一)细胞壁(cell wall):细胞壁是位于菌细胞最外层,包绕在细胞膜的周围的一层较为坚韧,略具弹性的膜状细胞结构。

1.革兰氏阳性/阴性菌的细胞壁差异及意义(重点可能大题) (A)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组成

肽聚糖(15-50层)+磷壁酸(分成壁磷壁酸和膜磷壁酸)

+

(1)G菌细胞壁肽聚糖 :1)聚糖骨架 (N-乙酰葡糖胺,N-乙酰胞壁酸) 2)四肽

侧连(L-丙、D-谷、L-赖、D-丙)3)五肽桥(5个甘氨酸)

(2)磷壁酸:1)革兰氏阳性菌主要特异表面抗原 2)增强某些致病菌对宿主细胞的

粘附作用。3)细胞壁形成负电荷环境 4)噬菌体受体

(B)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组成

肽聚糖(1-3层)+外膜(脂多糖、脂质双层和脂蛋白)

-(1)G菌细胞壁肽聚糖 :1)聚糖骨架 2)四肽侧连(L-丙、D-谷、DAP、D-丙) (2)外膜: 1)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

类脂A (Lipid A): 为毒性组分,无种属特异性。

核心多糖(core olysaccharide) 有属特异性

O-特异侧链(O-specificside chain):有种特异性

2)脂质双层结构类似细胞膜, 嵌合着许多功能性蛋白 。 3)脂蛋白将外膜层固定在肽聚糖上,分子量约为7200 Da。

(C)细胞壁的功能:(1)维持菌体的固有细胞形态;(2)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 (3)

渗透屏障,阻拦抗生素、毒性酶入细胞;(4)决定菌体抗原性;(5)物质交换。

(二)细胞膜

中介体 (mesosome)(名词解释)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成为中 介体。

其功能类似于真核细胞的线粒体,故亦称为拟线粒体。

(三)细胞质

1.细菌特殊结构及其功能意义(定义,特点,意义) 荚膜(Capsule):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粘性物质,具有抗吞噬、抗干燥、粘附、抗有害物质损伤等功能,是细菌致病的物质基础之一,也可用于细菌的鉴定.

芽胞(spore):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于菌体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也称为内芽胞(endospore)。芽胞对理化因素有强大抵抗力,是细菌在恶劣环境条件下维持生存的休眠状态;同时是否杀死芽胞也是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而芽孢的有无、芽孢的形态及位置也常常作为细菌鉴别的指标。 鞭毛(flagellum,复flagella):某些细菌细胞表面附着生长的一至数百条细长弯曲的丝状物,具有推动细菌运动的功能,为细菌的“运动器官”,可用作细菌鉴定指标 菌毛(pilus or fimbriae):长在细菌体表的纤细、中空、短直、数量较多的丝状物,在电镜下方可看到。根据功能不同,菌毛可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大类。其中,普通菌毛主要行使粘附功能,帮助细菌牢固粘附于敏感细胞表面,与病原菌致病性密切相关;而性菌毛可通过接合在不同细菌间传递遗传物质,参与细菌间毒力、耐药性等性状的传递。

2.革兰染色法

由丹麦细菌学家H.C. Gram于1884年创建的一种简单、有效、经典的细菌复染方法。 操作步骤:结晶紫初染(1min) → 碘液媒染(1min) → 95%乙醇脱色(30sec) → 稀释复

红复染(30sec)

紫、碘、酒、红 一、一、半、半 球 阳 杆 阴 阳 紫 阴 红 例外:脑、淋、卡,白、抗、孢 结果判定:革兰阳性菌(呈紫色)、革兰阴性菌(呈红色) 生物学意义:1)细菌鉴定:分为G+、G-两大类 2)指导临床抗菌药物选择 3)辅助细菌致病性研究 (一)专性厌氧菌在O2下不存活的5种酶

厌氧菌因缺乏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岐化酶,或氧化还原电势高的酶类(细胞色素和细胞色素氧化酶) (二)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

1.细菌的生长繁殖与生长曲线(主要是四个时期的特点和应用)

生长曲线:将一定量的细菌接种到适宜的液体培养基中,定时取样测定活菌数量,以培养时间为横座标,以活菌数的对数值为纵座标作图,得到的一条反映细菌在整个培养期间菌数变化规律的曲线。细菌的群体生长曲线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迟缓期(Lag phase):将细菌接种到培养基中后的开始一段时间,此时细菌处于适应期,菌体增大、代谢活跃,但细菌的数量维持恒定或增量很小。此期一般约1~4 h。

对数生长期(Logarithmic phase):也叫指数生长期(exponential phase), 此期细菌进入高速生长繁殖阶段,细菌总数呈指数级增加, 此期生物学特性典型,对环境影响敏感,约维持8~18 h。

稳定期(Stationary phase):又称恒定期,此期细菌的繁殖速率降低,细菌死亡数量增加,细菌的繁殖数与死亡数大致平衡,总菌数虽有增加,但活菌数保持相对稳定,细菌的生物学特性常有改变。细菌代谢产物的产生多在此期。

衰亡期(Decline phase):营养物质耗尽和有毒代谢产物的大量积累,使得细菌死亡速率超过新生速率,活菌数呈现出负增长,形态显著改变,甚至自溶、破裂,难以辩认,生命活动趋于停滞。 (三)名词解释

(1)热原质(pyrogen):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机体可致发热反应的物质。产生热原质多

为G-菌,而热原质为其细胞壁的脂多糖。热原质耐热,用高压蒸汽灭菌法不能灭活,必须经干烤处理

(2)抗生素(antibiotic):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可产生一种能抑制或杀灭其它微生物

或肿瘤细胞的物质,称抗生素,多由放线菌和真菌产生。

( 3 )菌落(colony):将标本或培养基混合物划线接种在固体培养基的表面,因划线的分

散作用,是许多原混杂的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散开,一般经过18-24小时的培养后,单个细菌分裂繁殖成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称之为)菌落(colony)。

细菌的遗传物质包括哪些:细菌的染色体 质粒 转座因子 整合子 噬菌体基因组 质粒是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是环状闭合的双链DNA。质粒的特征有: 1.质粒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2.质粒DNA所编码的基因产物赋予细菌某些性状特征,如致育性、耐药性、致病性、某些生化特性等。3.质粒可自行丢失与消除。质粒并非细菌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遗传物质 4.质粒的转移性。质粒可通过接合、转化或转导等方式在细菌间转移,如耐药性质粒的转移。5.质粒可分为相容性与不相容性两种。 转座因子(transposable element):细菌基因组中能自行改变位置的一段DNA序列,转座可以发生在同一染色体上,也可在染色体之间或质粒之间,或者在染色体和质粒之间。转座作用主要依赖自身合成的特异性转座酶。转座造成DNA分子重排,在细菌变异与进化上具有重要意义。

噬菌体是一种能感染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和真菌等微生物的病毒。

转座子(transposon,Tn)转座子结构相对复杂,大小约2000-25000bp,除两端的插入序列外还带有其他基因,如毒力基因等,这些基因可随转座作用而发生转移重组,是插入处的基因完整性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整合子(integron,In):是一种运动性的DNA分子,具有独特结构可捕获和整合外源性基因,使之转变成为功能性基因的表达单位。

转化transformation:是供体菌裂解后,游离的DNA片段被受体菌直接摄取并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过程。

接合 conjugation: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将遗传物质从供菌转给受菌的方式。 转导 transduction:由噬菌体介导,将供菌的DNA片段转入受菌,使受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分为普遍性转导(可由毒性噬菌体或温和噬菌体介导,被转导的DNA可以是供体菌染色体上的任何部分)和局限性转导(由温和噬菌体介导,被转导的DNA仅限于前噬菌体两侧的供体菌基因)。

溶原性转换(Lysogenic conversion): 溶原性细菌因染色体上整合有前噬菌体基因组而获

得新的生物学性状。 例如白喉棒状杆菌产生白喉毒素的机制。 细菌自发突变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彷徨实验与影印培养)

温度敏感感受性:突变的菌株在特定的温度条件下不能存活,而在另一适当条件下仍可正常生长。

抗菌机制:干扰细胞壁的合成(青霉素),损伤细胞膜的功能(多粘菌素、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影响蛋白质的合成(抗生素:氯霉素、红霉素),抑制核酸合成(抗生素如利福平)。

青霉素:抑制肽聚糖中的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的联合. 1. 正常菌群

正常菌群(normal flora):在长期历史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寄居于人类、动物、植物的体表和体内的生理性微生物群,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正常菌群对宿主无害反而有益。

正常菌群的生理学作用:

1) 生物拮抗作用;2)营养作用;3)免疫作用;4)抗肿瘤作用;5)抗衰老作用 2.内毒素和外毒素的比较 区别 来源 存在部位 化学成分 稳定性 作用方式 毒性作用 抗原性 外 毒 素 G+菌与部分G- 分泌到菌外,少数是崩解释出 蛋白质 60~80℃,30分钟 与受体结合 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引起特殊临床表现 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脱毒形成类毒素 内 毒 素 G-菌 细胞壁组分,菌裂解后释出 脂多糖 160℃,2~4小时 刺激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血管活性物质 较弱,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微循环障碍、休克、DIC 弱,抗体作用弱 3.内毒素的生物学作用 (1)发热反应 (2)白细胞反应 (3)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 (4)Shwartzman现象与DIC

4..全身感染(generalized infection; systemic infection)

感染发生后,致病菌或其毒性代谢产物向全身播散引起全身性症状的一种感染类型。临床上常见的有下列几种情况: (1)毒血症(toxemia):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血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外毒素经血到达易感的组织和细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例如白喉、破伤风等。

(2)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革兰阴性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崩解后释放出大量内毒素;也可由病灶内大量革兰阴性菌死亡、释放的内毒素入血所致。在严重革兰阴性菌感染时,常发生内毒素血症。 (3)菌血症(bacteremia):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的一过性通过血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例如伤寒早期有菌血症期。 (4)败血症(septicemia):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性中毒症状,例如高热、皮肤和粘膜瘀斑、肝脾肿大等。鼠疫耶氏菌、炭疽芽胞杆菌等可引起败血症。

(5)脓毒血症(pyemia):指化脓性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体的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脓毒血症,常

导致多发性肝脓肿、皮下脓肿和肾脓肿等。 5 标本采集与运送原则:

? 早期采集:疾病早期和使用抗生素之前 ? 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 采集合适的标本 :感染部位及病变明显部位的标本;根据不同的病期(伤寒) ? 正确的运输和保存:尽快送检;多数病菌可以在 4oC冷藏,但对奈瑟菌要保温 一.各化脓性球菌的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 金黄色葡萄球菌

致病物质: 两酶:血浆凝固酶、耐热核酸酶

五毒素:葡萄球菌溶素,杀白细胞素,葡萄球菌肠毒素,表皮剥脱毒素,毒性

休克综合征毒素-1

所致疾病:局部或全身的化脓性炎症 毒素性疾病:(1)食物中毒(肠毒素)

(2)剥脱性皮炎(表皮剥脱毒素) (3)毒性休克综合征(TSST-1)

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别:1)产生金黄色色素 2)有溶血性 3)凝固酶实验阳性 4)耐热核酸酶阳性 5)能分解甘露醇产酸 A群链球菌

致病物质:粘附因子(脂磷壁酸、F蛋白):促粘附

肽聚糖:致热,溶血,提高血管通透性等

M蛋白:粘附、抗吞噬作用与免疫病理损伤 外毒素:链球菌溶血素;致热外毒素(PE)

毒性酶(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胶原酶):促扩散

所致疾病:化脓性炎症:具扩散性

毒素性疾病:猩红热;

变态反应性疾病:肾小球肾炎、风湿热(抗O试验); 其它: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龋齿等

肺炎链球菌

人体鼻咽部正常寄居菌(20-40%),当机体抵抗力低下引发感染 致病物质:荚膜是最主要的毒力因子

细菌自溶时释放的磷壁酸和肽聚糖诱导炎症的产生

毒性代谢物质协助侵害,如溶血素O、脂磷壁酸、 神经氨酸酶等。

所致疾病:大叶性肺炎 脑膜炎奈瑟菌

所致疾病:流行性脑膜炎 SPA xyz第14页

ASO test的原理及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简称抗O试验,用于风湿热的辅助诊断

原理:血清(含 ASO ) + 试剂(链球菌溶血素O乳胶) ━━━━抗原抗体复合物 将基于链球菌溶血素O结合乳胶与检体中 ASO 的抗原抗体反应的凝结反应作为吸光度变化量而测定时,该变化量与检体中的 ASO 量成正比。因此,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血清制作标准曲线,可以求得检体的 ASO 效价。

临床意义:抗链球菌溶血素O效价( ASO 效价)是相对于由 A 组链球菌产生的毒素链

球菌溶血素O的抗体效价,ASO效价的上升就意味着存在 A 组链球菌的感染。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qa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