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840古代汉语与语言学概论之语言学纲要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更新时间:2023-05-23 19:2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录

2017年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840古代汉语与语言学概论之语言学纲要考研导师圈点必考

题汇编(一) ...................................................................................................................... 2 2017年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840古代汉语与语言学概论之语言学纲要考研导师圈点必考

题汇编(二) .................................................................................................................... 12 2017年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840古代汉语与语言学概论之语言学纲要考研导师圈点必考

题汇编(三) .................................................................................................................... 21 2017年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840古代汉语与语言学概论之语言学纲要考研导师圈点必考

题汇编(四) .................................................................................................................... 29 2017年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840古代汉语与语言学概论之语言学纲要考研导师圈点必考

题汇编(五) .................................................................................................................... 37

2017年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840古代汉语与语言学概论之语言学纲要考研导

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一)

说明:①本资料为VIP学员内部使用,整理汇编了历届导师圈点的重点试题及常考试题。

——————————————————————————————————————————

一、名词解释

1. 联想意义

【答案】联想意义是指一个词除了它的基本意义以外所具有的附加涵义。如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象征功能等。

(1)词的感情色彩等其他意义是附着在词的概念意义上的。对于同样的现实现象,人们的主观态度可以不同,因而在形成理性意义的时候可以带进人们的主观态度,这就给词义加上了一层感情色彩。

(2)语体色彩是应言语交际有多方面不同的“得体”需求而产生的,如口语体和书面语体,前者适用于朋友之间等随意的、面对面的私人交际的场合;后者适用于教育、学术、宗教等领域和国与国之间、上下级政府或机构之间等严肃、正式的非私人性交际场合。

(3)词的象征意义常和语言的民族文化特征相关,比如“喜鹊”在捷克语中叫strake,基本概念和指称与汉语的“喜鹊”是相同的,但在捷克语中却是小偷小摸的象征,与在汉语中喜庆的象征意义大不相同。

2. 亲属语言

【答案】亲属语言是指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处于完全分化的社会条件下的,且使用者人同为不同语言的几种独立的语言。亲属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上有一定的共同特点和对应关系。语系、语族、语支都是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建立的,称为亲属语言。例如,汉语和藏语、壮语、苗语,它们同出一源,是亲属语言。单一社会在地域上的分化如果进一步加剧而形成完全的分化,则方言就进一步发展为亲属语言。

3. 汉藏语系

【答案】汉藏语系是世界上各种语言按其亲属关系大致分出来的十大语系之一。汉藏语系的诸语言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南部,西起克什米尔,东至我国东部边界。一般学者认为汉藏语系包括汉语、侗台、苗瑶和藏缅四个语族。

汉藏语系的诸语言在结构类型上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一般都有声调而没有词的重音;多用词序、虚词表示语法关系,而不像印欧语那样用词的内部形态变化表示语法关系;还有一类特殊的类别词,即量词。

二、选择题

4. 下列普通话词中属于借词的是( )

A.足球

B.电话

C.罗汉

D.蜜月

【答案】C。

【解析】借词也称为外来词,是指音与义都借自外语的词。ABD三项都属于意译词,即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把外语里某个词的意义移植进来构成新词,这不属于借词。C项“罗汉”是汉代以后从印度借入的佛教用词。

5. 以下不属于中国“小学”范畴的是( )

A.文字

B音韵

C.语法

D训话

【答案】C

【解析】中国传统语言研究主要是抓住汉字,分析它的形体,探求它的古代读音和意义,形成了统称“小学”的文字、音韵、训话之学,即传统的语文学。系统的语法研究始于1898年出版的《马氏文通》。

三、判断题

6. zhi(知)中的i实际上为舌尖后、高、不圆唇元音。

【答案】正确

【解析】舌尖后、高、不圆唇元音\\发音时,舌尖上翘接近硬腭前部,气流通路虽狭窄,但气流经过时不发生摩擦,唇形不圆

7. 语言不会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而在社会统一的时候,统一是语言发展的总趋势。

【答案】错误

【解析】语言只要在社会中使用,就会不断地缓慢地变化。同一社会总有程度不同的分化,每个现代社会中人与人的交际密度总是不均匀的,于是语言的创新总是在交际密度高的人群中或区域内优先传播,这造成了语言的分化。

8. 自愿融合和被迫融合是两种语言接触不可回避的必经之路。

【答案】错误

【解析】自愿融合和被迫融合是语言融合的两种形式,有的民族在语言融合的过程中,自愿接受先进民族的语言,有些则要顽强抵抗,是依具体情况而定的,并不是说哪种方式是必须。并

且语言接触过程中还有其他形式的演变,语言融合只是其中的一种模式。

四、简答题

9. 时;体

【答案】时与体的联系和区别,具体表现为:

(1)联系

“时”和“体”都是动词特有的语法范畴。

(2)区别

①“时”和“体”内涵不同

“时”是动词的语法范畴,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时间。这时间往往以说话的时刻为准,分为现在、过去、未来。有些语言,动词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示行为动作是发生在说话的时刻,还是在

,"1 wrote"(过去时),说话的时刻之前,或在说话的时刻之后。例如英语“I write"(我写,现在时)

"I will write"(将来时)。

而“体”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各种阶段和状态,是动词特有的语法范畴。不同语言的体的范畴的表现各不一样。在俄语等斯拉夫语中,有完成体和未完成体的对立。完成体把行为状态作为整体表示,不再分析其内部的时间进展,而未完成体与前者相反,表示的是一个完整行为的一部

,"be+分。英语动词有普通体、进行体和完成体。动词的简单形式表示普通体(如“I write”我写)

动词的现在分词”表示进行体(如“I am writing")”“have+动词的过去分词”表示完成体(如“I have written")。

②“时”和“体”侧重点不同

“体”虽然也可以表示具体的话语情景和时间之间的联系,但它与时态的侧重点不同。“体”不具有指示性,不侧重于将它和动作、事件和状态从时间上固定下来,主要用来表示动作、事件或状态是否已经完成,或是在进行当中,亦或是二者的一个结合,即人们所说的完成进行。进行体着眼于被描述事件内部的进展情况,而完成体则关注被描述事件或动作、状态之间的一个先后顺序。

而“时”则是以动作发生的时间为参照的,侧重的是时间,而不是动作本身。根据时间可以分为过去时,进行时和将来时。

10.下面是汉语“差一点……”的一些例子:

A.

差一点打破了=差一点没打破

差一点离婚了=差一点没离婚

差一点打败了=差一点没打败

差一点淹死了=差一点没淹死

B.

差一点及格了≠差一点没及格

差一点中奖了≠差一点没中奖

差一点赶上了≠差点没赶上

差一点买着了≠差一点没买着

为什么人们在说A和B的句子时会表达出不同的意思?

【答案】A和B表达的意思不同,主要跟差一点后面所跟的词语跟说话人的期望是否一致有关系。

,在一般情况下都是说话人不希望发生的。无论(1)A组当中“打破、离婚、打败、淹死”

“差一点”后面跟的是肯定形式还是否定形式,都是表示否定的意思。

,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说话人希望发生的,如果(2)B组当中“及格、中奖、赶上、买着”

“差一点”后面跟的是肯定形式,就表示肯定的意思,如果差一点后面跟的是否定的形式,就表示否定的意思。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跟人们的语言习惯有关。有此语言是矛盾的,但是人们已经习惯了那种形式,也不会做出改变。像“打扫卫生”之类的词语。“差一点”后面跟的词语,如果是说话人不期待的,无论肯定否定形式都是表示否定的意思,更大程度上跟人们的心理有关。

11.举例分析汉语和英语中表达“时”的语法手段。

【答案】(1)汉语表达中“时”的语法手段

汉语表达“时”的语法范畴主要采用词汇手段。“来着”、“了”、“过”表示过去时,如“四点的时候我正吃饭来着”、“他去了北京了”、“我去过天安门”。“着”表示进行时,如“我正吃着饭呢”。“将”表示将来时,如“他将回北京”。

(2)英语表达中“时”的语法手段

①附加

在词上附着表示不同语法意义的词尾。最常见的词形变化如英语动词worked即是在work后附加词尾一ed表示过去时。

②内部屈折

通过词根内部的语音形式变化来构成语法形式,表示不同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手段。如元音代替sing/sang。

③异根

用不同的词根表示同一个词的不同语法意义,是同一个词的不同语法形式的语法手段。如,went即是通过异根表示go的过去时。

④零形式即词形变化的原形,不改变词的语音形式,但却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如,beat通过零形式表示beat的过去

12.举例说明词义包括哪些内容?并从下列词语中归纳出语素义和词义之间组合的方式。

立功怪诞裙钗虎穴带鱼忘记

【答案】(1)词义的内容

词汇意义可分理性义、色彩义和语法义。实词都有一种与概念相联系的核心意义一一理性义,此外还可能有附着在理性义上面的色彩义,色彩义主要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

①理性义

词义中同表达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称为理性义,或称概念义、主要意义。例如,

赡养:子女或晚辈对父母或长辈在物质上和生活上的帮助。

晦涩:文辞等隐晦,不流畅,不易懂。

②色彩义

理性义是词义中的主要部分,词还有附属于理性义的色彩义,也称附属义。它附着在词的理性义之上表达人或语境所赋予的特定感受。色彩义包括:

a.感情色彩

有些词表明说话人对有关事物的赞许、褒扬或厌恶、贬斥的感情,这就是词义中的褒义或贬义色彩,例如,“英雄”、“叛徒”。更多的词既没有褒义色彩,也没有贬义色彩,它们是中性词,例如,“山脉”。

b.语体色彩

语体色彩又称为文体色彩,有些词语由于经常用在某种语体中,便带上了该语体所特有的色彩。例如,“赡养”、“晦涩”都具有书面语体色彩。

c.形象色彩

表示具体事物的词,往往给人一种形象感,这种形象感来自对该事物的形象的概括,例如,“云海”。

③语法义

语法义指的是每个词脱离上下文语境而具有的意义,具体反映在词的类型和语法特征几个方面。例如,“桌子”这一词的语法意义有:该词属于名词,可以与形容词等词连用,可以作主语宾语等语法成分。

(2)材料所给词反映的语素义之间组合和词义的关系

,是由两个形容词共同组①语素义以并列组合的形式共同形成词义。例如,“怪诞”、“裙钗”

合成的,形成更加丰富的词义。“怪诞”既具有奇怪又具有荒诞的含义,而裙钗更是共同组合,表示年轻貌美的女子。

②各语素义共同修饰或作用形成词义。例如,“虎穴”、“带鱼”是由定语修饰名词,限定范围,使词义更加明确;再如,“立功”则是由动词和名词组成的动宾结构,共同作用组成新的词义。

③在各语素义中取其中某一个来代表该词的词义,众语素义中偏向某一语素义。例如,“忘记”这是由两个表示并列联合关系的语素义组成,但是在词义的形成中只取了语素义“遗忘”这一部分的意义。

13.举例说明造成汉语句子歧义的原因。

【答案】歧义是由一个句式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构意义所形成的。歧义产生的原因从大方面讲可归为两类:口头歧义和书面歧义。书面歧义又可分为词汇歧义、语法歧义、语义歧义和语

境歧义。

(1)口头歧义主要指同音造成的歧义。例如,

(2)书面歧义分为:

①词汇方面造成的歧义

a.同形造成的歧义。例如,我说不好(bu/bu轻声与否)。

b.一词多义引起的歧义。例如,,“他已经走了”。“走”可以有两种理解:一个是指“离开此处”另外一个是“去世”。

c.一词兼类造成的歧义:大门没有锁(锁:n/锁:v)。

②语法方面造成的歧义

a.词和短语同形造成的歧义。例如,他要炒鸡蛋(炒鸡蛋为名词/炒鸡蛋为动宾短语)。

b.结构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例如,进口彩电(动宾/偏正)

c.组合层次不同造成的歧义。例如,新(定)职工宿舍(中)/新职工〔定)宿舍(中)。 ③语义方面造成的歧义

a.语义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例如,连厂长都不认识(厂长可为施事,也可为受事)。

b.语义指向不同造成的歧义。例如,老王有个女儿很骄傲(骄傲可指向老王,也可指向女)。 ④语境不同造成的歧义

指代不明、省略不明、范围不明、社会文化背景差异造成的歧义等。

14.举例说明语义场的各种类型。

【答案】语义场由于各成员相互之间的关系不同,可以分出不同的种类,主要有:

(1)类属义场

类属义场的成员同属于一个较大的类,例如,“桌子一一椅子一一板凳”同属家具类,“锅一一碗一一瓢一一盆”同属厨具类,“红一一黄一一蓝一一白一一黑”同属颜色类,“纸一一笔一一墨一一砚”同属文具类。在汉语中类属义场所概括的事物,往往超过所列举的事物的总和。另一方面,汉语中的类属义场的划分并不一定符合科学分类的要求。很多分类都只是根据人们的某种思想、习惯,例如,“家禽一一野禽”、“害虫一一益虫”都是根据它们同人的关系进行的分类。

(2)顺序义场

顺序义场的各成员按照某种固定的顺序排列,例如,“大学一一中学一一小学”“初试一一复试”“初赛一一复赛一一决赛”“助教一一讲师一一副教授一一教授”“头伏一一二伏一一二伏”等都是。

如果义场中包含的成员很多,往往在前面加卜数词表示,例如,小学有“一小一一二小一一

,中学有“一中一一二中一一三中……”二小……”。

(3)关系义场

关系义场一般由两个成员组成,二者处于某种关系的两端,互相对立、互相依靠。

例如,“老师一一学生”便是因教育关系形成的语义场。“教育”是这个义场的关系义素。 老师

考试(期中/期终)。

教育

学生

(4)同义义场

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组成的语义场称为同义义场,同一义场中的各个词称为同义词。包括下列两类情况:

第一类,不论从哪一力面来看,意义都相同,在语言中通常可以换用。例如,“演讲”和“讲,,演”“觉察”和“察觉”“情感”和“感情”等。这类同义词称为等义词,在词汇里比较少。

,都有拿定主意、第二类,意义并不完全相同,也有人称为近义词。例如,“坚决”和“坚定”

不为外力所动摇的意思,但两者在意义和用法上都有细微差别。“坚决”侧重态度果断,跟“犹豫”相反;“坚定”侧重立场稳定,跟“动摇”相反。因此,“坚决”常用来表示行动、态度;“坚定”常用来表示立场、意志。

(5)反义义场

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可以构成反义义场,这两个词互为反义词。例如“上一一下”是反

,,义义场,“上”是“下”的反义词,“下”是“上”的反义词。“前进一一后退”“好一一坏”“成

功一一失败”都是如此。反义义场分为两类:

a.互补反义义场

处于同一反义义场的两个词,肯定A必否定B,肯定B必否定A;同时,否定A,就必肯定B,否定B,必肯定A。两者中间不容许有非A非B的第三者存在。

例如:

生一一死动一一静有一一无

曲一一直反一一正公一一私

b.极性反义义场

处于这种语义场的两个词,肯定A,就否定B,肯定B就否定A,但否定A不一定就是肯定B,否定B也不一定就肯定A,因为还有C.D.E等其他意义存在的可能。

例如:白一一黑大一一小高一一低粗一一细苦一一甜冷一一热东一一西软一一硬

五、论述题

15.双语和双方言现象是怎样产生的?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发展趋势?

【答案】(1)双语和双力一言的产生

(2)双语和双方言现象的发展趋势

①两种语言演变成为一种通用语言

随着两个社会或民族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双语和双方言的现象只是语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表现。这一现象继续向前发展,两种语言间的差异会减少,相似处会逐渐变多,最后,会逐渐演化成一种通用的语言。

②两种语言相互疏远

如果一段时间里,两个社会和民族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语言的接触的机会也会减少,两种语言之间的趋同演变就会降低。

③两种语言中优势语言替代另一种语言

如果两个相互接触的社会在发展上有差别,人口上有差异,那么优势语言就会取代弱势社会的语言,成为两个民族的共同语。

④一直保存着双语和双方言现象

两个民族之间的交流一直处于均衡的接触中,则两种语言的共同使用的局面一直保持着,双语现象一直保留。

16.请谈谈你所了解的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途径、目标。

【答案】社会语言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门边缘学科,主要是指运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从不同的社会科学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和差异的一门学科。其代表人物有索绪尔、海姆斯、祝碗瑾、陈原等。

(1)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语言学,既与社会有关也与语言有关,是研究语言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学科。韩礼德把社会语言学分为宏观社会语言学和微观社会语言学。

①宏观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中的整体性、全局性的问题,包括语言与民族、一个国家的语言政策、语言规划、语言的规范化等,是把语言问题当作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来看待,例如我国推广普通话的语言政策和少数民族的语言政策。

②微观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个体的、局部性的问题,例如研究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引起的个人语言变异。

社会语言学的很多研究中,需要将二者结合起来。

(2)社会语言学的研究途径

具体学科的方法论是关于该学科的研究方法的基本理论和原则,是由该学科的性质、对象和任务决定的。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社会共变关系的语言科学,主要通过对语言变异现象的研究来揭示语言的使用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异的规律。具体研究途径有:

①抽样调查法

a.随机抽样

第一,简单随机抽样:在全部对象中用抽签或参考随机数表的方法来确定样本。

第二,系统抽样:也称等距抽样,指在对象序列中规定每隔若干选取‘个样本,总体对象的排序最好选择与因变量和自变量不相关的方式,以保证抽样的随机性。

第三,分层抽样:也称类型抽样,把总体对象按其内部的某些特征区分为不同的层次或类型,然后再分别按比例抽样。(例如:少数民族群众对普通话的语言态度)

第四,阶段抽样或分组阶段抽样:先把对象总体按内部特征分成若干组,然后从各组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形成样本组,再从样本组中随机抽取调查的样本。(例如:大规模、复杂的语言生活调查)

b.非随机抽样

第一,偶然抽样:调查人员在特定的场合下,把偶然遇到的对象作为调查样本。

第二,比例抽样:根据调查项目确定调查对象的比例,然后按比例从总体中抽取样本。

第三,判断抽样:调查者根据常识或逻辑进行判断,决定抽取样本的范围、数量等。

②社会调查法和科学实验法

a.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发放书面形式的调查问卷进行社会调查。问卷的关键在于设计要合理。

b.访谈法:直接与被调查者交谈获得材料。主要弊端是受访者在访谈中十分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所以获得的语料与平常使用的有差别。

c.观察法:通过直接观察研究对象的言语行为以获取材料的方法,分为隐蔽观察法和参与观察

,而且是听、问、记、体验、理解综合观察的过程。 法。观察法不仅是“用眼睛看”

d.实验法:运用一定的实验条件和物质手段有计划地干预、控制或模拟语言现象,以取得一些研究资料。主要用于测试人们对某种语言现象的态度或反应。

(3)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目标

①理论上

a.拓宽语言学的研究领域,对语言提出了一种更为细致的同时又更为有用的概念。认为语言不是单一的,是有变化的。传统语言学的研究仅限于语言的内部关系,社会语言学的研究从语言外部关系着眼。

b.提出了语言研究数量化的概念。

c.在历时和共时之间提出了一个中间概念,把稳态研究和动态研究结合起来。

②实践上

a为制定语言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必须从语言国情出发,有助于解决一些因语言而引起的社会问题。

b.为语言教学提供理论和资料,有助于语言在特定环境里的使用,有助于师生把注意力集中到真实的交际场合。

c.有助于认识社会文化和历史。从研究语汇的出现、变化、派生和潜藏等语言现象着手,去探索社会生活的变动,是可能的、必要的。

总之,社会语言学是语言学家走出象牙塔,走出经院,深入到社会,深入到人民群众中的产物,它促使人们用一种新的眼光审视语言。

17.论述并举例说明社会发展对语言发展变化的影响。

【答案】语言就是一种社会现象,同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其产生、发展都要受到社会的影响,与社会息息相关。社会发展对语言发展变化的影响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的发展速度决定着语言的发展速度

社会现象是指那些与人类共同体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等活动密切联系的现象。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语言,而社会发展较快的民族,其语言总是发展很快。

(2)社会的需要刺激语言的发展

语言的发展变化离不开社会。无论是新词语的产生,还是旧词语的消亡,都取决十社会交际的需要。无论是语音的变化,还是语义、语法的变化,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交际的需要。而且语言的任何发展变化都取决于社会的集体意志,任何个人意志都不能决定语言的发展变化。

(3)语言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

①从语言发展变化的外部动因出发,社会的分化会带来语言的分化,可分化为不同的语言变体,社会方言、地域方言和亲属方言;社会的接触会带来语言的接触,出现语言联盟的现象;社会的融合会使语言同样出现融合的现象,不同民族在长期的杂居接触中,语言为发生融合,采用生产力水平较高、文化比较发达的民族的语言。

②从语言系统内部来看,语音、词汇、语法二个子系统都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生变化。例如,词汇和社会的发展联系非常紧密。新事物的出现、旧事物的消亡和认识的深化都必然会在词汇中打卜自己的印记。这具体表现在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亡和词语的替换。

2017年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840古代汉语与语言学概论之语言学纲要考研导

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二)

说明:①本资料为VIP学员内部使用,整理汇编了历届导师圈点的重点试题及常考试题。

——————————————————————————————————————————

一、名词解释

1. 零形式

【答案】零形式是指用词的原形式来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的一种语法手段。语言学中的零形式是指在深层语义中,理论上存在一个与它紧相邻的结构成分。这个结构成分在表层结构中的形式是零,在实际话语中不能添补。零形式这个概念是从数学引进到语言学领域的。语言学中的零,表示的不是无的概念,而是表示空位的意思。例如,在英语中,有boy/boys单复数的对立,boys有复数形式的标记-s,那单数就以不加标记的形式为标记从而形成区分功能,这就是零形式。

2. 词义的模糊性

【答案】词义模糊性是指从客观事物和现象中抽象概括出来的词语意义的一种的特征。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概括抽象的反映,概括是把特殊的、复杂的东西归为一般的、简单的东西。经过概括而形成的一般的、简单的东西,本身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它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线。

,,,等都只有一个大例如,语言中“早晨”和“上午”“下午”和“傍晚”“傍晚”和“夜晚,

致的范围,相互间没有一个几点几分的明确界限。即使像“人”这样的词义,尽管所指是明确的,但词义究竟应该包含哪些内容,每个人的回答也绝不会完全一样。这些例子说明,一般词的词义多少都带有模糊性。

3. 语言混合

【答案】语言混合是指多种语言融合产生的语言。目前己知的混合语都是两种语言的混合。虽然语言间的相互借用和影响非常普遍,但是真正的混合语并不多。混合语的产生有可能标志着新的民族或文化群体的产生。例如,海地有以法语为基础的克里奥尔语,牙买加有以英语为基础的克里奥尔语。

二、选择题

4. 孤立语、屈折语、粘着语、复综语是根据( )划分出来的语言类型。

A.形态

B语序

C.亲属关系

D.文字

【答案】A

【解析】较传统的结构分类是根据词法的区别把世界上的语言分成孤立语、戮着语、屈折语和复综语四种类

5. 英语中的swell(膨胀)的过去分词原来写作swollen,后来写作swelled。原因是( )。

A.正字法

B.类推作用

C.误写

D.过分概括

【答案】B

【解析】语言中有规则和条理,这些在语法演变中经常起作用的力量,称为“类推作用”。它可以使一些不规则的形式规则化,如题中swell过去分词的变化。

A项,正字法是指确定正规使用的、书写和语法符合相关规范的文字;

C项,误写是指书写的错误;

D项,过分概括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

三、判断题

6. 语言是开放的、动态的符号系统。

【答案】正确

【解析】一切人类的自然语言,都是开放的动态平衡的符号系统。自然语言之所以是开放的,这是它作为人类重要的思维工具、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语言符号系统之所以是开放的,这也是因为这个系统本身是巨大的复杂的有无限潜力的,不管一种发达的语言是多么地丰富多彩,它所具有的音位、语素、词、短语、句子等都是有限的。

7. 我国境内汉藏语系的语言最多。

【答案】正确

【解析】汉藏语系是以汉语和藏语为代表的亚洲一个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群,中国为该语系使用人数最多的国家,中国南方民族多为汉藏语系民族。

8. [x]是舌面前、不送气、清擦音。

【答案】错误

【解析】[x]是舌面后、清、擦音。

四、简答题

9. 什么叫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请举例说明。

【答案】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种性质决定它的变化只能是渐变的,而且系统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变化速度是不平衡的。不平衡性是语言发展的一大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语言系统的各子系统的发展变化是不平衡的

①语言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有很大的不同。与社会和交际联系最直接的是词汇,也即词汇对社会发展和交际需求的反应最灵敏,变化比较快。相比之下,语音和语法就稳定得多。它们的变化速度是不平衡的。同时,在词汇、语音的内部,不同方面的变化速度也是不平衡的。

②社会生活中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消失、人们观念的改变、单纯为求新而换个新鲜说法都是经常发生的。这些都会在语言的词汇中随时得到反映,表现为旧词的消亡、新词的产生和词义的发展。例如,随着人类登月计划的实现,英语中就有“deep space"(外层空间)、"moon walk"(月面行走)等新词;新词新语加入语言的词汇是经常发生的事。但在语法规则的使用上,新词的加入则不会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

(2)语言各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发展也是不平衡的

①北京话的辅音音位/k//ts/两组音在与韵母组合的时候只有开、合二呼,而那是因为//组是从/k//ts/两组变来的:开、合一呼前的/k//ts/保持不变,齐、撮二呼前的/k//ts/变成了//,这是辅音声母在不同介音之前的变化的不平衡,是演变不平衡性在语音子系统内部的具体体现。

②词汇内部的子系统的发展速度也是不平衡的。词汇中表示交际中基本概念的基本词汇是不容易发生变动的,如“天、地、人、手”等词。而一般词汇则是变化较快的,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而不断演化。

③语言系统中所谓的不规则现象,某些惯用法是古汉语保留在今天语言系统中的历史层积,是语法演变不平衡性的见证。

(3)同一语言现象的变化速度、变化方向,在不同的地区常常不一样,于是形成了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例如,同样在/i//y/前的/k//ts/,在北京变成/tc/,在广州却保持/k//ts/不变,在苏州则是/k/变成/tc/,而/ts/不变(/ts/后的撮口变齐齿)。

(4)同一语言现象在不同言语社团的变化方向也不一样,于是形成了社会方言。

10.汉语中有大量的同音词,但人们在使用中却不会造成误解,为什么。举例说明。

【答案】(1)同音词的内涵和特征

同音词是指语音相同而意义之间并无联系的一组词,是多词同音。同音词包括同字同音词和异字同音词。例如,“别”有三项意义:

①别离。如:“别了,我的母校。”

②绷住或卡住。如:“别上校徽。”

③不要,不用。如:“别去了。”

这几项意义之间没有内在的联系,例句中的三个“别”是三个同音词,只是用同一个字书写罢了,这种是同字同音词。还有许多是书写形式不同的异字同音词,它们较易分辨,如“公事一一公式一一工事一一攻势”、“淡一一蛋一一但”等。不论何种同音词,都必须声母、韵母、声调完全相同。

(2)人们在使用同音词时不会造成误解的原因

汉语中有大量的同音词,但人们在使用中却不会造成误解,原因是在口语中,有语境帮助澄清语义。这里的语境包括时间、地点、场合、事件、人际关系、语气、表情等等。在书面上,同字同音词读音相同但意义不同;异字同音词读音相同但字形不同。一般情况下,读音相同的字,字形也会不同,将其变为文字,在使用中也不会有误解。

总之,因为同音词的特征,加上在汉语使用中的语境特点,使得大量同音词在汉语中的使用而不造成误解的现象。

11.有人说,汉语难学是因为汉语的语法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态变化;英语则相反,有着完美的语法形态。汉语差英语好,所以汉语是一种落后的语言。请举出汉语和英语的例子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主要理由如下:

(1)语言类型不同决定语法结构不同

①汉语属于孤立语,主要特点是缺乏词形变化,所有的词几乎都由词根语素构成。孤立语中词的次序很严格,不能随便变动。

②英语属于屈折语,词与词之间的结构关系主要是靠词形变化来表示,因而词序没有孤立语那么重要。一个屈折词缀可以同时表示好几种语法范畴义。此外,屈折语的词根和屈折词缀结合得很紧,脱离屈折词缀,词根一般就不能独立存在。

(2)语法结构不能分优劣

①不同类型的语法本身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每种语言都源于遥远的古代,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它们的语法规则都满足语言的基本功能需要。所以不能以语法结构说汉语差英语好。

②二者因为语法类型不同,所以语言结构和特点不同,某种语言的产生都是与社会相适应的,都具有其使用价值,而不能说哪一个的语法结构不合理。

(3)母语的干扰

人们熟悉本族语言的结构类型,在学习其他的语言时会感到不习惯。例如,西方人学习汉语,

,意味着已经看完,再加上一个“了”,感到汉语的语法规则太活,不好捉摸。“这本书看了三天”

,反而是没有看完的意思。 变成“这本书看了三天了”

汉人学习英语,也不习惯它的变格、变位,感到其结构牵丝攀藤,重复而又麻烦,不如自己的语言干净利索。这些都是习惯问题。任何语言都必须有足够的语法表达方式才能适应交际的需要,无非有的采取这种方式多点,那种方式少点,有的恰好相反罢了。

总之,从原则上说,语法不能分高低优劣,每种语言都具有普遍性的特殊表现。

12.在语言的各个组成部分中哪个部分的发展最有规律,为什么?

【答案】语言的发展变化不是均衡的、匀速的,而是不平衡的。在语言各子系统中,不同部分的发展是不一样的,相比较而言,语法的发展演变是最有规律的。

(1)语法发展最为规律的原因

语法是语言各个部分发展中速度最缓慢的,也是最稳定的,它的发展是一步步向前发展的,是自身的发展,不易受到外部语言环境的影响。

相比较而言,词汇是最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变化和影响的,语音也是随着语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受到外界影响后,变化自然会受到相应的影响,不能完全呈现出自身的发展规律。

(2)语法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

语法的发展是最为规律和系统的,其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从演变结果上来看,可以将语法演变的规律分为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的演变。

②从演变方式上来看,将语法演变的规律分为类推、结构的重新分析和语法化三种。

总之,语言的各要素中,语法是最不易受到外界语言环境影响的部分,是最稳定的,也是依据自身规律渐渐发展的,是语言各要素中发展最有规律的。

13.请分析汉语上声连读时的音变特征和语气词“啊”的音变特征,并进一步说明它们属于语流音变中的什么类型?

【答案】(1)上声的变调

上声音节单念时调值是214,在语流的末尾时调值不变,在下列情况下,调值变成35或21。

①两个上声紧相连,前一个调值从214变成35。这种语音变化属于逆行异化。

214+214-35+214:水果 了解 领导

要注意,在原为上声现改读为轻声的字音前头,则有两种不同的变调。

a.214+轻声一35+轻声:捧起 等等 讲讲 想起

b.214+轻声一21+轻声。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表示亲属称谓上声字重叠时:姐姐、奶奶;二是

,除了“法子”之外:嫂子、毯子;三是一批口语词:耳朵、宝宝。 上声+“子”

②三个上声相连,前两个上声的变调视词语内部的语义停顿而定。可分两种:

a.前两个上声音节语义紧凑,语义停顿在第二个音节后,则前两个音节都变成35。

(214+214)+214-35+35|+214:展览馆 手写体 洗脸水

b.后两个音节语义紧凑,语义停顿在第一个音节后,则前两音节有21+35的变化:

214+(214+214)-21+35+214:纸老虎 有理想 很勇敢

③如果连着念的上声字不止三个,要根据词语的语法结构和语义紧密度划分出语义停顿来,由语义停顿确定出音节段,再根据上述规律进行变调。如“理想|美好”划分两段,念成35+21+35+214,例如:

彼此/友好买把/雨伞

种马场/养有,五百匹/好母马

④在非上声(阴平、阳平、去声)的前面,调值由214变21,在原为非上声改读轻声的字音前,变调情况也相同。例如:

在阴平前首都 北京 统一 女兵

在阳平前祖国 海洋 语言 改良

在去声前解放 土地 巩固 鼓励

在轻声前尾巴 起来 宝贝 里头

(2)“啊”的变调

由上表可知,“啊”的变调属于语流中的同化现象。

14.换喻有几种类型?请举例说明。

【答案】(1)换喻的类型

换喻主要是按照事物间的相关联系而形成的词义的演变,其常见的类型主要有:

①材料一物品。例如,英语的“pen”本来是“羽毛”的意思,由于占代用羽毛蘸墨水写字,羽毛和书写工具经常联系,于是“pen”增加了“笔”的意思。

②产品一地名。"china”是“瓷器”的意思,由于古代中国的瓷器在外享誉盛名,因而后来用“China”指中国。

③地名一部门代称。例如,中南海原是地名,后来由于国务院在此办公,则中南海就成为了国务院的部门代称。如“政策出不了中南海”等说法。

④部分一整体。例如,汉语中“口舌”是人体的器官,但后来抓俘虏也叫“捉舌头”。

,这是用制造的材料来指所制造的产品。⑤材料一产品。英语的glass(玻璃)可指“玻璃杯”

⑥地名一产品。汉语中的“茅台(酒)”因产地而得名。

五、论述题

15.语法演变中的“类推”变化有哪些重要特点?

【答案】语法演变中的“类推”变化的重要特点

①模式类比推广的过程

语法类推是一种模式类比推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说话人是有意识地将新的模式类推到更多的词语或句子上去的。例如,古英语时英语大多数动词的过去分词是取元音交替的强式模式,但也有一些动词的过去分词加一ed的弱式模式。已用弱式变化的动词的词根跟过去分词构成一种新模式,可用类似比例式的模式表达。这种模式可以类推到其他动词上使它们产生新的过去分词。例如,以fell shell的弱式模式类推到swell上也使它变为弱式动词。

②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语法类推演变中符合该语法变化条件的词或句子是有的先变、有的后变、逐次推进的,而不是要变一起变。例如,古英语中动词词根取强式变化的大约有300多个,到中古英语早期(12,13

世纪)其中的约三分之一出现了弱式变化,如stepped,published等都在这一时期出现;到现代英语早期(16世纪)又有bide、crow、crowd、flay、mow、dread、sprout、wade等一批词由强式变为弱式;到现在,英语动词词根取强式变化的还剩60余个。

③新旧模式共存阶段

在语法类推演变中变化的语词大多经过一个新旧模式共存的阶段。例如,中古英语早期许多动词都是强式和弱式变化两种形式共存。在现代英语仍取强式的60余个动词中有10余个是强式和弱式并存,如light-lit-lit与light-lighted-lighted共存。

④留有推不平的山头

语法类推演变往往留有推不平的山头。例如,英语动词弱式替代强式的类推己进行了千余年,

do、至今仍有60余个词根取强式变化。类推变化推不动的山头都是使用频率极高的常用词,如is、

go等。

16.举例说明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答案】(1)语法形式

语法形式是反映词语的组合规则和语法类别的形式标志,是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手段,又称语法手段,分为显性和隐性语法手段。隐性语法形式不能直接感知,但可以通过能否组合替换、拓展、变换等方式分析抽象出来。

(2)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的关系

语法形式同语法意义有着密切对应的关系,各种不同的形式因素对意义的表达在不同的结构中都是起作用的。即语法形式不同,语法意义也有区别。

例如:

①语序不同,结构意义不同

来客人了一一客人来了(动宾结构一一主谓结构);

跑快点一一快点跑(中补结构一一状中结构)

②虚词不同,情态意义不同

他来了吗?(疑问语气);他来了。(陈述语气);他来了吧!(祈使语气)

语法形式同语法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是“一对多”和“多对一”的对应关系,而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例如:

①定中结构这种语法形式就可以表达多种语法意义(一对多):

我的杯子/玻璃杯子/紫色的杯子/借来的杯子/喝水的杯子

②多种语法形式也可以表达同一种语法意义(多对一):

我摔破了杯子/杯子被我摔破了/我杯子摔破了/杯子我摔破了

17.举例说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强制性。

【答案】(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音义联系并非是本质的、必然的,而是由社会成员共同约定的,一种意义为什么要用这个声音形式,而不用那种声音形式,这中间没有什么道理可言,完全是偶然的、任意的。语言符号和客观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语言符号的形式对于语言符号的意义而言,完全是任意的、人为规定的、没有逻辑联系、不可论证、不可解释。语言符号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这种任意性联系,其根源就在于语言是社会性的,是社会的产物,是社会现象,由一定的社会决定的。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①音义的结合是任意性的

即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内容,什么样的意义内容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现是任意的。世界上之所以有多达5500种语言,就是因为人类创造语言时在选择语音形式表达意义内容方面的不一致,因而形成了不同的语言。由于语言具有社会属性,不是自然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完全是偶然的,不可解释的。当然,说语言的音义结合具有任意性是就语言的主要力面说的,语言中有少部分词语的音_义联系是可以解释的,不具有任意性,

,英语是cuckoo,法语是coucou匈牙利语是kakuk,古希腊语是比如布谷鸟,汉语叫做“布谷”

kokkuk,这里关于布谷鸟的语音形式,五种语言都十分相似,是根据自然界的布谷鸟鸣叫的声音仿拟的结果,这些词的音义结合就具有一种可以解释的逻辑联系。

②不同语言有不同的音义联系

汉语的语音形式和英语的语音形式不相同。例如:人、刀、树、水、路、妻子、太阳、月亮……,

汉语的读音是

③不同语言音义联系不对等

同样的语音形式,在不同的语言中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而同样的意义,在不同的语言中可以用不同的语音形式表达。例如long,汉语表示“龙”等意义,英语表示“长”:又如英语uncle,等于汉语的叔、伯、舅、姨父、姑父,aunt等于婶婶、舅妈、姑姑、姨妈。

④同一语言的音义关系也有任意性

例如汉语有众多的方言,同样的事物在各个方言也有不同的读音。汉语有七大方言,各个方言区根据语音特点还可以进一步划分次方言区。不同方言区之间,语言的音义联系也不是完全一致的。同一语言中不同方言的语音差别,也说明了音义联系是具有任意性的。

(2)语言符号的强制性

语言符号的强制性是指符号一旦进入交际,也就是某一语音形式与某一意义结合起来,表示某一特定的现实现象以后,它对使用它的社会成员来说就具有了强制性。任何人不能借口任意性而随意改变音义之间的结合关系。符号的音义结合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改变也要由社会来决定。主要表现在:整理词语,推广普通话,制定有关法规等。

语言符号之所以具有强制性是因为:

①语言能指和所指之间的任意性

语言符号能指和所指结合的任意性使得变更能指和所指的关系变得不必要。符号的任意性特

,英语的读音是

点支配着整个语言机构,任意性原则是头等重要的原则,符号的任意性使人们不得不承认语言的变化在理论上是可能的,深入一步,符号的任意性本身实际上使语言避开一切旨在使它发生变化的尝试,既然能指和所指的结合是任意的,那么在造词之初一个概念用这个语音形象表示也可以,用那个语音形象表示也可以,那能指和所指所表示的概念一旦确定下来就没有去变更能指和所指结合关系的必要了。

②语言得到社会认可的必然

语言中数不胜数的符号的存在使得随意变更能指和所指的结合关系成为不可能的事。如果语言只有为数有限的要素,那么人们共同约定来改变原有符号的能指和所指关系,这也是可以被人们接受的,这样的改变也是很容易的,只要使用这种语言的人们都认可就可以了。但是事实是,语言的符号是数不胜数的,人们不可能一下子变更所有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关系去接受一种新的能指和所指关系,而且也没有必要这样做。在任何时代,哪怕追溯到最古的时代,语言都是前一时代的遗产,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相结合来指称事物是被全体社会大众所接受了的。要去任意改变那数不胜数的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关系是完全不现实的。

③使语言交际变为可能的需要

能指和所指结合起来指称事物并构成大量的合成符号后,语言这个系统就变得复杂起来,一旦用于交际,就使得变更能指和所指的结合关系显得格外困难。任意性包括绝对任意性和相对任意性,也就是说,语言并不是完全任意的,合成的符号是可以通过它的次级单位的组合、聚合关系来论证的,很多合成的语言符号是能找到它的理据性的,这也就是说,一旦改变能指和所指的结合关系,原来的理据性就没了可以依赖的基础了,语言这个系统是相当复杂的,不是轻易就能改变的。

④方便语言社团使用语言的需要

集体惰性对一切语言创新的抗拒是解释语言符号对社会成员具有强制性的最主要的因素。语言是人们每天都使用着的、用来交际和思维的工具,它无时无刻不参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这一点上其他制度是无法与其相比的,这一首要事实也足以说明对它进行革命是不可能的,语言在本质上是惰性的,这种惰性对语言创新是会产生抗拒力量的。

2017年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840古代汉语与语言学概论之语言学纲要考研导

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三)

说明:①本资料为VIP学员内部使用,整理汇编了历届导师圈点的重点试题及常考试题。

——————————————————————————————————————————

一、名词解释

1. 腭化

【答案】腭化是语音同化现象的一种,指舌面音以外的辅音发音时因受高元音影响,舌位抬高,舌面靠近硬腭使发出的音成为舌面音或具有舌面音色彩的现象。腭化使气流通道变窄,增加擦音成份,塞音腭化后常带有塞擦音色彩。如北京话[n]、[l]等声母在高元音[i〕之前时,就会产生愕化现象。在历时平面,普通话的3个舌面音声母两套声母受高元音[iy]的影响而腭化演变来的。

2. 语法

【答案】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即说话所遵守的词句排列组合的规矩。语法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平常说的语法事实;二是指语法学,即研究、描写、解释语法结构规律的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语法具有抽象性、生成性、层次性、递归性、系统性和稳固性等特征,一般包括词法和句法:词法是指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句法是指词或词组组成句子的规则。

3. 聚合规则

【答案】聚合规则是指语法单位的分类和变化规则。具有相同语法特征的单位总是聚合成类,供组合选择。语法的聚合是多种多样的,最普遍的是词类、词形变化和语法范畴;语言里的词按语法作用的不同而分成名词、动词等等的词类,在有屈折变化的语言里,名词、动词又有格、体等词形变化。

就是古汉语

二、选择题

4. 汉语中“他”和“她”的不同,所涉及的对立是( )。

A.性的区别

B数的区别

C.格的区别

D.书写形式的区别

【答案】D

【解析】汉语由于缺少形态变化,所以严格地说,汉语没有语法范畴。

A项,“性”是某些语言里的名词的分类,也会在句法上与之相关的其他词上反映出来;

B项,“数”一般包括单数和复数两种意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nf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