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生理学
更新时间:2024-04-13 14:4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家畜解剖生理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家畜生理学
一
家畜生理学:是研究健康畜禽基本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内环境:细胞赖以生存的环境,也就是细胞外液(即血浆和组织液淋巴等 稳态*: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生理特性保持相对稳定的生理学现象。
神经调节 ;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生理功能所发挥的调节作用。神经调节的特点:迅速而精确,作用部位准确,持续时间较短
体液调节;机体内某些特定细胞 能合成分泌具有信息传递功能的化学物质经体液途径运送到特殊的靶组织,细胞作用于相应受体对靶组织细胞活动进行调 体液调节的特点:出现缓慢,作用部位较广泛,持续时间较长
兴奋性 ;动物有机体在内环境发生变化时机体内部的新陈代谢都将发生相应的改变机体的这种特性称为兴奋性
家畜生理学研究的内容;生物体机能活动及其规律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 兴奋性 适应性
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神经 神经-体液 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
研究家畜生命活动(生理学研究)的三个层次 细胞和分子水平 器官和系统水平 整体水平
二
液态镶嵌模型学说;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主动转运;细胞通过本身耗能过程将某些物质的分子或离子由膜的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
钠泵;是镶嵌蛋白质,能逆着浓度差将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细胞外的K+移入膜内,本身还具有ATP酶的活性 跨膜信号转导;各种外界信号作用于靶细胞时,并不需要进入细胞内直接影响靶细胞内的过程,而是通过引起细胞膜上一种或数种特异蛋白质分子的变构作用,将信息传递到膜内的过程。
G蛋白;调节蛋白通过与三磷酸鸟苷GTP和二磷酸鸟苷(GDP)结合而而发挥作用,所以称其为鸟苷酸结合蛋白(G蛋白)。是鸟苷酸结合蛋白的简称。有兴奋(Gs、Go)型和抑制(Gi)型两种,可分别引起效应器酶(effector enzyme)的激活和抑制而导致细胞内第二信使物质增加或减少。
第二信使:由细胞外信号分子作用于细胞膜而产生的细胞内信号分子(如cAMP)。
兴奋性阈电位: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值。
阈刺激:引起细胞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
静息电位: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内负外正)。
动作电位:细胞受到刺激时膜电位的变化过程。
局部电位:阈下刺激() 可引起少量Na+通道开放,少量Na+内流引起的去极化迭加在一起,在受刺激部位出现一个较小去极化,称为局部兴奋。 这种去极化电位称为局部的去极化电位(简称局部电位
细胞凋亡:由基因决定的 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细胞膜物质转运的几种方式和基本特征:
简单扩散: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不消耗能量。
异化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不耗能。 主动转运:本身耗能,逆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转运,也许载体蛋白。 2.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 cAMP-PKA途径*
4、G蛋白介导信号转导系统的主要途径1)cAMP-PKA途径*配体G蛋白偶联受体G受体-配体复合物G蛋白激活的G蛋白AC 激活的ACATP cAMPPKA蛋白磷酸化ATPcAMP5‘-AMP生理效应
3.细胞生物电现象的形式、产生的离子基础;
静息电位;细胞膜内高K+和安静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是细胞保持膜极化状态的基础(内负外正)。
当电化学梯度与浓度梯度促使K+外流和阻碍K+外流的力量达到平衡时,膜内、外电位差称为静息跨膜电位,即是K+的平衡电位(EK) 动作电位;动作电位上升支形成的离子基础
(膜外高Na+)膜受到刺激时,出现对Na+的通透性)增加,并超过对 K+的通透性,Na+迅速内流,直至内流的Na+在膜内所形成的正电位足以阻止Na+的净内流为止,形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这时膜内的电位值即为Na+平衡电位。 动作电位下降支形成的离子基础
去极化达高锋在很短时间里,Na+通道很快失活;膜中的另一种电压门控K+通道开放,K+的外流,使膜内电位变负,最后恢复到静息时K+平衡电位的状态。
4.局部电流学说。
动作电位产生后,在膜的已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局部电流。已兴奋的膜部分通过局部电流刺激未兴奋的膜部分,使之出现动作电位,进而使整个细胞兴奋。
三
血清和血浆 血清*():血液流出血管不经抗凝处理,就会很快凝成血块 随血块逐渐紧缩所析出的淡黄色(flaxen)清亮液体。
血浆*:抗凝处理的血液离心,上层微黄色或无色的液体部分。
区别*:血清中没有纤维蛋白原,
血细胞比容:压紧的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脱纤血*——脱去纤维蛋白原的血液 ;
血液;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渗透压(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
渗透压* 促使纯水或低浓度溶液中的水分子通过半透膜向高浓度溶液中渗透的力量 晶体渗透压;约占血浆总渗透压的99.5%主要来自溶解于血浆中的晶体物质80%来自Na+cl- 胶体渗透压;血浆中的胶体物质主要是蛋白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等渗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
等张溶液:能使红细胞保持正常体积和形态的溶液(0.85%-0.9%NaCl,5%G)0 .9%尿素溶液(普鲁卡因、丙二醇、甘油?)虽然与血浆等渗),但将红细胞置入其中后立即溶血,所以不是等张溶液
碱贮;血浆中NaHCO3的含量称为血液的碱储
血凝;血液离开血管后,很快就由流动的溶胶(sol)状态变成不流动的胶冻状凝块
纤溶、;凝血过程中形成的纤维蛋白(fibrin),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溶解的过程,简称纤溶
纤溶系统 ;参与纤溶的物质:纤溶酶原、纤溶酶、纤溶酶原激活物和抑制物,统称纤溶系统
血浆的酸硷平衡;血液呈弱碱性PH稳定在7.35-7.45主要取决于血液中的缓冲物质缓冲对NaHCO3/H2CO3非常重要血液循环、肾和肺三大系统协调作用,以维持体内的环境的稳定、酸碱平衡。
红细胞、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维持酸碱平衡
白细胞;防御和免疫功能趋化性,变形运动),吞噬)和杀菌作用(
血小板的功能;生理性止血凝血 纤维蛋白溶解 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
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的生理意义和机制;P45
生理性止血小血管损伤出血后在很短时间内自行停止出血
血液凝固避免机体失血过多,保护功能
影响血凝的因素;
抗凝血酶Ⅲ 肝素 蛋白质C 抗凝和促凝措施
抗凝;除去血浆中的Ca2+ 注射肝素 低温 血液与光滑面接触 双香豆素 脱纤 促凝;血液加温 补充维生素K 纱布压迫法
四
心动周期: 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心动周期,包括心房收缩期,心房舒张期,心室收缩期,心室舒张期,全心舒张期。通常心动周期是指心室活动的周期
心率:单位时间内的心动周期数,心搏频率的简称,以每分钟心搏次数(次/min)为单位。 心输出量:指左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量。
心肌的自动节律性:组织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能自动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
血压: 血管内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side pressure),即压强。血压的单位为千帕
微循环: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肾—体液控制:当血压在较长时间内发生变化时,血压调节主要靠肾,肾通过调节细胞外液量而对血压进行调节,叫肾-体液控制
1心输出量及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心输出量指左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量。
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ventricle)在每次收缩时射入动脉的血量,每搏输出量=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心室收缩末期容量)
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每搏输出量占舒张末期末期的容积百分比称?
每分输出量(minute volume):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入动脉的总量称?, 即心输出量, 每分输出量 = 心率×每搏输出量。
2心肌细胞,自律细胞生物电的特征产出机制,心肌细胞的自律性
一)心肌细胞)的类型和特征 1、工作细胞:。具有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但不具自律性,属非自律细胞。
2、特殊心肌细胞:主要有P细胞和浦肯野细胞,分布在窦房结、心房传导组织、房室结(AV node)、房室束(AV duct)及其分支,构成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 具有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几乎没有收缩功能,属自律细胞。※※※ 1.静息电位,
静息状态下膜两侧呈极化状态,膜内为-90mv,也主要是钾离子)的平衡电位。
2.动作电位:
(1)除(去)极过程(0)期:膜电位迅速上升,构成了动作电位的上升支()。离子基础:Na+快速内流。2)复极过程:
a.复极1期:膜电位由+20mv迅速下降为0,Na+通道基本关闭,K+快速外流,使膜电位快速下降;
b.2期复极化—平台期:K+外流的同时,伴随着Na+ 和Ca2+内流,当内向离子电流和外向离子电流达到动态平衡时,形成平台。
c.快速复极末期(3期):指从2期末到复极完成。 Na+ Ca2+通道关闭,K+通透性增加,K+快速外流。d. 静息期(4期): 膜电位已恢复至静息电位(-90mv),通过Na-K泵和Ca-Na泵将Na+ 和Ca2+被转运到膜外,K+到膜内。为下一次兴奋做准备。
3心血管的神经体液调节,心血管反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4血压的形成及影响血压的因素
5组织液与淋巴液的形成(有效滤过压),影响因素和意义
五 外呼吸(肺呼吸);包括肺泡气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肺通气)和肺泡气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肺换气)
内呼吸(组织呼吸) ;细胞通过组织液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呼吸单位;由呼吸性小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组成
呼吸膜;肺泡(alveolar)气体与肺毛细血管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所通过的组织结构,由六层结构组成 肺表面活性物质-液体分子-肺泡上皮细胞-间隙-毛细血管基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泡Ⅱ型细胞分泌脂蛋白,主要成分是二棕榈酰卵磷脂(DPL)。
呼吸频率;动物每分钟的呼吸次数
呼吸音;动物呼吸时气体与呼吸道摩擦产生的声音
氧离曲线;表示PO2与氧饱和度之间关系的曲线,呈“S”型。
氧饱和度;氧含量与氧容量的百分比
呼吸中枢;指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分布在大脑皮质 间脑)、脑桥(pons)、延髓和脊髓等部位。
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肺缩小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
1、胸膜腔内负压、形成原理、意义P107
a.使肺泡(alveolar)和气道保持扩张,防止肺塌陷;
b.使腔静脉(vena cava)血管和淋巴管维持扩张状态,有利于静脉血和淋巴的回流; c.(反刍兽ruminating animals)使食管(oesophagus)保持扩张,有利于呕吐反射(vomit reflex)。
2、评价肺通气功能的指标 肺活量 肺总量 肺通气量
肺容积(潮气量 补吸气量或吸气贮备量 补呼气量或呼气贮备量) 肺容量(深吸气量 功能余气量 肺活量 肺总量)
3、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与运输
4、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外周化学感受器:高等动物的颈动脉体(carotid bodies)和主动脉体(aortic bodies)上,有对血液中PO2↓、PCO2↑及[H+]↑敏感的外周化学感受器。当Po2↓或PCO2↑时受到刺激,发放冲动,沿迷走神经传入延脑(medulla),反射性引起呼吸加深加快。 中枢化学感受器:
位于延脑(medulla)外侧浅表层,对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中的H+敏感。CO2↑通过脑血屏障使[H+]升高,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中枢兴奋
血中PCO2升高可以加强对呼吸的刺激作用,但超过一定限度则有压抑(inhibitory)和麻醉效应(anaesthesia
六
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消化
吸收;经过消化后的食物、水、盐等,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吸收
慢波;消化道平滑肌细胞可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自发性)去极化、复极化,产生有节律性的电位变化,因频率较低而被称为慢波电位。
快波;慢波基础上去极化 时间短 振幅高
脑-肠肽;存在于肠道,同时也分布于脑的多肽统称为脑—肠肽
肠道淋巴细胞转移;抗原刺激-派伊尔结)-产生淋巴细胞-(淋巴循环)进入血液循环-肠粘膜上皮(和固有层(或者其他组织),从而形成全身粘膜免疫系统
内在神经系统;又称肠神经系统
存在于粘膜下及肌间神经丛,细胞突起交织成网自成一个特殊的内在神经体系,对胃肠道起局部调节的作用。
尿素循环;氨基酸分解所产生的氨),以及微生物分解饲料)中的非蛋白含氮物如尿素、铵盐、酰胺等所产生的氨,一部分被细菌)用作氮源,合成菌体蛋白;另一部分被瘤胃上皮()吸收,并在肝脏中经鸟氨酸循环生成尿素。一部分尿素能通过唾液(saliva)分泌或直接通过瘤胃上皮进入瘤胃,并被细菌合成的尿素酶重新分解为CO2和氨,可被瘤胃微生物再利用,通常将这一循环过程称为尿素再循环
嗳气;瘤胃中气体通过食管)向外排出的过程
反刍;是指反刍动物()将没有充分咀嚼而咽入瘤胃内的饲料经浸泡软化和一定时间的发酵后,在休息时返回口腔仔细咀嚼的特殊消化活动
食管沟(网胃沟)反射;网胃沟起始于贲门,向下延伸至网—瓣胃)间孔。网胃沟实质上是食管)的延续,收缩时呈管状,将乳汁或其它液体自食管输往瓣胃沟和皱胃。
胆盐的肠-肝循环;胆盐本身是促进胆汁(bile)分泌的重要体液因素。胆汁中的胆盐和胆汁酸进入小肠后,绝大部分(>90%)在回肠末端被主动吸收,经由门静脉返回肝脏,然后再分泌到胆汁中去,这一过程称为胆盐的肠肝循环
绒毛;小肠粘膜的环行皱褶上有大量微细的指状突起。
微绒毛;绒毛细胞肠腔面的细胞膜向外突出(刷状缘
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
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1.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2.自动节律性3.伸展性4.紧张性收缩5.对化学、温度和牵张的刺激较敏感,对电刺 激不敏感
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1.静息电位不稳定,波动大,约主要是K+的外流(outflow),少量Na+内流(inflow)和Cl-外流;2.慢波电位消化道平滑肌细胞可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自发性(spontaneous)去极化、复极化,产生有节律性的电位变化3.动作电位
2、胃液分泌、功能以及胃液分泌的调节
a)HCl中H+ (hydrogen ion):壁细胞浆(内的水,H+被主动分泌到管腔。
b)HCl中Cl-):H2CO3解离)产生的HCO3-与血液Cl-交换
c)HCO3-:壁细胞代谢产生或者由血浆中摄取的CO2,在碳酸酐酶)催化下与水反应生成H2CO3,解离为H+和HCO3-。H+与OH-中和(
d)在壁细胞底侧膜上HCO3-与Cl-进行交换,HCO3-进入血液,Cl-进入细胞后,被主动转运到小管腔,与H+形成HCl,再进入胃腺管腔。
胃底腺的分泌 主细胞分泌及胃蛋白酶原的激活 黏液细胞的分泌
1)激活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提供酸性环境。 (2)使蛋白质变性(),便于被胃蛋白酶水解。
(3)抑制和杀灭随饲料进入胃内的微生物,维持胃和小肠的无菌状态。
(4)盐酸进入小肠后刺激促胰液素的释放,从而促进胰液、胆汁(bile)和小肠液的分泌。 (5)盐酸所造成的酸性环境有助于铁和钙的吸收。
头期 分泌量大、酸度高(high acidity)、胃蛋白酶(pepsin)含量高、消化力强。 胃期 酸度较高(high acidity),但胃蛋白酶(pepsin)含量较头期(cephalic phase)低,消化力较弱。
肠期 分泌量少,大约只有采食后胃液分泌总量的1/10,消化力低。
网瘤胃的运动
容受性舒张 咀嚼和吞咽()时,食物刺激咽、食道等部位感受器,引起胃壁平滑肌舒张,胃容量增加,而胃内压力不变。
蠕动 胃壁肌肉呈波浪形、有节律的向前推进的舒缩运动
紧张性收缩 平滑肌长时间收缩。缓慢、有力,胃内压升高,压迫食糜向幽门)部移动。 维持胃腔内压、保持胃的正常形态和位置。
瘤胃内微生物种类、作用,以及三大营养物质在瘤胃内的消化和代谢过程。P
细菌 原虫 真菌
细菌 发酵糖类,作为生长的能源。利用有机物作为碳源和氮源,转化为自身成分。利用非蛋白含氮物转化成自身菌体蛋白。
原虫 主要为纤毛虫鞭毛虫 纤毛虫含有多种酶,能水解或者发酵可溶性糖类、果胶、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产生乙酸、丙酸和丁酸、CO2;水解(hydrolyze)脂类、降解蛋白质,吞噬细菌;撕裂纤维素,有利于细菌(bacteria)的发酵;纤毛虫进入皱胃)和小肠后,其体内的蛋白质、糖原能被机体消化利用。
真菌 降解细胞壁聚合物所需酶降解木质素中的阿魏酸有关酶P164
胰液和胆汁的分泌,以及分泌的调节p174
胰液的分泌受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但以体液调节为主。
小肠内物质的吸收
小肠:肉食和杂食动物吸收的主要场所,也是草食动物的重要吸收部位。
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重要吸收部位)1.食物在小肠内停留时间较长,且已被消化为小分子物质。2.小肠绒毛(villi)的结构特点和小肠绒毛运动是充分吸收的先决条件。 小肠的吸收面积比同样长短的圆筒的面积增加了约600倍
7、草食动物大肠内的消化
可消化食糜(chyme)中40~50%的纤维素;39%的蛋白质;24%的糖。对纤维素的消化率为反刍动物(ruminant)的60~70%
、糖类:VFA或低浓度的乳酸盐、CO2、CH4。
2、含氨物质(有机N,无机N,脱落的肠上皮epithelium),合成菌体蛋白。 3、合成B族维生素和VK。
七
食物的热价;每克营养物质完全氧化时所释放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热价
氧热价;某种营养物质氧化时,消耗1升氧所产生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氧热价
呼吸商;单位时间内CO2排出量与耗氧量的比值称为呼吸商
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动物在采食后一段时间内,虽然同样处在安静状态,而其产热量却比采食前有明显增加。由于摄食使机体产生“额外热量”的现象,叫做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冷服习;首先发生寒颤产热,然后转变为非寒颤产热,这种增加非寒颤产热的变化,叫做冷服习
冷驯化;从夏季到冬季,气温逐渐降低,动物的体温调节反应主要是增强热绝缘和减少散热(被毛、皮下脂肪、血管)借以加强体热贮存
基础代谢;动物在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条件下的能量代谢水平,称为基础代谢
-静止代谢;动物在一般的畜舍或实验条件下早晨饲喂前休息室的能量代谢水平称为静止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等,称为能量代谢 主要畜禽正常体温范围;
牛 38.3 狗37-39 羊37.6-40 兔子39.5
八
1、肾单位;由肾小体(肾小球和肾小囊)和肾小管(近球小管(proximal tubule)、髓袢(Henle’s loop)和远球小管(distal tubule)组成。 )组成。
近球小体;又称肾小球旁器,主要分布在皮质肾单位
有效滤过压;肾小球的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球囊内压)
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转运、分泌和排泄功能。
原尿进入肾小管后称为小管液。
小管液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过程中:全部氨基酸、葡萄糖,大部分水、无机盐(钠、钾、氯、HCO3-等),部分其它物质(如氨、肌酐等),被重吸收入血液, 剩余不到原尿1%的液体从肾乳头管流入肾盂,形成终尿。
分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将本身产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的物质转运至管腔中的过程。
3、肾脏的血液循环的特点
1.血流量大,(心输出量的1/5-1/4),主要集中于皮质 2.肾内有两级毛细血管网,第一级是入球、出球小动脉之间的肾小球毛细血管网,血压较高,
有利于血浆滤过生成原尿。
3.出球小动脉再次分支缠绕在肾小管周围形成第二级毛细血管网,血压较低,有利于小管液的重吸收。
4.近髓肾单位的出球小动脉还形成细长的U形直小血管,与髓袢和集合管伴行深入到髓质(medulla)。直小血管的升、降支在髓质不同水平均有吻合支,有利于维持髓质渗透压梯度
4、简述影响尿生成的因素。
5、尿生成的调节
十
轴浆运输;神经元是一种分泌细胞,蛋白质的合成部位与分泌部位相距较远,胞体合成的分泌物必须经轴浆流动运输到分泌部位
突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突起相接触所形成的特殊结构 突触传递;冲动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的过程,叫做突触传递。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兴奋性突触兴奋时,突触前膜释放某中兴奋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移受体,提高了后膜对na+k+的通透性,特别是对na+通透的化学门控离子通道开放,引起na+内流,使突触后膜发生局部去极化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提高 ,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在递质作用下出现在突触后膜的超极化,能降低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 突触后抑制;由于突触后膜的兴奋性降低,接受信息的能力减弱所造成的传递机制
突触前抑制;通过改变突触前膜的活动,最终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降低,从而引起抑制的现象
递质; 是指神经末梢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它能作用于支配的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受体,从而完成信息传递功能。
调质; 是指神经元产生的另一类化学物质,它能调节信息传递的效率,增强或削弱递质的效应。
递质共存;一个神经元内可以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一个神经元的末梢可同时释放两种或两种以上递质的现象
受体; 一般是镶嵌于细胞膜或细胞内、能与某种化学物质(如递质、调质、激素)发生特异结合的特殊生物分子 。
M样作用; 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所释放的Ach的作用,与毒蕈碱(毒蕈碱muscarin)的药理作用相同,称为毒蕈碱样作用(M样作用
N样作用; 植物神经节前纤维和运动神经纤维所释放的Ach的作用,与烟碱的药理作用相同,称为烟碱样作用(N样作用)
特异性投射系统; 从机体各种感受器发出的神经冲动,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后,由固定的感觉传导路,集中到达丘脑的一定神经核(嗅觉除外),由此发出纤维投射到大脑皮质的各感觉区,产生特定感觉。这种传导系统叫做特异性投射系统。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感觉向大脑皮质投射时,即特异性投射系统的第二级神经元的纤维通过脑干时,发出侧支与脑干网状结构的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多次换元而投射到大脑皮质的广泛区域。
牵张反射; 无论屈肌或伸肌,当其被牵张时,肌肉内的肌梭(muscle spindle)受到刺激,感觉冲动传入脊髓后,引起被牵拉的肌肉发生反射性收缩,从而解除被牵拉状态,叫做牵张反射。分为腱反射和肌紧张。
本体感受器;位于肌肉肌腱关节迷路等处的感受器
脊休克;脊髓与脑断离后的一段时间,脊髓暂时丧失一切反射活动的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 锥体系统;由大脑皮质发出并经延髓锥体而后行达脊髓的传导束。即皮质脊髓束(支配四肢和躯干的肌肉)和皮质脑干束(支配头面部的肌肉)。
去大脑僵直;将动物麻醉并暴露脑干,在中脑前、后丘之间切断,造成去大脑动物,使脊髓仅与延髓、脑桥相联系,表现:全身肌紧张(特别是伸肌)加强,表现为四肢僵直,头向后仰,尾巴翘起,躯体呈角弓反张状态(去大脑僵直)
神经型; 由于大脑皮质的调节和整合活动存在着个体差异所致,生理学称为神经活动的类型,简称神经型
动 力 定 型; 在役畜调教中,若给予一系列的刺激,就可以建立一整套的条件反射这种由一系列条件刺激,使大脑皮质的活动定型化,叫做动力定型***(dynamic stereotype)。
1.试述神经纤维传导的特征
)生理完整性2)绝缘性3)双向性4)不衰减性(5)相对不疲劳性
2.化学性突触的结构和突触传递的特征
一个突触即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3部分构成
1.单向传递2.反射时和中枢延搁3.总和作用4兴奋节律的改变5后放6.易化作用和抑制作用.7 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易疲劳性
3.简述神经递质应具备的条件
1在突触前神经元内具有合成递质的前体物质和酶系。②递质贮存于突触小泡③作用于受
体,发挥生理作用。④存在使这一递质失活的酶或其他环节(摄取回收)。⑤激动剂、受体阻断剂
4.简述中枢兴奋的传布特征
.单向传布 .中枢延搁 兴奋的总和 兴奋节律的改变 后发放 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容易发生疲劳
5.试述中枢抑制及其产生的机理 突触后抑制与突触前抑制;
6.何谓去大脑僵直?其发生机制如何?
将动物麻醉并暴露脑干,在中脑前、后丘之间切断,造成去大脑动物,使脊髓仅与延髓、脑桥相联系,表现为全身肌紧张(特别是伸肌)加强,表现为四肢僵直,头向后仰,尾巴翘起,躯体呈角弓反张状态称为去大脑僵直
机制;1. 网状结构的易化系统的活动加强;2. 网状结构的后行抑制系统由于失去了大脑皮质和尾状核的控制,其抑制作用(抑制γ环路的活动)减弱两方面效应相结合,四肢伸肌及所有抗重力肌肉群的牵张反射便处于绝对的优势。
7.大脑皮质运动区对骨骼肌运动的支配有哪些特点 。
8.受体与配体的结合的特性
①特异性; ②饱和性; ③可逆性; ④受体的脱敏性
9.乙酰胆碱及其受体 外周神经系统:乙酰胆碱——植物性(vegetative)神经全部节前纤维、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汗腺和骨骼肌血管等)和躯体运动神经纤维都是释放乙酰胆碱作为递质的。
凡是释放乙酰胆碱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均称为胆碱能纤维 10.牵张反射过程
11.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征
12.神经系统对内脏运动与躯体运动调节的有何不同?
①双重神经支配②高级中枢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不是“有意识”的
调节内脏活动的神经结构,由于通常不受主观意识的控制而有一定的自律性,故称之为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将支配内脏的传出神经分为:交感和副交感神经
十一
1.内分泌、内分泌系统(endocrine system)-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组成的一个体内信息传递系统。
激素;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经组织液或血液传递而发挥其调节作用,这种化学物质称为激素
第二信使学说、①激素(第一信使)与膜受体结合。激活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adenylate cyclase, AC)系统。③ATP转变为环一磷酸腺苷(cAMP,第二信使)。④cAMP激活蛋白激酶A (PKA) ,通过磷酸化激活蛋白,引发细胞相应的生理反应
G蛋白、兴奋型G蛋白(Gs)和抑制型G蛋白(Gi)。
Gs: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denylate cyclase, AC),cAMP增多; Gi:抑制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cAMP减少。
胰岛素
2、激素的一般特性和传递方式
1.信息传递作用2.作用的相对特异性3.高效性4.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1.远距分泌大多数激素进入血液,经血液循环到达远距离的靶细胞而发挥生理作用 2.旁分泌某些激素进入细胞间液,通过扩散到达邻近的靶细胞(adjacent target cell)起作用
3.自身分泌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在局部扩散,又返回作用于该内分泌细胞而发挥反馈(feedback)作用,PG
4.神经分泌神经细胞分泌的化学信使(神经递质由轴突)末梢释放至细胞间隙,发挥信息传递的功能。神经肽)等
5.神经内分泌神经细胞分泌的化学信使(激素)进入血液,通过血流到达靶细胞起作用。 6.表分泌激素还可通过细胞间的微管连接到达另一细胞起调节作用。
3、垂体激素种类、生物学作用、分泌的调节
生长激素(GH),促甲状腺激素(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与促黑(素细胞)激素(MSH)、卵泡刺激素(FSH)与黄体生成素(LH)、催乳素(PRL)
1.生长激素 (1)促进生长作用 促进组织分裂增殖、蛋 白质合成增加,增加细胞的体积和数量。
(2)促进代谢作用 促进蛋白质合成,脂肪分解,增强脂肪酸()氧化;提高血糖水平。 2、催乳素(prolactin,PRL) 作用:促进乳腺的发育、发动并维持泌乳、促进黄体的形成,
调节孕激素的分泌。
3、促性腺激素(GTH) ——FSH、LH。 (1)FSH在LH的协同作用下,FSH对卵巢的作用:促进卵泡(follicle)细胞增殖和卵泡生长,引起卵泡液分泌;对睾丸(testicle)的作用:作用于曲精细管(Seminiferous tubule)的生殖上皮(epidermis),促进精子(sperm)的生成和成熟。
(2)LH在FSH的协同作用下,促进卵泡(follicle)生长,促进卵泡雌激素(estrogen)合成和卵泡成熟,激发排卵。排卵后黄体的形成。
4、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细胞增生及其活动,促使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释放。
5、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进肾上腺皮质的发育以及糖皮质激素的合成和释放。在应激时,ACTH分泌增加。
6、促黑素细胞激素(MSH):刺激黑素细胞内黑素的生成和扩散,使皮肤颜色变暗、变黑。 腺垂体的分泌功能一方面受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下丘脑的控制,另一方面也受外周靶腺所分泌的激素和代谢产物的反馈调节,在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多激素间的相互作用下,使靶腺激素在血液中保持动态平衡
4、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
1.调节糖代谢 具有很强的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
2.调节脂肪代谢①促进肝细胞和脂肪细胞内脂肪酸的合成。
②促进葡萄糖进入肝细胞并使其转化为中性脂肪(neutral fat)。 ③抑制脂肪酶(lipase)的活性,从而抑制贮存脂肪的分解。 ④促进肝脏胆固醇(cholesterin)的合成。
3.调节蛋白质代谢
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贮存,抑制组织蛋白的分解。
①促进氨基酸(amino acid)进入细胞。 ②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③促进RNA和DNA的合成。 ④抑制组织蛋白质的分解。 胰岛素分泌的调节1.血中代谢性营养物质的作用 2.激素的作用 (1)胃肠激素 (2)胰高血糖素 (3)其他激素
3.神经调节:交感抑制,迷走兴奋
5.肾上腺皮质的内分泌激素及其生理作用
球状带分泌的激素以醛固酮为主:主要参与调节体内水盐代谢,故称盐皮质激素 束状带)和网状带)以分泌皮质醇为主:参与体内糖代谢的调节,故称糖皮质激素 网状带)还分泌少量性激素,如脱氢异雄酮和雌二醇
盐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 保钠排钾
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
.对物质代谢的影响1)对糖代谢的作用:是促进糖异生和抑制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结果引起血糖浓度升高。2)对蛋白质代谢的作用:抑制合成,促进分解(3)对脂肪代谢的作用:动员脂肪分解,使血中游离脂肪酸增多,并促进脂肪酸在肝内氧化供能。 参与应激反应
正在阅读:
家畜生理学04-13
第1章 流体力学基础07-06
信息技术学科渗透德育的教案05-18
催款函怎么写?5篇催款函范文满足你的要求05-27
南京市2018年中考英语试题(含答案)03-28
风力发电行业标准大全(含国际标准)03-29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工作方案的通知 - 图文11-26
SQEI-P-13 暴雨、洪水控制程序09-03
《开放英语Ⅰ(1)》 网考学习说明08-28
狼图腾读书笔记20170207-04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家畜
- 生理学
- 2018年 七年级下册 政治复习要点
- 品味莫言《金发婴儿》中的魔幻现实主义
- 我国房屋建设项目施工危险源管理研究
-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归类复习一
- 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能力培养方案
- 教育培训机构法律风险要点
-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1
- 周队日Microsoft Word 文档
- KCA脱硫催化剂的应用及分析
- 2019年江苏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244法语(二外)考研大纲
- 黑龙江哈尔滨市2017-2018学年高二《物理》月月考试题及答
- 解决飞秋不能正常使用问题(防火墙引起)
- 汇编语言小程序例子
- 报规报建主要工作流程
- 医院休息日节假日及夜间突发事件处置预案
- 输送机操作工题库
- 摘要及参考文献
- 《税收筹划》第05章在线测试
- Unit 1 Will people have robots知识点总结
-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习题及参考答案(共1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