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我的教案

更新时间:2023-05-17 18:1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伯牙绝弦》教案

讲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文字游戏,举例:“杨柳依依”,请大家也说几个跟这个词语形式相同的词。(引导学生说词)我再来说几个这样的词。(课件出示:清风徐徐 杨柳依依 明月皎皎 炊烟袅袅 流水淙淙 芳草萋萋 霞光灼灼 春雨绵绵) 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这些都是美丽的自然景物。)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这些词语,对写作一定有帮助。好游戏到此结束,我们开始上课。

一、导入

(课件出示“伯牙鼓琴图”,配乐)

师:同学们,让我们走进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们看到的这幅图叫——“伯牙鼓琴图”。图中这位入神弹琴的,一身长袍,羽扇纶巾,他是晋国的上大夫——俞伯牙(板书);这位凝神听琴的,青布包头,两截布衫,他是楚国的一个打柴樵夫——钟子期(板书)。

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关于他俩千古流传的友情故事,题目叫《伯牙绝弦》。

师:谁来读一读课题?(指名读课题)。“琴弦”的弦右半边读“玄”,加了“弓”字旁就读“弦”(xián)了。

师:“绝”是什么意思?(明确:断绝)

师:“绝弦”是什么意思呢? (明确:割断琴弦)

师:既然是割断琴弦,为什么不用伯牙断弦,而用绝弦呢?(明确:用“绝”字,表明更割得更坚决。)

师:我们一起来追溯“绝”的小篆写法,(出示: ),右下 是古代跪坐的人形,右上的 是“刀”,左偏旁 (糹)是一束丝(不是一根丝),“人”用“刀”把一束“丝”全部割断,一丝不剩。伯牙弹的是古琴,古琴有七根弦,七根弦全断了,才叫什么?(明确:绝弦)一根不剩,这就表明他绝不再弹琴了。

师:理解了意思,我们再读题目。(生齐读题)

二、初读课文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两遍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懂句子,自己读不熟悉的句子多读几遍,读好的同学请举手示意。

师:我们还是先听一遍范读。(范读课文)

师:谁能试一试给大家读一遍?(找同学读课文,正字音)

师:在读文言文的时候,语气词后面延长、停顿一下,一咏三叹,颇有音乐美,我们试一试。(男生读、女生再读:“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全班来试着读一遍全文好吗,要读出文章的感情?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相信你们已经知道这篇文章讲的是谁和谁之间的故事了吧?(明确:伯牙和钟子期。)

师:那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讲讲这个故事吗?这是一篇文言文,我们要用我们现代的语言来描述它,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把他翻译成我们现代的语言,刚才我们在解题的时候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很会学习,我们总结一下。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课件出示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好,现在我们就用这些办法去读读这个故事,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一讲。(生自由讲故事,师巡视指导。)

师:请一生讲故事。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没有,这篇文章中有一个字出现了几次。(明确“善”。)

师:去找找有几个地方,说说它们的意思相同吗?(明确:前两个“善”是擅长的意思,后两个“善”是好的意思。)

师:善哉,又是什么意思?你们想想,猜猜。(明确:赞美伯牙弹琴的,好啊!)

师:对,“善哉”就是好的意思。那这句话连起来应该是 (明确:好啊,高高的好像泰山啊!)你说得真好呀,让我仿佛看见了高高的泰山。

师:现在我再请一名同学讲讲这个故事。(再讲故事,十分完整。)

三、品读“情”——高山流水得知音

师:听了同学的讲述,大家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钟子期和伯牙了吗?(明确:知音。)

师:什么是知音?(明确:就是朋友。)

师:朋友都是知音吗?(明确:不是,知音就是相互了解、理解得很深的朋友。)

师:说得好!“知”字,我们现在一般指“知道不知道”,可是,在古文里,经常表示“熟悉”、“了解”的意思。“知音”就是相互了解很深。

师:还记得伯牙、子期何许人?(出示插图、出示资料)

师:当两个人的资料集中展示在你眼前的时候,你有什么疑问?(疑问是:这样的两个人怎么会成为知音呢?或为什么说他们是知音呢?)

师:是呀,这样两个身份、地位相去甚远的人,是什么让他们走到了一起?(明确:音乐、鼓琴。)

师:伯牙擅长的是——(弹琴),钟子期擅长的是——(听琴)。课文的哪句话是这个意思?(明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师:可见对音乐的共同理解是伯牙和子期成为知音的基础。除了对音乐的共同理解,还有什么促成两人成为知音呢?我们来一块交流吧,小组讨论。(明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课件出示此段))

师:这一段中的“峨峨”就是——(高);“洋洋”指的是——(广大);这里的“江”、“河”指的是什么?(学生说出来更好,说不出教师明确)

师:《伯牙绝弦》最早出自《列子汤问》,当时的“江”就是指长江,“河”就是指黄河。 师:同学们,当年的俞伯牙是晋国的上大夫而且琴技名满天下,他会缺少赞美吗?(不会。)

师:你说他会听到一些什么样的赞美?(生发挥想象说)

师:他们也能听出俞伯牙琴声的美妙,来赞美他,但是,他们能听出俞伯牙内心到底想要表达的东西了吗?古人常常以会托物言志,你们说伯牙在弹琴的时候,真的只是想到那高高的山和那洋洋的流水吗?(教师引导明确:伯牙心里想到的是他高远的志向。)

师(鼓掌):同学们,把掌声送给他,如果伯牙今天在,他一定不会破琴绝弦,因为你也懂得了他。伯牙的确是在用琴声表达自己的高远的志向。你们说那些赞美他的人听出来了没有?(明确:没有。)

师:谁听出来了?(明确:钟子期。)

师:那江河又是想表达什么呢?(明确:江河应该是表达自己宽阔的胸怀。)

师:你也是伯牙的知音。钟子期作为他的知音听懂了吗?(明确:听懂了。)

师:钟子期虽然只是一个樵夫,但是他和名满天下的伯牙一样,精通音律,也跟他一样有着高远的志向和宽阔的胸怀。所以只有他才能真正懂得伯牙。所以,当伯牙来到江边鼓琴,抒发自己那高远的志向的时候,钟子期听见了,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用琴声表达自己拿宽阔的胸怀时,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这才是真正相知的的知音呀!不管伯牙弹什么,想要表达什么,钟子期都好像能听懂。真是 (大屏幕出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明确: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俗话说:人生得一知己,足以。当伯牙遇到自己的唯一的知音的时候,他的心情怎

么样?(生各抒己见)

师:好,我们就带着这种感受来读读这段话吧!(全班有感情齐读。)

这就是知音啊。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里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他的琴声还会表现那些动人的场景?(生想象一些场景:如1: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2:一望无际的草原。3:鸟语花香。4:潺潺的小溪。等等)

师:老师这也想出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潺潺流水、蒙蒙细雨 )现在老师是伯牙,你们就是子期,也来吟上几句赞赞我伯牙吧。

师:我伯牙鼓琴志在清风 赞曰: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师:我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赞曰: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师:我伯牙鼓琴志在细雨 赞曰:善哉,蒙蒙兮若细雨

师:好一个善鼓琴的伯牙,好一个善听的子期!无论是清风也罢,明月也罢,伯牙所念—(明确:钟子期必得之。)

师:这就叫——知音!

师:据记载,这次相遇,伯牙、子期洒泪惜别,相约第二年的八月十六再相会。夏去秋来,当伯牙赶到楚国,万万没想到子期因病去世,伯牙做出了怎样的举动?(明确: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从伯牙的举动你体会到什么?(明确:伤心、肝肠寸断、悲痛欲绝)

师:是啊,子期死了,这对伯牙来说意味着他的音乐再也无人能理解,他的心声再也无人能明白。意味着他要回到以前孤独寂寞的日子中了,他不堪承受这种痛苦,所以最后以这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 以此谢知音之情。让我们带着伯牙悲痛欲绝的心情,再读这句话。(生感情朗读)

师:子期一死,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曲动人的乐曲又弹给何人听?于是伯牙就扯断琴弦,把琴箱摔向祭台,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里,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吟诵着为子期写的挽歌: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师:他用这种“为知己者死”的方式悼念知音,让我们带着伯牙深深地伤痛一起来读这首诗。(生读(读得很伤情))

师: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生再次感情朗读课文。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播放乐曲,学生欣赏)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学生再读课文,试着背诵)

四、作业:1、背诵课文

2、收集体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言名句。

五、板书:

25.伯牙绝弦

伯牙 善鼓琴 所念 绝弦

钟子期 善听 必得之 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o0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