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贫血的研究进展

更新时间:2023-08-06 11:0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广西壮族地区_地中海贫血的研究进展

2010年5月

第19卷第2期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MUC(NaturalSciencesEdition)May,2010Vol.19No.2

广西壮族地区β-地中海贫血的研究进展

王12珺,云妙英,崔箭1

(1.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研究院,北京100081;

2.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北京100081)

摘要:β-地中海贫血是我国常见的遗传性病之一,其发病特征可能存在种族和地域的差异性.本文分析探

IVS-Ⅱ654、CD17、讨了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分子基础,并对广西壮族地区该病常见的基因类型:CD41/42、

TATA-28、CD71/72、TATA-29以及HLA-DQB1基因组和CR1基因组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广西;壮族;β-地中海贫血

文献标识码:A8036(2010)02-0082-03文章编号:1005-中图分类号:r394

β-地中海贫血是由于血红蛋白的β珠蛋白基因突变导致β珠蛋白肽链缺如(β°)或合成不足(β+),从而引起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病.该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世界各国都在对β-地中海贫血进行研究,全世界已报道约170种左右.我国β-地中海贫血检出率为0.665%,广西壮族地区是地中海贫血高发区之一,发病率在1.5%左右.壮族是由中国古代岭南越人的一支发展而来,是中国少数民

90%以上世居在广西,主要分布在百色、河池、南宁、柳州4个地区.壮语属于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

“柳江人”,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历史上曾有过自己的文字,但适用范围不广.壮族人又称其面

部地平,塌鼻梁,颧骨高,下巴微突,具有南方蒙古人种的特征[1].在我国目前已发现了21种β珠蛋白的基因的突变型,该病在广西壮族地区发病率较高,具有一定的发病特征.因此,β-地中海贫血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差异性的研究,可能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优生优育具有重要意义.

1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分子基础

β-地中海贫血是由于β珠蛋白基因突变导致β珠蛋白链合成障碍的慢性溶血性贫血.调控β珠蛋白合成的基因位于第11号染色体上,其遗传方式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但此病分子病理具有高度的异

hnRNA加工或mRNA质性,主要为β珠蛋白基因点突变或个别核苷酸的丢失或插入,导致β基因转录、

翻译异常引起,而相对过剩的α肽链的存在是β-地中海贫血发生溶血、贫血、无效造血的根本原因.

3′,位于11号染色体短臂(11p15)β珠蛋白基因排列顺序为5′-ε-Gγ-Aγ-Ψβ-δ-β-长度约60kb.绝大

多数β地中海贫血是由于基因发生点突变所致,少数为基因缺失所致.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突变导致β链的合成完全受抑制,无β链生成;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突变导致β链的合成部分受抑制,有少量β链生成;非典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分子缺陷位于β珠蛋白基因的启动区或位点控制区(LCR),导致β珠蛋白基因表达受影响.全世界已报道170种左右β珠蛋白基因的突变型,导致中

IVSⅡ654C→T、国人β-地中海贫血发生的突变基因有23种.最主要的有以下6种:CD4142(4bp)、

03-02收稿日期:2009-

作者简介:王珺(1983-),男(汉族),贵州独山人,中央民族大学2007级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崔箭(1958-),男(朝鲜族),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研究院院长,

”、“211工程”国家民委—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主任.“985工程少数民族医药事业发展重大研究领域首席专家.

广西壮族地区_地中海贫血的研究进展

CD17→0、CD7172(+A)、28A→G以及HbE(β26Glu→Lys),这些占中国人β-地中海贫血突变基因总数的80%以上,而且这些贫血基因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发生率也有所不同[2].

2广西壮族地区β-地中海贫血患病人群的差异性

β-地中海贫血是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发病率最高、影响最大的遗传病之一,尤以广西、广东、福建、云南、贵州、四川等省最多.估计高发地区中约2%~3%的人为该病基因携带者.我国最常见的突变有CD41/42(41.6%)、IVS-Ⅱ654(21.8%)、CD17(18.0%)、TATA-28(8.0%)、CD71/72(3.9%)、TATA-29(1.2%)、其他(5.5%).大量调查表明,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及频率分布具有明显的种族特征及地域差异.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频率有地区差异,而且不同的民族之间也有差异

龙桂芳等[4][3].应用PCR结合特异寡核苷酸探针斑点杂交技术检测广西8个地区的180条无血缘关

42(-TTCT)、系的β-地中海贫血染色体,发现国内已知的β-地中海贫血基因型有7种,即密码子41-密码

72(+A)、-28(A-G)、IVS-I-1(G-T)和IVS-Ⅱ-654(G-T).依次子17(A-T)、密码子71-密码子43(G-T)、

42M、17M、71-72M、43M、1M和654M.其中β-地中海贫血基因型中41-42M发生率最高.17M次简称为41-

654M略高于-28M,72M,1M和43M较少见.其中1M以往在国内罕见,之,其余71-并且认为可能由印度移民传入.本研究发现3例,均祖居广西,因此,推断广西可能也是1M的源发地之一.从地理分布上看广西

42M不同地区的β-地中海贫血基因型及其发病率多有差异.百色地区以17M最常见,其余地区则是41-

最多见.南宁地区的β-地中海贫血基因型最多,可能与该地区人口组成繁杂有关.河池地区较少.654M在汉族人群中的发生率大于壮族,其他基因型在壮汉两个民族中的发生率大致相同.

蒋南华等[5]应用聚合酶反应结合寡核苷酸探针斑点杂交技术和聚合酶链反应结合双脱氧核苷酸

测定了广西地区56例β-地中海贫血患者105条染色体的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终止法DNA测序技术,

有变型及其频率.研究结果检测出9条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中有8种是中国人中发现的类型,

5(G-C)是新发现的.在56例样品中仍有3条β-地中海贫血染色体未被检出突变点.由一种突变IVS-I-

此可见广西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的复杂性.在和其他省的资料相比较,发现广西地区的β-地中

42与其他省相似,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的发生频率有一定差异.除CD42-为主要突变类型.CD17为第

28,这一点与贵州省相似,而与广东省相差甚远.而第三主要的突变类型为-与广东相似,二主要的突变,

654突变发生率较高,但又与贵州相差甚远.此外,广东的IVS-Ⅱ-而广西的明显偏低.这也许与广西、广

贵州三地的种族人群来源不同有关系.东、

龙桂芳,阿卜迪[6]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引物(PCR-SSP)方法对64名随机抽样无血缘关系

并证实为β-地中海贫血的患者进行HLA-DQB1基因且三代以上均为壮族并三代以上居住在广西各地,

分型,结果发现HLA-DQB1*0604等位基因与广西壮族居民β-地中海贫血的易感性有关联.

农乐根等[7]HindIII酶切技术(RFLP)和酵母菌花环试验法测定广西右江流域壮、采用PCR、汉族正

存常人群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分布.结果发现壮族人群红细胞CR1基因LL型比汉族人群高,

在明显的种族差异,提示右江流域β-地中海贫血的高发可能与壮族人群高比率的LL型有关.

何英蕾等[8]HindIII酶切技术(RFLP)和酵母菌花环试验法测定广西百色地区β-地贫患采用PCR、

者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和CR1的数量,并与正常壮族及汉族人群组作比较.发现红细胞CR1基因LL型在β-地贫患者和壮族人群有较高的表达.且β-地中海贫血患者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降低,提示β-地中海贫血的发病率在广西百色地区具有民族性,即壮族人群发病率高于汉族人群.

农乐根等[9]HindIII酶切技术(RFLP)和酵母菌花环试验法测定桂西地区壮、采用PCR、汉、苗族β-地中海贫血患者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组多态性和CR1的活性,并与正常壮、汉、苗族人群组作比

汉、苗族正常人群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组多态性异常分布增高,β-地中较.结果发现桂西地区壮、

海贫血患者CR1基因LL型比率增高,红细胞CRI免疫黏附功能降低,该地区壮、汉、苗族β-地中海贫血发生率与其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组多态性异常分布无明显因果关系.

广西壮族地区_地中海贫血的研究进展

3结语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人口大国,人口问题显得非常重要.人口问题不仅是要有计划地控制人口数量更为重要的是不断提高人口素质.β-地中海贫血是广西壮族地区最常见的遗传病之一,严重危害增长,

着广大人民的健康,特别是广大少数民族地区,又是该病的高发地区且经济生活水平相对落后,人们对

许多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对该病毫无了解.而且目前又无有效的根治方法.因而防治其重视程度不足,

的主要措施是进行筛查,指导合理婚配,并通过婚前、孕期或产前夫妇双方的筛查,从而降低其发病率.阐明广西壮族地区人群中β-地中海贫血的发生率和基因类型及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基因频率则是制订大人群预防计划和有效实施产前诊断的基础.随着科学技术力量的发展,通过加强宣传,做好遗传

对于大群体进行系统工程,以达到在一个地区降低β-地中海贫血出生率咨询及人民文化素质的提高,

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杜若甫主编.中国人群体遗传学[B].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96-249.

[2]曾溢滔.血红蛋白疾病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血液学杂志,1996,17(8):393-394.

[3]陈爱葵,.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23(2):82-87.黄雪珍.β-地中海贫血研究进展[J]

[4]龙桂芳,.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93,李卫,林伟雄,等.广西β-地中海贫血基因型及民族地理分布与临床研究[J]

10(3):257-261.

[5]蒋南华,.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94,11(2):125-127.梁徐,梁荣,等.广西地区β地中海贫血突变基因的分析[J]

[6]龙桂芳,J].中华血液学杂志,1998,19(10):阿卜迪.广西壮族人HLA-DQB1等位基因与β地中海贫血的相关性[

528-530.

[7]农乐根,.医学文选,覃志坚,何印蕾,等.广西右江流域壮、汉族正常人群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研究[J]

2006,25(4):579-580.

[8]何印蕾,.广覃志坚,农乐根,等.百色地区壮族及汉族β-地中海贫血患者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研究[J]

2007,28(1):68-69.东医学,

[9]农乐根,覃志坚,潘红飞,等.壮、汉、苗族β-地中海贫血患者与正常人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组的多态性研究

[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24(4):564-566.

ResearchProgressofβ-thalassemiaGuangxiZhuangMinorityRegion

WANGJun,YUNMiao-ying,CUIJian

(1.InstituteofChineseMinorityTraditionalMedicalMinzuUniversityofChina,Beijing100081,China;

2.CollegeLifeandEnvironmentSciencesMinzuUniversityofChina,Beijing100081,China)

Abstract:β-thalassemiaiscommongeneticsexuallytransmitteddiseasesinourcountry,whose

invasionmaybemanydifferencesincharacteristicsofracialandgeographical.Inthispaper,the

molecularbasisofdiseaseincidence,andthediseasecommontypes:CD41/42,IVS-Ⅱ654,CD17,

TATA-28,CD71/72,TATA-29andHLA-DQB1genomeandCR1genomeinGuangxiZhuangregion

arereviewed.

Keywords:GuangxiZhuangMinorityRegion;β-thalassemia

[责任编辑:关紫烽]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ly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