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岩特征描述

更新时间:2024-07-07 21:2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岩石的特征描述

在钻孔地质编录过程中,主要工作之一是划分地层、岩层,对岩层、岩石的特征进行描述。本次仅介绍沉积岩的特征描述。沉积岩主要分为陆源碎屑岩、火山碎屑岩、机械-生物-化学岩、可燃有机岩:

1)、陆源碎屑岩:指母岩机械破碎产物经搬运、沉积、固结成岩而成的岩石,其组成成分中陆源碎屑物质含量超过50%。

2)、火山碎屑岩:指组成成分中火山碎屑物质含量大于50%的岩石。 3)、机械-生物-化学岩:指由机械作用、生物作用和化学作用共同形成或由其中两种作用共同形成的岩石。

4)、可燃有机岩:指由生物生成的可燃岩石。

第一节 陆源碎屑岩、火山碎屑岩、机械-生物-化学岩的特征描述 陆源碎屑岩、火山碎屑岩、机械-生物-化学岩的特征描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颜色

沉积岩的颜色反映了岩石的成分、结构、成因,是进行分层、对比和推断古地理条件的重要标志之一。沉积岩的颜色按成因可分为原生色和次生色;而原生色又可分为继承色、自生色。

1)、继承色:取决于碎屑物质的颜色。

2)、自生色:取决于沉积和成岩阶段形成的自生矿物的颜色。 3)、次生色:是在后生作用(如浸染等)或风化作用过程中,原生色发生次生变化而形成的。

沉积岩的常见基本颜色主要为黑、灰、白、黄、褐、红、蓝、紫、杂

色。在对岩石的颜色进行描述时,不仅要说明颜色的种类,还要说明颜色的深浅度。有时岩石时混合色,则用复合名称描述,复合颜色名称的前面为次要色,后面为主要色。

在描述岩石的颜色时一般不能使用实物形容。 二、结构

(一)、陆源碎屑岩的结构

根据粒度的不同,可将陆源碎屑划分为4大类即砾(巨砾、粗砾、中砾、细砾)、砂(粗砂、中砂、细砂)、粉砂(粗粉砂、细粉砂)、泥。

1)、巨砾:粒度大于128mm; 2)、粗砾:粒度介于32~128mm之间; 3)、中砾:粒度介于8~32mm之间; 4)、细砾:粒度介于2~8mm之间; 5)、粗砂:粒度介于0.5~2mm之间; 6)、中砂:粒度介于0.25~0.5mm之间; 7)、细砂:粒度介于0.0625~0.25mm之间; 8)、粗粉砂:粒度介于0.0625~0.0156mm之间; 9)、细粉砂:粒度介于0.0156~0.0039mm之间; 10)、泥:粒度小于0.0039mm。

以相应粒度的碎屑为主要组成(含量大于50%)的岩石结构为以下几种: 1)、巨砾岩,其岩石结构为巨砾状结构; 2)、粗砾岩,其岩石结构为粗砾状结构; 3)、中砾岩,其岩石结构为中砾状结构; 4)、细砾岩,其岩石结构为细砾状结构; 5)、粗砂岩,其岩石结构为粗粒砂状结构; 6)、中砂岩,其岩石结构为中粒砂状结构; 7)、细砂岩,其岩石结构为细粒砂状结构;

8)、粗粉砂岩和细粉砂岩,其岩石结构为粉粒砂状结构; 9)、泥岩,其岩石结构为泥质结构。

此外,由于岩石的分选性极差(各种粒度的碎屑含量均小于50%),还有不等粒砾状结构,砂、砾状结构,不等粒砂状结构。

(二)、火山碎屑岩的结构

火山碎屑有火山集块(粒度大于64mm)、火山角砾(粒度为2~64mm)、火山凝灰(粒度小于2mm),由相应粒度的火山碎屑组成(含量大于50%)的岩石主要有 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其岩石结构分别为集块结构、火山角砾结构、凝灰结构。

(三)、机械-生物-化学岩的结构

常见的机械-生物-化学岩主要为碳酸盐岩、硅质岩。碳酸盐岩和硅质岩的岩石结构特征具有相似性,本文以碳酸盐岩为代表介绍机械-生物-化学岩的结构。

碳酸盐岩的结构类型主要有粒屑结构、生物骨架结构、晶粒结构、泥晶结构、残余结构。

1、粒屑结构

粒屑是指在沉积盆地内由化学、生物化学、生物作用和波浪、潮汐、岸流的机械作用而形成,并在盆地内就地沉积或经短距离搬运而沉积的颗粒。一般由波浪和流水搬运沉积而成的碳酸盐岩具有粒屑结构。粒屑结构包括内碎屑结构、生物碎屑结构、鲕粒结构及藻粒结构。

(鲕粒与藻粒的区别在于:鲕粒是具有核心及同心层包壳的球状颗粒;藻粒是不规则状或不具同心层包壳的球状颗粒。)

2、生物骨架结构

由原地生长的生物骨架组成的碳酸盐岩具有生物骨架结构。生物骨架结构与生物碎屑结构的区别在于:前者生物个体是完整的;后者则经过搬运、磨蚀,生物个体不完整。

3、晶粒结构

按晶粒大小巨晶结构(>2mm)、粗晶结构(0.5~2mm)、中晶结构(0.25~0.5mm)、细晶结构(0.0625~0.25mm)、粉晶结构(0.0039~0.0625mm)、泥晶结构(<0.0039mm)。经过强烈重结晶作用或白云石化的灰岩常具有晶粒结构;此外,一般由生物、化学作用沉淀的碳酸盐岩具有泥晶结构。

4、残余结构

指灰岩经重结晶或白云石化后具有原灰岩的各种残余结构,如残余鲕粒结构、残余生物结构等。 三、构造

沉积岩的构造是指沉积岩各个组成部分的空间分布和排列方式。这里主要介绍层理构造和层面构造。

(一)、层理

层理是沉积岩最重要的构造特征,是沉积岩区别于火成岩和变质岩的最主要标志。为了便于对层理进行描述,先介绍细层和层系的概念:

1)、细层:组成层理的最基本、最小单位;

2)、层系:由一组成分、结构、厚度、产状都相似的同类型的细层组成。 层理(岩石单层厚度<1mm时称为页理)主要可分为以下8种类型: 1、水平层理

也称为水平纹理,是指在粉砂和泥质沉积物中,由弱水动力条件形成的,平直且与层面平行的层理,可呈连续或不连续状,厚度一般为几毫米,常见于粉砂岩、泥岩及泥晶灰岩中。

2、平行层理

指碎屑粒度>0.0625mm的沉积物中,由强水动力条件形成的相互平行且与层面平行或近于平行的层理,平行层理见于细砂以上(含细砂)粒度的碎屑岩中。

3、波状层理

指细层呈波状起伏,但总的方向与层面平行的层理。波状层理的特征

是砂层与泥层呈交替的波状连续层,常见于细砂岩和粗粉砂岩中。

4、递变层理

又称为序粒层理,指具有粒度递变的层理,且层理面基本相互平行,没有交切现象。当自下向上粒度由粗变细时称为正向递变层理;自下向上粒度由细变粗时称为反向递变层理。

5、韵律层理

指由成分、结构或颜色不同的薄层(厚度一般小于5mm)有规律地重复交互所组成的层理,常见于砂泥互层的岩石中。

6、均匀层理

也称为块状层理,指层内物质均匀,组分和结构均无分异现象,不显示细层构造的层理。

7、交错层理

也称为斜层理,指细层与层系界线相交或层系界线彼此相交的层理。当层系厚度小于5cm时为小型交错层理;层系厚度大于5cm时为大型交错层理。交错层理是最常见的层理类型之一,常见板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楔状交错层理、脉状层理、透镜状层理。

1)、板状交错层理:层系上下界面平直,呈板状平行,且厚度较稳定。 2)、槽状交错层理:层系底界为弧形侵蚀面,层系呈槽形相互交切,且细层也呈槽形。

3)、楔状交错层理:层系的上下界面呈互不平行的平面,层系厚度变化呈楔形且彼此切割;细层的倾向和倾角变化不定。

4)、脉状层理:泥质沉积物呈脉状分布于砂质沉积物中。泥质脉状体可呈多种形状,如孤立状、分叉状、波状等。

5)、透镜状层理:砂质沉积物呈透镜状分布于泥质沉积物中,且在空间上呈断续分布。

此外,交错层理还有浪成沙纹交错层理、爬升波痕纹理等。 8、变形层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o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