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学

更新时间:2023-10-02 16:0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英国颁布《济贫法》是在(B.1601年)。

2、德国适应工业社会的需要,于(A.19世纪80年代)率先建立了现代社会保险制度。

3、“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一词的出现,最早是在(A.美国1935年颁布的《社会保障法》)。

4、英国建立福利国家的理论与政策依据是1942年由贝弗里奇主持起草的研究报告(C.《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 5、下列人物中被认为对社会保障做出理论贡献的声名卓著的经济学家是(A.庇古和凯恩斯)。 6、经济学家通常在追求效率的前提下将社会保障视为一种(A.收益分配手段)。

7、在中国,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新增的社会保障归入(C.管理学门类公共管理一级学科)。 8、下列理论中被认为是社会保障学理论基石组成部分的是(B.福利经济学)。 9、社会保障学的专业应用理论问题研究客观上表现为(A.政策研究)。 10、(D.政府介入的程度及其调控手段)是社会保障学的管理理论的核心所在。

1、社会保障从(C.非制度化安排到正式制度安排),其追求目标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而发展变化的。 2、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来解除国民的生存危机是社会保障的(D.最低追求目标)。 3、社会保障是通过(B.预先防范和及时化解风险)来发挥其稳定功能的。

4、社会保障的调节功能在政治上有效地调节着(D.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 5、在经济领域,社会保障通过营造稳定的(B.社会环境)促进着经济的发展。 6、社会保障公平原则的最充分体现,是(D.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7、社会保障是国家用(B.经济手段)来解决社会问题,进而达到特定政治目标的制度安排。 8、(C.社会发展变化)决定着社会保障制度的结构变化。

9、社会保障的法制性原则强调社会保障制度必须以(D.立法)为依据。 10、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伦理基础是(A.人道主义和公平价值)理念。

1、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社会保障从一种社会政策演变成(C.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等交互作用并相互协调的混合政策,这是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

2、就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而言,较为公认的是以(D.社会保险制度)在德国的产生为标志。 3、社会保险制度是与(B.工业化)相适应的正式制度安排。 4、在社会保障的社会救助型发展阶段,只有(D.救灾济贫活动)。 5、社会保险制度的目的在于(C.解除社会成员的后顾之忧)。

6、慈善事业时代作为社会保障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阶段,它的社会背景是(A.不发达的农牧社会)。 7、在西方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时期,(C.济贫制度)是一种主要的社会保障模式。

8、社会保险制度的出现确实使社会保障进程产生了质的飞跃,施舍式的社会救助发展成为公民的一种(B.法定权利)。 9、社会保险在性质上是(C.权利义务结合型)的。 10、被誉为西方“福利国家橱窗”的国家是(A.瑞典)。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越来越多国家的政府开始将一些社会保障事务交由(C.市场或社会组织)来承担。

2、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的社会经济政策也发生了转变,出现了小政府、大社会、低税收和(D.有限福利模式)的政策发展趋势。

3、智利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集中表现在(A.养老保险基金私营化)方面。

4、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当时充当临时宪法的(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建立新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最基本的法律依据。 5、(A.1980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的暂行规定》,一种待遇特殊的退休制度——离休制度由此确立,并与一般退休制度一起构成了中国的退休养老制度。

6、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国家—单位保障制的基本框架中(B.城镇单位保障)是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 7、(A.1986)年发生的一些标志性事件,显示了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自此进入了制度重构时期。 8、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第二阶段(1993—1997),以1993年11月14日中共(C.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并在其中对社会保障改革提出明确要求与原则规范为主要标志。 9、概括而言,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中出现的失误,主要表现在价值取向上(B.过分强调效率)。

10、在现阶段,中国社会保障发展的重要任务,就是将社会保障制度上升到国家立法规范的层次,在现阶段,中国社会保障发展的重要任务,就是将社会保障制度上升到(D.国家立法规范)的层次。 1、(D.社会保险)事实上构成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和核心。 2、在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中,专门为军人设置了“(A.优抚安置)”保障系统。

3、商业保险保险人与投保人或被保险人通过保险合同建立保险关系的一种(D.商业交易行为)。 4、(A.家庭保障)虽然不是社会性保障机制,但对于亚洲国家尤其是中国而言,它又确实是国民可靠且稳定的一种生活保障机制。

5、福利国家一词出自英国著名经济学家(C.贝弗里奇)在20世纪40年代初完成的一份社会保障研究报告。 6、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的理论依据是“(B.福利经济学)”。 7、(C.英国)成为世界上社会保障制度最完备的国家,并于1948年正式宣布第一个建成“福利国家”。 8、社会保险基金统筹使用,符合风险管理中的(C.大数)法则,体现了保险保障的互助互济宗旨。 9、(A.日本)是亚洲第一个推行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 10、强制储蓄型保障模式的代表性国家是(C.智利)。

1、社会保障法制化的内在价值,即社会保障法所(A.固有的价值)。 2、社会保障法制化的外在价值,即社会保障法所具有(D.工具价值)。

3、社会保障法作为一种实体法,一般认为缘起于(B.英国中世纪的济贫立法)。

第1页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

4、作为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法只有在承认和尊重国民的(D.国民基本生存权)时代才可能出现。 5、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主体资格是由(B.法律)规定的,也是社会保障运行过程中客观存在的。 6、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包括(A、社会保障专业法律体系)和社会保障相关法律体系。 7、中国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以(B.《宪法》)所确定的公民权益和国家提供社会保障的规范为根本的立法依据。 8、1978—1989年间,我国的社会保障法制建设处于(C.重建社会保障制度)阶段。 9、(C.2004年3月)国家立法机关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时,将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正式载入宪法。

10、完善的社会保障法应当有(D.量和质)两个方面的评价标准。

1、社会保障管理体制集中管理模式把社会保障决策权统一集中在(B.中央政府)。

2、在社会保障管理体制集中管理模式下,政府间的社会保障联系是一种直接的(B.双重)联系。 3、社会保障管理体制集中管理模式有利于避免政出多门、多头管理所产生的诸多(D.利益冲突)。

4、社会保障管理体制集中管理模式有利于社会保障基金的集中管理,真正发挥社会保障的(B.互济功能)。 5、下列国家中实行社会保障管理体制集中管理模式的国家是(A.新加坡)。

6、实行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分散管理模式使各管理机构具有(A.具有较大的自主性)。 7、实行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分散管理模式使得(D.管理机构多,管理成本高)。 8、下列国家中实行社会保障管理体制集散结合管理模式的国家是(B.美国)。 9、社会保障行政管理是要确保社会保障制度的(A.良性运行)。

10、对社会保障基金运营的管理与监督,是要确保社会保障基金安全使其(C.保值增值)。 1、(C.经济手段)是社会保障制度解决社会问题的基本手段。 2、国民收入(B.再分配)是由国家主持进行的。

3;社会保障基金是一个大概念,在管理与使用基金时必须贯彻(D.专款专用原则)。 4、从行政构架来看,我国政府对社会保障基金采取的主要是国家财政总监督下按照分类负责原则确立的(B.部门分管体制)。 5、(C.待遇给付)既是社会保障工作的终点,也是社会保障工作的起点。 6、(A.社会保险)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中最重要的子系统。

7、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与资本市场结合的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是(A.养老保险基金)。 8、社会保障基金属于(D.社会公共后备基金)。

9、对社会保障运营进行管制的根本目的,在于控制社会保障基金的(C.投资风险),确保社会保障基金在资本市场运营的安全性与收益性。

10、社会保障的最终责任主体是(D.政府)。

1、社会保障制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B.养老保险制度)的健全和成功与否。

单、较为公认的具有现代意义上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以(B.德国1889年颁布的《老年、残疾和遗属保险法》)为标志的。 3、使劳动者是(C.“老有所养”)养老保险最直接、最根本的目标。 4、根据(D.大数法则),覆盖的人数越多,越有利于社会保险功能和作用的发挥。

5、在提升养老金水平的频率和幅度上要慎重把握,因为水平一旦上去,就很难再逆转。这体现了养老保险的(B.刚性增长规律)。 6、(A.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公认的最大开支项目。

7、养老保险筹资模式中(B.完全积累式)的特点是强调长期平衡,费率较为稳定,能够积累起养老保险基金。 8、养老保险基金运行模式中的(A.社会统筹模式)最大特点就是高度社会化。

9、在世界范围内,确定养老保险金待遇水平的方式可归纳为两大类一是收入所得基准;二是(B.生活费用基准)。 10、养老保险基金的(B.安全、有效运营)日益成为保证养老保险制度健康发展的充分条件。

1、社会保险中关系最为复杂、管理难度最大的一项是(B.医疗保险)。 2、医疗服务并不只是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C.机制问题)。

3、社会保险各个项目中,保障对象最广泛的一个保险项目是(B.医疗保险)。 4、医疗保险属于(C.短期的、经常性的保险)。

5、医疗保险基金有效管理原则要求医疗服务的“需方”具有较强的(C.“费用意识”)。 6、医疗保险基金运营的基本要求是(B.收支平衡)。

7、医疗保险机构与定点(约定)医疗单位的费用支付关系是一种(D.法律关系)。 8、实行多种医疗保险模式并存的典型代表是(A.美国)。

9、2000年7月国务院在上海召开了全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会议,明确提出医疗保险改革的核心是建立(C.费用分担机制)。

10、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金统筹是以(C.县(市)为单位)。

1、最早提出“充分就业”这一概念是凯恩斯在他1936年发表的(B.《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2、国际上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可以视为充分就业的失业率是在(B.4%一5%及以下)。

3、在世界范围内,政府在失业保险中承担责任的最常见方式是负担行政管理费和(B.弥补失业保险基金赤字)。 4、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失业保险的国家是(B.法国)。

5、美国失业保险的法律依据是1935年颁布的《社会保障法》,属于(B.强制性失业保险)。 6、日本现行的失业保险制度的法律依据是1974年日本国会通过的(B.《雇佣保险法》)。

7、国务院颁布《失业保险条例》是中国政府首次以法规形式来确立失业保险制度的标志,其颁布时间是(C.1999年1月12日)。

8、从国际上看,失业保险的发展方向是(C.就业保障)。

9、在中国就业形势长期严峻的条件下,失业保险制度的主要目标是(B.尽最大可能地促进失业者重新就业)。

第2页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

10、目前国际上失业保险的改革趋势包括(C.限制享受失业保险的权利)

1、公认的工伤保险制度建立的标志是德国于19世纪80年代颁布的(B.《劳工伤害保险法》)。 2、工伤保险中的“无过失补偿”原则首创于(C.德国)。

3、从各国工伤保险的实践来看,绝大部分国家的工伤医疗费用(B.由雇主承担)。 4、在工伤津贴待遇标准方面,大多数国家的比例为本人原工资的(C.60%~75%)。 5、要做好工伤预防工作,必须先分析(B、导致工伤事故发生的原因)。

6、使工伤保险制度具有了更加人道、更多人文关怀精神的制度安排是(C.工伤康复)。 7、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建立的时间是(A.建国初期)。

8、国务院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在全国正式施行的起始时间是(C.2004年1月1日)。

9、我国的《工伤保险条例》是中央政府颁布的行政法规,它仅次于(C.国家立法机关颁布的法律)。 10、我国的《工伤保险条例》明确要求工伤保险基金实行(D.区域统筹)。

1、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的是(C.上海市)。 2、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所需资金主要来源于(B.政府财政预算)。

3、我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探索开始于(B.1994年山西省民政厅在阳泉市开展的试点)。 4、灾害救助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主要是物质手段、精神手段和(B.组织手段)。

5、根据救灾活动的对象,其内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对灾区灾民的救助和(C.灾区社会的救助)。 6、对灾民灾中救助的最直接目的和基本内容是(D.救助灾民生命)。 7、慈善事业的社会基础是(C.贫富差别)。 8、慈善事业的实施基础是(B.捐献者的意愿)。

9、慈善事业的基本财政来源是(B.社会团体和个人的捐献)。

10、慈善事业要获得发展,要赢得公众的普遍认可,需要强化慈善机构的(B.自律)。

1、战后几乎把国民生产总值的2/3用在建设“福利国家”上,并以其福利项目全、保障范围广、待遇标准高的社会福利体系而被誉为“福利国家”典范的是(B.瑞典)。

2、在各国,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则与一个国家与地区的社会发达程度与文明程度呈(A.正相关)关系。 3、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模式是典型的(C.城镇福利制度)。 4、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模式是典型的(B.就业关联福利制度)。

5、中国传统福利模式中的制度结构的板块状使其与(D.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基本原则相背离。

6、中国传统福利模式中的工资分配与福利分配相混淆,导致政府与企业或用人单位的(B.角色错位)。 7、中国传统福利模式中的实施范围的身份限制,表明了制度安排的(B.非公平性)。

8、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未来发展,适宜的取向将是以不断改善和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为追求目标,走(D.福利社会化、多元化的发展道路)。

9、通过相应的法律来规范福利的供给与需求,则是福利事业制度化的(B.基本要求)。

10、社会福利的社会化,首先是通过社会福利组织的社会化和(D.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开放)来实现的。

1、美国企业为员工提供的福利与员工所获得的直接薪酬(工资、奖金以及其他一些直接的货币报酬)之间的比例大约是(C.30%一40%左右)。

2、企业年金计划的出现早于社会养老保险计划,现在则被视为养老保险体系中的(B.第二支柱)。 3、政府对企业年金的监管是(C.必要的,但要有一定的限度)。

4、政府不是立法机关,但有责任推动企业年金方面的立法,立法的目的在于对雇员平等权利的保护和确保企业年金的(D.合法性)。

5、政府对企业年金计划监督的目的,是保证有关立法的执行和基金投资的(B.安全性)。 6、就宏观管理而言,税收政策体现了国家对企业年金的(D.引导和扶持)。

7、美国的401K计划是典型的DC型企业年金计划,它的管理包括行政管理和(B.投资管理)。

8、2000年国务院在《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中,明确了企业缴费在工资总额(B.4%)以内的部分可以从成本中列支,为企业年金提供了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9、企业为员工集体性的投保商业健康保险,即团体健康保险,其保险费是(C.根据保险精算师的分析决定的)。 10、团体健康保险与个人健康保险相比,团体保险的费率(B.低于)个人保险的费率。

11、团体健康保险对雇主和雇员都有利,保险公司在承保团体健康保险时,只(B.关心整个团体的可保性)。 12、在商业健康保险中,人们看重的往往是(C.医疗费用保险)。

13、管理式医疗保险组织,就是一个同时接受客户投保和提供医疗服务的团体或组织,即(C、保险与医疗的混合体)。 14、健康维持组织(简称为HMO)是美国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D.管理式医疗保险)的主要模式之一。 15、在健康维持组织(简称为HMO)工作的医生是该组织雇员,他们把工作重点放在(C.健康教育上和强化预防措施方面)。 16、选择服务提供者组织(简称为PPO)是管理医疗计划的形式之一,其特点是(D.投保人可以自由选择医院和医生)。 17、指定服务计划(简称为POS)是管理医疗模式的形式之一,它建立了一个医疗服务提供者的网络,要求投保人从中选择一位(A.初级保健医生)作为医疗服务的提供者。

18、我国的企业和单位分配住房制度从福利分房制度开始向商品化住房制度转变开始于(C.20世纪80年代)。

19、我国的住房公积金计划是依据国家的政策法令所建立起来的一项由国家建立的,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缴费责任的(B.强制性住房储蓄计划)。

20、补充性住房计划是指企业在国家法定的住房公积金计划之外,建立的用于解决员工住房问题的计划,对于员工和企业均具有(A.自愿性的特点)。

第3页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

二、多项选择题

1、德国是社会保险制度的发源地,将社会保障理解为(D.社会公平;E.社会安全)。

2、在贝弗里奇主持起草的研究报告《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这份报告中,社会保障被首次赋予了(B.普遍性原则;D.类别原则)。

3、在贝弗里奇主持起草的研究报告《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这份报告中,社会保障被概括为国民(A;B;C;D;E)。 4、在香港,官方界定的社会保障是以政府为责任主体并通过向有需要人士直接发放款项的方式提供的福利,其中包括(A;B;C;D;E)。

5、香港学者周永新教授等则认为,社会保障包括(A.非供款性的社会救助;B.供款性的社会保险)。

6、郑功成关于社会保障的定义包括了如下必备要素(A.依法建立;B.突出以人为本;C.具有经济福利性;D.属于社会化行为)。

7、社会保障的内容主要包括(A.社会救助;B.社会保险;C.社会福利)三大部分。

8、从层次上划分,则社会保障可以划分为如下三个层次(B.经济保障;C.服务保障;D.精神保障)。 9、一批社会学名著通常被视为社会保障基础性的理论源泉,如(A.柏拉图的《理想国》;B.培根的《新大西岛》;C.莫尔的《乌托邦》;D.康帕内拉的《太阳城》;)。

10、社会保障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在总体上包括以下层面(A.社会保障学的基础理论问题;B.社会保障学的专业应用理论问题;E.社会保障学的管理理论问题)。

1、在总目标的指引下,社会保障制度在实践中需要实现如下分目标(A.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C.满足国民的生活保障需求;D.不断改善和增进国民的福利;E.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2、社会保障属于(C.社会政策;D.公共政策)范畴。 3、社会保障的功能主要有(A;B;C;D;E)。

4、社会保障的调节功能表现在(A.政治;B.经济;C.社会发展)等广泛领域。

5、社会保障的促进发展功能,表现在社会发展领域有如下几个方面(A;B;C;D;E)。

6、社会保障机制含有(A.风险分散机制;B.风险共担机制;C.社会稳定机制;D.社会互助机制)。 7、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它的(A;B;C;D;E)等方面。

8、社会保障制度安排中的公平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保障范围的公平性;B.保障待遇的公平性;C.保障过程的公平性)。

9、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特征,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A;B;C;D;E)。

10、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通常包括(A.公平原则;B.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C.责任分担原则;D.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

1、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与历史上的救灾济贫在(C.维护社会稳定;D.解除部分社会成员生存危机)等方面有着相同之处。 2、划分社会保障发展阶段的标志主要有(A;B;C;D;E)。

3、考察社会保障的发展史,可以发现影响其进程及状态的重要因素是(B.经济因素;C.社会因素D道德因素;E.政治因素)等。

4、以政府介入的程度或制度化作为依据,社会保障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发展实践可以划分为以下阶段(A.慈善事业时代或前社会保障阶段;C.济贫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阶段; D.现代社会保障阶段)。

5、以社会保障在不同时期的具体实践内容为依据,可以划分为以下发展阶段(A.社会救助型发展阶段;B.社会保险型发展阶段;C.社会福利型发展阶段)。

6、在中国,最富有特色与创见的官办慈善事业,莫过于(B.仓储后备;C.以工代赈)两种救灾济贫方式。 7、在中国历史上被关注的民间慈善活动的典型有;(A.宋代范仲淹举办的“义田”;B.朱熹的“社仓”;C.刘宰的“粥局”; D.清代熊希龄举办的慈幼局)。

8、慈善事业时代是(A.宗教慈善事业;B.官办慈善事业;C.民间慈善事业)共生的时代。

9、对从慈善事业发展到济贫制度确立与发展的时代社会保障活动,可以作出如下评价(A;B;C;D;E)。

10、德国著名的《社会保险法典》包括(A.疾病保险法;B.工伤保险法;C.老年与残疾保险法;D.孤儿寡妇保险法)

1、社会保障发展的国际经验有(A;B;C;D;E)。

2、社会保障发展的国际教训主要有(A.国家包办社会保障事务和福利的高速膨胀,将带来严重的社会保障财政危机;。C.社会保障水平过高会助长国民惰性,影响国家竞争力;E.社会保障体系的残缺不全亦会使有关社会问题进一步恶化)

3、20世纪80年代以来,福利国家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措施主要有如下几点(A.削减福利支出;B.调整福利结构;C.扩充社会保障资金来源;D.引入私营机制)。

4、从20世纪70年代,在社会保障领域,美国的政策调整或改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指导思想的调整;B.目标的调整;C.内容的调整;E.重视私营机构的作)。

5、1955年12月29日,国务院发布的有关社会保障方面的法规有(A.《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职处理暂行办法》;C.《关于处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职、退休时计算工作年限的暂行规定》;D.《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病假期间生活待遇试行办法》)。

6、我国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国家—单位保障制的基本框架由(A.国家保障;B.城镇单位保障;C.农村集体保障)三大板块组成。

7、1993年11月14日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认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包括(A;B;C;D;E)。

8、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国民的社会保障观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C.制度转型任务基本完成;D.新型社会保障制度基本框架得到确立。

9、当前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A、新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B.立法滞后;D.责任模糊;E.新制度的有效性还有待提高)。

10、在总目标的指导下,我国新型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分目标主要包括(A;B;C;D;E)。

1、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以下阶段(A.以体力劳动者为对象;C.以一般劳动者为对象;E.覆盖全体国民)。

第4页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

2、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应具有(C.完整性;D.协调性;E.层次性)。 3、非制度的社会保障包括(A;B;C;D;E)等。

4、社会救助的特点十分明显,主要有(A;B;C;D;E)。

5、社会保险是国家依法建立的面向劳动者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它由(A.政府;C.单位;E.个人)三方共同筹资。 6、除了具有社会保障制度的一般特点,社会保险制度还独具如下一些特点(A;B;C;D;E)。 7、社会保险所承担的风险是劳动者丧失收入的风险,包括(A;B;C;D;E)风险等。

8、社会福利具有如下特点(A.保障对象的全员化;B.保障项目的广泛化;C.资金来源的多样化;D.保障水平的弹性化)。 9、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都是社会保障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主要表现在(A;B;C;D;E)。

10、从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安排出发,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即(B.福利国家模式;C.社会保险型模式;D.强制性储蓄型模式;E.国家保险型模式)。

1、社会保障法制化的内在价值体现为(A.通过法律的规定可以使社会保障的各项制度更为公平合理;C.法律的稳定性可以使社会保障主体的权利义务获得确定性;D.法律的连续性可以使社会保障主体的权利义务获得确定性)。

2、社会保障管理的意义在于(A.能够将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细化并促使其得到贯彻落实;C.能够通过社会保障计划或方案的制定来主导社会保障制度的长期发展;D.能够监控社会保障的具体实践以保证其健康有序的运行;E.能够纠察社会保障的具体实践以保证其健康有序的运行)。

3、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法之所以在19世纪末才得以产生,是由于当时的历史社会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具体表现为(A;B;C;D;E)。

4、根据社会保障立法理念的嬗变和各国社会保障立法的具体实践,可以将社会保障法的历史演变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A.济贫法阶段;B.现代社会保障立法产生阶段;C.现代社会保障立法成熟阶段;D.现代社会保障立法的完善与发展阶段)。 5、社会保障法的特征包括(A;B;C;D;E)。 6、社会保障法的原则有(A;B;C;D;E)。

7、社会保障法的形式可以有(A.行政法规; B.行政规章和地方规章;C.法律解释;D.宪法和法律)。 8、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包括(A;B;C;D;E)。

9、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在共产党领导的地区颁布过的社会保障方面的法规有(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C.《中国工农红军优待条例》;E.《东北公营企业暂行劳动保险条例》)。

10、中国社会保障法的完善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A.由地方立法向中央立法发展;C.由分散立法向相对集中立法发展;D.由行政立法向人大立法发展;E.强化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1、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根据政府介入的程度,可以概括为(B.政府管理;C.自治管理;D.民间管理)模式。 2、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按照集权程度,可以分为(A.集中管理;C.分散管理;E.集散结合管理)等模式。 3、社会保障管理体制集中管理模式的特征包括(A;B;C;D;E)。 4、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分散管理模式的基本特征包括(A;B;C;D;E)。

5、社会保障管理体制集散结合管理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A.它既能体现社会保障社会化、一体化的要求,又能兼顾个别项目的特殊要求;E.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6、社会保障管理在运行中需要考虑社会保障制度的特殊性而遵循某些特定的规则。它主要包括(A.公开、公正与效率原则;B.依法管理原则;C.属地管理原则;D.与相关系统协调一致的原则)。

7、社会保障管理的内容可以概括为(A.社会保障行政管理;B.社会保障财务管理;D.社会保障服务管理;E.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

8、中国现阶段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在中央政府管理社会保障事务的职能部门主要有(A.劳动和社会保障部;C.民政部;D.卫生部;E.财政部)。

9、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分散管理模式的优点有(B.各管理机构具有较大的自主性;C.管理的独立性强,能根据客观实际,及时调整保障项目和内容,较灵活地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10、社会保障管理体制集中管理模式的优点包括(A.避免政出多门、多头管理所产生的诸多利益冲突,使社会保障功能更有效地发挥;B.有利于社会保障各项之间、社会保障运行机制各环节之间的协调和社会保障基金的集中管理,真正发挥社会保障的互济功能;C.有利于社会保障管理和企业机构精兵简政,降低管理成本,控制管理费用;D.对社会保障业务和基金的集中管理,有利于增强透明度,便于加强社会监督)。

1、社会保障基金在形态上可以划分为(A.个人消费基金的形态;C.社会消费基金的形态;E.后备基金的形态)。 2、各国建立和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是(A.努力开辟筹资渠道;D.讲究融资策略;E.强化基金管理)。 3、对国民收入的分配,一般被划分为(A.初次分配;B.再分配)。

4、以基金来源为依据,社会保障基金可以划分为(C.财政性社会保障基金;D.社会保险基金;E.社会福利基金)等。 5、社会保障制度在实践中要求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要做到(A.资金的筹集方式应当与制度模式相适应;B.资金的筹措渠道必须畅通;D.资金的来源必须稳定;E.筹措的资金能够满足社会保障的需要)。

6、一般而言,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方式主要有(B.征税方式;C.征费方式;E.自由筹资方式)。

7、国家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支持,可以概括为三种方式(C.直接拨款实施社会保障项目;D.承担社会保障运行费用;E.实行税收优惠)。

8、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以确保基金安全为最高目标。其内涵包括(A;B;C;D;E)。 9、社会保障基金管理需要遵循如下原则(A;B;C;D;E)。

10、开展社会保障基金运营需要具备相应的条件,一般包括(A;B;C;D;E)。

1、构成了社会养老保险产生的最直接的原因和最强的推动力包括(A.家庭结构的变化;B.家庭保障功能的弱化;D.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

2、养老保险的特征包括(B.化解老年风险的普遍性;D.长期积累性)。 3 具体而言,养老保险的功能有(A;B;C;D;E)。

4、养老保险特有的基本规则有(A.广覆盖原则;B.经济援助与服务相结合原则;D.适应经济发展和刚性增长规律相协调原

第5页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

则;E.权利义务相结合原则)。

5、影响养老保险的模式选择的因素主要有(B.人口类型;E.人口政策)。

6、根据养老保险的责任承担机制,可将养老保险划分为(C.政府负责型;D.责任分担型;E.个人承担型)。 7、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通常要包含(A;B;C;D;E)。

8、从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养老保险的管理模式主要有(B.直接由政府部门管理;C.由自治公共机构管理;D.由保险公司进行的私营管理;E.由养老基金公司进行的私营管理)。 9、中国基本养老保险面临的问题主要有(A;B;C;D;E)。

10、要中国基本养老保险未来发展的目标,在政策方面要注意(A.理顺管理体制;B.加强制度有效性;D.划清历史责任与现实责任;E.探索基金管理、运营的有效途径)。

1、与其他风险相比,疾病风险具有如下特点(A.危害的严重性;B.普遍性;C.复杂性;D.社会性)。 2、从医疗保障所提供的保障范围和程度上分,医疗保障体系包括多个层次,其中有(A;B;C;D;E)。

3、各国在推行医疗保险制度上存在着不同的模式,其中主要有(B.以英国为代表的国家医疗保险;C.以德国为代表的社会医疗保险;D.以新加坡为代表的储蓄医疗保险)。

4、尽管各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着差异,但它们在一些基本原则上是共同的,这些基本原则有(A.政府通过税收或社会保险缴费的方式筹集医疗保险基金;C.政府向全体公民提供统一标准的医疗保险待遇;E.被保险人一般被要求到公立医院或国家指定的医院就医)。

5、在实践中,补充医疗保险按主办和经办机构可以分为多种形式,其中主要有(B.由政府主办和经办的补充医疗保险;C.由企业(或单位)主办、社会保险机构经办的补充医疗保险;D.由社会保险机构主办、商业保险公司经办的补充医疗保险;E.由工会组织主办和经办的职工互助保险)。

6、从具体支付方式上划分,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方式包括(A.按服务项目支付;C.按人头支付;D.按平均费用支付;E.按病种分类支付)。

7、医疗保险需方的费用分担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A.定额自付;B.扣除保险;C.限额保险;D.按比例自付)。 8、下列国家中,采用储蓄医疗保险模式的国家是(C.新加坡;D.马来西亚;E.印度尼西亚)。

9、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建立起城镇职工的医疗保险制度,主要包括(C.公费医疗;D.劳保医疗)。

10、1998年国务院颁布并实施《关于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的基本内容包括(B.为劳动者提供基本医疗水平的保障;C.医疗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E.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

1、从狭义的定义来看,判断是否属于就业的条件包括(A;B;C;D;E)。

2、对失业者的定义来看,失业者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B.必须是处于法定劳动年龄范围以内的劳动者;C.必须有劳动能力;E.必须有就业愿望,但却没有找到工作岗位)。

3、在现代经济体制运行的条件下,导致失业现象无法避免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A.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B.劳动力市场不完善;D.劳动生产率提高;E.产业结构调整)。

4、根据失业的原因,可将失业分为(A;B;C;D;E)。

5、自失业现象产生以来,许多学者都在探求失业是如何产生、如何治理等一系列失业问题,已经形成了多种失业理论。其中主要有(A;B;C;D;E)。

6、下列说法中与失业保险定义相符的有(A;B;C;D;E)。

7、与其他社会保险相比较,失业保险与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有(A.化解的风险性质不同;B.造成风险的原因不同;C.目标与功能的多元性;D.参保人数的动态变化性)。

8、失业保险基金的使用包括(B.给付失业保险待遇;C.促进再就业支出;D.管理费用支出)。

9、失业保险基金使用中的促进再就业支出包括(A.开展职业培训方面的支出;B.抑制失业的支出;C.开发就业岗位的支出;D.职业介绍的支出)。

10、世界各国失业保险的待遇给付一般遵循的原则主要有(A.保障失业者及其家属的基本生活的原则;D.保险待遇水平低于失业者原工资水平的原则;E.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

1、现代工伤保险的三大支柱是(B.工伤预防;D.工伤救治与补偿;E.工伤康复)。

2、在实行工伤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中,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类型。它们是(A.独成体系,在保险管理及保险基金方面有自主权;C.工伤保险虽独立实施,但在行政管理方面是同一机构;E.工伤及其他意外事故均包括在整个社会保险制度之中)。 3、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险制度,工伤保险在实践中需要遵循的原则主要有(B.强制性原则;C.个人不缴费原则;D.“无过失补偿”原则;E.保险待遇从优原则)等。

4、工伤社会保险的主要内容包括(A.工伤保险的范围;B.工伤保险基金的筹集;C.劳动能力鉴定;E.工伤保险待遇)。 5、工伤保险的范围包括(A.工伤事故范围;B.职业病的范围;C.受保人的范围)。

6、国外工伤保险费缴费额的确定办法有(A.个别(单独)确定法;C.类别确定法;E.统一确定法)。 7、从各国工伤保险的实践来看,工伤保险费率有(C.统一费率;D.差别费率;E.浮动费率)。 8、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一般有(A.人身能力丧失;C.职业能力丧失;E.一般劳动能力丧失)。 9、工伤保险待遇主要有(A;B;C;D;E)等。

10、根据国内外工伤预防的成功经验,工伤预防的主要手段有(A;B;C;D;E)。

1、社会救助的含义包括(B.社会救助是一种政府与社会的行为;C.社会救助的目标是满足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需要;E.社会救助的对象是社会的脆弱群体)。

2、与其他的社会保障制度相比,社会救助制度在实践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A.最低保障性;C.按需分配;D.权利义务单向性;E.救助对象全民性)。

3、农牧社会时期的各种救灾济贫活动的共同特色表现为(A;B;C;D;E)。

4、社会救助的主要作用表现为(A.缓解贫困问题;D.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工具;E.社会稳定的平衡机制)。

5、我国现行的社会救助体系组成部分主要有(B.作为一般制度实施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C.灾害救助;D.对特殊对象的救助)。

6、贫困的类型可以有(A.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B.狭义贫困与广义贫困;D.区域贫困与阶层贫困)。

第6页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

7、常用的贫困测量方法有(A.市场菜篮子法;B.恩格尔系数法;D.生活形态法;E.国际贫困标准法)。 8、依据救助的实际内容来划分,社会救助包括(A;B;C;D;E)。 9、为了建成真正有效的“社会最后一道安全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其中主要有(A.生存权保障原则;B.普遍性原则;D.“保底”原则;E.法制化原则)。

10、灾害救助与其他社会救助不同,在实践中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A.灾害救助的紧急性;B.灾害救助内容的广泛性;C.灾害救助手段的多样性;E.灾害救助具有明显的选择性)。

1、社会福利作为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显著的特征。其中包括(A;B;C;D;E)。 2、根据社会福利的设施范围,它可以分为(C.国家福利;D.地方福利;E.职业福利)。 3、职业福利和社会福利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其中主要有(A;B;C;D;E)。 4、根据社会福利的形式,它可以分为(B.货币津贴;C.提供设施;D.提供劳务服务)。

5、从老年人的生活出发,老年问题主要表现为(B.老年人的经济保障需要;C.老年人的健康保障需要;D.老年人的情感保障需要;E.老年人的教育保障需要)。

6、从多数发达国家的社会实践来看,老年福利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A.可以享受到现代文明生活的全部待遇;B.以普遍福利为特色;C.注重根据社会经济的波动,调整老年退休金或福利标准)。 7、具体而言,残疾人福利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E)。

8、在世界范围内提供了照顾妇女生育的政策框架文件主要有国际劳工大会先后通过的(A.《生育保护建议书》;B.《生育保护公约》;E.《生育保护公约修正案》)。

9、为各国保护未成年人提供了国际性的法律依据的国际公约包括(A.《最低年龄(海上)公约》;B.《最低年龄(扒炭工和司炉工)公约》;C.《最低年龄(工业)公约》;E.《最有害童工形式公约》)。 10、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未成年人福利主要包括(A;B;C;D;E)。

1、员工福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以福利的实施范围为依据,可以分为(C.全员性福利;D.特种福利;E.特困补助)。 2、在现实中,与职业相关的福利主要包括(C.收入保障计划;D.健康保健计划;E.员工服务计划)。

3、法定的员工福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的对员工的福利保护政策,包括(B.社会保险;C.各类休假制度)。 4、非法定员工福利中的收入保障计划包含的内容有(A;B;C;D;E)。

5、在美国,企业通过多种方式为员工提供健康福利计划,其中包括(A.参加商业保险;C.参加健康保险组织;D.参加某个项目的保险)。

6、下列说法中,与企业年金含义相符的有(A.比较普遍的员工福利计划之一;B.是企业举办的一项养老保险计划;D.员工退休后可以获得的养老收入;E.是一笔延期支付的工资收入)。

7、从微观角度来看,企业年金的性质表现为()A.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者薪酬福利结构的一部分;B.是企业用于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C.是企业用以提高自己在市场上竞争力的重要手段;D.是企业用于稳定高素质员工的重要手段。 8、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比,企业年金具有的特点包括(A;B;C;D;E)。

9、在实践中,企业年金计划的支持或者外部条件包括(B.明确、规范的运行规则;C.政府提供的税收优惠政策;D.专业的经办机构;E.风险预防和担保机制)。

10、根据决定因素不同,企业年金计划可分为(B.强制性的企业年金;C.自愿性的企业年金;D.集体谈判决定的企业年金)。 11、根据缴费和受益的关系不同,企业年金计划可分为(C.待遇确定制企业年金;D.缴费确定制企业年金)。

12、企业年金的计发办法大致有(A.统一福利计划;B.根据雇员工作年限及退休前几年的工资水平确定;D.将参加者的工龄与工资收入相乘,再乘以一个百分比(系数)来确定)。

13、企业年金的组织管理(行政管理) 由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和财务部门负责。具体工作包括(A;B;C;D;E)。 14、政府的监管属于对企业年金宏观管理的范畴,主要体现在(B.推动立法;C.监督;D.税收政策)。 15、401K计划是美国的一项典型的DC型企业年金计划,它的具体内容包括(A;B;C;D;E)。

16、补充健康保险计划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福利计划。在国外,有许多种健康保险计划供企业选择,如(A;B;C;D;E)。 17、在我国,国家鼓励用人单位为职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在实践中,按经营方式分类,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运作模式有(C.社会保险模式;D.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合作模式;E.互助保险模式)。

18、在解决员工住房方面,中国的多数企业为职工建立了住房公积金。其他解决员工住房的途径有(B.企业把住房货币化;C.企业按期发放一定数额的住房补贴,不解决住房;D.企业自建或购买商品房,产权属于企业)。

19、按照1999年4月3日由国务院颁布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可以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的情形有(A;B;C;D;E)。

20、住房公积金和一般性存款不同,它具有国家政策上的优惠,这种优惠主要体现在(A.税收优惠;C.较高的存款利率;D.低息住房公积金贷款)。

三、案例分析题汇编

案例一:单位不缴费我该怎么办?

张某2003年8月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成了一名失业者。不久,经朋友介绍到本市某单位开通勤车,但由于张某是失业者,单位不愿意为张某缴纳社会保险费,3个月后,张某被一个“协保”人员替代了。去年5月在一位热心朋友的引荐下,张某到一家私企开车,可老板还是不为张某缴社会保险费,张某感到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便把参加社会保险的事提了出来,老板要张某自己到外面找地方缴。张某今年年龄也不小了,怕丢失现在的工作,想暂时不提缴费的事了,等以后离开单位后再说,到时让他们一起“补”。可张某心里没底,这样做有问题吗? 分析提纲:

社会保险具有强制性特征,用人单位不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是一种违法行为。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劳动法》第七十条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保险,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设立社会保险基金,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第七条规定:“缴费单位必须向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参加社会保险”。

本案例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私企老板让张某自己解决缴纳社会保险费问题,这不仅对张某构成了侵权,同时也是一种违法的用工行为。 第二,本市也没有专门接受职工挂靠、帮助用人单位规避履行缴费义务的机构。

第7页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

第三,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用人单位不履行社会保险缴费义务的,劳动者随时可以通过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或举报,来要求用人单位履行社会保险缴费义务,包括与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关系后。

案例二:不签合同就可不缴社会保险费吗?

去年6月张某被本市某公司招用。进入公司后,他们说要对张某的能力进行摸底,提出试用六个月,满意后再签合同。由于张某比较喜欢这项工作,再说他对自己的能力也比较自信,所以也就同意了。然而,半年过去后,张某却等到了公司辞退通知。为此,张某据理力争,但无济于事。张某让公司为他办理退工手续,公司说试用期没有用工手续。张某问在六个月期间公司为他缴过社会保险费吗?公司嘲笑张某不懂法,没签过劳动合同还缴什么社会保险费?该公司这样做是对的吗?

分析提纲:

可以肯定的是,企业的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他们已经违反了国家和本市的相关法律、法规了。

第一,企业用工首先要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办理登记备案手续,并依照《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相关规定与职工订立书面的劳动合同。与职工约定的试用期也应按规定执行。

第二,如果仅约定试用期,该试用期视作劳动合同期限。如果用人单位用工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这种事实劳动关系并不能免除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第三,根据国家和本市的有关法律、法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第四,用人单位只要与职工存在劳动关系,除必须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外,还具有为职工代扣代缴社会保险费的义务。

综上所述,如果用人单位不为职工办理社会保险参保手续,不履行缴费义务,是一种违法行为,应当予以制止。

案例三:不缴社会保险费的劳动合同

2008年4月,刘某等四人应聘到某公司,公司在待遇方面提出如果职工坚持要求办理社会保险的话,从职工工资中每月扣除300元。刘某等觉得还是多拿点工资好,至于办不办社会保险,也没什么关系。于是双方签订了三年的劳动合同,在合同中规定每月工资200O元,对社会保险事宜公司不予负责。2009年12月,劳动保障部门在进行检查中发现该单位没有依法为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办理社会保险,遂对其下达限期整改指令书,要求该公司为刘某等办理参加社会保险手续。该公司则认为,公司不负责社会保险是经双方协商同意,在劳动合同中已明确约定的。后经劳动保障部门工作人员对其宣讲国家有关社会保险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双方依法修改了合同内容并为刘某等办理了参加社会保险手续。 分析提纲:

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保障劳动者依法参加社会保险。《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规定:“缴费单位、缴费个人应当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并且明确规定了缴费单位的义务:向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参加社会保险;按月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报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数额并在规定的期限内缴纳,履行代扣代缴义务等。

本案例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分析:

第一,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社会保险是国家强制保险,为职工办理社会保险是用人单位法定义务,因此,刘某所在单位有义务为其办理社会保险。

第二,本案中双方约定公司不负责为刘某等办理社会保险。双方虽然在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了劳动合同,但是由于合同中有关社会保险的约定内容违反了国家现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自愿签订并不能改变其违法性质,从而导致双方合同中约定的部分条款无效。因此该条款是无效条款,对合同双方没有法律约束力。

第三,对这一违法行为应当依法予以纠正。 本案例给我们以下几点启示:

一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建立劳动关系时应当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合同的依法订立,其一要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其二合同的内容要合法,不能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相抵触。

二是要加强社会保险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提高用人单位和职工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的自觉意识。

三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劳动合同鉴证工作,加强劳动合同管理,促进用人单位和职工之间签订合法有效的劳动合同,维护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案例四:公司这样做是否违法?

何某五年前通过社会招聘进入本市一家公司任驾驶员,起先公司未与其签订劳动合同,一年后该公司与其签订为期四年期劳动合同,今年10月底何某与公司合同期满,双方终止了劳动关系。今年11月初何某到区社会保险中心查询个人社会保险帐户,发现该公司只为其缴纳了四年社会保险费,而未为其缴纳刚进公司一年的社会保险费。公司方面认为,何某刚进公司因未签合同,故未给他缴费,合同签订后公司即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这是几年前的事,何某才提出来,已经超过法律规定的时效。该公司这样做是否违法? 分析提纲:

第一,何某进公司的第一年尽管与公司未签订合同,但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第二,职工与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关系时,在六十天时间内发现用人单位未为其缴纳刚进单位时的社会保险费,职工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是否得到法律的保护。

第三,所以,上述公司错误的认为四年前未为何某缴纳社会保险费已经超过法律规定的时效是缺乏依据的。公司应该为何某补缴这一年的社会保险费。

案例五:自由职业者参保有年龄限制吗?

冯某是1963年7月出生女性,1986年10月参加社会工作。由于个人的一些原因,她没有参加过社会保险,因此,个人的养老保险帐户也没有。目前冯某已拥有上海市常住户口,也有合法的经济收入,她想以自由职业者身份参加本市的社会保险,不知是否可以?如果可以参加社会保险,缴费满多少年后可以退休? 分析提纲:

第一,本市自由职业者欲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第二,本市自由职业者社会保险缴费手续统一由户籍所在地的街道(镇)社会保险服务中心代为办理。

第三,自由职业者缴纳社会保险费,采用在指定银行以个人储蓄卡的缴费形式,约定缴费扣款的时间,按时缴纳。

第8页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

第四,自由职业者缴纳社会保险费满15年后,女性年龄满55周岁,可以按规定办理退休养老手续。

第五,像冯某这种情况,可能年龄到55周岁时,累计的缴费年限还不满15年,不过到时可向有关部门申请要求延长缴费时间。延长缴费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5年。

案例六:辞职后医疗费无着落该怨谁

老王的儿子原在本市某酒店工作,前不久,因其身患疾病,向单位提出请病假治疗。单位的部门领导在了解了情况后,“劝” 老王的儿子写份辞职报告,单位多发一个月工资,等病好了再来上班。由于老王的儿子不懂政策,稀里糊涂地交了辞职报告。后经几家医院诊断,老王的儿子患上了一种慢性病,且今后对脑神经也会产生影响,医生说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老王在得知这一情况后,马上与他单位联系,希望能对患病的儿子通融、照顾一下。但单位以辞职报告不可更改为由,一口回绝。老王不知道单位的这种做法是否合法?老王该怎么办? 分析提纲:

我们对老王的儿子目前的处境深表同情,老王的儿子接下来看病用药将会给家庭增加一笔不小的医疗费用。

第一,从案例的情况来看,老王的儿子向单位递交辞职报告,是一种主动要求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单位一经同意,完全有理由回绝老王的儿子要求恢复劳动关系的请求。

第二,职工的患病医疗期是针对劳动合同履行期间而设定的。不同的劳动合同期限,有不同的医疗期,一般来说,医疗期最多不超过24个月。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适当工作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除按规定支付补偿金外,还须支付不低于劳动者本人6个月工资收入的医疗补助费。

第三,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患病的,根据本市相关政策也可按规定领取医疗补助金。但是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

这次辞职经历,对老王的儿子来讲,可谓教训深刻,代价昂贵。对其他劳动者来讲,也应引以为戒。

案例七:劳动仲裁委员会应该受理李某的仲裁申请吗?

李某是本市一家外商投资企业员工,2000年1月应聘进入该企业工作,在生产车间从事操作工工作。李某与企业签订、续订劳动合同至2004年7月中旬。2003年10月下旬,李某在工作时间因工负伤。2004年1月初李某身体恢复后来上班。2004年7月中旬李某的劳动合同期满,李某向企业提出终止劳动合同。企业为李某办理退工登记手续。之后,李某要求企业支付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企业没有同意,李某经与企业多次交涉未果,于是,只能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仲裁,要求企业支付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劳动仲裁委员会应该受理吗? 分析提纲:

第一,劳动仲裁委员会经过审查后应予以受理。 第二,李某因工负伤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根据本市有关规定,李某与企业终止劳动合同,企业应支付李某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

第三,李某与企业提出终止劳动关系,按照本市的有关规定企业应该支付李某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因此,劳动仲裁委员会必定会支持李某的仲裁请求;企业收到裁决书后,应主动将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支付给李某。

案例八:离退休不满二年的“协保”人员可领失业保金吗?

金某现已满58周岁,且为“协保”人员。由于自己技能缺乏,年龄偏大,身体也不好,多年来自己一直在努力地找工作,却未能如愿。这几年,只能靠妻子每月900元的退休养老金维持生活。据金某反映,街道、居委对他们家的情况也十分同情,也为其想了不少办法,但收效甚微,年龄最终成了他再就业的障碍。前不久,金某在里弄的《劳动保障报》上看到,失业人员离法定退休年龄不满二年,一直找不到工作,可申请领取失业保险金。他看到后一阵高兴。但又感到有些怀疑,象他这种情况能够领取失业保险金吗? 分析提纲:

第一,本市有关失业保险的相关政策规定,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由本人提出申请,经核实和批准后,可以继续享受失业保险待遇至其到达法定退休年龄。

第二,金某目前并不具备享受本市失业保险待遇的条件。因为,他是一名“协保”人员。“协保”人员如生活发生困难,可以寻求单位工会或上级主管部门工会组织帮助。

第三,只有当“协保”人员与单位解除“协保”协议和劳动关系了,单位按规定办理退工手续,退出“协保”的人员按规定办理失业登记后,其“身份”才算是真正的失业人员。

案例九:工伤的认定

李某是某私营运输企业经理,赵某是其聘用的司机。2008年 9月,李某的朋友张某请李为其运输一批货物,李便指派由赵完成,要求越快越好,时间可以由赵某看着办。为了尽快完成李某指派的任务,赵某牺牲“十?一”放假休息时间,加紧运输。10月1日晚九点多,在运输途中,由于路况不好和连日劳累,不幸撞车,造成重伤。事故发生后,李某指派专人到医院照顾赵某,主动支付了所有医疗费用和赵某住院治疗期间的全部工资,还特别赠送赵某家5000元作慰问。赵某一家对此表示感激,但由于伤势过重,出院后赵某落下了重度残疾,丧失了大部分劳动能力。去年6月,赵某找到李某,要求为其申报工伤,享受工伤待遇,被李某拒绝,二人发生纠纷,到当地劳动保障部门要求解决。李某提出,赵某不能算作工伤,理由有三:第一,赵某负伤时从事的工作,虽是受自己指派,但并不属于企业正常业务范围。第二,赵某负伤时间在节假日,而且是晚上,根本不在工作时间内。第三,赵某已经远远超过工伤申请时效,无权再申请工伤,劳动保障部门也不应再受理。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经审查,很快作出认定:司机赵某的负伤为工伤,应享受工伤保险有关待遇。 分析提纲:

本案涉及到职工工伤认定过程中常出现的几种错误认识。李某提出的三条理由听起来似乎有些道理,实际上是没有法律依据的。

首先,赵某负伤时从事的工作,虽不属公司的正常业务范围,问且是在节假日的晚上,但却是受李某指派才进行的。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等法规规定,从事本单位日常生产、工作或者本单位负责人临时指定的工作负伤的,都应认定为工伤。

本案中赵某为张某运输的任务是作为公司负责人的李某指定的,因此,即使不属于公司正常业务范围且不在工作时间内,也不影响赵某工作的性质是为公司服务,因此负伤应属工伤。

其次,目前我国在职工申请工伤认定方面尚无明确的时效规定。 由此可见,劳动保障部门对本案的处理决定是正确的。

第9页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

案例十:工伤的认定

某电缆公司职工唐某,2010年10月在公司炼胶清理胶物时,由于违章操作,造成右手大拇指被炼胶机轧断,后经当地劳动保障部门调查认定为因工负伤,劳动仲裁委员会按照工伤职工无过错原则,依法裁决该公司承担唐某的工伤保险待遇。

分析提纲:

“蓄意违章”是专指十分恶劣的、有主观愿望和目的行为。在处理认定工伤的工作中,不能将一般的违章行为视为“蓄意违章”。

唐某在此事故中虽属违章操作,违反了该公司的规章制度,但他的行为不能构成是蓄意违章行为。 因为唐某的本意并不是想自残身体,依此获得公司的赔偿,其违章操作行为仅仅属于过失行为。

从法理学角度看,唐某自身并不想受伤,这种违章操作行为并非蓄意违章。因此,唐某的违章操作行为,并不影响其工伤性质的认定。

由此可见,只要不是蓄意违章,就可以认定为因工负伤,并依照工伤保险有关规定落实待遇。

四、辨析题

1、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最低目标,它仅仅是保障社会成员最低的生存需要。( ד社会福利”改为“社会救助”)

2、我国负责管理灾害救助、贫困救助与特殊救助事务的机构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救灾救济司。(ד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改为“民政部”)

3、养老保险的内容就是向老年人提供经济帮助。(ד提供经济帮助”改为“经济援助与服务相结合”) 4、英国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主要是薪金劳动者和独立劳动者。(ד英国”改为“德国”) 5、新加坡的就业委员会是养老保险的管理机构。(ד新加坡”改为“瑞典”) 6、中国农村的五保户制度,属于老年人福利的范围。(√)

7、福利国家型保障模式是最早出现的社会保障制度。(ד福利国家型”改为“社会保险型”)

8、一个国家的恩格尔系数越低,意味着这个国家的生活水平越低。(ד生活水平越低”改为“生活水平越高”)

9、养老保险追求长期平衡,医疗保险追求周期平衡,失业保险追求即期平衡。(×将“周期平衡”与“即期平衡”调换位置) 10、政治因素是影响社会保障制度的首要因素。(ד政治因素”改为“经济因素”)

11、社会保障基金可由基金管理机构直接从事商业证券投资,这类投资可称为间接的、被动的、保守的却又是必要的投资选择。(ד间接的、被动的、保守的却又是必要的投资选择”改为“直接的、激进的、风险型投资”) 12、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第二阶段的重点是为国有企业改革配套和缓解乡村贫困问题。(√) 13、工伤保险区别于其他社会保险项目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无过失补偿原则”。(ד无过失补偿原则”改为“个人不缴费原则”) 14、以福利项目是否具有法律强制性为依据,员工福利可以分为法定福利和非法定福利。(√)

15、社会保险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而社会福利的对象则是具有活力和创造力的劳动者。(×将“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的位置颠倒)

16、政府介入社会保障的程度是衡量社会保障发达状态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ד政府介入社会保障的程度”改为“社会保障实践的出发点和基本目标”)

17、在建设中国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进程中,应当确立大协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突出以人为本和公平的价值取向。(√) 18、中国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主要是政府集中管理模式。(ד政府集中管理模式”改为“国家财政总监督下按照分类负责原则确立的部门分管模式”)

19、养老保险基金统账结合的模式是中国的首创。(√)

20、企业年金是比较普遍的法定员工福利计划之一。(ד法定”改为“非法定”)

21、国际劳工组织认为,在工业化国家,享有最低生活水平救助的对象,是指那些收入相当于公务员平均工资30%的家庭和个人。(ד公务员”改为“制造业工人”)

22、我国目前企业和个人每月住房公积金的缴存额是员工本人平均工资的5%。(ד平均工资”改为“上一年平均工资”) 23、社会保障的项目发展不是一个一个的增长,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采取急剧膨胀型发展的方式。(√) 24、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一般不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8%。(ד8%”改为“20%”)

25、失业保险的目的是保障失业者的基本生活。(ד保障失业者的基本生活”改为“增强劳动者抵御失业风险的能力”) 26、国家保险型保障模式的宗旨是:最充分地满足无劳动能力者的需要、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并维持其工作能力。(√) 27、一个国家的恩格尔系数越低,意味着这个国家的生活水平越低。(ד生活水平越低”改为“生活水平越高”)

28、我国负责管理灾害救助、贫困救助与特殊救助事务的机构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救灾救济司。(ד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改为“民政部”)

29、中国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立法依据是《宪法》。(√)

30、要向享受养老保险,劳动者必须参加养老保险;雇主必须承担相应的缴费义务。(ד劳动者必须参加养老保险”改为“劳动者必须参加养老保险并承担相应的缴费义务”) 31、商业保险不同于社会保险?(√)

32、社会救济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ד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是社会保险”)

33、企业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是社会保险基金的唯一来源。(ד社会保险基金的来源,从形式来看,有三种渠道:企业缴纳、劳动者个人缴纳、国家财政资助;企业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是社会保险仅仅的重要来源之一,但不是唯一来源”) 34、社会保障管理就是社会保障的基金管理。(ד社会保障管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社会保障的行政管理;②社会保障的基金管理;③社会保障对象的管理”)

35、最低社会保障的目标是克服现实中的绝对贫困问题。(ד贫困包括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绝对贫困是指维持生存的最低需求品缺乏,相对贫困是指比社会成员平均生活水平低的生活状态。最低社会保障目标所针对的不仅是绝对贫困人口,还包括生活水平没有达到法定最低生活标准的相对贫困人口”)

五、连线题(名词解释)

1、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在中国,社会保障则是各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福利、医疗保障、福利服务以及各种政府或企业补助、社会互助等社会措施的总称。

2、社会保障的功能:是指社会保障包括其各个子系统及其具体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发挥出来的实际效能和作用。

第10页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

4、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由社会保障各个有机组成部分所构成的整体,它强调的是社会保障制度内在的结构、项目设置等。换言之,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体依法建立起来的保障国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的系统,它是由保险、救助、福利、互助和个人自我保障等相互联系的子系统编结成的一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社会安全网”。

5、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据法律规定,面向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低收家庭提供经济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6、社会保险:是国家依法建立的面向劳动者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它由政府单位和个人三方共同筹资,目标是保证劳动者在因年老、疾病、工伤、生育、死亡、失业等风险暂时或永久失支劳动能力从而失支工资收入来源时,能够从国家或社会获得物质帮助,以此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

①养老保险:是对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因年老而退出社会劳动后,能够获得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的、稳定可靠的经济来源的社会保险项目。

②医疗保险:这是对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在患病或非因工伤害时提供的医疗保险制度。

③失业保险:这是对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因失去经济来源时,按法定时限和标准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险项目。 ④工伤保险:这是对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因从事职业工作遭受伤害或患有与工作相关的职业病提供生活保障的一种社会保障项目。

7、社会福利:广义的社会福利实际上是社会保障的同义语,是国家和社会对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全部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保障和福利,除前述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外,还包括其他旨在提高生活质量的物质福利,以及全部公共的文化、教育、卫生、体育设施和服务。狭义的社会福利,作为社会保障的从属概念,是与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并列的概念,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和社会为提高全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而提供福利设施和福利服务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8、慈善事业:是以社会成员的慈善心为道德基础,以社会成员的自愿捐献为经济基础,以民间公益事业团体根据捐献者的意愿对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进行物质帮助为基本内容的一种社会互助事业,是现代社会救助体系的组成部分。 9、社区服务:社区服务属于社会服务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服务,它是以社区为单位组织的社会服务。

10、企业年金:是指由企业建立的面向本企业职工的一项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它在国家统一政策的指导下,由企业根据自身财务状况和发展需要自主建立,是对政府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补充。

11、商业保险:商业保险保险人与投保人或被保险人通过保险合同建立保险关系的一种商业交易行为,是由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向保险人支付一定的保险费,将自己特定的风转移给保险人,当约定风险或事件发生后,由保险人依据保险合同支付赔款或保险金的一种风险管理机制。

12、社会保险型保障模式:强调权利与义务相结合,通过国家、雇主和个人三方共同分担责任,充分体现保险互助互济原则的一种保障形式。(德国、美国、日本)

13、强制储蓄型保障模式:主要代表是新加坡创造的中央公积金制度及后来变种的智利模式,都以强调自我积累、自我保障为基体原则。 14、福利国家型模式:强调普遍性与全民性,是在经济发达、整个社会物质生活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实行的一种全面保障形式,目标在于对每个公民由生到死的一切生活及危险,诸如疾病、灾害、年老、生育、死亡以及鳏、孤、独、残都给予安全保证。典型国家是英国和瑞典。

15、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国家实施的一种社会保障模式。以称政府包型社会保障制度(前苏联)。

16、社会保障法:一般来说,社会保障法是指调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保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通常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并以法律的面孔出现。

17、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是指社会保障法所规范的各种特定的社会保障关系,主要是国家或政府、企业或集体和社会成员在社会保障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经济关系。

18、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主体:是指在社会保障活动中,依法享受权利与承担义务的当事人,主体资格是由法律规定的,也是社会保障运行过程中客观存在的。

19、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客体:是指各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目标。

20、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包括社会保障专业法律体系和社会保障相关法律体系。社会保障专业法律体系是指专门规范社会保障事务的法律,它们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确立并健康运行的主要依据,如《社会保障法》、《社会救助法》、《社会福利法》,等等。社会保障相关法律体系是指一些国家制定的包含有与社会保障内容相关的法律所构成的体系,如《劳动法》、《公务员法》等等。 21、中国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以《宪法》所确定的公民权益和国家提供社会保障的规范为根本的立法依据;通过社会保险法、社会救助法、社会福利法、国民保健法、军人保障法及其他专门社会保障法律与相关立法(如《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共同组成了社会保障专业法律体系,而在每一项专业法律又统辖着若干个子法规或实施细则,从而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 22、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是指国家为实施社会保障事业而规定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种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管理原则和管理机制的组合。

23、集中管理模式:是把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以及其他社会保障项目全部统一在一个管理体系内、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集中对社会保障各项目基金营运、监督等实施统一的管理。 24、分散管理模式:是不同的社会保障项目由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各自建立一套保障执行机构、资金营运机构及监督机构,各保障项目之间相互独立,资金不能相互融通使用。

25、集散结合管理模式:是指将社会保障共性较强的项目集中起来,实行统一管理,而将特殊性较强的项目单列,由统一的社会部门分散管理。 25、社会保障行政管理:是指政府部门依法行使对社会保障事务的管理与监督权力,它是确保社会保障制度良性运行的保证。 26、社会保障财务管理:社会保障财务管理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政府财政、审计部门对社会保障制度行财务上的管理与监督;二是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对社会保障经办机构的财务运行管理与监督。

27、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依法筹集并用于保障国民基本生活和增进国民福利的专项资金,它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基础。 28、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一国物质生产部门内部各集团、各阶层及其成员之间进行的直接分配,它集中地体现了物质生产领域资本拥有者与雇佣劳动者之间的权力较量及分配对立关系。 29、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基础上,再次进行的收入分配,它通常由国家主持,即以税收或其他财政收入手段,在物质生产部门初次分配最终结果的基础上,集聚财政收入,再以财政支出形式分配出去,以满足不直接参与物质生产的社会成员和社会集团,同时,也可以由企业或居民以劳务付费等方式进行收入再分配。

30、征费方式:是指政府职能部门根据有关法律强制征收并用于特定社会保障项目的筹资方式,它一般限于社会保险,即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障、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在内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均可以采取征费方式来建立专项基金。 31、自由筹资方式:即采取非固定的、灵活的方式来征集社会保障基金,它来源于公众的自愿参与。

32、预算管理:政府预算管理是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括财政性社会保障基金的预算管理与社会保险基金的预算管理。

第11页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

33、财务监督:即政府财政部门、审计部门与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对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行全过程都实行财务监督,确保基金的安全运行。

34、待遇给付:是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最终环节,是国民社会保障权益实现的标志。

35、委托投资:即社会保障基金委托给专门的投资公司进行投资,所获得的利润按委托投资合同的规定共同分享。

36、现收现付式:亦称为非基金式或纳税式统筹分摊方式,该模式不考虑资金储备,只从当年或近两三年的社会保险收支平衡角度出发,确定一个适当的费率标准向企业与个人征收社会保险费(税),其特点是以支定收,实行初期因支出规模小而费(税)率较低,以后则会随着支出规模的不断扩大而提高,实质上体现着养老保险负担的代际转移。

37、完全积累式:也可称为基金式或总平均保险费式或预提分摊方式。该模式是在对有关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如退休率、伤残率、通货膨胀率等进行宏观上的长期测算后,从追求养老保险收支的长期平衡角度出发,确定当的费率标准,将养老保险较长时期的支出总和按照比例分摊到整个期并向企业与个人征收,同时对已筹集的养老保险基金进行有效运营与管理。

38、部分积累式:亦称为部分基金式或混合式、附梯式。尽管现收现付式与完全积累式均有着自己的特点与长处,但分别采用又都存在着难以逾越的困难。

39、社会统筹模式:是通过养老保险筹资渠道筹集到的养老保险基金全部进入社会统筹,由相关部门根据当年或一个周期内的社会需要统筹规划考虑养老保险基金的使用问题。

40、个人账户模式:是指企业、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全部进入个人账户,当劳动者步入老年、失去劳动能力、离开劳动力市场以后,再按照个人账户积累的金额(本金+运营收入),领取养老保险金。

41、给付既定模式:是先设定养老保险金为保障一定的生活水平需要达到的替代率,以此确定养老保险金的给付标准,再结合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测算,来确定养老保险费的征缴比例。

42、缴费既定模式:是结合未来的养老负担、基金的保值增值、通货膨胀率、企业的合理负担、现行劳动力市场和工资水平等因素,经过预测,确定一个相当长时期内比较稳定的缴费比例或标准,再根据这个缴费标准来筹集养老保险基金,并完全或部分地存入劳动者的个人账户,在劳动者失去劳动能力后,以其个人账户中的金额作为养老保险金或养老保险金的一部分。 43、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是指制度的适用对象和适用人群。

44、基本养老保险:是指由政府主导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是中国首创的一种新型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45、医疗保险:是由国家立法,通过强制性社会保险原则,由国家、单位(雇主)和个人缴纳保险费进行筹资,建立医疗保险基金,当个人因病接受了医疗服务时,由社会医疗保险机构提供医疗保险费用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46、社会医疗保险:是国家立法实施的对公民的医疗保险制度,它通过强制性社会保险原则和方法筹集资金,保证人们平等地获得适当的医疗服务。

47、商业医疗保险:是指同保险公司开办并完全按照等价交换、自愿成交原则确立的市场化医疗保障,它以投保人与保险公司订立医疗保险合同为直接依据。

48、医疗保险基金:是国家为保障被保险人患病期间的基本医疗,同社会医疗保险机构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向用人单位和个人缴纳,以及通过其他合法方式形成的基本医疗保险专项基金。

49、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也被称为医疗保险费用偿付或结算。它是指由医疗保险组织(机构),按照保险合同的规定,在被保险人接受医疗服务后,对其所花费的医疗费用运行部分或全部补偿,也可以理解为对医疗服务机构消耗的医疗成本进行补偿。

医疗保险费用支付的具体方法和途径,就是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方式。

50、按服务项目支付:是指医疗保险机构根据定点医院所提供的医疗服务的项目和服务量,对它们做出的费用补偿的办法。它属于费用后付制。

51、按人头支付:是指医疗保险机构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如1年),根据定点医院服务对象的人数和规定的收费标准,预先支付供方(医疗服务机构)一笔固定的服务费用。

52、总额预算制:由政府单方面或医疗保险机构同医院协商事先确定年度预算总额,在年度内,医院的医疗费用全部在总额中支付。

53、工资制(薪金支付)制:社会保险机构根据定点医院或其他医疗服务人员所提供的服务向他们发工资,以补偿定点医院人力资源的消耗。一般依据所提供服务的时间、医生的技术等级、服务的数量及质量来确定医疗服务人员的劳动价值。 54、定额(或按比例)自付:被保险人每得到一次门诊或住院服务时,都需自付一定数额(或一定比例)的医疗费用,其余部分全部由医疗保险机构负担。

55、扣除保险:保险机构规定,当被保险人就医时,其医疗费用在某个标准数额(通常是最低限额)以下的部分由病人自付,保险机构只支付这个标准数额以上的部分。个人自付的水平也叫“起保线”、“起付线”。

56、限额保险:保险机构设立最高支付限额,在这个限额以下的部分由保险机构支付,超出这个水平的医疗费用由病人自己负担。这个最高限额是医疗保险机构支付的“封顶线”。

57、国家医疗保险:也被称为全民医疗保险,其医疗保险资金主要来自税收,政府通过预算分配方式,将税收形成的医疗保险基金有计划地拨给有关部门或直接拨给公立医院,医疗保险享受对象看病时,基本不需支付费用。因此,国家医疗保险又称为免费医疗保险。(英国)

58、初级医疗服务:也叫家庭医生服务或通科医生服务,提供初级医疗服务的医生称为家庭医生或通科医生。 59、社会医疗保险:通过国家立法形式强制实施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其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方式主要是由雇主和雇员缴纳,政府酬情补贴。(代表性国家有德国、法国、日本) 60、社区合作医疗保险:又可称为基层医疗保险和集资医疗保障制度。是依靠社区的力量,按照风险分担、互助共济的原则,在社区范围内多方筹集资金,用以支付参保人及其家庭的医疗、预防、保健等服务费用的一项综合性医疗保健措施。(以中国的合作医疗和泰国的健康保险卡制度为代表)。

61、储蓄医疗保险制:是强制储蓄保险的一种形式,它通过立法强制劳方或劳资双方缴费,以雇员的名义建立保健储蓄账户(个人账户),用于支付个人及家庭成员的医疗费用的医疗保险制度。(以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

62、就业:广义:指劳动力要素和生产资料要素结合的状态。狭义:指具有劳动能力并处在法定劳动年龄阶段的人从事某一岗位的工作或合作的社会经济活动以获取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一种活动。

63、失业:广义:指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的一种状态。狭义: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处在法定劳动年龄阶段并有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失去或没有得到有报酬的工作岗位的社会现象。

64、自愿性失业:指劳动者自动放弃就业机会,而没有找到新的工作岗位的情况。 65、非自愿性失业:指劳动者愿意接受现有的货币工资水平却仍找不到工作的情况。 66、完全失业:指失业者有劳动能力但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67、部分失业(不充分就业):指有劳动能力的人,虽然有工作,但工作报酬达不到法定的工资标准,工作时间达不到正常工作时间的1/3。

68、显性失业:又称公开失业,一般以失业人员到职业介绍机构进行求职登记为准,一般用失业率来反映。

第12页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

69、隐性失业:指未表现出来,但确实存在或就业不充分的现象,指实际生产率低于潜在的生产率,是一种劳动力资源未被充分利用的情况。

70、摩檫性失业:指在劳动力流动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时间滞差、信息成本和流动成本等原因引起的失业。

71、季节性失业:指由于季节变化或由于消费者季节购买的习惯等原因引起的失业。具有规律性、行业性以及失业持续期的预知性等特点。

72、技术性失业:是由于技术进步、管理改善、生产方法改进等原因造成的失业。

73、结构性失业:是由于经济结构如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的变动,引起了劳动力需求结构的变动,从而产生的部分劳动者成为失业者的情况。

74、马克思的失业理论:是针对资本主义社会而言的,他认为,失业是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的表现,即资本的私人占有和整个社会的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矛盾的突出反映。

75、菲例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76、“奥肯法则”:(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奥肯1962年提出)该法说明了失业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之间的精确关系。 77、失业保险:是旨在通过能为符合条件的劳动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相关服务来增强劳动者抵御失业风险能力的一个社会保险系统。

78、失业保险基金:是在国家法律或政府行政强制的保证下,集中建立起来并给予符合领取条件的失业者物资补偿的资金。 79、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或在规定的某些情况下所遭受的以外伤害、职业病以及因这两种情况造成死亡、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劳动者及其遗属能从国家、社会得到的必要的物质补偿,以保障劳动者或其遗属的基本生活,以及为受伤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救助和康复服务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80、“无过失补偿”原则:亦称“补偿不究过失”或“严格责任”、“绝对责任”原则,即工伤事故发生后,不论事故的责任在雇主或者第三者或职工个人,均应对受害者进行补偿。(首创于德国)

81、工伤保险的赔偿原则:指劳动者个人所有的劳动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受到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致残、死亡而遭到严重损失以致完全丧失,需要对劳动力价值的损失和丧失进行赔偿。

82、开放式列表法:即除已经纳入法律、法规中的职业病之外,还可以在实践中随时把那些已证明是由职业导致的新的疾病列入职业病范围。 83、封闭式列表法:即国家立法规定的职业病范围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在工伤保险的实际操作中需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办理相关事宜,对有些新发现的职业疾病,只有在正式修订职业病目录增列其中才被承认。

84、个别确定法:又称为功过确定法或经历确定法,它与雇主责任制中义务性保险缴费额的确定办法最为接近。 85、丧失劳动能力:指个人因身体或精神受到伤害而导致本人工作能力严重减弱的状况。

86、人身能力丧失:是指因工伤而使个人的适应性受到损害,它主要参照同年领、同正常、健康的人的状况而鉴定,在人身能力鉴定中只考虑其损害程度而不考虑人身能力受到损害后所带来的可能的经济或职业后果。

87、职业能力丧失:指因工伤而丧失从事职业的能力,这种鉴定以受伤者能否胜任受伤前所从事的工作为依据,职业能力丧失的鉴定通常是通过个别工作或集体工作的证明人评定职业病或意外事故的方式进行的,不过,现在纯粹只考虑职业能力丧失的补偿项目已经很少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普通的项目,职业能力丧失鉴定以鉴定损害为标准,而不是以鉴定在一般劳务市场上的获取收入能力的丧失为标准。

88、一般劳动能力丧失:是指发生工伤后重新寻找工作和获取与过去相当的收入水平的能力,它是以获取新工作的可能性即以个人剩余的挣钱能力为理论基础,丧失工作能力的鉴定不是以具体的职业为依据进行衡量而以个人取得工作并获取收入的机会为依据进行衡量,这种方法考虑了个人受伤的严重性、基本特征、年龄、受伤前的工作情况及以后求职的可能。 89、医疗给付:指对工伤事故中的受伤者负担对其治疗及采取相应措施的费用或直接提供医疗服务。

90、工伤津贴:指在工伤治疗期间支付给受伤人员的补贴,补贴标准在所有国家都是按照发生工伤事故前若干月内本人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发放。

91、残疾补助金:指在伤情稳定、医疗终结后,根据工伤鉴定机构鉴定的残疾等级予以支付的一种工伤待遇。

92、社会救助:也称社会救济,是指国家与社会面向由贫困人口与不幸者组成的社会脆弱群体提供款物接济和扶助的一种生活保障政策,它通常被视为政府的当然责任或义务,采取的也是非供款制与无偿救助的方式,目标是帮助社会脆弱群体摆脱生存危机,保障其生存权。

93、社会救助体系:指一个国家对于特定人群所进行的各种救助项目所形成的一整套制度框架体系。

94、贫困: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人们在长时期内无法获得足够的劳动收入来维持一种生理上要求的、社会文化可接受的和社会公认的基本社会水准的状态。

95、绝对贫困:又称生存贫困,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个人或家庭依靠劳动所得或其他收入不能维持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在生产方面缺乏扩大再生产的物质条件,甚至难以维持简单的在生产,在生活方面难以满足人们生存的最低需要,衣食不得饱,劳动力本身再生产难以维持。 96、相对贫困;指比较而言的贫困,一方面指随着时间变迁和不同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下的贫困标准的变化而言的贫困,另一方面指在同一时期不同社会成员和地区之间的差异而言的贫困。

97、狭义贫困;指经济意义上的贫困,反映在一定条件下维持生产与生活在经济上的最低标准。

98、广义贫困:指除包括经济意义上的贫困之外,还包括社会、环境等方面贫困的因素,如人口寿命状况、文化医疗状况、生存生活环境状况及就业不足、失业等。

99、区域贫困:指普通贫困的地区状态,它是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导致的贫困问题,基本特点是当地社会成员普通面临着缺乏基本生活保障的危机。

100、阶层贫困:亦称结构性贫困,指各种原因造成部分社会成员收入过低或无收入而难以维持其自身及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的贫困现象。

101、生活救助:是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贫困人口,实行差额补助的一种新型社会救济制度。 102、灾害救助:是指在公民遭受自然灾害袭击而造成生活困难时,由国家和社会紧急提供的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资金和物质等资源的社会救助项目。

103、失业救助:是与失业保险制度相配套的制度,其救助对象是因失业救济金低下无法维持基本生活或失业保险期满未找到工作,生活陷入困境者。

104、医疗救助:是指政府和社会对贫困人口中因病而无经济能力进行治疗的人实施专项帮助和支持的制度。

105、住房救助:指政府向最低收入家庭和其他需要保障的特殊家庭,提供租金补贴或以低廉租金配租的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制度。

106、教育救助:是国家或社会团体、个人为保障适龄人口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从物质和资金上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学生在不同阶段提供援助的制度。

第13页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

107、农村扶贫开发:指国家和社会通过包括政策、资金、物资、技术、信息、劳务、就业等方面的外部收入,对农村的贫困地区的经济运行状态进行调整、优化,在此基础上实现地区经济的良性增长,而逐步改变其落后面貌,走向富裕的制度安排。

108、资金救助:指以发放现金的形式为救助对象提供帮助的救助形式,它是现代社会救助的主要形式,在贫困救助中采用得最为经常。

109、实物救助:指以发放物资的形式为救助对象提供帮助的救助形式,它是一种传统的救助形式,实物救助的优点是所发的物资可直接消费,救助的效果比较快捷。

110、服务救助:是针对特殊的被救助的需要而提供的生活照顾和护理等服务。主要包括了对高龄老人的护理服务、对失依儿童的关爱和照顾等。

111、经常性救助:指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的社会救助。

112、临时性救助:指在时间上没有连续性,或者救助时间比较短的社会救助,它是为解决社会成员临时的生活困难而进行的社会救助。

113、最低生活保障:指国家和社会为生活在法定最低收入水平之下的社会成员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帮助的救助形式。

114、法制化原则:指依靠法律手段来保护社会成员或生活贫困者的权利和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生产发展。 115、防灾:指人们对易发生灾害地区在灾害发生前积极地采取预防措施,尽可能避免或减少灾害的发生。

116、抗灾:指抵御、控制和消除灾害的影响,即灾情一旦出现,不惜一切代价动员各方面的力量,采取各种措施,包括抗洪、抗旱、抗震、抗冰雹、抗霜冻、抗病虫害等抵抗灾害,防止其泛滥,尽最大努力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117、救灾:是灾害已形成,在灾害发生过程中和灾后,政府迅速组织力量抢救人们生命财产,安排灾民生活,动员人们群众支援灾区,恢复灾后人民生活和生产等各种活动的总称。

118、慈善事业:是以社会成员的慈善心为道德基础,以社会成员的自愿捐献为经济基础,以民间公益事业团体根据捐献者的意愿对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进行物质帮助为基本内容的一种社会互助事业,是现代社会救助体系的组成部分。

119、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和社会为增进与完善社会成员尤其是困难者的社会生活而实施的一种社会制度,旨在通过提供资金和服务,保证社会成员一定的生活水平并尽可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120、残疾人:指从情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部分地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的人,它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人等多种类型,是一个特殊社会群体。

121、残疾人福利:指国家和社会为残疾人在生活、工作、教育、医疗和康复等方面提供的设施、服务和优惠性政策的一种福利制度,它是社会福利的一个重要方面。

122、特殊教育:是国家提供给患有残疾的儿童、青年和成年人享有平等教育机会的一种制度安排,它由政府财政扶持,是现代国民教育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123、康复:健康重建,是指人们因疾病或某些事故残疾后,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外力的辅助,使精神上、身体上、生活上、经济上、社会上以至劳动能力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康复。

124、环境福利:指国家和社会保证残疾人能够进出和享用公共建筑、设施、公共住房和公共交通工具。消除妨碍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障碍的一种措施,这种措施的实施并不完全由政府财政投入为标志,而是在相应的法规政策规范下,由有关各方依照相应的标准来设计和运行。

125、妇女儿童福利;是妇女福利和儿童福利的总称,是国家和社会为满足妇女、未成年人的特殊需要和维护其特殊利益而提供的照顾和福利服务,是社会福利项目之一。

126、员工福利:广义:包括法定社会保险与非法定的员工福利;狭义:仅指非法定的员工福利。

127、法定员工福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的对员工的福利保护政策,包括社会保险和各类休假制度。

128、非法定的员工福利:是指企业自主建立的,为满足职工的生活和工作需要,在工资收入之外向雇员本人及其家属提供的一系列的福利项目,包括货币津贴、实物和服务等形式。

129、收入保障计划:是旨在提高职工的现期收入(利润分享和员工持股计划)或未来收入(企业年金、团体人寿保险)水平的福利计划。

130、健康保健计划:是针对员工健康进行的保险,已经成为企业的一项常见的福利措施。

131、员工服务计划:是除了以货币形式提供的福利外,企业还为员工或员工家庭提供旨在帮助员工克服生活困难和支持员工事业发展的直接服务的福利形式,如雇员援助计划、雇员咨询计划、教育援助计划、家庭援助计划、家庭生活安排计划和其他福利计划(如为员工提供交通服务、健康服务、旅游服务和餐饮服务等福利项目等)。 132、企业年金计划:是企业举办的一项养老保险计划,员工退休后可以获得的养老收入。

133、现金补助:是指企业以现金补助形式所提供的住房计划,包括补充性住房公积金、现金住房补贴。 134、补充性公积金:指企业向员工住房公积金账户所缴存的超过员工个人公积金缴存额的部分。 135、现金住房补贴:是指企业直接以现金形式发给员工的用于住房消费的福利工资。

136、实物资助;指企业以直接或间接提供居住场所的手段来帮助员工解决住房问题的计划方式,包括直接为无房员工提供宿舍或公寓和直接与房地产开发商进行谈判。

137、购房贷款:是指企业通过其所建立的员工福利基金或专门的住房基金为购房的员工提供低息或无息的借款,或帮助员工偿还住房贷款等住房计划方式。

138、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139、社会救济:社会救济亦称社会救助,是国家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给予救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制度。

140、失业社会保险:失业社会保险是劳动者由于非本人原因失去工作、中断收入时,有国家和社会依法保证其基本社会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141、职业康复:是指残疾人在国家和社会的帮助下,经过特殊的医疗照顾和训练,加以辅助工具,不同程度地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部分或全部恢复劳动能力,使之能够最大限度地从事日常生活和工作。

142、妇女就业保障:妇女就业保障是通过立法和政策措施,保证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就业权利和机会,创造男女平等的就业机制,使妇女平等地参与社会经济生活。

143、妇女生育保障:妇女生育保障是指为怀孕和分娩的妇女提供物质帮助和产假,以保证母亲和孩子的基本生活及孕产期的医疗保健需要。

144、社会优抚制度:社会优抚制度是国家以法定的形式和通过政府的行为,对社会有特殊贡献者及其眷属实行的具有褒扬和优待赈恤性质的社会保障措施。

第14页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社会保障 参见教材第5页 以郑功成的观点为主 2、社会保险 参见教材第83页 3、社会救助 参见教材第82页 4、社会福利 参见教材第87页 二、简答题

1、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 参见教材第12-17页 2、社会保障的目标有哪些? 参见教材第10页

3、社会保障应遵循怎样的原则?参见教材第23-27页 4、社会保障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参见教材第37页

5、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有哪些基本规律?参见教材第50-53页 6、简述社会保险有什么特点?参见教材第84页 三、辨析题

1、商业保险不同于社会保险保险?参见教材第83、91页 2、社会救济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参见教材第82页 3、企业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是社会保险基金的唯一来源?错 四、论述题

1、试评价早期的社会保障?参见教材第42-43页

2、试比较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的异同。参见教材第87-88页

一、名词解释

1、社会保障法 参见教材第107页 2、社会保险基金 参见教材第137页 3、集散结合管理模式 参见教材第130页 4、社会保障行政管理 参见教材第132页 5、养老保险 参见教材第171页 二、简答题

1、简述社会保障法制化的价值。 参见教材第108-109页 2、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有哪些? 参见教材第146-151页 3、简述社会保障待遇的分类 参见教材第156-157页 4、养老保险的特征有哪些? 参见教材第172-173页 5、影响养老保险的因素有什么?参见教材第177-178页

三、论述题

1、 中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参见教材第125-128页

2、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哪些问题?其未来发展如何? 参见教材第195-198页

一、名词解释

1、医疗保险 参见教材第202页 2、DRGs支付体系 参见教材第213页 3、失业(狭义) 参见教材第234页 4、工伤保险 参见教材第265页 5、职业病 参见教材第265页 二、简答题

1、医疗保险制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参见教材第203页 2、失业保险有哪些类型? 参见教材第235-236页

3.简述工伤预防、工伤补偿与工伤康复的关系。参见教材第278页 4简述导致失业现象无法避免的深层次原因。参见教材第234-235页 5.简述失业保险发展中的问题及改革趋势。参见教材第256-258页 三、论述题

1、中国为什么要进行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 参见教材第227-228页

2、试述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方向。 参见教材第260-261页

《社会保障学》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在中国,社会保障则是各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福利、医疗保障、福利服务以及各种政府或企业补助、社会互助等社会措施的总称。它包含了以下必备要素:依法建立、突出以人为本、具有经济福利性、属于社会化行为。

2、社会保险:是国家依法建立的面向劳动者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它由政府、单位和个人三方共同筹资,目标是保证劳动者在因年老、疾病、工伤、生育、死亡、失业等风险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从而失去工资收入来源时,能够从国家或社会获得物质帮助,以此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

3、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据法律规定,面向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低收入家庭提供经济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4、社会福利:广义的是社会保障的同义词,是国家和社会对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全部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保障和福利;狭义是作为社会保障的从属概念,是与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并列的概念,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和社会为提高全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水平和生活质量而提供福利设施和福利服务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第15页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

二、简答题:

1、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

答: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有:稳定功能、调节功能、促进发展功能、互助功能、其它功能。 2、社会保障的目标有哪些?

答:社会保障的总目标是通过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增进国民福利来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它要实现的目标有:①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②满足国民的生活保障需求,不断改善和增进国民的福利;③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3、社会保障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答:社会保障应遵循公平原则、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责任分担原则、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和其他原则。 4、社会保障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答:以政府介入的程度或制度化作为依据,社会保障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是慈善事业时代或前社会保障阶段;二是济贫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阶段;三是现代社会保障阶段,它又可以分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阶段、发展阶段与成熟阶段。 以社会保障在不同时期的具体实践内容为依据,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是社会救助型发展阶段;二是社会保险型发展阶段;三是社会福利型发展阶段。

5、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有哪些基本规律?

答: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规律有:立法先行;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协调发展;多样化发展。 6、简述社会保险有什么特点?

答:除了具有社会保障制度的一般特点,社会保险还具有如下特点:预防性、补偿性、储蓄性、多源性和互济性。

三、辨析题

1、商业保险不同于社会保险保险?

答:对。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险的技术基础,没有商业保险,就不可能有社会保险的产生,但二者也存在明显的区别:(1)属性不同,社会保险是国家强制实行的行政性的社会保险制度;商业保险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经营活动。(2)作用和对象不同,社会保险以劳动者及其供养的直系亲属为对象,在劳动者丧失劳动能力时按规定给予物质帮助;商业保险是以全体人民为对象,一般险种实行任意投保的办法,保险人与被保险人双方均有自由选择的权力。(3)权利与义务对等关系不同,社会保险强调劳动者必须履行为社会贡献劳动的义务,并由此获得享受社会保险的权利,权利与义务对等;商业保险强调投保人的所缴纳的保险费的多少决定保险金的多少,其权利与义务的对等表现为一种“多投多保,少投少保,不投不保”的等价交换关系。 (备选答案)

①性质、作用不同。社会保险具有强制性、互济性和福利性,其作用是通过法律赋予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而得到生活保障的权利;而商业性保险是自愿性的,赔偿性和盈利性的,它是运用经济赔偿手段,使投保的企业和个人在遭到损失时,按照经济合同得到经济赔偿。②立法范畴不同。社会保险是国家对劳动者应尽的义务,是属于劳动立法范畴;而商业保险是一种金融活动,属于经济立法范畴。③保险费的筹集办法不同。社会保险费按照国家或地方政府规定的统一缴费比例进行筹集,由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行政强制实施;而商业保险实行的是自愿投保原则,保险费视险种、险情而定。④保险金支付办法不同。社会保险金支付是根据投保人交费年限(工作年限),在职工资水平等条件,按规定付给,支付标准以保障基本生活为前提;而商业保险金的支付是按照经济合同给付。⑤管理体制不同。社会保险由各级政府主管社会保险的职能部门管理,其所属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不仅负责筹集、支付和管理社会保险基金,还要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管理服务工作;而商业保险则由各级人民保险公司进行自主经营,属于企业行为。 2、社会救济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

答:错。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是社会保险,因为,社会保险的保障对象是劳动者,而劳动者是人口中最多、最重要的部分;而且社会保险所承担的风险最多,包含劳动者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社会保险是所用的资金是社会保障基金中的最大部分。社会救济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象是社会成员中的特殊人群,如:儿童、老人、残疾人等,社会救济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最后一道防线。

3、企业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是社会保险基金的唯一来源?

答:错。社会保险基金的来源,从形式来看,有三种渠道:企业缴纳、劳动者个人缴纳、国家财政资助;企业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是社会保险的重要来源之一,但不是唯一来源。

四、论述题

1、试评价早期的社会保障。

答:早期的社会保障是慈善事业的代名词,它包括宗教慈善事业、官办慈善事业与民办慈善事业,在西方是宗教慈善事业为主,在中国则是管办慈善事业为主。此后才进入济贫制度阶段。

对这一时代社会保障活动,可以作如下评价:①性质上是居高临下的施舍型;②根本目的是防止被统治者反抗;③保障项目是极端有限型;④保障水平是极端低下型;⑤保障效果是不良型。(各点自行展开) 2、试比较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的异同。

答:它们都是社会保障的有机组成部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主要表现在:第一,对象不同;第二,权利与义务关系不同;第三,保障水平不同;第四,管理与实施方式不同;第五,保障的目标和手段不同。(各点自行展开)

作业二

一、名词解释

1、社会保障法:是指调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保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通常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并以法律的面孔出现。

2、社会保险基金:是国家依法筹集并用于保障国民基本生活和增进国民福利的专项资金,它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基础。 3、集散结合管理模式:是指将社会保障共性较强的项目集中起来,实行统一管理,而将特殊性较强的项目单列,由统一的社会部门分散管理。

4、社会保障行政管理:是指政府部门依法行使对社会保障事务的管理与监督权力,它是确保社会保障制度良性运行的保证。 5、养老保险: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为劳动者解除养老后顾之忧的一种社会保险,是增强劳动者低于老年风险的能力,手段则是提供相应的收入保障。

二、简答题

1、简述社会保障法制化的价值。

答:社会保障法制化的价值包括两种:一是内在价值,即社会保障法所固有的价值;它可以通过法律的规定使社会保障的各

第16页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

项制度更为公平合理,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又可以使社会保障主体的权利义务获得一种确定性。二是外在价值,即社会保障法所具有的相对于其他社会目标来说具有的工具价值;通过法制化,使社会保障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职责明晰化,使社会保障制度有效地运作。

2、简述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

答: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有财政拨款、征收社会保险缴费(税)、发行福利彩票与募捐、服务收费、基金营运收益和其他渠道。

3、简述社会保障待遇的分类。

答:社会保障待遇分为:①现金援助,包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工伤保险金等社会保险待遇,以及救济金、各种现金津贴及福利补助等,一些国家还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对部分社会成员给以现金补助;②实物援助,包括直接发放实物与发放食物券两种;③劳务服务,如医疗保健服务、老年人服务、残疾人服务、国民教育等。 4、简述养老保险的特征。

答:养老保险的特征有普遍性、重要性、长期积累性和复杂性。 5、简述影响养老保险的因素。

答:影响养老保险的因素有①文化传统、家庭结构和功能影响着养老保险的价值取向;②人口类型和人口政策影响着养老保险的模式选择;③劳动就业制度和人均预期寿命影响养老保险的具体规定;④管理体制和组织模式影响养老保险的实施效果。

三、论述题

1、中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答:尽管中国的社会保障法制建设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并制定了多部社会保障方面的法规和部分相关法律,他们对于维系以往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为以后的社会保障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但从总体上看,中国的社会保障立法又十分滞后,基本上处于一种非正常状态,从而对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与健康运行是一种先天的不足。中国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的滞后局面主要表现在:①社会保障立法还缺乏合理的理念;②立法缺乏统筹规划,体系结构残缺;③法制建设的层次低;④立法主体混乱,立法层级无序;⑤欠缺与WTO的社会保险规则相适应的法律规范。

中国社会保障立法的发展趋势,依据量和质两个方面的评价标准,应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①由地方立法向中央立法发展;②由分散立法向相对集中立法发展;③由行政立法向人大立法发展;④强化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实施机制。 2、试述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未来发展。

答:尽管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这一制度亦面临着许多困难与问题,从而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来促进使其不断走向完善。中国的养老保险现行制度存在的问题有:①人口老龄化;②家庭保障功能减弱;③经济发展水平低与地区差距过大;④养老金保值增值难。

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未来发展:①目标设定;作为旨在提高劳动者抵御老年风险能力的制度安排,养老保险制度的未来发展也应是通过完善自身的组织结构、实施管理和获得尽可能充足的资源,以更好地实现对劳动者老年生活的保障,提高养老保险制度的保障能力。就养老保险制度的未来安排上,要注意:第一,合理定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架构;第二,合理确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保障目标;第三,合理选择基本养老保险的财务机制。②政策建议;实现上述目标,还需要相关措施的实施和配合:第一,理顺管理体制;第二,加强制度的有效性;第三,划清历史责任与现实责任;第四,探索基金管理、运营的有效途径。

作业三

一、不定项选择题

1、“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一词,最早出现是在(C)。 C.美国1935年《社会保障法》

2、影响社会保障发展进程及状态的最重要因素是(ABCD)。

A.经济因素 B.社会因素 C.道德因素 D.政治因素 3、下列各项中,属于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主体的是(ABCD)。 A.国家或政府 B.社会保障实施机构

C.企业、社会团体及官方机构 D.城乡居民及其家庭 4、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方式主要有(BCD)。

B.征税方式 C.征费方式 D.自由筹资方式 5、下列有关美国的401K计划的表述中,正确的是(BC)。 B.401K计划是典型的DC型企业年金计划 C.401K计划需要有5个以上的雇员参与

6、世界各国的养老保险筹资模式主要有(ABD)。

A.现收现付式 B.完全积累式 D.部分积累式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医疗保险:是为了分担疾病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而设立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具体来说,是由国家立法,通过强制性社会保险原则,由国家、单位(雇主)和个人缴纳保险费进行筹资,建立医疗保险基金,当个人因病接受了医疗服务时,由社会医疗机构提供医疗保险费用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2、DRGs支付体系:即按病种分类支付,全名叫按疾病诊断分类定额支付,是把医疗服务的全过程看成一个计量单位和确定服务价格的标识。具体地说,就是根据国际疾病分类法,将住院病人疾病按诊断、年龄、性别等分为若干组,每组又根据疾病轻重程度及有无合并症、并发症分为几级,对每一组不同级别都制定相应的价格标准,按这种费用标准对该组某级疾病的治疗全过程,保险机构一次性向医院支付费用。

3、失业:广义的失业是指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的一种状态;狭义的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处在法定劳动年龄阶段并有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失去或没有得到有报酬的工作岗位的社会现象。

4、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或在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所遭受的意外伤害、职业病以及因这两种情况造成死亡、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劳动者及其遗属能够从国家、社会得到必要的物质补偿,以保障劳动者或其遗属的基本生活,以及为受伤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救助和康复服务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5、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及其他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三、填空题

1、法国1669年制定的《 年金法典 》开养老保险立法之先河,但较为公认的具有现代意义上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以德国1889年颁布的《 老年、残疾和遗属保险法 》为标志的。

第17页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

2、财政性社会保障基金直接来源于国家税收,社会保险基金来源于按工资额一定比率征收的社会保障费(税)。

3、工伤是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而日益突出的职业灾害,它主要包括工作中的突发性意外伤害事故和持续性职业疾病。 4、20世纪70、80年代后美国发展起来的“管理式医疗保险”的主要类型包括健康维护组织(HMO)和优先提供者组织(PPO) 5、福利国家起源于英国,1942年底该国社会保障计划《贝弗里奇报告》发表,提出“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

四、简答题

1、简述医疗保险制度的主要特征。

答:医疗保险作为社会保险的一个项目,具有社会保险的强制性、互济性、福利性、社会性等基本特征,但由于疾病风险和医疗服务需求、供给的特殊性,由市医疗保险与其他社会保险项目有着明显的区别,还具有如下特点:①医疗保险具有普遍性;②医疗保险应涉及面广而更具有复杂性;③医疗保险属于短期的、经常性的保险;④医疗保险是通过医疗服务和费用补偿来实现的;⑤医疗风险的发生频率高,且费用难以控制。 2、简述失业的类型。

答:失业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根据失业的意愿,可以分为自愿性失业和非自愿性失业;根据失业的程度,可以分为完全失业和部分失业(不充分就业);根据失业的表现,可以分为显性失业和隐性失业;根据失业的原因,可以分为摩擦性失业、季节性失业、技术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等待性失业。 3、简述工伤预防、工伤补偿与工伤康复的关系。

答:工伤预防的任务是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手段来预防工伤事故的发生,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伤事故及其危害后果;工伤保险是在工伤事故发生后,保障受伤害者能够得到及时和有效地医治,同时对其受到的经济损失给以补偿;工伤康复则是通过医疗手段的延伸促使受伤害职工的身体康复,并通过相应的职业再培训来帮助其恢复职业能力,促使其重新从事相应的工作。三者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一个缓和乃至使工伤问题得到较好解决的良性循环体系。 4、简述导致失业现象无法避免的深层次原因。 答:失业是多种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失业的原因也复杂多样。导致失业现象无法避免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①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②劳动力市场不完善;③劳动生产率提高;④产业结构调整。 5、简述失业保险发展中的问题及改革趋势。

答:失业保险在发展过程中主要遇到以下问题:①失业率不断升高,导致失业保险支出越来越大;②失业保险入不敷出,支付压力沉重;③高水平失业保险助长不良风气,影响经济健康增长。

随着失业率的不断攀升,失业保险已成为或将要成为各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从英国、法国、德国以及其他国家所进行的改革,可看出有以下趋势:①限制享受失业保险的权利;②加强失业保险的管理和运营;③突出就业导向。

三、论述题

1、试述中国进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原因。

答:20世纪50年代初,国家建立起城镇职工的医疗保险制度,即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经费从企业提留的福利费中列支。由公费医疗与劳保医疗制度构成的传统医疗保障,全面地保障了劳动者及其家属的疾病医疗,对于解除职工在医疗上的后顾之忧和维护社会稳定都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它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无法适应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的需要。具体表现在:传统医疗保障的社会化程度较低,且因封闭运行而造成不同类型企业负担畸轻畸重。传统医疗保障筹资手段不合理。职工的费用意识和自我约束意识淡薄,成为医疗需求过度和医疗资源浪费的根源。同时,传统医疗保障的偿付方式也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造成医疗需求不足与医疗资源浪费并存。此外,公费医疗与劳保医疗的医疗服务机构分属于卫生部门和劳动部门两个系统,二者各自为政,各行其道,无法进行整体区域卫生规划和行业管理,从而不可避免地产生医疗资源的重复配置和浪费。

2、试述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方向。

答:从国际上看,失业保险向就业保障机制发展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这是使失业保险由较为消极的事后救助向积极的就业促进机制转化的选择。

近10多年来,各国在失业保险制度方面一个突出的改革方向就是变消极的生活保障为积极的就业保障。许多国家不仅将失业保险工作的重点逐步向这方面转移,而且在失业保险基金的分配上,也开始注重失业保险促进就业功能的发挥。

经过1986年以来的发展,中国的失业保险已从制度象征演变成有效制度,在保障部分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安定,推行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失业职工再就业,积极配合企业改革,分流、安置富余职工方面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就业形势长期严峻的条件下,失业保险制度向就业保障机制发展更加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在解决失业人员的生活问题的同时尽最大可能地促进失业者重新就业,将是失业保险制度的主要目标。

作业四

一、不定项选择题

1、下列各国中,实行养老保险制度私营化模式的国家是(B)。 B.智利

2、国家通过立法形式介入济贫事务,是以(A)为标志的。 A.英国1601年《济贫法》 3、社会保障的功能包括(ABCD)。

A.稳定功能 B.调节功能 C.促进发展功能 D.互助功能 4、“福利国家”的理论蓝图构建自英国著名经济学家贝弗里奇的(A)。 A.《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

5、一般而言,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方式主要有(BCD)。 B.征税 C.征费 D.自由筹资 6、中国法律规定的退休年龄是男职工(B)、女职工(B)。 B.60周岁;55周岁

7、社会保障的发展具有(A)的特点。 A.刚性增长

8、社会保障在实践中需要实现的分目标有(ABC)。

A.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 B.满足国民的生活保障需求 C.实现整个社会和谐发展 9、政府对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方式主要有(ABC)。

A.预算管理 B.财务监督 C.投资管制 10、下列各项中,实行分散管理模式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是(C)。 C.德国

第18页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

11、总体而论,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营方式包括(BCD)。 B.由基金管理机构直接从事商业证券投资和实业投资 C.委托专门投资公司进行投资,利润按委托合同规定共享 D.将基金存入金融机构或购买国家及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

12、目前中国失业保险基金的缴费比例是企业按照工资总额的(D)缴纳,劳动者按照个人工资的(D)缴纳。 D.2% ;1%

13、下列有关美国的401K计划的表述中,正确的是(BC)。 B.典型的DC型企业年金计划 C.需要有5个以上雇员参与 14、社会保障制度的多样性特征,主要表现为(ABD)。

A.制度模式多样化 B.项目结构多样化 D.水平结构多样化 15、影响社会保障进程及状态的最重要的因素不外乎是(ABCD)。

A.经济因素 B.社会因素 C.道德伦理因素 D.政治因素 16、在我国,行使社保基金管理职能的政府职能部门主要有(BCD)。 B.财政部 C.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D.民政部

17、下列各项中,实行集中管理模式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是(D)。 D.智利

18、下列各项中,实行补贴性自愿失业保险制度的国家是(C)。 C.芬兰

19、医疗保险基金的缴费主体是参保单位缴费,现行缴费率为在职职工工资总额的(D)。 D.6%

20、我国《工伤保险条例》于(C)起在全国正式实施。 C.2004年1月1日

二、判断题

(√)1、福利国家的危机突出表现为失业率高、社会保障财政赤字、通货膨胀加剧不利于经济发展,等等。 (×)2、“医疗保险缴费率(CR)=(支付待遇+管理费)/被保险人工资总额。 (×)3、目前中国的社会保障仍属于社会主义国家传统的国家保险模式。

(×)4、工伤保险费分别由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2%和职工个人按照工资的1%共同缴纳。 (√)5、1883年德国颁布的《疾病保险法》是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险法律。

(×)6、1669年德国颁布的《老年、残疾和遗属保险法》开养老保障立法之先河。 (√)7、国际上较为普遍的观点是失业率在4%—5%及以下,可以视为充分就业。

(×)8、医疗保险制度确立的标志是德国于19世纪80年代颁布的世界上第一部专门的《劳工伤害保险法》。 (×)9、较为公认的现代意义上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是以1669年法国的《年金法典》为标志的。 (√)10、住房公积金和慈善基金都是社会保障基金的有机组成部分。 (×)11、新加坡是亚洲第一个推行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

(√)12、“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一词最早出自美国1935年颁布的《社会保障法》。

(×)13、以英国1601年《济贫法》为代表的早期社会保障制度的根本目的是消除社会成员的后顾之忧。 (×)14、失业是一种消极现象,对社会没有积极作用可言。 (√)15、世界上最早建立失业保险制度的国家是法国。 (×)16、储蓄医疗保险制是自愿性储蓄保险的一种形式。

(×)17、智利的社会保险基金私营化模式不仅限于养老保险领域,还覆盖了整个社会保障制度领域。 (√)18、根据经济学家的观点,发行福利彩票与慈善募捐都属于第三次分配。

(×)19、以国民年金保险制度为代表的政府责任型模式,是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主流趋势。

(×)20、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内设最低生活保障司,管理最低生活保障事务和指导地方社会救济工作。

五、简答题

1、简述新加坡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答:新加坡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主要有:①强调自食其力、自我保障,强调统一的个人储蓄而不是分散的个人储蓄。②资金的筹集全部由雇主和雇員按規定的一定比例支付。③公积金制度不具备再分配和互相调剂功能。④激励功能比较强。⑤从单一功能发展到多功能(综合功能),从而使公积金走向一种以自我保障为主,辅之以社会保险的综合性自我保障体系。⑥公积金的使用和管理规定有严格的法律程序。 2、简述残疾人福利的主要内容。

答:残疾人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为残疾人在生活、工作、教育、医疗和康复等方面提供的设施、服务和优惠性政策的一种福利制度,它是社会福利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的主要内容有:残疾人的就业福利、特殊教育、身体康复、环境福利和优惠待遇。

3、简述企业年金的性质和特点。

答:企业年金的性质从宏观角度看,是整个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二支柱”,是对国家建立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一个补充;从微观角度看,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者薪酬福利结构的一部分,是企业用于吸引人才、稳定高素质员工,以提高自己在市场上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企业年金的特点有:①企业年金计划在大多数国家一般由企业自愿决定是否建立,并自主选择管理和运作方式;②企业年金属于个人产品;③企业年金大多采用积累制,实行个人保障;④企业年金主要是通过资本市场,如各种金融机构来运作,投资手段更多样化,更重视基金的投资性收益;⑤企业年金更注重效率原则,在企业内部人力资源战略中是更具有激励机制的福利手段。

4、简述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渠道。

答:一般而言,医疗保险基金主要来源于以下几种渠道:个人缴纳的医疗保险费;用人单位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基金利息收入;调剂收入;转移收入;财政补贴以及其他收入等。其中个人和用人单位缴纳的保险费是医疗保险基金的主要来源。

第19页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

四、论述题

1、试述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原则。

答: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是以解决国民生存保障问题并促使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为出发点与归属点的,因此,现代社会保障立法实质上即是社会成员生存权利保护法和国民安全法,同时也是社会稳定法和社会调节法。为此,在立法中需要遵循下列一些基本原则:

①人权保障原则。人权意味着一个人所固有的权利,国家应该将保障公民生存权作为社会保障法的内在价值,将公民的生存权作为社会保障法的起点和终点。人权保障原则是社会保障法的首要原则。

②公平优先原则。社会保障追求的主要价值是时候公平,失去了公平优先的特性就不再是社会保障。这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之所以成为社会长期稳定发展机制和经济长期发展的维系、润滑、保障机制的根本要求。 ③权利与义务相结合原则。权利与义务是现代社会保障法律中的一对基本的范畴。

④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法律制度作为上层建筑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⑤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原则。任何法律都应当是一种普遍的规范,社会保障立法也要考虑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与需要,并能够适用于全体社会成员,使一切保障立法也应考虑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与需要,并能够适用于全体社会成员,使一切社会成员均能够享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同时,又必须承认社会成员之间不仅存在着阶层差异,而且存在着个体差异,它们对社会保障的需求并非一致的,从而需要差别对待,既针对不同类型的社会成员制定内容有别的社会保障法律,这就是特殊性原则。

第20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lx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