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电视台都市报道60分

更新时间:2024-06-09 18:2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天津电视台《都市报道60分》

向阳光新闻要收视

在《辞海》中,“民生”的意思是“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在现代社会中,民生和民主、民权相互倚重,而民生之本,也由原来的生产、生活资料,上升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特征的整体样态。”市民阶层开始争取自身的话语权,于是“民生”与大众传播媒介的结合就变得势在必行,由此,“民生新闻”应运而生。然而,不得不承认,“民生新闻”在诞生之初的“形象”并不怎么光辉,甚至会被认为有些“鸡零狗碎”,但是其凭借强大的贴近性和“耳目一新”的感觉,在收视方面还是取得了不错的“开门红”。然而民生新闻发展到今天,靠简单报道生活中的新闻事件“海骗”收视率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民生新闻必须完成一次理念上的升级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即,要将民生新闻化转变为将新闻民生化。

关注都市发展 关心都市民生

天津电视台都市频道的《都市报道60分》栏目自1999年创办以来,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紧紧围绕“关注都市发展,关心都市民生”的主题,根据本地经济和社会的发

展,受众口味的变化等,深化实践,不断创新,收视率一路走高,成为了天津市老百姓心目中一个响当当的新闻“品牌”。

《都市报道60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受到民生新闻“发展瓶颈”的困扰——选题困扰:一个星期三个火灾、四个车祸、五个跑水,节目再好看也得厌倦;夫妻吵架、婆媳拌嘴、邻里纠纷这些比较个性化的东西上多了难免会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而这些报道又恰恰是曾经令收视率一路飘红的“功臣”。面对这种情况,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导向和定位。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新闻报道必须以弘扬主旋律,促进社会和谐为己任。因此栏目组决定,要求记者们要以帮忙不添乱的原则更加审慎的选择报道题材,而报道的重心则要以“阳光新闻”为主。实践证明,只要开动脑筋、策划到位“阳光新闻”一样也有高收视!

2007年,《都市报道60分》提出“向阳光新闻要导向、向阳光新闻要收视”的目标,对于选题不等不靠,加强了主题策划,创新报道形式,在节目中设置板块植入看点。如我们创办的体验式报道《今日我当班》,让记者深入到劳动一线,当一天农民工、保洁员、特护、辅警等.亲身体验普通劳动者的酸甜苦辣,挖掘行业背后鲜为人知的艰辛与付出,歌颂劳动之美,实践证明这样的报道可看性强收视率高,因此今年我们又进一步创新节目报道形式,让播音员主持人去

体验、报道,既提高节目的影响力,又使主持人有了深入生活深入群众的机会,在报道中得到教育和锻炼;设置的《都市爱心行》版块,让明星走进养老院、孤儿院、贫困学校、医院、社区参与公益岗位奉献爱心,利用明星的影响力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爱心行动中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这一版块有效地拉动了收视。蒋雯丽、张国立到养老院为老人过集体生日的爱心行活动使当天的平均收视拉升到尼尔森12.7%,李安激励贫困学生活动的当天收视达到13.5%,刘金山深入社区当居委会工作人员当天收视达到15.4%;设置的《都市工业游》版块改变了过去成就报道的模式,从记者的主观报道改为观众参与式报道,栏目选取天津的老名牌、高科技、支柱产业、环保企业等具有典型性的企业,愿意参观企业的市民通过我们的热线电话报名,让市民深入企业亲身体验,通过他们说出天津工业的传承、现代水平与未来发展;“圆梦”系列报道是一个帮办类的节目版块,通过征集心愿帮助观众圆梦,栏目组已经为30多名观众实现了当兵、上学、出书、寻找亲人等期盼已久的心愿。设置的《观众中来》版块则是满足观众希望媒体帮忙解决问题的需求,把那些跑水漏器气等新闻价值不够而又是老百姓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记者与相关部门联络促成问题的解决,以记者出镜口播的形式播出,使这类新闻时间缩短、比例缩小,相对弱化。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形式多样的“阳光报道”是受观众认可喜爱的,2007年《都市报道60分》

平均收视率9.66%,比2006年增长了2.22%,2008年截至目前的平均收视是12.26%。这些鲜活的数字证明,“阳光新闻”让节目走上了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促进社会和谐

舆论监督也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责,这也是老百姓之所以喜爱民生新闻的重要原因之一,怎样做好这类报道是《都市报道60分》多年探索的课题。栏目提出要遵循 “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的原则,坚持做到“有理、有利、有结”。“有理”就是报道要有政策、法律依据;“有利”就是要把握好报道的时机,在“立法前和执法中”,要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不煽风、不点火;“有结”,就是有结果,要使问题尽可能解决,树立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掌握好火候,把握好尺度,做到帮忙不添乱,在报道中既要坚持新闻的客观性同时要体现人性化,人情味,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些宽容。怎样做到这样的报道呢?栏目组制定了联络沟通制度,针对栏目热线反映较多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煤、水、电、气等公用行业,《都市报道60分》主动请来单位的负责人与记者见面座谈沟通,设立联系人制度,力促问题解决,使问题的解决过程成为公用部门主动为老百姓办实事的过程。对于一些被采访方提出争议的问题报道,栏目组请责任方来台沟通情况,填写报道意见,由栏目组和议后,本着有利于问题解决的原则决定新闻怎样播发、暂缓播发或不播发。保证舆

论监督在阳光下运行,既避免了“人情稿”、“说情风”,抑制了权力变为“权利”,“便利”变成“私利”,又减少了投诉,得到了相关部门和责任方的理解和支持,提升了节目的社会影响力。实践证明,这样的报道比原先简单的反映问题,要更深入客观,切实起到桥梁纽带作用,是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的有效手段。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断创新传播手段。这就是我们的新闻栏目对报道的内容和形式的追求。《都市报道60分》栏目会进一步深化新闻实践,当好党的喉舌,反映人民心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kw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