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012年杭州中考语文说明文真题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3-05-14 21:0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08年-2012年杭州中考语文说明文真题及答案

08真题

话说地震

地震就是地壳的震动,引起地震的最大因素是地壳运动。地球最上层的岩石圈并非紧密连成一片,而是几个坚硬而独立的单元在软流圈上漂,彼此似断非断,且有相对滑动,这就是“板块”。如同国家边境最易发生冲突,各个板块相接触的地方也是地质上最活跃的地点。可以想像,板块间相对活动有三种:彼此远离则拉扯,彼此靠近则挤压,或者一个朝南一个朝北在交接处发生扭曲。与之相应的,地壳的反应便产生三种不同式样的断层:正断层、负断层和平行断层。

由于地球不停地运动变化,其内部产生巨大的力,这种作用在地壳单位面积上的力,叫地应力。在地应力长期缓慢的作用下,造成地壳的岩层发生扭曲变形,进而产生能量,这就如同心中郁积起怒火,正蓄势待发。当地壳的“怒火”憋得越来越大,超过岩石本身能承受的强度时便使岩层断裂错动。在板块交界处这种断裂错动最容易产生,而一个小断层扭曲了,旁边的也不得安宁,因而最容易形成大规模的“断层带”。到一定的阶段,巨大的能量突然释放,并以波的形式传到地面,大地猛烈地哆嗦开来,这就是地震。一震起来,一传十十传百,短时间内震动便很可能连成一片。

地震一般在平静的情况下突然发生。强烈的地震可以在几秒或几十秒的短暂时间内造成巨大破坏,严重的顷刻之间可使一座城市变成废墟。在一个区域发生一次强烈地震后,为调整因地球不停运动而产生的内部力量,往往在某一时间内会发生多次余震,连续造成灾害。比如今年五月发生在四川汶川的大地震,余震几次使修复的公路垮塌,加剧了灾情。尤其令人关注的是,强烈的地震还往往引发一系列衍生性灾害,由地震诱发的泥石流、海啸等灾害时常出现,造成更大的破坏。2004年南亚地区地震引起海啸,使几十万人失去生命。

地震冷面无情,因此,准确预警可能发生的地震十分重要。很多国家的科学家都深入震区考察,收集第一手资料,研究地震孕育、发生的规律,在地震预测和预报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防震减灾还应以预防为主,走综合防御之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要加大投入,并加强监管力度,使房屋等建筑物的设计更为科学合理,提高抗震能力。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我们有必要充分认识地震灾害,学会“与灾相处”,保护自身的生命安全,最大限度降低灾害程度。

15.请根据文意,简述地震产生的过程。(4分)

16.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所指的具体内容。(2分)

①与之相应的,地壳的反应便产生三种不同式样的断层。 .

②当地壳的“怒火”憋得越来越大,超过岩石本身能承受的强度时便使岩层断裂错动。 ..

17.地震造成灾害具有哪些特点?根据第3段文意,分点概括回答。(3分)

18. 怎样科学地实施防震救灾?请根据文意和你的认识简要解答。(5分)

15.地球运动变化产生地应力;地应力造成地壳的岩层扭曲变形产生能量;能量增加使岩层断裂错动形成“断层带”;巨大的能量释放产生地震。

16.①三种板块间的相对活动。②地壳岩层扭曲变形产生的能量,或能量。

l7.地震往往突然发生;会发生多次余震,连续造成灾害;引发一系列衍生性灾害。

l8.加强地震预测和预报的研究;以预防为主,走综合防御之路;充分认识地震灾害,学会“与灾相处”。自我认识:如及时救护、灾后防疫、空降物资、防震演习等。

09真题

洁身自好的莲花

一提到莲花,人们会自然地联想到莲叶上滚动的露珠,也许还会想到宋代文人周敦颐的《爱莲说》,对“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肃然起敬。

20世纪7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在研究植物叶面时发现,光滑的叶子表面有灰尘,要先清洗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而莲叶等叶面却总是干干净净。他们利用人造的灰尘粒子污染玉兰、林山毛榉、莲花、芋、甘蓝等植物的叶面,然后用人造雨清洗2分钟,使雨滴滑落,再观察叶面灰尘粒子残留状况。实验发现,有些植物叶面残留的污染物多达40%,而莲花

等植物叶面的污染物残留比例均小于5%。这就是所谓的莲花效应。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莲花效应呢?

通过电子显微镜,我们可以观察到莲叶表面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多重微米、纳米级的超微结构。莲叶表面上有一些微小的蜡质颗粒,并且覆盖着无数个约10微米的突包,每个突包的表面又布满了直径仅为几百纳米的更细的绒毛。在突包间的凹陷部分充满着空气,从而使得在尺寸上远大于这种结构的灰尘、雨水等落在叶面上,不会大范围直接接触叶面,而是隔着一层极薄的空气,并且其能接触的点也只是叶面上若干个凸起的点。

这是自然界中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正是这种特殊的超微结构,使得莲叶表面不沾水滴,可以保持清洁:当莲叶上有水时,水会在自身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形成球状,风吹动水珠在叶面上滚动时,水珠可以沾起叶面上的灰尘,并从上面高速滑落。这种自洁能力对于防止病原体的入侵也有着特别的意义。像莲花这样的植物,就是生长在很“脏”的环境中也不容易生病。因为即使病原体到了其叶面上,一经下雨就会随雨水冲走;如果不下雨,叶面很干燥,病原体还是生存不了。

莲花的这种自洁功能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他们努力模仿这种表面,使应用研究 迅速发展。20世纪末,基于“莲花效应”的涂料陆续问世,在越来越多的建筑中得到应用。不 久的将来,我们的周围将会出现不会脏的地板、墙壁和没有灰尘的无线电用品。

15.第一段中写到“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格,其作用是什么?(3分)

16.请根据第二段文意,简要解释“莲花效应”。(3分)

17.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4分)

①这是自然界中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②莲花的这种自洁功能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

18.“莲花效应”能给植物本身带来哪些好处?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

15.形象地点出说明对象的特征;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3分,第一要点2分,第二要点1分,意思符合即可)

16.叶面上的灰尘经雨水清洗能变得清洁干净。

(3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7.①叶表面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多重纳米、微米级的超微结构。或:叶表面上有一些微小

的蜡质颗粒,覆盖着无数的突包,每个突包的表面又布满了更细的绒毛,在突包间的凹陷 部分充满着空气。

②莲叶上的水会在自身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形成球状,风吹动水珠在叶面上滚动时,水珠沾起叶面上的灰尘从上面高速滑落。

(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8.使得叶面不沾水滴,保持清洁;能防止病原体的入侵,不易生病。

(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0真题

把冰山搬到干旱地区

水是生命之源,但它在地球上的分布极不均匀。许多地方水源缺乏,一毛不长,无人生息;而地球上的淡水上的淡水有4/5冰冻在南极和北极的冰冠之中。是否能够把蕴藏着丰富水源的冰山“搬”到干旱地区,使那里也变成五谷丰登的肥沃良田呢?

科学家认为,用现有的技术力量可以搬动的最大限度是长7千米、宽1.5千米的冰山。用一艘超级油轮大小的拖船,可以拖着这么大的一座冰山每日航行20千米左右,花6个月到1年时间,便可以把它从南极或北极地区拖到靠近非洲的撒哈拉沙漠、美国加利福尼亚的犬玛沙漠或澳大利亚的干旱地区。

冰山在拖行的过程中,会有一部分冰融化掉,尤其是经过热带海域时更在所难免。或许人们会对此担忧。但是,科学家认为,冰山上的冰,融化的速度不会像人们所见到的小冰山那样快。因为冰山越大,从表面部分化掉的冰,对整个冰山来说,所占的比例就越小。 把冰山拖到陆地的近海以后,怎样才能把冰山融化的淡水送到干旱的陆地上去呢?科学家回答说,当冰山到达目的地以后,只要把它停放在岸边,让它在海中慢慢地自然融化就可以了。你可能会想,冰山融化的水都融入海水里了,把它拖来了不是白费劲吗?其实,淡水的密度比有盐分的海水小,冰山的冰融化以后的淡水,会很自然地浮在海水上面,就像油总是浮在水面上一样。因此,人们只要用抽水机把海面上的那层淡水抽上岸,就可以去灌溉田地,去供给人和牲畜饮用。

从现代科学技术的力量看,人类肯定能把冰山搬到干旱的地方去,这点不用怀疑。不过科学家们在关心的是更深层次的问题。拿整个南极来说,它每年的产冰量大约是1200立方千米。巨大的冰山是从围绕在南极洲边缘的陆缘冰和冰川分离出来的,然后随着风和海潮的推动向北漂移,沿途逐渐融化。也就是说,即使人们不把冰山搬走,这些分离出来的冰山也会自然地在海洋的漂移过程中渐渐融化,人们如果将它搬走,并不太影响南极原来的气候。科学家主张,在搬走冰山的同时,似乎更应该看到在搬走冰山过程中会带来的益处,那就是搬走冰山所引起的水的上涌,会给海水的表面带来更多的营养物,因而可以使水质变好。这也必然会增加鱼的产量以及食鱼动物的数量。

15、第一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16、指出下列说法的错误,并简述理由。(4分)

①文中将“冰山上的冰”的融化速度与“人们所见到得小冰山”的融化速度作比较,是为了说明冰山上的冰融化速度虽慢,但融化不可避免的。

②文中把“冰山的冰融化以后的淡水,会自然地浮在海水上面”比作“油总是浮在水面上”,其根本目的在于说明淡水的密度比有盐分的海水小。

17、文中出现的“科学家认为”“科学家回答”“科学家关心”“科学家主张”这些文字,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3分)

18、本文围绕“把冰山搬到干旱地区”这一话题,具体说明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请分点简要回答。(4分)

15、说明了把冰山搬到干旱地区的必要性,引出了说明的话题(内容)。

16、①这一比较不是为 了说明冰山上的冰融化速度虽慢,却是不可避免的,而是为了说明不用担忧冰山在拖行过程中的融化问题。②根本目的不是说明淡水的密度比有盐分的海水小,而是为了说明不用担心冰山融化的淡水会融入海水里,使搬运白费劲。

17、说明所写的内容是经过科学分析和论证的,从而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内容的可信度。

18、怎样用现有的技术力量搬运冰山;怎样看待冰山拖行过程中的融化问题;怎样把冰山融化的淡水送到干旱的陆地;将冰山搬走,是否会影响南极原来的气候;在搬走冰山过程中会带来哪些益处。

11真题

(二)兰花的智慧

从热带雨林到寒带针叶林,从潮湿的海滩到干燥的高山草句,到处都能发现兰花的踪影。

兰花的种子十分细小,很多比人的头发丝还细。种子的外种皮内部还具有许多充满空气的腔室,进一步减轻了重量。凭借轻巧的身子,种子一出果荚就可以随风飘荡到离母株很远的地方。种子的外围包裹了一层致密的细胞,可以防止水分快速渗透。这样,种子还可以借助水流、动物皮毛等“走”到更远的地方。

兰花为了生存,使出浑身解数,真可谓“诡计多端”。

兰花种子虽然练就了上乘轻功,却没有获得足够的内功。它们太细小,以至于没有空间来容纳胚乳或子叶这类储藏营养的结构。于是它们跟真茵拉上了关系,在种子萌发时依靠消化真菌的茵丝为自身生长提供营养。兰花大多生长在岩壁、树干以及贫瘠的土壤上,这样便可以减少与其他植物竞争,为自身发展争得更大的空间。

绝大多数兰花是典型的虫媒花,它们的花粉被打包成块状,不给传粉者取食的机会。花粉块同粘盘、花粉块柄一起组成了兰科植物的雄性生殖结构,这种结构会整个地粘在传粉者身上,通过它们传递到下一朵的柱头,这样一来就避免了因被取食而产生的浪费。

兰花家族里有三分之一的成员更是不折不扣的“铁公鸡”。有的兰花将自己装扮得像有花蜜的花朵一样,如果蜜蜂不辨真假,钻进花中找蜜吃,就只能乖乖地为兰花无偿传粉了;有的兰花还会发出长距离传播的香甜气味,如此色香俱全,蜜蜂和蝴蝶自然会主动上门来充当“信使”;有的兰花将自己伪装成雌性昆虫,当雄性昆虫试图与这些“雌虫”交配时,传粉工作就开始了。高超的“骗术”,使兰花在享受传粉服务的同时却不给传粉者任何好处。

还有些兰花,没有昆虫传粉照样可以开花结果繁殖后代。如大根槽舌兰,它的花粉块柄会向内弯曲360°,并最终将顶端的花粉精确地送入柱头腔中完成受精。缘毛鸟足兰子房中的胚珠可以直接发育成种子。这些兰花可以在缺少传粉者的条件下顺利繁殖,并且还可以把那些吸引昆虫的“费用”节省下来,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种子生产中去,可谓一举两得。 还可以列举更多的例子来证明兰花的智慧。与此同时,人们是否也应从兰花能够在大千

世界悠然自得的长久生存中得到些许启迪呢?

15.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分)

①兰花种子虽然练就了上乘轻功,却没有获得足够的内功。

②兰花家族里有三分之一的成员更是不折不扣的“铁公鸡”。

16.根据第2段文字,简要写出兰花种子能够广泛传播的两个原因。(4分)

17.“兰花的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第4段至第7段文意,分点简要回答。(6分)

18.从兰花的生存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2分)

15.①胚乳或子叶这类储藏营养的结构②在享受传粉服务的同时却不给传粉者任何好处 (2分,各1分。意思符合即可)

16.种子轻巧,能随风飘荡到很远的地方;种子的外围包裹了一层可以防止水分渗透的细胞,因此可借助水流、动物皮毛等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7.依靠消化真菌的菌丝为自身生长提供营养;避开其他植物的生长环境,为自身发展争得更大的空间;引诱昆虫来无偿为自己传播花粉;能自我开花结果繁殖后代。

(6分,写出一点得2分,写出三点得满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8.自觉地适应自然环境;通过自身努力来获取生存的条件。

(2分。写出一点即可,要求符合文意)

12真题

蓝光警戎 朱 斌

不知你是否注意到,蓝光正以一种微妙的方式包国着我们。手机、电脑、电视机的显示屏,甚至LED节能灯、充电器等都发射着蓝光。但是,你可曾想到,蓝光会影响人体的生理状态。

相信多数人对生物钟并不陌生,我们每天生活的规律和生物钟密切相关。过去,人们认为每天的活动能使我们的生物钟和时间保持同步。但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一系列研究表明,“光”才是关键,正是光在不断地调整着人们的生物钟。而蓝光对我们生物钟的影响作用最为显著。这种潜在效应对生物钟的影响远远超过了时差的影响。

与此同时,一些研究证明,光照还会抑割人体内褪黑激素①的分泌。当周围的环境变暗时,我们体内的褪黑激素水平会上升,使我们感到困倦;而当光照增加时,体内的褪黑激素会停止分泌,从而使我们保持清醒。2001年,研究人员发现,当受试者于凌晨2点左右暴

露在波长为450~480纳米的蓝光下,褪黑激素受到抑制最为严重,因为人类视网膜的特殊光感受器包含一种光敏蛋白,它对蓝光最为敏感。实验证明,波长为460纳米的纯蓝光对褪黑激素的抑制作用是波长为555纳米的纯绿光的两倍。

虽然蓝光在夜间对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最大,但在白天它又是能使人保持精力充沛的最好的光。研究人员在对蓝光进行评估时开玩笑说:“清晨,明媚阳光的作用不可估量,享受阳光,扔掉药瓶吧!”研究证明,蓝光让人类保持警觉的效果最好,暴露在蓝光下,人们犯的错要远远少于暴露在绿光之下。

由此可见,无论是白昼还是黑夜,蓝光对人体生理状态的影响都最为显著。现在,人们已经开始诟病包含所有可见光的全光谱照明方式。它对工作环境最为适宜,但是对帮助人们集中精神则不如蓝光。这些发现让我们开始重视对不同颜色的光的研究。低能量的荧光灯和LED光与传统的光源相比,所含的蓝光比例大大增加。事实上,最新的研究已经将注意力转移到普通家庭照明和微光对人体生理状态的影响。最近一项研究就指出,不超过2000勒克斯②的正常灯光在傍晚的房间里照射,使得受试者褪黑激素的分泌延迟,这种抑制作用持续了90分钟左右。

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对蓝光的相关研究可以解释现在普遍的睡眠障碍的成因。目前,已经有大量的证据说明,持续的短睡眠可能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抑郁症和中风的风险。

使用产生更少蓝光的灯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好办法。一种最新的低能量光源——ESL冷光源就是不错的替代品。其实,换个灯泡是非常方便的,难就难在让人们养成睡觉前关灯、关电视、关掉一切发光东西的好习惯。

[注]①褪黑激素:人脑深处分泌的一种胺类激素,有保护细胞、防止病变、调节昼夜节律等作用。②勒克斯:光照度的国际单位。

15.“蓝光”对人体的生理状态有哪些影响?根据文意,分点简要回答。(3分)

16.请根据本文的内容,简要说明“睡眠障碍”的成因。(3分)

17.指出下列说法的错误,并简述理由。(4分)

(1)第6段在列举最近一项研究时,用举数字的方法,说明了科学家已经开始着手研究不同颜色的光。

(2)第7段中加点的“大量”和“可能”这两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大量”一词,说明证据的充足;“可能”一词,说明对短睡眠的研究不够深入。

18.请依据本文中“蓝光”的相关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科学地对待“光照”。(4分)

15.影响人的生物钟,抵制人体内褪黑激素的分泌;使人保持精力充沛。

16、蓝光照射抑制人体内激素的分泌,使人保持清醒,造成失眠。

17.1 列举最近一项研究,不是说明科学家着手研究不同颜色的光,而是说明普通家庭照明和微光也会较长时间抵制人体内的褪黑激素。2,可能一词不是说明研究不够深入,而是科学地说明持续的短睡眠对增加患病风险的不确定性。

18.白天多接受光照,使人清醒愉悦,也有助于改善夜间睡眠;使用产生蓝光的低能量光源的灯泡;睡觉前关掉电灯、电视、电脑等一切发光的东西。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l3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