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航埠方言与普通话词汇比较

更新时间:2023-11-28 17:1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衢州航埠方言与普通话词汇比较

摘要:本篇论文主要研究的是航埠方言与普通话词汇的比较,论文从词形特征、文化角度比较以及词源比较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以求全面解读航埠方言与普通话词汇的区别与联系。三个方面又包括七个小点进行论文分析,包括音节比较、构词语素比较、附加成分比较、称谓用语、日常用语、地方词以及音译词。 关键词:航埠方言;普通话;词汇比较

前言

衢州位于浙江省西部,自古有“四省通衢”之称,境内人文景观、名胜古迹众多,毗邻安徽、江西、福建三省,故有“四省通衢,五路总头”之称,全市总面积8849平方公里。航埠镇位于衢州市柯城区,是一个闻名遐迩的商埠,具有“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航埠方言词汇丰富,表现力极强,能表达许多普通话难以表达的意思,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与普通话、其他地方方言不同的语音体系,由于临近江山、常山使航埠方言显示出很强的地域性。基于航埠方言的基本特征以及方言的地域划分,航埠方言隶属于吴方言的一种。

本文试图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航埠方言与普通话词汇比较的异同,从而有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航埠方言的词汇特点,更有利于普通话在航埠的普及。

一、词形特征

(一)航埠方言以单音词为主,普通话以多音词为主

音节比较主要从音节数上的差异展开,航埠方言词以单音节为主,普通话词以双音节为主。

如:被(被子)、裤(裤子)、屋(房子)、傻(傻子)、桌(桌子)、谷(稻子/稻谷)、塘(池塘)、爱相(衣服)、塞过(辛苦)、章(印章)

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航埠方言中的单音词与普通话中的复音词之间有着严整的对应关系:第一,由单音词附上一个后缀构成复音词,航埠方言中很多方言词后缀加一个“子”,就构成了普通话词汇的双音节词,如:“被子、裤子、傻子”;第二,在单音词的基础上外加一个与之相关的实义语素,构成一个复音词,例如:“稻谷”,再比如航埠方言中的“塘”加一个同义词“池”构成普通

话的“池塘”;第三,用两个词根语素直接取代方言中的单音词,如“衣服”,航埠方言经常使用与普通话语素完全不一样的词汇来取代普通话语素;第四,用一个新的意义相近的词根语素加上一个语缀取代方言词中的单音词,如“房子、稻子”之类。 (二)构词语素方面 1.构词语素完全不同

航埠方言中有些词语和普通话的词语理性意义相同,但构词语素却又完全不同,我们通过一个表格来表现。

航埠方言 高顶 咀燥 恩干 归去 啦色 厝里 爱相 辣苏

2.构词语素有异有同 航埠方言 鸡哼 牛娘 火代 量器 爬起 老鼷 蚊子 新妇 洋袜 考斯 普通话 上面 口渴 早晨 回家 垃圾 家里 衣服 茄子 航埠方言 戳心 包色 讷头 棉布 撒拍 色骨头 塞过 堂客 普通话 讨厌 玉米 中午 毛巾 傻子 小偷 辛苦 妇女 普通话 公鸡 母牛 着火 器量 起床 老鼠 梦洞 媳妇 袜子 考试 航埠方言 鸡娘 牛牯 臊粉 联对 英椒 被窠 窗户 侬客 辣卜 困高 普通话 母鸡 公牛 粉干 对联 辣椒 被窝 窗门 客人 萝卜 睡觉

(三)附加成分比较

词汇的附加成分的比较主要是从词的前缀和后缀方面展开,而在航埠方言中存在着较多的后缀现象,词的前缀很少出现。

航埠方言中最常用的几个后缀有“......乖”,“......相”,“......子”。

“......乖”,航埠方言与普通话中的“......乖”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普通话中常用来表示人的听话,而在航埠方言中用来形容一类人,读作阴平。如“下乖”指的是年幼的男孩子;“呐你乖” 是指年幼的女孩子。

“......相”,在航埠方言中被高频率的使用,读作去声。一般表示为对人的不满,或者对人的某种状态的形容,一般是对他人。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有很大意见的时候会说“戳心相”;遇到熟悉的人没有和你打招呼会说“死相”;害羞称之为“难好相”。

“......子”,在航埠方言的使用和普通话使用有着相同的意义。一般作为形容词的后缀,用以形容一类人,如“撒子”是普通话的“傻子”,“嘎子”是普通话中的“瞎子”。

二、文化角度比较

(一)称谓用语

航埠方言在称谓用语方面与普通话截然不同,包括有直系亲属之间的称谓、长辈的称谓以及姻亲的称谓。

1.直系亲属之间的称谓

直系亲属,指彼此之间有直接血缘联系的亲属,包括己身所从出和从己身所出的两部分血亲,包括父母,爷爷、奶奶。航埠方言对于直系亲属的称谓一般用一个字,如“父亲”的称谓是“爸”,“母亲”的称谓是“娘”读作去声,“爷爷”的称谓是“讶”,“奶奶”的称谓是“抹”,这相对于普通话的两个音节,显得更加亲切。

2.长辈的称谓

航埠方言对于长辈的称谓与普通话也极为不同,普通话的“太爷爷”航埠方言作“太公”,普通话的“太奶奶”航埠方言做“太婆”,“姑姑”作“娘”读作阳平,航埠方言中对于长辈的称谓接近古语词。

3.姻亲的称谓

航埠方言中对于姻亲的称谓与普通话极其相似,相对于父亲这一边亲属的称谓,对姻亲的称谓更加接近普通话,容易理解。航埠方言受到闽方言的影响通常会在称谓中加一个阿字,如“外公”读作“阿公”,“外婆”读作“阿婆”,“舅

舅”读作“阿舅”等等。 (二)日常用语

从文化角度分析航埠方言与普通话词汇的区别,除了在称谓语上作比较,另一个比较可以从日常用语角度分析,我们把日常生活分为衣食住行四个板块进行分析。

衣,航埠方言的“衣服”读作“爱相”,细分起来比较有特点的是“短袖”读作“半截散些”和“短裤”读作“半截裤”,其他都读作音译词。

食,航埠方言读作“吃”,与普通话基本相同。

住,航埠方言读作“困”,与普通话的睡觉有异曲同工之处。 行,航埠方言中关于“行”的方言,一般包括“走路”

、“骑车”、“搭车”,一般都是通过普通话的音译来完成航埠方言的转变。

三、词源比较

(一)地方词

位于浙西的航埠镇接壤江西,其方言深受多地语言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方言词,但其本身也保留着诸多的地方词,一直传承到现在。航埠方言中,有一些能够体现当地风格的词,如对于生病和死亡这样不吉利的词语,通常采用比较委婉的方式,如“老人死了”一般都说是“走了”或“老了”。典型的地方词还包括“一窑货”、“辣腿”、“召贯都”、“勿值钿 ”等等。

“一窑货”,指一帮不三不四、流里流气的人。航埠方言中将人比喻成“货”的时候往往带有一种贬义,嘲讽的意味。

“辣腿”,指不务正业、整日混吃混合的人,与普通户中的“流氓”类似。 “召贯都”,指某一样事物数量很庞大,与普通话的“多”类似。这个词一般会在刻意夸大某一事物的数量中出现,针对虚数。

“勿值钿 ”,指某一事物没有什么价值,与普通话的“不值钱”相对应。航埠方言中常常用“勿”来表现“不”,例如普通话中“不乖”航埠方言做“勿卡罢”,“勿”是典型的地方词。 (二)音译词

音译词是指本方言在与其他语言接触过程中吸收来的词语。音译词包括向外国语言音译过来的词语,向其他方言音译的词语,也包括音译普通话的词语。这

一类音译词发展而成的航埠方言主要集中在日常那个生活物品方面,一些引进自外国的产品进入当地之后演变而来。

1.进口物品的方言

航埠方言中对那些曾经我国还不会生产,而依靠进口来的东西,至今在年龄稍大的人的话里,还带着一个“洋”字,并影响了年轻一代。这个“洋”字,其实就是当时根据物品的来源地不是国内,而是来自国外而得来的,表示先进和稀奇。 航埠方言 洋车儿 洋钉 普通话 缝纫机 钉子 航埠方言 洋火 洋油 普通话 火柴 煤油 上述几个例子说明了这些物品当时都依靠进口,所以都加了一个“洋”字。航埠方言由于受普通话的影响,目前这一类词语有些也逐渐消失,例如“洋油”被“煤油”取代,但是也有例如“洋钉”之类的在航埠方言中生命力很强,尤其是“洋火”的生命力更强,现在当地的儿童都说“洋火”而不说“火柴”。

2.普通话发展过来的音译词

航埠方言向外国借用的词语和普通话借用的词语差不多。通常情况下都是普通话先借用外国语的词语,在慢慢渗透到航埠方言中,逐渐形成了航埠方言的音译词。例如:“沙发”、“啤酒”、“苏打”、“尼绒”等等。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出版社 【2】郑剑平.普通话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3】关于深化汉语方言词汇研究的思考[J].陕西师范学院学报.2007 【4】朱振家.古代汉语(上下册).[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5 【5】上海市语文学会.吴语研究——第五届国际吴方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p1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