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第一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复习

更新时间:2024-03-01 11:1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中第一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复习 17课、《烛之武退秦师》 一、通假字

1、无能为也已(矣) 2、共其乏困(供) 3、秦伯说,与郑人盟(悦) 4、失其所与,不知(智) 5、何厌之有(餍) 6、若不阙秦(缺) 二、古今异义(古/今)

1、贰于楚也(从属二主、有二心/数词二的大写) 2、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泛指主人) 3、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

4、今有急而求子(您,多指男子/儿子) 5、越国以鄙远(边远的地方/粗鄙、低下) 6、以烦执事(婉指秦穆公/掌管某事的人) 7、亦去之(离开、距离/到达) 8、微夫人之力(那个人/尊称人的妻子)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军,驻扎) 2、越国以鄙远(意动,以……为边邑) 3、与郑人盟(订了盟约;建立同盟) 4、唯君图之(计划,考虑) 5、既东封郑(使…成为疆界) 6、阙秦以利晋(使…得利) (二)名词作状语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边;在西边) 2、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 3、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上;到黄昏) (三)动词作名词

1、君亦无所害(害处) 2、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好处) (四)形容词作名词

1、臣之壮也(壮年) 2、越国以鄙远(远方,边远的地方) 3、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

(五)形容词作动词

1、因人之利而敝之(损害) 2、肆其西封(扩张、延伸) (六)一般动词的使动

1、烛之武退秦师(使….退却) 2、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使…亏损)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 四、文言句式 (一)省略句

1、(烛之武)许之(主语) 2、(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 3、(晋惠公)许君焦、瑕(主语) 4、夜缒(烛之武)而出(宾语)

5、敢以(之)烦执事(宾语) 6、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介词) (二)倒装句

1、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介宾短语后置或状语后置)

2、且贰于楚也(于楚从属── 同上) 3、佚之狐言于郑伯(于郑伯言── 同上) 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同上) 5、何厌之有(有何厌── 宾语前置) (三)判断句

1、邻之厚,君之薄也。(也表判断) 2、以乱易整,不武。(否定判断句) (四)固定句

1、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何必…) 2、夫晋,何厌之有?(….怎么….) 19课、《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通假字

1、孰视之(仔细) 2、邹忌修八尺有余(又) 二、古今异义(古/今)

1、邹忌修八尺有余(长/修理) 2、暮寝而思之(躺而不睡/泛指睡觉)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自私) 4、能谤讥于市朝(指责/诽谤、恶意中伤) 5、明日,徐公来(第二天/将要到来的下一天) 6、今齐地方千里(土地方圆/处所、地点)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国君自称/独夫) 三、词类活用

1、群臣吏敏,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作状,当面) 2、朝服衣冠(名词作动词,穿戴) 3、吾妻之美我者(形容词意动,认为…美/以…为美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形容词作动词,偏爱) 5、闻寡人之耳者(一般动词的使动,让…听到) 四、文言句式 (一)宾语前置 忌不自信 (二)状语后置

1、欲有求[于我]也 2、能谤讥[于市朝] 3、皆以美[于徐公] 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5、皆朝[于齐] 6、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三)定语后置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四)判断句

1、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3、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五)省略句 (1)省主语

1、(忌)与坐谈 2、(邹忌)暮寝而思之 3、(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 (2)省宾语

1、与(之)坐谈 2、自以为不如(其美) 3、皆以(臣)美于徐公 (六)被动句

王之蔽甚矣(被蒙蔽、受蒙蔽) (七)固定句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跟…比,哪个…) 2、吾与徐公孰美(跟…比,哪个…)

21课、《子路、曾皙、冉有侍坐章》 一、通假字

1、鼓瑟希(稀) 2、莫春者(暮) 3、唯求则非邦也与(欤) 二、词类活用

1、端章甫(名词作动词 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2、鼓瑟希(名词作动词 弹奏) 3、风乎舞雩(名词作动词 吹风、乘凉) 4、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形容词作名词 小事、大事) 5、曾皙后(方位名词作动词 落在后面) 三、文言句式

1、不吾知也(宾语前置) 2、则何以哉(宾语前置) 3、尔何如?(宾语前置) 4、何伤乎?(宾语前置) 5、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状语后置) 6、为国以礼(状语后置) 7、则何以哉(固定句) 8、尔何如(固定句) 9、是故哂之(固定句) 四、古今异义(古/今)

1、加之以师旅(泛指军队/军队编制单位之一) 2、比及三年(等到/比较、紧靠、依附等)

3、且知方也(正道、正理/方向、对方、方法等) 4、如五六十(或者/如果) 5、如其礼乐(至于/如果) 6、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写作) 五、一词多义(补充)

(一) 以 :1、以吾一日长乎尔(因为,介词) 2、毋吾以也(认为,动词) 3、则何以哉(做、为,动词) 4、加之以师旅(用、那,介词) 5、以俟君子(而,连词)

(二)尔:1、以吾一日长乎尔(你、你们,代词)2、子路率尔而对曰(…的样子,词尾)

(三)言:1、亦各言其志也(说、谈,动词) 2、夫三子者之言何如(话,名词) 22课、《寡人之于国也》

一、通假字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 颁通“斑”) 2、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涂通“途”) 3、直不百步耳 (直通“只”) 4、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 二、古今异义

1、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常指人或运动暴躁,心肠狠。)

2、邻国之民不加少(更,再,副词/常指增加) 3、或百步而后止(有人,有时/选择连词)

4、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兵器/战士,士兵;逃跑/行) 5、谷不可胜食也(尽/胜利) 6、数罟不入洿池(细、密/数字或者数数) 7、树之以桑(种植,动词/常指较高大的林木)

8、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凭借/表同意认可) 三、一词多义(补充)

(一)王:1、然而不王者 ( 为王、称王、统一天下wang4 名作动) 2、梁惠王曰 (君王wang2 名词)

(二)食:1、谷不可胜食也 (吃 动词) 2、狗彘食人食 (食物 名词) (三)时:1、不违农时 (季节 名词) 2、无失其时 (机会、时机 名词) (四)以:1、请以战喻 (用 介词) 2、可以无饥矣 (凭借 介词) 3、以时入山林 (按照 介词), 4、申之以孝悌之义 (把 介词) 5、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认为 动词)

(五)于: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比 介词)2、寡人之于国也 (对 介词) 3、颁白者不复戴于道路矣 (在 介词) (六)之:1、填然鼓之 (音节助词 无义) 2、王道之始也 (结构助词 主谓间取消独立性 无义) 3、五亩之宅 ( 结构助词 的) 4、申之以孝悌之义 (代词 百姓)

(七)然:1、河内凶亦然 (代词 这样) 2、填然鼓之 (地、…的样子) 3、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连词 然而、但是) 4、太后曰:“然” ( 形容词 对的、认为…对的) (八)则:1、则移其民于河东 (顺接连词 就、那么) 2、人死,则曰:“非我也,兵也” (转接连词 却)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填然鼓之 鼓:打鼓 2、七十者衣帛食肉 衣:穿

3、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为王、称王、统一天下 4、树之以桑 树:种植 5、王无罪岁 罪:归罪、归咎 (二)动词作名词

1、请以战喻 ( 战争) 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活着的人,死去的人) (三)形容词作动词

1、谨庠序之教 (认真从事) (四)使动用法

1、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使….迁移) 五、特殊句式 (一)宾语前置句 未之有也 (二)判断句

1、是亦走也 2、非我也,兵也 3、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三)状语后置句

1、申之以孝悌之义 2、树之以桑 3、则无望民之多于领国也 (四)固定句

1、直不百步耳 ,是亦走也 ( 直……耳 ,是…也:只是……罢了,那还是…… )

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或…或… :有的…有的….)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 我也,兵也”? (是何异于…:这与……有什么不同呢?)

高中语文第二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复习

17课、《过秦论》 一、通假字

1、约从离衡(通“横”) 2、合从缔交(通“纵”) 3、倔起阡陌之中(通“崛”) 4、赢粮而景从(通“影”) 5、百有余年(通“又”) 6、陈利兵而谁何(通“呵”) 7、孝公既没(通“殁”) 8、秦有余力而制其弊(通“敝”) 9、威振四海(通“震”) 二、古今异义(古/今)

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因河为池)(古:黄河 今:泛指河流) 2、赢粮而景从 (古:担负 今:输赢的“赢”) 3、山东豪俊并起 ( 古:崤山以东 今:指山东省) 4、流血漂橹 (古:盾牌 今:划船的工具)

5、九国之师 (古:军队 今:军队的一个编制单位)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序八州而朝同列 (招致) 2、履至尊而制六合 (登上 ) 3、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用破瓮作/用草绳系 ) 4、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称帝当王)

5、将数百之众 (率领) (二)名词作状语

1、席卷、包举、囊括(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2、内立法度,南取汉中(在国内、向南 )3、天下云集响应(像云一样、像声音一样) 4、赢粮而景从(像影子一样) (三)动词作名词

追亡逐北(逃跑的人/溃败的军队) (四)动词作状语 争割地而赂秦 (争着 ) (五)动词的使动用法

1、约从离衡 (使……离散 ) 2、序八州而朝同列 (使……朝拜 ) 3、外连横而斗诸侯 (使……争斗 ) 4、却匈奴七百余里(使……退却 ) 5、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吞二周而亡诸侯矣)(使…灭亡 )6、流血漂橹(使…漂起)

(六)形容词作名词

1、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坚固的地势) 2、因利乘便(有利的形势) (七)形容词作动词

1、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变小,变弱 ) 2、尊贤而重士(敬重、看重) (八)形容词的使动

1、会盟而谋弱秦(以弱天下之民)(使……弱 ,削弱) 2、以愚黔首(使……愚蠢) 3、废先王之道(使……作废)

四、文言句式 (一)省略句

1、南取百越之地,以(之)为桂林、向郡2、铸以(之)为金人十二 3、威振(于)四海

4、倔起(于)阡陌之中 5、身死(于)人手 6、委命(于)下吏 (二)状语后置句

1、 谪戌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2、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三)宾语前置句

1、陈利兵而谁何。 2、崤函之固,自若也。 (四)判断句

1、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2、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五)被动句

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2、为天下笑者,何也?

五、一词多义(补充)

追亡逐北(名词,败逃的人) 以致天下之士(动词,招纳)

北 北收要害之郡(名词作状语,向北) 致 致万乘之势(动词,达到) 将军战河北(名词,北方) 而致千里(动词,到达)

因力乘便(介词,趁着)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名词,险固的地势) 因 因遗策(动词,沿袭) 固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形容词,牢固) 因河为池(介词,凭借) 人固有一死(副词,本来) 延及孝文王(动词,延续) 因遗策(名词,策略)

延 秦人开关延敌(动词,引进) 策 振长策而御宇内(名词,鞭子)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动词,邀请) 包举宇内(动词,夺取) 会盟而谋弱秦(形容词的使动,削弱) 西举巴蜀(动词,攻取) 弱 弱国入朝(形容词,弱小) 举 举国欢庆(形容词,全) 不若孀妻弱子(形容词,年少) 杀人如不能举(形容词,尽) 不爱珍器重宝肥沃之地(动词,吝惜) 收天下之兵(名词,兵器) 爱 吴广素爱人(动词,爱护) 兵 行军用兵之道(名词,战争) 爱莫能助(动词,隐而不露、心理愿意) 沛公兵十万(名词,军队) 因利乘便(介词,趁着、凭借chéng) 非及向时之地(名词,先前) 乘 致万乘之势(量词,一车四马shèng) 向 向吾不为斯役(连词,假使) 李白乘舟将欲行(动词,乘坐chéng) 秋天漠漠向昏黑(动词,将近)

有席卷天下……之意(结构助词,的)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代词,代秦孝公) (转折连词,却)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结构助词,的)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之 东割膏腴之地(结构助词,的) (修饰连词,地)

收天下之兵(结构助词,的) 而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转折连词,却) 聚之咸阳(代词,代天下之兵)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有宁越……之属为之谋(指示代词,这类的) (结果连词,因而)

有田忌……之伦制其兵(指示代词,这类的) 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修饰连词,地)

18课、《鸿门宴》 一、 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隔阂,嫌怨。)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弃。)

5、要项伯(“要”通“邀”,邀请。)6、不者(“不”通“否”,否则。)

7、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8、具以事告(“具”通“俱”,全部。) 二、 偏义复词

1、所以谴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出入”是偏义复词,偏“入”) 2、孰与君少长?(“少长”是偏义复词,偏“长”) 三、成语典故

1、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2、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3、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劳苦功高) 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四、古今异义

1、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今:山东省)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不同寻常,指意外的变故;今:表程度副词) 3、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北;今:河北省/古:黄河以南;今:河南省) 4、沛公……约为婚姻(古:结为儿女亲家;今:男女婚事) 5、亡去不义(古:离开;今:往,前往)

6、所以谴关守将者……(古:……的原因;今:因果关系连词) 7、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古:现在别人(沛公);今:现在的人) 8、而听细说(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说来) 五、一词多义(补充)

妇女无所幸(宠爱、宠幸) 沛公军霸上(驻扎) 幸 故幸来告良(幸亏) 军 为击破沛公军(军队) 则吾斯役之不幸(幸运)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军营) 卮酒安足辞(推辞) 吾属今为之虏矣(将要)

辞 未辞也(告辞、告别) 今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如果) 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是古非今(现在) 玉斗一双(酒器)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捧着)

斗 外连蘅而斗诸侯(使…斗) 奉 再拜奉大将军足下(进献)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接合)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侍奉) 项伯东向坐(坐着) 吾属今为之虏矣(类、们) 坐 置之坐上(座位) 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嘱托) 停车坐爱风林晚(因为) 司命之所属也(掌管) 坐而待毙(坐守) 衡少善属文(撰写) 杀人如不能举(如同、好比) 沛公不胜杯杓(经得起)

如 沛公起如厕(去、前往) 胜 是故百战百胜,百善之善者也(胜利、战胜)

固不如也(本来)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 故谴将守关者(特意) 胜友如云(有才智、高明的) 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情) 使子婴为相(担任、当) 故 故幸来告良(所以) 皆且为所虏(被) 两狼并驱如故(原来) 何辞为(呢)

扶苏以数谏故(缘故)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是) 珍宝尽有之(代词,刘邦) 为 窃为大王不取也(认为)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往) 军中无以为乐(做、干) 之 今者有小人之言(的) 且为之奈何(对付)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为击破沛公军(替、给) (结构助词,无义)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替、给/出谋) 六、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在夜间,连夜。) 2、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 3、头发上指(向上。) 4、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翅膀一样。) 5、道芷阳间行(从小路、抄小路。) 6、间至军中(从小路、抄小路。) 7、持剑盾步走(步行、徒步。) (二)名词作动词

1、沛公军霸上(驻扎、驻军。) 2、籍吏民,封府库(登记户籍。) 3、范增数目项王(示意、使眼色。) 4、道芷阳间行(取道。)

5、刑人如恐不胜(施刑。) 6、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讲义气、合于义/告诉、说。) 7、若入前为寿(走上前、上前。) 8、沛公欲王关中(称王。)

9、秦地可尽王也(称王。)10、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使…为王,名词使动用法。另说意动)(三)一般动词的使动用法

1、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 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使……止。)

2、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4、常以拔剑撞而破之(使……破。) (四) 动词作名词

此王秦之续耳(后继者、老路、覆辙。) (五) 形容词作名词

1、君安与项伯有故?(旧情、老交情。) 2、此其志不在小(小事。) 3、大行不顾细谨(细枝末节。) (六) 形容词作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 七、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亚父者,范增也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4、所以谴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6、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7、此天子气也 8、此亡秦之续耳 9、此其志不在小 10、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1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12、客何为者? (二)倒装句 (1)宾语前置句

1、籍何以至此? 2、今日之事何如? 3、客何为者? 4、沛公安在? 5、大王来何操? 6、何辞为? (2)定语后置句 玉斗一双,白璧一双 (3)状语后置句

1、具告以事 2、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物

3、得复见将军于此 4、因击沛公于坐

5、长于臣 6、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三)省略句

1、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2、若入前为(之)寿

3、为(之)击破沛公军 4、急击(之)勿失(时机) 5、则与(之)斗卮酒 6、则与(之) 一生彘肩 7、竖子不足与(之)谋 8、具告(之)以事 9、交戟之士欲止(之)不内 10、毋从(其)俱死也 11、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其)饮 12、加彘肩(于其)上 13、沛公军(于)霸上 14、沛公居(于)山东时 15、置之(于)坐上 16、置之(于)地

17、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 18、卫士仆(于)地

19、沛公欲王(于)关中 20、杀人如(恐)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四)被动句

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若属今为之虏矣 (五)固定句

1、 孰与君少长?(与…相比,哪一个…)2、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没有…的) 3、军中无以为乐(没有用来…的)4、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表反问,的呢?) 21课、《师说》 一、 通假字

1、传道受业解惑 (“受”通“授”,传授) 2、或不焉,或师焉 (“不”通“否”) 二、 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译为㈠用来……

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㈡……的原因(或缘由)。(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无论,不论。(今)没有。

4、小学而大遗:(古)①小的方面;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5、句读之不知:(古)句子停顿的地方。(今)看字发出声音。 6、今之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的人。 7、吾从而师之:(古)跟随。(今)连词,表目的和结果。 8、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不一定。(今)不需要。 三、 一词多义

(1)师1、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吾师道也(动词,学习)

3、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6、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2)传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2、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3、六艺经传 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4、朔气传金柝(动词,传递,传送)

5、舍相如广成传舍(名词,客舍) (3)道

1、有碑仆道(名词,道路)吾师道也(名词,道理)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4、策之不以其道(名词,规律)5、何可胜道也哉(动词,说)6、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表领属关系,他(它)的,他(它)们的) 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代词,他,他们)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表远指,那)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估计语气,大概,或许)

5、其可怪也欤(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真的) 6、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学生的) 7、其出人也远矣(代词,指圣人)

8、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 (5)于

1、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从) 2、拜送书于庭(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在) 3、学于余(耻学于师)(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 4、于其身也(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对于) 5、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比较,比) 6、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6)之

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2、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4、句读之不知(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类,这些) 6、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往)7、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8、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

9、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代“六艺经传”)10、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 11、蚓无爪牙之利(助词,定语 后置的标志)12、吾欲之南海(动词,到、往)1、其下圣人也亦远矣(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2、而耻学于师(意动用法,以……为耻) 3、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或大的方面)4、位卑则足羞(意动用法,以…为羞)5、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6、吾师道也(名词作动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宾语前置句)不拘于时,学于余。(介宾短语后置句、被动句)

22课、《阿房宫赋》

词类活用

1、六王毕,四海一(数词作动词,统一) 2、骊山北构而西折(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 3、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名词作动词,放火) 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借鉴) 5、廊腰缦回(名词→状语 像人的腰部一样, 像缦带一样) 6、蜂房水窝(名词→状语 像蜂房 像水窝)

7、未云何龙,不霁何虹(“云”“龙”“霁”“虹”,名词作动词) 8、歌台暖响(动词→名词 歌声) 9、辇来于秦(名词作状语,用辇车)

10、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收藏,经营,动词用如名词,指收藏的金银珠宝,经营的金银珠宝。精英,形容词用着名词,精品。)

1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鼎、玉、金、珠,是名词用着状语。铛、石、块、砾,是名词用着动词。)

高中第三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复习 17课、《六国论》 一、 古今异义

1、其实(古:是两个词语,其:代词。实:实质,实在内容。/今:副词,表示所说的实际情况)

2、颠覆(古:灭亡。/今:采取阴谋手段,从内部推翻合法政府) 3、祖父(古:祖辈,父辈。/今:父亲的父亲) 4、后秦击赵者再(古:第两次/今:表示又一次) 5、始速祸焉(古:招致/今:指速度快)

6、可谓智力孤危(古:智谋和力量/今:一个词,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7、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古:前例、旧事/今:今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二、词类活用

1、日割月削(“日”“月”,名词作状语)

2、以地事秦(名词“事”带宾语“秦”,用作动词,侍奉) 3、义不赂秦(“义”,用作动词,坚持正义) 4、不能独完(完,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

5、李牧连却之(却,动词使动用法,使……退却;击退) 三、一词多义 非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不是) 2、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错误,不对) 3、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没) 4、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不) 或

1、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有人)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偶或) 3、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有的……)

4、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于秦相较,或未易量(或许,也许) 18课、《游褒禅山记》 一、通假字 父:通“甫”。 二、古今异义

1、非常:(古:这里指不平常。/今:今作程度副词,很,十分)

2、至于:(古:至,到。于,介词,引出到达的场所。/今:①达到某种程度;②行文

中另提起一事) 三、词类活用

1、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舍: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 2、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禅”(名:名词作动词,命名,起名) 3、距其院东五里(东:名词作状语,往东) 4、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 5、问其深(深:形容词作名词,深度) 6、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作动词,照明) 7、而其见愈奇(见:动词作名词,指见到的景象) 8、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词作名词,到来的人)

9、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副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弄错,使……错,使动用法) 11、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名:指识其本名,这里用作动词) 四、特殊句式

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判断句) 2、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判断句) 3、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判断句) 4、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状语后置句) 5、不随以止也(省略句) 6、此余之所得也!(判断句)

7、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判断句,表示因果关系) 五、一词多义 其

1、以故其后名之曰(代词,那,指褒禅埋葬之时) 2、距其院东五里(代词,这,指慧空禅院)

3、独其为文犹可识(代词,代“仆碑”)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前“其”:代词,它,代“穴”;后“其”:代词,那些,作“好游者”定语)

5、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前“其”:代词,它,代后洞;后“其”:代词,代游 6、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代词,他们,指古人) 7、而余亦悔其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代词,指自己) 8、视其左右(代词,洞,洞壁) 9、谬其传(代词,它,代山的名称) 10、咎其欲出者(代词,那些,指欲出者)

11、其孰能讥之乎?(语气副词,表反问,岂、难道) 12、既其出(助词,无义) 21课、《项脊轩志》 一、词类活用

1、内外多置小门(名词做状语,在内外) 2、东犬西吠(名词做状语,向西面)

3、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名词做状语 ,用手,亲手) 4、垣墙周庭(名词做动词,砌上垣墙) 5、乳二世(名词做动词,哺乳,喂养) 二、特殊句式

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判断句) 2、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状语后置句) 3、使(之)不上漏(省略句)

4、余自束发读书(于)轩中(省略句、介词结构后置句) 22课、《五人墓碑记》 一、断句

1、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2、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3、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4、去今之/墓/而葬焉 5、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6、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二、通假字

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有”同“又”) 2、敛赀财以送其行(“赀”同“资”,资财,钱财。读zī) 3、亦曷故哉(“曷”通“何”) 三、古今异义

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古:“行为”是“行”和“为”两个词的连用。行:品行,名词;为,成为,动词。/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古:党羽/今:指与公家相对的个人) 3、按诛五人(古:考查,查究。/今:压住,依靠等)

4、颜色不少变(古:面貌、容貌、脸色。/今:常指由物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

5、 视五人之死(古:比较。/今:无此义)

6、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古:头颅,脑袋。/今:领袖) 四、词类活用

1、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名词作状语,当作奴隶那样) 2、去今墓而葬之(墓:名词用作动词,修墓) 3、其疾病而死(疾病:名词用作动词,生病) 4、为之声义(声:名词用作动词,伸张) 5、缇骑按剑而前(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6、是时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抚:用作动词,出任巡抚) 7、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记:名词用作动词,作记) 8 、不能容于远近(远近:形容词用于名词,远近的人;远近的百姓) 9、 抶而仆之(仆:动词使动用法,使……倒下)

10、 安能屈豪杰之流(屈: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屈身)

11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哀,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哀,哀惜) 12 不复敢有株治(株治:动词用作名词,株连治罪的事情) 13 激昂大义(激昂:形容词用作动词,激动振奋) 14 荣于身后(荣: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得到荣誉) 15 尽其天年(尽:副词用作动词,享尽) 五、一词多义 义

1、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义愤,形容词)

2、为之声义/忠义暴于朝廷(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正义,名词) 为

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从……看来,介词) 2、为之声义/谁为哀者(替,给,介词) 行

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品行,名词) 2、敛赀财以送其行(走,动词) 3、其辱人贱行(行为,名词) 固

1、轻重固何如哉(本来,引申为“究竟”“到底”,副词) 2、斯固百世之遇也(实在,真是,副词) 六、特殊句式

判断句

1、即今傫然在墓者也。 2、斯固百世之遇也。

3、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4、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5、故今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6、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被动句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宾语前置

1、谁为哀者(疑问句,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2、钩党之捕遍于天下(“之”字提宾) 状语后置句

1、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2、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3、忠义暴于朝廷 4、荣于身后

5、不能容于远近 6、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 7、忠丞匿于溷藩以免

8、令五人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9、匹夫之有重于社稷 省略句

1、断头置(于)城上 2、投缳(于)道路

3、激昂(于)大义 4、扼腕(于)墓道

高中第四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复习 17课、《陈情表》 一、正音

1、衅(xìn) 2、闵(mǐn )鲜 3、(xiǎn) 4、祚(zuò) 5、期功(jī) 6、茕(qióng) 7、蓐(rù) 8、洗马(xiǎn)9、猥(wěi) 10、陨(yǔn) 11、逋慢(bū) 12、矜育(jīn) 13、拔擢(zhuó)14、优渥(wò)15、更相(gēng) 二、通假字 1、 夙遭闵凶(悯) 2、 零丁孤苦(伶仃) 3、 常在床蓐(褥) 4、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又) 三、古今异义

1、 九岁不行(古:不能走路/今:不允许做某事)

2、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古:到达/今:连词,提及、另外;古:成人自立/今:形成) 3、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古:浸润/今:洗澡) 4、 举臣秀才(古:优秀人才/今:明清生员通称) 5、 拜臣郎中(古:尚书省,官名/今:中医医生) 6、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古:诉说、申诉/今:告知) 7、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古:进退两难/今:窘困)

8、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古:犹豫、徘徊/今:盘旋)

9、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古:辛酸苦楚/今:身心劳苦) 四、词类活用

1、 夙遭闵凶(形容词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2、 九岁不行(名词作状语,在九岁时候)

3、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名词作状语,在门外,在家中) 4、 臣之进退(动词作名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5、 察臣孝廉(名词作动词,作孝廉,为孝廉) 6、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7、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名词作状语,向皇上) 8、 臣具以表闻(使动用法,让…听到) 9、 则以刘病日笃(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10、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名词作动词,做官;任职) 11、凡在故老(形容词作名词,年老之人) 12、猥以微贱(形容词作名词,社会地位低下之人) 13、沐浴清化(形容词作名词,清明的政治教化) 14、谨拜表以闻(使动用法,使……闻)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这实在不是我肝脑涂地就能报答得了的大恩大德啊。 2、今臣亡国贱俘——我现在已是个卑贱的亡国之俘虏。

3、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我的苦楚,并不是只有蜀地的人士和梁益二州的长官才清楚…… (二)、被动句

1、而刘夙婴疾病——被疾病缠绕,为疾病所困 2、则告诉不许——不被允许 (三)、宾语前置句 慈父见背——离开我,即去世 六、成语

1、 零丁孤苦 2、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3、日薄西山 4、气息奄奄

5、朝不虑夕 6、急于星火 7、结草衔环 20课、《赤壁赋》 一、正音

1、壬戌(rénxū) 2、桂棹(zhào) 3、余音袅袅(niǎo) 4、幽壑(hè) 5、嫠妇(lí) 6、愀然(qiǎo)7、山川相缪(liáo)8、舳舻千里(zhúlú)9、旌旗(jīng)10、酾酒(shī) 11、横槊(shuò)12、渔樵(qiáo)13、扁舟(piān)14、匏樽(páo)15、蜉蝣(fúyóu) 16、无尽藏(zàng)17、狼籍(jí)18、枕藉(jiè) 二、通假字

1、举酒属客(嘱)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凭) 3、山川相缪(缭) 4、杯盘狼籍(藉) 三、词类活用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 2、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3、正襟危坐(使动用法,使….摆正,使….端正)

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 5、 方其破荆州(使动用法,使….被攻破,击破)

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发) 四、特殊句式

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句)

2、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句) 3、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句)

4、夫水,智者乐也。(判断句) 5、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被动句) 6、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句) 21课、《逍遥游》 一、正音

北冥(míng) 鲲鹏(kūn) 抟(tuán) 迁徙(xǐ) 坳堂(āo)

草芥(jiè) 夭阏(è) 蜩蝉(tiáo) 舂粮(chōng) 蟪蛄(huì gū) 大椿(chūn) 斥鴳(chì yàn) 泠然(líng) 万仞(rèn) 蓬蒿(gǎo) 二、通假字

1、北冥有鱼(溟) 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 3、旬有五日而后反(又/返) 三、词类活用

1、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 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名词作动词,图谋)

2、 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 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然后图南(名词作动词,南行) 3、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使动用法,使….招来) 三、特殊句式

1、 奚以知其然也?(宾语前置句,凭什么)

2、 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宾语前置句,到达哪里) 3、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宾语前置,凭借什么) 四、翻译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译文:振翅奋飞,它的翅膀就好像天边垂下的云彩。 2、 去以六月息者也。

译文: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去了。

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译文: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高地远而看不到它的尽头呢? 4、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译文:哪里用得着飞上九万里高空然后再朝南飞呢? 5、 之二虫又何如?

译文:这两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 6、 彼且奚适也?

译文:它将要到哪里去呢?

7、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译文:再说全社会的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勤勉;全社会的人都责难他,他也并不因此而更为沮丧。(这是因为他)能认清自我表现与外物的分别,能辨明荣辱的界限,至此而至了。他在世上,没有拼命追求什么。

8、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译文:至于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把握六气的变化,而在无边无际的境界里遨游的人,他们需要还凭借呢? 22课、《滕王阁序》 一、正音

1、翼轸(yìzhěn) 2、襟(jīn)三江 3、鹤汀(tīng) 4、凫(fú)渚(zh?) 5、川泽纡(yū) 6、孤鹜(wù) 7、樽(zūn) 8、迥(ji?ng) 9、南溟(míng) 10、胜筵(yán) 11、梓(z?)泽 二、通假字

1、俨骖腓于上路(通“严”,政整治) 2、云销雨霁(通“消”,消散) 3、所赖君子见机(通“几”,预兆) 三、词类活用

1、襟三江而带五湖(都为意动,以??????为襟、以??????为带) 2、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都为名词作状语,像雾、流星那样) 3、川泽纡其骇瞩(意动,对??????感到惊骇) 4、屈贾宜于长沙(使动,使??????屈居) 5、窜梁鸿于海曲(使动,使??????窜逃)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pi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