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习题答案(重要) 2

更新时间:2024-03-01 06:30: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1章习题答案

四、问答题

1.什么是资源的稀缺性?为什么说资源的稀缺性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 答:人类生活的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人们所需要的东西总是超过人们所能得到的东西。我们很难想象存在一个所有的需要都被满足的社会,也就是说,人类社会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在经济学中,这种资源的有限性被称为稀缺性。

人的欲望是无限的,而用来满足人的欲望的经济物品和资源又是有限的,这对矛盾是永远无法解决的,这就是经济学中常说的资源的稀缺性。这种稀缺性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1)资源的稀缺性具有绝对性,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历史时期和一切社会之中。无论是古老的原始社会还是今天的发达社会,无论是贫穷的非洲还是富裕的欧美地区,无论是富可敌国的比尔·盖茨还是一贫如洗的阿富汗难民,都要面对稀缺性,只是稀缺的内容不同而已。稀缺性是人类面对的永恒问题,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稀缺性。

(2)资源的稀缺性具有相对性,相对于人类的欲望来说,再多的资源也总是不足的。因此,资源的稀缺性就是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的,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物品所需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这就是稀缺性既绝对又相对的理论。正是产生于稀缺性的存在,才使经济学的诞生成为必要和可能。

2.什么是经济学所谓的“选择”?它要解决哪些基本问题? 答: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和提高经济效率的必要性,人类社会必须决定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来更有效地满足人类的需要,这就是经济学所谓的“选择”。

选择所要解决的三个基本经济问题如下:

(1)生产什么(What)物品和劳务,生产多少?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人类社会不可能完全满足自身的全部需要。因此,它必须对生产什么物品和劳务及其生产多少做出必要的选择。

(2)如何(How)生产?确定了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后,就存在如何生产的问题。如何生产就是要解决生产方式、生产效率问题,如用石油发电,还是用煤炭发电,或是用水力发电?而同样的产品生产方式在不同的外部环境下,也会有不同的劳动生产率。因此,人们必须决定这种资源如何进行有效组合,才能提高经济效率。

(3)为谁(For Who)生产这些物品和劳务?为谁生产即如何分配的问题。生产的经济物品怎样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根据什么原则?采用什么机制进行分配?分配的数量界限如何把握?等等。

3.你要完成大学学业有哪些机会成本?

答:上大学除生活费以及交纳学费、书费外,实际上还存在时间成本,如果把这段时间用来工作可以挣得工薪,因此时间成本也是上大学支付的机会成本。

第2章习题答案

四、问答题

1.影响需求和供给的主要因素分别有哪些? 答:影响需求最重要的因素: (1)商品本身的价格

商品本身的价格是影响消费者对某种商品需求的最重要因素。假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

况下,某商品本身的价格与其需求之间呈反方向的变动关系,即价格上涨,其需求量减少;价格降低,其需求量增加。 (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给定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收入越高,对商品的需求就越多。因此,从市场需求来看,一个市场上的消费者人数和国民收入分配的情况,显然是影响需求的重要因素。

(3)相关商品的价格

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不仅取决于自身的价格,而且还取决于其他商品的价格。当一种商品本身的价格保持不变,而和它相关的其他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本身的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化。相关商品有两种情况:一是替代商品,即两种商品可以互相代替来满足一种欲望,它们之间是可以互相替代的。这种情况下,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则会增加,反之亦然。 (4)消费者的偏好

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取决于消费者的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价值观念及个人的生理与心理的欲望,也取决于社会消费时尚和风俗习惯。 (5)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

预期包括消费者对自己的未来收入与商品价格走势的预期。这种预期影响购买意愿,从而影响需求。一般而言,消费者如果预期其未来收入水平提高、商品价格上涨,则会增加现在的需求;反之,如果预期未来收入水平降低、商品价格下降,则会减少现在的需求。 (6)人口数量与人口结构的变动

人口数量的增减会使需求数量随之变化。人口数量增加时,需求数量增加;人口数量减少时,需求数量减少。人口结构的变动主要影响需求的结构,从而影响对某些商品的需求。 (7)政府的有关政策

政府的有关政策主要是指政府影响市场和消费者行为的微观或宏观的经济政策。例如,政府提高利息率的政策会减少消费,而实行消费信贷制度则会鼓励增加消费。

总之,影响需求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些主要影响需求的欲望,有些主要影响需求的能力,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决定了需求。

影响供给的因素很多,有经济因素,也有非经济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6种。 (1)商品自身的价格

商品自身的价格是影响商品供给的最主要因素。在影响某种商品供给的其他因素既定不变的条件下,商品卖价越高,生产者愿意供给的产量越高;相反,商品的卖价越低,生产者愿意提供的产量就越小。 (2)相关商品的价格

某种商品的供给除了受本身价格的影响以外,还要受其他相关商品的影响,如互补性商品(即互补品)和替代性商品(即替代品)。 (3)生产技术水平

在一般情况下,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生产者的利润,生产者会提供更多的产品。

(4)生产要素的价格

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会增加生产成本,减少利润,从而使得厂商减少生产,该商品的供给减少;相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会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从而使得厂商增加生产,该商品的供给增加。 (5)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这是指对商品价格的预期。当生产者认为某一商品的价格将要下跌时,他们会将生产推

迟,在现阶段减少对该商品的生产。如果厂商对未来的经济持乐观态度,则会增加供给。如果厂商对未来的经济持悲观态度,则会减少供给。 (6)政府的相关政策

政府采取鼓励投资或生产的政策,可以刺激生产者增加供给;反之,则会减少生产者的供给。

2.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有何不同?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有何不同? 答:这两种变动的区分是需求量与需求区分的应用。理解了需求量与需求的区别,也就可以了解这两种变动之间的区别。体现在需求曲线上,需求量是需求曲线上的一个点,需求是整个需求曲线。因此,这两种变动的区分在于下列两点:

(1)物品本身价格变动引起需求量变动,其他因素变动引起需求变动。这就是说,需求量变动是分析在其他因素不变时,物品本身价格变动引起的需求数量变动;需求变动是分析物品本身价格为既定时,其他因素变动引起的需求量变动。这两种变动分析的假设前提与所要分析的问题不同。

(2)在图形上,需求量变动是沿着同一条需求曲线的变动,即沿着同一条需求曲线向左上方移动是需求量减少,向右下方移动是需求量增加。需求变动是整个需求曲线的移动,即整个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是需求增加,向左下方移动是需求减少。

结论:需求量变动是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而需求变动是需求曲线的移动。 3.什么是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如何形成的? 答:,均衡价格就是消费者愿意并能够购买的某商品需求量正好等于生产者愿意并能够提供的某商品的供给量,或者说均衡价格是指某一商品需求与供给相等时的价格。

均衡价格是通过市场供求关系的自发调节而形成的。现在假定某商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根据需求定理与供给定理,如果均衡状态被破坏,某商品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供给要增加,需求要减少,供给会大大超过需求,出现过剩的供给必然会引起供给者(生产者或卖者)之间的激烈竞争,产生一个把价格压低的力量,价格会降下来,随之需求量就增加,而供给量却减少,使供给与需求相等并直到达到均衡为止;如果均衡被破坏的情况相反,某商品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需求要增加,供给要减少,需求会大大超过供给,出现过度的需求必然会引起需求者(消费者或买者)相互争相购买,于是,产生一个提高价格的力量,价格就要上升,接着供给量增加,而需求量却会减少,使得需求与供给差额逐渐缩小,直到二者相等实现新的均衡为止。

4.分别说明需求变动与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答: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1)需求增加。由于人们收入的增加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市场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就会从D0平移增加到D1。在原有均衡价格P0的水平上就会出现过度需求,价格有上升的趋势,直到形成新的均衡点E1为止。新的均衡价格、均衡数量分别为P1和Q1。当供给不变时,需求增加使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

(2)需求减少。当需求减少时,需求曲线会由D0平移减少到D2。在原有均衡价格P0的水平上,会出现供过于求,产生降价压力,直到形成新的均衡点E2为止。新的均衡价格、均衡数量分别为P2和Q2。当供给不变、需求减少时,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出现了下降。

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当需求不变时,供给的变动也会对均衡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也分为两种情况:供给增加和供给减少。

(1)供给增加。当供给增加时,供给曲线会从S0向右移动增加到S1。在原有均衡价格P0的水平上,会出现供过于求的市场供求状态,必然有降价的趋势,直到形成新的均衡点E1为止,新的均衡价格、均衡数量为P1和Q1。需求不变,供给增加使得均衡价格下降,均

衡数量增加。

(2)供给减少。当供给减少时,供给曲线会从S0向左移动减少到S2。在原有均衡价格P0的水平上,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市场供求状态,市场有涨价的压力,直到形成新的均衡点E2为止,新的均衡价格、均衡数量为P2和Q2。需求不变,供给减少,使得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下降。

以上只是考虑需求或供给一个方面发生变动的情况,事实上,供给与需求双方会同时发生变动,可能双方都增加,也可能双方都减少,或一方增加而另一方减少。需求与供给同时变动时情况比较复杂,需要结合双方变动的方向、变动的程度来分析。

5.什么是需求弹性? 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有哪些? 答需求价格弹性简称需求弹性,是指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1)商品的可替代性。一种商品的可替代品越多,相近程度越高,则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往往就越大;相反,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往往就越小。 (2)商品用途的广泛性。一种商品的用途越广泛,它的需求价格弹性就可能越大;相反,用途越狭窄,它的需求价格弹性就可能越小。这是因为如果一种商品具有多种用途,当它的价格较高时,消费者只购买较少的数量用于最重要的用途上。当它的价格逐步下降时,消费者的购买量就会逐渐增加,将商品越来越多地用于其他的各种用途上。例如,电力的需求弹性远大于小麦的需求弹性,就是与二者的用途有关。

(3)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必需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非必需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大。 (4)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消费者在某种商品上的消费支出在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越大,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就可能越大;反之,则越小。 (5)所考察的消费者调整需求量的时间。考察的时间越长,需求价格弹性就可能越大。因为当消费者决定减少或停止对某种价格上升的商品的购买之前,他一般需要花费时间去寻找和了解该商品的替代品。

6.根据需求弹性理论分析“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这两句话的含义。 答:(1)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薄利”就是降价,降价能“多销”,“多销”则会增加收益。“薄利多销”是指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小幅降价使需求量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从而引起总收益的增加。

(2)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谷,即粮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缺乏弹性,其弹性系数很小,在粮食丰收、粮价下跌时,需要增加得并不多,这样就会使总收益减少,农民受到损失。

第3章习题及答案

恩格尔定理: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食物支出金额 恩格尔格尔?总支出金额

四.简答与计算题

1.无差异曲线的特点是什么?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第一,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各点表示不同商品组合所能产生的效用都相同;

第二,在同一平面图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代表同样的满足程度。相同,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代表不同的满足程度,离原点越远,满足程度越大,反之则越小;

第三,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第四,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 2.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总效用曲线是上升后下降的,即随着商品消费来能够的增加,总效用开始递增,到一定程度后出现递减趋势;边际效用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它反映了边际效用是随着商品量的增加而递减的。且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之间的关系是:当边际效用大于零时,总效用增加;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当边际效用小于零时,总效用递减。

3.已知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 U=X2Y ,两种商品的价格分别为 PX =1,PY =5,消费者的收入是300,求均衡时消费者获得的最大效用及两种商品的消费量。

解:商品X和商品Y的边际效用分别为: MUX=2XY,MUY=X2 消费者的均衡条件是:

MUXMUY? PXPY2XYX2?即:① 15限制条件为:X+6Y=320②

联立①.②解得:X=200,Y=20

故消费者的最优选择师商品X与商品Y分别消费200个单位和20个单位。也就是说,消费者选择商品X与商品Y分别是200个单位和20个单位为时,获得的效用最大。

4.已知消费者用于商品1和商品2的收入为540元,两商品的价格分别为P1=20元,P2=30元,该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3X1X22该消费者达到均衡时每年购买这两种商品的数量应各是多少?

解:设两种商品的消费量分别为X1.X2 消费者收入为540,则20 X1+30 X2=540

消费者达到均衡时

MU1MU2?① PP212 U=3X1X22,所以MU1?3X2,MU2?6X1X2

3X226X1X2? 所以,② 2030由①②两式联立可得X1= 9,X2=12,

消费者达到均衡时,两种商品的消费量分别为9和12。

第4章习题答案

三.简答题

1.在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条件下,厂商应如何确定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 答:厂商不会在劳动的第一阶段经营,因为在这个阶段平均产量处于递增阶段,边际产量总是大于平均产量,这意味着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引起的总产量的增加总会使得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有所提高;厂商也不会在劳动的第三阶段经营,以为在这阶段可变要素的增加反而使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为负。同样,厂商也不会在资本的第一.三阶段经营,所以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第二阶段,这时劳动及资本的边际产量都是正的(尽管是递减的),只有在此阶段才存在着使利润达到极大之的要素的最优组合。

2.当MR>MC时,厂商应该怎样调整产量,当MR

3.简述 ATC 曲线.AVC 曲线与 MC 曲线的关系。

SMC曲线与SAC曲线相交于SAC曲线的最低点E。同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的关系类似,当SMCSAC时,短期边际成本使短期平均成本上升。当SMC=SAC时,也就是短期平均成本和短期边际成本的交点处E点即为SAC的最低点。此时,短期边际成本既不能使短期平均成本增加,也不能使短期平均成本下降。

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AVC相交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AVC的最低点F。当SMC>SAC时,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使平均变动成本AVC减少;当SMC

4.运用图形分析厂商在两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下,如何实现资本与劳动要素的最佳组合?

以既定成本下的产量最大化为例,假定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厂商利用两种生产要素劳动L和资本K生产某种产品。且两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是既定的,厂商用于购买两种生产要素的全部成本也是既定的。

设厂商总成本为C,总成本曲线AB如本章图4.7所示,其方程为C?PL?L?PK?K。Q1.Q2.Q3为三条等产量线,且Q1

如本章图4.7所示,曲线Q2代表的产量水平最大,但是等成本线AB与等产量曲线Q2

既无交点也无切点,说明Q2产量水平是生产者在既定的成本水平下无法达到的产量。因为厂商利用既定成本只能购买成本曲线AB上或成本曲线AB线内的区域的要素组合。等成本线AB与等产量曲线Q1交于M.N两点,但等产量曲线Q1所代表的产量水平比较低,此时,厂商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可以提高产量,例如,由M点出发向右或者由N点出发向左,且在成本线上或者成本线以内的区域都可以提高产量。所以,结果是只有在E点才是既定成本下的最大产量的要素组合。任何高于E点的产量水平的要素组合都是无法实现的,任何低于E点的产量水平的要素组合都是无效率的。

第5章习题答案

四、简答

1、 垄断厂商短期均衡时一定取得经济利润吗?为什么?

答:不一定。假定市场需求曲线与厂商的平均成本曲线没有交点,但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有两个交点。如果厂商继续生产,那么它会按照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选择产出量Q,并在需求曲线上的E点处决定索要的价格水平P。由于厂商生产Q时的价格低于此时

的平均成本,厂商处于亏损状态,由于生产Q对应的价格P高于平均可变成本,因而厂商生产时的亏损额小于不生产时的亏损,因此厂商选择继续生产。

2、 分析垄断厂商短期均衡和和长期均衡的形成及均衡条件。 (略)

3、 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是什么?有人认为,完全竞争难以在现实中存在,因此没有实际意义。对此你是怎样认为的?

条件:(1)市场存在大量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2)市场上的产品是同质的,不存在产品差别。 (3)生产要素的流动是自由的。 (4)市场信息是畅通的。

作为一种理想的市场结构,它提供了一个标准,基于这种标准,我们就可以比较一个实际产业部门所具有的特征。并且这一理论模型分析说明了完全竞争以外的市场中所具备的各个变量之间的重要关系。因此,对它进行分析是非常有意义的。

4、 分析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的实现过程和特点。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可以表示为:

MR=AR=P=LMC=LAC

实现过程略 5、 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短期均衡有几种情况?各种情况下厂商的利润有什么不同?根据厂商面临价格的高低,作为代表的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1) 市场均衡价格P高于平均成本的最低点:厂商获得的超额利润总额为总收益与总成本之间的差额;

(2) 市场均衡价格P等于平均成本的最低水平:厂商的(超额)利润为0,它们只获得正常利润;

(3)市场的均衡价格P低于平均成本的最低点但高于平均可变成本最低点:厂商处于亏损状态,亏损额为PEFP'所组成的长方形的面积;

(4) 市场均衡价格P低于平均可变成本的最低点:厂商处于亏损的均衡状态。当市场价格低于平均变动成本时,厂商会停止生产。

6、为什么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企业不愿也没有必要为产品做广告?

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单个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高度为P的水平直线。因此厂商做广告也不会增加需求,因此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企业不愿也没有必要为产品做广告。

7、 既然厂商知道在长期内他们的经济利润都将为零,他们为什么还要进入一个行业? 短期存在经济利润,由于行业经济波动且各厂商作出适应性调整的快慢不一,自然短期内有厂商进入一个行业.况且长期内各要素获得正常利润,这也是一种理想中各得其所的均衡结局。

8、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时的盈利情况有哪些可能性? (1) 市场均衡价格P高于平均成本的最低点:厂商获得的超额利润;

(2) 市场均衡价格P等于平均成本的最低水平:厂商的(超额)利润为0,它们只获得正常利润;

(3)市场的均衡价格P低于平均成本的最低点但高于平均可变成本最低点:厂商处于亏损状态;

(4) 市场均衡价格P低于平均可变成本的最低点:厂商处于亏损的状态,会停止生产。

第6章习题答案

四、简答

1、土地的供给曲线为什么是垂直的? 在假定土地只有一种用途的情况下,一般认为土地的供给曲线是没有弹性的,是一条固定的垂直线。

2、劳动的供给曲线为什么是向后弯曲的?

当劳动者获得的工资较低时,随着工资的上升,劳动者将减少闲暇,增加劳动供给。当工资增加到一定点时,再增加工资,劳动的供给量反而会减少。劳动者对闲暇的需求也受到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影响。由于闲暇的价格就是劳动者得到的工资,随着工资的上涨,闲暇的价格越来越高,劳动者必然减少对闲暇的消费,这就是它的替代效应。再看收入效应,闲暇价格的上升就是工资的上涨,(这和一般商品的价格上升不同)它直接增加了劳动者的收入,随着劳动者收入的增加,劳动者将增加对闲暇的消费,这就是它的收入效应。当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劳动的供给曲线就向后弯曲。

第7章 习题答案

四、简答题

1、什么是正外部性?

答:正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比如说,植树造林发展林业就会形成改善环境的结果。这就是经济的正外部性。当有正外部性时,一项经济活动所带来的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相等,但社会边际利益(包括给第三方带来的好处)大于私人边际利益,这同样是,市场调节从私人来看资源配置最优,但从社会来看并不是资源配置最优,同样是市场失灵。

2、 垄断导致哪些市场失灵现象?

答:(1)垄断造成社会福利损失。在垄断市场上厂商生产较少的产量,索要较高的价格,消费者因此会受到损害。(2)垄断造成管理松懈。由于垄断,企事业缺乏降低成本和进行技术革新的动力,从而社会生产既定的产量花费较多的成本,企业不需要锐意进取就可获得丰厚报酬,因此大多数企业在管理上存在松懈。(3)垄断造成寻租。由于垄断可以使厂商获得更多的利润,因而为了保持这种超额利润,垄断厂商的往往会采取各种形式的维持垄断的措施。

3、政府通常采用哪些价格政策? 答:政府采用的价格政策最常见的是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支持价格又称最低价格或价格下限,是政府为了支持某一行业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下限,以示对该商品生产的支持。这一价格高于市场自发形成的均衡价格。支持价格采取了多种形式。限制价格也称最高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最高上限,防止价格过高,控制通货膨胀。

4、什么是帕累托最优?

答:帕累托最优又称为帕累托效率,指一个社会的资源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在不损害任何一个社会成员的境况的前提下,重新配置资源已经不可能使任何一个社会成员的境况变好,或者说,要改善任何一个社会成员的境况,必定要损害其他社会成员的境况。

第8章 习题答案

五、简答题:

1、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有什么区别?

GDP是与国土原则联系在一起的,是“领土”概念。按照这一原则,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不是本国国民所创造的,都被计入本国的GDP。GNP是与国民原则联系在一起的,是“生产要素”概念。按照这一原则,凡是本国国民(包括本国公民以及常驻外国但未加入外国国籍的居民)所创造的收入,不管生产要素是否在国内,都被计入本国GNP。

2、可以采用什么方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三种基本方法: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 3、国民收入核算指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NDP = GDP - 折旧

NI = NDP - 间接税 - 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

PI = NI - 公司所得税 - 公司未分配利润 - 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 PI = PI - 个人所得税

4、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水平与这个国家的国民福利水平能够相等吗?为什么? 不一定,国民生产总值水平大致反映了一国国民的财富。它是消费能力的基础。国民福利水平并不是单纯的经济概念,它涉及到价值取向意识形态等经济之外的东西。比如分配问题、环境问题、自由问题等等。

5、(1)应该计入GDP; (2)不应计入GDP; (3)应该计入GDP; (4)不应计入GDP;

第9章习题答案

三、简答题 1、(1).收入(2).预期.(3)财富(4).利率和信贷(5).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 2、消费函数(consumption function)是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通常用公式表示消费函数为:C?f(Y)

储蓄函数(saving function)是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储蓄函数的公式是:S= f(Y)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存在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关系。消费与储蓄之和永远等于收入,即Y=C+S

3.不同,不能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

一般来说,由于人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没有消费,因此,APC是大于零的正数。可以大于1。由于消费增量只是收入增量的一部分,因此,MPC大于零而小于1,即0< MPC <1。

4、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平均消费倾向不一定递减;如果平均消费倾向递减,边际消费倾向则一定递减。

5、答:凯恩斯绝对收入消费理论,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

6、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主要内容:凯恩斯认为,在短期内,由于人们爱好储蓄的天性和消费习惯的相对稳定性,当人们收入增加时,消费也会随之增加,但是消费增长的速度没有收入增长的速度快。即随着收入的上升,在增加的单位收入中,消费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储蓄所占的比重却越来越大。

第10章习题及答案

三.简答题

1.经济增长的特征有哪些?

根据库兹涅茨的定义,经济增长有如下几个特征:

第一,按人口计算的产量的高增长率和人口的高增长率; 第二,生产率本身的增长也是迅速的; 第三,经济结构的变革速度是高的; 第四,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的迅速改变; 第五,经济增长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大;

第六,世界增长的情况是不平衡的。

2.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及其特点是什么?

经济周期分为四个阶段:繁荣(prosperity).衰退(recession).萧条(depression).复苏(recovery)。

(1)衰退。衰退是周期波峰过去,经济开始向下滑坡。在衰退期间,需求萎缩,从而生产和就业下降。就业下降导致家庭收入减少,又导致需求进一步萎缩,利润也随着下降,企业经营困难。在繁荣时期经济情况看好时所进行的投资,现在已变得无利可图了,投资急剧降至最低水平。衰退情节严重时,大量生产能力闲置起来,磨损报设备暂不需添补重置,就可应付生产的需要。

(2)萧条。萧条是经济周期接近低谷部分。其特点是:劳动力失业率高,公众消费水平下降,企业生产能力大量闲置,存货积压,利润低甚至亏损,企业对前景缺乏信心,不愿冒新投资的风险。

(3)复苏。当复苏开始时,也就是已经到了周期的最低点。促使复苏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大批机器过多年磨损需要更换,存货减少需要补充,企业定单增加;就业,收入和消费支出都增加了,生产销售增加以后,利润随着增加。经济前景看好,投资的乐观主义代替了萧条时的非观主义。由于需要求增加,生产的顺利扩大基本上是由萧条时闲置的生产能力和解雇后又返回工厂的工人所完成的。

(4)繁荣。繁荣是周期的波峰。在繁荣时期,现有生产设备业已充分利用。劳动力,特别是技术熟练劳动力已感缺乏。主要原材料也开始感到供应不足。由于这些原因,增产的困难越来越大。这时只有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能力才能扩大产量。投资建设需要时间,生产的增加满足不了需求的增长,价格不断上涨,生产要素需求的急剧增长促使要素成本上升,但由于商品价格也同时上涨,企业生产仍有较为丰厚利润可图。由于经济前景看好,投资量可能超过现有销售水平。

3.经济周期有那些类型?

名称 基钦周期 朱格拉周期 库兹涅茨周期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提出者 基钦 朱格拉 库兹涅茨 康德拉季耶夫

亦名 小周期 中周期 中长周期 长周期

平均长度 约4年 约8年 约20年 约50年

4.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有何区别?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经济增长是研究一国经济总量的增长状况,一般用GNP作为衡量指标。经济发展是指一国由不发达状态转入发达状态。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包括社会制度.经济结构的变化。

5.简述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哈罗德模型的基本公式

g?s (10-7) k由于资本—产量比率k保持不变,因此模型的基本含义是,为保证经济均衡理想的增长,就要使经济发展速度保持为与储蓄率成正比。

6.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公式及其含义 新古典模型的公式可以表述为:

??K???L???A?G?a???b????? (10-8)

?K??L??A?式中,△K/K是资本增加率,△L/L是劳动增加率,△A/A是技术进步率,a是经济增长中资本所作的贡献比例,b是经济增长中劳动所作的贡献比例,a与b之比即为资本—劳动比率。

这一模型的含义在于:

第一,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资本的增加.劳动的增加和技术进步。

第二,资本—劳动比率可以改变,从而资本—产量比率也就可以改变。这是对哈罗德—多马模型的重要修正。

第三,可以通过市场的调节来改变资本—劳动比率,从而实现经济的稳步增长。

第11章 习题答案

四、简答题

1.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

答: 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有: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混合推动的通货膨胀和结构性通货膨胀。

由总需求变化所引起的通货膨胀称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产生的通货膨胀也称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上升是由生产成本提高而推动的。它又可细分为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和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供求混合推动的通货膨胀是由于需求拉上和供给推动共同作用而引起的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是由于生产部门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劳动市场的结构特征和各生产部门之间收入水平的赶超速度等经济结构特点而引起通货膨胀。

2.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有哪些?

答: 通货膨胀对经济生活的影响随通货膨胀本身的发生类型、程度以及人们预期的不同而不同。具体表现为:(1)那些名义收入增长快于物价水平上升的人就会从通货膨胀中获益;(2)通货膨胀对固定收入者不利;(3)通货膨胀在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作用;(4)引起财富的再分配效应。(5)通货膨胀和失业在短期内存在交替关系,而在长期中,通货膨胀对失业基本没有影响。(6)一旦发生通货膨胀,由于货币的破坏力导致价格系统紊乱,打乱了市场机制的一切有效秩序,干扰了市场信号的传递并使信号失真,造成资源配置失调,降低经济效率并使经济陷于不稳定状态。(7)通货膨胀预期会改变消费者行为。

3.什么是摩擦失业?

答: 摩擦性失业是劳动者正常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失业。这种失业即使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也会存在,并将随着经济结构变化加快而有增大的趋势。它是因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而造成的失业,即一方面存在职位空缺,另一方面存在着与此数量对应的寻找工作的失业者。

4.简述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

答: 1958年,菲利浦斯根据英国1867-1957年间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了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表明:

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是负数。因此,这条曲线就可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即失业率高表明经济处于萧条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都较低,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低;反之失业率低,表明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高,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高。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第12章 习题答案

四、简答题

1、宏观经济政策工具有哪些?

答:宏观经济政策工具是用来达到政策目标的手段。在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中,常用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有需求管理、供给管理以及对外经济管理等。需求管理是指通过调节总需求来达到一定政策目标的政策工具,这是凯恩斯主义特别重视的政策工具。需求管理的目的是要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达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目标。供给管理是指通过对总供给的调节来达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的政策工具。供给管理包括控制工资与物价的收入政策,指数化政策,改善劳动力市场状况的人力政策,以及促进经济增长的增长政策等方面。对外经济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外贸易政策、汇率政策、对外投资政策以及国际经济关系的协调等。

2、在实际中如何运用财政政策? 答:财政政策的运用包括支出政策和收入政策。政府通过增加支出和减少税收调节经济,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相反,政府也可能通过减少支出或增加税收导致经济收缩并减少就业机会。具体表现为:(1)经济处于萧条阶段时,经济中存在大量失业,政府往往运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政府通过增加支出扩大需求,刺激需求回升;通过减免个人和企业税收增加企业与居民可支配收入,刺激消费与投资的增加,从而使经济走出低谷,出现复苏。(2)在经济繁荣阶段,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着通货膨胀,这时政府往往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如减少支出或增加税收,来抑制总需求的增长,从而达到物价稳定的目的。

3、财政政策工具有哪些?

答:财政政策工具有收入政策工具和支出政策工具。收入政策工具主要是税收,支出政策工具分为购买性支出政策和转移性支出政策,其中,购买性支出政策有公共工程支出政策和消费性支出政策。税收政策是通过增税和减税两个方面来发挥对经济周期的调节作用。政府人为地扩大公共工程支出,更多地承担民间不愿意或在萧条年份不愿意投资的工程,可以扩大总需求,有助于经济复苏。政府消费性支付政策是指政府直接购买劳务和消费品并用于当期,如增加政府雇员,提高雇员工资,扩大办公设备的购买等。转移支付政策是通过政府为企业、个人或下级政府提供无偿资金援助,以调节社会分配和生产的政策。如对居民的补助,对企业的投资补助、限价补助、进出口补助等,都会直接促进企业生产发展或保证企业利润的提高。

4、什么是内在稳定器?如何发挥作用? 答:内在稳定器也称“自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即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内在稳定器主要通过下述三项制度得到发挥:一是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二是政府转移支付;三是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5、如何理解乘数效应?

答:乘数效应包括正反两个方面。当政府投资或公共支出扩大、税收减少时,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扩大的作用,从而产生宏观经济的扩张效应。当政府投资或公共支出削减、税收增加时,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收缩的作用,从而产生宏观经济的紧缩效应。投资或公共支出乘数效应是指投资或政府公共支出变动引起的社会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增加或减少的影响程度。税收乘数效应。它是指税收的增加或减少对国民收入减少或增加的程度。预算平衡乘数效应指当政府支出的扩大与税收的增加相等时,国民收入的扩大正好等于政府支出的扩大量或税收的增加量,当政府支出减少与税收的减少相等时,国民收入的缩小正好等于政府支出的减少量或税收的减少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ji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