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3年7月 - 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与参考答案 - 课程代码:0

更新时间:2024-04-05 18:5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绝密 ★ 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以及答案

课程代码:00467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奥苏伯尔认为,学生为得到师长的认可和表扬而学习的动机是 A.内在驱力 C.认可驱力

2.“连续性、序列性、整合性”是 A.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三个标准 C.课程评价的三个特点

3.“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基础是 A.行为主义心理学 C.认知心理学

4.目标模式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塔巴 C.泰勒

B.惠勒 D.坦纳

B.人本主义心理学 D.精神分析心理学 B.课程目标的三个来源 D.课程内容选择的三个取向 B.自我提高驱力 D.附属驱力

5.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把课程与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 A.知识、技能、技巧

B.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浙00467#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第1页(共7页)

C.知、行、意 D.德、智、体

6.“体现不同性质的教育和不同阶段的教育的价值,如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指的是 A.课程目标 C.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 D.教学目标

7.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人们期望的不是学生反应的一致性,而是反应的多样性、个体性。这一特点说的是 A.生成性目标的特点 C.行为目标的特点

B.表现性目标的特点 D.普遍性目标的特点

8.以“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为理论基础的课程形态是 A.“因素课程”说 C.赫尔巴特主义课程论

9.以评价关注的焦点为准,可以把评价分为 A.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C.效果评价和内在评价 10.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 A.认知弹性理论 C.结构主义理论

B.最近发展区理论 D.认知发展理论

B.目标本位评价和目标游离评价 D.量的评价和质的评价 B.“泛智课程”说 D.功利主义课程论

11.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习在本质上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心理表征的过程,这种心理表征包括

A.结构性的知识和经验

C.结构性的知识及非结构性的经验

B.结构性的知识及非结构性的知识和经验 D.以上都不对

1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80年代以来提出的“全民教育”口号,实质上就是追求 A.教育平等

C.平等与高质量的内在统一

B.教育的高质量 D.多元价值观

13.校本课程是基于每一所学校及学校所在社区的特殊需要而开发的课程,因此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应是

A.政府、专家、校长、教师 C.专家、校长、教师、学生

B.专家、校长、学生家长、社区人员 D.校长、教师、学生、学生家长

14.杜威对课程与教学的整合以及他的整个实用主义认识论所追求的是一种

浙00467#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第2页(共7页)

A.科技理性 C.工具理性

B.实践理性 D.解放理性

15.确立了“学科结构运动”的理论基础与行动纲领的著作是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C.《课程》

B.《教育过程》 D.《怎样编制课程》

16.第一次试图将课程与教学进行整合的教育家是 A.施瓦布 C.塔巴

17.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是 A.博比特 C.哈里斯

B.查特斯 D.泰勒 B.布劳迪 D.杜威

18.在“学科结构运动”中诞生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是 A.儿童活动中心课程 C.学术中心课程

19.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代表是 A.赫尔巴特 C.施瓦布

B.布鲁纳 D.杜威

B.社会问题中心课程 D.人本主义课程

20.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思想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B.卢梭 D.裴斯泰洛齐

21.以下不属于施瓦布所提倡的课程审议艺术的是 ...A.实践的艺术 C.建构的艺术

B.准实践的艺术 D.折中的艺术

22.20世纪倡导社会本位综合课程的典型课程哲学是 A.要素主义 C.改造主义

B.永恒主义 D.自然主义

23.从课程论发展史上看,第一次明确提出课程选择问题的是 A.杜威 C.施瓦布

B.斯宾塞 D.泰勒

24.以下著作中,被认为是继柏拉图《理想国》之后西方最完整、最系统的教育论著的是

浙00467#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第3页(共7页)

A.《教育漫话》 C.《大教学论》

25.以下属于“三大新教学论流派”的是 A.斯金纳的“程序教学” C.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

B.《爱弥儿》

D.《林哈德和葛笃德》

B.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 D.布鲁纳的“发现教学论”

26.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深层价值取向是 A.技术兴趣 C.解放兴趣

27.提出“虚无课程”概念的教育家是 A.斯宾塞 C.朱熹

B.艾斯纳 D.杜威 B.实践兴趣 D.技术理性

28.赞可夫的教学新体系实现了教学目标上的转换,这就是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 A.全面发展 C.自由发展

B.个性发展 D.一般发展

29.教育交往的途径很多,囊括了学校、家庭、社区的方方面面,而其主渠道是 A.家庭 C.课堂

30.“美德即知识”命题的提出者是 A.柏拉图 C.苏格拉底

B.孔子 D.亚里士多德 B.社区 D.第二课堂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的“形式阶段”包括哪几个阶段? 32.行为目标有哪些不足之处?

33.组织和引导课堂讨论需要注意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34.课程与教学评价有哪几种基本取向?每种取向的本质是什么?

浙00467#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第4页(共7页)

35.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6.课程实施相互适应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并谈谈其对实际课堂教学的启示。

37.请结合具体例子,阐述范例教学的一般程序。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6分)

38.经验课程的基本特征可以描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强调教育和课程没有过程以外的目的,只有过程以内的目的,即促进儿童本能的生长,培养儿童适应现实社会生活的能力。第二,主张以儿童参与其中的活动及其经验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并且以“从做中学”作为课程组织的原则。第三,打破学科界限,采取作业的形式,分单元进行活动,反对预先规定教材范围和进度。第四,崇尚师生合作,反对教师权威,充分发挥儿童的自主性。 请结合上述材料分析:

(1)经验课程有哪些可以借鉴的优点? (2)经验课程存在哪些不足?

答 案

选择题答案1-5 dabcb 6-10bbbbb,11-15cabbb,16-20xdccd,21-25ccbbd,26-30bbdca,x代表没找到答案

31,赫尔巴特将兴趣分成四个阶段:注意,期待,方法,行为,并根据儿童学习活动中的两种思维方式:专心和审思,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理论.

32,缺点:只强调外部刺激而完全忽视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否定意识,片面强调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它的某些思想却与人们的日常经验存在很大的差异,按照这一理论基础设计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往往忽视了人们认识过程的主观能动作用,因此,浙00467#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第5页(共7页)

仅仅依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框架设计的课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可能会不好变通和调整

33,创设课堂讨论情景,提出有吸引力的问题有价值问题,教师以平等身份与学生讨论,创在良好氛围,

34、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基本取向 1、目标取向的评价

把评价视为将课程计划或教学结果和预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相对照的过程。它在本质上是受“科技理性”或“工具理性”所支配的,其核心是追求被评价对象的有效控制和改进。 2、过程取向的评价

它在本质上是受“实践理性”所支配的,它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互作用、强调评价者对评价情境的理解、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3、主体取向的评价

它在本质上是受“解放理性”所支配的,它倡导对评价情境的理解而不浊控制,它以人的自由与解放作为评价的根本目的。

\\

35从课程设置、课程结构及课程编制三个方面来看,当今世界中小学课程改革呈现下列基本趋势。一、课程设置的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趋势

浙00467#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第6页(共7页)

二、趋向多样化、开放的、发展的课程结构,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课程设置的目标 三、综合化趋势

36.叙述课程实施的三种取向并分析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如何实施课程。三种取向: (1)忠实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忠实地执行课程变革计划的过程

(2)相互适应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变革计划与学校实践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 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

(3)课程创生取向,认为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

37,确定了范例方式教学过程的一般程序。其程序由下列阶段组成:①范例性地阐明“个”的阶段;②范例性地阐明“类”的阶段;③范例性地掌握规律性、范畴性关系的阶段;④范例性地获得关于世界(以及生活)经验的阶段。

38活动课程是以儿童的兴趣或需要为基础、根据心理逻辑而编排的课程,主张学生动手“做”,手脑并用,脱离开书本而亲身体验生活的现实,以获得直接经验,具有生活性、实用性、开放性等特点。它的优点在于能给学生广泛的学习空间和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缺点是学生从中获得的知识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和随机性。

浙00467#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第7页(共7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ko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