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凯勒》影评10篇

更新时间:2023-12-12 07:12:01 阅读量: 观后感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海伦凯勒》影评10篇

《海伦凯勒》是一部由阿瑟·佩恩执导,安妮·班克罗夫特 / 帕蒂·杜克 / 茵歌·斯文森主演的一部传记 / 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海伦凯勒》影评(一):《海伦凯勒》

就是一部讲海伦凯勒小时候的故事。 演技非常好,虽然不是武打戏但觉得受了很多伤的样子,在现在看来太浮夸了,可当时电影的风格特点好像就是如此。堪称经典!实在热泪盈眶 沙利文老师是怎么做到的!要是我,宁愿清闲一点,不愿受窝囊气,好几次看到上尉的态度我都怒了,想替沙利文老师说“老娘不干了!这孩子你自己看着办!”

《海伦凯勒》影评(二):i love helen

记得小时候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时候 想象如果真的丧失感官有多可怕 前些日子跟朋友去KTV 他们常点的一首歌 你是我的眼 是一位盲人歌手唱的 里头有几句歌词是这样的

眼前的黑不是黑   

你说的白是什么白   

人们说的天空蓝   

是我记忆中那团白云背后的蓝天

好在他还记得曾经看到的这个世界 也相对于helen简单的了解每个词汇的真正意思 可对于helen来说 人类仅有的5个感官 她丧失了最重要的2个 视觉以及听觉 所以当helen会突然明白把感官和“它的名字”联系起来是多么不易 不得不说Annie Sullivan是一位伟大的老师 常说严师出高徒 那一味的溺爱是把孩子推向深渊 就像现在的我们不逼自己就永远不知道自己其实很厉害 电影结束的有些草率 记得书中讲到她以后的成就 学会了说话去世界各地为残障人士演讲募捐 等等 我想如果有后来的发展也许更加励志吧

一个没有健全感官的孩子都能做到的事情 我们正常人却往往做不到 一个残疾人能考上哈佛世界名校没有之一并且取得优异的成绩 一个残疾人可以精通5国语言 而我连英语都学不好 每天就是安逸生活 做个享乐主义者 what a shame

《海伦凯勒》影评(三):不该错过的好片(2007/7/12)

The story about Helen Keller and her teacher, Anne Sullivan.

“How to reach her? How to open her mind to the world?”

海伦凯勒的故事,一直有个概念,这次具体了前因后果。很诧异世界上居然有这样的老师。确实不是一般人。安妮本身不仅仅是老师,她自己几乎也是一个盲人,后来通过手术恢复了部分视力。在千万残疾人中脱颖而出,安妮在不幸中学会坚强,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战胜缺陷本身不难,在残疾的环境中认识到环境的残疾,克服人们的定论式give up态度的干扰,是最了不起的。是这样的经历,所以在海伦父母都绝望放弃的情况下,安妮能够有足够的坚强和韧性坚持从而最终改变海伦的命运,创造出她生命的另一个奇迹。可以设想,如果没有安妮,海伦的一生将是怎样的一种境地,人们不会觉得自己能够做什么,少做了什么,只会觉得她的乖张她的不幸是她自己活该,同情是即使对一只pet都会有的“爱心”而已。

海伦凯勒有一本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个书名就让我无比辛酸。缺失了才会觉得可贵,才会知道珍惜。她诉说了这么多,是不能改变她自己的状况的,可她用一生在做一些事情,秉承着从安妮那里一脉相承的坚强和爱心。她想告诉我们些什么?永远,要坚强;要珍惜;不要放弃爱和希望;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学习教育的机会,都应该拥有尊严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权利。这所有的来自她们所不能选择的苦难。

这一切和我们看到感到接触到,以为就是那么回事的大多数的世界是多么的不同呀!

我们看得见听得见能够说话。我们真得看见了听见了说话了么?我们真得比生活在黑暗寂静世界里的海伦知道得更多么?关于生命。

《海伦凯勒》影评(四):两个传奇

黑白片,海伦凯勒小时候受教育的故事。她的老师,安妮·莎莉文也曾是盲人,影片一开始展现的她十分地阳光,大声说话。莎莉文老师当然是对海伦极其重要的人,海伦称其为“再塑生命的人”。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描写中,莎莉文教海伦的困难仿佛没有电影表现得那么深入。

电影只是呈现了莎莉文教海伦语言的艰难过程,而海伦之后的成长和成就都是举世皆知的。海伦的自传中只是写到莎莉文老师耐心地教她拼写,而他在几个星期之后才领悟每一事物都有特定的名称。而电影中最为深入描摹的则是对海伦行为的教导。幼年的海伦因残疾而暴躁,不能够向常人一样做事,哪怕是最日常的吃饭。无声无光的世界里,她不像一个人哪样成长,她伤害别人而没有感觉,吃东西时用手在其他人的盘子中抓。电影中浓墨重彩的是莎莉文教海伦坐着用餐具吃饭,海伦一次次地抗拒,莎莉文老师则一次次地坚持,整个是一场恶战。海伦由此对莎莉文产生了厌恶。

How can I reach you?如何走进海伦的心,和她产生亲密的关系,这非常艰难。莎莉文老师也并非那么有把握,她一直在寻问,心急如焚。难得的是她没有放弃,在教海伦语言之前她要教海伦成为一个“人”。

莎莉文是老师的典范,成就一个老师的不是学识,是对人的关怀。而由这一份关怀而表现的耐心让我感佩。不断地重复,筋疲力尽,当海伦最后明白万事万物皆有名称的时候,那种成就感和欣慰足以泪下。一个老师最渴盼的就是看到学生的进步。

当莎莉文一开始亲吻海伦的时候,海伦完全不知这个举动包含着情感;当最后一幕,海伦亲吻她的老师的时候,她的心已经复活。

《海伦凯勒》影评(五):海伦凯勒和苏雷文小姐对峙的迷思与启示

伯格曼这样形容灵魂:a dark room of the soul。

对于海伦凯勒,如果没有语言(能够与她周围社会交流的那种)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电影给大家看的是她的暴躁、任性、肆意妄为,(要注意被遮蔽了什么?)于是苏雷文小姐的出现起到了教养(civilize)以及驯化海伦凯勒的作用,尽管电影要告诉的主旨是苏雷文作为一个教育者的行为以及爱的作用,但这并不是要在这篇文章里讨论的,而要讨论的是语言,实现苏雷文小姐教养海伦凯勒的途径。

在这里能指与所指尽管与我们熟悉的sound-image和所批示的物是有区别的,因为sound可能是缺失的,或者只存在于心理的,但代表sound的image是有的,甚至对于海伦来说是被强化的,不仅在打手势的过程中,还在心中对照signified的过程中,而signified则(被驯化地)与社会完全一致,也就是说,当她能够与她的社会沟通的那刻开始,她的社会就与语言规则下的社会实现了对接和一致。

尽管海德格尔的“无意识”,或者风风火火法国60年代的“语言是游戏”在哲学界如此震撼,我自己也是信奉这种先验的力量,如福柯说的:透过人类超越一切特定界限的神秘能力进行思想,并把这种能力实际表现出来有发生致命眩晕”,这种“致命眩晕”在福柯看来就是时常与癫狂、性、和梦幻联系在一起的,海伦在没有接受语言教育前的状态在世人看来就是一种癫狂,是要被送进asylum的,可能有人会反对海伦那时是否“进行思想”,那么当海伦第一次明白婴儿出生时牙牙学语的那个wa wa (water) 再一次在可以感受到得水和wa wa在手势(能指)中得到确认的那一刻,难道不是一次对于思想的确认吗?尽管片子在那一个时刻是最激动人心的,但它所要描述的那对接的那一瞬间所迸发出的光芒,无异于对启蒙运动确定理性的光芒的那种颂扬,和福柯对“神秘能力进行思想”的颂扬是不同的。

但悖论也在这里。如果没有实践(理性-语言)被确立,那么即使有先验又如何能表征它呢?尽管语言和思到底是谁发轫于谁这个恒久的argument似乎在前段有一些明证,至少对我而言好像进了一步,也就是说,思好比dark room of the soul,语言是照亮(也有可能是毁灭)的光。如果没有语言,先验如何被安顿呢?福柯大概就是看到了这种dark room里的暗流(也是源于康德的)所以会从中走向另一个极端的体验。但在另一个层面上,如果没有语言,怎么会有对于先验的诸如福柯所谓的“超越体验”这种思的确立呢?这个是我目前觉得最大的悖论,并且最矛盾的大概也是最令人抓狂的就是,我这样一个不疯癫的人怎么样也逃脱不了的语言-理性的原罪。

似乎是这样一个过程:因为“有”所以才有“无”,因为信“无”所以才批判“有”吧。

《海伦凯勒》影评(六):点亮心中的灯

看完电影的时候,乔说,最后海伦终于学会说话,是需要运气的吧。东东说,如果海伦生活在贫穷人家里,也许很早就会死了吧?在看到海伦终于学会了思想,学会了utter“wa-wa“的时候,父母亲紧紧抱着她那一刻,热泪盈眶。也许观影的我们,一直就在等待一个高潮的好结果,期待拨开深沉的画面迎接故事的美好结局。我们更加愿意去评论海伦的成就 ,而对她的成长的苦难则在心理上的尽可能采取了回避的态度。就像我们往往只看到成功的光鲜一面,自动屏蔽掉背后的苦楚。

回到海伦开口说话的运气问题。毫无疑问,海伦生活在一个家庭条件优越的家庭,母亲对她有深深的爱和愧疚。海伦机智聪明,对世界的一切有强烈的好奇心。她又十分幸运地遇到了沙利文老师。这一切造成了她的运气。但其实,海伦是小概率事件中的那一个。因为她的奇迹才能广为人知。影片中,沙利文老师讲述着育幼院的情况,可以管窥残障儿童处境的艰难。因此海伦的成就才能更为人们所惊叹所折服。她就是奇迹和运气。嗯,也许该去读一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的童年生活在1880年代。那个时候,中国大地正饱受列强的进攻,中国人民为鸦片所困扰,为自强而奔走。慈善救济事业经过民间人士的努力有所改善,但也很难得到重视。19世纪末期,美国已经有专门的学校和老师为残障学生进行教育。尽管这是需要几经申请才能完成的。这是不是也说明,美国确实要比中国的进步许多年呢?

6岁的海伦出场时,以她跌跌撞撞地从楼梯地爬下楼梯。首先出场的是她的影子,而后不断变大。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双手不断在摸索,对世界抱有好奇心的女孩子。她是被家人同情和宠爱长大的,没有人尽力教会她规矩。于是她野蛮,暴力,渴望表达却无法发生,只能通过不断地破坏来满足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影片用许多个镜头展示海伦的暴力,不懂规矩。虽然是个女孩子,却跟一头猛狮无异。沙利文老师教会她用叉子,折餐巾纸那一段,教会她学习拼音字母那一段,人物都是充满挣扎和痛苦的。沙利文老师渴望改变,相信教育能让海伦懂得思想。海伦更多时候凭借本能在生存在破坏。家人给她的是放任和同情,而不是一个人来看待。所以中间出现了种种冲突。好在奇迹真的会出现,好在老师并没有放弃,好在海伦天资聪颖,成就了19世纪的奇迹,带给后来人强烈的震撼!

假如没有光明,没有语言,没有交流,人的痛苦会无限放大。教育,语言实践,一方面是在规范人类的行为,一方面也教会人更多的交流和表达的方式。正常人应该无法想象没有光明的日子,所以我们学会用火,制造了电灯。

光明应该是永存于心间的,语言,思想,教育的意义在于,点亮心中的灯。

《海伦凯勒》影评(七):【365】《海伦凯勒》——鲸鱼推荐872部好电影

《海伦凯勒》 The Miracle Worker 年代:1962年 / 国家:美国 / 导演:阿瑟·佩恩 / 主演:安妮·班克罗夫特、帕蒂·杜克

聊到这部电影时你可以谈论以下话题

1、励志女作家的真实经历!

美国著名女作家海伦·凯勒以一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感动了全世界的读者。在她一岁半的时候,一场急性脑充血病夺走了她的视力、听力和说话的能力。她活了87岁,但有86年都是在黑暗中度过,这样一个人要想学会说话、写字,难度可想而知。这部电影就讲述了她在莎莉文老师的教导下,从一个如同患有躁郁症一般的熊孩子,逐渐成为一个用语言和文字表达周围一切事物的正常人。莎莉文本身也曾是个盲人,她坚信如果一个人的耐心和热心一样多的话,就能唤醒她。这部电影还分别在1979年和2000年被保罗·亚伦和娜迪亚·泰斯翻拍。

2、女主和女配都不容易!

年仅16岁的帕蒂·杜克要演一个看不见、听不见也不会说话的小女孩,虽然没有一句台词,但是肢体动作却非常多,经常像恶魔附身一样到处打砸,她把那个在黑暗中四处撞壁的海伦凯勒诠释的相当逼真。而饰演莎莉文的安妮·班克罗夫特,则要用尽各种办法,让这个小混世魔王回到人类行为的正常轨道上。两人的表演可都是力气活,因为她们有大量激烈的肢体冲突,比如莎莉文为了让海伦用自己的盘子吃饭而不是抢别人的,用了一整个下午“逼迫”海伦适应这种习惯,两人几乎像打架一样,演的气喘吁吁。她们凭借这出色的表演,分别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女配角奖。

全片最精彩的部分是这两处

骇点

第38分钟,这场戏是莎莉文老师为了让海伦懂得以后吃自己盘子里的饭,而不是抢别人的,用了整个一下午来教她。而她教的方式非常极端,她们互相扇对方耳光,莎莉文还不让海伦逃出房间,海伦疯狂破坏房间里的东西,搞得餐厅一片狼藉。最后,这个狂躁不已的女孩不但吃掉了自己的饭,还叠好了自己的餐巾。这段长达9分钟的动作戏,看得人既惊心动魄又很过瘾。

亮点

第95分钟,海伦的叛逆又犯了,为了惩罚她,莎莉文让她去压水。就在井水流过海伦的手时,海伦突然张大了嘴巴,说出了“Wah……Wah……”,这是她六个月大的时候曾经说出过的词,她实际想说的是Water。海伦终于开窍了!

加我微信jingyurizhi

《海伦凯勒》影评(八):要如何才能触摸你的灵魂?

要如何才能触摸你的灵魂?

伽蓝 Oct.29, 2007 20:44 于深圳景田

《海伦·凯勒》。对。我看到这儿,停住,来敲这些字。

刚看的时候妈妈经过我问看什么,我说海伦·凯勒,她说哦,就是那个不会说话不能听的女孩,我说是。她说她的老师才了不起,没她,什么都没有。

黑白的片子,很过的表演,但很真实,而且这个教师似乎是我非常熟悉的一个面孔,但暂时想不起来。她说,让海伦分享这个世界上的一切,就算死了,欢乐也不会消失。

这个片子应该很多年了吧?估计以前怕“受教育”,所以一直没去看。现在看完了。最后的时候差点眼泪出来。我是不是已经快成不会哭的人了。

我不知道这个世界上的人还珍惜什么,或者还知道珍惜什么。当然每个人在乎的东西不同,珍惜的东西也不同,我只是说,过去人们在乎的东西,我特指的那些,现在还在哪里?

已经在好些篇文字里讲到这些东西,在那么多的书、电影、音乐里都有,怎么生活中却看不见了呢,这个世界怎么了呢。当我小时候看这些书的时候,我是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感的,而且我的的确确在长大的过程里体会到这些东西是真正存在的,可为什么现在这些东西在逐渐丧失?

作坊所在的小区里,已经有不下10个孩子被我小训过,不下5个孩子被我大训过了。小训就是说几句,大训是“治”。记录一下:

凡是从我们门口经过的、或者被我看见的,乱扔东西的,一定要抓他们回来捡起来丢到垃圾桶去。印象中,没有第二个小孩再犯。

我们楼上一个小女孩长得非常好看,但有个很大的问题,她非常喜欢引人注目。我想是因为成长的原因,她希望通过非常高的高频叫声来让别人都注意到她。所有的笑声、音量都提高一个八度,而且别人不能碰她,稍稍有点小冲突,她就开始歇斯底里地大哭,并且是尖声地哭。有次跟其他小朋友玩的时候又这样,一堆家长都围着说好话了,她却变本加厉。我对所有的高频声音不仅敏感而且极度摒弃,有一次我忍不住了,出去跟她说,你会叫我也会叫,别人也会,你下次好好说话,如果再叫,我对你不客气。从此,她一叫的时候眼睛就瞄我们的方向,只要看到我的目光在看她,立刻嘎然而止。我最近正在考虑,要跟她妈妈谈一次。如果再这么纵容她将来可不是好事。这么漂亮的一个小姑娘,如果长大是个小蛮妇可有什么好?

大训过的其中一次:经常来我们作坊帮忙的有个小姑娘,她有个非常可爱的妹妹,有一个头发很顺很亮的蘑菇头,大家都叫她“小蘑菇”。她是非常典型的无法无天娇宠型,可以肆无忌惮地发脾气打人。有一次在我们作坊里打姐姐,被我们训,继而抓kaka咬我。这下我火了,和kaka一人抓手一人抓脚,按在了沙发上不许动。她开始大哭,踢咬抓闹无所不用,我们按住,直到她没力气了,我跟她说,你什么时候认错道歉,什么时候哭停了,什么时候下地回家,否则你就在这儿哭好了。我绝不会同情你。

小蘑菇哭了大约有十多分钟,不停叫“姐姐姐姐,我要回家我要回家我要妈妈”,那个小姐姐在旁边说,你不要哭啊,不哭就回家啦,但不敢拉妹妹起来。小蘑菇一边哭,一边身子往下赖,一边看我,当脚一快要沾地,我就看她一眼,她立刻收回脚,再大声哭。终于她发现所有的把戏都没有用,于是慢慢止了哭,并认错道歉,说下次再也不欺负姐姐了不欺负妈妈了也不欺负别人了也不咬人了也不怎么怎么了,我让她自己拿纸巾擦干眼泪,然后跟姐姐回家。

小蘑菇妈妈跟我们交情还不错,这事发生后没找我们算账。说小蘑菇好像听话了很多。但小蘑菇将近一年的时间不敢靠近我们。如果经过我们作坊,会远远地兜一个大圈,如果在路上碰到,会躲在她妈妈衣服里。但她常常躲在我们作坊外面看我们,也冲着我们笑。一直到上个星期,我和66晚上干活,她第一次敢进来了。但还是不敢碰我,:)她其实非常喜欢我们。

大训的第二次是:

我们门口就是一个儿童乐园,有各种小孩玩的塑料设施。但整个小区没有打篮球的地方。有二个小男孩非常喜欢打篮球,他们常常在儿童乐园里玩,结果球总是经常地掉进旁边的花圃里,掉一次花圃里的小树倒一次。我讲过好几次,没改变。有一次,我从家里移过来的以前在SAM'S买的十年了的公主绿萝刚刚长了三个新芽,掉一次砸掉一个芽,掉了三次,全部完蛋。我出去,把那个篮球抱进来。

两个小男孩愣了,不知道我什么意思。在门口蹭了半天,说,我们可以拿球么?我说不可以。他们又蹭了一会儿,说他们不是故意的。我出去把断的树和断的芽指给他们看,说他们把这些恢复可以拿回球。他们愣了,继续蹭。过会儿,再来跟我说,他们恢复不了,能不能拿球?我问他们,你们说呢?他们不做声了。继续蹭。然后我出去跟他们说,坏了不能还原了,你们道歉,并且保证下次再也不,否则球就跟你们无缘了。我说到做到,你们可以试试。你们可以去找你们父母来要。如果下次再被我抓到,嘿嘿。然后我继续回来干活。

他们蹭了一会儿,走了。隔了一会儿又回来了,开始道歉,并且保证下次绝对不再了。我把球还给他们。一个管理处的人过来,跟我说,他们去管理处给父母打了电话,被父母骂了一顿。

自此,这两个小男孩可好了,除了自己不在这个里面打,换到了前面的花架那里打,而且如果有别的小孩这么玩,碰到花树,他们也会说,不能在这儿玩,那边的阿姨会骂。

嘿嘿。

我觉得吧,小训也就罢了,大训的几次是我运气,如果家长那个什么一点,我就够呛了。有大人扔东西的时候,我过去捡,并且让他们捡,他们的脸色是非常难看的。

我是每次碰到必抓。但我不知道我这样抓能抓几次,能抓到什么效果?将来他们长大了记得么?有作用么?

这个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在哪里?

我们的心啊,我们的灵魂啊,我们生活的态度啊,我们的原则啊,在哪里?

http://www.samgharama.com/subentry/article/samgharama/samgharama18/touch.htm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ln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