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福建省教师公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考点复习解析

更新时间:2023-10-01 18:3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5年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知识》教学论考点复习

考点复习

1信息技术教学论的特点有((综合性、基础性、实践性、独立性、发展性))。 2信息技术课程性质主要表现在((综合性、基础性、实践性、层次性、人文性))五个方面。

3信息技术课程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

4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环节主要包括((显现任务、教师导学、明确任务、完成任务、完成情况评价))五个环节。

5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特点((实践性、耦合性、多样性、整体性、继承性、发展性))。

6解决问题的方法主要有((尝试错误和顿悟法))。

7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类型与选择从时空距离看可以分为((远程教学方法和非远程教学方法))。

8课堂教学形式((班级授课、全班或分组集体上机、分组协作学习))。

9分析学习内容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归类分析法、图解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卡片法、解释结构模型法))等等。

10我们对中小学生信息技术课程所有学习内容进行分析,发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内容总体而言可以分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信息技术应用软件操作技能、计算机算法与程序))等三大类。

11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分为((课堂讲授型、自主探究型、合作探究型))三种。 12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结果评价可以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3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方案是把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以规范的方式展现出来,其呈现是灵活多样的,((有叙述式、表格式))等。

14叙述式教案应包括((课题、学习目标、授课时数、课的类型、主要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件资源和反思))等项目。

15学习过程中形成性评价手段有((提问、课堂作业、课外作业))等。 16自主探究型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有((支架式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策略和随机进入式教学策略))。

17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分为((替代型策略和生成型策略))。 18在教育调查法中,教育问卷的份数不应少于((30份))。

19影响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要因素有((学校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 20信息技术知识学习包括三个过程:((习得新信息、转换、评价))。 21问题解决的策略分为((算法与启发式))两种。

22信息技术问题解决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确定方案、解决问题))四个阶段。

23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一般分为五步((明确问题、定义和表征问题、探索可行的策略、按照策略行事、复查和评价活动策略))。

24在信息技术态度习得的心理过程分析中,态度包括三个成分是((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倾向成分))。

25班杜拉将观察学习分成((注意、保持、生成和动机))四个子过程。

26信息技术技能形成心理包括技术学习的((认识心理与个性心理特征))。

27信息加工理论把学习结果分为五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28基于校园网络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在功能上的优点有((共享数据库资源、共享软硬件资源、提高系统可靠性、提高办公效率))。

29信息技术课程专用软件分为((操作系统、图形图像处理软件、数据库软件、文字处理软件、程序设计语言、多媒体制作软件、网络应用软件))。

30从网络教学的内容结构上看,网络教学资源库可以分为((教学资源库、学习资源库))。

31网络资源的选择应从六个方面考虑,包括((网络资源的主题性、网络资源的准确性、网络资源的权威性、网络资源的时效性、网络资源的教育性、网络资源的技术性、网络资源的艺术性))。

32衡量信息技术测验的好坏,需要考虑测验的((信度、效度、试题的难度、区分度))等。

33信息技术教师能力除了包括了解学生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自我调控能力、评价能力等各学科教师普遍应该具备的能力外,还应包括((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资源收集、开发、整合和利用能力,多媒体设备应用能力,网络教室应用和管理能力,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能力等方面))。 34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在学习与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优化教学效果而采用的教法与学法之和。 35 信息技术的含义

信息技术不仅包含各种信息媒体,还包括运用信息媒体采集、加工、 存储、交流、应用信息的方法,所以说信息技术是采集、加工、存储、交流、应用信息的手段和体系的总和。

36 信息技术教学论:信息技术教学论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它是将一般教学理论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践相结合,用来指导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同时在此基础上研究一般理论,对有关的一般理论进行整合、补充、发展和完善,并且研究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规律的学科。

37 信息素养:信息素养的本质是在特定的信息社会中人的一种综合素质。根据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国家教育部颁布的相关文件、制度,总结出信息素养的基本构成包括信息意识、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与技能。

38 教育调查法:教育调查法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列表、问卷、访谈、个案研究以及测验等科学方式,搜集研究问题的资料,科学分析教育现状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种实践活动。

39 文献法:文献法是指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有关文献,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研究的问题,揭示其规律和属性的一种方法。

40 行动研究法:主要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并确定问题,系统地制定并根据研究实际不断调整方案、开展探究活动,进而改进教育实践的研究方式。

41 .教育实验法:教育实验法是为了解决某一问题,依据一定的教育理论和假设,在观察和调查的基础上,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某些研究变量,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实践,观察教育现象的变化和结果,从而揭示变量间因果关系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42 .教育经验总结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教育科研中一种重要的传统研究方法,是教育科研三大基本方法之一。它主要是指有意识、有目的地总结教育教学工作的先进经验,从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43 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

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

44 讨论法:讨论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某一主题各抒己见、相互启发,通过议论、争论或辩论,以解决问题、提高认识、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 45 演示法:演示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展示各种直观教具、实物或进行示范性实验与操作,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知认识。

46 实验操作法:实验操作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学习目标,设计实验方案,利用仪器设备,控制实验条件,引起变化并观察、记录与分析实验现象,从而获得经验、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方法。

47 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的客观规律,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制定的、为教学工作所必须遵循都一般原理或准则。

48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将教与学的原理转化成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方案的系统化计划过程,是一种教学问题求解,侧重于问题求解中方案的寻找和决策的过程。

49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广泛而系统地收集有关教学效果的信息,并依据这些信息,对学生的学习绩效和教师的教学绩效做出价值判断,并以此为依据,调整、修改、优化教学过程的一种活动。 50 说课:

说课是指教师在备课基础上,于授课前面对领导、同行或评委主要用口头语言讲解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依据的一种教研活动,它是教师将教材理解、教法及学法设计转化为“教学活动”的一种课前预演,也是督促教师业务文化学习和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还是评估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

51 、信息技术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信息技术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 (1)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与任务; (2)信息技术的课程设置

(3)信息技术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4)信息技术教学评价; (5)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

(6)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及其发展。

52 、信息技术教学论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信息技术教学论的学习任务是:

(1)以教育学、心理学为基础,进一步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树立“以人为本”、“以学习者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2)明确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熟悉中小学各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

(3)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教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具备教学设计、教学

组织和教学评价的基本能力。

(4)了解信息技术科研的一般方法,掌握信息技术常用科研方法的基本步骤,具备信息技术科研的初步能力。

(5)了解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和途径,为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科研能力。

53 、信息技术教学论的学习要求是什么 信息技术教学论的学习要求

(1)端正态度,明确信息技术教学论学习的重要性。 (2)重视方法,提高能力。

(3)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的技术。 54 、开设信息技术教学论的目的是什么? (1)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2)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和信息技术科研的能力。 55、信息技术教学论研究方法有哪些? (1)教育调查法; (2)文献分析法; (3)行动研究法; (4)教育实验法;

(5)教育经验总结法; (6)基于设计的研究。

56、你是如何理解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的?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 信息技术课程的作用

(1)提升信息素养,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2)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3)有效支撑其他学科的课程改革 (4)为培养信息技术人才起到奠基作用

(5)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7、为什么信息技术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1)信息化社会呼唤信息技术教育 (2)教育信息化呼唤信息技术教育 (3)经济全球化呼唤信息技术教育

58、为什么信息技术教育是个体发展的必然要求? (1)信息技术是基础学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信息技术转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 (3)信息技术能有效支持终身学习 (4)信息技术改变了日常生活方式

59、简述我国信息技术课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信息技术课的重视力度不够

(2)初中和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衔接存在问题,急需更新原有纲要 (3)发展不平衡

(4)重知识和技能教学,轻信息伦理培养

(5)教学有效实施欠缺 (6)师资力量不足

60 、简述我国信息技术课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思路。 (1)更新观念

(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3)研制新的课程指导纲要 (4)改进教学方法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61 、简述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

教育部《指导纲要》规定的信息技术课程目标是:“信息技术课程设置应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和学习内容安排应有各自明确的目标,并要体现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2、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哪几个教学环节?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有哪些优点?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环节主要包括显现任务、教师导学、明确任务、完成任务、完成情况评价五个环节。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点:

(1)任务驱动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 (2)易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3)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63 、简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原则。 (1)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原则 (2)基础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原则 (3)培养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相结合原则 (4)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原则 (5)趣味性和严谨性相结合原则 (6)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原则 64、简述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特点。 (1)兴趣浓厚,但注意力保持不够 (2)自主探究倾向明显,协作意识不够 (3)重实践操作,轻理论学习

(4)重技能学习,轻意识伦理道德学习 (5)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性

65 、如何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1)注意培养学生信息能力

(2)培养学生动手处理信息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其他基础文化素养 (4)必须尊重学生个性

(5)强调信息伦理道德的培养

66 、如何提高教师与学生的信息意识与素养?

(1)做好引导工作,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和动机,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lt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