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创新素质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更新时间:2023-09-09 05:1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师创新素质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王永军

摘要:创设宽松、愉悦育人环境,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条件设法引发学生学习兴趣;革新课堂教学,把课堂打造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

关键字:教师创新素质 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教育要发展,科技要革命,社会要进步,国家要强盛,这一切都要靠创新,靠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而培养创造型人才,离不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学校教育,更需要高智能、高素质、高创新思维的教师。学校教育对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创造型教师是创造力发展的中坚力量。也就是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有如下的创新表现:

一、创设宽松、愉悦育人环境,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条件 1.为学生创设宽松的环境

大量事实证明,限制得过死,容易导致学生思维僵化,成为一个听话的“小绵羊”。这样非常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不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宽松的环境,让他们各抒已见,畅所欲言,而且尽可能地把整个校园变成学生的乐园,让他们在广阔的生活空间放开思维,放飞梦想。

2. 为学生创设和谐、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

中华民族历来讲究“师道尊严”,具体表现在课堂上,老师高高在上,金口玉言,学生则洗耳恭听,惟命是从。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没有疑问,没有异议,更没有争论。这样的教学完全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主动地吸取知识,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创设和谐、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形成是何等的重要。

二、设法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创新思维的营养。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他特别强调兴趣的重要作用。好戏要有好的开头,堂课要有好的开端。新课的导入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老师应巧设一个引人入胜的艺术开头,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使学生受到启迪、感染,引发学生的听课情绪,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打开他们的思维,让他们主动地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积极探索达到乐学的境界。新课的导入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质疑法

1

心理学家认为:“疑是容易引起探索性的反射,思维也应运而生。”古人云:“读书之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无疑,至此方是长进。”可见,设疑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导入新课时,运用设疑的方法,营造学生渴望追求新知识的心理状态,使学生产生一种探求新知识的强烈愿望,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2. 实物直观法

根据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抽象思维过渡”的特点,教学要借助直观实物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实物演示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情趣。这种方法可使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投入观察、思考,积极动手,开阔学生的眼界,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自觉地进行学习、获得新知识。

3.电教手段

录音、录像、投影、幻灯等电教媒体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其生动的表现手法唤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另外,还有许多新课导入的方法,如设置悬念、创设情景等。总之根据教材特点,选择切实可行的导课方法,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新知识的学习上。

三、革新课堂教学,把课堂打造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

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的主要渠道是课堂,传统的课堂教学多以应试教育为目的。重知识学习,轻能力培养;重求同再现,轻求异创新;重统一要求,轻个性发展;重机械记忆,轻实验应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进行课堂教学的革新。

1.确定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当成功地导入新课后,老师马上因势利导及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与意义,并用鼓励的语言告诉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会达到目标,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劲头。

2.强化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破方向

要强化教学中的目标意识,老师要增强责任心,认真备课,深入钻研教材,要求做到每堂课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每一个教学目标都在教学中落实,然后依照教材的重点、难点,充分考虑好三个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环节,定向执行与反馈。

3.分解教学目标,降低理解难度

要使教学目标落实,首先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使之具体化。我们把丰富的素质内涵及其结构关系作为出发点,以新大纲为依据,采用建立坐标系的方法,以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集体素质为横轴,以认知、情景、技能三个领域为

2

纵轴,全面构成一个学习体系,分析重点、难点,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掌握本课的目标。

4.更新教学方法,培养质疑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造多维互动的教学环境,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系统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已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力和才干,并为自己找出合理地掌握知识的途径。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思维特点、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情景的变化,不断调整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期实现即定的教学目标。

5.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与其紧密相联的是教学信息反馈,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反馈学生学习的信息;二是反馈教师教学信息。学生通过反馈,看到自己的优势,体验成功的愉悦,享受获取知识的快慰,增强自信心,激发求知欲。

6.鼓励学生别出心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创造无时不在,无处不有,而创造的前提是想像,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而想象力是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想像是最好的翅膀,想像能使学生学习潜能得到挖掘。

概括的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教育创新,应用科学的形式和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个性及创造思维等,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主阵地的教师任务艰巨,义不容辞,也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素质,敢于突破,才能够肩负起社会赋予教师这一重大的责任。

参考文献:

《朱子读书法》童雪(译注)崇文书局

《教师的创新性素质》 张大经 中山大学出版社 《论语·雍也》孔子 中华书局

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ok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