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更新时间:2024-01-19 20:30:02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第二学段,通过观察、拼摆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为之后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有关知识奠定感性认识和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而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观察和拼搭等活动,为自己和学生准备好教具与学具。同时在进行观察和拼搭的活动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因为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切不可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从中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形状。

数学思考:能根据已有的图形,用各种方法拼搭相应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问题解决: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

1.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和表达能力。

课时划分:2课时

观察物体……………………1课时 练习二………………………1课时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从某个角度观察多个物体

教学内容:教材P2例1及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能分析和分辨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通过推测和拼搭图形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根据从正面、上面或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推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与直观演示法。 教学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玩过积木吧,老师给你们4个小正方体木块,请你们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下图的图形。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观察物体(三)。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学生探究。

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若干个小正方体。 师:现在同学们每个小组都有若干个小正方体,请你们自主探究一下,怎样拼搭立体图形,才能从正面看到的是,看一看哪个小组得出的方法最多。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交流。 2.探究结果汇报。

(1)一共有4个小正方体,从正面看到的是,可以先一行摆3个小正方体

,剩下的1个小正方体的摆放位置有如下几种情况: ①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后面,如下图。 ②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前面,如下图。

师:摆出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是不同的,但是从正面观察时,看到的图形是相同的。还有其他的拼搭方法吗?

学生思考,动手实验。 学生接着展示:

大家在拼搭的过程中要多思考,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会发现不同的结论。

3.学生探究。师:如果再增加一个同样的小正方体,也就是用5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的形状不变,应该怎样拼搭呢?下面就请各小组的同学用手中的小正方体进行拼搭,看哪个小组得出的结论最多。

学生分小组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既可避免重复也可避免遗漏

学生分组自主探究,相互交流。 4.汇报探究结果。

小组分别汇报自己小组拼搭的图形。

①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2个的后面,如下图。

②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2个的前面,如下图。

③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后面,如下图。

④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前面,如下图。

⑤可以把1个摆在后面,1个摆在前面,如下图。

教师分别对各个小组所拼搭的图形点评,给学生以肯定和鼓励。 三、课堂小结,梳理提升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根据从一个角度观察物体得到的平面图形进行拼搭立体图形,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是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三)

1.由几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成的立体图形,从同一个方向观察,看到的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2.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有多种摆法。 作业: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题。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第二课时: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图形

教学内容:教材P~例1、例2及练习一第、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问题。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通过思考和分

析,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过程,根据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物体的三视图,推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与直观演示法。 教学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根据从某个角度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拼搭出立体图形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再来研究怎样根据从多个角度观察得到的三视图来拼搭立体图形。

教师出示从正面观察某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如。

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 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是2个,有的说3个……

师:看来要了解物体的真面目只看一面是不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根据三视图摆立体图形。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投影出示例2。 2.分小组探究。

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 师:现在每个小组都有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请你们自主探究一下,怎样拼搭,能拼搭成符合兰兰看到的三视图的立体图形,看一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并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3.探究结果汇报。

我们拼搭的图形为

。因为兰兰从正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和从左面看

得到的平面图形都是由2个小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因此说明这个立体图形只有一层,并且它的前面是2个小正方体,它的左面也是2个小正方体。而从上面看是两排,它的前排是2个小正方体,第二排是一个小正方体并且应该在左边,因此我们组拼成了上面的图形。

师生共同评价总结:各小组都能积极地思考,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并说出了自己的思考过程。

3.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

学生根据题意自行操作,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拼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指导。

三、巩固练习

1.第3题:呈现了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个图形,让学生用正方体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并流拼搭的方法。注意引导学生有步骤、简洁地进行操作。

2.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交流。

对于第(2)小题,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摆法,通过交流,使

学生进一步体会只看到一面是无法确定物体的形状。

3.第5题:可以让学生先直接作出判断,再组织交流。

4.第6题:让学生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所观察的物体是什么立体图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如果搭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最少需要3个正方体,还可能是4个、5个……

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或在方格纸上画出,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自己所搭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图形;还可以让学生小组活动,由一名学生增加所给的条件,使其他人能准确地摆出这个立体图形。

5.第7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根据题意要求动手摆一摆,以此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梳理提升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根据物体的三视图拼搭立体图形,同学们都能积极地动手参与,积极地思考。在按照物体的三视图进行拼搭时,先根据平面图分析出要拼搭的立体图形共有几层.要拼搭的立体图形共有几排,再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和位置。

板书设计:

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图形

先根据平面图分析出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有几层; 然后确定要拼搭的立体图形百几排;

最后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作业:教辅相关练习。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小数、分数的认识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因数和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等知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在前面所学的整数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整数的性质,又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这些知识的学习是以后学生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分数四则运算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学生已经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小数、分数的认识等知识,但本单元的知识属于“数论”的初步知识,概念比较多,有些概念比较抽象,概念的前后联系又很紧密,部分学生学习时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教材明确规定在研究因数与倍数时,限制在不包括0的自然数范围内研究,避免由此带来一些小学生尚不必研究的问题。教学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学情分析

1.利用乘法引导学生认识因数和倍数。教材在揭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时,没有像原来的教材那样,先揭示整除的概念,再利用整除认识倍数和因数,而是让学生通过分类,用除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在找一个数的倍数时,也是让学生运用乘除法的知识,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2.注重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探索数的特征。教材非常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发现数的特征。如在探

观察刚才的5个图,说一说分别把什么看做了一个整体。观察图1~5图1图2图3图4图5 课题 课型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情感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 目标导学 新授课 备课人 分数与除法 执教时间 教学札记 教 学 目 标 通过观察、探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经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探究过程,明确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通过观察、探究,渗透辩证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理解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教 学 预 设 复习激趣?目标导学?自主合作?汇报交流?变式训练 一、导入揭题。 1、复习:76 是( )数,它表示( )。10 7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个 性 修 改 创境激疑

2、观察:5÷8= 4÷9= 这两道题能得到整数商吗? 3、谈话:同学们,在计算整数除法时经常会遇到除不尽或得不到整数商,有了分数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 二、明确学习目标。(在此处明确) 1、通过观察、探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通过练习,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三、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标杆素材、展示、反思、训练、点拨。 通过观察、操作,自主探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例1、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多少个? 学习要求:1、平均分怎样列式? 2、同桌讨论交流:根据分数的意义怎样解决“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多少个?”这个问题。 3、观察这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 例2、把3个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个? 1、平均分同样可以列式为:3÷4。 2、小组合作探究:3÷4的商能不能用分数表示呢? 【练后反思】通过进一步探究,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了吗? 【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 ,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 a÷b=b a(b≠0)想一想:为什么要注明b≠0?】 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64cm,它的边长是周长的几分之几?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合作探究 拓展应用 总 结 作业布置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5÷8= 12÷17= ( )÷( )= m÷n(n≠0)= 分数与除法 例2、把3个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个? 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 ,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 a÷b=b a(b≠0) 板书设计 教学札记 课题 课型 新授课 真分数和假分数 备课人 执教时间

教 学 目 标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情感 目标 重点 难点 使学生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并能辨别真分数和假分数。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 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 教 学 预 设 复习激趣?目标导学?自主合作?汇报交流?变式训练 (一)导入 1 .复习:什么叫分数? 2 .用分数表示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出示教具) 请学生分别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二)教学实施 1 .提问:比较上面三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大小? 这些分数比1 大还是比1 小?并说明理由。 2 .学生观察后,试着回答。 学生:(第一个圆)平均分成了3 份,这样的3 份也 是一个整圆,表示1 ,而阴影部分只有1 份,所以比l 小。再请学生分别说出另外两个分数。 3 .老师指出:像上面的3 个分数都是真分数。我们过去接触过的分数,大都是真分数。那么,你能说说什么叫真分数吗? 4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桌交流一下,再指名回答。 5 .小结: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 6 .老师再出示例2 中图形的教具。 7 .请学生分别用分数表示每组图形中的阴影部分。 提问:第一幅图中,把一个圆平均分成几份?表示有这样的几份?怎样用分数表示? 老师强调:第二组图和第三组图中每个圆都表示“1”。 教学过程 目标导学 个 性 修 改 创境激疑 合作探究 38、化成整数。 3476 (2)把、化成带分数。 356 想:=? 5(三)、(课件展示)例3、(1)把 学生独立完成。 拓展应用 1 .在分数 中,当a小于( )时,它是真分数;当a大于或等于( )时,它是假分数。

2. 在分数 (a>0)中,当a小于或等于( )时,它是假分数; 当a大于( )时,它是真分数。 3 .分数单位是 的最小真分数是( ) ,最小假分数是( )。 4. 写出两个大于 的真分数( )和( )。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真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小,真分数小于1 ;假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数相等,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通过学习,要会正确区分哪个分数是真分数,哪个分数是假分数,并会正确应用概念灵活解题。 54页做一做 真分数和假分数 总 结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38、化成整数。 3476 (2)把、化成带分数。 356 想:=? 5例3、(1)把 教学札记 课题 课型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情感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 目标导学 创境激疑 新授课 备课人 分数的基本性质 执教时间 教 学 目 标 经历分数基本性质的建构过程,归纳概括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及动手实践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探索、发现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自主探究、归纳概括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 学 预 设 复习激趣?目标导学?自主合作?汇报交流?变式训练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听录音故事:有一位老爷爷把一块长方形地分给四

个 性 修 改

12,老二分到这块地的,老三4848分到这块地的,老四分到这块地的。 老大、老二、1632个儿子。老大分到这 块地的老三觉得很吃亏,于是四人就大吵起来。刚好阿凡提路过,问清争吵的原因后,哈哈大笑起来。给他们讲了几句话,四兄弟就停止了争吵。 2、思考:阿凡提为什么哈哈大笑?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四张同样大小的长 方形纸片,动手操作,折出 12、、4848、 ,观察、比较和验证,得出结论:四兄弟分的地同163241248样多。板书:===。 引导学生把分数化成164816321248除法的形式,并算出它们的商,再次验证=== 。 4816323、引导:四兄弟分的地同样多,却以为自己很吃亏,争吵不休,引得阿凡提哈哈大笑。那么,这几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不一样,为什么大小都相等呢?阿凡提对四兄弟讲了哪些话,四兄弟就停止了争吵呢?其实,这里包含了一个数学知识,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学生从 中任意选择两个分数比较一下,看看它们的分子与分母是怎样变化的,分数的大小不变? 学生自由选择分数比较,思考分数分子与分母的变化情况。 2、组织引导学生交流所选择的两个分数以及它们分子与分母的变化情况。(注意引导出分子与分母同时乘同一个数和分子与分母同时除以同一个数两种情况。) 3、引导学生把交流的等式分成两类,并说出依据。 学生思考分类,然后提问,师相机分分子与分母同时乘同一个数和分子与分母同时除以同一个数两类板书等式。 4、引导学生观察板书的两类等式, 思考:从这些分数分子、分母的变化中,你发现了什么? 提问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初步概括结论: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①学生举例,教师引导学生操作验证,或计算验证。 ②思考:是否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任何一个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都不变呢? 启发学生得出:0除外。引导学生想一想:为什么? ③引导学生再次归纳,概括结论: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教 学 预 设 三、(课件出示)例2、把个 性 修 改 210和化成分母是12而大324 合作探究 小不变的分数。 学生独立完成。 拓展应用 我们班24的同学参加了舞蹈小组, 的同学参加了书法510 小组, 哪个小组的人数多? 总 结 作业布置 1、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怎样的? 2、我们是怎样学到这些知识的?你在学习中的表现如何? 59页8、9题 板书设计 教学札记 课题 课型 教 学 目 标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新授课 备课人 最大公因数 执教时间 结合解决问题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学会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 目标导学 在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 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 学 预 设 复习激趣?目标导学?自主合作?汇报交流?变式训练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王叔叔铺地情景图,导入新课。 同学们,王叔叔买了一套房子,正忙着装修,但他遇到了一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一个储藏室,地面长16分米,宽12分米如果用边长是整分米的正方形地砖把这个房间的地面铺满(使用的地砖都是整块)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 教师引导:谁能说说王叔叔对铺地砖有什么要求? 二、合作探讨,理解意义,学习方法。 1、演示课件,指导操作方法。 教师引导:这个房间长16分米,宽12分米如果用边长是整分米的正方形地砖把这个房间的地面铺满(使用的地砖都是整块)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 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学生回答自己的猜想) 教师引导:怎样验证你们的猜想呢?(学生提出自己的方法,教师评价,学生评价。) 教师总结:你的方法很好,我们可以先选用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来摆摆看,有没有剩余。请看屏幕。(课件演示过程) 教师引导:长方形的长有没有剩余?长方形的宽有没有剩余? 教师质疑提出新学习目标:用其他的正方形来摆有没有剩余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学具,摆一摆,算一算或用水彩笔在长方形纸上画一画,把出现的几种的情况记录下来,看看有几种不同的摆法。 (学生分组进行画,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分组操作,发现规律。 ①学生操作。 学生在长方形纸上试画边长是2、3、4、5、6……厘米的正方形。 ②交流汇报。 请xx小组汇报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 ③观察发现。 ④得出结论。 教师引导:要使长方形没有剩余,正方形的边长有怎样的要求。 ⑤明确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教师提问:16的因数有哪些?12的因数呢?既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有哪些? 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公因数? (2)用集合图表示 课件动态显示:用集合图的形式写出16和12的因数、公因数。(学生观察) (3)认识最大公因数 教师提问:如果王叔叔想用最少的地砖铺地可以选择边长多个 性 修 改 创境激疑 合作探究

少的地砖? 教学过程 教 学 预 设 出示例1:8和12公有的因数哪几个?公有的最大因数是多少? 出示例2:你还能找出18和27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吗? 学生应用知识自己解决问题。 个 性 修 改 合作探究 拓展应用 同学们刚才完成得不错,如果让你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有信心吗? 10和15的公因数 ————— 14和49的公因数 ————————————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最大公因数 16的因数: 1 2 4 8 16 12的因数: 1 2 3 4 6 12 16和12的公因数: 1 2 4 16和12的最大公因数:4 总 结 作业布置 61页做一做 板书设计 课题 课型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情感 目标 重点 新授课 备课人 约分 执教时间 教学札记 教 学 目 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题解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 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思维的简洁性。 归纳、概括出最简分数的概念及约分的方法。

难点 教学过程 目标导学 归纳、概括出最简分数的概念及约分的方法。 教 学 预 设 复习激趣?目标导学?自主合作?汇报交流?变式训练 (一)复习导入 1、提问:你能很快找出下面各数的最大公因数吗? 9和18 15和21 7和9 4和24 20和28 11和13 2、你是怎样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有几种情况? (二)分析探究 出示例4 :把学生先尝试把个 性 修 改 创境激疑 24化成最简分数。 3024化成最简分数,引导学生想出多种方法进30行约分。 方法一: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数,逐次去除分子和分母,最后等到最简分数。 2424?2121212?34== == 3030?2151515?35合作探究 方法二:用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分别去除分子和分母,得到最简分数。 2424?64== 3030?656、引导学生概括出方法。 7、指出:像这样,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约分还可以怎样写呢?请同学们看教材例4,试着自己写一写。 学生汇报约分的写法,老师板书教材上的内容。 提问:怎样约分比较简便? 拓展应用 总 结 作业布置 教材66页7题 1、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你还有哪些疑问? 教材67页11、12题 约分 板书设计 24例4 :把化成最简分数。 30

2424?2121212?34== == 3030?2151515?35 2424?64== 3030?65 课题 课型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情感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 目标导学 新授课 备课人 最小公倍数 执教时间 教学札记 教 学 目 标 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初步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初步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 学 预 设 复习激趣?目标导学?自主合作?汇报交流?变式训练 一、复习引入 1.你能求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吗? 3和8 6和11 13和26 17和51 2.求30和42的最大公因数。 教师:前面我们已学过两个数的约数和最大公因数,现在我们来研究两个数的倍数。 二、教学过程 1.教学例1:4和6公有的倍数是哪几个?公有的最小倍数是多少? 个 性 修 改 创境激疑 合作探究

4的倍数有:4、8、12、16、20、24、28、36…… 6的倍数有:6、12、18、24、28、32、36…… 4和6公有的倍数有:12、24、36…… 4和6公有的最小倍数是:12 2.教学例2:怎样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学生思考方法)你们都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1)采用列举的方法,分别找出6和8的各自倍数,再分析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采用列表的方法,将6和8的倍数分别列成图表,再找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3)我们通常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来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把6和8分解质因数,写出短除的竖式并指出它们公有的质因数是哪些? ①6(或8)的倍数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6=2×3;8=2×2×2 ②6和8的公倍数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2×3×2×2) (4)总结求最小公倍数的一般方法并让学生分组讨论写成这种形式后该怎样做。 3、教学例3: 一种墙砖长3分米,宽23分米,现在用这种墙砖铺一个正方形(用的墙砖都是整块),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最小是多少分米? (1)学生观察图中内容,分析图中已知内容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2)独立思考问题并在纸上画一画。 (3)小组讨论,找出问题的答案。 解决方法: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既是3的倍数,也是2的倍数。 思考:3和2公有的倍数是哪几个?其中最小的一个是

多少?有无最大的?为什么? 拓展应用 总 结 作业布置 总结求最小公倍数的一般方法并让学生分组讨论写成这种形式后该怎样做。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72页10、12题 最小公倍数 1.教学例1:4和6公有的倍数是哪几个?公有的最小倍数是多少? 4的倍数有:4、8、12、16、20、24、28、36…… 6的倍数有:6、12、18、24、28、32、36…… 4和6公有的倍数有:12、24、36…… 4和6公有的最小倍数是:12 2.教学例2:怎样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学生思考方法)你们都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板书设计 课题 课型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情感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 目标导学 新授课 备课人 通分 执教时间 教学札记 教 学 目 标 使学生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 能正确地把两个分数通分。 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和概括能力。 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 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 学 预 设 复习激趣?目标导学?自主合作?汇报交流?变式训练 个 性 修 改

一、复习引入 1.求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2和8 8和9 9和45 2.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将()填上正确的答案。 二、探索研究1.教学例3:地球上,陆地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而海洋的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那么,你知道地球上的陆地多还是海洋多吗? 创境激疑 (1)出示例3,比较和的大小。 提问:这两个分数能你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吗? (2)比较下面几组分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上面3道题都能很快看出两个分数的大小,那么下面三组分数的大小你会比较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分母相同分两个分数怎样比较大小?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呢?(学生总结规律) 让全体学生自学课本第114页例3,并思考下列问题: 2.教学例题4: 教师出示图例。 豆类食品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脂肪,经常使用有益于人

体健康。其中黄豆的蛋白质含量大约是,蚕豆的蛋白质含量大约是,黄豆和蚕豆哪个的蛋白质含量比较高? 问题: (1)你能直接比较和的大小关系吗?为什么? (2)上面例题3能很快看出两个分数的大小,组分数有什么特点? 和这 ①为什么 和不容易直接比较大小? ②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它们的大小? ③能用10、20、30等数来作它们的公分母吗? ④课本上为什么选用20作公分母? (3)全体学生围绕以上思考题进行讨论。 (4)通过直观图引导学生比较和的大小。 ①是怎样变成的?板书: 又是怎样等于?板书: ②谁会用“因为……所以……”来说明? 板书:因为拓展应用 总 结 作业布置 ,所以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概括出通分的意义。 1.什么叫做通分? 2.通分的一般方法是什么?关键是什么? 完成做一做 通分 板书设计 例3、比较和的大小。

例4、 因为,所以 课题 课型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情感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 目标导学 新授课 备课人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执教时间 教学札记 教 学 目 标 理解小数化成分数、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分数化成小数。 认识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特点,会判断一个最简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在知识探索过程的参与讨论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分数化成小数。 会判断一个最简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教 学 预 设 复习激趣?目标导学?自主合作?汇报交流?变式训练 一、复习小数的意义 1.在( )内填上正确答案。 (1)0.1表示( )分之( )。 个 性 修 改 创境激疑 ?? (2)0.3表示( )分之( ),写作?? 2.想一想,小数的意义是什么? 合作探究 二、课程学习 1.教学例题1:把一条3m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0段,每段长多少米?如果平均分成5段呢?问题:你能用小数

和分数分别表示出每段绳子的长度吗?(学生独立计算,也可以让同桌两人合作,一人的计算结果用小数表示,另一人的用分数表示) (1)通过用两种方法表示等分绳长的结果: 得出: (2)两种不同形式的结果是相等的,我们将它们直接用等号联结。那么,能不能把小数直接写成分数?如果能,怎样写? 思考:怎样能较快地把小数化成分数? 教学例2、把7393925、、、、、化成小10100440914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保留两位小数)。 学生自己解答。 总结: 一般方法:分子÷分母(除不尽时按要求保留几位小数) 拓展应用 总 结 作业布置 教材79页9、10题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完成做一做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例题1:把一条3m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0段,每段长多少米?如果平均分成5段呢?问题:你能用小数和分数分板书设计 别表示出每段绳子的长度吗? 教学札记

课题 课型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情感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 目标导学 新授课 备课人 图形的运动(一) 执教时间 教 学 目 标 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并能识别在旋转过程中旋转图形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 通过对具体图形旋转过程的观察和抽象,发展学生概括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欣赏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 能识别在旋转过程中旋转图形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 教 学 预 设 复习激趣?目标导学?自主合作?汇报交流?变式训练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播放舞蹈视频:你看到了什么? 师:今天这一节课老师将和你们一起来学习旋转的内容(板课题) 二、 观察抽象,探究新知 (一)、认识旋转 1.出示例1、(课件出示旋转地钟面) 从“12”到“1”,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30°; 从“1”到“——”,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 从“3”到“6”,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从“6”到“12”,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2.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旋转的现象呢?(生自由阐述)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多媒体动画板示) (1)师:以上几种旋转,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个 性 修 改 创境激疑 合作探究

(2)师:它们哪里转动了?比如:荡秋千哪转动了?挡车杆呢?--- (3)假如,我们把荡秋千的踏板看作是一个点、汽车的刮水器看作一条线段、风车的风叶看作是个四边形或三角形。那么它们的转动又会是怎么样子呢?(生观察图形:点、线段、三角形的旋转演示回答问题) 强调像点、线段、三角形这样子的运动我们称之为旋转 3、尝试给旋转下定义。 师:现在你能说说什么是旋转了吗?(让学生根据刚才的认识尝试说说)(二)、结合生活,理解旋转的三要素1、旋转中心 (三角形动画旋转演示) 师:当图形旋转时,这个定点可以在旋转图形的哪个位置? 2旋转方向 师:旋转的方向有顺时针和逆时针。(用挡车杆的关和开来演示) 3旋转角度 (用时针转动角度的大小演示) 师:①.当指针旋转了90°时, 指针指向了哪里? ②.当指针旋转了180°时,指针又指向了哪里? 拓展应用 总 结 作业布置 课后做一做 展示旋转大楼视频激发学生再学习旋转的兴趣?并说明有什么收获? 教材85页3、4题 图形的运动(一) 例1、(课件出示旋转地钟面) 从“12”到“1”,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30°; 从“1”到“——”,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 从“3”到“6”,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从“6”到“12”,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板书设计

教学札记

课题 课型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情感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 目标导学 新授课 备课人 统计(一) 执教时间 教 学 目 标 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问题。 对在具体的情境下,选择哪种形式进行统计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问题。 教 学 预 设 复习激趣?目标导学?自主合作?汇报交流?变式训练 一、 引出折线统计图 (1)这是李康同学一天的体温变化情况统计表。出示统计表 (2)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清晰地表示体温变化的情况吗?(条形统计图) (3)从条形统计图中你能清楚的看出什么? 小结:通过条形统计图确实可以清晰地看出一天的体温变化,还能很快看出哪一时刻的体温最高,哪一时刻的体温最低。 (4)那怎样更简单、更清晰的表示一天的体温变化情况呢? 出示折线统计图 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二、 解读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也是统计图的一种,仔细观察这张统计图,你看懂了什么? a) 独立观察 b) 小组交流 3、大组交流 (1)点: ①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②小结:折线统计图上的点是表示一天的体温。 个 性 修 改 创境激疑 00000 合作探究

(2)线:两个点之间的连线表示什么呢?(李康的体温变化情况) 小结:折线越陡,变化越大。 (4)在折线统计图里,可以通过折线的升降来看变化的情况,看看书上怎么说的? 学生看书 三、感受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 独立思考——同桌说一说 (2) 交流 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比较 今天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你能说说它与我们以前认识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吗? (1)生说 (2)小结:条形统计图能清晰的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事物的变化情况。 拓展应用 总 结 作业布置 106页做一做 折线的升降可以反映数量增减的变化情况,折线越陡,变化越大。 109页1、2题 统计(一) 体温℃李康2012年5月15日体温变化统计图37.437.237.0····· 板书设计 36.836.636.436.236.00起床时10:00 14:00 17:30 19;30 时间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教学札记

课题 课型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情感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 目标导学 新授课 备课人 数学广角 执教时间 教 学 目 标 能够借助纸笔对“找次品”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经历由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以“找次品”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够借助纸笔对“找次品”问题进行分析。 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教 学 预 设 复习激趣?目标导学?自主合作?汇报交流?变式训练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生产中多少会产生次品,这就需要质检员找出次品,今天就请你们来充当质检员,上岗前要对大家进行简单测试,看看你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怎么样? 出示3组图片,前两组图中有一个次品,找出来,说根据。 2.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有些物品看起来完全一样,但事实上重量不同,要么重一点要么轻一点的次品,混在合格产品里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如何“找次品”。(板书:找次品) (二)初步认识“找次品”基本原理。 1.出示木糖醇,提出问题:这里有3 瓶木糖醇,其中有一瓶少了3粒,你能用什么办法把它找出来吗? 师:对,我们可以用天平来帮忙找出次品。 2.让生根据讨论题同桌互相说说方法。 3.学生汇报方案并上台边讲边在天平演示。 师据生回答板:3(1,1,1) 1次 (三)初步认识“找次品”的基本解决方法。 1 .老师又拿来了两盒口香糖,和前面的三盒混在一起,你还能用天平将那盒少了两粒的口香糖找出来吗? 小组讨论:(1)你把待测物品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 (2)假如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 个 性 修 改 创境激疑 合作探究

(3)假如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里? (4)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 2.老师在投影上演示,边演示边讲。 (四)从多种方法中,寻找“找次品”的最佳方案。 “刚才大家都很聪明,都能在几盒口香糖里找出轻的那盒次品来,那如果有的次品是比较重一些的,那你又能不能把它找出来呢?” 1、课件出示例2,有9个零件,其中有一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 2、让学生分析讨论。 (1)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然后把结果填在表中。 零件个数 分成的份数 保证能找出次品的次数 (2)汇报交流。 1 .有7 瓶药片,其中1 瓶中少2 片,你能设法把它找出来吗? 2 .有15 盒巧克力派,其中1 盒中少3 块,设法把它找出来。 这样看来在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时的最好方法:一是把待测物品分成三份;二是要分得尽量平均。 115页5、6题 数学广角 找次品 最好方法: 一是把待测物品分成三份; 二是要分得尽量平均。 拓展应用 总 结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教学札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nw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