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政治工作的作战功能

更新时间:2023-08-12 11:21:01 阅读量: 外语学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如何发挥政治工作的作战功

能?——1926-1927年北伐中政治工作

的现实启示

[2009-1-19 16.0.16.0 ] 本篇文章被0人阅读 共有0条评论,显示0条 近30年来,我国一直处于和平建设时期,政治工作受到缺乏实践土壤的限制,瓶颈现象越来越突出,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脱离军事,游离实战,中看中听不中用”的问题。这对于以战争为研究对象的理论发展来说,是致命的缺憾,也是当前不少政治工作者往往“以不打仗的心态做打仗的准备”,导致政治工作作战功能开拓不够,挖掘不深的重

要原因。

比照这一现实,我军历史上在重大战役战斗中所开展的政治工作有效发挥了作战功能,是很有价值的借鉴。中国共产党军队政治工作发轫于黄埔军校和北伐战争,黄埔军校被誉为“中国西点”,而北伐战争“以几千黄埔学生军为骨干的10万新兵仅用两年时间就打败了地方军阀的75万老兵”,基本结束了全国军阀混战的乱局,这在当时是个“意外”。那么,受训不过半年的黄埔学生军成功的秘诀何在?原因很多,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军民中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它直接或间接,迅速而有效地转化为作战效能,对我们今天探索如何发挥政治工作作战功能留下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思想引导,打造一支“思想军”

人类战争史一再证明,士气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士气从哪里来?表面上看,士气的迸发似乎来自战场上的临战激励。然而,要保持士气长盛不衰和战斗精神持续不颓,就必须在思想上筑牢根基,换句话说,真正有战斗力的军队是持之以恒的“思想军”,而不是趋利而动的“雇佣军”。孙中山创立黄埔军校的目的,就是建立一支“不要身家性命,一心一意为国家奋斗”的革命军队,但如果没有共产党人在军校和军队中

强有力的政治工作,这一目标就是镜花水月。

在建立这支“思想军”中,党代表和政治部制度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政治部的责任就是使军校学员具有“正确的政治知识,增进革命精神,自觉的遵守革命纪律,坚信本党主义之信仰。” 周恩来就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后,更是大大加强了政治工作力度,通过制定政治训练计划、组织政治宣传队、举办政治讨论会、出书刊、演话剧、办墙报、唱革命歌曲等多种形式,使黄埔军校和革命军中充满了浓厚的政治氛围,使学生养成了“确定的革命观念”,保证了“军队统一与为主义奋勇作战的革命精神”。 军中的党代表也对官兵们明之以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教育军队认识到军阀割据是造成中国四分五裂和国弱民穷的根源,只有消灭地方军阀才能实现统一局面,国强民富和个

人幸福,使大家“不仅知道枪是怎样放法,而且知道枪要向什么人放”。

斯大林也非常关注中国的北伐,并且将北伐军称为“革命军队”。北伐军之所以是革命军,最重要的在于这是一支“思想军”,与那些只知道抢夺地盘,追求一己之私的军阀部队有着天壤之别。北伐军正是怀着对国家的热爱和对军阀的痛恨奔赴战场,以奋勇的精神和昂扬的斗志而不是强壮的身体和先进的武器,一举荡除了为害中国十余年的军阀势力。黄埔学生军蒋先云回忆北伐的情形时说:“打淡水城时,同学们身先士卒,

扒城先登,不知道什么是生死”,“这种精神就是平日主义训练的结晶。”

当时的教育主体素养高、教育内容先进、教育方法灵活,效果明显。指挥枪的是手指,指挥手的是头脑,指挥脑的是思想,形成思想的是政治工作,开展政治工作的是共产党人,政治工作从此继承下来并不断丰富发展,成为我军的特色和优势,保证了军队

打得赢,不变质。

当前,我军在政治工作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某些政治工作者自身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不过硬甚至不过关,具体表现在对教育内容既不真懂又不真学甚至不真信,以这种状态去教育官兵,其结果往往是官兵们口服心不服,面服背不服,假服真不服。这样的政治工作者虽是少数,却往往影响一大片,长此以往,政治工作者本人威信下降事小,政治工作地位下降事大,其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因此,政治工作者必须在增强自身素质上下足功夫,要求官兵信的,自己要真信;要求官兵学的,自己要先学;要求官兵懂的,自己要先懂;要求官兵会的,自己要先会。又如从教育方法上看,我军现在的思想工作仍然是以灌输为主,有违心理规律,容易引起官兵的逆反心理。因此,思想引导应注重潜移默化,以“随风潜入夜”的方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比如,针对官兵闲暇时喜欢玩扑克的特点,可以制作“军版扑克牌”,将思想教育的内容印刷

在扑克牌上,官兵在不知不觉中就受到了教育。

总之,只有打造一支“思想军”,才能使军队经常保持高昂的士气、旺盛的战斗精

神和常胜的战绩。

以身示范,锻造一支“敢死军”

思想引导可以解决根本问题,但还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如果说思想引导是发动机,那么还要解决如何发动的问题,这就要求共产党员当先锋、打头阵、作表率。在平时的教育训练中,口若悬河,光说不练,教育常常失去效力,教育者往往没有威信,只有说到做到,言行一致,教育才能发挥作用,教育者才会有人效仿。在血肉横飞的战场上更是如此,无数的战争实践证明,一支“给我上”的军队在一支“跟我上”的军队面前往

往是失败的一方。

北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有没有共产党员成为区别一支部队战斗力强弱和纪律好坏

的重要标志。这是因为,这些思想最先进的人,行动上也最积极,在北伐的硝烟炮火和枪林弹雨中身先士卒,奋不顾身,带动作用和示范效应立竿见影,十分明显。共产党员蒋先云是黄埔第一期学生中以第一名成绩入学的,北伐中担任第11军第26师第77团团长兼党代表,在艰险的河南临颖战役中,他总是冲在最前面,三次负伤,流血不止,“扑地不起,犹呼喊杀敌者再”。 在他的革命精神激励下,该团打得十分顽强:参谋长负伤,

3名营长2亡1伤,9个连长战死6个,最终完成了任务。

北伐中,表现最耀眼的共产党员个人是蒋先云,最突出的共产党员群体则是有“铁军”之称的叶挺独立团。周恩来对该团作战前政治动员时指出:“现在有些军队都不愿派出部队先出去,只要你们打了胜仗,他们就会跟上来”,并强调共产党员要起“先锋作用,模范作用,骨干作用”。 叶挺独立团云集了许多优秀共产党员,他们既言传又身教,很快就使这支部队在战争中历练成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铁军”。攻打武昌前,“铁军”第一营所有共产党员都留下了“为着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而战死,虽死犹生” 的遗书。攻城时,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18名排以上干部壮烈牺牲,他们全都是共产党员,其中营长曹渊带头登城,头部中弹,英勇牺牲。北伐军之所以能够打败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军阀部队,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战略上集中兵力,各个击破,二是战斗中不怕死不要命,尤其后者是军阀部队望尘莫及的。结果,在北伐

军这样的“敢死军”面前,地方军阀的“怕死军”往往不堪一击,望风披靡。

没有共产党员的北伐部队表现又怎么样呢?国民党革命军一共8个军,按理,第1军应该是战斗力最强的,然而,无论是在总攻武昌还是攻打南昌时,第1军都败下阵来,损失惨重,溃不成军。其实,第1军的战斗力在北伐之前还是全军第一,是什么原因使它的表现突然一落千丈呢?第1军是以黄埔军校教导团为基础组成的,刚开始有不少共产党员,所以在第二次东征讨伐陈炯明的战役中战绩显赫,纪律严明,为全军之冠。然而,北伐前,200多名共产党员被排挤出这支部队,结果,第1军在北伐中就好象缺了脊

梁,一下子塌了。

如何发挥政治工作的作战功能?这种以行代言的政治工作无疑是最有效的方式之

一。如今,有些政治工作者采取双重标准,严于律人,宽于待己,说得天花乱坠,做得一塌糊涂,严重影响了政治工作效能的发挥。在其位,谋其政,善其职,专其事,政治工作者的先进性“在平日常时要看得出来”,示范作用“在关键时刻要顶得上去”。激发官兵战时不怕牺牲的旺盛战斗精神,除了平时打好坚实的思想基础,战时的激发也特别重要。如何激发战斗精神?有两个关键词,一是爱戴,二是仇恨。如果深受部属爱戴的政治工作者在战斗中身先士卒,或因此受伤甚至牺牲,官兵们往往会忘记恐惧、不怕流血、无惧死亡,义无返顾地跟着往前冲;反之,如果政治工作者畏缩不前,只是嘴里喊着“给我冲”,官兵们怎么会实心用命?这就是俗话所说的“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思想再先进,离开了正确的行动就会使自己出丑,政治工作者若是说一套做一套,

言行脱节,平时看上去“扎实”的政治工作到了战时就会遭遇“无效”的尴尬。

发动民众,组织一支“工农军”

“没有革命的群众就没有革命的军队”,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此不但有深刻的认识,而且有诸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传统观念认为,民众纳税养军队,军队打仗护民众,民与军分工明确,互不相干。共产党人的政治工作者突破了这一传统,他们用政治工作在军队和民众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使民众对军队的支持方式不只是出钱,还包括出人、出物、出力。北伐军“一开始就十分重视宣传和组织民众,特别是宣传和组织民众支援革命战争的工作”, 如成立中华全国总工会领导全国工人运动、通过召开农民和工人大会大造声势、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和训练农民运动干部、组织和建立工农自卫武装

等。

北伐中,民众政治工作声势浩大,卓有成效。由于共产党人开展的政治工作“真实地反映了各阶层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因此“极大地吸引着各阶层人民对北伐军采取了热情欢迎和真心拥护的态度,给予了巨大支持”。 如北伐军从广州出发时,工人们成立了3000人的运输队、宣传队和卫生队随军出征;北伐军进入湖南时,湖南全省工团联合会“组织破坏队、侦探队、运送队、救护队、慰劳队等,实行助战,功绩甚著”; 北伐军转战湖北和江西时,又有数万工农群众支援或直接参加了历次战斗,使北伐军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北伐军逼近上海时,上海工人在周恩来率领下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并取得成功,使北伐军没伤亡一个人,没浪费一颗子弹就占领了上海

民众支援一方面极大地鼓舞了北伐军,另一方面有力地打击了军阀部队。国民党承认,北伐之所以速胜,“穷其原因,又不得不归功于政治工作人员之努力”。军阀孙传芳总结自己在江西的失败时则说:“最大的原因,就是革命军的宣传力量太强,他们处处都能得到民众的援助,而我们处处受到民众的攻击。” 众所周知,“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手推车推出来的”,其实,北伐的成功又何尝不是如此?这是共产党人政治

工作的特点和优点,更是需要继承和发扬的优良传统。

当前,我国民众政治工作有三个必须解决的问题。一是增强民众的军事知识和国防观念。春秋时代著名军事家司马禳雎有句名言:“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缺乏忧患意识和国防观念的国家或民族,很容易成为被征服的对象。相反,有着强烈忧患意识与国防观念的国家或民族,其生存意志、发展能力、民众素质和动员水平一般既强且高。由于多种因素的冲击,我国民众对国防不够关心、对军事不够关注、对战争不够理解,这是很危险的,必须加以克服和解决。二是使民众充分认识到未来可能爆发的战争与个人利益的密切联系。过去,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之所以取得胜利,根本原因在于战争方向与人民利益息息相关,民众相对好发动,“工农军”更易组织,民众政治工作发挥催化剂的作用,使人民战争爆发出了巨大威力。现代战争条件下,人民战争要与时俱进,但不变的是要充分考虑人民利益。未来可能爆发的战争与民众利益的切合点在哪里?怎样使民众充分认识到这一联系?这是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三是在战时最大限度的运用民众力量,使军队的作战效能

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民众政治工作的现状是内容比较传统、形式比较单一、效果难以检验,更重要的是“战时”民众政治工作是块“软肋”。 “军民团结如一家,试看天下谁能敌”,这句话不能只停留在标语和口号上,而必须转化为实际效果。战时民众政治工作不能事到临头去抱佛脚,平时就要有准备、有预案、有演练,只有这样,才能做到

心中有数,行之有效。

新时期新条件要求政治工作要有新途径新办法,但新不是凭空产生的。回溯和梳理8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人在军民中如何开展政治工作并将其转化为作战功能的成功经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推陈出新,对探索我军新时期政治工作不无裨益。

者单位:南京政治学院军队政治理论教育2系9队 许 述 )

(作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om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