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合器毕业设计设计

更新时间:2023-03-17 08:3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1 离合器主要参数的选择????????????????????? 2 2 离合器基本参数的优化????????????????????? 2

2.1 设计变量????????????????????????? 2 2.2 目标函数????????????????????????? 2 2.3 约束条件????????????????????????? 2 3 膜片弹簧的设计???????????????????????? 4

3.1 膜片弹簧的基本参数的选择????????????????? 4 3.2 膜片弹簧的弹性特性曲线?????????????????? 5 3.3 强度校核????????????????????????? 7 4 扭转减振器的设计??????????????????????? 7

4.1 扭转减振器主要参数???????????????????? 7 4.2 减振弹簧的计算?????????????????????? 8 5 从动盘总成的设计??????????????????????? 10

5.1 从动盘毂????????????????????????? 10 5.2 从动片?????????????????????????? 10 5.3 波形片和减振弹簧????????????????????? 10 6 压盘设计??????????????????????????? 10

6.1 离合器盖????????????????????????? 10 6.2 压盘??????????????????????????? 10 6.3 传动片?????????????????????????? 11 6.4 分离轴承????????????????????????? 11 7 小结????????????????????????????? 12 参考文献???????????????????????????? 14

2

1 离合器主要参数的选择

1.1 初选摩擦片外径D、内径d、厚度b

dTe根据《汽车设计》(王望予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式2-9,有D?Kmax ,

根据《汽车离合器》(徐石安,江发潮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表3.2.1可知,取

D=350mm,d=195mm, b=4mm 1.2 后备系数β

由于所设计的离合器为膜片弹簧离合器,在使用过程中其摩擦片的磨损工作压力几乎不会变小(开始时还有些增加),再加上车用车的后备功率比较大,使用条件较好,故取β=1.5。 1.3 单位压力P0

根据《汽车离合器》(徐石安,江发潮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表3.2.1可知,对于小轿车

当D=>230mm时,则P0=1.18/DMpa; 所以由于D=350mm,取P0=0.7Mpa.

故根据《汽车设计》(王望予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表2-2可知, 当0.7Mpa

摩擦面数 Z=2

1.5压紧弹簧和布置形式的选择:拉式膜片弹簧离合器

膜片弹簧是一种由弹簧钢制成的具有特殊结构的碟形弹簧,主要由碟簧部分和分离指部分组成。

1.5.1 膜片弹簧离合器与其他形式的离合器相比,有如下优点:

1) 具有较理想的非线性弹性特性。 2) 兼起压紧弹簧和分离杠杆的作用。

3) 高速旋转时,弹簧压紧力降低很少,性能较稳定。

4) 以整个圆周与压盘接触,使压力分布均匀,摩擦片接触良好,磨损均匀。 5) 通风散热良好,使用寿命长。

6) 膜片弹簧中心与离合器中心线重合,平衡性好。

1.5.2 与推式相比,拉式膜片弹簧离合器具有许多优点:

取消了中间支承各零件,并不用支承环或只用一个支承环,使其结构更简单、紧凑,零件数目

3

更少,质量更小等。

1.5.3膜片弹簧的支撑形式

选择:拉式膜片弹簧离合器

拉式膜片弹簧的支承形式—单支承环形式,将膜片弹簧大端支承在离合器盖杀中的支承环上。如下图3-1.

图3-1

与推式相比,拉式膜片弹簧离合器具有许多优点:取消了中间支承各零件,并不用支承环或只用一个支承环,使其结构更为简单、紧凑,零件数目更少,质量更小等。 1.5.4 压盘传动方式的选择

由于传统的凸台式连接方式、键式连接方式、销式连接方式存在传力处之间有间隙的缺点,故选择已被广泛采用的传动片传动方式。

2 离合器基本参数的优化

2.1 设计变量

后备系数β取决于离合器工作压力F和离合器的主要尺寸参数D和d。单位压力P也取决于离合器工作压力F和离合器的主要尺寸参数D和d。因此,离合器基本参数的优化设计变量选为:

X?[x1x2x3]T?[FDd]T

2.2 目标函数

离合器基本参数优化设计追求的目标,是在保证离合器性能要求的条件下使其结构尺寸尽可能小,即目标函数为

f(x)?min[?4(D2?d)]

22.3 约束条件

2.3.1 最大圆周速度

根据《汽车设计》(王望予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式(2-10)知,

4

vD??60nemaxD?10?3?65~70m/s

式中,vD为摩擦片最大圆周速度(m/s); nemax为发动机最高转速(r/min) 所以vD??60nemaxD?10?3??60?3000?350?10?3?65m/s?70m/s,所以D<=414.01mm,

故符合条件。

2.3.2 摩擦片内、外径之比c

c=

dD?195350?0.55,满足0.53?c?0.70的条件范围。

2.3.3 后备系数β

对于沈阳丰田海狮,初选后备系数β=1.4,满足1.2<=β<=4.0 2.3.4 扭转减振器的优化

对于摩擦片内径d=140mm, 而减振器弹簧位置半径:

R0=0.6d/2=0.6?1952?68.25(mm),取R0为68mm

所以d-2R0=195-2×68=59mm>50mm 故符合d>2R0+50mm的优化条件

2.3.5 单位压力P0

为降低离合器滑磨时的热负荷,防止摩擦片损伤,选取单位压力P0的最大范围为0.1Mpa—1.5Mpa,

由于已确定单位压力P0=0.7Mpa,在规定范围内,故满足要求

2.3.6总摩擦功w

根据《汽车设计》(王望予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式(2-13)

为了减少汽车起步过程中离合器的滑磨,防止摩擦片表面过高而发生烧伤,离合器每一次接合的单位摩擦面积滑磨功应小于其许用值,既:

w?4WπZ(D2?d)2???w?,其中

W=

?ne180022(marri0ig222)

ma为汽车总质量9310kg,rr为轮胎轨动半径485mm,ig为汽车起步时所用变速器挡位

的传动比7.6;i0为发动机转速7.31. W=

?ne180022(marrii220g2)?3.14*3000180022(9310*0.48529.31*7.31*7.6*7.6)?0.247Jmm

w?4WπZ(D2?d)2?0.247???w??0.25Jmm. 符合要求。

5

3 膜片弹簧的设计

3.1 膜片弹簧的基本参数的选择 3.1.1 比值

Hh和h的选择

Hh为了保证离合器压紧力变化不大和操纵轻便,汽车离合器用膜片弹簧的

为1.5~2.0,板厚h为2~4mm 故初选h=4mm, 3.1.2

RrHh一般

=1.6则H=6.4.

比值和R、r的选择

D?d4?350?1954?136.25(mm),

由于摩擦片平均半径Rc=

对于推式膜片弹簧的R值,应满足关系R?Rc=136.25mm. 故取R=168mm,再结合实际情况取R/r=1.2,则r=140mm。 3.1.3 α的选择

α=arctanH/(R-r)=arctan6.4/(168-140)≈12.88°,满足9°~15°的范围。 3.1.4 分离指数目n的选取

取为n=18。 3.1.5 膜片弹簧小端内半径r0 及分离轴承作用半径rf的确定

根据《汽车设计》(王望予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式(2-28) 推式: (D+d)/4<=<=D/2 1<=R-R<=7

1 0<=r1?r<=6 2.3??r1?rfR1?r1??4.5

r0由离合器的结构决定,其最小值应大于变速器第一轴花键的外径。初选r0=45mm,rf=48mm,r1=165mm

3.1.6 切槽

宽度δ1、δ2及半径re

取δ1=3.2mm, δ2=10mm, re满足r-re>=δ2,则re<=r-δ2=140-10=130mm 故取re=130mm.

6

3.1.7 压盘加载点半径R1和支承环加载点半径r1的确定

根据《汽车设计》(王望予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知, R1和r1需满足下列条件: 1?R?R1?7 0?r1?r?6 故选择R1=165mm,r1=145mm.

3.2 膜片弹簧的弹性特性曲线

假设膜片弹簧在承载过程中,其子午线刚性地绕上地某中性点转动。 设通过支承环和压盘加载膜片弹簧上地载荷P1(N)集中在支承点处,加载点间的相对轴向变形为x1(mm),则膜片弹簧的弹性特性如下式表示:

??Ehx1?ln(R/r)P1?f(x1)??2?26(1?b)?(R1?r1)?R?rx1R?r?2?(H?x1)(H?)?h ??R1?r12R1?r1??式中,E――弹性模量,钢材料取E=2.0×105Mpa;

b――泊松比,钢材料取b=0.3;

R――自由状态下碟簧部分大端半径,mm; r――自由状态下碟簧部分小端半径,mm; R1――压盘加载点半径,mm; r1――支承环加载点半径,mm;

H――自由状态下碟簧部分内截锥高度,mm;

h――膜片弹簧钢板厚度,mm。

利用DPlot软件进行P1-x1特性曲线的绘制,曲线如下:

7

利用DPlot软件找出最大压力点,正常压力点,压平点,最小压力,点摩擦后

的正常压力点。

X1H=(X1M+X1N)/2=4.575.mm X1B=(0.8︿1.0)X1H=4.12mm

X1M=3.34mm,F1M=16701.23N,X1N=5.81,F 1N=15098.37N FB1=16319.83N,FY=4866.72N FB1 >FY,所以满足要求 此时校核后备系数?

?=p*μ*Rc*Zc/Temax=16319.83*0.3*136.25*2/353000=1.49 满足要求;

3.3 强度校核

膜片弹簧大端的最大变形量?1N?4.6mm,

由公式4 .6.13(根据《汽车离合器》(徐石安,江发潮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可知:

3r?rfrP2E1??2?B?????2h2???????R?r?H?1N1????1????????rlnR?R?r2R1?r1???r??????1N?1N?h???R?r?2r??R?r??1111????

8

σB=1673Mpa得.许用值1500-1700MPa,故符合要求。

4 扭转减振器的设计

4.1 扭转减振器主要参数 4.1.1 极限转矩Tj

根据《汽车设计》(王望予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式(2-31)知,

极限转矩受限于减振弹簧的许用应力等因素,与发动机最大转矩有关,一般可取, Tj=(1.5~2.0) Temax 系数取1.5。

则Tj=1.5×Temax=1.5×353=529.5(N·m) 4.1.2 扭转刚度k?

根据《汽车设计》(王望予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式(2-35)可知, 由经验公式初选k??13 Tj

即k?=?13Tj=13×529.5=6883.5(N·m/rad)

4.1.3 阻尼摩擦转矩Tμ 根据《汽车设计》(王望予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式(2-36)可知, 可按公式初选Tμ Tμ=(0.06~0.17)Temax

取Tμ=0.1 Temax=0.1×353=35.3(N·m)

4.1.4 预紧转矩Tn

减振弹簧在安装时都有一定的预紧。 根据《汽车设计》(王望予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式(2-37)知, Tn满足以下关系: Tn=(0.05~0.15)Temax 且Tn?Tμ=35.3N·m

而(0.05~0.15)Temax=17.65~52.95 N·m

则初选Tn=25 N·m

4.1.5 减振弹簧的位置半径R0

根据《汽车设计》(王望予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式(2-38)知, R0的尺寸应尽可能大些,一般取 R0=(0.60~0.75)d/2

则取R0=0.65d/2=0.6×195/2=68.25(mm),可取为68mm. 4.1.6 减振弹簧个数Zj

9

根据《汽车设计》(王望予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表(2-6)知, 当摩擦片外径D=325~350mm时, Zj=8~10 故取Zj=10

4.1.7 减振弹簧总压力F?

当减振弹簧传递的转矩达到最大值Tj时,减振弹簧受到的压力F?为 F?=Tj/R0 =529.5/(68×10?3)

=7.787(kN) 4.2 减振弹簧的计算

在初步选定减振器的主要参数以后,即可根据布置上的可能来确定和减振器设计相关的尺寸。

4.2.1 减振弹簧的分布半径R1

根据根据《汽车离合器》(徐石安,江发潮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知, R1的尺寸应尽可能大些,一般取 R1=(0.60~0.75)d/2

式中,d为离合器摩擦片内径

故R1=0.6d/2=0.6×195/2=68.25(mm)取68mm,即为减振器基本参数中的R0 4.2.2 单个减振器的工作压力P

P= F?/Z=7787/10=778.7 (N) 4.2.3 减振弹簧尺寸 1)弹簧中径Dc

根据根据《汽车离合器》(徐石安,江发潮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知,其一般由布置结构来决定,通常Dc=11~15mm 故取Dc=12mm 2)弹簧钢丝直径d d=38PDc?[?]

式中,扭转许用应力[?]可取550~600Mpa,故取为550Mpa 所以d=

8?778.7?12?10?33??550?106=3.52mm符合d=3~4

3)减振弹簧刚度k

根据根据《汽车离合器》(徐石安,江发潮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式4.7.13知,应根据已选定的减振器扭转刚度值k?及其布置尺寸R1确定,即 k=

k?1000R21n(N/mm)

10

则K=

6883.51000?(68?10?3)?102?148.6(N/m)

4)减振弹簧有效圈数i 根据根据《汽车离合器》(徐石安,江发潮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知,

i?Gd438Dck?8.3?10?10?(3.52?108?(12?10?3346?3)4)?148.86?103?6.192

5)减振弹簧总圈数n

其一般在6圈左右,与有效圈数i之间的关系为 n=i+(1.5~2)=7 减振弹簧最小高度

lmin?n(d??)?1.1dn=30.976mm

弹簧总变形量

△l=P/K=778.7/148.86=5.23mm

减振弹簧总变形量l0

l0=lmin??l=30.976+5.23=36.206mm

减振弹簧预变形量

?l?'TnkZR1=25/(148.86*8*0.068)=0.309mm

减振弹簧安装工作高度l

l?l0??l'=36.206-0.309=35.897mm

6)从动片相对从动盘毂的最大转角?

最大转角?和减振弹簧的工作变形量?l''(?l''??l??l')有关,其值为

??2arcsin(?l/2R1)=4.14°

\

7)限位销与从动盘毂缺口侧边的间隙?1

?1?R2sin?

式中,R2为限位销的安装尺寸。?1值一般为2.5~4mm。 所以可取?1为4mm, R2为83mm.

8)限位销直径d'

11

d'按结构布置选定,一般d'=9.5~12mm。可取d'为10mm

5 从动盘总成的设计

5.1 从动盘毂

根据《汽车设计》(王望予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从动盘毂轴向长度不宜过小,以免再花键轴上滑动时产生偏斜而使分离不彻底,一般取1.0~1.4倍的花键轴直径。故取从动盘毂轴向长度取为1.2d=1.2×24=28.8mm。从动盘毂的材料选取45锻钢,并经调质处理,表面和心部硬度一般26~32HRC。根据摩擦片的外径D的尺寸以及根据《汽车设计》(王望予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表2-7查出从动盘毂花键的尺寸。

由于D=350mm,则查表可得,

花键尺寸:齿数n=10, 外径D'=40mm, 内径d'=32mm 齿厚t=5mm,

有效齿长l=50mm, 积压应力?c=13.2Mpa

花键尺寸选定后应进行挤压应力?j和剪切应力?j校核: ?j?8Temax(D?d)Znl22?8?353(40?32)?1?10?5022?9.8Mpa?[?j]?30Mpa

?j?4Temax(D?d)Znlb?4?353(40?32)?1?10?50?5?7.8Mpa?[?j]?15Mpa

符合要求。

5.2 从动片

从动片要求质量轻,具有轴向弹性,硬度和平面度要求高。 材料选用中碳钢板(50号),厚度为取为2mm,表面硬度为35~40HRC 5.3 波形片和减振弹簧

波形片一般采用65Mn,厚度取为0.8mm,硬度为40~46HRC,并经过表面发蓝处理。减振弹簧用60Si2MnA钢丝。

6 压盘设计

6.1 离合器盖

应具有足够的刚度,板厚取9mm,乘用车离合器盖一般用08、10钢等低碳钢板。 6.2 压盘

6.2.1 压盘传动方式的选择

由于传统的凸台式连接方式、键式连接方式、销式连接方式存在传力处之间有间隙的缺点,故选择已被广泛采用的传动片传动方式。

另选用膜片弹簧作为压力弹簧时,则在压盘上铸有一圈凸起以供支承膜片弹簧或弹性压杆之间。

12

6.2.2 压盘几何尺寸的确定

传动片采用3组,每组3片的形式,具体尺寸为,宽b=25mm,厚b=17mm,两孔间距为l=202mm,孔直径为d=10mm,传动片弹性模量E=2?105M Pa

6.3 传动片

由于各传动片沿圆周均匀分布,它们的变形不会影响到压盘的对中性和离合器的平衡性。

传动片可选为3组,每组3片,每片厚度为1mm,一般由弹簧钢带65Mn制成。 6.4 分离轴承

由于nemax=3000r/min,离心力造成的径向力很大,因此采用角接触式径向推力球轴承。

小结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圆满完成了本次设课程计。在设计过程中,得到了张亮老师认真细致的指导和帮助,对此,我表示最真挚的感谢!

本设计以“机械设计、汽车设计、二维制图模型”为主线,主要采用AUTOCAD软件设计一个载重9.31吨的载重汽车膜片弹簧离合器总成,由于时间和能力的限制,本设计对分离机构和操纵机构只作了简单的设计。

本次设计我利用AUTOCAD软件绘制了离合器总成和部分零件的二维图形,由于能力有限,难免有些不合理的地方,此次设计充分利用了已学过的汽车设计和机械设计知识,使我对所学知识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复习、巩固和深入。通过这次设计,我对机械设计和汽车设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初步掌握了机械设计的方法和使用有关机械设计手册的方法;对机械零件、汽车部件、装配技术、计算机软件使用技术等作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和再学习,加深了理解,并扩展了知识面;充分利用计算机CAD技术进行了绘图;提高了计算机的使用能力。

这次设计内容要求较多,涉及范围较广,比如材料力学、汽车构造、CAD制图软件、汽车设计、一些生产工艺等,但它使我对实际项目的设计过程有了充分的了解。作为设计人员,必须充分考虑车间加工及客户使用要求。另外,也加深了我对一些相关知识的了解,因先前课本上学到的基础知识中,很多零部件的型号及标准都已更换,其材料选择、处理工艺等都已改进提高,可见我在这方面的认知度还不够。设计不是想

13

当然的事,我们只有首先了解到加工工艺,国家相关标准,你设计出的产品才是一件成功的产品。

在为课程设计写说明书时,为了让说明书内容更充实,使自己的书面语言更趋向于专业化,我们组到图书馆去借了相关的书籍来翻阅。在查找资料、阅读资料的同时,我还知道了更多以前课本上没有学到过的知识。我不仅把离合器的相关知识理解得更透彻,还加深了对《汽车设计》这门课的认识。

总之,此次设计另我收获颇多,我发现自己的专业知识还很欠缺,尤其是实际运用能力不足。自己的知识结构还需不断拓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以后还需要不断学习和加强锻炼。

在设计过程中,张老师给予了我的大量指导和帮助,对此,我再次表示谢意!由于我的水平有限,设计中难免存在缺点和错误,殷切欢迎老师进行批评和指正。

参考文献

[1] 王望予,汽车设计 第4版[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2] 陈家瑞,汽车构造[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2005。 [3] 余志生,汽车理论,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4] 徐石安、江发潮,汽车离合器,上海: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5] 申永胜,机械原理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o3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