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分类复习大全(44页word版)

更新时间:2023-07-22 16:3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初中物理实验归类复习

第一部分 理论基础

一、测量的理论

(一)测量本质

测量就是一种 比较 。为了科学地进行比较,需要有一个 公认的标准量 作为比较的依据,这个标准量就叫做________ 。

为了便于交流,人们制定了一套国际通用的单位体系——“国际单位制”,简称“SI”。请填写在国际单位制中以下各物理量的主单位:

1、误差与错误

测得值 与 真实值 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任何测量都会有误差,误差是________(能/不能)绝对避免的;而错误是 可以而且应该避免 的。 2、影响误差的因素

(1)测量的工具。测量所用的工具越精密,误差就越______。 (2)测量的方法。

(3)估读。测量总要估读,因而测量总要产生误差。 3、减小误差的方法

(1)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设计更科学的测量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2)多次测量,取__________,是减小误差的重要方法。

注:1)“多次测量”,通常要有三次;

2)取平均值时,平均值的数位必须与测量值的数位一致。

二、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一般要经历以下七个步骤:

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交流与合作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一)发现并提出问题

是科学探究的起始步骤,在学习和科研中有重要的意义。在试题中,通常会有两种情况出现。一是通过描述相关情境,直接提出相关问题。这是一问题就是我们下面解题时要围绕的核心,所以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不能偏题。二是要人们根据试题描述的情境,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应根据试题描述的情境,合理地提出问题,不可随意发散。这种情况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较多,考试时则较少出现。

(二)做出猜想与假设

由于“猜想与假设”的发散性,故在考试中较少出现。我们强调的是“猜想与假设”必须是在试题情境的基础上合理作出,反对随意猜想。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这是考查的重点。主要考点有:

1、实验原理的确定。

许多实验探究,特别是测量某个物理量(如密度、机械效率、电阻等)的实验,都有一个实验原理的问题,就量你根据什么道理来测量这个物理量的。这个原理,也就决定了你实验的总的方向或框架。

2、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只要被研究的量与多个因素有关,通常就要运用控制变量法:控制其他的量不变,仅使一个量发生改变,记录因变量相应的数值;经过多次(至少三次)实验,寻找规律。如此逐一研究,最后再总结规律。故有几个自变量,就至少要分成几个实验部分。

2、物理量的显示与控制方法

这是考查的重点。有些物理的显示,可以有仪表或测量工具,如电流、电压分别电流表、电压表等;而有一些物理量,还没有专用的测量工具或实验中不能提供专用的测量工具,就要运用“转化法”进行间接测量,这时我们就要动点脑筋,在理解该物理量的意义或规律的基础上,设计好测量的方法和待测的物理量,特别是对于我们没有学过的物理量。请同学们在这个问题上注意研究和总结。

实验中总要控制某些物理量不变,同时改变某个物理量。有些物理量的控制方法也是难点,如在研究欧姆定律的“电流与电阻的规律”时,要控制一段电路两端的电压不变,理论上只要给这段电路接上一个稳压电源就行了,但实际上这样的稳压电源很找到。如何控制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不变,就成了一个“富有技术性”的问题。类似的问题还有在“研究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速度的关系”时,如何科学地控制和改变速度等。这些都是考试的重点。

3、实验器材的选择

在实验原理和大致的实验方向、方法确定后,就要考虑采用哪些测量工具,这也是常考的一个问题。要注意根据实验的方法,特别是根据试题提供的信息(进行必要的估算),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量程)。

4、实验步骤的设计与表述

在实验操作问题上,试题中经常要我们书写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实验的特别注意点,如是否要匀速拉动、沿什么方向拉动等,或者必须要怎样操作或操作到什么程度等。 二是书写实验步骤,我们一定要注意写得简洁、清楚、有条理,表达到位。通常要用“1、2、3、4 ”或者“A、B、C、D ”一步步地写清楚,并且以一个重要的操作或测量某一个物理量为一步,不宜在一步中进行很多的操作或测量许多的物理量。

5、实验表格的设计

这是常考的内容。其实很简单,通常你只要把所有要测量(记录)的物理量写成一横行,写清楚物理量的名称和字母,依此向下划列;再在左边写上实验次数,依此向右划行,一个表格就行成了。千万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在物理量的后面写上相应的单位!

(四)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

这里主要考查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实验现象的描述,要注意描述准确到位。二是考测量工具的读法,要熟练各种测量工具的读法,并注意在实验结果后写上单位(除非是填入表格的)。

(五)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与假设与得出结论或提出新的问题

在考试中,这两个问题通常是合在一起的。主要考点有;

1、实验数据的处理

一是计算。二是将数据描绘成图表或曲线。在描绘曲线时要特别注意用光滑的曲线连接各点,切忌用短直线连接两点。

2、实验现象的归纳或实验结论的表述 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是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的实验研究,要注意写清楚“在 条件下,×××与××× ”,要注意“有关、无关”、“越大、越小”及“正比、反比”用词,尽可能写准确。另外,许多实验探究题都有示例的表述方法,要注意读清楚,照着示例的格式书写,一般最保险。

3、抽象数学关系式

这考得比较少,运用一定的数学知识即可。 4、提出新的问题

由于问题的发散性,很少考。但我们要注意根据实验结果合理地提出问题,不可随意发散。

(六)交流与合作

在实验探究中,这一点十分重要。但在考查中却无法体现。 注:通过测量发现规律,需要进行多次测量,通常要有三次。

第二部分 力 学

一、仪器使用

在实验室里,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__,比它更精密的常用测量工具是游标卡尺_和螺旋测微器;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测量质量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测量力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 (一)刻度尺(参阅八P23) 1、认识刻度尺

右图中,刻度尺的量程为________、分度值为________。 2、刻度尺的使用

刻度尺的使用要领是“五会”。即:

会认:即正确认识刻度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会放:应使刻度尺的________线或某条(整数)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一条边对齐,把刻度尺的________尽可能

与被测物体________,不能歪斜; 会看:读数时,视线应________刻度尺;

会读:除读出最小刻度以上各位数字外,还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会记:记录的测量数据,包括________值、________值和________(没有单位的数值是毫无意义的)。 3、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化曲为直:将弯曲的轨迹变成直线来测量。如:测量地图上的铁道线长度,可用棉线与它重合,再拉直测

量;测薄圆铁片周长,可使铁片顺直线滚一圈再测量起、终点长度。

(2)以多测少或以少测多。如:测一张纸的厚度可测n张纸的厚度再除以n;测细铜丝直径可测出密绕后n匝

的长度再除以n;测楼房高度可测每一级楼梯的高度再乘以相应楼层的级数。这种方法适用于完全相同的测量对象,以多测少可提高测量的准确度,以少测多相当于扩大了量程。 (3)利用工具平移。如图所示是测圆锥高度和圆柱

直径所用的一种方法。 (4)替代法。用可以直接测量的长度来替代不能直

接测量的长度。如测圆柱直径可先测出周长,再根据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算出直径。

[典型例题]

1.下图中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

A

B

2.如图所示,用两把刻度尺A、B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刻度尺A的读数为__________,刻度尺B的读数为__________,测量结果更接近于真实值的是______刻度尺。 (二)秒表(参阅八P27)

下图中,秒表的示数为________。 (三)托盘天平(参阅八P119)

天平是测量质量的基本工具,天平的本质是一支____________。 在实验室里,常用的测量质量的工具是托盘天平,在测量精度的要求更高时,则使用物理天平;在生活中,常见的测量质量的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杆秤。 1、认识托盘天平

请在下图中写出托盘天平各部分的名称。其中,砝码盒中砝码的总质量为________;游码标尺的最大刻度为________,分度值为________。

100g

5g 20g

20g 10g 5g

2、天平的使用

(1)____________调节。即把托盘天平放在________的桌面上。

注:若是物理天平等更精密的天平,在其底盘上还有调节装置,要调节天平的底盘至严格的水平。

(2)____________调节。首先要把________移到________处;再调节________,使指针指在标尺的________处。

注:a)调节平衡螺母时,“哪边高,往哪边调”;

b)调节过程中,当指针在中央红线两边摆的幅度相等时,即为天平平衡; c)已经调好的天平,在移动位置后再使用时,应再次调节。

(3)称量。

A、应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测量超过规定的质量(m物≤“称量”)

B、应把物体放在天平的____盘,砝码放在____盘;液体、粉末和有腐蚀性的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入托盘

C、应根据估计,____________(由大到小/由小到大/随意)地向右盘中加入砝码,夹取砝码必须用________,不能用手直接拿;最后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

注:当往右盘中加入最小的砝码则右盘下沉、而拿掉最小的砝码时左盘要下沉时,应移动游码。

(4)读数。

用一个公式表示:m左=m右+m游码示数

注:1)天平在保管过程中往往在其两边的托盘下衬有“橡胶垫圈”,使用

时应注意拿下;

2)使用完毕,应注意收拾仪器。

[典型例题]

1.某同学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如图所示,则物体的质量为________。

2.一架托盘天平横梁标尺的最小刻度是O.2g,最大示数是5g,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平后,在天平的左盘内放入被测物体,右盘内放人10g砝码,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右侧;从右盘内取出lOg砝码后,再放入5g砝码,指

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边,要测出被测物体的质量,应 ( )

A.将右端的平衡螺母旋出一些 B.将右端的平衡螺母旋进一些

C.将左右两托盘交换位置 D.移动游码,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

3.用托盘天平称量5.4g食盐,若指针稍微偏左,接下来的操作应是 ( ) A.减少砝码或游码 B.减少食盐 C.增加砝码或游码 D.增加食盐 (四)量筒和量杯(参阅八P120)

量筒和量杯是实验室里常用的测体积的工具,通常用______作单位。

333

“ml”即“cm”,故1mLl=____ cm=____L=____ m。 1、认识量筒和量杯

下图中,量筒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__,分度值为________。与量筒相比,量杯由于口大底小,因而其刻度特点是上____下____。

2、量筒的使用

(1)量筒可以直接测量____体的体积,或者间接地测量____体的体积。

(2)读数时,要把量筒放在______的桌面上,视线要与量筒________——若是凹液面,应以凹液面的________

为准;若是凸液面,应以凸液面的________为准。

3、体积测量的特殊方法

(1)对于不能下沉的物体,常用以下方法测量其体积

a)顶针法。即用一根细针(细钢丝)将其按入水中。 b)悬挂法。即在其下面吊上一个重物,使其能沉入水中。

(2)对于易溶于水的物体如冰糖、硫酸铜晶体等,可用以下方法测量其体积。

a)配制饱和溶液,使其不溶。 b)用细砂代替水进行测量。

(3)对于有孔物体或具有吸水性物体如粉笔等,要测量其外观体积,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a)先使其吸足水。

b)用细砂代替水进行测量。

[典型例题]

1.用量筒测量一个金属块的体积,甲同学先后经历了以下步骤: A、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

B、用细线系住块金属块,将金属块放入量筒,再读出水的体积V2。 则:V1=________;V2=________;金属块的体积V=________。

若乙同学先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忘记读出水的体积就用细线系住金属块,将金属块放入量筒,读出水的体积为V1;将金属块取出后再补读量筒中的水的体积为V2,则他的做法________(合理/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弹簧秤(参阅八P86)

弹簧秤是测量力的常用工具,它是利用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________的性质(即F=k·Δl)制成的。 1、认识弹簧秤。

右图中,弹簧秤的量程为________,分度值为________。 2、弹簧秤的使用方法。

(1)应先_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合适的弹簧秤; (2)使用弹簧秤前首先要“________”,即使指针对准“零刻度线”; (3)应使弹簧的伸长方向与拉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 (4)读数时视线要________刻度板。 3、测力的特殊方法。

(1)间接测量法。有些力如摩擦力无法直接测量,测量时要依据“二力平衡”原理。 (2)“并联”法。有时所测力的大小超过弹簧秤的测量范围,此时可以把两支弹簧秤“并联”使用,结果为两支弹簧秤的示数之和。(注意:“串联”无效。) (六)密度计(参阅八P133)

密度计可以测量 液体 的密度,它的原理是物体的____________,即________。由于ρ液与V排成反比,所以密度计上的刻度是________(均匀/不均匀)的。下图中,所测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_。

二、重点实验

(一)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参阅八P123))

13、团团的邻居阿姨是经销调味品的。一天,阿姨拿着几瓶新进的酱油让团团帮忙检测一下密度。团团分别用三种不同的酱油做实验。实验时,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乙、丙三种酱油不同体积时的质量,记录了有关数据,并依据数据作出了如图所示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m-V图像。 (1)分析比较实验数据点B、D、G(或C、E、H或F、I)可知在体积相同时的质量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数据点____________可知体积及质量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成___________。 (3)进一步综合分析甲、乙、丙三条直线的物理意义,可归纳的结论有: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以上分析可初步认为____________表示了物质的一种特性。 (二)用天平、量筒测密度(参阅八P123)) 考查内容:

1、实验原理(ρ=m/V);

2、仪器使用:天平、量筒的用法和读数;

3、误差讨论及实验步骤的优化:引起误差的原因和影响的后果,如测测固体密度时将固体从水中取出后带出了水、测液体密度时有液体沾在杯壁上等;如何优化设计,尽可能避免上述等因素的影响等;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等等;

能力拓展:

依据密度原理,进行间接测量。只用天平测某液体的密度(另提供一只杯子、适量的水)、测不能直接称量的物体的质量或体积;测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面积等。 【测液体密度:】 ⑴ 原理:ρ=m/V ⑵ 方法:

①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 ;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 ③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④得出液体的密度ρ=(m1-m2)/ V

[示例]:小王同学用天平和量筒做“测定牛奶密度的实验”。

(1)实验的原理为________; (2)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的桌面上,调节游码,当指针在标尺中央红线的两边摆的幅度相等时,停止调节; ②把盛有牛奶的玻璃杯放在天平的左盘,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到指针指在标尺的中央,测得牛奶和玻璃杯的总质量为m1;

③把玻璃杯中的一部分牛奶倒进量筒,如图所示,记下牛奶体积V; ④把玻璃杯和杯中剩下的牛奶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当天平恢复平衡时,托盘上三个砝码的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记下质量m2. ⑤把以上步骤中测得数据填入下表中求出牛奶的密度.

a)小王的实验步骤中有一处明显不合理,请更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在实验步骤④中,小王在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时,首先做的是 ( ) A.先加50g的砝码 B.先加5g的砝码 C.先移动游码 D.随便,都可以 c)写出小王计算牛奶密度的表达式________

d)为了使测量结果更精确,请你提出一个可行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

(3)小林同学的步骤是:先用量筒测出一定体积的牛奶,再倒入已经测出质量的烧杯中,最后用天平称出

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最后求得牛奶的密度。与小王同学的方案相比,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测固体的密度】

工具天平

沉入水中: 工具(量筒、水、细线) 形

方法:1

读出体积V1;2

不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总体积V2,物

体体积V=V2-V1

浮在水面: A针)

B(工具:量筒、水、细 形状规则

线、石块) 工具:刻度尺

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示例]使用天平和量筒测蜡块的密度。用调好的天平测量蜡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

的位置如左图所示,蜡块的质量是________;测量蜡块体积的过程如右图所示,蜡块的体积是________;计算

33

得到蜡的密度是________kg/m。查表可知蜡的密度是0.9g/cm,测量值与其存在差异。如果测量过程中没有错误出现,这种差异叫________。

【测量密度的变化:】 只用天平,不能用量筒

[示例]给你一架天平、一杯水、一个空瓶子,请你测出一包牛奶的密度,要求写出步骤和表达式。

2、用浮力原理

(1)只用弹簧秤

[示例]1、给你一支弹簧秤、一杯水、一根细线,测出一块矿石的密度。要求写出步骤和表达式。

2、给你一支弹簧秤、一杯水、一根细线,要测量一块木块的密度。你还需要什么辅助工具(不是测量工具)?并写出步骤和表达式。

(2)只用量筒

[示例]1、给你一支量筒、一杯水、一根细线,一根细钢丝,测出一块木块的密度。要求写出步骤和表达式。

2、给你一支量筒、一杯水、一根细线,要测量一块矿石的密度。你还需要什么辅助工具(不是测量工具)?并写出步骤和表达式。

(3)运用漂浮原理

[示例]1、给你一支饮料吸管、一块橡皮泥、一把刻度尺,一杯水,测出一杯盐水的密度。要求写出步骤和表达式。

2、给你一块长方体木块、一把刻度尺,一杯水,请测出木块的密度。要求写出步骤和表达式。

(三)测滑动磨擦力(参阅八P94) ⑴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⑵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⑶ 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考查内容:

1、实验原理(二力平衡);

2、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实验步骤设计; 3、结论表达; 能力拓展:

1、实验方案的优化。

[示例]:小明进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在实验过程中,他必须拉着木块作____________运动,这样才能保证________。 (2)比较________两图说明粗糙程度相等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比较 A、C两图说明 。

A B C

(3)在此基础上小明又猜想:滑动摩擦力大小是否会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有关?请你利用图中已有器材验

证小明的猜想。写出你的做法,并写出判断的方法。

(四)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参阅八P142) 考查内容:

1、探制变量法的运用;

2、实验现象的描述、实验结论的表达。

[示例1]右图是某同学做“研究液体内部压强”实验时所用的装置,下表是该同学实验时记录的部分数据(实验时,

33

压强计的U形管内的液体的质量不发生变化,ρ煤油=0.8×10kg/m)。 (1)液体压强的大小是通过 显示出来的

(1)比较表中第1、2、3次实验数据可知: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的液体压强大小___________; (2)将表中第5次实验时的数据填写完整;并比较表中第1、4、5次实验数据,可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表中第6次实验时的数据填写完整;并比较表中第5、6次实验数据,可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2]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液体压强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有两只杯子,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但没有标签,你能否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

(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图(a)所示的情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_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大气压;调节的方法是( )

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小明再做图(b)所示的检查。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c)和(d)所示。他发现图(d)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d)杯子中盛的是盐水。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_______(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简要说明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与答案:

(1)大于 B (2)软管漏气了

(3)可靠的 因为盐水的密度大,所以在相同深度盐水产生的压强比清水大 (五)测量大气压(参阅八下P70) 大气压的实验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5

(3)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10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4)说明:

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 m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D

E标准大气压: 支持76cm

5

1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01×10Pa

5

2标准大气压=2.02×10Pa,可支持水柱高约20.6m 考查内容:

1、实验原理及表达式推导; 2、方案设计及操作要领; 3、误差讨论。

[示例] (2006年常州市中考题)小明同学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

(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

是 。

(2)如图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

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 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2N。

2

(3)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度为________cm,计算得到活塞的横截面积为________cm。 (4)计算得到大气压强的数值为________Pa。

(5)小明了解到班内同学的实验误差普遍很大,有的偏大,有的偏小。请分析,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因

素有(请写出两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参阅八P155) 考查内容:

1、操作要领; 2、对力臂的理解;

3、表格设计与数据分析、结论表达;

[示例]小强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经历了如下的实验步骤:

A、实验前没挂钩码时,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__________位置平衡;如果杠杆的左端下倾,应将杠杆右端的螺母向______(左或右)调节

B、在杠杆的两边挂上钩码,并移动悬挂位置,使杠杆重新平衡; C、改变动力或动力臂的大小,并重新调节,再次使杠杆平衡; D、如此多次测量,得到多组数据。

(1)小强进行步骤A的调节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步骤C中,当小强改变动力的大小后,为使杠杆重新平衡,接下来的操作步骤是(多选)

( )

A.改变动力臂大小 B.改变阻力大小 C.改变阻力臂大小 D.调节平衡螺母 (3)实验获得的数据如下表:

分析上表,用F1、F2、L1和L2分别表示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杠杆平衡条件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小强进一步做如图所示的实验时,发现不再满足(3)中得到的规律,请你对此作出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由多次测量的结果总结出结论)

(6)在如图所示的平衡状态下,如果在两边钩码下各在放一个相同的钩码,杠杆还能不能平衡?为什么?

(七)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参阅八P171) ① 原 理:η=W有用/W总=GH/FS

②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③器 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 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④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⑤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A动滑轮重:同样物重下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效率越小。 B物重:同样装置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效率越大。 C 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效率越小。

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考查内容:

1、实验原理(η=W有用/W总=GH/FS); 2、器材选择、滑轮组绕线、操作要领 3、表格设计、数据处理 4、结论表达、推论分析

[示例1]:某实验小组要进行“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 (1)实验原理为________

(2)小明说,还少刻度尺,无法进行实验。你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另外,请你再给小明提一点实

验中的注意点:应沿 方向拉着物体 运动。

(3)该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第l 、2 、3 次实验装置分别如下图17中的所示,记录

的数据如下表:

次数

钩码重G/N 2 4 4

钩码上升高度h/m 0.1 0.1 0.1

有用功 W 有/J 0.2 0.4

测力计拉力 F/N 0.9 l.6 1.l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0.3 0.3 0.5

总功 W总/J 0.27 0.48 0.55

机械效率 h 74.1% 83.3%

1 2 3

①比较第1 次实验和第2 次实验,可得结论:使用同样的滑轮组,提起的钩码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 。

②第3 次实验中所做的有用功是 J,机械效率是 。 ③第3 次实验中动滑轮个数比第2 次实验多,动滑轮自重增大,对动滑轮所做的额外功 (选填“增加”或“减小”)。因而,由第2 、3 次实验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自重大小有关。

④综合上述结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有增大有用功, 额外功(选填“增大”或“减小”)。 e)请你就如何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提出自己的建议(要求写两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2] 用滑轮组将一个重为5N的物体匀速提升10cm,由图2可知,绳端受到的拉力F为____N,绳端移动的距离s为____cm,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为_ __

(八)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参阅八P174) ① 猜想: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和速度有关;

②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小钢球 方法:控制变量; ?如何判断动能大小:看小钢球能推动木快做功的多少

?如何控制速度不变:使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则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大小相同; ?如何改变钢球速度:使钢球从不同同高度滚下;

③分析归纳:保持钢球质量不变时结论:运动物体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保持钢球速度不变时结论:运动物体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④得出结论:物体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质量越大动能也越大。

考查内容:

1、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动能大小的显示方法、速度的控制方法;实验步骤的设计; 2、现象描述与结论表达。

[示例]某同学在探究“物体的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并进行了以下三步实验操作:

A、让铁球甲从斜面F点滚下打到一个小木块上,推动木块使木块从位置A移动,记下木块移动到的位置B。 B、让铁球甲从斜面E点滚下,打到相同的小木块上,推动木块使木块从位置A移动,记下木块移动到的位置C。

C、换一铁球乙(m乙>m甲)从斜面上F点滚下,打到相同的小木块上,推动木块从位置A移动,计下木块移动到的位置D

(1)每一次都要让铁球推动木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A、B两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____、C两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A、C中为什么让铁球甲、乙从同样高度滑下? (八)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参阅八P174)

小明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10所示。 (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 (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 所示实验。 (4)小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ll所示。他发现

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

(5)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 法和 法

(九)探究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参阅八P174)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同一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示例】如图为某同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该同学先后三次将同一木块放在同一斜面上的同

一高度,然后分别用不同的力推了一下木块,使其沿斜面向下运动,逐渐减小水平面的粗糙程度,观察木块移动的距离,从而得出力和运动的关系。

(1)在实验操作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不要解释错误的原因): 。本实验设计是通过观察小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推断小车的运动趋势的

(2)更正错误后进行实验,从实验中观察到,随着摩擦力的逐渐减小,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逐渐 ,

运动的时间越来越 ,但由于实验中摩擦力 ,所以不可能观察到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运动的情形。

(3)在上述实验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可以推测:如果摩擦力减小为零,水平面足够长,那木块在水平面上的速度

既不减小,也不增加,运动方向也不发生变化,木块将 。可见,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___________的原因。

(4)本次实验采用了 加 的方法得到的。 牛顿第一定律: 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 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 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 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十)探究阿基米德原理(参阅八P174)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 = G排 =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方法与步骤:

1.如图(A)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量力G;

2.如图(C)所示把物体浸入液体,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算出物体所受浮力F浮= ,并且收集物体所排开的液体。

3.如图(D)所示测出被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等于

4.分析得出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公式为 。

5.图示的实验步骤有疏漏,正确的做法是在B图所示的步骤之前,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________________的重力的大小。而且在B步骤中应注意 。

A B C D

图9

6.小明同学利用上面实验中的器材和木块,进一步探究了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是否遵循阿基米

德原理。但实验过程中有一个步骤与上图不同,这个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代号即可)。

(十一)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有关(参阅八P174)

小明在生活中发现木块总浮在水面,铁块却沉入水底,由此他提出两个问题: 问题1:浸入水中的铁块是否受到浮力? 问题2: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为此他做了进一步的猜想,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实验.

(1)(b)、(c)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均小于(a)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说明浸入水中的铁块 (选填“受到”或“不受到”)浮力;

(2)做 (选填字母)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铁块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大小与深度是否有关; 结论是

(3)做(d)、(e)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浮力大小与 的关系.

(4)由(d)、(c)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5)下图中能正确反映浮力F浮和物体下表面到水面距离h关系的图象为______

(十一)密度计(参阅八P174)

小明自制土密度计并测定盐水的密度。

实验器材:刻度尺、圆柱形竹筷、细铅丝、烧杯、水、待测盐水。 实验步骤:

①在竹筷的一端缠上适量细铅丝,制成土密度计。 ②用刻度尺测出竹筷的长度L。

③把土密度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液面上竹筷 的长度h1(如图14所示)。

3请将上面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并回答下列问题:

(ρ水=1.0 g/cm,F浮=ρ液gV排 ) (1)竹筷一端缠上铅丝,是为了 。 (2)密度计是利用 条件工作的。被测液体的密度越大,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 (选填“越小”或“越大”)。

(3)被测盐水的密度表达式:ρ

盐水

= (不计铅丝体积)

(十二)伽利略斜面理想实验(参阅八P174)

理想实验是研究物理规律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它以大量可靠的事实为基础,以真实的实验为原型,通过合理的

推理得出物理规律。理想实验能深刻地揭示物理规律的本质。 如图所示,是伽利略著名的斜面理想实验,实验设想的步骤有:

① 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该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② 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③ 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作持续的匀速运动。 ④ 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1)请将上述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 (只要填写序号)。 (2)在上述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下面关于

这些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

A.① 是事实,② ③ ④ 是推论 B.② 是事实,① ③ ④ 是推论

C.③ 是事实,① ② ④ 是推论 D.④ 是事实,① ② ③ 是推论

(十三)测爬楼功率(参阅八P174)

学校买了一箱物理器材,小军同学将它从一楼搬运到三楼,如图所示。小丽同学想测量小军同学搬运器材过程中对

箱子做功的功率。

(1)测量所需要的器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丽同学设计的测量步骤如下,其中多余的是 ( )

A、测出箱子所受的重力 B、测出楼梯的总长度

C、测出一楼到三楼的竖直高度 D、测出小军上楼梯所用的时间 E、算出小军搬运箱子的功率

(3)功率的计算公式为 (3)请你帮小丽设计一个实验记录表格。

第三部分 电学

一、仪器使用

(一)电流表(参阅九P54)

1、观察电流表

(1)电流表的表盘上有一个字母____,用此表测量的电流值的单位是________. (2)常用的电流表有三个接线柱.其中“-”是公用接线柱,“0.6”或“3”是

“+”接线柱.当使用“-”和“0.6”接线柱时,量程为________,最小分度值为______;当使用“-”和“3”接线柱时,量程为________,最小分度值为______.

2、使用方法

(1)校零:检查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如有偏差,进行较正;

(2)串联:电流表必须串联在电路中,使电流从标有“0.6” 或“3”接线柱流入电流表,从“-”接线柱流

出电流表;

(3)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端;

(4)使被测电流不超出电流表量程:在已知电路中电流大小时,直接选择合适的量程;若不能判断,则先试用

大量程,然后进行选择. 注:“试触“时,应使用用大量程,且只能把一个接线柱接好,用另一根导线头迅速试触另一接线柱,观

察电流表指针的反应

3、读数 上图中,若使用的是小量程,示数为________;若使用的是大量程,示数为________。两次读数之比为________。 4、理解

电流表本身的电阻很小,通常将电流表看成一根导线,电流表两端的电压忽略不计。 [典型例题]

甲、乙、丙三位同学在做“用电流表测电流”的分组实验中,闭合开关前,他们的电流表指针均指在零刻度处. 当闭合开关试触时,发现电流表指针摆动分别出现了如图甲、乙、丙所示的三种情况. 请分析他们在电流表的使用上分别存在什么问题,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

甲同学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同学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电压表(参阅九P60)

1、观察电压表

(1)电压表的表盘上有一个字母____,用此表测量的电压值的单位是________. (2)常用的电压表有三个接线柱.其中“-”是公用接线柱,“3”或“15”是

“+”接线柱.当使用“-”和“3”接线柱时,量程为________,最小分度值为______;当使用“-”和“15”接线柱时,量程为________,最小分度值为______.

2、使用方法

(1)校零:检查电压表的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如有偏差,进行较正;

(2)并联:电压表必须并联在待测电路两端,并注意使电流从标有“3” 或“15”接线柱流入电压表,从“-”

接线柱流出电压表;

(3)使被测电压不超出电压表量程:在已知电路中电压大小时,直接选择合适的量程;若不能判断,则先试用

大量程,然后进行选择.

3、读数 上图中,若使用的是小量程,示数为________;若使用的是大量程,示数为________。两次读数之比为________。 4、理解

电压表本身的电阻很大,所以通过电压表的电流很小,若跟其他用电器串联,会导致其他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故在电路分析电路时通常将电压表看成是断路。

(三)滑动变阻器(参阅九P66)

1、滑动变阻器的原理

滑动变阻器是通过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改变________,达到改变电路中的________的目的。 2、观察滑动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是将外表涂有绝缘漆的电阻线密绕在绝缘的陶瓷筒上制成的;通常有四个接线柱。 滑动变阻器的“铭牌”上有两个重要数据,是选用滑动变阻器的依据。如“50Ω、1.5A”,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50Ω”表示该滑动变阻器的____________为50Ω,或其电阻可在________Ω之间变化。“1.5A”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1.5A。 2、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1)常规接法:选用“_____________”两个接线柱,______联在电路中。 a)如图所示,当选用________两个接线柱时,电阻丝全部接入电路,相当于接入____________。当选用________两个接线柱时,接入电路的阻值为0,相当于接入_____________。

b)当使用“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时,共有______种接法。接法________和________的作用是相同的,当滑片向右移动时,接入电路的电阻值变大。

c)还要注意,将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时,在闭合开关前,应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其接入电路的电阻________。

(四)电阻箱

与滑动变阻器相比,电阻箱的优点是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缺点是接入电路的电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Ω

(五)欧姆表(拓展)

1、基本原理:

在初中物理中,没有专门测量电阻的工具。但根据欧姆定律,可以将电流表改装成专门测电阻的仪表,就叫“欧姆表”。 2、会读数

上图是欧姆表的表面,其示数为________。 [典型例题]

每一次测量电阻都要使用许多仪器,小王觉得很是麻烦。他决定把现有的一只电流表改造成一只专门测量电阻的仪表。为此,他选择了一个电压稳定的电源E与电流表A及一个定值电阻R0串联,使用时,只要在M、N间接入待测电阻Rx,即可由电流表的示数推算出电阻值。 M N E

(1)在电路中串联定值电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M、N间接入的待测电阻越大,电流表的示数就______。设电源E的电压为U0、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0、

电流表的示数I,请写出待测电阻的表达式____________

(3)若小王所用的电源电压为3V,当他把M、N直接连接起来时,为使电流表的示数最大,他选用的定值电阻

的阻值应为______Ω,当小王在M、N间接入一材料时,发现电流表的示数为零。请对此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两种):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电能表(参阅九P88) 1、认识电能表(略) 2、使用电能表 [典型例题]

小明家新买了一只电磁炉,小明感觉用它烧水时速度比较慢。他猜想:可能是电磁炉的功率比较低(标定功率小于实际功率),也可能电磁炉的效率比较低。因此他决定测量电磁炉的实际功率。经观察,他家中的电能表的表盘如图所示。

(1)为了测量电磁炉的实际功率,他还需要一样测量工具________; (2)写出测量方法和要测量的物理量:

(3)写出计算电磁炉实际功率的数学表达式_______________。

(七)测电笔(参阅九P81)(略)

二、重点实验探究

(一)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参阅九P65)

1、实验原理: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电流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也可以用串联在电路中小灯泡亮度

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

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所以定论“电阻的大小与哪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必须指明“相同条件”

3、结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与温度有关。 4、结论理解:

⑴导体电阻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与是否接入电路、与外加电压及通过电流大小等外界

因素均无关,所以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⑵结论可总结成公式R=ρL/S,其中ρ叫电阻率,与导体的材料有关。记住:ρ银<ρ铜<ρ铝,ρ

锰铜

镍隔

。假如架设

一条输电线路,一般选铝导线,因为在相同条件下,铝的电阻小,减小了输电线的电能损失;而且铝导线相对来说价格便宜。 考查内容:

1、电阻大小的显示方法;

2、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实验步骤设计; 3、结论表达。

注:实验结论的表述是重点

[示例]小芳同学在探究“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做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①: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猜想②: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猜想③: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供她选择的导体如下表所示:

她画出了如右图甲所示的电路图(M、N之间为导体),

并正确连接了电路.请完成下列填空(只填序号):

(1)要验证猜想①,小芳同学应选择的两段导体是____________;

(2)小芳同学选择C、D两段导体,结论是______ ______; (3)要验证猜想③,小芳同学应选择的两段导体是____________;

(4)电路中,电流表与小灯泡均可用于显示电流大小,你认为,两者中,选用________效果更好.在电路中

接入小灯泡还可以起到防止________的作用.

(5)有同学提出,要探究电阻与温度的关系.老师向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废灯泡的灯芯(图14-2乙),请用这

个灯芯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要求: ①在图14-2乙中补全电路图.

②说明操作、判断的方法和可能的结果.

实验5、连接两个用电器组成的串联、并联电路。 方法与步骤:

1、照图甲连好电路,把开关分别接在A、B、C三点,闭合开关,观察灯泡的亮灭情况。 2、照图乙连好电路,将开关都闭合,观察灯泡的亮灭情况;

3、分别断开S1、S2、S,观察灯炮的亮灭情况。

分析观察到的现象,得到结论:串联电路中的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开关的位置改变了;它的控制作用不变;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支路开关只控制它所在的支路中的用电器,用电器的位置变了,它的控制作用可能改变。注意;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

甲 乙

实验6、使用电流表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 方法和步骤

1、照图甲接好电路。

2、分三次把电流表接入A、B、C三点,分别测出A、B、C三点的电流IA、IB、IC。 3、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相等。 4、照图乙连好电路。

5、用电流表分别测出A、B、C三点的电流IA、IB、IC。

6、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甲 乙

实验7、使用电压表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规律 方法与步骤:

1、照图甲把两个灯泡L1、L2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 2、用电压表分别测出AB间电压、BC间电压、AC间电压。

3、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 4、照图乙把两上灯泡L1、L2并联起来接到电源上。 5、和电压表分别测出灯L1、L2两端及总电压。 6、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联电路各支路电压相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kz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