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思考与实践(讲稿)

更新时间:2024-01-23 01:2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优化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思考与实践(讲稿)

江苏省如东县教育局教研室 孙其成

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相比,在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应用数学知识的要求、 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初中物理成 绩还不错,而到高中感到物理难学,成绩总上不去。这说明,在初、高中物 理教学的衔接上存在严重问题。究其原因,除了学科知识本身的形式、范围、 难度等因素的变化外,更主要的是,初、高中教师缺少(甚至是几乎没有) 沟通和交流,彼此没有起码的了解。

很多初中教师对高中教材了解甚少(特别是各种版本的课标教材),有的 甚至对高中物理的基本内容和主干也认识不清,这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局限 于初中课本,对高中、高等学校进一步学习所需要的基础、方法和能力缺乏 认识,考虑与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甚少,学生的基本素养、思维方法和能力 得不到应有培养和发展。

我们多数的高中教师,对初中的学生特点、初中的物理教学情况缺乏了 解,更不了解近年来初中的课程改革情况。特别是刚刚进入高一的高中教学, 教师确实存在不当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使得学生在思想方法、物理哲学,以 及学生自学能力、归纳能力、理解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与初中相比,形 成较大落差的台阶。

为了突破初、高中的衔接中出现的“高台阶”。初、高中教师双方都需 要认真研究、共同努力,加强相互间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能尽快适应高中 物理的教学,顺利跨过这个“高台阶” 。

一、初、高中物理课程存在的几个台阶分析 1.模型工具运用的突然性

初中教材强调直观性,而高中,学生面临着使用大量的抽象物理模 型问题。如质点、轻绳、光滑面、分子模型、理想气体、绝热材料、点电荷、 电场线、磁感线、等势面、理想伏特表、理想安培表、分子电流、光子、薄 透镜、卢瑟福模型等。

2.矢量问题的量和难度加大

初中也涉及到矢量的概念,但只限于知道和了解层次。但进入高中, 矢量的问题,成了物理内容的一个体系问题,要分析、要运算。例如,合功 的问题,可先求力的矢量和再求合功,也可先求个力的分功再代数和求合功。 以至速度、位移、加速度、动量冲量等等问题,矢量已经成为了物理知识中 的一大专题。

3.图象法成为重要的思想方法

对于生动鲜活、内涵深刻、形象抽象一体化的“图象法” ,初中涉及的也 不多(如今年中考的第 10 题),就是涉及到,也只是应用它形象、生动的一 面,避开它深刻、抽象的一面。而高中在研究物理规律,处理物理实验数据2 时出现了大量的图像问题。初中应用图像的目的是“由抽象向形象”过渡, 而高中则需要“由形象向抽象”的过渡,高中应用图像要去解决大量抽象的 问题。如变化率问题,初中是由变化率看图像,而高中却要由图像看变化率。 初中用图像的直观性“解决”一些问题,而高中是要由图像去“抽象”出一 些问题。

4.从静态到动态的变化,是初、高中的一个跳跃

初中讨论的变化问题,也都是形象、直观的,所进行的变量的讨论 与分析,与“函数”结合的不紧密。初中的计算,也只是根据公式,代入已 知的“量”来求未知的“量”而已。初中的“量”和“数” ,主要是静态的。 而到高中, “公式”已经演变为“函数式”了, “量” 、 “数”演变为“变数” 、 “变量”了。如 V=V0+at,这可是个重要变化。在高中,更多的注重变化规 律问题的探讨,甚至有很多“变化范围”、“极值”,“多元性变化”问题的讨论。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作为工具大量的用于物理问题之中。

5.程序性知识更加理性化、严谨化和系统化

初中的物理,不能说是学习高中物理的基础,因为高中的物理,是 又“从头开始”的学习。然而这种学习却在理性化、严谨化和系统化上明显 高出个层次。在初中,几乎把物理知识内容都“浏览”了一遍,很多知识限 制在“了解” 、 “知道”的层面上,大有“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的感觉,是 在“品尝” 、 “欣赏”物理知识。初中的教材比较形象、直观,有些偏向科普 读物。初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形象直观,组织学生活动多、讨论问题多,课 堂比较活跃,老师呵护的无微不至。初中物理不象是为高中物理打基础,似 乎更象是为学习高中物理做“心理上” 、 “习惯上”的准备。所以,很多“知 其所以然”的内容,只能到高中进行系统、深入的学习。 高中物理需要抽象和理性的思维形式,它是以“演绎推理”为主线的大 量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高中物理的内容,很多是比较大块的知识体系,是很 严谨的抽象思维的产物。如果说初中是“抽象思维形象化”降低难度,那么 高中物理是“形象思维抽象化”的思想方法的学习。这“形象思维抽象化” 是学好高中物理的工具,也是学生将来学习和工作的法宝,是学生重要的能 力之一,是高中学生必修的课程。初中都已经涉足“举三反一”的归纳推理 的学习了,而高中就应该学习“举一反三”的演绎推理思想。初中常常“品尝”问题的滋味而回避问题的难点,高中却要迎着困难“知其所以然” 。这个台阶是很大的,越过这个台阶,除了教师的培养,还需要学生自身的“时到 自然成”的发育。

6.物理思想、物理哲学的“应用” ,要远比“理解”它难度大

进入高中,要“真学物理” ,要打造出个“物理的头脑” 。高中物理 要涉及到一些物理思想和物理哲学问题,

这在初中是没有的。而这些思想, 在理解上似乎简单,但在应用上难度很大。

例如,牛顿第一定律,它不单单是知识性问题,而是物理哲学问题。 “用3 不用力来维持物体的运动” ,涉及到人平时生活中的思想观念,甚至是人们生 活中的哲学问题,统治着人们的灵魂。所以,牛顿第一定律的位置,要远远 高于“单纯知识性”的牛顿第二定律的位置。学生学习牛顿第一定律,其实 是灵魂深处思想观念上的“革命” 。在初中,学生表面上似乎学会了,但总在 解释问题时自相矛盾,其实就是物理哲学层面的问题没有解决。再如, “运动 的独立性” 、 “力作用的相互性”、“机械功”、“守恒”、“平行四边形法则” 、 “物理规定”、“恒量”等等,都涉及到知识以外的物理哲学问题。物体的一个分 运动不影响另一个分运动的效果、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平等性、力推着物体 有了位移才说力做功了、系统的内力不改变系统的动量、矢量的运算遵循平 行四边形法则、为处理问题方便需要人为主观规定一些东西、自然界存在着 一些需要测定的恒量而不能去推导它,等等,都是物理哲学层面上的问题, 对学好物理,有指导方向和理清思绪的作用,同时能大大提高人的思维品质。

二、重视研究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优化初中物理教学

(一)近几年来江苏各大市中考命题都重视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 1.体现基础性和全面性,注重对科学素质的考查

从“维稳” 、 “课改” 、 “普及”的高度出发,坚持立足基础、面向全体, 突出考查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过程和方法等是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前提和基础,是物理教学最基本的目标,这些 内容在中考试卷中占很大的权重,作为重点考查内容。

试题注意在考查基础的同时渗透考查能力,二者有机相融。试题的素材 注意充分考虑其公平性。 2.突出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加强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力度。重视考查常规实验及其拓展,考查 学生的动手能力,力戒教师在黑板上“做”实验的教学行为。如天平的调节 与读数,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弹簧测力计等基本测量工具的使用 或读数等。

注意考查实验设计、过程和方法,考查的内容从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过程的呈现过渡到学生的自主探究,突出探究能力考查[科学探究既是学 生学习的目标,又是重要的学习方式,更是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重要的基本理念]。

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初、高中基本相同) 科学探究要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能发现问题,能表述这些问题. 能根据生活经验或物理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假设,对科学 探究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预测. 制定计划与设 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计划和设计实 验的过计实验 程,能根据需要恰当选择探究方法及探究器材,有控制变 量的初步意识. 进行实验与收 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和资料,并能对信息的科学性进 行初步的集证据 评估,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安全进行实验操作,能 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分析与论证 能描述实验数据, 能对信息进行比较, 能进行简单因果推理, 能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初步归纳科学的规律, 并能对探究结果进 行简单的描述和初步的解释. 有评估意识,能注意假设与结果间的差异,能注意未解决的 矛盾,发现新问题,改进探究方案,有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训的 意识. 能写探究报告,有准确表达观点的意识,注意既坚持原则又 尊重他人,能思考别人的意见,改进探究方案,认识科学探究中 各要素的重要性. 评 估 交流与合作 如 08 年中考第 26 题将物理研究方法与生活实际问题有机结合,以学生骑车 上坡为背景材料, 探究冲上斜坡

距离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考查设计性实验、 数据的图象处理及对实验结论的评价等。08 年中考第 27 题探究环形磁体的 磁极分布,考查科学探究的部分要素。10 年中考第 34 题用闪光照相机探究 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猜想影响最大速度的因素,为了验证你的猜想, 简要的做法,与高中打点计时器衔接。

3.重视能力立意,试题注意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现代科技,突出 了物理学科的特点,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关注能源和可持续 发展。具有一定量开放性试题。

4. 突出主干、 核心和可再生内容 (教学要求中理解和掌握层次的知识点)、 研究物理问题重要方法的考查,优化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试卷中重点考查了二力平衡、功和功率、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能量转化等主干知识点的灵活应用,这些都是初、高中物理的连接点,是学好高中物理必备的基础知识。(如运动和力的关系、机械能及其转化和能量守恒、内能的变化和能量 转化的方向性、电路磁场电磁感应的基本规律、光的反射和折射、不可见射 线

的特性、原子结构、物理学史、描点作图、根据图象进行数据处理或写函 数关系式等,每年都有四题左右紧密衔接高中内容或能力要求命题。) 科学内容 一级主题 二级主题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物质 物质属性 物质的结构和物质的尺度 新材料 多种多样 的运动形式 运动和相 互作用 机械运动 和力 声和光 电和磁 能量的转 化和转移 机械能 能量 内能 电磁能 能量守恒 相关知识点 物态变化:温度计 质量;密度 物质的组成 微观宏观尺度 半导体 分子热运动;机械运动 电磁相互作用 速度 长度 时间牛顿定律 惯性 二力平衡;力、压力;压强、 浮力 磁场、电磁感应、电磁波 不同的能量 转移和转化 动能、势能;功;功率 简单机械;机械效率 温度和内能;热值、热量;比热容 欧姆定律 电表;功;用电器的功率;家庭电路 守恒定律 能量转化效率;转化方向 5.试题的表述既严谨又活泼,图文并茂(文字、图表、实际情景图、函数图 象等),增加了开放性试题。 6.试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结构具有层次性。关注代发展,有机渗透情 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注重科学和人文的有机融合,体现时代气息、生活 气息和文化氛围和时代精神。如能量转化和传递的方向性、 “嫦娥一号”探月 卫星、新材料(热敏电阻)设计测量温度、以汽车、水上漂浮房等为背景材 料考查基础知识和课本设计电路等。

(二)初中学生特点分析 1.心理特点

初中学生的年龄在 12-15 岁,正处在发育期,还不成熟。这期间要经历 青春期、个性品质形成期、行为习惯养成期。

第一,凭兴趣办事。 第二,依赖性强。

第三,叛逆性格与依赖性的冲突。 第四,注意力不集中。

第五,抽象能力初见端倪。

初中学生正处在“形式运算”阶段,主要思维特点是,在头脑中可以把 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分开,可以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演。从 初中一年级开始,初中生就开始具备各种逻辑推理能力,但是不同年级的发 展水平和运用水平具有明显差异,到初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初三学生归纳能力稍好,而演绎能力还是很差,他们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还很 明显。

第六,有一定讨论问题的能力。

初中学生讨论问题的热情很高,也具有一定的能力。不单单能对一些简 单的陈述性问题进行讨论,对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程序性问题,通过讨论还 能解决老师讲授所起不到的作用。学生的发散思维比较活跃,特别是物理学 科,学生兴趣较浓。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潜在的开发空间,但深入、全面 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培养。他们“举三反一”的归纳能力不错,喜欢讨论、 探究式的学习。但他们“举一反三”的演绎推理能力薄弱,不能独立的进行 大块问题的深入分析。

第七,个性差异很大。 第八,有很大的可塑性。 2.习惯特点

第一,主动性差。 第二,自主性差。

第三,缺少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第四,没建立起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深入理解的习惯。

受传统课堂教学的影响,长期以来教师总是致力于向学生展示结构完整、 知识完备的教学,学生在课堂上习惯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传授,养成了依赖、 等待的惰性,进入高中后,由于学习内容的增多、难度的加大,教师在有限 的时空范围内不可能安排、呈现好所有的细节,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自主探 索能力,主动地发现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追寻、探究其解决方案。可喜的 是: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物理教材为我们的教学开拓了一条新路,教材突出 的是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在历经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 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搜集数据等环节中感受、体验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方 法。新课标所提倡的教学思路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 们在平时可以针对学生所感受到的疑难点和兴趣点,将科学探究的某些环节 有机地贯穿在课堂教学之中。

初中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这些正是他们乐于探索、勇于探索的动 力来源,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新课程的资源,为学生构建探 索性学习的平台,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推动其施展出学习潜能,使他们在 探索研究的体验中领悟科学思维的方法,发展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 到高中自主而独立的学习方式奠定基础。

实际上,高中物理中更加注重学生对物理情境的理解、物理过程的分析

7 和物理模型的建构。在这些动态的思维活动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很多思维方 法,诸如类比和迁移、抽象和形象、顺向和逆向、收敛和发散等等。作为物 理学习起始阶段的初中物理教学,从一开始就要抓住学生学习发展的关键点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要积极开展诱思探究教学改革实践,把重点 放在引导与培养学生积极而广泛的思维活动及其思考问题的方法方面。

事实上,高中物理知识中有些与初中物理知识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我 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 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水平进行一定的教学设计和探究活动的安排, 将与初中物理联系较紧密的高中物理知识适时有效地渗透到教学之中,促进 学生在学习物理中顺利地实现“同化”和“顺应”过程,从而促使他们头脑 中的认知结构在原来的基础上获得一定的扩展。

在近年来的新课标教改中,部分省市的中考题中出现了一些新型试题, 此类问题所得出的结论虽然是部分到高中课本中才出现,但它是以学生所具 有的初中知识为基础和相关的思想方法,依靠学生自己的“同化”和“顺应” 来实现对问题的解决。如果我们将这类问题的命题思想迁移到平时的物理教 学中,将会十分有效地促进学生在知识理解上的深化,有助于跟高中物理知 识的衔接,从而为学生学习高中物理做好有益的铺垫工作。

(三)为做到有机衔接,初中教学要采取的相应措施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抽象 的物理概念与生活实例联系起来,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激发学生 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使探求新知的认知活动变成学生的心理 需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变“苦学”为“愿学、乐学” 。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课堂学习习惯:教会学生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是学好物理的关键。 因此要求学生集中精力听讲,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学会有意识地排除分散 注意力的各种因素。紧紧抓住老师的思路,注意老师叙述问题的逻辑性,以 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努力当课堂的主人,认真思考老师提出 的每一个问题,认真观察老师的每一个演示实验,大胆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 积极参加课堂讨论。

(2)思考习惯:初中学生更多的依赖于教师传授知识,独立地或在教师 指导下主动地预习、独立地观察和总结实验以及系统地阅读教材和整理知识 等方面的能力较弱。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知识、方法并重,概念、规律、实 验教学应增加启发性,不要包办代替,应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余地,引导学 生归纳学过的知识,培养探究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把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3)实验素养:教育学生在做实验时要认真细心、实事求是,实验规范, 独立操作,手脑并用,加强交流协作,遵守实验室规则。对每一个学生实验, 应要求学生理解其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熟悉实验器材,掌握实验方法与步8 骤。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能准确记录数据,并能正 确处理实验数据以得出正确结论,独立地写出简要的实验报告。不断提高他 们的实验能力。

(4)解题习惯:注意训练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书写要工整。注重思维 过程,推理要严谨,言必有据。解题步骤既要简明、有条理,又要完整无缺, 不要忽略或遗漏重要的关键步骤和中间结果。

3.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水平。

改进课堂教学,每一节课都设法创造思维情境,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 培养学生的物理抽象、概括、判断和综合分析能力。在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 中,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类比、等效等思维方法,对感 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抽象概括出事物的物理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着重培 养、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实验归纳、理论分析等思维能力水平。

4.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初中教学该注意渗透学法,展示学法,化教法为学法,把学法指导渗透 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引 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

5.认真研读高中物理教材,把握教学的尺度。

初中物理教师要了解学生进入高中后所学的知识内容,以便在教学中适 当把握,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

6.加强与高中老师的联系。

初中物理教师要从学生在进入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时遇到的困难和出现 的问题中,找出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不足之处,积极改进教学,为高中教学打 下较好的基础。

三、重视研究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优化高中物理教学

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降低初、高中物理的学习“台阶” 是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 学习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是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 近几年来的江苏高考题也注意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08 年)3.一质量为 M 的探空气球在匀速下降,若气球所受浮力 F 始 终保持不变,气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仅与速率有关,重力加速度为g.现 欲使该气球以同样速率匀速上升,则需从气球吊篮中减少的质量为( )

(09年)4.在无风的情况下,跳伞运动员从水平飞行的飞机上跳伞,下落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下列描绘下落速度的水平分量大小 、竖直分量大 小 与时间 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10 年)8.如图所示,平直木板 AB 倾斜放置, 板上的 P 点距 A 端较近,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 数由 A 到 B 逐渐减小,先让物块从 A 由静止开始滑到 B。然后,将A着地,抬高B,使木板的倾角与前一过程相同,再让物块从 B 由静止开始滑到 A。上述两过 程相比较,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有( )

A. 物块经过P点的动能,前一过程较小

B. 物块从顶端滑到P点的过程中因摩擦产生的热量,前一过程较少 C.物块滑到底端的速度,前一过程较大

D.物块从顶端滑到底端的时间,前一过程较长 高中教学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1.认真钻研高、初中教材,切实找准两段教学的衔接点。

高中物理教师可以去熟悉所教本届学生过去使用的初中物理教材,做到 对学生过去所学的知识心中有数。仔细揣摸高中教材所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 材曾研究过的相关问题,在语言、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存在的差别, 明确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与差别。帮助学生用旧知识同化新知识,顺利地达到 知识的迁移。

2.注意把握教学起点,严格控制容量。

在教学衔接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初中知识基础和平均学习能力来决定教 学起点,控制课堂容量。对检测题的深难度也必须慎重考虑、严格控制,以 防一开始就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

3.研究初、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教学中注意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思维活动、研究物理的方法、完成作 业应用的手段等方面客观存在的差距。确定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启发 和指导。

4.适时、适当复习初中知识。

由于学生的认知活动总是从已知到未知,将新知纳入旧知的结构而逐步 演化提高的过程。所以,通过适时、适当的复习有关初中物理知识是高、初 中物理教学衔接的主要方法之一。

5.加强教材阅读和解题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主要抓两条。一是强调理解。通过各种途径检查 学生阅读教材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凡是理解的,甚至有创见的,会灵活运 用的就大力给予表扬。对死记硬背的学生及时指出他们学习方法的错误,努 力

纠正。二是预习。课前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对照事先布置的思考讨论题进行 预习准备,这种预习可安排在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巡回辅导指点,具体帮 助不大会预习的学生如何正确阅读教材,怎样抓住重点等,帮助学生改进学 习方法。

(一)优化初、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的衔接

初中物理教材与现行高中物理教材相比,有以显著变化:①从直观到抽 象。如运动的物体到运动的质点。②从单一到复杂。如从初中的二力平衡到 高中的多力平衡;从初中的匀速运动到高中的变速运动、圆周运动、简谐运 动;从初中的标量到高中的矢量,从算术运算(加减四则)到几何运算(平行四 边形法则)。③从浅显到严谨,从定性到定量,从静态到动态。以上这些变化 如何衔接就成了高一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总体上看,初中教材难度小、趣味性浓,所叙述的物理现象与日常生活 联系紧密且比较表面,绝大部分与学生日常生活的感受或体验是吻合的;其 规律不太复杂,定性分析的多,形象具体,易于接受.而高中教材重视理论 上的分析推导,定量研究的多,所涉及的物理感受更本质、更抽象一些,并 且许多时候其生活经验或者潜意识中存在的一些比较根深蒂固的观点与实际 的物理规律相矛盾:高中物理应用的数学工具不仅有算术法、代数法,而且 常要运用三角、极限、极值、函数和图象等数学方法来研究物理现象和过程, 使学生感到很困难,其主要原因是数学教学进度跟不上物理教学的需要,两 个学科配合不太协调,出现学科脱节.近几年初中物理教材的难度降低幅度 较大,高中教材虽然也有所调整,但由于受高考等客观因素的牵制,在实际 教学中,总体难度并没有下降,因而反使初、高中之间的“台阶”加高了(新 教材也如此).为此,必须有机处理好初、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的衔接.

1.利用知识上的“连接点”

学习高中物理应以初中物理知识为起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帮 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高 中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在初中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 识.注意把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 联系与差异,分析知识上的“连接点” ,充分利用初中学过的知识,延伸出去, 自然拓展,把初、高中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如初中已学过直线运动、速度 (v=s/t,主要研究匀速直线运动),高中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机械运动, 重新较严格地定义速度,主要研究变速运动,引入加速度来描述速度变化的 快慢,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研究曲线运动,探究抛体运动的规律, 掌握研究常见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 探究圆周运动的运动学和动力学规律. 初11 中已学过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高中将进一步学习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深 入研究介质对光的折射本领、光的全反射现象、光路图等.

2.填补知识上的“间断点” 注意找出初、高中知识的“间断点” ,进行重点突破与填补(主要表现在 填补物理知识和数学知识的“间断点” ).

如静摩擦力的方向的分析是初、高中物理知识的“间断点” ,也是教学中 的难点.在实施教学中从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入手,紧密联系日常生活中有 关的事例,从不同角度掌握分析静摩擦力的方向的方法.得出静摩擦力方向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常用假设法.

再如在学习高中课本中“矢量的合成和分解”之前,应注意复习初中的 三角知识,会解直角三角形,知道棱形的特性、相似三角形的特性等.

3.拓展知识的“深化点”

在初中阶段,所研究的力学现象,与学生的生活感受及生活经验绝大部 分是吻合的、一致的,他们有许多时候凭直观感受或主观想象,常能猜中正 确的结论,日常生活中一些错误的感性认识往往顽固地存在于学生的头脑 中.而高中阶段经常需要深入本质进行分析探究,必须拓展初中知识的“深 化点” .

如初二已学习“牛顿第一定律” ,讨论过运动和力的关系,但当时分析不 够深刻,加之遗忘,较多同学还认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物体在运 动方向上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到了高中阶段需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 分析牛顿第一定律的深刻含义,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先后得出物体不受外 力作用或所受合外力为零时将保持原来的状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 因、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加速度与合外力、物体的质量间的定量关 系.

再如初中学过功(W=FS)和能的概念,高中将在此基础上拓展探究力和 运动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功的计算,学习动能和势能的定量表达式,拓展探 究功和能间的关系(动能定理、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和能量守恒等).

4.加强新旧知识的同化和更新

同化是把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 中,使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扩展,总的模式不发生根本的变化。更新是认知 结构的更换和重建,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己不能为原有的认知结构模式 所容纳,需要改变原有模式或另建新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 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作为高一物理教师应首先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 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 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选择适当的教学方 法,使学生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

教学中学生还是能够比较自觉地同化新知识的, 但不能自觉地采用顺应的认知方式,因此,我们在需要更新或

重建认知结构的教学中,及时引导学 生顺应新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例如,在研究弹力的概念时,初中阶段只涉 及了弹簧的伸长与外力的关系,也讲了压力的大小,但没有涉及弹力产生的 原因和弹力方向,那么如何使知识同化呢?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运用已 有的知识去做实验,在实验中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当学生出现自己不能 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再现弹簧的伸长与压缩现象,分析弹力产生的原因及方 向,目的是用旧知识来固定新知识。最后做微小形变实验,得到只要物体之 间存在着接触并产生挤压作用,必然会产生形变的结论,从而形成弹力的概 念。在此过程中,使学生亲身“经历”一次发现、创造的过程,并把许多物 理思想,如类比思想、转化思想等渗透给学生。这样教学过程既跟初中物理 衔接起来,又满足了高中教学的要求;既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又帮助学生 树立积极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使教师教起来得心应手,学生学起来轻松。

(二)优化初、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的衔接

在初中的学习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充足,因此,课堂容量 小,进度慢,教师对重点难点有充足时间来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 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和纠正,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巩固。而到了高 中,内容多,时间少,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 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全讲细,只能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 , 培养能力。对重点难点没有更多的时间来强调,对各种类型的问题也不可能 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这就要求学生自己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掌握 思路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刚入高一的新生,往往会继续使用初 中形成的学习方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有困难,更没有预 习、复习及总结、消化、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习方法的形成和 学习的良性循环,有的学生甚至形成昨天的还没弄懂,今天又学新内容,有 的学生今晚补前天的作业,明晚补昨天的,形成恶性循环。

1.高中物理学习方法中常见的存在问题及形成原因 A.存在问题

⑴不分主次、事倍功半

听课脱离教师的思维,抓不住教师讲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上课忙于把 教师讲的内容不分主次地记下来, 造成注意力没集中在理解弄懂物理知识上, 对概念、规律、例题理解不深不透,一知半解;还有个别学生上课不听课, 花许多时间放在自学上,结果事倍功半,效果不佳.

⑵死记硬背、机械模仿(对物理概念、规律、公式不是重在理解上) ⑶不懂不问、一知半解

不懂的问题自己不去独立钻研, 不和同学讨论也不去请教老师 (怕嘲笑), 结果问题成堆、恶性循环.有些同学甚至不独立完成作业而去抄袭人家作业, 考前临时抱佛脚.

⑷不重基础、好高误远(对难、偏、怪的题目感兴趣)

⑸只会听课、不会自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核心问题是培养良好的 自学习惯和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⑹只重理论、轻视实验

⑺只重理论、轻视应用(理论必须紧密联系实际)

⑻学习懒散、不肯用脑(有些学生自信心差,一有疑问就去看同学作业) B.原因

⑴缺乏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勤奋学习的态度 ⑵物理基础差,对物理不感兴趣 ⑶意志力薄弱,学习上缺乏毅力 ⑷别人传授不正确的学习方法 2.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指导 (1)会自我培养兴趣

在学习高中物理的过程中要能鼓励学生勤思考、爱讨论、善探究、爱攻 克难题、爱观察、爱动手实验、爱问为什么.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以增强学习物理的毅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

(2)会预习 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和学会上课的基础.预习分长预习(一章或一个单 元)和短预习(上课前对本节内容进行粗读和细读),粗读是先通读一遍,知 道这节讲了哪些物理概念、定理、定律、规律,然后再细读,即有目的地仔 细阅读课本内容、例题、示意图、习题等,理解概念的物理意义,物理规律 的成立条件、适用范围. 预习后要求学生做好小结,首先总结自己哪些内容弄懂了,哪些内容还 没有弄懂.有哪些基本应用,有哪几种典型的题型,哪些会做,哪些不会做, 特别要注意小结并记载哪些概念、规律没有理解和在看例题、做习题中遇到 的疑难.(预习不需要用很多时间).

(3)会上课 上课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对自我预习知识的鉴别和对未弄懂问题 的解疑.应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勤于思考,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不怕 回答错误,如果自己答错,将来学懂理解得会更深刻.

课上讨论例题或完成课堂练习时,注意思考领会是怎样分析的,怎样联 系和应用所学知识的,解题的一般思路是

什么,有无其他的解法,在例题上 所做的条件或因果关系的变换,自己能否做出. 课上应要求学生重视观察演示实验或自己独立完成实验,注意认识实验 的设计思路,知道怎样安排实验程序和正确操作的过程,怎样观察物理现象、 读取和记录数据, 怎样根据实验数据探究物理规律和怎样分析实验的误差等. 上课必须重视过程和方法,不能光重视结论而忽视知识的建立过程和方 法的握. 课上要做好提纲挈领式的记录(或在课本上进行眉批),注意记录下述四14 个方面: ①记重点、难点和疑点 ②记注意、说明和思考. ③记思路、方法和小结. ④记现象、本质和联系. (4)会做作业

做习题是学习物理的重要环节,通过练习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 握,同时,学到的知识只有会应用才能体现它的真正价值.与初中相比,特 别应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对较复杂物理问题通过画示意图分析物理过程, 养成先分析再解题的习惯,要求必须规范化解题(包括解题过程的规范化, 物理语言和书写的规范化,思想、方法的规范化).解题后注意小结题目与哪 些知识有联系,分析解题的突破口和注意点,总结解此类问题的一般思路和 方法(有时还必须注意小结一些特殊的解题方法和技巧)等.注意加强学科 方法的训练,高中常用的物理解题有构建物理模型法、物理解题中的数学方 法,隐含条件的挖掘、等效法、极端假设分析法、估算法、图象法等. 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际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认真审 题的习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进行错题过关时不就题论题,注意 适当拓展. (5)会做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学好物理就必须爱做实验.

实验前,要认真细读实验内容,搞清实验的目的、原理、所需仪器;搞 清物理仪器的原理、操作方法、限定条件和注意事项等,做好实验记录的表 格或记录方案的设计,合理选择仪器规格,合理安排实验的程序.

实验中,正确安装仪器和按程序正确操作,仔细观察现象和正确观察数 据,并做好记录.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得出有关规律.

实验后,找出实验成功的关键所在,产生误差的原因,并做好记录,以 备复习时注意,最后完成实验报告,认真做好相关实验练习. (6)会探究

探究式学习通常有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实验探究的主要程序是:根据 探究的课题进行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弄清实验原理及实验误差所在, 准备实验仪器,设计实验记录的表格;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 评估;交流与合作(如风动实验室,用控制变量法探究风力与相对速度和球 半径的关系).理论探究:利用已学的物理知识、数学知识及文科知识与方法 进行探究(如研究自由运动规律,亚里士多德根据党内常见的现象得出规律, 伽利略通过理论分析给予否定;又如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论推导等). (7)会复习

在学完每一单元(或每一章)后,应注意归纳、总结该单元的物理概念 和物理规律,编织知识网络,完善知识结构(自己先总结,再与课上师生的共同总结进行对比.根据总结要能充分理解和掌握概念、规律、结论的形成 过程、条件、因果关系、物理意义、本质特性、适用范围,在理解的基础上 搞清各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建立知识网络).注意对易混淆的概念、规律从 不同角度加以比较,能比较系统地掌握物理知识.另一方面,对本单元的题 型进行整理、归类,总结解各种题型的思路和方法;对在该单元学习中做错 的题进行专题过关,根据错误的根源进行查漏补缺,并完成一定量的单元综 合练习.

注意科学的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和运用中记忆更加牢固,不能死 记硬背(但有些新学抽象的概念或规律可先背下来,再在运用中加深理解和 记忆).同时还要注意进行反复记忆,即反复复习.

总复习时,以各部分总结表为线索,对照课本复习各部分知识内容,认 识其因果关系、成立条件、适用范围、各部分知识联系的点和线,按时完成 作业,注意选择有综合性联系各章主干知识的习题进行训练,使知识和方法 系统化,提高分析、综合和灵活应用的能力. (8)会考试

应要求同学们认真对待平时的阶段性测试及模拟考试,通过考试不断提 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应试能力,检查现阶段的复习效果,分析现阶段的学习 状况,及时进行信息反馈,调整或改进自己的复习方法.自我总结,寻找最 佳的考试状态,使下阶段的复习取得更好的成绩. 物理考试注意点:

1.一定要细心审好题,看题要慢 2.先易后难,立足基本分

3. 选择题除个别题外, 一般均为中低档题, 必须有完整周全的解题思路, 解答选择题的常用方法?

⑴直接判断法;⑵淘汰排除法;⑶逆向思维法;⑷归缪法,反证法;⑸ 概念辨析法;⑹推理法;⑺赋值法. 4.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题,应先分析其物理过程,用相应的物理规律求解.对信息题应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获取有用信息,应用有关物理规律求解.

5.物理量有单位,特别是通式后也应有单位 6.一丝不苟、每分必争.仔细检查、补漏纠错.

7.计算题解答必须完整规范,最好分步列式计算,按步骤做,下列过程 不可少: 8.考试时间分配等

(三)优化初、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衔接

初、高中物理教学要求存在着明显差异.初中物理要求认识的物理现象 比较基本,要求掌握的规律比较简单,要求运用的数学知识基本上是四则运 算,要求掌握的实验原理简单、易于操作,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16 力要求较低;而高中物理要求学习的内容较多,要求理解、掌握的物理概念 和规律较为抽象、复杂且理论性较强,要求运用的数学知识已明显地加强与 提高,要求学生有较高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知 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必须设立循序渐进的教学目标,合理处 理好教学要求的衔接. 1.夯实基础,滚动提高

首先要扎实打好基础,注意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学生的物理素养都能 得到相应的提高.刚开始学习高中物理,应放慢进度、降低难度,帮助学生 逐渐熟悉高中的教与学的方法,排除他们的畏难心理.

其次注意落实滚动提高.练习的安排方面,应先编一些针对性的基础训 练题进行练习,再逐步加深,以后可选做一些灵活性和综合性习题.要能深 刻领会新教材的编写意图.人教版课标教材高中物理必修 1 考虑到初中与高 中力学的要求有较大“台阶” ,将静力学编排到运动学后面,对难度较大的知 识点采取“螺旋式上升”的方案.如“矢量”的编排,为了分散教学难点, 在学习第一章中的“位移”时引出“矢量和标量”的初步概念,通过实际事 例认识矢量运算不同于标量运算(不要求掌握矢量的运算法则);在学习第三 章“力的合成”中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给出矢量的定义,总结得出矢量的合 成和分解法则,然后通过实际应用加深对此法则的理解掌握. (四)优化初、高中物理思维方法的衔接

初中物理的学习,主要是形象思维,且静态思维多于动态思维。在思维 活动方面初中学生一般都能够跟得上。而高中物理的学习,抽象思维多于形 象思维,刚进人高一的学生必须从形象思维进入抽象思维,完成认识能力上 的一大飞跃,由此产生了思维上的困难。如初中研究力学问题,仅是从力的 初步概念,重力的常识去研究,摩擦力只作为阻力形成来介绍而已。进入高 中后,一开始就要对较抽象的弹力、摩擦力进行全面的定量和研究,进而还 要进行受力分析,分清施力物体、受力物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平衡力等 容易混淆的概念,还要选定研究对象、采用正确的研究方法等等。这些都是 横在高一学生面前的台阶,跨不过它,高中物理将很难学下去。高中物理教 学中必须设法创造思维情境,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情景,有机组织思维 活动,不断培养学生的物理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判断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1.加强直观教学,促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重视直观教学,注重概念规律的建立过程 高中物理教学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只考 虑其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模型,使物理概念抽象化。初中 学生进人高中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想象。

课堂应结合实物、模型教具、挂图、幻灯、电影录像、计算机等组合媒 体进行直观教学,并尽量多采用活动教具或动画,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变 换直观方式分化概念,区分本质与非本质.这样能使认识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过程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 学活动,促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进而通过抽象出物理现象的共 同属性后认识有关物理概念,通过抽象出物理现象的运动变化规律后发现物 理规律,通过实际应用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尽量采用直观演示, 注意启发诱导。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演示和分组实验能 使学生对物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有清晰的认识.在实施新课程教学中,应有 计划、有目的地增加演示及分组实验,有选择地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 验.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际事例,能拉近物理学与实际问题的距离, 使学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清晰的物理图景,使抽象的物理概念与生 活实例联系起来,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能更好更快地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特点.如超重 和失重的教学,通过演示实验、亲自动手实验和自己乘电梯生活体验配合的 多媒体模拟实验,学生很容易地建立超重和失重的概念,理解掌握超重和失 重的内涵,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2.重视过程教学和物理思想、方法的渗透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很重视过程和方法,提倡探究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 并且科学探究贯穿于整个新课程.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 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沿着科学家的足迹探 究和

学习物理规律). 探究式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对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 究方法的学习和运用,通过这样一种基本形式和手段,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 能力,提升科学素养.教师应注意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能 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进行物理规律的探究,体现发现和创造的历 程;注意融洽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注意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坚持正确的观点,勇于修正错误.

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抽象,建立合理的物理模型.要积极创 造条件,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类比、等效等思维方法研 究物理问题.如电场、电场强度的教学,一开始通过举例说明力的作用离不 开物质后设疑,真空中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什么物质来产生的,引出 电场的概念,将重力场与电场进行类比,分析说明电场与电荷的不可分割性, 启发学生回答电场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再引导学生探究检验电荷q 在点电荷 Q 的电场中不同位置受到的电场力,发现它与 q 的比值对电场中某一点而言 为一恒量,引出场强的定义,分析讨论场强的特性.接着引导学生推出点电 荷周围的场强公式,并与场强定义式进行比较.最后指导学生看书自学认识 场强的叠加规律,自己归纳小结本课内容,并通过有关问题的练习、讨论, 进一步理解掌握电场场强概念和规律.

物理习题教学中,应重视归类.在讨论原题的基础上,注意分析本题是 否有其他解法,是否可以求解其他问题,题目条件发生变化后应该怎样思考18 等.采用“多题归一”的训练能较好地掌握解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采用“一 题多解” “一题多问”“一题多变”的训练能克服静止孤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不受思维定势影响,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

3.重视习题教学活化概念规律的巩固

要使学生真正地掌握概念规律,应用自如,还必须通过活而精的习题训 练、让学生多练习,进一步打开思路,深化所学知识才能实现。能力的高低, 一定意义上表现为掌握方法的多少和运用方法的灵活、熟练程度。在解题后, 积极引导学生反思:反思解题的思路和步骤,反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反 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提高学生 的学习效率。

在现行高考模式和教育新政的背景下,物理学科的地位和权重又有了进 一步下降,有的学生在物理学科上投入的时间过少,除了上课外,课外基本 不花时间,物理基础不能真正理解和识记,基本训练严重不足,高中物理教 学质量有了明显下降。

实践证明,尽管高一物理难学难教,但只要把握高一学生物理知识储备 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的特点,注意教学方式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面对实 际,讲求实效,尊重学生的这个基本实际,多想办法,研究规律和遵循规律, 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学习衔接。注意高一物理与初 中物理内在的延续性与阶梯性,就能很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 兴趣,全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总之,必须充分认识初、高中物理学习中衔接和过渡的特点,切实从学 生的实际出发,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优化新课程背景下的初、 高中物理教学衔接,为整个高中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研究子课题: 1.1 对初、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分析 1.2 对初高中物理教材编写的分析 1.3 对初、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的分析 2. 对学生的分析

2.1 对学生的学习与认知特点的分析

2.2 对影响初高中物理衔接的学生因素的调查 3. 实现初高中阶段物理教学衔接的应对策略 3.1 学生的思维认知方式的训练扩展 3.2 迁移支架的搭建 3.3 教与学的方式的转变 3.4 学习者兴趣和信心的培养 4. 教学案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m7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