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哲学教材易错易混知识

更新时间:2024-03-09 13:2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一般哲学概论部分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 2.哲学以世界观为研究对象。(哲学以整个世界为研究对象)

3.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正确的哲学才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4.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总和。(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5.方法论是改造世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方法论是改造世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6.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有正确的哲学也有错误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7.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 8.哲学属于社会科学。(哲学不属于具体科学)

9.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0.不可知论完全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1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展开的)

12.唯物主义都是可知论,唯心主义都是不可知论。(错) 13.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错)

14.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5.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6.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直接吸收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而形成的。(马哲对上述两者不是简单的直接吸收,而是批判继承和发展。)

17.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成果。(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建设经验的成果) 唯物论部分

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范畴。(“客观存在”应为“客观实在”。) 2.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物质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

3.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是独立存在着的。(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并通过具体形态表现出来) 4.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因此,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是正确的。但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因此相互制约不正确。类似的错误提法还有“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实践和认识相互制约”、“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制约”)

5.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两者相互依存。(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并非相互依存) 6、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就如同照相机、镜子对事物的反映一样。(错)

7.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意识的内容是对物质的反映,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8.意识促进事物发展。(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

9.规律是永恒不变的。(规律的存在和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具体地把握规律。)

10.正确的规律起积极作用,错误的规律起消极作用。(规律没有好坏之分,也没有积极和消极作用之说) 认识论部分

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2.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3.认识源于实践和学习。(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4. 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5.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实践是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6.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正确反映。(真理是主体对客体的正确反映) 7. 真理是标志客观同主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主观同客观)

8.人们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是改造主观世界的基础,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主观世界。) 辩证法部分

1.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中,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前对后错。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又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2.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两种联系都是客观的)

3.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只有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4.发展是运动变化,运动变化就是发展。(只有前进行上升性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5.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6.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质变就是发展。(前对后错)

7.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必然引起质变。(前两句对后一句错。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

8.流行的事物是新事物,新出现的事物也是新事物。 (错)

9.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而不是全盘否定)

10.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这意味着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的方向是前进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在前进中有曲折。)

11.联系、发展、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主观唯心主义的名人观点 ①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②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③王守仁(王阳明):“心者,天地万物之主”“心即是天”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④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心外无物” ⑤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⑥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⑦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⑧马赫:“物是感觉的复合”

⑨休谟:“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 ⑩费希特:“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 ?叔本华:“万物皆是我们的表象”

?杜威:“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 客观唯心主义的名人观点

①朱熹:“理生万物” “ 理主动静” “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理在事先” ②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创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

③黑格尔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精神”的外化。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lua.html

微信扫码分享

《高中哲学教材易错易混知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
范文搜索
下载文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