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优化领导班子配备和干部队伍结构

更新时间:2024-06-03 13:1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多措并举优化领导班子配备和干部队伍结构

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优化领导班子配备和干部队伍结构,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拓宽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渠道。推进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和改进干部培训,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

之前党在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也提到了这一点:必须全面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大力培养选拔担负起领导重任的优秀年轻干部进入领导班子,改善和优化领导班子群体结构,全面加强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

因此,优化领导班子配备和干部队伍结构是具有紧迫性的,这能提高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行政效能。一个队伍的整体效能并不是所有人能力的简单叠加,而是要看他们之间的合理搭配。合理的结构,可以使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中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相互补充,其发挥出来的能量是任何一个单独要素的简单组合所不能替代的。反之,结构不合理,势必破坏群体结构的优化,削弱单位行政效能。

为探讨如何最大限度地优化领导班子配备和干部队伍结构,笔者以十八大报告为立足点,根据党提出的做法要求,分六个措施详细展开进行论述。

一、 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拓宽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渠道。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同时还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这说明,基层工作经验得到了党的充分重视。我们党一向提倡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关注群众的所思所想,解决群众所忧所虑。

只有真正下到基层,入村入户体验群众生活的干部,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所想所感。在走进领导岗位后,才能明白如何正确地运用手中的权力;才会坚持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队伍中汲取伟大的智慧和力量。这样的领导干部才能成为党和国家需要的——民族振兴、国家富强、长治久安的可靠人才保障。

因此,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是保证党政机关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举措,是全面贯彻落实《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的具体体现。从基层一层选拔干部,要做到四个注重: (一) 注重选拔基层优秀的年轻干部。 (二) 注重优化党政班子基层干部的配备结构。 (三) 注重加大基层干部的补给。

(四) 注重完善基层一线选拔干部的体制机制。

未来在干部选拔当中,必须不断改进方法、完善措施,加大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工作力度,建立有利于基层干部健康成长的有效平台。

二、 推进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中提出,适应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深化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以改革和完善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制度为重点,逐步完善与公司治理结构相适应的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体制,健全符合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人事制度。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 (一) 健全管理机制,建立管理办法,落实选人用人权。 (二) 完善领导人员选拔方式,建立领导人员任期制和相应的综合考核评价机制。

(三) 健全领导人员激励办法、薪酬管理办法、监督约束机制、责任追究制度。

(四) 深化人力资源管理改革,推进国有金融人事制度改革。 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要按照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总体要求,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创新管理体制,

转换用人机制,形成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制度。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 (一) 健全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制度。 (二) 制定领导人员考核评价办法。 (三) 健全事业单位用人机制。

(四) 完善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单位人员考核办法。 (五)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

(六) 建立人员编制总量调控机制,加快人事管理法规体系建设。

只有推进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才能加快推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加快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改革事业单位行政化的人才管理方式,减少人才聘用、选拔、评价、激励等过程中的行政干预,落实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用人自主权,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认真做好人才服务和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用人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三、 加强和改进干部培训

胡锦涛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不能越走越广,中华民族能不能实现伟大复兴,要看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更要看能不能让各方面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

我们要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优秀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

因此,为了培养专业知识丰富、工作技能娴熟的人才,加强和改进干部培训势在必行。

首先,中央对改善领导班子的知识、专业和工作经历结构,注重领导班子成员的专业知识配套提出明确要求。一方面,在干部队伍“四化”中的基础和核心是“革命化”,即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道德素养。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加强学习培训,提高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知识水平、领导能力和把握科学发展规律的本领。,选配党政领导班子,应重视专业知识配套和领导经验互补,实现优化组合,增强整体功能。这正是实现党的建设的科学性的保障。

其次,中央对干部队伍的人才培训也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方面,在30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我国的发展方式不断转型,需建立与之相应的人才队伍、干部队伍。在改革开放之初,为了适应经济发展,选拔了不少学理工科和经济类的干部,而社会科学领域的干部则相对较少,两者的比例并不对称。在选拔干部时强调知识结构的平衡,有助于在全党形成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各方面人才齐备的局面。另一方面,干部的能力结构也要合理。既要有中央成长起来的干部,也要有从地方成长起来的干部,而且要保证在地方成长起来的干部能够进入中央核心部门。

四、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

邓小平同志最早提出了干部年轻化这个要求,这也是干部队伍建设“四化”(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的一项重点,着眼于党的事业后继有人、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选拔培养了大批优秀年轻干部进入各级领导岗位。

但是,干部年轻化并不意味着“一刀切”。一个单位、一个班子关键要形成合力的梯次配备,要老中青结合,才能达到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科学配置人才资源的目的。有些地方和部门在班子配备中搞“任职年龄层层递减”,这种机械地“一刀切”式推行干部年轻化的做法,使得在选拔领导干部时,过分强调年龄,出现了“低龄化”倾向,甚至把“年轻化”等同于“低龄化”;有的地方在干部的选拔任用中,把德、能、勤、绩等看成了软指标,反而把年龄当成了硬杠杠。这样导致的不良影响有三:

(一) 使一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由于年龄原因无法合理使用,挫伤了其工作积极性。 (二) 是使一些干部产生浮躁情绪。

(三) 使一些干部在精力充沛、经验丰富的时候就退出了领导岗位,造成了人才浪费,使干部队伍出现断层和结构不合理等现象。 古人道:“选士用能,不拘长幼,明矣。” 老中青相结合的班子能够在知识、经验、心理、体能等各方面形成互补,使班子新老交替有序、稳定持续发展,也利于干部队伍的团结和谐。

五、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

根据十八大报告的要求,必须抓好对“四类”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增加数量、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激发活力”的要求和“着眼长远、重点培养、适度倾斜”的原则,大力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非中共党员干部。 选拔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干部队伍变得多元化,不但使单位人才知识结构更加完整,而且可以营造生动活泼的集体气氛。同时,还有利于女性发挥“半边天”的能力,有利于民族的团结融合。

六、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

党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注重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并且将二者相结合,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 基层是改革发展的主战场、保持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到基层工作,有利于了解社会、了解群众,有利于锤炼党性、锤炼作风,有利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对干部成长大有裨益。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基层工作环境大大改善。然而相对而言,条件艰苦、矛盾突出、工作量大、任务繁重的情况依然存在。许多年轻干部不愿去,造成基层年轻干部少、年龄偏大干部多和精神压力大的现象和问题。所以,要坚持和完善年轻干部下基层锻炼制度,鼓励年

轻干部到基层工作,有计划地安排年轻干部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接受锻炼,磨炼意志、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到关键岗位增长才干,通过多渠道、多途径的培养锻炼,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拓展实践锻炼新途径,使年轻干部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总之,优化领导班子配备和干部队伍结构,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的问题,必须从干部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类别结构、阅历结构和气质结构来总体考虑,才能增强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和干部队伍活力,最终最大限度地提高行政效能。(思明国税 宋白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m4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