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

更新时间:2023-09-10 19:0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九课 唯物辨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第一框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逻辑矛盾与哲学上所说的矛盾的区别。学会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观察和思考问题。 【教学重难点】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

【教学方法】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 矛盾

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即矛盾着的双方,如瓦斯虽然是可怕的矿井杀手,但同时也是一种非常洁净的能源;被誉为“拇指经济”的短信服务业,深受消费者欢迎,但在带给消费者种种快捷的同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短信陷阱”。请学生分析一场精彩的足球赛中包含哪些矛盾现象?(如攻与守,强与弱,胜与负,快与慢??等。)这些矛盾是事物自身所固有的,而不是主观强加于客观事物的,矛盾具有客观性。

从前有个楚国人拿着矛和盾在大街上叫卖,“我的矛是世界上最锋利的,能穿过任何坚固的东西。”“我的盾是世界上最坚固的,没有任何利器能穿透它。”旁人问:“如果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样?”楚人张口结舌,无言以对。为什么楚人受到他人的讥笑?(楚人关于矛与盾的说法出现首尾不一,互相打架的现象,是一种逻辑矛盾。)我们不能把哲学上讲的矛盾同逻辑矛盾混为一谈。逻辑矛盾只存在于人类思维中,辨证矛盾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矛盾。逻辑矛盾是主观的,是由人的主观认识造成的,辩证矛盾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判断下列是属于逻辑矛盾还是辩证矛盾?“每个同学都是三好学生又都不是三好学生”、“每个同学既有优点又有缺点。”

矛盾是事物自身所固有的,那么它体现了事物自身的一种怎样的关系?展示漫画《他敢剪吗?》,设定拿剪刀的人为甲,另一个人为乙。甲要剪乙头上的绳子说明什么?(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矛盾双方是对立的。)甲要剪乙头上的绳子,请问甲敢剪吗? 为什么? (甲和乙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处于平衡状态,两者的命运统一于一条绳。剪之你死我亡,一绳系两命。矛盾双方互相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离开其中的一方,另一方就不能存在。矛盾双方是统一的。) 假设甲或乙利用力的作用左右摇摆,想去抓住对方的绳子,到对方那一头去和

- 1 -

对方在一块,行吗?会导致什么后果?(不行。矛盾双方的对立一旦消失,矛盾双方的统一也会随之消失。矛盾双方的对立与统一是不可分割的。)因此,矛盾是事物自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事物自身既指事物内部,又指事物之间。存在于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关系叫事物的内部矛盾。存在于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叫事物的外部矛盾。 2、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矛盾本身包含相反相成的两个基本属性,即统一属性和对立属性。

如果将磁条从中间折断,磁条将发生怎样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哲理? (N极所在的截断处始终具有S极的属性,S极所在的截断处具有N极的属性。磁条无论怎样截断,N极与S极始终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这说明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始终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这也正是矛盾同一性的表现之一。)生物中存在的“变性”现象,说明了矛盾双方的什么特点?(这说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也是矛盾同一性的另一种表现。)

P68探究——猫和老鼠是怎样在竞争中共同生存下来的?(猫和老鼠能在竞争中共同生存下来,是因为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共同发展,猫和老鼠在同对方的斗争中不断完善自己。)哲学上讲的对立和斗争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同学之间的冲突、邻里之间的纠纷以及政治领域中阶级之间的斗争是否是一回事?为什么?生物的遗传特性使生物界的物种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生物的变异特性使生物个体能够产生新的性状,以形成新的物种。遗传、变异的这种差异性也是哲学上所讲“斗争”的一个具体表现。理论专家们在学术上不同观点的争鸣、讨论同样也是“斗争”的具体表现。日常生活中的“斗争”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哲学上的“斗争”,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是对一切具体矛盾双方互相排斥、相互斗争的概括和抽象。两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系。“上”的性质和“下”的性质是相互规定的。为什么“上”与“下”是相互规定的?因为上是与下对立的。上不会依存于大或小,因为上与大或小并不对立。(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鳗鱼的生命非常脆弱,只要一离开深海处,要不了半天就会全部死亡。但有一位老渔民捕捞回来的鳗鱼总是活蹦乱跳的,原来他在整舱的鳗鱼中,放进了几条狗鱼。鳗鱼与狗鱼是“死对头”,一旦势单力薄的狗鱼遇到成舱的对手,为了求得生存,便在鳗鱼堆里四处乱窜,这样反而把满满一舱死气沉沉的鳗鱼全给激活了。试想如果将鳗鱼与狗鱼分置于不同的船舱,老渔民带回来的会不会是活蹦乱跳的鳗鱼?(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 2 -

王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安石:“一鸟不鸣山更幽”。为什么王安石的修改是点金成铁?(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从对立中把握同一,能够把对立的事物联系起来。从同一中把握对立,把同一的事物区分开来。从哲学角度来看王安石的错误是只见对立,不见统一。噪与静、鸣与幽是对立统一的。惟其夏日蝉噪,方知风止松涛息,才显得山林出奇之寂静;惟闻鸟语婉转,方知山中人迹罕至,就愈显山之宁静幽深。王籍以“蝉噪”衬托“林静”,用“鸟鸣”显现“山幽”,动中写静,动静结合。) 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马克思曾经说过:“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的完善吗?假如没有假钞票,钞票的制造会有这样精美吗?”马克思话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小偷和锁、假钞和真钞共存,双方相互统一,在这种相互统一的关系中,相互斗争,不断完善和发展自身。事物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因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事物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共同发挥作用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因此矛盾越多越好,越有利于事物发展吗?(事物的矛盾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人们并不能创造矛盾,也不能消灭矛盾,有多少矛盾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不是矛盾越多越好,只有能够推动新事物产生的矛盾才有利于事物发展,并不能以矛盾的多少来衡量是否有利于事物的发展。)

第二课时

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1、 矛盾的普遍性

P69探究——每一事物中都存在矛盾,你能举出实例吗?(自然界的各种运动形式都包含着矛盾。在物理运动中,正电和负电、吸热和辐射热等矛盾;在化学运动中,有化合与分解、阳离子和阴离子等矛盾;在生命运动中存在着同化与异化、遗传与变异等矛盾。人类社会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下,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地依次更替。我们制造火药来开天辟地,却也萌发了战争;我们使用农药来捍卫植物生命,却同时也招致了疾病。自然界、人类社会的矛盾不仅是普遍存在的,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也是普遍存在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在现实生活中,有人认为有些时候有矛盾,有些时候没有矛盾。一个生命体从产生到死亡都充满矛盾吗?人死了还有矛盾吗?(一个活的有机体,从生到死都充满着矛盾,即同化异化的矛盾,人体中的水分子每7天更新一遍。人们每天有一部分细胞在死亡(数十亿细胞),同时新的细胞又在产生。如

- 3 -

果没有这种矛盾斗争,人的生命就停止了。生命有机体的死亡使得同化异化的矛盾运动停止了,但仍然存在着物理的、化学的矛盾运动。事物的矛盾总要经历萌芽到发展壮大到消亡。矛盾消亡后,新的矛盾运动又开始了。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所以矛盾不仅事事有,而且时时有。但我们不能把矛盾的“普遍性”理解为每一事物同周围其他事物之间都有矛盾,如果是两个毫无关联的事物,尽管它们存在着对立,但由于双方不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彼此间无具体的联系,也不构成一对矛盾。因此,只有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才能构成矛盾关系。

同学们还记得《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吗?扁鹊见蔡桓公,扁鹊曰:“君有疾在腠里,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这个故事启发我们应该怎样来对待普遍存在矛盾呢?(一个人生了病必然客观地存在着疾病与健康这一对矛盾,像蔡桓公讳疾忌医,害怕矛盾,回避矛盾,矛盾不但没有解决,反而病人膏盲了。既然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客观的,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互联网是时代赋予人们的先进工具。这样看待互联网这一工具?(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两点论,防止片面性。既要看到事物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的另一面;既要看到事物两方面的对立关系,又要看到事物两方面的统一关系。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有利也有弊,互联网传播病毒、不良信息,危害公众身心健康,人们不能忽视其消极的一面。) 2、 矛盾的特殊性

事事有矛盾,每个事物所包含的矛盾都是一样的吗?时时有矛盾,每个事物的矛盾自始自终都是一样的吗?看漫画,猜猜他是谁?你们是根据什么把他们分辨出来的呢?(凭借人物各自的特殊性把他们区分开来。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这种不同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特殊的本质。不同的事物各有其特征、特点即矛盾的特殊性,这正是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 4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中国人民与三座大山之间的矛盾。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本世纪中叶)——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区分我国社会发展阶段的依据是:各阶段包含的不同矛盾。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特点,毛泽东带领我们站起来,邓小平带领我们富起来,江泽民、胡锦涛带领我们强起来。这说明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商品交换这一矛盾中存在买卖双方的矛盾,请学生比较商品买卖双方的特点。(卖方花言巧语、王婆卖瓜、软磨硬缠、迫不及待,目的是以较高的价格尽快把商品卖出去。半信半疑、货比三家、挑三拣四、不慌不忙,目的是以较低的价格买回称心如意的商品。这说明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矛盾千差万别,具有特殊性。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对待矛盾的特殊性?大家都知道“量体裁衣”这个成语,这个成语的由来:传说有一次,御史大夫请裁缝去裁制一件进宫廷穿的朝服。裁缝手脚利索地量好了他的身腰尺寸。又问:“请教御史老爷,您当官多少年了?”御史听了很奇怪。反问他:“你量体裁衣就够了,还要问这些干什么?”裁缝回答说:“年轻相公初任高职,意高气盛,走起路来挺胸凸肚,裁衣就要后短前长;做官有了一些年资,意气微平,衣服应当前后一样长;当官年久而将迁退,则内心郁悒不振,走路时低头弯腰,做的衣服就应该前短后长。所以,我如果不问明做官的年资,怎么能裁出称心合体的衣服来呢?这位裁缝裁制的衣服,特别合体,他有什么“秘诀”呢?(要做好衣服需要量体裁衣,这是任何裁缝做好衣服必须做到的,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在量体裁衣的基础上,他还能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根据封建社会官场中,人在不同阶段的神情体态来裁衣,努力去把握不同人的“心理尺寸”,当然做出的衣服就会特别称心合体了。这位裁缝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三瓶外表相似的瓶装气体(氢气、氧气、二氧化碳),请用你们所学的知识把它们分开。你将这些气体区分开的依据是什么?(世界上一切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各种事物内部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矛盾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因此只有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把不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这是一切认识的起点。因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常言道:“水火不相容”。着了火用水浇就行了。你认为如何?木材着火用水浇灭,那么油、苯、酒精等易燃物体着了火,用什么灭火?(黄沙、泥土或泡沫灭火器。)某些化学药品着火,又该用什么灭火?用水灭火能不能解决问题?(不能,应该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或四氯化碳灭火器扑

- 5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ne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