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

更新时间:2023-11-18 15:2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同化物分配

一、同化物的运输 1 短距离运输 (1)胞内运输

主要方式: 扩散作用、原生质环流、细胞器膜内外的物质交换、囊泡的形成以及内含物的释放等。 (2)胞间运输

(a) 共质体运输 主要通过胞间连丝

(b) 质外体运输 自由扩散的被动过程,速度很快; (c) 交替运输 2、 长距离运输

木质部和韧皮部是长距离运输的两条途径,其中韧皮部主要用于运输同化产物。 被子植物的韧皮部由筛管、伴胞和韧皮薄壁细胞组成。

伴胞的生理功能;伴胞的类型;转移细胞特点;中间细胞特点 3、 研究方法

环割试验;同位素示踪法 4、 韧皮部溶质的种类和研究方法

蔗糖占筛管汁液干重的73%以上,是有机物质的主要运输形式。

其他:氨基酸、酰胺、植物激素、有机酸;多种矿质元素(K+最多, P其次)等。 5、 同化物运输的方向与速度

运输的方向:由源到库。双向运输,以纵向运输为主,可横向运输。 运输速度:一般约为100 cm h-1。

二、同化物的装载和卸出 1、 同化物的装载 定义:同化产物从叶肉细胞的叶绿体通过共质体和质外体进行胞间运输,最终进入筛分子—伴胞复合体(SE-CC)的过程。

韧皮部装载步骤; 韧皮部装载的途径:

一是共质体途径,同化物通过胞间连丝进入伴胞,最后进入筛管; 二是质外体途径(或交替途径),同化物由叶肉细胞,先进入质外体,然后逆浓度梯度进入伴胞,最后进入筛管分子,即“共质体-质外体-共质体”途径。

装载机理:

装载是一个高流速、逆浓度梯度进行的主动分泌过程,受载体调节。 依据:(1)需能量供应 (2)对被装载物质有选择性(3)具有饱和效应 蔗糖进入筛管或伴胞的机制:蔗糖-质子协同运输 聚合物陷阱模型 2、 同化物的卸出途径与机理

定义:同化物从SE-CC复合体进入库细胞的过程。

卸出途径(质外体途径) 质外体途径:

主动过程:质外体途径,质子协同运转。

被动过程:共质体途径,借助筛管分子与库细胞的糖浓度差将同化物卸出。

三、同化物在韧皮部运输的机制

主要有:压力流动学说(同化物在SE-CC复合体内随着液流的流动而移动,而液流的流动是由源库两端的压力势差而引起。)、细胞质泵动学说和收缩蛋白学说。

四、同化物的配置和分配

配置:植物将光合固定的碳输送到不同代谢途径的调节作用。 分配:植物体中光合同化产物有规律地向各库器官输送的模式。 1、同化产物的配置

叶片中的配置:被光合细胞利用;合成储存化合物;合成用于运输的化合物。 库的配置 贮藏库:以蔗糖或己糖形式贮存在液泡,或以淀粉形式贮存在淀粉体中。 生长库:主要用于生长所需要的呼吸或其他分子的合成。 配置的调节:配置主要由源叶的关键酶所调节。 同化物的源、库、流

2、同化物分配的特点

优先供应生长中心;就近供应,同侧运输;功能叶之间无同化物供应关系;同化物和营养元素的再分配与再利用

五、同化物的分配与产量形成的关系 1、同化物的分配规律

决定同化物分配的因素:供应能力、竞争能力、运输能力。 2、影响作物产量形成的因素

源限制型;库限制型;源库互作型

六、同化物运输与分配的调控

1、代谢调控:细胞内蔗糖浓度的调节;能量代谢的调节

2、激素调控:可以通过调控库的生长、叶片衰老和其他发育过程来调节同化物的分配。 3、环境因素的调控:温度;光照;水分;矿质元素 :主要是N、P、K、B等 复习题 名词解释:

比集转运速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韧皮部横截面积运输的干物质的质量,即比集运量(SMT)或比集运量转运率( SMTR),单位:g·cm-2·h-1。

SMTR=V?C 【V: 流速( cm.h-1); C: 浓度( g.cm-3)】 问答题:

1、同化物运输的途径包括哪些?

2、简述蔗糖-质子同向运输模型的内容。

3、简述聚合物陷阱模型的内容。

呼吸作用 一、呼吸作用生理意义

1. 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需呼吸作用提供能量的生理过程有:离子的主动吸收和运输、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有机物的合成和运输、种子萌发等。

2. 为重要有机物质提供合成原料:呼吸作用是有机物质代谢的中心 3. 为代谢活动提供还原力:NADH、NADPH 4. 增强植物抗病免疫能力。

植物呼吸代谢存在多条途径:一是化学途径的多样性; 二是电子传递途径的多样性;三是末端氧化酶的多样性。

二、呼吸代谢化学途径多样性

糖酵解EMP:定义: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将葡萄糖氧化分解成丙酮酸,并释放能量的过程。部位:细胞质。

无氧呼吸:定义:在无氧条件下,细胞把体内的有机物质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部位:细胞质。

三羧酸循环TCA:定义: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通过位于线粒体内膜的丙酮酸转运器,进入线粒体基质,并经氧化脱羧形成乙酰辅酶A。乙酰辅酶A再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成CO2,生成ATP、NADPH等,释放能量的过程。部位:线粒体基质。

戊糖磷酸途径PPP:定义:葡萄糖在细胞质中被直接氧化分解为CO2的过程。部位:细胞质。

乙醛酸循环GAC:定义:脂肪酸分解为乙酰辅酶A,在乙醛酸循环体内生成琥珀酸、乙醛酸、苹果酸和草酰乙酸的过程。又称“脂肪呼吸”。

乙醇酸氧化途径GAOP:水稻特有的糖降解途径。

抗氰呼吸AP:定义:植物体内不受氰化物抑制的呼吸作用

三、呼吸链电子传递途径的多样性 呼吸作用的电子传递(Electron transfer):指NADH和FADH2的氧化脱氢过程,即NADH和FADH2的电子经过一系列的传递体最终传递给氧,并形成H2O的过程。 电子传递链(ETC)是指负责传递氢(H++e)或电子到分子氧的一系列传递体按一定顺序排列所组成的总轨道,又称呼吸链。(呼吸传递体类型:氢传递体NAD+、FMN、FAD、UQ/电子传递体)

氧化磷酸化:NADH等还原性物质中的电子经电子传递链传递给分子氧生成水,并偶联ADP和Pi生成ATP的过程

P/O比:呼吸作用每消耗1mol氧,经氧化磷酸化作用合成了多少mol ATP,是衡量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作用的活力指标

四、末端氧化酶系统的多样性

末端氧化酶:是指处于呼吸链的末端将电子传给O2,使其活化并形成H2O或H2O2的酶类。【细胞色素氧化酶、交替氧化酶(AO,抗氰氧化酶)、酚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乙醇酸氧化酶】

五、抗氰呼吸的生理意义

(1)放热效应 (2)促进果实成熟 (3)增强抗病力 (4)代谢协同调控

六、呼吸代谢多样性的生理意义

呼吸代谢多条途径、多种氧化酶之间相互依赖,功能各异,分工合作,以保证植物延续生存。

呼吸代谢的多样性,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对多变环境(逆境)适应性表现,以不同方式为植物提供新的物质和能量,对植物进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EMP-TCA是主要途径,PPP、GAC和AP也占有重要地位。植物受伤时,PPP加强;种子成熟时PPP加强。

七、呼吸速率的影响因素

1、内部因素:植物种类:凡是生长快的植物其呼吸速率也高 不同器官或组织:生殖器官的呼吸>营养器官;生长旺盛的>生长缓慢的;幼嫩器官的>成熟器官等。

2、外界条件的影响

(1)温度:呼吸作用最适温度:25 ℃ ~ 35 ℃ ,最高温度:35 ~ 45℃

温度系数Q10: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加的倍数。 (2)氧气

使无氧呼吸完全停止时环境中的最低氧含量(~10%)称为无氧呼吸熄失点

氧浓度增至一定程度时,呼吸速率不再增加,这一氧浓度称为氧饱和点,氧饱和点与温度密切相关

(3)二氧化碳 (4)水分

八、呼吸商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呼吸商(RQ)又称呼吸系数:是指植物组织在一定时间内,释放CO2与吸收O2的数

释放CO2的量 量(mL或mol)之比。 RQ?吸收O2的量 呼吸商的影响因素 1、底物类型:分子中含氧越高,RQ越大

碳水化合物RQ=1;脂肪、蛋白质RQ<1;有机酸RQ>1 2、氧气:无氧呼吸时,RQ增大

3、底物氧化程度:氧化不彻底,RQ减小 4、有羧化反应时,RQ减小

呼吸跃变:果实成熟中出现呼吸速率突然增高,最后又突然下降的现象 安全含水量:种子安全贮藏时所允许的最大含水量称之为安全含水量

EMP:糖酵解; TCAC:三羧酸循环; PPP:磷酸戊糖途径; FMN:黄素单核苷酸; FAD: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 GAC:乙醛酸循环; DNP:2,4-二硝基酚; UQ:泛醌;

GSSC:氧化态谷胱甘肽; GSH:还原态谷胱甘肽; HMP:己糖磷酸途径; CoQ:辅酶Q; RPPP:还原磷酸戊糖途径; QR:呼吸商; Cyt c:细胞色素c; FP:黄素蛋白; PAL:苯丙氨酸解氨酶; Q10:温度系数

判断自非:

T 1.糖在无氧条件下发生降解是可以形成ATP的。

F 2.呼吸作用中形成的ATP都是通过氧化磷酸化产生的。

F 3.氰化物可阻断呼吸链上的Cytaa3到O2的电子传递,从而阻止ATP形成。 F 4.无氧呼吸是不吸收O2,但能释放CO2的呼吸。

T 5.有氧呼吸中O2并不直接参加到TCA循环中去氧化底物,但TCA循环只有在有氧条下才能进行。

T 6.CoQ是呼吸链中的一员,可以同时传递电子和H+。

F 7.绿色细胞中存在乙醇酸氧化酶,不存在细胞色素氧化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pt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