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本课程的开发论文

更新时间:2023-11-15 18:1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园本课程的开发对幼儿教师职业

发展的作用

姓 名 成小花 专 业 学前教育 学 号 1362001204983

园本课程的开发对幼儿教师职业

发展的作用

【内容摘要】园本课程开发作为幼儿教师的一种行动研究,是以园所为课程开发的基地,以园所为课程开发的决策依据,以园所内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的一种课程研究模式,其实质是一个发掘与利用幼儿课程资源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强调教师的主动参与、有效合作,核心在于幼儿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促进教师形成完整、敏锐的课程意识。同时,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对园本课程开发有着积极的反哺效应,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综合而言,园本课程开发是促进幼儿教师综合能力提升的最有效、最经济、最实惠的方式。

【关键词】园本课程 课程开发 幼儿教师 素质提升

园本课程开发是幼儿园为实现自身特色,满足不同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地区的需要,向受教育者提供的最适宜的教育模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幼教领域里的课程改革就已风起云涌、此起彼伏,在国家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组织与实施部分中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

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本《纲要》从本地、本园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基于对《纲要》精神的理解,笔者认为,园本课程的开发是促进教师职业发展最有效、最经济、最实惠的方式,对提升幼儿教师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园本课程与园本课程开发

园本课程是与普适性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而言的课程形式。实质上是一个以幼儿园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即教师、园长、以及家长和幼儿所在的社会共同参与幼儿园课程的制定和实施以及评价过程。它强调幼儿园拥有课程决策权这个基本前提之后,其自主的课程开发所产生的结果符合幼儿园实际和幼儿需要。这种自行定制的园本课程,既可以是宏观的完整课程方案或体系,也可以是一次教育教学活动的具体设计。各个幼儿园因办园背景、社区环境、师资条件等各自课程资源的差异,会形成自己独特的园本课程,使幼儿园特点不断彰显,特色日渐鲜明。

园本课程开发是指幼儿园教师通过挖掘、利用园内外的课程资源形成幼儿园的课程计划并不断改进的整个过程。具体讲,

园本课程开发就是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条件,参照周边的社区环境,积极鼓励教师开发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设置园本课程的动态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幼儿园为基地进行的、由教师、幼儿、家长、社区代表等多方人士共同参与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等活动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在园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是参与性的,而最终的决策应当由所有参与教育经验综合的人共同决定。

园本课程与园本课程开发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概念。相对园本课程开发,园本课程是一个结果性的概念,而园本课程开发是一个过程性的概念,它是实现园本课程的重要途径。园本课程只有通过园本课程的开发过程,才能实现理想境界;园本课程是在园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不断优化,不断形成完整的课程形态的。

二、原本课程开发的特点

1、园本课程开发的民主性。从参与园本课程开发的人员来看,园长、教师、专家、幼儿、家长和社区成员都拥有提出自己关于课程方面意见的权利,因此,园本课程开发的过程必然体现出民主性。

2、园本课程开发的灵活性。园本课程要做到鼓励社会人员和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课程建设中来,这就更容易将各种新知识融入到课程中。与此同时,园本课程的开发促进了家庭、社会、社区以及幼儿园之间建立起一种特殊的关系,而且紧密联系起来,同时也促进了幼儿课程的乡土化和多样性。

3、园本课程开发的多样性。园本课程开发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园长、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师资条件、幼儿园环境等)对幼儿园的课程进行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和新编。即园本课程的开发是灵活多样的,不是固定不变的。

4、园本课程开发的独特性。每个幼儿园的教育哲学思想和办园宗旨有可能不同,加上各个幼儿园的师资条件和幼儿园环境各异以及本来就存在的地区差异,使得开发出来的园本课程具有明显的差异,即每个幼儿园园本课程有独特性。这种独特性的表现可归于幼儿园的办园特色。

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园本课程的要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将《纲要》和园本课程开发二者结合起来,对于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是一个大进步。《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

合教育教学研究的“制定方案→实施方案→总结和验证→普及和推广”的基本程序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说,园本课程开发是一项科学而有序的教育研究工程,园本课程开发的过程就是具体而实际的教育研究过程。教师评价幼儿,挖掘、选择和运用教育资源,策划和编制预设的教育方案,创设支持性的发展环境,组织活动与反思,改进或重构教育方案等都必须亲历具体而实际的研究活动。这些研究活动的亲历不仅有利于教师形成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教育科学研究态度,而且能使他们的研究与综合、想象与假设、比较与归纳、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等教育科学研究的思维品质得到提升,观察、调查等教育科学研究基本方法得到有效的演练。

3、园本课程开发是专业实践活动,有助于形成教师的专业实践品性

园本课程开发不是纸上谈兵的纯学术活动,也不是仅凭经验的纯操作活动,园本课程开发是以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教育理论知识为指导的学术和经验兼需的专业性实践活动。在开发园本课程的过程中,观念与行动、理论与实际、文本与现实之间一定是密切关联并不断发展着交互作用的。园本课程开

发既需要教师在学术和经验层面兼备“本质力量”,同时也为教师形成专业实践的价值品性、思维品性和能力品性创造了条件。第一,园本课程开发有十分明确的总目的以及各环节的具体目的。在开发园本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清楚自己的目标、方式、效果,而且知道为什么,这种自明专业实践价值要求并为其积极努力地发挥“本质力量”的实践行为,有利于促进教师形成专业实践的价值品性。第二,园本课程开发是以研究探索为底蕴的专业实践活动,开发园本课程不仅是一种行动过程,更是一种认识过程,在开发园本课程的过程中,教师的行动需要有意识地运用理性的、辩证的思维方式去分析和认识课程要素、课程问题和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案,这种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和积极的思维活动有效发挥“本质力量”的实践过程,有利于促进教师形成专业实践的思维品性。第三,园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力量是教师,在开发园本课程的过程中,评价幼儿、遴选教育资源、策划和编制课程方案、实施和重构课程方案等既需要教师拥有一定的内能和外能,又能让教师倾其内能和外能,这种实践过程有利于促进教师形成专业实践的能力品性。

4、园本课程开发把教师放在新的实践环境中,有助于促进教师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能力的提升

所谓“自我反思”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的自我反省。即教师在一日教学活动中对自己进行的多角度、批判性地考察,对自己解决问题策略的有效性和自己日常教育教学行为的优缺点进行的深刻反思。自我反思的过程也就是教师自我评价的过程。只有教师在不断的自我诊断和评价中,才能成为一个“自我引导的学习者”。这样的反思和评价不仅能够启发幼儿教师对原有问题的新思考,还能够帮助教师认识到自身错误的观念和认知,从而重新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在开发园本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在反思中把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与《纲要》的要求做对照,明确教育教学的方向、目标和所追求的教育价值。这样就能促进教师在长期的园本实践中不断加深对园本教育理念的理解,并促进理念向行为的转化。可以说经常进行反思评价,教师就由单纯的教学者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因此,教师的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能力是园本课程开发的基础和前提,能够帮助幼儿教师确立正确、有效的教育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幼儿教育重要文件汇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中国教育学会,《新世纪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5】李云翔,新《纲要》与幼儿园新课程观念,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3。

【6】朱家雄,《幼儿园课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7】王青莲,《浅谈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之园本研究》,2011。 【8】王喜海,《“园本课程开发”的新理念》,2004。

【9】李爱华.《生活即教育——真实践主题活动探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0】虞永平,《幼儿园课程发展与教师成长》,《学前教育研究》,2007年第12期。

【11】许卓娅,《园本课程建设与反思型教师自我成长研究》,《早期教育》2002年第8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ji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