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最后十套】2020年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卷 历史(一)学生版

更新时间:2023-08-09 08:1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好教育最后十套·历史 第1页(共6页) 好教育最后十套·历史 第2页(共6页)

好教育云平台

绝密 ★ 启用前 【最后十套】2020年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卷

历 史(一)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 卷(选择题)

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冯友兰先生认为,孔孟思想的特点在于“道中庸”,在伦理道德领域见长,老庄思想的特点和优势则在于“极高明”之哲学领域。在冯友兰先生看来,儒道两家( ) A .互相吸纳融合 B .具有优劣之分 C .展开思想争鸣 D .具有不同传统

25.《史记?封禅书》曾记载“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并从五帝之舜的封禅开始叙说。沿袭至秦汉之时,封禅逐渐成为帝王们的盛世大典。在泰山封禅升天,与鬼神通是封禅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信号。古代帝王封禅的主要目的是( )

A .证明王权的合法性

B .强化以农立国的治国理念

C .宣扬天人合一思想

D .确立道家学说的统治地位

26.宋代时,张载力主恢复三代政治,尤以井田、封建和制度复古为主要手段;朱熹在奏议中经常提及要“变科举、均田产、振纲纪、罢和议”。宋代知识分子的这些主张( ) A .力图弘扬儒学强化伦理的传统 B .成为解决时代弊政的有力武器 C .深化了民本思想中的平等观念 D .对君主权力的合法性提出挑战

27.明清两代是晋商的鼎盛时期,晋商成为十大商帮之首,他们经营的盐、铁、棉、布、皮毛丝绸、,茶叶、金融等商号,及全国各地并远涉欧洲、日本、东南亚和拉国家,称雄商界长达500年之久,这说明这一时期( )

A .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B .传统经济结构开始转变

C .商品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D .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28.1871年《公社报》主编德利马尔认为巴黎不需要农民的支持。梯也尔政府及其同盟者认识到,“农民的解放对他们来说甚至比城市无产阶级的解放更加可怕”。为此,梯也尔政府肆意污蔑公社,挑拨农民阶级和公社的关系。由此看出( ) A .公社革命者未采取措施争取农民支持 B .梯也尔政府认识到农民的重要性 C .巴黎公社内部在农民问题上存在分歧 D .巴黎公社最终失败有历史必然性

29.下图版画名为《高丽月夜大战牛阵得胜全图》,作于甲午战争期间。画中,狂牛角上绑有利

刃,背上负有灯笼,直冲日军而去,日军士兵或瘫软在地,或仓皇返身逃跑。这幅版画( )

A .利于安抚民心维护清政府统治

B .表明了清政府坚决抗日的决心

C .表现清军将领战术思想先进

D .全景再现了平壤战役的情景

30.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提出了停止使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没收地主阶级土地之政策,而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的方针。这一方针( )

A .成为中共全国性的土地纲领

B .壮大了正面战场的抗战力量

C .形成了全面抗战路线的核心

D .有利于开创敌后抗战新局面

31.新航路开辟后的100年间,欧洲黄金数量大约从55万公斤增加到119.2万公斤,白银从700万公斤增加到2140万公斤。黄金白银的激增导致欧洲( )

此卷只

装订

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好教育云平台

A.开始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分化

B.资本主义工商业快速发展

C.中国手工业品充斥城乡市场

D.产业革命和工业化城市化

32.自然法精神源自古希腊。罗马的法学家认为它是合乎人性、合乎理性的法律,适用于包括奴隶在内全体人类,是永恒不变的法律,一切制订法都应以自然法为标准。可见,自然法()A.维护罗马现存政治经济制度 B.是罗马照搬希腊制度的例证

C.是罗马法中具有最高效力者 D.推动罗马法趋向公平与正义

3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内阁部长由总统任命。总统的命令须经各部部长副署。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下列对该宪法评述不正确的是()A.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帝制独裁对比,共和体制的确立是历史的进步

B.宪法对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C.法国几经艰难,最终确立了典型的总统制共和制政体

D.宪法的颁布证明了共和派最终掌握实权

34.1921年,苏俄谷物播种面积为7980万俄亩,粮食征收了23300万普特;1922年,谷物播种面积为6620万俄亩,粮食征收了36100万普特。这一变化()

A.抑制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B.见证了土地所有制的变革

C.推动了工农联盟政权巩固 D.扩大了粮食税的征收范围

35.与以往反对全球化力量来自民间社会,政府力量则极力助推经济全球化不同,近年来英国脱欧、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及奉行“美国优先”的策略等现象,引发了国际社会高度警觉。由此可见()

A.全球化发展受保护主义掣肘 B.发达国家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C.逆全球化更加符合公众利益 D.世界发展潮流逐渐变为逆全球化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计52分。第41题、第42题为必考题,第41题25分,第42题12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5题~第47题为选考题,每题均为15分,考生根据要求选择一题进行作答。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5分)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共同发展的国家。各民族交往交融,互相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进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材料一清入关后,密切关注边疆事务,励精图治,苦心经营,完成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建立起一个比以往任何朝代都巩固的“大一统”帝国。为了树立“大一统”正统王朝的形象,清朝抽去了“大一统”理论中“华夷之辨”的内容,改造为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大一统”观念,形成以推崇“大一统”政权为核心、以政权承续关系为主线、取消华夷之别为特征的正统论,并将其贯彻于历史评断中,使之更有利于清廷的政治统治和思想控制。

——摘编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材料二民国时期,封建帝制被废除,民族平等被写入约法和宪法,推动了边疆民族观的进步。治边思想由古代的“守中治边”到对边疆地区的重视。在边疆地区的施政方针上,由“因俗而治”转变为促进边疆内地化。措施上,提出了三民主义的边疆政策,在边疆推行省县制,改土归流、改革盟旗制度等,将边疆地区纳入中央政府的直接控制下,制定并实施了开发和建设边疆的经济政策,同时开展边疆教育,提高边疆各民族的文化水平。

——摘编自马玉华《治边政策:从清代到民国的梳理》等材料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非常重视民族问题。1941年5月1日,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其中第十七条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1947年5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国时期在边疆治理上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评价。(10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陕甘宁边区政府探索民族区域自治的背景和意义。(9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大染坊》是部有名的电视剧,描绘了近代民族工业曲折的发展历程。剧情概括如下:

清末民初,穷苦人家出身的陈寿亭凭着自身的努力,走上了工业印染之路。随着工厂的发展,陈寿亭从日本购买先进的机器,使得大华成为青岛著名的印染厂。五四运动爆发后,陈寿亭拿出积压的四十匹窄幅布,让学生做成游行的横幅,既支持了爱国运动又为自己作了广告。大华染厂及飞虎牌染色布名震岛城。“九一八事变”后,面对东三省被占领后的时局,陈寿亭心存忧虑,感到山河破碎。随着日本侵华意图渐渐暴露,日本商人藤井急于得到陈寿亭的工厂。经过几番较量,藤井最后以高出实价一倍的价格买走陈寿亭的大华染厂。“七七事变”后,济南各界把韩复榘看成了济

好教育最后十套·历史第3页(共6页)好教育最后十套·历史第4页(共6页)

好教育云平台

南的救星,希望他能凭借黄河天险,挡住日本人。陈寿亭生日宴会时,韩复榘弃城逃跑,陈寿亭对这个政府彻底失望,吐血而亡。

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知识,从剧情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剧情及反映的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12分)

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明治五年(1874年)5月,大久保利通向政府提出了《关于殖产兴业的建议书》:“大凡国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财产之多寡。物产之多寡,虽赖于人民致力于工业与否,但寻其根源又无不依赖于政府官员诱导奖励之力……顺应国之风土习俗、民之性情智识,制定方法并以此作为方今行政之机轴,并以英国为楷模,保持开成之物,培植未成之物。”大久保利通提出的建议被采纳后,日本当局对政府体制作了相应调整,由内务省、大藏省、工部省组成三位一体的领导体制。大藏省主要负责殖产兴业资金的筹措和调配,工部省继续主管铁路、矿山和机械制造,内务省经营劝农、畜牧和农产品加工这三大事业部门。中央各省在经费支持中,对这三个省的经费支持占到了41%,人员占到整个中央政府的53%。

——摘编自冯玮著《日本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久保利通提出该建议书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殖产兴业政策的特点。(8分)

46.【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美国学者韦伯的著作《我们的朋友即“敌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和德国的精英教育》对一战前英国的牛津大学和德国的海德堡大学作了比较性研究,他发现:一战前德国的大学师生并未受激进民族主义或军国主义主导,他们与英国的大学师生有着大体类似的思想状态,彼此间对对方国家远非如大家想象的那么敌视。即便在一战到来后,德国大众中的好战情绪也远未甚嚣尘上。英国学者维希的著作《1914年精神:德国的军国主义,神话与动员》考察了一战发生时八十多种德国报刊上的评论,并有此结论:对战争的兴奋主要体现在知识分子、学生和中产阶级上层而非其他阶层中,而且低落,恐惧和焦急之情在大众中间多有流露,全民性的所谓“战争兴奋”只是德国当局为支持战争和动员大众而营造的神话。

——摘编自梅然《头号军国主义大国是如何练成的?》(1)根据材料,比较指出美国学者韦伯与英国学者维希对一战前英德战争“情绪”的不同观点。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意志帝国发动一战主要原因。(9分)4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郑观应,道光二十三年(1842)生。幼承庭训,攻读四书五经,企图博取功名。但是,16岁那年应童子试名落孙山后,他“即奉严命,赴沪学贾”,走上当买办的道路。光绪初年,郑观应两次襄办上海机器织布局。他辞去待遇优厚的买办职务而投身于创办伊始的中国近代企业,主要出自振兴民族经济、挽回国家权利的考虑。光绪十八年(1892),郑观应撰写成《盛世危言》,以“图强御侮”为宗旨,主张经济上与西人“商战”,军事上练兵造械,政治上设立议院。他同时认为:“法可变而道不可变。”“道”也就是延续了几千年之久的封建传统思想体系。尽管如此,《盛世危言》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受到维新志士的欢迎。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郑观应撰写《盛世危言》的时代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郑观应的思想主张。(9分)

好教育最后十套·历史第5页(共6页)好教育最后十套·历史第6页(共6页)

好教育云平台

绝密★启用前

【最后十套】2020年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卷

历史答案(一)

第I卷(选择题)

24.【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冯友兰先生认为,儒家在伦理道德领域见长,道家思想在哲学领域具有优势,这表明儒道两家具有不同的传统,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儒道两家具有不同的优势和特长,并未体现两家相互吸纳融合;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儒道两家在不同的领域拥有优势和特长,并未体现优劣之分;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儒道两家展开思想争鸣。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25.【答案】A

【解析】“从五帝之舜的封禅开始叙说。沿袭至秦汉之时,封禅逐渐成为帝王们的盛世大典”可得出帝王通过这种方法来确认自己的合法性和神圣性,故选A项;“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与农业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泰山封禅升天,与鬼神通是封禅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信号”体现王权的神秘性,巩固统治,不是与自然的和谐,排除C项;“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从时间上看远比道教要更早,排除D项。

26.【答案】C

【解析】题干提及张载、朱熹主张“均田产”、复古井田等,蕴含爱民、平等等思想,故选C 项;题干未提及儒学加强伦理关系,排除A项;题干提及的主张有些是不合时代的,如复古井田、实行分封制等,排除B项;张载、朱熹的思想是维护君主专制的,排除D项。

27.【答案】C

【解析】据材料“晋商的鼎盛时期,晋商成为十大商帮之首,及全国各地并远涉欧洲、日本、东南亚和拉国家,称雄商界长达500年之久”,可知晋商贸易广泛,商品经济发达,故选C项;依所学,明清时期推行抑商政策,排除A项;依所学,鸦片战争后,传统经济结构开始改变,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达,而未涉及到雇佣劳动关系,排除D项。

28.【答案】B

【解析】材料信息分两层,第一层讲《公社报》主编认为巴黎公社运动不需要农民支持;第二层讲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梯也尔政府认为农民解放比无产阶级解放更可怕,并挑拨农民与公社的关系,防止两者结合,这反映出资交阶级梯也尔政府认识到农民的重要性,故选B项;材料第一层信息只是《公社报》主编的态度,不能由此看出公社革命者是否采取措施争取农民支持,排除A项;材料第一层信息只是《公社报》主编的态度,不能反映巴黎公社内部在农民问题上的态度,排除C项;巴黎公社失败的历史必然性并不在于有没有联合农民,而是当时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时期,排除D 项。

2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甲午战争中的清政府的腐败。材料“画中,狂牛角上绑有利刃,背上负有灯笼,直冲日军而去,日军士兵或瘫软在地,或仓皇返身逃跑”明显显示了当时朝鲜和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的落后方式,这是为了安抚民心,从而树立政府抗战的形象,A项正确。B项未涉及。C项与史实不符。平壤战役中双方进行了海战,并非落后的抗战方式,D项错误。

30.【答案】D

【解析】据材料1937年8月可知,全民族抗战已经开始,中日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抗日,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没收地主阶级土地之政策转变为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的方针”,这有利于开创敌后抗战新局面,D正确;据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而不是“中共全国性的土地纲领”,A说法有误;据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而国民政府奉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故B与题意无关;全面抗战路线的核心是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C说法错误。

31.【答案】B

【解析】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开始大规模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海外贸易,大量黄金白银流向欧洲,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快速发展,故B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开始”出现严重的贫富分化,排除A;C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新航路开辟后的100年是17世纪,工业革命还没有开始,排除D。

32.【答案】D

【解析】由材料“认为它是合乎人性、合乎理性的法律,适用于包括奴隶在内全体人类,是永恒不变的法律,一切制订法都应以自然法为标准”自然法具有的天赋人权,公平公正的精神内涵,推动了罗马法的制定使其趋向公平正义,故选D项;罗马法维护罗马现存各项制度,排除A项;“照搬”表述错误,排除B项;“最高效力者”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

33.【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标志法国经过长期的斗争,终于确立共和体制,对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ABD都表述正确;C表述不对,按照《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总统由议会产生,因此并非典型的总统制共和制政体。

好教育最后十套·历史答案第1页(共8页)好教育最后十套·历史答案第2页(共8页)

好教育云平台

34.【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3月苏俄开始推行新经济政策,农业由实行余量收集制转变为粮食税。粮食税是农民按国家规定交纳一定的粮食,超过税额的余粮归个人所有,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故排除A、D;这一时期苏俄农村土地所有制未发生根本变革,排除B;粮食税实行之初,农民持怀疑态度,但很快得到了农民的信任,故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故C正确。

35.【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及奉行‘美国优先’的策略等现象”可知A正确。B材料不能体现,排除。C说法明显错误,排除。D说法不合史实,排除。

第Ⅱ卷(非选择题)

41.(25分)

【答案】(1)完成对边疆地区的统一;确立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大一统”观念;设置机构、派遣官员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6分)

(2)变化:治边思想由“守中治边”到对边疆地区的重视;治边方针由“因俗而治”到促进边疆的内地化;治边措施由政治为主到多方面综合治理。(6分)评价:一定程度上继承和发展了清朝以来的边疆政策,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社会发展;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这种民族平等难以实现。(4分)

(3)背景:抗击日本侵略的需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中共对民族民主问题的重视。(4分,任意两个要点即可)意义:有利于团结各民族人民积极抗战;为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经验;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5分,一个要点2分,二个要点4分,三个要点5分)【解析】(1)根据材料一“苦心经营,完成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可得出完成对边疆地区的统一;根据材料一“改造为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大一统’观念”可得出确立“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大一统”观念,根据所学可得设置机构、派遣官员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2)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二“治边思想由古代的‘守中治边’到对边疆地区的重视”可得出治边思想由“守中治边”到对边疆地区的重视;根据材料二“由‘因俗而治’转变为促进边疆内地化”可得出治边方针由“因俗而治”到促进边疆的内地化;根据材料二“措施上,提出了三民主义的边疆政策,在边疆推行省县制,改土归流、改革盟旗制度等,将边疆地区纳入中央政府的直接控制下,制定并实施了开发和建设边疆的经济政策”可得出治边措施由政治为主到多方面综合治理。第二小问简要评价,根据材料二“民国时期,封建帝制被废除,民族平等被写入约法和宪法,推动了边疆民族观的进步”可以理解为一定程度上继承和发展了清朝以来的边疆政策,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社会发展,根据所学可得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这种民族平等难以实现。

(3)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三“1941年5月1日”可知为抗日战争时期,可得抗击日本侵略的需要;根据材料三“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可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中共对民族民主问题的重视等。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材料三“1941年5月1日,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可得出有利于团结各民族人民积极抗战;根据材料三“1947年5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可得出为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经验,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等。

42.(12分)

【答案】示例剧情:五四运动爆发。陈寿亭支持学生运动,大华染厂名震岛城。

历史现象:中国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概述和评价:民国建立后,政府实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高涨,加上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民族资本家秉承“实业救国”的情怀,民族工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新文化运动随之兴起。同时,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发展,为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创造了条件。随着一战结東,西方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发展逐步走向衰弱。

(“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知识,从剧情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依据材料“五四运动爆发。陈寿亭支持学生运动,大华染厂名震岛城。”结合所学可得出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迎来短暂春天的历史现象。然后结合民国初期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原因、发展的表现、影响及一战结束后走向衰落等相关所学进行概述和评价,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剧情及反映的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45.(15分)

【答案】(1)原因:日本成立明治新政府,开展明治维新运动;民族危机仍然严重,只有发展工业,才能增强国力,真正实现独立自主;日本原始资本缺乏,必须由政府扶植。

(2)特点:依靠国家的扶植;利用国库资金积极支持,推进资本原始积累;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以西方为样板;形成三位一体的领导体制。

【解析】(1)原因:根据“明治五年”得出日本成立明治新政府,开展明治维新运动;根据“大凡国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财产之多寡。物产之多寡,虽赖于人民致力于工业与

好教育最后十套·历史答案第3页(共8页)好教育最后十套·历史答案第4页(共8页)

好教育云平台

否”得出民族危机仍然严重,只有发展工业,才能增强国力;根据“寻其根源又无不依赖于政府官员诱导奖励之力”,结合所学分析得出原始资本缺乏,必须由政府扶植。

(2)特点:根据“寻其根源又无不依赖于政府官员诱导奖励之力”得出依靠国家的扶植;根据“对这三个省的经费支持占到了41%,人员占到整个中央政府的53%”得出利用国库资金积极支持,推进资本原始积累;根据“开以英国为楷模”得出以西方为样板;根据“由内务省、大藏省、工部省组成三位一体的领导体制”得出形成三位一体的领导体制等。

46.(15分)

【答案】(1)不同:韦伯认为一战前,英,德知识界并不支持战争;英德关系并非严重敌视。维希则认为德国精英阶层,中产阶级主战,德国民众则恐惧战争全民性支持战争只是当局的动员和宣传而已。

(2)激进的民族主义;军国主义思潮和对外政策;德国的崛起打破了欧洲国力的平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对殖民地的需求;三国同盟的推动,德英、德法、德俄矛盾的激化。

【解析】(1)不同:根据材料“一战前德国的大学师生并未受激进民族主义或军国主义主导,他们与英国的大学师生有着大体类似的思想状态,彼此间对对方国家远非如大家想象的那么敌视。”可知,韦伯认为一战前,英,德知识界并不支持战争,英德关系并非严重敌视;根据材料“对战争的兴奋主要体现在知识分子、学生和中产阶级上层而非其他阶层中,而且低落,恐惧和焦急之情在大众中间多有流露”可知,维希则认为德国精英阶层,中产阶级主战,德国民众则恐惧战争;根据材料“全民性的所谓‘战争兴奋’只是德国当局为支持战争和动员大众而营造的神话”可知,维希认为德国全民性支持战争只是当局的动员和宣传而已。

(2)原因:根据材料“一战前德国的大学师生并未受激进民族主义或军国主义主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德国受到激进的民族主义、军国主义思潮和对外政策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前的德国崛起打破了欧洲国力的平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导致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使得德国对殖民地的需求加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的爆发离不开三国同盟的推动,使得德英、德法、德俄矛盾的激化。

47.(15分)

【答案】(2)列强加紧侵华,民族危机加深;洋务运动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西方思想文化传入中国。

(2)郑观应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振兴民族经济,挽回国家利权,具有爱国的历史进步性;较早提出政治变革的要求,符合时代潮流;郑观应仍未摆脱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未能提出思想变革的主张,体现出封建士大夫的阶级局限性。

【解析】(1)依据材料“郑观应撰写成《盛世危言》,以‘图强御侮’为宗旨”、“法可变而道不可变。结合所学从民族危机加深、洋务运动及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西方思想的影响等角度概括作答郑观应撰写《盛世危言》的时代背景。

(2)依据材料“他辞去待遇优厚的买办职务而投身于创办伊始的中国近代企业,主要出自振兴民族经济、挽回国家权利的考虑。”、“郑观应撰写成《盛世危言》,以‘图强御侮’为宗旨,主张经济上与西人‘商战’,军事上练兵造械,政治上设立议院。”、“他同时认为:‘法可变而道不可变。’‘道’也就是延续了几千年之久的封建传统思想体系。”结合所学从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具有爱国的历史进步性、较早提出政治变革的要求,符合时代潮流、仍然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具有局限性等方面评价郑观应的思想主张。

好教育最后十套·历史答案第5页(共8页)好教育最后十套·历史答案第6页(共8页)

好教育云平台

江西多宝格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旗下网站:好教育http://www.jtyhjy.com)郑重发表如下声明:

一、本网站的原创内容,由本公司依照运营规划,安排专项经费,组织名校名师创作,经由好教育团队严格审核通校,按设计版式统一精细排版,并进行版权登记,本公司拥有著作权;

二、本网站刊登的课件、教案、学案、试卷等内容,经著作权人授权,本公司享有独家信息网络传播权;

三、任何个人、企事业单位(含教育网站)或者其他组织,未经本公司许可,不得以复制、发行、表演、广播、信息网络传播、改编、汇编、翻译等任何方式使用本网站任何作品及作品的组成部分;

四、一旦发现侵犯本网站作品著作权的行为,欢迎予以举报(举报电话:0791-********),举报内容对查实侵权行为确有帮助的,一经确认,将给予奖励;

五、我们将联合全国各地文化执法机关和相关司法机构,并结合广大用户和网友的举报,严肃清理侵权盗版行为,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特此声明

江西多宝格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好教育最后十套·历史答案第7页(共8页)好教育最后十套·历史答案第8页(共8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ok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