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写作 复习 终板

更新时间:2023-07-24 02:5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写作的主题

第一节 主题的含义及其生成

一、写作与主题

二、主题的定义:指文章、作品所要传达的最基本的观点、思想、情感、形象,或 要强调的重要内容。

立意:广义指整个构思过程,狭义指提炼、确立主题。

主题的存在形式:记叙性文体——中心思想

说明性文体——特点或道理

抒情性文体——情感基调 由物到意再到

三、主题的生成:由客观事物到写作主题感知的内化 文的内化、意 由写作主体的感知到深度思维与领悟的意化 化、外化三重 由写作主体构想的作品雏形到真正完成精神产品的外化转化

第二节 主题的要求

一、主题在文章中的地位与作用

主题先行,意在笔先

确定文章的体裁和表达方式,选择和剪裁文章的材料,可能形成趋向完整的写

作思路,可能将意化的思维转化为物化的作品

二、主题的基本要求:正确、深刻、集中

1、 立意要正确:准确反映客观事物、表现生活

思想内容符合全民族、全社会的根本利益

符合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进步

2、 提炼主题要深刻: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关键:写作者的见识(弄清来龙去脉,分析因果关系,

开阔视野拓展思路)

立意应努力求新求异。(新认识新观点新开掘新角度)

3、 反映主题要集中:高度聚焦

三、不同文体对主题的要求

1、 写人文学作品

2、 叙事文章

3、 写景文章

4、 论说性文章

5、 实用性文体 特点 a 写作的受命性:针对性强,根据具体现实情况确定主

b 作者的群体性:不是执笔者个人的意志反映

c 写作目的的实用性:看重是否符合需要是否有针对性

是否一针见血揭示事物本质

第三节 主题的确立

一、限制主题: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小见大

二、深化主题:挖掘其思想和理论深度

1、 通过因果思维立意:通过对事物和生活的本质、规律的认识来确立文章的

主题、文旨

a用原因分析进行立意:从对现象的认知转向对本质规律的认知。

b运用背景分析进行立意

c运用功能分析进行立意

2、 通过相似思维立意:运用逻辑思维的种种操作模型来进行

a运用他相似思维进行立意:对两个事物之间某种相似性质和特征的洞察、

感悟,实质是一个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过程。是一种隐喻、象征的思维。

b运用自相似思维进行立意:是在一个事物的内部发现、感悟其局部与整体

之间的性质特征的相似性。

第二章 写作的材料

第一节 材料的含义和作用

一、材料的概念

1、 广义:大量的来源于生活中的事实和现象,以及来源于书本的一些理论和

知识。

2、 狭义:经作者选择而写进文章中的那部分现象和事理。

二、材料与素材和题材的关系

广义的写作材料 素材:写作者以各种方式搜集来的各种原始形态的生活现象,具有天然的生动性和丰富性。 题材:对原生态的生活素材进行加工和改造并用于文章的

材料,体现作者的深层思维成果。

题材来源于素材,但与素材有着质的区别。

从素材到题材的演变 由分散整合为统一的生活整体

由浅层芜杂的直感凝聚为深层独特的思维成果和强烈

情感。

三、文学作品的材料和实用性文章的材料的不同特点

1、 要求的真实性不同 文学作品:艺术的真实,只需合乎情理,反映生活

本质

应用性文章:材料所反映的内容是现实生活确实发

生的

2、 所处的地位不同 文学创作:主要用形象思维,主题具有委婉、含蓄和

多义的特点。

实用文写作:主要靠逻辑思维,提出和论证主题是写

作的根本目的,材料的使用是为了说明

主题证明主题,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接受

主题,材料处于从属地位。

3、 选材的范围不同 文学创作:选材广泛自由,材料较感性生动。

实用文写作:讲求实用性和实效性,写作主题先行。

4、 情感性与实录性的不同 文学作品:情感化倾向。

实用文写作:理性化,要求符合生活事实本身,

材料保证真实可靠。

四、材料的作用

1、 材料是形成主题的基础 题材是作品内容的基础,主题是作品内容的核心

2、 材料是表现主题的手段 3、 材料可充实文章的内容

第二节 材料的搜集和整理:平时积累,现用现搜集

一、搜集材料的方法

1、 观察和感受:把所观察的社会生活融进自己的主观感受 直接材料:天然性、

2、 调查和采访:调查是在观察基础上进行的有目的的信息搜索 生动性

3、 阅读和查找——间接材料:丰富性、继承性 获得大量理性的间接材料的最

好方式和途径

4、 上网检索

二、整理材料

1、 鉴别真伪,分辨优劣:真实可靠程度、典型性

2、 分门别类,科学管理:按照切合实际需要的标准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

第三节 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一、材料的选择

1、 真实:材料符合生活的实际情况,反应客观事物本身的本质和变化

分类 生活的真实:实际存在的一切具体的生活现象,生活的原生

形态和原始面貌。

艺术的真实:对生活真实的提炼、加工和变形,在表面上可

以近似于生活真实,但比生活真实更理想、更

集中、更典型、更具有普遍性。

2、 典型:选择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本质、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选择那些

最能突出人物思想品质和鲜明地反映事物精神面貌的材料。

3、 新颖:新颖的材料指新鲜、活泼、独特、使人耳目一新、有所收获的材料。

选用广为人知的材料可以换一个新视角,重新审视其中所蕴含的思

想意义。

二、材料的使用

1、 材料的剪裁:适应主题的需要 考虑文章的思想

2、 材料的聚合:分清材料主次,分清他们与主体和结构的 内容和结构形式

关系,以便决定如何组合和排列。 的实际需要。

第三章 结构

第一节 文章结构的概念和特点

1. 结构,源于建筑术语。

2. 宏观结构:文章的总体构思和框架,包括文章各个部分、段落之间的关

系以及文章总的顺序。

微观结构:文章的层次、段落、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具体安排和

布置。

3. 不同文体结构特点不同

A. 应用性文章的结构特点是程式化、定型化,即一般要按照一定的模

式来写,不能标新立异,随意加以发挥和创造。

根据体裁的不同应用文结构又分为两类:一类是结构约定俗成,相

沿成习,较为固定,如调查报告的基本结构是 导语—正文—结论;另

一类有较大的灵活性,但仍需遵循一定的写法,如广告写作 。

B. 文学作品的结构特点是灵活多样,最忌千篇一律、千人一腔。有“橘

瓣式”“冰糖葫芦式”等。

4. 文章结构的内容

A. 层次,也叫“逻辑段”、“意义段”、“部分”等。

B. 段落,习惯上称为“自然段”是组成文章最基本的单位。段落分

为规范段(也叫单义段)和不规范段。规范段是指具有一个中心

意思的比较完整统一的单义段,是最常见的段落形式。不规范段

包括兼义段(通常指过渡段)和不完整段。

C. 开头,是文章重要的框架层次,是全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开头的

方法有“开门见山法”(实用文写作、记叙类文学作品)、“曲径

通幽法”(文学艺术作品)。

D. 结尾

E. 过渡,作用:承上启下、意义转折、设置悬念。

F. 照应,常见用法:首尾照应、文题照应、文中照应。

第二节 结构安排的原则

正确反映事物的客观规律:注意事物内在的联系,遵循事物固有的逻

辑性。

要服从表现主题的需要:以表现主题为基本原则。

要适应不同体裁的特点:文章体裁不同,结构也不同。

要灵活多变

第三节 锻炼思路

1. 思路,是指文章中若隐若现、前后贯通的脉络。思路是结构的基础,结

构是思路的体现。

2. 锻炼思路的基本要求:注意思路的条理性和逻辑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3. 锻炼思路的方法

A. 拓展法:顺向思维(沿人们习惯的思维轨道思考)、逆向思维(敢怀疑,

大胆提出新观点)、横向思维(将不同事物加以对比)、纵向思维(按

时间顺序或事物发展顺序)、发散性思维(由一个中心点向四周辐射

的开放性思考方式,即对一个问题开展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

B. 挖掘法:层层挖掘,步步深入,有外在现象追溯到本质原因,对思想

内容进行更深入的开掘,即深化中心思想。

C. 控制法:收束思维线索,使之集中、突出主题的思维方法。常与拓展

发并用。

D. 梳理法:以拟写提纲的形式将思路理清和定型。提纲有详纲、略纲之

分。

第四章 写作的语言

一、语言的特性与作用

1. 基本特性:譬喻或隐喻。

2. 修辞:比喻、拟人、借代、夸张等。

3. 作用:⑴人通过语言命名、指称事物;

⑵语言是人思维的载体。

二、汉语写作的资源及整合

1. 三种基本话语资源:⑴古代文言;⑵现代汉语;⑶民间方言俗语。

2. 中西语言差异:⑴词汇上:①性(阳性与阴性);②数(单数与复数);③格(主格、宾

格、所属格等);④时态。

⑵句法上:①句子结构完整;②其他限定性成分。

原因:观感方式、思维方式、审美习惯等差异。

3. 以现代汉语为基础,适当吸收文言、民间语言中富有生命力与艺术表现力的东西,整合

构造成一种更符合中国人审美表达习惯的,既具必要的准确性与逻辑性,又具一定的审

美艺术性的汉语表达方式。

4. 上表达方式具有以下基本特质:①声韵和谐(平仄);

②形式优美;

③简洁凝练。

三、语言的积累与锤炼

1. 途径:①首先要提高自身思维与感受体验的能力;

②要善于阅读与借鉴;

③从生活中学习;

④炼字、选词;句型、句式、句法的选择与使用。

ⅰ句型:陈述、判断、祈使、疑问句;

ⅱ句式:倒装、省略、主动、被动、复指句等。

2. 倒装句:①主谓倒装;②宾语前置;③定语后置;④状语后置;⑤偏正倒装。

四、语言的艺术与风格

1. 语言使用的一般性要求:

1) 准确得体;

①要认清对象(读者对象与描写对象);

②合乎语境;(语言自身的环境,语言的社会文化环境)

③合乎文体要求。

2) 清晰流畅;

3) 生动形象;

2. 语言风格:

1) 简练与繁富

2) 朴实与绚丽

3) 正统与新奇

第五章 表达方式

第一节 叙述

叙述就是记叙和述说,是对作品中人物的背景与经历、时间的发生与发展、环境的

存在与变化所做的概括性交待与陈述。是写作过程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

式。

一、叙述的人称:

1、 第一人称叙述:共两种:“我”既是叙述中又是被叙述者;“我”是叙述者,

但不是被叙述者。

优点:材料容易组织,拉近作者读者距离,增强真实性与亲切感。

缺点:时空局限。

2、 第三人称叙述:共两种:全知视角,单一视角)

3、 第二人称视角(争议中)

二、叙述的方法:

1、 详叙与略叙:略叙着眼于叙事面上的说明,展现对象的背景和广度,详叙

着眼于叙事的某个点上的陈述和表现,体现对象的状态和深度。结合得当,才能有主有次、有详有略。

2、 顺叙与倒叙:注意,倒叙是把最精彩的提到前面来,容易设置悬念,激起

兴趣,作用是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制造悬念,突出思想意义。

3、 连叙与插叙:连续:叙述连贯完整,一气呵成;插叙:使叙述起伏曲折,

文章中心和情节更加丰满,但插叙结束要回到原来叙述上去。

4、 仰叙与俯叙:仰叙:形成对比,构成悬念;俯叙:居高临下,讽刺调侃。

5、 高调叙述与低调叙述:高调叙述:叙述者对叙述的人与事做出情感上的反

应;低调叙述:超然“纯客观”的态度。

第二节 描写

描写是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对表现对象的状态与特征作具体和逼真的描绘,以复呈事物的形象,使读者产生如见其人、如历其事、如临其境的感觉。基本要求是生动、形象。

一、细描和白描:细描:指精雕细刻的表达,使其效果鲜活如绘;白描:简练明快,

要求抓住主要特征,文约意丰。

二、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静态描写:把握方位布局;动态描写:表现变化,传达

内在心理和情绪。

三、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第三节 说明

运用准确、简明的语言,来解说、阐释事物和事理。要求抓住特征,客观准确地、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一、定义说明:揭示本质,具有科学性和严密性,要求归类准确。不宜采用比喻方

式和否定方式。

二、诠释说明:对定义说明的补充。

三、举例说明:列举有代表性、代表性的实例,概述介绍,使读者容易理解。

四、分类说明:分类只能依据一个标准,类与类之间要避免重叠,总和等于被分类

的事物。

五、数字说明:运用数据精准的说明事物特征和性质。使读者一目了然,影响深刻。

六、比喻说明:使说明更加直观有趣,道理浅显、形象鲜明。

七、比较说明:与同类或一类事物进行比较,以突出其特点。

八、图表说明:可以节省文字,应做到图文并茂,收到最佳说明效果。

九、引用说明:有针对性,准确地引用相关资料,可以丰富说明对象,突出事物的

本质,增强说明的趣味性、文学性。

第四节 抒情

一、直接抒情

二、间接抒情

1、 叙事抒情:事与作品中人物的特定情感状态相一致,叙事呈现粗轮廓,以

期间的强烈情感色彩为重。

2、 描写抒情:描写具有强烈的主观介入性。

3、 议论抒情:理性因素很淡,不需要论据和论证,仅仅是被强烈感情所支配

的论断。

第五节 议论

议论是根据已经分析和阐述的论点和论据,运用正确的逻辑形式推导出需要确立的论点的真实性,或需要反驳的论点的虚假性。基本要求是正确、有力。

一、论证的主要方式

1、 归纳论证:由一般到个别的论证方法。

2、 演绎论证:三段论:论据为大前提,论点为小前提,由大小前提推导出的

结论。运用演绎推理的关键是大前提必须正确,大、小前提之前有必然的联系。

3、 比较论证:类比论证:属于或然性推理,只有一定程度上的可靠性。对比

论证:要求具备可比性,还要建立合理的参考系。

4、 归谬法:属于间接反驳方式。从对方议题中合乎逻辑地引申出荒谬结论,

使其论点的虚假性和荒谬性暴露无遗。

二、议论的表达

1、 直言议论:不仅可以用肯定的语气,还可以用设问、反问,提出问题,撼

动读者。

2、 婉言议论:寓理于事,旁敲侧击,双关影射,语气和缓、婉转,力图营造

和风细雨式的说理氛围,但绵里藏针。

3、 讽刺议论:用讥讽、嘲笑的方式揭露、批判丑恶,以贬斥、否定议论对象

的写作手段。具有揭露、警醒的作用。

4、 抒情议论:把感情融入对事物的看法和主张始终,目的是为了表现观点,

侧重于论说个人的感悟、理解。具有个性,易于感染读者。

第六章 论文的写作

第一节 论文写作的种类和特点

1. 文章 广义:一切独立成章的书面文字

狭义:非文艺性或文艺性很的常用文体,如各类记叙性、议论性、说明性文章以及日常应用文。(写作探讨对象)

2. 从文章功用角度分类:文学类文章,诗歌、散文、戏曲、小说

实用类文章,公文、传志、新闻、地志、论文

交叉类文章,报告文学、传记文学、游记文学、科学小品、杂文

3. 论文的基本构成和一般论说文基本相同,但有着质和量的区别,是论说

文的高级形态。其显著特征是独创性,因此往往专指学术论文。

4. 学术论文定义包含的含义:①.范围限制在科学研究领域,非此领域的文

章,不能称为学术论文;②.并非科学领域中的所有文章都是学术论文,还需表达科学研究新成果。 .....

5. 种类:①.从目的分:投稿论文,命题论文,学业论文【学年论文,毕

业论文,学位论文(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

②.从学科分

③.从长短、文字数量:单篇学术论文,学术专著

6. 学术论文特点:学术性,论文内容必须有新发现、新发明、新创造或新

推进,总之要有新的科学信息。

①.有创造性的见解 ②.有理论性的阐述 ③.有专题性的表述

第二节 学术论文的选题和选材

一.选题

1. 选择研究的课题,即选择文章所要论述的对象和范围

2. 论文标题的确定比较随意,选题不能随意。

3. 选题遵循的原则:创新性(主),社会需要,可行性(有浓厚兴趣,要选择突破口小一点的题目,要具备占有资源的条件)。

二.选材

1. 选择材料

2. 研究材料,提炼与论文密切想关的材料,去伪取真,去粗取精

第三节 学术论文的基本构成

1. 标题 要求简洁、明确、醒目。可以只有一个标题,可以分主副标题,正文还可以加分标题。

2. 目录 篇幅较长的应写目录

3. 摘要(提要) 介绍研究的基本对象、范围、写作理由。重点放在研究成果的结论上,特别要强调与他人已发表成果的不同之处,自己的研究与前人相比的突破。

4. 关键词(主题词) 从题名、摘要、正文抽取出来,3-8个,并以显著的字符排在摘要的左下方,另起一行 ......

5. 序言(引言、前言、绪论) 一般提出写作意图,说明选题的缘由和意义、背景、编写体例,概述全文的研究范围、工作中得到的资助和协作经过等。

6. 正文(本论部分) 应占全文三分之二以上篇幅

A.自然科学论文的正文包括:①.理论叙述和分析 ②.实验的仪器、设备和原材料,调查的对象和观测方法 ③.获得的资料、数据和结果,经过整理的图表,得出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 ④.概括出新的理论、方法、成果。

B.社会科学的正文包括:①.立论(或驳论)点及其依据 ②.理论阐述 ③.论证方法与步骤

7. 结尾 一般以“结论”或“讨论”的形式结束

8. 参考文献

要求:是正式出版物,要标明序号、作者、著作或文章的名称、出版单位、出版年月、版次、章节、页码,应按引用的先后顺序依次列出。 注解方法:夹注,脚注,章节注,尾注。

投稿论文可以不写参考文献,毕业论文和学术专著必须写。

短评的写作

第一节 短评的写作特征

第二节 短评的写作方法

实用性文书的写作(一)

第一节 计划概述

第二节 计划的写作

第三节 总结概述

第四节 总结的写作

第五节 调查报告概述

一、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对某一事件、现象、问题等进行有目的的调查研究后,写成的有事实、有观点、有分析、有结论的书面报告,它是机关工作中普遍使用的实用文体,也是报刊上常见的新闻体裁之一。

二、调查报告的写作目的:制定政策,交流工作经验,揭露矛盾解决矛盾

三、调查报告的特点和分类

1、 调查报告的特点:真实性,针对性,典型性

2、 调查报告的分类:综合调查报告,专题调查报告

四、调查态度和方法

1、 调查态度

A 正确的立场,观点

B 调查态度要端正

C调查目的要明确

2、 调查方法

A 行动纲领

a 明确调查目的

b 确定选题

c 拟定调查提纲

B 调查:全面调查,纵深调查,补充调查

C 调查后分析整理,透过现象把握本质,揭示规律性的东西,为解决问题、 指导实践,形成决策提供依据。

五、调查问卷的拟制

1、 调查问卷:用书面形式设置种种问题以及可供选择的答案,对公众进行书面访问,就是调查问卷。

2、 调查问卷的拟制

A 标题:主体+客体+文种,形式不一

B 前言:用以向答题者说明该项调查的目的、意义、答题要求、回收方式

等有关内容,使答题者便于按要求操作

C 问题的设置和供选择答案的拟制:与调查问卷主体的关联,措辞,完备

科学,简单明了,符合设计者意图

D 排序和编号:易答题在前,相近相关问题形成问题群,所有问题统一编

号。

第六节 调查报告的写作

一、调查报告的构成方式

1、 标题和署名

2、 前言:是调查的简要说明,交代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和范围,还可以点明全文主题。

3、 主体:详述调查到的主要情况,介绍被调查事物产生发展过程,分析其原

因和背景,总结其经验或教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应根据观点和材料来分,体现报告层次性,有次序有步骤地表现主旨,一般包括情况介绍、分析或预测、建议或决策三个方面。

主体内容也分为纵式、横式和综合式的思维方法来梳理条理。

结尾可以照应开头,重申观点,也可以概括全文,深化主题,也可以强调意义,预示未来。

二、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

1、 实事求是占有材料

2、 分析本质揭示规律

3、 突出主旨生动形象

实用性文书的写作(二)

第一节 商品说明书

第二节 商品广告

第三节 经济合同

实用性文书的写作(三)

第一节 聘书与邀请书

一、聘书的写作

二、聘书的写作要求

三、邀请书的写作

四、邀请书的写作要求

第二节 倡议书与申请书

一、倡议书的写作

二、申请书的写作

三、申请书的写作要求

第三节 介绍信与证明信

一、介绍信的写作

二、证明信的写作

三、证明信的写作要求

第四节 求职信和感谢信

一、求职信的写作

1、 特性:自荐性

2、 内容:原因,目标,条件

3、 格式:称呼,开头,正文,结尾,附件,落款

二、求职信的写作要求

1、 简洁明了

2、 措辞得体

3、 书写清晰

三、感谢信的写作

第五节 简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mk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