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郑东新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带答案(2014-2017)
更新时间:2023-09-17 00:01:01 阅读量: 高中教育 文档下载
2017 年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教师招
聘考试真题
第一部分客观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5 分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把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不选、错选、多选均不得分)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行为层面的基本理念是()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文明、爱国、敬业、诚信
1.C【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全文只有24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一是国家社会方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其二是法律保障方面,自由、平等、公平、法治;其三是道德品质方面,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一带一路”建设以“五通”为主要内容,其中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支撑是() A.政策沟通B.设施联通C.贸易畅通D.资金融通
2.D【解析】“一带一路”合作的重点,就是“五通”,他们分别指的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政策沟通,这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障。设施联通,它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贸易畅通,这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资金融通,这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动力(重点支撑)。民心相通,它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文基础。 3.提出“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的著作是() A.《论语》B.《学记》C.《大学》D.《史记》 3.B【解析】“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也”出自《学记》。
4.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家是() A.杜威B.陶行知C.杨贤江D.陈鹤琴
4.B【解析】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与创造”“学校即社会”。 5.学校的建筑、教室的布置和校园环境等属于() A.相关课程B.学科课程C.显性课程D.隐性课程
1
5.D【解析】从课程的呈现方式上来分,课程可以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隐性课程又包括:(1)观念性隐性课程,如校风、班风、价值观、教育理念等;(2)物质性隐性课程,包括学校建筑、校园环境、教室的设置等;(3)制度性隐性课程,包括学校管理体制、学校组织机构、班级管理机制等;(4)心理性隐性课程,包括人际关系、师生特有的心态和行为方式。
6.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所提出的问题自行思考,探索并获得相应知识、原理的教学方法是()
A.讨论教学法B.发现教学法C.对话教学法D.六步教学法
6.B【解析】发现教学法亦称探究法,是指教师在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不是将学习的内容直接提供给学生,而是向学生提供一种问题情境,只是给学生一些事实(实例)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
7.科学教育学建立的标志是 1806 年出版的() A.凯洛夫的《教育学》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布鲁纳的《教育过程》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7.D【解析】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8.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是() A.不均衡性B.顺序性C.个别差异性D.阶段性
8.C【解析】个别差异性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9.影响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根本因素是( ) A.生产力B.科学技术C.政治制度D.人口数量
9.A【解析】生产力决定了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除此之外,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生产力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10.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明辨是非的德育方法是() A.品德评价法B.知识教育法C.说服教育法D.认知教育法
10.C【解析】说服法,也称为说理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包括两种,一种是用语言说服,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等;另一种是事实说服,包括参观、访问和调查等。说服法的实质在于“服”而不是“说”。说服要求“以理服人”,而不是“以势压人”。 11.生活中人们看到蓝色会产生清凉的感觉,这属于( )
2
A.适应现象B.联觉现象C.感觉补偿D.感觉对比
11.B【解析】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叫联觉。如红色给人以热烈的感觉、紫色给人以高贵的感觉,蓝色会产生清凉的感觉等。 1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的情感是() A.道德感B.愉悦感C.理智感D.热爱感
12.A【解析】从情感的社会内容角度来看,情感分为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三种形式。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言行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它表现在对待国家、集体、工作、事业、学习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各个方面,如爱国主义情感、国家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责任感、义务感、事业心、荣誉感、自尊心等。
13.对于不敢真实地表达自己意见和情感的学生,有效的行为改变方法是() A.系统脱敏法B.全身松弛训练C.肯定性训练D.改变认知法
13.C【解析】肯定性训练也叫自信训练,目的是促进个人在人际关系中公开表达自己真实情感和观点,维护自己权益也尊重别人权益,发展人的自我肯定行为。自我肯定行为主要表现在:①请求他人为自己做某事,以满足自己合理的需要;②拒绝他人无理要求而又不伤害对方;③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肯定性训练通过角色扮演增强当事人的自信心,再将学得的应对方式应用到实际生活情境中。
14.学生的伦理道德开始形成,但又具有两极分化特点的阶段是() A.小学阶段B.初中阶段C.高中阶段D.大学阶段
14.B【解析】初中生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虽已形成但不成熟、不稳定。 15.学生希望得到同学的友谊、老师的关心,这属于( )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尊重需要D.社交需要
15.D【解析】在管理心理学中,社交需要也叫归属与爱的需要。渴望友谊与老师的关心是社交需要,也是归属与爱的需要。
16.韦克斯勒智力测验中用来衡量智力水平高低的是( ) A.比率智商B.分数智商C.离差智商D.百分智商
16.C【解析】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编制了国际通用的一套智力量表,简称韦氏智力量表,用离差智商来衡量人们的智力水平。 17.“眉头一皱,计上心头”反映了人的思维品质具有() A.广阔性B.逻辑性C.灵活性D.深刻性
3
17.C【解析】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它表现为能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思考问题,在条件发生变化时,能随机应变,及时改变原有计划、方案,寻求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18.学生学习“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的知识属于() A.概念学习B.命题学习C.上位学习D.符号学习
18.B【解析】奥苏贝尔根据学习的繁简程度分类,分为符号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命题学习指表达判断的语言形式,由句子把主词和宾词联系而成。命题学习包括事实学习和规律、定理或原理的学习。
19.在限定的时间内,对同一问题所想到的答案越多,表示其创造性越具有() A.新颖性B.变通性C.独特性D.流畅性
19.D【解析】研究者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三个,分别是:(1)流畅性:流畅性是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多少;(2)变通性:变通性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3)独创性:独创性是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眼,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前辈的方法。 20.幼儿把鱼的头和鹿的躯干画在一起,说“我画了一头‘鱼鹿’”,这种想象的构成方式是( )
A.拟人化B.夸张与强调C.黏合D.典型化
20.C【解析】黏合,它是指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客观事物的属性、元素、特征或部分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21.在游戏中幼儿学会相互理解,共同遵守规则,与人相处,这有利于幼儿() A.认知能力的发展B.创造能力的发展C.社会性的发展D.情绪情感的发展 21.C【解析】幼儿学会理解,遵守规则,与人相处这是社会性的发展。 22.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给予客观的、公正的评价,这种权力是法律赋予教师的()
A.教育教学权B.管理学生权C.民主管理权D.科学研究权
22.B【解析】教师享有下列权利:(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5)对学校教育教学、
4
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23.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 A.机会公平B.起点公平C.过程公平D.区域公平
23.A【解析】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24.《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和灵魂是( ) A.权利与义务B.爱与责任C.职责与要求D.奉献与守法
24.B【解析】教师职业道德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和核心;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和根本任务;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25.教师利用职务之便对学生进行有偿家教。这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 A.为人师表B.爱岗敬业C.教书育人D.关爱学生
25.A【解析】为人师表的要求: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15 分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把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 26.教师劳动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
A.复杂性B.创造性C.长期性D.示范性E.基本性
26.ABCD【解析】教师劳动的特点有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示范性、主体性、间接性、连续性、广延性、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成果的群体性。 27.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A.遗传因素B.自然因素C.社会因素D.教育因素E.个体因素28.桑代克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有()
A.对比律B.组合律C.效果律D.练习律E.准备律
5
27.ABCDE【解析】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环境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29.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有()
A.班级规模B.学生对教师的期望C.教师领导风格D.班级的性质 E.课时计划差异
29.ABCD【解析】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有:班级规模、班级性质、学生对教师的期望、教师的领导风格。 30.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包括()
A.教师B.学生C.教学内容D.教学媒体E.教学环境
30.ABCDE【解析】学与教的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构成了完整的教育系统。 31.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
A.差异性B.目的性C.序列性D.认知性E.定向性 31.BCD【解析】问题解决的特点是目的性、序列性、认知性。 32.皮亚杰从认知的角度把幼儿园游戏的类型分为( ) A.感觉运动游戏B.象征性游戏C.规则游戏D.合作性游戏 E.联合性游戏
32.ABC【解析】皮亚杰从认知角度,将幼儿园游戏分为:感觉运动游戏、规则游戏、结构性游戏、象征性游戏。 33.幼儿同伴交往的类型有()
A.受欢迎型B.被拒绝型C.被忽视型D.一般型E.被回避型
33.ABCD【解析】幼儿同伴交往的类型有: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一般型、矛盾型。
34.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主要有()
A.对教师工作的促进功能B.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功能 C.对社会文明的示范功能D.对教师修养的调节和引导功能 E.对学校管理的保护功能
34.ABCD【解析】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体现在:对教师工作的促进功能、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功能、对社会文明的示范功能、对教师修养的引导功能。 3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体现的教师职业道德有()
A.为人师表B.爱岗敬业C.教书育人D.关爱学生E.终身学习
6
35.BCE【解析】“学而不厌”体现教师要终身学习。教书育人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诲人不倦。“诲人不倦”同时体现教师对工作的负责,是爱岗敬业的一种体现。
三、判断题(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0.5 分,共 10 分判断下列各命题的正误,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涂其代码,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36.2016 年郑州被纳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行列。()
36.A【解析】2016年12月26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下发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发展壮大中原城市群,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37.《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研学旅行工作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
37.A【解析】《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以立德树人、培养人才为根本目的,以预防为重、确保安全为基本前提,以深化改革、完善政策为着力点,以统筹协调、整合资源为突破口,因地制宜开展研学旅行。
38.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因素,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 38.A【解析】自我反思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因素,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39.课程标准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39.B【解析】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课程计划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40.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结果。()
40.B【解析】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工作的归宿。
41.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小实验、小论文等“五小活动”属于课外校外教育中的社会活动。()
41.B【解析】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小实验、小论文等“五小活动”属于课外、校外教育中的科技活动。
42.教学是发生在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
7
42.A【解析】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它离不开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交往互动。所以说,教学活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
43.教育有利于教育文化的传承、传播、发展和创新。()
43.A【解析】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传播和交流文化以及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44.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依据学习迁移的规律。()
44.A【解析】迁移与有效教学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一方面,使学生产生最大程度的迁移是有效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另一方面,真正有效的教学又必须依据迁移规律。
45.学习风格只是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方式,并不影响学生个人智力水平。() 45.A【解析】学习风格在总体上并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学习风格只是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方式,并不影响学生个人智力水平。
46.我们专心致志看书时,对周围的情况“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是由于正诱导。() 46.B【解析】我们专心致志看书时,对周围的情况“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是负诱导。
47.刺激物的绝对强度对无意注意的产生作用更大。()
47.B【解析】刺激物的强度容易引起无意注意,但是,事实上起主要作用的往往不是刺激物的绝对强度,而是刺激物的相对强度,即刺激物强度与周围环境强度的对比。
48.学生不良的性格特征会阻碍其能力的发展。()
48.A【解析】性格与能力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性格制约着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学生不良的性格特征会阻碍其能力的发展。 49.研究表明,集中复习的效果一般优于分散复习。()
49.B【解析】集中复习就是集中一段时间一次性重复学习许多次,分散复习就是每隔一段时间重复学习一次或几次。对于大多数学习而言,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
50.学前儿童美术活动应以观察和模仿作为活动的先导。() 50.B【解析】学前儿童美术活动应以欣赏和感受作为活动的先导。 51.幼儿也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
51.A【解析】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
8
52.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是“关爱学生”。()
52.B【解析】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是“为人师表”。“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和核心。
53.“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双重性。() 53.A【解析】“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就是说,古往今来,但凡为师者都注重德才兼备,不仅要授学生“谋事之才”,更要传学生“立世之德”,而传德尤为根本。说明了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双重性。 54.教育行政部门在暑假期间组织教师参加业务培训侵犯了教师的合法权益。() 54.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有权享受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虽然教师具有培训的权利,同时也有培训、终身学习的义务,这应该是教师自主选择的,不应该在暑假期间强制执行。
5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图书馆、展览馆、纪念馆等都应当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
55.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条规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图书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应当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展览馆、美术馆、文化馆以及影剧院、体育场馆、动物园、公园等场所,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未成年人免费或者优惠开放。
第二部分主观题
一、简答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 1.现代学生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1.【答案要点】 (1)学生是主体性的人; (2)学生是发展性的人; (3)学生是完整性的人; (4)学生是个性化的人。
2.班主任应该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2.【答案要点】 (1)制定共同的目标;
(2)选拔和培养学生干部(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9
(5)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3.控制和减少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方法有哪些? 3.【答案要点】
(1)减少诱因,创设良好环境,控制环境和传媒的影响; (2)改善亲子关系,纠正家长不正确的教育方法;
(3)提高儿童的自控能力和交往技能,帮助儿童掌握解决社会性冲突的技能; (4)提高儿童的社会认知水平和移情能力; (5)引导儿童掌握合理的心理宣泄方法;
(6)利用奖惩,及时表扬和奖励儿童亲社会行为。 4.如何有效的进行知识概括? 4.【答案要点】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正确运用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二、案例分析题(本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
1.在讲解完“颗颗穗粒多饱满”这句话之后,斯霞老师要求小学生用“饱满”这个词语造句。
有的学生说:“麦子长得饱满。”有的学生说:“豆角长得饱满。”斯霞老师忽然走到教室门口,转过身,胸脯略微挺了挺,头微微扬了扬,两眼炯炯有神。她问学生:“这是不是精神饱满?”学生齐声回答:“是。”斯霞老师接着说:“让我看看大家的精神怎样?”同学们也挺了挺胸脯,坐得端端正正。“饱满”这个词,被学生理解和掌握了。
请运用教育学相关知识对该案例进行分析。 1.【答案要点】
斯霞老师的行为是正确的。斯霞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启发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原则;践行了新课改下的教师观、教学观。
(1)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原则要求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0
案例中斯霞老师在教授“饱满”一词时引导学生应该具备饱满的精神状态,体现了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基本要求是书本知识的教学注重联系实际;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案例中该教师在教学中将“饱满”这个词与精神饱满这种生活状态联系起来,利用了生活中可利用的资源帮助学生学习,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启发性原则要求教师要设置问题情境,承认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觉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斯霞老师要学生用“饱满”这个词造句,引导学生积极回答问题,体现了启发性原则。
(4)新课改下的教学观要求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案例中斯霞老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发展,不仅促进学生知识“饱满”的把握,更注重学生精神的培养。
(5)新课改下的教师观要求教师角色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教学行为方面,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民主、互动、教学相长;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启发。案例中斯霞老师一直以帮助者引导者的身份促进学生的发展。
综上所述,斯霞老师完全践行了现代教育理念,值得我们学习。
2.小刚是某中学初二学生,一天下午放学后,小刚在操场上和同学打篮球,同班女生小静看见他脸上有许多汗珠,就上前用餐巾纸为他擦汗,这一举动恰好被从一旁经过的班主任田老师看见。田老师当即把他俩叫到办公室。她先给小静看了两页日记(这是田老师私自从小刚放在课桌内的日记本上撕下的,上面记录了小刚对另一名女生的好感。),又对小静说,小刚是个花花公子,脚踏两只船。田老师责令小刚从明天开始不准进教室上课,好好反省自己的错误。由于不堪忍受老师的羞辱,小刚当天便离家出走了,几天后才被家人找回来。随后,小刚的家长一纸诉状将田老师告上了法庭,要求田老师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 请运用教育法律法规知识对该案例进行分析。 2.【答案要点】
(1)班主任田老师的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要求》
11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三十九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除父母和公安检查机关外)未经允许不得私自查阅学生的日记信件。案例中田老师随意翻阅并扣留小刚的日记并当众宣扬,属于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同时《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义务教育法》都规定学生是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具有人格尊严权和人身自由权,田老师在同学面前污蔑小刚是“花花公子”“脚踏两只船”是一种严重的人身攻击,侵犯了小刚的人格尊严,同时还对小刚和小静的正常交往强加干涉侵犯了学生的人身自由权,最后根据《义务教育法》规定学生在学校拥有参加正常的教育活动权利,田老师没有任何依据就随意停小刚的课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综上,小刚监护人对老师的诉讼请求是合理的,学校应该依据法律和学校相关制度给予田老师相应的行政处分,并向家长和学生公开道歉。
3.在罗斯主持的一项心理学实验研究中,研究者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三组,每天学习后进行测验,第一组每天测验后都告知其学习结果;第二组是每周告知其学习结果;第三组则从不告知其学习结果。从第八周开始,仍对第二组每周告知其学习结果,第一组和第三组进行对调,即研究者不再对第一组告知其学习结果,而对第三组每天告知其学习结果。如此又进行8 周后,比较三个组在过去 16 周内的学习成绩。结果表明:第一组在前 8 周成绩最好,而后 8 周成绩直线下降;第三组在前 8 周成绩最差,而后 8 周成绩直线上升;第二组的学习成绩始终处于中等水平。
请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对该案例进行分析。 3.【答案要点】
(1)案例中的实验体现的是心理学上著名的“反馈效应”。所谓“反馈效应”是指这样一种心理现象:学习者对自己学习结果的了解能起到强化作用,促进学习者更加努力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反馈对学习的作用,具有动机和认知两个方面的效果。在动机方面,如果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有比较充分的了解,知道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还存在问题,就会引起他的满意或者不满意的情绪体验,并进一步影响他的学习动机。在认知方面,学习者可以从对学习结果的了解中,获得有关正确或者错误的信息,成为指导自己今后学习的定向依据。影响反馈效果的因素有:①反馈的内容;②反馈的频率;③反馈的方式。 (2)罗斯通过实验证明,在学习活动中,有反馈即知道学习之后的测验成绩,比没有反馈其学习效果要好得多。第一组在前8周成绩最好而后8周成绩直线下
12
降的原因就是没有对其进行任何反馈。而且,即时反馈即每天知道其测验成绩比远时反馈所产生的激励作用更大。第二组的学习成绩始终处于中等水平就是因为始终只受到远时反馈。
(3)这个效应提醒我们,有效的反馈机制是活动目标达成的必要条件,对于别人的活动必须及时地反馈调节。在教学中,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手段即时地搜集和评定活动效果,如观察交谈、现场提问、效果评价等,然后及时反馈信息,随时调节活动过程,对存在的问题,也不必马上实施惩罚性的方式,而要有针对性地讲解疑难,不使问题累积。
三、阅读理解(共 10 分,阅读材料,按要求做题,请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作答。) 材料
我千真万确地深信:儿童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在他们那里常常变成了不能活动的“货物”,积累知识好像就是为了“储备”,而不能“进入周转”,知识没有加以运用(首先是用来获取新的知识)。在许多教师看来,“知识”这个概念就意味着会回答提出的问题。这种观点就促使教师对学生的脑力劳动和能力做出片面的评价:谁能把知识储藏在记忆里,一旦教师要求,立刻就能把它“倒出来”,那么他就被认为是有能力、有知识的学生。这在实践中会造成什么结果呢?其结果就是:知识好像脱离了学生的精神生活,脱离了他的智力兴趣。掌握知识对学生来说变成了一件讨厌的、令人苦恼的事,最好能够尽快地摆脱它。 “必须首先改变对‘知识’这一概念的实质的看法。知识——这就意味着能够运用。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称之为知识。知识的积极性、生命力......这是它们得以不断发展、深化的决定性条件。而只有不断发展、深化的知识,才是活的知识。请你努力做到,使学生的知识不要成为最终目的,而要成为手段,不要让知识变成不动的死的“行装”,而要使它们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在学生相互关系中、在精神财富交流的生动的、不断的过程中活起来。没有这种交流,就不可能设想有完满的智力的、道德的、情绪的、审美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请概括材料的中心观点,并针对这些观点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要求:1.理解深刻,观点明确;2.内容充实,论证充分,语言流畅。 【答案要点】
13
材料来源于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心观点是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启示老师要善于运用知识的力量去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 现代教师应做到:
(1)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2)善于引导,让知识成为学习的手段; (3)积极实践,借助已有知识获取新知识; (4)提高能力,重在教如何学习和终身学习。 在分析中可以运用的观点包括: (1)建构主义知识观; (2)新课改:知识观;
(3)知识学习的过程,获得、保持、提取(应用); (4)加涅学习层次的分类:最高级别是解决问题。
14
2016年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教师招
聘考试真题
教育基础知识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有6道大题,满分10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2.在答题前,必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及试卷规定的位置上,所有试题都填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考生应将全部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不准带出考场。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把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不选、错选、多选均不得分)
1.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各方面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影响 2.师生关系表现在人格上的特征是( )
A.民主平等关系 B.相互促进关系 C.授受关系 D.思想交流关系 3.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诞生的标志( )
A.《学记》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教育漫话》 4.“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所强调的德育原则是( ) A.因材施教原则 B.方向性原则 C.疏导原则 D.长善救失原则 5.为了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的评价是(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相对评价 6.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实际锻炼法 C.榜样教育法 D.陶冶教育法 7.“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启示教师应该( )
A.乐教善教,讲求方法 B.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C.教学相长,相互尊重 D.因材施教,教书育人
15
39.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的特征有( CDE )。
A.科学性 B.义务性 C.基础性 D.强制性 E.普遍性 40.以下属于学生的问题心理与行为的有( ADE )。
A.攻击性行为 B.吸烟酗酒 C.成绩差 D.厌学 E.过度焦虑 三、判断题(本题共10 小题,每小题0.5 分,共5 分。判断下列各命题的正误,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正确的涂“A”, 错误的涂“B”) 41.自言自语是幼儿语言发展中的必然现象。( A ) 42.教师在工作中履行了道德义务就失去了职业自由。( B ) 43.效度只是测验结果的稳定性或一致性。( B )
44.幼儿的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的发展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 B ) 45.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依据是教育目的。( A )
46.追求整体性课程目标是当前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一种趋势。( A ) 47.不能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分成不同水平的小组进行教学。( B )
48.3—4 岁的儿童容易学会世界各民族语言的发音,所以有人称这个年龄段的儿童为“国际公民”。( B )(正确答案:A)
百度:国际公民:拥有三个以上国籍,持有五国以上绿卡。 49.教师公正,教育必然公正。( B )
50.我国传统教学的严重弊病是重视学生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忽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A ) 第二部分 主观题
一、简答题(本题共4 题,每小题5 分,共20 分)
1.简述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关系。(一点都不会,胡扯都扯不出来!) (1)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基本特点为: ①共同特点:
A.二者都是教育法所确认和保障的一定主体所享有的利益。 B.二者都是教育法所赋予一定主体的一种资格。
C.二者都是教育法所保障或允许的,一定主体能够做出或不做出一定行为,以及要求他人做出或不做出一定行为的许可与保障。 ② 不同特点: A.二者的主体不同。 B.二者的来源不同。
(2)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相互依托。 主要表现于: A.受教育者的存在是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相互依托的基础。
B.教育权主体与受教育权主体通过一定的权利与义务使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相互依托。
C.教育权的滥用或不合理设定会导致侵害、限制或剥夺一定主体的受教育权。
36
2.简述发现法的实施步骤。(要是让我答题,肯定一塌糊涂!)
第一步:提出要求,使学生明确发现目的。思维源于问题,疑问引发发现,应用发现教学首先需要给出“发现”的明确任务和目标。 第二步:做出假设,使学生明确思考方向。
第三步:创设情景,使学生面临矛盾。只有内心有“矛盾”,才可能引起学生求知探索的动力,所以在提出要求、给出假设后需要进一步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矛盾”。
第四步:指导学生根据案例整理资料,罗列证据,发现结论,归纳总结。 第五步:将发现的结论与事实材料结合,加深理解。学生一旦发现自己的归纳结论与“答案”一致时,会欣喜异常;若出现不一致,教师则应加以指导。 第六步:将发现获得的知识应用于实际。这个环节是发现教学法的升华,也是一个后续的要求。
3.简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与途径。
教师专业发展,又称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通过持续的专业教育,习得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形成专业理想、专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从而实现专业自主的过程。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师范教育、入职培训、在职培训、自我教育。 4.简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班杜拉以儿童的社会行为习得为研究对象,形成了其关于学习的基本思路,即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最重要的形式。班杜拉认为,学习是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 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
班杜拉还认为习得的行为不一定都表现出来,学者是否会表现出已习得的行为会受强化的影响。
强化分为三种:(1)直接强化,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2)替代强化,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3)自我强化,对自己表现出的符合或超出标准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
二、案例分析题(本题共3 小题,第1 小题10 分,第2 小题7 分,第3 小题
37
8分。)
1.阅读案例,回答问题。
13 岁的男孩王征,生性顽皮好动。但现在,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走路时,他总是用一只小手捂住半个脸,独自一人,不愿正面与他人接触。因为他的脸上刻着一个“贼”字,而刻字人正是他的班主任老师——一个有一大堆荣誉证书,工作兢兢业业的优秀教师。提起当时的情景,小王征心有余悸。
那天上体育课时,王征从同学的文具盒里拿走了十元钱,结果被班主任老师用锥针在左脸颊上刻了一个“贼”字,并涂上了红墨水,也是“训诫”。王征说:“从那以后,同学们都叫我“贼娃子”。班主任老师说:“王征纪律差、学习差,坏毛病特别多。为了教育本人,也为了对社会负责,以后不至于铁窗里多一个坏分子,基于这种心理,我当时较了个劲,这个字不仅是一个不太光彩的字,也是一个丢人的字。刺激他一下,从他的心灵上挽回一些自尊心,然后呢,让他他学会自爱。” (1)请结合案例谈谈如何认识王老师的惩罚行为。(5 分) (2)请设计像王征这类学生的教育方案。(5 分)
解析:(1)王老师的惩罚行为是违法的,该老师的行为违反了《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第16条明确规定禁止体罚学生,《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5条也很明确地提出,小学和幼儿园的教职工应当尊重小学生、儿童的人格尊严,不能对他们进行体罚和变相体罚,或其他形式的侮辱人格的行为。班主任老师在其左脸上刻“贼”字,并涂上红墨水,这是对学生的变相体罚,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另一方面,对于品德不良的问题学生更要坚持尊重关爱原则,尊重是教育的前提。用一种伤害肉体与尊严的做法,非但起不到教育作用,反而会造成学生心灵的创伤,产生逆反心理,严重者还会引起仇恨。
(2)①明确对此类学生进行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和逐步提高的过程。对待纪律差、学习差、坏毛病特别多的学生,要持之以恒、耐心细致,引导学生逐步前进。
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要坚持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尊重热爱学生的态度。尊重学生的人格,同时又要对学生严格要求,提出适度的要求,但不能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 ③教师在教育时要因材施教,这类学生表现不好,影响他人学习和班级管理,教师在对其进行教育时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清楚这些不良行为出现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进行教育。
38
2.阅读案例,回答问题。
小琪今年上小学三年级,她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姑娘。她最喜欢的课程是数学课,在数学课上,她反应很快,喜欢尝试用新办法来解决问题。老师提问时,他总是抢先回答,但也常常答错。
(1)小琪属于何种认知风格?(3 分)
(2)基于小琪的认知风格,你认为应如何选择适合她的教育方法?(4 分) 解析:(1)小琪反应快,喜欢尝试新方法,但错误率高,属于冲动型认知风格。 (2)冲动型的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急于给出问题的答案,而不习惯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全面思考。虽然解决问题的速度快,但错误率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让小琪想好了再回答,面对问题多思考,提高准确性。另外,帮她具体分析、比较材料的构成成分,通过多次训练来克服冲动行为。
3.阅读案例,回答问题。
星期天,妈妈带着4 岁半强强去逛公园。突然,强强被不远处的场景吸引住了,那是他最喜欢的动物之一——恐龙的仿真场景。但当强强走近时,发现其中的一只“恐龙”已经奄奄一息地躺在地上,身上有一个很大的“伤口”, 并留了很多“血”。强强伤心地哭了起来,并请求妈妈救救恐龙。
妈妈将强强带到受伤恐龙的身边并告诉他:“你看,这是假的,他的身体是用钢丝搭成架后裹一层防雨布做成的,血是用涂料染上的。”可是强强就是不相信,仍旧哭个不停。回家后,他一晚上都没有睡好觉。
第二天,在幼儿园里,他告诉小朋友:“昨天,我看到了真的恐龙,他好可怜,病那么重了也没有人救他。”有的孩子说:“你骗人,地球上已经没有恐龙了。” (1)强强的表现说明了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什么特点?(3 分) (2)听到孩子们的争论,作为教师你会如何做呢?(5 分)
解析:(1)强强看到一只恐龙流着血躺在地上奄奄一息,其实那只恐龙是钢丝搭成架裹上雨布做成的,血是涂料染上的。这说明这个时期的孩子的想象内容更加符合实际,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对想象的事物进行比较客观的描述和分析;无意想象中开始有了有意成分,同时容易混淆假想与现实。 (2)①丰富幼儿的表象,发展幼儿的语言表现力。
②创设问题情境,训练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让幼儿想象事物的具体情况,自主解
39
决问题。让小朋友自己讨论关于恐龙的问题,鼓励他们自己解决问题。 ③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引导幼儿进行想象。在小朋友讨论的过程中,抓住机会,告诉他们恐龙由于种种原因已经灭绝了,另外举一些关于博物馆或公园的恐龙化石和雕像,引导他们作出合理的想象。 三、作文题(25 分)
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八百字的议论文。 第一幅:老师在黑板上写“雪化了是什么?” 第二幅:一个女学生在黑板上写:“水” 第三幅:一个男学生在黑板上写:“春”
第四幅:老师在“水”字旁边画对号,在“春”字旁边画错号。
40
正在阅读:
郑州市郑东新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带答案(2014-2017)09-17
爱作文300字07-10
实验九 字符数组与字符串04-06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教案08-25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 词法分析06-11
等腰三角形说课稿04-30
国际贸易实务习题06-26
观电视剧《西游记》有感04-02
- 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东风日产车型与VIN代号对照表
- 第2章服装原型及原型制作
- 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经济户口管理办法及四项制度
- 纪检监察业务知识试题2
- 传感器综合题答案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翻硕招生人数及学费
- 初三新编英语教材下册
- 公司庆中秋、迎国庆联欢会客串词
- 向区委常委会汇报安全生产工作材料
- 2006年GCT英语模拟试题(三)及答案解析
- 经济法概念的早期使用
- 我爱做家务课堂教学设计
- 学校安全工作月报表、消防安全排查表、消防隐患排查台账
- 成本会计毕业论文
- 班级文化建设论文
- 2018年天津市高考文科试题与答案汇总(Word版) - 图文
- 铁路论文
- 2017年嵌入式系统设计师考试时间及地点
- 1.111--灾害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 起爆点主图 注意买入 拉升 逃顶源码指标通达信指标公式源码
- 郑东新区
- 郑州市
- 真题
- 答案
- 教师
- 考试
- 招聘
- 2014
- 2017
- 索氏提取法步骤
- 《动画概论》知识点总结
- 做有责任心的班主任
- QC七手法及术语(品质统计手法)最全
- 白居易
- 英美文学选择
- 通用技术提纲(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 北京市西城区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试卷(Word版含答案)
- 宝马535GT发动机故障灯点亮一例 - 图文
- EDH最新规则,7版-大战役以后环境
- 马克思题库
- 2018年10月福建省自考01757药物分析(三)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 人类驯化动物历史-20150501-AllenLew - 图文
- 徐州西苑艺君花园(一期)业主委员会诉被告徐州中川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物业管理用房所有权确认纠纷案
- 胶体与界面化学课程论文题目及要求
- 客运车辆技术管理制度(1)
- 风景园林概述试卷(100分)
-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Java程序设计》期末复习
- 2015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试题及答案
- 北师大版新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