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各章复习体及答案 2(2)
更新时间:2023-11-04 14:0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细胞生物学各章试题及答案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第一篇 概论
1.1 细胞生物学概述
1.1.1 选择题
1.1.1.1 A型题
B1.利用现代技术和手段从分子、亚细胞和整体水平等不同层次上研究细胞生命活动及其基本规律的科学称
A 细胞遗传学 B 细胞生物学 C 细胞病理学 D 细胞生理学 E 细胞形态学
B2.细胞学说的创始人是
A R.Hook B Schleiden and Schwann C R.Brown D W.Flemming E C.Darwin
A3.最早发现细胞并将其命名为“cell”的学者是
A R.Hook B A.Leeuwenhook C R.Brown D W.Flemming E C.Darwin
B4.最早观察到活细胞的学者是
A R.Hook B A.Leeuwenhook C R.Brown D W.Flemming E C.Darwin
C5.在1858年首先提出“细胞来自细胞”这一著名论断的学者是
A R.Hook B A.Leeuwenhook C Virchow D W.Flemming E C.Darwin
B6.最早自制显微镜并用于观察细胞的学者是
A Schleiden and Schwann B R.Hook and A.Leeuwenhook C Virchow D R.Brown E C.Darwin
C7.最早发现细胞的遗传物质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的学者是
A Schleiden and Schwann B R.Hook and A.Leeuwenhook C Watson and Crick D R.Brown E C.Darwin
A8.在1933年底设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显微镜(投射式)的学者是
A.德国的鲁斯卡(Ruska) B.英国的马丁(Martin) C.比利时的马顿(Marton) D.德国的赫尔穆特(Helmut) E.德国的德里斯特(Driest) D9.世界上第一台扫描电镜是由下列哪位科学家研制出来的
A.英国的马丁 B.比利时的马顿 C.德国的鲁斯卡 D.德国的克诺尔(Knoll) E.德国的赫尔穆特
C10.在1944年首次证实 DNA分子为细胞的遗传物质的学者是
A.沃森 B.克里克 C.埃弗里(Avery) D.福尔根(Feulgen) E.摩尔根
E11.在1975年有人将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获得能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这种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的发明者是
A. 柯勒(Kohler) B.奥林斯(Olins) C.罗伯逊(Roberson) D.桑格(Sanger) E.尼伦伯格(Nirenberg)
1.1.2 填空题
1.细胞生物学是从 细胞 、 亚细胞 和 分子 等3个水平上研究细胞生命活动的科学。
2.细胞是人体和其他生物体 结构 与 功能 的基本单位。 3.1933年德国人Ruska设计制造了第一台 电子 显微镜。
4.1944年埃沃端(Avery)以微生物的 转化 实验证实了 DNA 是遗传物质。 5.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 细胞的发现及细胞学说建立 、经典细胞学阶段 、 和 实验细胞学阶段 。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阶段 等几个阶段。
6.1838年,施莱登 和 施旺 提出了 细胞学说 ,认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
基本单位。 7.在我国基础科学发展规划中,细胞生物学 、 分子生物学 、 神经生物学 和 生态学 等被列为生命科学的四大基础学科。
8.20世纪80年代以来,细胞生物学着重在 分子 水平上探索细胞的生命活动规律,故又称为 分子细胞生物学 。
1.1.3 名词解释
1.cell biology:1.细胞生物学,利用现代技术和手段从整体水平、超微结构水平和分子水平等不同层次上研究细胞生命活动及其基本规律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搞清细胞内各部分的超微结构及分子组成、各种结构的基本功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阐明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生长与代谢、遗传与变异、衰老与死亡等基本生命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2.medical cell biology:★2.医学细胞生物学,以人体细胞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索其生长、发育、增殖、分化、遗传、变异、衰老、死亡以及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异常与人类疾病关系的学科。
3.molecular cell biology:3.分子细胞生物学,主要从分子水平上来研究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各种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它代表了现代细胞生物学发展的主流和水平,是细胞生物学发展的最新阶段,故当今的细胞生物学也常被称为分子细胞生物学。
4.cell theory:★4.细胞学说,1838~1839年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M.J.Schleiden)和动物学家施旺(M.J.Schwann)共同提出的关于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来自细胞,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的著名理论。他们提出的论点分别是“细胞是构成植物的基本单位”、“动植物都是细胞的集合体”。
1.1.4 问答题
1.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1.现代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细胞膜与胞内膜的结构与功能、各种细胞器的超微结构与功能、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染色体的结构与基因表达、细胞骨架体系、细胞增殖及调控、细胞分化及调控、细胞的衰老与凋亡、细胞通讯与细胞社会学、细胞的起源与进化以及细胞工程等方面。
2.细胞生物学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细胞生物学这门学科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①细胞的发现;②细胞学说的建立;③经典细胞学阶段(细胞学的经典时期);④实验细胞学时期;⑤细胞生物学阶段。
3.细胞生物学与医学的关系如何? 3.细胞生物学与医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这两门学科的发展历史上看,细胞生物学领域的许多研究成果包括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对医学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医学上目前面临的许多基本问题都需要由细胞生物学予以阐明。在基础医学方面,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多种人类疾病的发病机理,例如对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的增殖规律、基因表达等基本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使得人们已初步阐明了某些肿瘤的发生机理,从而为抗癌药物的研制和临床上设计合理的化疗与放疗方案提供了依据;溶酶体是细胞中的一种重要细胞器,其结构功能以及与疾病的关系是细胞生物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人们发现,矽肺这种重要的职业病是空气中的矽尘通过呼吸进入肺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后使溶酶体破裂,水解酶流入细胞质导致巨噬细胞不断死亡的结果;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则可能是动脉内皮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异常所致。另外,细胞膜受体的发现及相关受体理论的产生是细胞生物学的重要研究成果,它使人们认识到某些疾病的发生是患者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缺如或数目减少的结果。在临床医学方面,细胞生物学领域关于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形态结构的比较研究,为临床上各种肿瘤的确诊提供了依据。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及相应的单克隆抗体的产生是细胞生物学的一项伟大成就,单抗的应用使得恶性肿瘤这类重大疾病的无创伤性早期诊断及药物的靶向治疗有了新手段。再如,线粒体这种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状态可作为细胞病变或损伤时的敏感指标之一,是细胞病理学检查的重要内容。总之,细胞生物学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所面临的许多重大医学问题的解决,需要
依赖细胞生物学研究的突破。
参 考 答 案 1.1.1 选择题 1.B 2.B 3.A 4.B 5.C 6.B 7.C 8.A 9.D 10.C 11.E 12.ABC 13.ABCD 14.ABC
1.3 细胞的分子基础和细胞进化
1.3.1 选择题
1.3.1.1 A型题 B1.由非细胞原始生命进化为细胞生物的转变中,首先出现的是 A.细胞核 B.细胞膜 C.细胞器 D.核膜 E.内质网 E2.在原核细胞中
A. 只有DNA,没有RNA B.只有RNA,没有DNA C.只有DNA,没有蛋白质 D.只有RNA,没有蛋白质 E.既有DNA,也有RNA C3.细胞中的下列化合物中,哪项属于生物大分子
A.无机盐 B.游离水 C.过氧化氢酶 D.胆固酵 E.葡萄糖 D4.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的单位是
A.细胞膜 B.细胞核 C.细胞器 D.细胞 E.核糖体 C5.构成蛋白质分子和酶分子的基本单位是
A.核苷酸 B.脂肪酸 C.氨基酸 D.磷酸 E.乳酸 C6.关于 DNA分子,下列哪项叙述有误
A.带有遗传信息 B.具有双螺旋的空间结构 C.由两条同方向的单核苷酸链互补结合而成
D.在DNA分子上分布有众多的基因 E. 所含碱基位于螺旋结构的中央区域 B7.关于RNA,下列哪项叙述有误
A.分为 mRNA、tRNA和 rRNA三种 B.均分布于细胞质或细胞器中
B. 是由 DNA指导合成的多核苷酸链 D.与蛋白质的合成直接相关 E.一般为线形
C8.关于mRNA,下列哪项叙述有误
A.携带有相应基因的遗传信息 B.是DNA转录的产物 C.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D.可直接指导蛋白质合成 E.不同基因的mRNA分子量悬殊较大 E9.关于tRNA,下列哪项叙述有误
A.能转运活化的氨基酸到核糖体上 B. 空间结构呈三叶草形 C.分布在细胞质中和核糖体上
D.分子上具有与mRNA上密码子对应的反密码子 E.每种tRNA往往能转运多种氨基酸 A10.关于rRNA,下列哪项叙述有误
A.只分布在核糖体中 B.是构成核糖体的主要成分之一
C.由 A、U、G、C构成的生物分子 D.占细胞中全部 RNA的80%以上 E.基本为线形分子
E11.在人体及动物体内呈游离状态的细胞一般呈
A.梭形 B.扁平状 C.柱状 D.星芒状 E.球形 B12.下列哪一类细胞一般呈梭形
A.神经细胞 B.肌细胞 C.血细胞 D.上皮细胞 E.精细胞 D13.目前所知的最小细胞是
A.球菌 B.杆菌 C.衣原体 D.支原体 E.立克次体 E14.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都具有的一种细胞器是
A.细胞骨架 B.线粒体 C.高尔基体 D.中心体 E.核糖体 B15.关于原核细胞的特征,下列哪项叙述有误
A.无真正的细胞核 B.其DNA分子常与组蛋白结合 C.以无丝分裂方式增殖 D.内膜系统简单 E.体积较小(1~10μm) D16.下列哪项不是原核细胞
A.大肠杆菌 B.肺炎环菌 C.支原体 D.真菌 E.蓝藻 D17.关于细菌,下列哪项叙述有误
A.为典型的原核细胞 B.细胞壁的成分为蛋白多糖类 C.仅有一条DNA分子
D.具有80S核糖体 E.有些用鞭毛作为运动器
C18.细菌这样的原核细胞所具有的中间体与真核细胞的下列哪种细胞器功能相似 A.高尔基体 B.中心体 C.线粒体 D.溶酶体 E.内质网 C19.关于真核细胞,下列哪项叙述有误
A.有真正的细胞核 B.有多条DNA分子并与组蛋白构成染色质 C.基因表达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同时进行 D.体积较大(10~100μm) E.膜性细胞器发达
A20.下列哪种细胞器为非膜相结构
A.核糖体 B.内质网 C.线粒体 D.溶酶体 E.高尔基体 E21.下列哪种细胞器为膜相结构
A.中心体 B.纺锤体 C.染色体 D.核糖体 E.线粒体 C22.关于膜相结构(膜性结构),下列哪项叙述有误 A.为细胞中以生物膜为基础形成的所有细胞器 B.只有真核细胞才具有发达完善的膜相结构
C.除质膜外,细胞内所有膜性细胞器都属膜相结构 D.膜相结构的膜都具有类似的“单位膜”构造
E.线粒体、溶酶体、内质网、高尔基体都属典型的膜相结构 B23.关于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下列哪项叙述有误 A.为多条DNA分子 B.均分布在细胞核中 C.其DNA分子常与组蛋白结合形成染色质
D.在细胞生命活动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形态 E.载有种类繁多的基因 A24.关于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下列哪项叙述有误
A.常为一条线形的DNA分子 B.分布在核区 C.其DNA裸露不与组蛋白结合 D.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 E.控制细胞的代谢、生长和繁殖 B25.关于支原体,下列哪项叙述有误
A.为最小的细胞 B.为能独立生活的最小生命单位
C.为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单细胞生物 D.其环形双链DNA常分布在核区 E.可引起尿道炎等多种疾病
B26.在普通光镜下可以观察到的细胞结构是
A.核孔 B.核仁 C.溶酶体 D.核糖体 E.微丝
D27.神经细胞经甲苯胺蓝染色后在其胞质中显现出的深蓝色块状物——尼氏体(Nissl body)实际上是哪种细胞器‘
A.线粒体 B.高尔基体 C.溶酶体 D.粗面内质网 E.滑面内质网
1.2 填空题
1.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一般包括 蛋白质 、 酶 和 核酸 等。
2.细胞中的核酸分为 DNA 和 RNA 两大类,前者主要分布在 细胞核 中;后者主要存在于 细胞质 中。
3.酶分子的主要特性有 高度专一性 、 高度催化效能 和 高度不稳定性 。 4.真核细胞的结构可分为 膜相结构 和 非膜相结构 两大类。 5.细胞的骨架系统主要由 微管 、 微丝 和 中等纤维 组成。
6.细胞内膜系统所包含的细胞器有 内质网 、 高尔基体 、 溶酶体 、 过氧化物酶体 等。
7.DNA分子的主要功能是遗传信息的 贮存 、 复制 和 转录 。 8.真核细胞染色质或染色体的主要化学成分有 DNA 和 蛋白质 。
9.真核细胞的核仁由大量的 核糖体 前体分子构成,其主要化学成分是 rRNA 和 蛋白质 。
10.真核细胞增殖的方式为 有丝分裂 和 减数分裂 ,而原核细胞主要以 无丝分裂 的方式进行分裂增殖。
11.核糖体可分为 游离核糖体 和 附着核糖体 两类。
12.内质网可根据是否附着核糖体分为 粗面内质网 和 滑面内质网 两类。
13.基因的表达分遗传信息的 转录 和 翻译 两个阶段。
1.3 名词解释
1.Protoplasm:1.原生质,构成细胞中的所有生命物质,它由蛋白质、核酸、酶等生物大分子和水、无机盐、糖类、脂类等生物小分子组成。
2.biologichl macromolecule:★2.生物大分子,指细胞中存在的那些分子量巨大、结构复杂、具有生物活性的有机化合物,如蛋白质、核酸、酶等三大类物质为典型的生物大分子,它们是由多个氨基酸或核苷酸等小分子聚合而成的,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既是细胞的结构成分。又是细胞各种生命活动的执行者或体现者。
3.prokaryotic cell:3.原核细胞,指那些无细胞核或无真正细胞核的较原始状态的细胞,如各种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单细胞生物都属原核细胞,其遗传物质DNA一般不与蛋白质结合而以裸露的状态分散分布于细胞中或较集中地分布于细胞的一定区域形成所谓的拟核或核区。这类细胞结构较简单,无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膜性的细胞器。
4.eukaryotic cell:4.真核细胞,具有以核膜、核质和核仁等完整结构的所有细胞,是人体和动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结构复杂、机能完善、种类繁多。真核细胞是由原核细胞进化而来的,其内部含有线粒体、高尔基体和内质网等膜性细胞器,形成了结构和机能完善的内膜系统。真核细胞的遗传系统较为复杂,遗传物质DNA一般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了具有多级结构的染色质或染色体。而且每个细胞中存在多条染色体,在细胞处于非分裂期时,染色体都解聚成染色质被核膜包被在核中。这类细胞的基因表达(转录和翻译)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区域性。先在细胞核中进行遗传信息的转录,然后在细胞质中将转录的产物mRNA所带的遗传信息翻译成相应的蛋白质或酶。另外,真核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周期性。
5.law of cell volume conservation:5. 细胞体积守恒定律,个机体的大小与细胞的大小无关而与细胞的数目成正比。一个细胞的体积长到一定大小后不再生长了,通过分裂恢复原来的表面积和体积,所以一定的细胞类型其体积是恒定的,这种规律称为细胞体积守恒定律。
6. membranous structure:★6.膜相结构,指真核细胞中以生物膜为基础形成的所有结构,包括细胞膜(质膜)和细胞内的所有膜性细胞器,如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溶酶体、核膜等。
7.non-membranous structure:7.非膜相结构,指真核细胞中那些与生物膜无直接关系的所有结构,包括由DNA和蛋白质形成的纤维状结构、RNA与蛋白质形成的颗粒状结构以及细胞的骨架系统的结构等。具体说,细胞质中的核糖体、微管、微丝、中等纤维,细胞核中的染色质、核仁等都属非膜相结构。
1.44 问答题
1.试简述细胞中主要生物大分子在结构上和功能上的特征。1.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主要有蛋白质、核酸等二大类,它们在结构上、功能上各具有明显的特征。蛋白质是细胞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种类繁多,分子大小悬殊,但其基本结构都是由20种氨基酸以不同的排列组合而成的多肽链。蛋白质分子在细胞中具有多种重要功能,是细胞各种生命活动的体现者,可以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除了作为细胞内各种结构的成分外,蛋白质分子还要参与细胞的运动、物质运输、代谢调节、催化反应、免疫保护等重要活动。 核酸是细胞中另一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是由多个单核苷酸聚合而成的有机化合物,其基本结构(一级结构)就是多核苷酸链。不同的核酸分子所含核苷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各不相同,在一级结构的基础上,各种核酸分子也都会形成特定的空间结构。根据组成、结构和功能,将核酸分为DNA和RNA两大类。DNA是由 A、T、G、C等4种核苷酸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 DNA分子上分布着细胞或机体的全部基因,作为遗传物质,DNA分子的基本功能是遗传信息的贮存、复制和转录。RNA分子是DNA分子转录的产物,可分为mRNA(信使RNA)、rRNA(核糖体RNA)和tRNA(转运RNA)3类。mRNA为基本呈线状的单链分子,每一基因都会产
生一种带有特定信息的mRNA,故细胞中存在有众多长短不一、带有不同信息的mRNA。rRNA是构成遗传信息翻译的机器,即蛋白质合成工具——核糖体的重要成分,其分子基本为线形单链,局部节段可以单链迂回形成短小且不完善的双螺旋;tRNA分子的功能是将胞质中的氨基酸运到核糖体上供合成蛋白质之用。整个分子由于某些节段单链迂回折叠形成双链而呈现出3个环一个柄的所谓的三叶草结构。构成RNA分子的4种核苷酸中有3种即A、G、C与DNA相同,另一种是U而无T。
2.试比较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差异。★2.作为较原始类型的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在结构上、功能上的差异十分明显,表现在以下多个方面:①原核细胞无真正的细胞核,遗传物质无核膜包被,而是散在分布或相对集中分布于细胞的一定区域,形成所谓的核区或拟核;而真核细胞具有完整的细胞核,遗传物质有核膜包被,还具有明显的核仁等构造。②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DNA分子一般仅一条,而且不与蛋白质结合,呈裸露状态;而真核细胞的DNA分子常有多条,且要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质或染色体等构造。②原核细胞无内膜系统,缺乏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和溶酶体等膜性细胞器;而真核细胞具有由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及核膜等构成的发达的内膜系统。④原核细胞中不存在细胞骨架系统,无微管、微丝、中等纤维等非膜性细胞器;而真核细胞具有由微管、微丝和中等纤维等构成的细胞骨架系统。⑤原核细胞基因表达的两个基本过程即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而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区域性,其转录在细胞核中进行,所合成的mRNA要离开细胞核在细胞质中进行蛋白质合成(翻译)。⑥原核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周期性,以无丝分裂的方式进行;而真核细胞的增殖以有丝分裂方式进行,周期性很强。⑦原核细胞体积较小,而真核细胞体积较大。⑧原核细胞之中有不少的病原微生物,而真核细胞则是构成人体和动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参 考 答 案 1.3.1 选择题 1.B 2. E 3.C 4.D 5. C 6.C 7.B 8.C 9.E 10. A 11. E 12. B 13. D 14. E 15.B 16.D 17.D 18. C 19. C 20. A 21.E 22.C 23.B 24.A 25.B 26.B 27.D 28.AD 29. ABCD 30.ACD 31.ABCD 32.ABC 33.ABCD 34.ABC 35. AC 36.AC 37.ABD 38.BCD 39.ABCD 40. CD
第二篇 细胞膜及其表面
2.1 选择题
2.1.1 A型题 1.液态镶嵌模型最主要的特点是
A. 膜中的脂质及蛋白质都能横向运动 B. 膜中只有脂质能横向运动
C. 膜中只有蛋白质能横向运动 D. 膜的流动性和其化学组成的高度不对称性 E. 连续的脂双层构成生物膜的骨架 2. 膜受体的化学本质主要是
A. 蛋白质 B. 氨基酸 C. 脂类 D. 核酸 E. 糖蛋白 3. 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主要是
A. 磷脂 B. 脑磷脂 C. 脂肪 D. 糖脂 E. 胆固醇 4. 细胞膜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A. 蛋白质和核酸 B. 蛋白质和脂类 C. 蛋白质和脂肪 D. 蛋白质和糖类 E. 脂类和核酸
5. 细胞膜的脂质双分子层是
A. 细胞内容物和细胞环境间的屏障 B. 细胞接受外界和其他细胞影响的门户 C. 离子进出细胞的通道 D. 受体的主要成分 E. 抗原物质 6. 下面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 细胞膜的厚度约为8nm左右 B. 细胞膜是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半透膜 C.?细胞膜是细胞接受外界或其他细胞影响的门户
D. 细胞膜的结构是以膜脂双分子层为基架,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E.?水溶性物质一般能自由通过细胞膜,而脂溶性物质则不能 7. 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是属于
A. 单纯扩散 B. 易化扩散 C. 主动转运 D. 入胞作用 E. 吞噬 8. 受体介导式入胞过程不包括
A. 某种配体为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所“辨认”形成配体-受体复合物 B. 配体-受体复合物向有被小凹集中
C. 其他种类的配体-受体复合物相继在同一有被小凹集中
D. 吞食泡的形成 E. 吞食泡融入胞内体,实现受体与膜的再循环 9. 在一般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分子ATP,钠泵转运可使
++
A. 2个Na移出膜外 B. 2个K移入膜内
++
C. 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入膜内
++
D. 3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入膜内
++
E. 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3个K移入膜内
++
10. 细胞膜内外正常的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
++
A. 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 B. 膜在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
++
C. Na、K易化扩散的结果 D. 膜上钠钾泵的作用 E. 膜上ATP的作用 11. 以下关于钠泵生理作用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
A. 钠泵能逆着浓度差将进入细胞的Na移出膜外
+
B. 钠泵可逆着浓度差使细胞外的K转入膜内
+
C. 由于从细胞内移出Na,可防止水分子进入细胞内
+
D. 钠泵的活动造成细胞内高K,使许多代谢反应得以进行 E. 钠泵的活动可造成膜两侧的离子势能储备 12. 关于G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G蛋白能结合GDP或GTP B. G蛋白由α、β、γ 3个亚基构成 C. 激素-受体复合体能激活G蛋白
D. G蛋白的3 个亚基结合在一起时才有活性 E. G蛋白有GTP酶活性 13. 1,4,5-三磷酸肌醇的作用是
A. 在细胞内供能 B. 是肌醇的活化形式 C. ?是多种肽类激素作用于膜受体后的第二信使 D. 直接激活蛋白激酶C E. 细胞膜的结构成分 14. 关于第二信使甘油二脂(DG)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由甘油三酯水解时生成 B. 由于分子小,可进入胞质起第二信使作用 C. 由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PIP2)水解而生成
2+
D. 可以提高蛋白激酶C对Ca的敏感性,从而激活蛋白激酶C E. 只参与腺体分泌、肌肉张力改变等早期反应的信息传导过程 15. 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
A. 红细胞上受体的类型 B. 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C. 血浆中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D. 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E. 血浆中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16. 一般血型物质都是细胞膜上的
A. 糖原 B. 脂蛋白 C. 蛋白质 D. 糖脂或糖蛋白 E. 磷脂 17. 以下关于人类ABO血型抗原的叙述, 错误的是哪项
A. 其化学成分是一种鞘糖脂,存在分泌物中的是糖蛋白 B. H物质是A抗原和B抗原的前体
A
C. I基因合成N-乙酰氨基半乳糖苷转移酶
B
D. I基因合成D-半乳糖苷转移酶
E. B抗原比H抗原多了一个N-乙酰氨基半乳糖 18. 以下关于细胞表面抗原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 细胞表面抗原多为镶嵌在膜中的糖蛋白和糖脂 B. 淋巴细胞表面的免疫球蛋白等是抗原的受体
C. 细胞免疫是细胞表面抗原与抗体相互识别并产生免疫应答的过程 D. HLA与器官移植有关,只存在于白细胞的细胞表面 E. T细胞表面有识别HLA抗原的受体
19. 关于细胞粘着的方式和机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相邻细胞表面同型粘着分子可互补结合 B. 相邻细胞表面异型粘着分子可互补结合
C. 相邻细胞表面分子通过细胞外基质的粘着成分介导互相粘着
2+
D. 神经细胞粘着分子(N-CAM),是一种依赖Ca的粘着分子
2+
E. 肝细胞粘着分子(L-CAM),是一种依赖Ca的粘着分子 20. 细菌对人体的感染属于
A. 同种同类细胞之间的识别 B. 同种异类细胞之间的识别 C. 异种异类细胞之间的识别 D. 异种同类细胞之间的识别 E. 同种异体异类细胞之间的识别 21. 动物细胞被的糖基不包括
A. 唾液酸 B. N-乙酰氨基葡萄糖 C. N-乙酰氨基半乳糖 D. 乳糖 E. 岩藻糖 22. 生物膜是指
A. 单位膜 B. 蛋白质和脂质二维排列构成的液晶态膜 C. 包围在细胞外面的一层薄膜 D. 细胞内各种膜的总称 E. 细胞膜及内膜系统的总称 23. 生物膜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A. 蛋白质和核酸 B. 蛋白质和糖类 C. 蛋白质和脂肪 D. 蛋白质和脂类 E. 脂类和糖类
24. 内膜系统的主要作用是
A. 区域化 B. 合成酶 C. 合成脂类 D. 运输 E. 提供能量 25. 脂类分子在水溶液中会自身形成团粒或片层状双层结构,起主要作用的是 A. 共价键 B. 氢键 C. 离子键 D.疏水键 E. 静电引力 26. 细胞膜中蛋白质与脂类的结合主要通过
A. 共价键 B. 离子键 C. 氢键 D. 疏水键 E. 非共价键 27. 细胞膜中的糖与脂或蛋白质的结合是通过
A. 共价键 B. 离子键 C. 氢键 D. 疏水健 E. 非共价键 28. 细胞膜上的三类主要脂质是
A. 脂肪、磷脂和胆固醇 B. 脂肪、磷脂和糖脂 C. 脂肪、胆固醇和糖脂 ?D. 磷脂、胆固醇和糖脂 E. 以上都不是 29. 关于磷脂,不正确的描述是
A. 膜脂以磷脂为主 B. 膜上的磷脂主要是磷酸甘油脂 C. 不同类的磷脂性质不同
D. 磷脂为两性分子, 每一个分子都由疏水的极性头和亲水的脂肪酸链所组成 E. 磷脂分子的不同结构与膜的流动性有关 30. 关于细胞膜上糖类的不正确的叙述是
A. 质膜中糖类的含量约占质膜重量的2%~10% B. 主要以糖蛋白和糖脂的形式存在
C. 糖蛋白和糖脂上的低聚糖侧链从生物膜的胞质面伸出
D. 糖蛋白中的糖类部分对蛋白质及膜的性质影响很大 E. 与细胞免疫、细胞识别及细胞癌变有密切关系 31. 单位膜模型的基本要点不包括
A. 连续的脂质双分子层组成生物膜的主体 B. 磷脂的非极性端向膜内侧,?极性端向膜外侧 C. 蛋白质以单层肽链的厚度覆盖在脂双层的两侧 D. 膜两侧的蛋白质不对称
E. 外周蛋白质以β折叠的形式通过静电作用与磷脂极性端结合 32. 生物膜的液态镶嵌模型的要点是
A. 双层类脂中夹着一层蛋白质 B. 两层蛋白质中夹着一层类脂 C. 双层脂质中镶嵌着蛋白质 D. 蛋白质双分子层中镶嵌着类脂 E. 流动的球形蛋白质和双层脂质交替排列的液态结构 33. 关于膜蛋白不正确的描述是
A. 膜蛋白可分为周围蛋白和镶嵌蛋白
B. 周围蛋白与膜脂的极性头结合而不伸入脂双层 C. 镶嵌蛋白有的插入脂双层,有的贯穿整个脂双层
D. 膜蛋白都是水溶性的 E. 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是绝对的 34. 一般来说,生物膜两层脂质分子的流动性是基本一致的。因为 A. 脂质分子结构相近 B. 脂质分子几种运动方式相同
C. 脂质双层组分的不对称是相对的 D. 两层脂质分子相互交错 E. 脂质双层处于同一环境中
35. 在生理情况下,胆固醇对膜脂流动性的影响在于
A. 增加膜脂有序性,降低膜脂流动性 B. 扰乱膜脂有序性的出现 C. 阻止晶态的形成 D. 降低脂双层的力学稳定性 E. 以上都不是 36. 膜脂的运动方式中少见的类型是
A. 旋转异构运动 B. 旋转运动 C. 侧向运动 D. 振荡伸缩运动 E. 翻转运动
37. 红细胞上葡萄糖载体运输葡萄糖是通过
A. 载体蛋白在脂双层中扩散 B. 载体蛋白在脂双层中翻转 C. 载体蛋白发生可逆的构象改变 D. 载体蛋白形成通道 E. 载体蛋白与磷脂分子的相互作用 38. 主动运输与入胞作用的共同点是
A. 转运大分子物质 B. 逆浓度梯度运送 C. 需载体帮助 D. 有细胞膜形态和结构的改变 E. 消耗代谢能 39. 细胞外的液态异物进入细胞后形成的结构称
A. 吞噬体 B. 吞饮体 C. 多囊体 D. 小囊泡 E.大囊泡 40. 动物细胞的细胞被是
A. 覆盖在细胞膜表面的多糖 B. 细胞壁 C.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 D. 细胞膜上的糖脂 E. 细胞膜上糖蛋白和糖脂外伸的糖链 41. 正常细胞与癌细胞最显著的差异在于
A. 细胞的通透性 B. 细胞的凝集性 C. 接触抑制的有无 D. 细胞物质转运的特性 E. 质膜出现微绒毛和皱缩等 42. 关于钙泵,下列哪些叙述有误
A. 钙泵可维持细胞内外的钙离子梯度 B. 钙泵的本质是ATP酶
2+
C. 钙泵可将肌浆网中的Ca离子泵入胞质中
2+
D. 钙泵能主动的将Ca转运到细胞外 E. 钙泵的化学本质是膜蛋白 43. 构成细胞膜的甘油磷脂不包括
A. 卵磷脂 B. 磷脂酰肌醇 C. 磷脂酰乙醇胺 D. 鞘磷脂 E. 磷脂酰丝氨酸 44. 膜脂的运动不包括
A. 侧向扩散 B. 旋转运动 C. 翻转运动 D. 弯曲和旋转异构运动
E. 变性运动
45. 膜蛋白在膜上的存在方式不包括
A. 单次穿膜跨膜蛋白 B. 多次穿膜跨膜蛋白 C. 膜蛋白共价结合在膜的胞质单层内的烃链上
D. 膜蛋白通过一寡糖链与之共价结合 E. 膜蛋白共价结合在其它膜蛋白上 46. 关于人红细胞膜上葡萄糖的转运,下列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 通过由四个亚基所组成的载体蛋白来进行 B. 通过通道蛋白来完成
-- C. 与Cl和HCO3块进行对向共运输 D. 与钠离子一块进行协同运输 E.?是一种主动运输过程 47.易化扩散的共同特点不包括
A. 载体蛋白有较高的结构特异性 B.不消耗代谢能 C.饱和现象 D.?消耗代谢能 E.竞争性抑制 48.关于膜受体,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A. 能选择性地识别外来信号 B.能与外来信号结合并产生相应的细胞效应 C. 所有的膜受体都是跨膜糖蛋白 D.一种细胞膜上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受体 E. 同一受体在不同细胞膜上的数目不同 49.关于膜受体的分子结构,下述哪项不正确
A. 一个完整的膜受体由分辨部、转换部和效应部三部分组成 B.?膜受体的上述三个部分皆由不同的蛋白质分子执行其功能
C. 效应部是受体向着细胞质的部分 ?D.分辨部是受体伸向胞外的糖链部分 E.?效应部常与质膜上的酶系统、离子通道等成分偶联 50.关于离子通道受体,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A. 是由单条肽链一次膜糖蛋白构成,其胞质区含有酪氨酸 B. 受体的亚基具有装配成筒状寡聚体结构,形成跨膜通道 C. 本身是一种离子通道或与离子通道相偶联
? D. 离子通道的“开”或“关”受细胞外配体的调节
E. 常见的离子通道受体有N-乙酰胆碱受体和γ-氨基丁酸受体等 51.关于催化受体(酶蛋白受体),下列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 本质是单条肽链一次跨膜糖蛋白 B. N端在细胞外区 C. C端细胞质区含酪氨酸,具特异性酪氨酸蛋白质激(TPK)活性 D. 细胞质区有与G蛋白结合的部位
? ?E. 通过自身TPK的活性来完成信号转换,使靶蛋白磷酸化,触发细胞分裂增殖 52.关于偶联G蛋白受体,下列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 由一条反复跨膜7次的跨膜蛋白构成 B.其细胞外区有二个糖基化点 C. 细胞质区有与G蛋白结合的部位
D. 受体蛋白的大部分在细胞外区,?构成与配体的结合区 E. 此类受体在细胞膜中与效应器是分开的 53. cAMP信使体系刺激性信号传递途径不包括
A. 刺激性信号与细胞表面的刺激性受体(Rs)结合 B.?配体-受体复合物与刺激性G蛋白(Gs)结合
C. Gs的α-亚基(Gsα)构象变化与GTP结合形成Gsα-?GTP?复合物并与AC结合 D. AC活化,分解ATP产生cAMP,cAMP磷酸化依赖cAMP的蛋白激酶A(PKA) E.?PKC依次磷酸化无活性的靶蛋白,产生一系列生物效应 54.磷脂酰肌醇信使体系不包括
A. 信息分子与受体结合后活化与磷脂肌醇酯酶C偶联的G蛋白(Gp) B. Gp?蛋白与膜胞质面磷脂酰肌醇特异的磷脂酶C结合并将其活化 C.活化的磷脂酶C分解PIP2生成IP3和DG
2+2+
D. IP3使Ca释放到细质,Ca充当第三信使,使cAMP水平下降,致细胞分裂增殖 E. DG活化与质膜结合的蛋白激酶A(PKA),促使细胞分裂增殖 55.下列疾病的发生机制中,哪一种是由于cAMP信使体系障碍所致 A. 霍乱 B.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C.α-抗胰蛋白酶缺乏症
D. 睾丸女性化综合征 E.粘多糖累积病 56.下列哪些疾病是由于细胞表面受体异常所引起
A.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B.天疱疮 C.胱氨酸尿症 D.睾丸女性化综合征 E. 霍乱
57. 关于桥粒连接,下列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 是细胞间一种紧密连接结构,有强的抗张和抗压作用 B. 在上皮细胞位于粘着带下方,相邻细胞间有30nm的间隙 C. 桥粒区胞质面有盘状致密的粘着斑(adhesion plaque) D. 跨膜连接糖蛋白附于胞质斑(cytoplasmic plaque)上
E. 角蛋白纤维从细胞骨架伸向粘着斑,然后又回折形成袢状结构 58. 关于紧密连接(封闭连接)的结构和功能,下列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 广泛分布于各种上皮细胞管腔面细胞间隙的顶端
B. 相邻细胞膜点状融合,形成一条封闭带,连接处无细胞间隙
2+
C. 通过一种依赖Ca的粘着机制使相邻细胞的跨膜蛋白互相粘着 D. 将膜两端不同的功能蛋白隔开,保证物质转运的方向性
E. 封闭上皮细胞的间隙形成一道与外界隔离的封闭带,保证组织内环境的稳定性 59. 关于肿瘤细胞表面的异常变化,下列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 细胞外被糖基化作用加快,细胞失去接触抑制
B. 细胞表面出现异常的抗原和受体 C. 细胞连接异常 D. 对外源凝集素凝集力增强 E. 受体介导胞吞作用加快 60.膜蛋白不具有的功能是
A.转运分子进出细胞 B.接受环境信号并传递到胞内
C.支持细胞骨架及细胞间质成分 D.膜酶可催化细胞的某些化学反应 E.使膜发生相变和相分离
61.能防止细胞膜流动性突然降低的脂类是
A.磷脂肌醇 B.磷脂酰胆碱 C.胆固醇 D.磷脂酰丝氢酸 E.鞘磷脂 62.以简单扩散形式通过细胞膜的物质是
A.尿素 B.葡萄糖 C.氨基酸 D.核苷酸 E.甘露糖 63. O2与 CO2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为
A.协同运输 B.易化扩散 C.主动运输 D.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E.离子驱动的主动运输
64.低密度脂蛋白(LDL)进入细胞的方式是
A.协同运输 B.易化扩散 C.主动运输 D.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E.离子驱动的主动运输
65.能与特定溶质结合,改变构象,使溶质分子顺浓度梯度通过膜的运输方式是 A.膜脂双层简单扩散 B.膜通道蛋白易化扩散 C.载体蛋白的易化扩散 D.离子梯度驱动的主动运输 E.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66.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不具有的特点是
A.在细胞膜的特定区域进行 B.形成有被小窝和有被小泡 C.吸人大量的细胞外液 D.胞吞速率比液相胞饮快 E.是吸取特定大分子的有效途径
67.通过结构性分泌途径排出细胞的物质是
A.分泌蛋白 B.分泌激素 C.消化酶 D.神经递质 E.多糖 68.细胞摄人微生物或细胞碎片进行消化的过程称为
A.吞噬作用 B.异噬作用 C.入胞作用 D.吞饮作用 E.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
69.能与胞外信号特异识别和结合,介导胞内信使生成,引起细胞产生效应的是
A.carrier protein B.channel protein C. receptor D.1iand E. enzyme
70.由单条肽链组成的跨膜糖蛋白,具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受体是
A. N-乙酰胆碱受体 B.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C.甘氨酸受体 D.谷氨酸受体
E. γ-氨基丁酸受体 71.属于偶联G蛋白受体的是
A.胰岛素受体 B.生长因子受体 C. N-乙酰胆碱受体 D.甘氨酸受体 E.β-肾上腺素受体
72.在细胞信号传递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脂类是
A.磷脂酰胆碱 B.鞘磷脂 C.磷脂酰丝氨酸 D.磷脂酰乙醇胺 E.磷脂酰肌醇
73.能使细胞内cAMP升高的G蛋白是
A. Gi B. Gs C. Gp D. Gt E. Gr
74.能结合并活化磷脂酶C,导致分解 PIP2生成 PIP3和甘油二酯的G蛋白是 A. Gs B. Gi C. Gp D. Gt E. Go
75.在脊椎动物视杆细胞的光感效应中,已较深入了解的信使途径是
A.环磷酸腺苷信使途径 B.环磷酸鸟苷信使途径 C.磷脂酰肌醇信使途径
2+
D.Ca的信使途径 E.以上都不是
76.动物细胞中cAMP信使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活化
2+
A.蛋白激酶C B.蛋白激酶 A C.蛋白激酶 K D.Ca激酶 E.酪氨酸激酶
77.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胞内信使
2+
A.cAMP B. cGMP C. DG D. Ca E. EGFR
78.包围在细胞质外层的一个复合结构体系和多功能体系称为
A.细胞膜 B.细胞表面 C.细胞被 D.胞质溶胶 E.细胞外基质 79.细胞表面中具有细胞识别功能的部位是
A.细胞膜 B.细胞外被 C.膜下溶胶层 D.膜脂双层 E.细胞连接 80.人红细胞膜不含有的磷脂是
A.磷脂酰胆碱 B.磷脂酰丝氨酸 C.鞘磷脂 D.磷脂酰乙醇胺 E.肌醇磷脂
81.衰老红细胞能被巨噬细胞吞噬,是因为其细胞表面失去了 A.半乳糖 B.唾液酸 C.甘露糖 D.岩藻糖 E.葡萄糖 82.衰老红细胞的糖链常暴露出
A.葡萄糖 B.甘露糖 C.岩藻糖 D.半乳糖 E.阿拉伯糖 83.能封闭上皮细胞间隙的连接方式称为
A.紧密连接 B.粘着连接 C.桥粒连接 D.间隙连接 E.锚定连接
2.2 填空题
1.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有 、 、 ,构成膜主体的化学成分是 。 2.细胞膜中包含3种主要的脂类是 、 、 。它们都是 分子。 3.脂类分子在构成膜脂双分子层时,其 头部在 ;而 尾部在 。 4.膜脂分子运动的特点有 、 、 、 。
5.膜蛋白可分为 和 两类,膜糖类可分为 和 两类。
6.膜糖脂主要有岩藻糖、半乳糖胺、葡萄糖胺、 、 、 、 、 、 等9种。
7.膜糖蛋白连接的方式有 和 两种,前者连接于 残基,后者连接 于 或苏氨酸残基。
8.50年代之后提出的细胞膜分子结构模型有 、 、 、 。
++
9.Na-K泵每水解一个 可将3分子 排出细胞外,将2分子 摄入细胞内,其抑制剂为 。
2+
10.Ca泵也是 酶,可分布于 、 及 。
11.由转运蛋白所形成的间断开放的通道受 控制,主要有3种调控机制,分别称为 通道、 通道和 通道。
12.细胞胞吐作用的两种途径是 和 ;胞吞作用的两种主要类型是 和 。
13.细胞排出大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 ,细胞摄人大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 ,摄人液体和小溶质分子进行消化的过程称为 ,摄入固态的大分子进行消化的过程称为 。 14.低密度脂蛋白进入细胞时,先与 结合,形成 ,内陷形成 ,脱掉网格蛋白并与其他囊泡融合形成 。
15.细胞表面信号传导的受体可分为 、 和 3种类型,其化学成分主要是 。
16.细胞表面受体生物学特性是 、 、 、 。
17.偶联G蛋白受体信号传导途径的类型包括 、 、 、 。
18.cAMP信号途径包括 和 两种,前者与AC结合导致细胞内 ,后者与 AC结合使细胞内 。
19.包围在细胞质外层的一个复合的结构体系和多功能体系称为 ,其结构以 为主体,在其表面有一层含糖物质称为 ,在其内侧为 。 20.细胞外被的功能有 、 、 、 和免疫应答。
2.3 名词解释
1.cell membrance 2.cell surface 3.cell coat
4.biomembrane 5.unit membrane 6.fluid mosaic model 7.membranc transport protein 8.carrier protein 9.channel protein
++
10.ionic pump 11.Na-K pum 12.active transport 13.passive transport 14.膜泡运输 15.内吞作用 16.Pinocytosis 17.phagocytosis
18.recepter mediated endocytosis 19.exoatosis
20.ligand 21.Transcytosis 22.membrane recoptor 23.cell communication 24.cell recognition
25.signal molecule 26.(first messenger and second messenger 27.cell membrane antigen 28.contact inhibition 29.cell juction 30.adhesion plaque 31.G-protein
2.4 问答题
1.生物膜主要由哪些分子组成?这些分子在膜结构中各有什么作用? 2.试述质膜的基本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
3.试以Na-K泵为例说明细胞膜的主动转运过程。
4.以红细胞血影为例,说明膜蛋白有哪些类型?各有何功能?
5.比较说明单位膜模型及液态镶嵌模型有何不同特点?并给予评价。
6.什么是闸门通道?说明神经肌肉接头在神经冲动传导时各“闸门”通道顺次开闭过程的特点及其作用。
7.以肝细胞吸取LDL为例,说明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及有被小窝和有被小泡的形成在胞吞过程中的作用。
8.何谓细胞表面受体和配体?细胞表面信号传导的受体可分为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 9.偶联G蛋白受体信号传导途径可分为几种类型?其信号传导过程各有何特点?其作用机制怎样?举例说明之。
10.为什么说细胞表面是一个复合的结构体系和多功能体系?
★11.用简图表示“液态镶嵌模型”的结构,并注明各组分的名称。
参考答案 2.1 选择题 1. D 2.E 3.A 4.B 5.A 6.E 7.?B ?8.C 9.D 10.D 11.C 12.D 13.C 14.C 15.D 16.D 17.E 18.D 19.D 20.C 21.D 22.E 23.D 24.A 25.D ?26.E 27.A 28.D 29.D 30.C 31.D 32.E 33.D 34.D 35.A 36.E 37.C 38.E 39.B 40.E 41.C 42.C 43.D 44.E ?45.E 46.A 47.D 48.C 49.B 50.A 51.D 52.D 53.E 54.E 55.A 56.A 57.A 58.C 59.A 60.E 61 C 62. A 63. B 64: C 65. D 66. A 67. A 68. A 69. B 70. B 71.E 72. E 73. B 74. C 75.B 76. B 77. E 78. B 79. B 80. E 81. B 82. D 83. A
84. ACDE 85. BCD 86. AB 87. AC 88. ABCDE 89. ABCD 90. BD 91. ABC 92.ABCD ?93.?ABC ?94.BD 95.ABCD 96.AC 97.ABCD 98.ABCD 99. AC 100. ABCD 101.ABE 102.ABCDE 103.CD 104.ABCDE 105.AE 106.ADE 107.AC 108. AC 109.CD 110. ABCD 111.ABCD 112.ABC 113.AB 114.AD 115. B 116.BCD 117. AD 118.CD 119. ABD 120. BCD
2.2 填空题 1.脂类;蛋白质;糖类;脂类和蛋白质 2.磷脂;胆固醇;糖脂;兼性分子 3.亲水;外面;疏水;中间 4.侧向运动;翻转运动;旋转运动;弯曲运动 5.膜内在蛋白;膜外在蛋白;糖蛋白;糖脂 6.半乳糖;甘露糖;葡萄糖;唾液酸;阿拉伯糖;木糖 7.N-连接;O-连接;天冬氨酸;丝氨酸 8.单位膜模型;液态镶嵌模型;晶格镶嵌模型;板块
++
镶嵌模型 9.ATP; Na;K;乌本苷 10.ATP;细胞膜;滑面内质网;肌浆网 11.闸门;配体闸门;电压闸门;离子闸门 12.结构性分泌途径;调节性分泌途径;胞饮作用;吞噬作用 13.胞吐作用;胞吞作用;胞饮作用;吞噬作用 14.受体;有被小窝;有被小泡;内体 l5.离子通道受体;催化受体;偶联G蛋白受体;膜蛋白 16.特异性;高亲合
2+
性;可饱和性;可逆性 17.cAMP信号途径;cGMP信号途径; Ca信使途径;甘油二酯和三磷酸肌醇信使途径 18.刺激型信号途径;抑制型信号途径; cAMP升高; cAMP降低 19.细胞表面;细胞膜;细胞外被;膜下溶胶层 20.细胞识别;细胞粘着;信号接收;通讯联络
2.3 名词解释 1.细胞膜,又称为质膜。是位于细胞最外层,围绕整个细胞质的一层薄膜,主要由脂类和蛋白质构成。作为细胞的重要结构,质膜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既维持了细胞的形状,又构成了胞内物质与环境隔离的保护性界膜,使细胞具有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同时,细胞膜还在物质转运、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重要生命活动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2.细胞表面,指由细胞的质膜、质膜外表的细胞外被和质膜内面的膜下溶胶层所构成的一个复合结构体系,还包括细胞连接和细胞外表面的微绒毛、纤毛和鞭毛等特化结构。其功能很复杂,与细胞的支持保护、识别粘着、运动迁移、免疫应答、物质运输、信息传递、能量转换、分裂分化、衰老病变等多个方面有密切关系。
★3.细胞外被,也称为细胞被,是由细胞质膜中糖蛋白、蛋白聚糖、糖脂的寡聚糖链向外伸展,交织而成的一种绒毛状结构。这层由与膜脂和膜蛋白共价结合的糖链所形成的包被起保护细胞和细胞识别的作用。另外,细胞被还具有粘着、信号接收、通讯联络、免疫应答等多种功能。有些细胞的细胞外被常被称为糖萼。
4.生物膜,构成细胞所有膜性结构的总称。包括细胞膜和细胞内部构成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核被膜等膜性细胞器的细胞内膜。生物膜都具有类似的化学成分和分子结构。
5.单位膜,细胞膜和胞内膜等生物膜在电镜下均可呈现三夹板式结构,上下两层为电子密度较高的暗层,而中间为电子密度低的明层。在20世纪50~60年代,人们将具有两暗一明结构的膜称为单位膜。如今,单位膜仅是能部分反映生物膜结构特点的质膜和胞内膜的代名词。
★6.流动镶嵌模型,在单位膜模型的基础上,辛格(Singer)和尼克尔松(Nicolson)在1972年提出的一个反映生物膜特性的分子结构模型。该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以及蛋白质与脂双层的镶嵌关系。认为膜蛋白和膜脂均可产生侧向运动,膜蛋白有的镶在膜表面,有的则嵌入或横跨脂质双分子层。膜中脂质双层构成了膜的连续主体,它既有固体分子排列的有序性,又有液体的流动性,球形蛋白分子以各种形式与脂质双分子层相结合。该模型可解释膜的多种性质,但不能说明具有流动性的细胞膜在变化过程中如何维持膜的相对完整和稳定性。
7.膜转运蛋白,细胞膜中的一类具有转运功能的跨膜蛋白。能被这类蛋白转运至膜内或膜
+++-
外的物质有葡萄糖、氨基酸、各种离子(Na、K、H、Cl等)及代谢产物等。通常每种转运蛋白只转运一种特定类型的分子。膜转运蛋白可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类,其转运物质进出细胞的机理不同。
★8.载体蛋白,细胞膜的脂质双分子中分布的一类镶嵌蛋白,其肽链穿越脂双层,属跨膜蛋白。载体蛋白转运物质进出细胞是依赖该蛋白与待转运物质结合后引发空间构象改变而实现的。膜中的载体蛋白依其发挥功能时是否直接消耗能量又可分为两类,一类需消耗ATP对物质进行主动转运;而另一类则无需代谢能进行被动转运,所以载体蛋白既能主动转运,又能被动转运。
★9.通道蛋白,细胞膜上的脂质双分子层中存在的一类能形成孔道供某些分子进出细胞的特殊蛋白质(跨膜蛋白)。这种亲水性的蛋白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变成充满水溶液的通道,适宜的溶质分子便以简单扩散的方式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故通道蛋白只进行物质的被动转运。在细胞膜上有些通道蛋白是持续开放的,而另一些则受闸门控制呈间断开放。影响闸门开启的因素可分为配体刺激、膜电位变化和离子浓度变化等3类。通道蛋白对特定分子的转运速率高于载体蛋白。
10.离子泵,细胞膜中存在的能对某些离子进行主动转运的镶嵌蛋白。它们都具有ATP酶的活性,可以通过水解ATP获取能量,逆浓度梯度转运某种离子进出细胞。例如能主动转运钠
++2+
离子与钾离子的钠钾泵(Na-K泵);主动转运钙离子的钙泵(Ca泵)和主动转运氢离子的氢
+
泵(H泵)等。
11.钠钾泵,也称为钠钾ATP酶。是位于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的载体蛋白,具有ATP酶的活性,在ATP直接供能的条件下能逆浓度梯度主动转运钠离子和钾离子。钠钾泵由α和β两个亚基构成。其分子量分别为120kD和50kD。工作时,通过α亚基(一种糖蛋白)上一个天冬氨酸残基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使α亚基的构象改变来实现钠钾的排出和吸入。每消耗一个
++
ATP,可转运3个Na出胞、2个K入胞,构成一个循环。钠钾泵周而复始地完成一次次循环,可不断地将钠排出胞外,同时将钾吸人胞内。钠钾泵存在于一切动物细胞的质膜上。 ★12.主动转运,又称主动运输,是细胞膜中特定的载体蛋白在消耗能量(由水解 ATP获取)的条件下逆浓度梯度(即逆电化梯度)转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是细胞膜转运小分子物质的基本形式之一。完成这种转运过程的基本条件有:①细胞膜上具有特定的载体蛋白;②需消耗
++
代谢能。也可以说,主动转运是细胞膜上某些载体蛋白的基本功能,如Na-K泵就是一种典型的主动转运装置。主动转运可分为离子泵驱动的主动转运(直接的主动转运)和离子梯度驱动的主动转运(间接的主动转运)两种基本类型。
13.被动转运,又称被动运输,是细胞膜无需消耗代谢能(ATP)而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一种物质转运方式,其动力来自于膜内外存在的被转运物质的浓度差所具有的势能。根据所需条件不一,被动转运又可分为简单扩散、易化扩散和通道扩散等。
★14.膜泡运输,细胞对大分子及颗粒性物质的跨膜转运方式。包括内吞作用、外吐作用两个不同方向的物质转运过程,这个需要 ATP供能的运输活动涉及细胞膜或胞内膜的变形、膜性小泡的形成与膜泡融合等过程,被转运的物质包裹在脂双层膜围成的囊泡中,故称膜泡运输。 ★15.内吞作用,也称为入胞作用。是细胞将胞外的大分子或颗粒状物质转运到胞内的方式。当被转运的大分子或颗粒状物质靠近细胞膜并结合于细胞表面后,膜逐渐内陷将其包围,形成吞噬小泡进入细胞内。根据入胞物质的性质及大小,可将内吞作用分成胞饮作用和吞噬作用两种类型。而根据内吞物质是否有专一性,又可将内吞作用分为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和非特性的内吞作用两种情况。
★16.胞饮作用,细胞对液体物质或细微颗粒物质的摄入和消化过程。当细胞对这类物质进行转运时,由质膜内陷形成一个直径约0.1μm的吞饮小泡,将待转运的物质包裹起来进入细胞质。小泡中含有的被吞物质被细胞降解后利用。大多数真核细胞都能通过胞饮作用摄入和消化所需的液体物质和溶质。
★17.吞噬作用,细胞对微生物、衰老死亡细胞及细胞碎片等大颗粒物质的转运入胞作用。其基本过程是被吞噬的物质首先结合于细胞表面,接着细胞膜逐渐内陷并将外来物质包围起来形成吞噬小泡并进入胞内。被吞物质在细胞内消化降解,消化不了的残渣被排出胞外或以残质体的形式留在胞中。吞噬作用只存在于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等少数特化细胞中。
★18.受体介导的入胞作用,需要膜受体参与的吞噬或吞饮作用,是某些大分子物质或颗粒性物质进入细胞的特殊方式,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其基本过程是胞外的大分子或颗粒物(配体)先与细胞膜上特殊部位(膜下附有称为衣被的笼形蛋白)的受体结合,然后质膜内陷形成
有被小凹,进而与质膜分离形成由笼形蛋白包被的有被小泡。例如胆固醇与其载体低密度脂蛋白(LDL)结合而成的 LDL颗粒就是以上述方式进入细胞的。 ★19.出胞作用,又称外排作用或外吐,是与入胞作用相反的过程。细胞内合成的肽类激素、抗体、糖蛋白以及细胞消化作用后形成的残质体等均以此方式排出细胞。其基本过程是要输出的物质先由内膜包被后形成小泡,小泡再移至质膜下方,最后,小泡膜与质膜发生融合并形成一裂口将内容物排出胞外,小泡膜并入质膜上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20.配体,与细胞受体结合的化学信号分子称为配体。包括激素、细胞因子、神经递质、药物及抗原等,它们分别与受体特异结合后将导致细胞内发生相应的生物学效应。
21.跨细胞运输,也称胞吞转运作用,指一种将内吞作用与外排作用相结合的物质跨膜转运方式,多发生在上皮细胞中。具体说,待转运的物质通过内吞作用被摄入上皮细胞的一侧,再以外排作用将该物质从上皮细胞的另一侧输出。如母体的抗体从血液经上皮细胞进入母乳中,婴儿通过上皮细胞将抗体摄人体内等,都经历了物质的跨细胞运输。
★22.膜受体,受体是一种能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基的生物大分子。膜受体是指细胞膜上分布的能识别化学信号(配体)的镶嵌蛋白质。具有很强的特异性,能选择性地与胞外存在的激素、细胞因子、神经递质、药物及抗原等化学信号分子结合,最终使细胞内产生相应的化学反应或生物学效应。膜受体大多为糖蛋白,在一种细胞膜上往往存在多种识别并结合不同配体的受体,而同一种受体在不同细胞膜上分布的数目也有较大差异。膜受体在化学信号的传递、入胞作用、细胞识别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23.细胞通讯,指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某种介质传递到另一细胞并使其产生相应的反应。细胞之间存在的通讯方式有:①通过分泌化学信号进行相互通讯;②细胞间直接接触以与质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③通过细胞间形成的间隙连接使胞质相互沟通并交换小分子。 ★24.细胞识别,指细胞通过膜受体对同种和异种细胞的认识和鉴别以及对各种化学信号分子(配体)识别或选择性地相互作用。例如巨噬细胞对细菌外源性异物和衰老细胞的吞噬活动首先便要进行细胞识别。细胞间的通讯活动也离不开细胞识别。细胞通过膜受体对化学信号的识别实际上是一种信号传递或通讯。 25.信号分子,指能与膜受体或胞浆受体结合、相互作用并产生特定生物学效应的化学物质,可分为亲水性和亲脂性两类。以甾类激素为代表的亲脂性信号分子可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与细胞质或细胞核中的受体结合成具有调节作用的复合物;而神经递质、生长因子和大多数的激素分子都为亲水性信号分子,它们不能穿过脂质细胞膜,但可与膜上的受体结合,经信号转换机制将调节信号传递给细胞内产生的第二信使,由第二信使负责调控细胞内特定的化学反应或生物学效应。
26.第一信使与第二信使,第一信使指细胞外的化学信号物质,如激素、神经递质等,而第二信使是指第一信使与膜受体结合后诱使胞内最先产生信号物质,如环腺苷酸(cAMP)和肌醇磷脂等。亲水性的第一信使不能直接进入细胞发挥作用,而是通过诱导产生的第二信使去发挥特定的调控作用。
27.细胞膜抗原,又称膜抗原或细胞表面抗原。是高等动物及人类细胞膜上分布的能代表其属性的一类特殊的复合蛋白(大多为糖蛋白),具有特定的抗原性,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细胞产生特定的抗体。在人细胞膜上存在的抗原种类繁多、性质复杂,不同个体之间乃至各种不同类的细胞之间的膜抗原均不相同。除同卵双生者外,没有一个人的膜抗原与另一人完全相同。常见的细胞表面抗原包括人红细胞表面的血型抗原、白细胞表面的组织相容性抗原等。 ★28.接触抑制,体外培养的正常细胞在培养瓶中贴壁生长成单层、细胞达到一定密度后而相互接触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受到抑制,这种现象就称为接触抑制。其机理是当细胞相互接触时,细胞表面的糖基转移酶活性增强,细胞外被的糖基化作用加快,糖链的延伸使得细胞表面调节装置的功能及表面的许多反应受到抑制,从而使细胞的生长增殖受阻。 ★29.细胞连接,机体各种组织的细胞彼此按一定的方式相互接触并形成了将相邻细胞连结起来的特殊细胞结构,这些起连接作用的结构或装置就称为细胞连接。组织中存在的细胞连接方式有多种,根据其结构和功能,可分为紧密连接、锚定连接和通讯连接等三大类。 30.粘合斑,又称粘着斑,细胞与胞外基质粘着形成的一种锚定连接的构造。该结构处的质膜内侧是膜下微丝束的终末,通过粘着斑连接蛋白与跨膜整联蛋白相连接,而这种跨膜蛋白是胞外基质纤连蛋白的受体,可介导细胞与胞外基质发生粘着。如成纤维细胞在体外培养时,
细胞膜的某些部位可与底物接触形成粘着斑,使细胞铺展开来。粘合斑的基本功能为细胞连接、附着与支持。
★31.G蛋白(guanine nucleotide-binding regulator protein),全称为结合鸟苷酸调节蛋白或称为信号蛋白,是一种分子量为10万左右的可溶性膜蛋白,由α、β、γ 3个亚基构成。位于细胞表面受体与效应器之间,当细胞表面受体与相应配体结合时,释放信号使G蛋白激活,通过与GTP和GDP的结合,构象发生改变,并作用于效应器调节细胞内第二信使水平,产生特定的细胞效应。作为一种调节蛋白或称偶联蛋白,G蛋白又可分为刺激型G蛋白和抑制型G蛋白等多种类型,其效应器可不相同。
2.4 问答题 1.人体及动物的细胞膜是由多种化学成分构成的特殊结构。组成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有脂类、蛋白和糖类。脂类以磷脂和胆固醇为主,有些细胞膜还含有糖脂。作为既有极性头部(亲水)和非极性尾部(疏水)的兼性分子,磷脂在细胞膜中可形成作为膜主体结构脂质双分子层,其亲水的头部朝向细胞内外,与水相触,而疏水的尾部则两两相对位于膜的里面。由于膜脂分子可以进行各种运动,使得整个细胞膜具有流动性。胆固醇是人和动物细胞膜中的重要组分,对维持膜的流动性具有重要作用。总的来说,脂质分子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是构成细胞膜的另一大类物质,它们在膜中的含量、种类和分布决定着膜的主要功能。在一般细胞膜中蛋白质与脂质的含量各占50%左右。对于膜蛋白,按其在脂质双层中的位置可分为外周蛋白和镶嵌蛋白两类。外周蛋白分布在膜的内外表面,是以α螺旋为主的球型蛋白,常以非共价键与膜上其他成分相连,易于用人工方法从膜上分离下来。镶嵌蛋白以不同的程度镶嵌于脂质双分子层中,并以共价键与膜脂相结合,故不易人工分离。有些镶嵌蛋白贯穿分布于脂双分子层成为跨膜蛋白。这些蛋白质在细胞膜中具有极重要的作用,发挥着多方面的功能。它们有些是转运物质进出细胞的载体;有些是能接受化学信号的受体;还有些是催化某种反应的酶等。膜脂与膜蛋白在细胞膜中的分布都是不对称的,糖类是细胞膜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常以低聚糖或多聚糖的形式共价结合于膜蛋白或膜脂分子上,形成糖蛋白或糖脂,但大部分糖分子都结合于膜蛋白、而且暴露于细胞表面的膜蛋白分子上大多都连有糖残基,这样,位于细胞外表面与膜蛋白或膜脂相连的糖残基链便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构造——细胞被或糖萼。细胞膜中的糖分子也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与细胞保护、细胞识别、细胞免疫等重要反应有着密切的关系。
2.质膜具有特殊的理化性质,它们集中表现在2个方面:膜的不对称性和流动性。换句话说,不对称性和流动性是细胞膜最基本的特性。细胞膜的不对称性是由膜脂分布的不对称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所决定的。膜脂分布的不对称性表现在:①膜内层和外层所含脂质分子的种类不同;②膜内外磷脂层所带电荷不同;③膜内外层磷脂分子中脂肪酸的饱和度不同;④糖脂均分布在外层脂质中。
膜蛋白的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①糖蛋白的糖链主要分布在膜的外表面;②膜受体分子均分布在膜外层脂质分子中;③腺苷酸环化酶分布在膜的内表面。所以膜蛋白的分布是绝对不对称的。
膜的流动性是由膜内部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运动性所决定的。膜脂的流动性和膜蛋白的运动性使得细胞膜成为一种动态结构。膜脂分子的运动表现在:①侧向扩散运动;②旋转运动;③摆动运动;④伸缩振荡运动;⑤旋转异构化运动;⑥翻转运动。膜蛋白的分子运动则包括侧向扩散运动和旋转扩散运动等。研究发现,有多种因素可影响膜脂或整个细胞膜的流动性:①胆固醇,这种分子分布于质膜的磷脂分子之间,其疏水的甾环区(尾部)与磷脂的脂肪酸链相互作用,可防止脂肪酸链的相互凝集从而维持细胞膜的流动性,防止温度降低时膜流动性的突然降低;同时,胆固醇分子还具有增强质膜稳定性的作用;②磷脂分子脂肪酸链的不饱和程度和链长,这两种因素对膜的流动性有显著影响;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越高说明所含双键愈多,而双键处易发生弯曲使磷脂的尾部难以靠近,其结果是磷脂分子的尾部排列较松,从而维持了膜的流动性;脂肪酸链如较长可使脂质分子尾部相互作用加强,膜的流动性下降;而短链则会减弱相互作用,使膜流动性升高;③卵磷脂与鞘磷脂的比例,这两种磷脂在结构上差别较大,流动性不同;卵磷脂不饱和程度高,链较短,故卵磷脂与鞘磷脂的比值高时膜流动性大;比值下降时膜的流动性随之下降。总之,流动性是质膜的一种基本特性,必须保持在适当程度才能保证质膜的正常功能。当细胞对其膜的流动性失去自我调节能力时将会发生膜的功能障碍或细胞病变。
★3.主动转运是细胞膜的一项基本功能,它是利用膜中的载体蛋白在消耗代谢能的条
++
件下将某种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Na-K泵就是细胞膜中存在的一种能利用 ATP
++
的能量主动转运钠和钾逆浓度梯度进出细胞的载体蛋白。Na-K泵具有ATP酶的活性,能水
++
解ATP获取其中的能量,故又称为Na-KATP酶,所进行的是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主动运
++
输。Na-K泵由α和β2个亚基组成,均为跨膜蛋白。α亚基较大,分子量为120kD,而β
+
亚基较小,分子量为50kD。在α亚基的外侧(朝细胞外的一面)具有2个K的结合位点,内
+
侧(朝细胞内的一面)具有3个 Na的结合位点和一个催化ATP水解的位点。其工作程序是,
++
细胞内的Na与大亚基上的 Na位点相结合,同时ATP分子被催化水解,使大亚基上的一个
++
天冬氨酸残基发生磷酸化(即加上一个磷酸基团)。磷酸化过程改变 Na-K泵的空间构象,
++
使3个Na排出胞外;同时,胞外的K与α亚基外侧面的相应位点结合,大亚基去磷酸化(将
+
磷酸基团水解下来),使α亚基空间结构再次改变(恢复原状),将2个K输入细胞,到此便
+++++
完成了Na-K泵的整个循环。 Na-K泵的每次循环消耗一个 ATP分子,转运3个Na出胞
+
和2个K入胞。
4.单位膜是细胞膜和胞内膜等生物膜在电镜下均可呈现的三夹板式结构,上下两层为电子密度较高的暗层,而中间为电子密度低的明层。在20世纪50~60年代,人 们将具有两暗一明结构的膜称为单位膜。如今,单位膜仅是能部分反映生物膜结构特点的质膜和胞内膜的代名词。流动镶嵌模型是在单位膜模型的基础上,由Singer和Nicolson在1972年提出的一个反映生物膜特性的分子结构模型。该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以及蛋白质与脂双层的镶嵌关系。认为膜蛋白和膜脂均可产生侧向运动,膜蛋白有的镶在膜表面,有的则嵌入或横跨脂质双分子层。膜中脂质双层构成了膜的连续主体,它既有固体分子排列的有序性,又有液体的流动性,球形蛋白分子以各种形式与脂质双分子层相结合。该模型可解释膜的多种性质,但不能说明具有流动性的细胞膜在变化过程中如何维持膜的相对完整和稳定性。
5.通过对红细胞血影分析证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依存在的方式不同可分为周围(外周)膜蛋白和整合(内在或跨膜或镶嵌)膜蛋白两大类。迄今所了解的膜蛋白在膜上存在的方式有5种:①“单次穿膜”跨膜蛋白;②“多次穿膜”跨膜蛋白;③膜蛋白共价结合在膜脂的胞质单层内的羟链上;④通过一寡糖链与膜脂的非胞质单层中的稀有磷脂——磷脂酰肌醇共价结合;⑤膜蛋白非共价结合在其他膜蛋白上。膜蛋白按功能不同可分为催化代谢、物质转运、细胞运动、信息感受与传递、支持与保护等。膜周围(边)蛋白主要位于膜的内侧面,与细胞运动、物质转运和信息接受与传递有关,而镶嵌蛋白可作为膜受体、载体和一些特化的酶蛋白,在膜内外物质运输、信号接受与传递、细胞免疫、细胞识别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6.一些转运蛋白在细胞膜上所形成的通道蛋白不是持续开放,而是间断开放的,间断开放的通道受闸门控制,这类通道称闸门通道。在神经肌肉接头,沿神经传来的冲动刺激到肌肉收缩的整个反应在不到一秒钟内完成,这至少包括4种不同闸门通道的顺次开放与关
2+
闭。当神经冲动到达神经终板时,膜去激化,使膜的电压闸门Ca通道瞬时开放,由于胞外2+2+Ca浓度比胞内高1 000倍以上,所以Ca内流进入神经终板内,刺激终板分泌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到突触间隙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肌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与其相关的阳离子通
++
道瞬时开放,Na流入细胞内引起细胞膜局部去极化,去极化使电压闸门Na离子通道短暂
++
开放,让更多的Na涌入细胞内,使细胞膜进一步去极化,开放更多的电压闸门Na离子通道,结果形成一个去极化波(动作电波),扩展到整个肌细胞膜,肌细胞膜广泛去极化引起
2+2+
肌浆网上的离子通道瞬时开放,Ca流入细胞质,细胞质内Ca突然增加,引起细胞内肌原纤维收缩。
★7.当肝细胞需要利用胆固醇合成生物膜时,这些细胞就合成LDL受体,并把它们嵌入到细胞膜上,LDL受体在细胞膜中是分散的,当LDL与LDL受体结合后,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有被小窝。有被小窝形成过程中,LDL受体即集中于有被小窝内,它在形成后不断内陷,1分钟后即陷入细胞内,与细胞膜脱离形成有被小泡,这样与受体结合的LDL颗粒很快被摄入细胞。有被小泡不久就脱掉网格蛋白被膜,并与其他囊泡融合形成内体。在内体内LDL颗粒与受体分离,受体随转移囊泡返回细胞膜,完成再循环,LDL颗粒被溶酶体酶降解,游离胆固醇可用于合成新的生物膜。如胞内游离胆固醇积聚过多,细胞就停止LDL受体蛋白及胆固醇的合成,因而细胞本身合成的和摄入的胆固醇均减少,这是一个反馈调节作用。
★8.细胞表面受体是一种位于细胞膜上,并能识别细胞外的各种信号分子(配体),并与之结合后能引起细胞内各种生物学效应的大分子(多数为跨膜糖蛋白)。配体是指能与膜受体或胞浆受体结合、相互作用并产生特定生物学效应的化学物质,可分为亲水性和亲脂性两类。以甾类激素为代表的亲脂性信号分子可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与细胞质或细胞核中的受体结合成具有调节作用的复合物;而神经递质、生长因子和大多数的激素分子都为亲水性信号分子,它们不能穿过脂质细胞膜,但可与膜上的受体结合,经信号转换机制将调节信号传递给细胞内产生的第二信使,由第二信使负责调控细胞内特定的化学反应或生物学效应。细胞表面信号传导的受体可分为三类:①离子通道受体,自身是一种离子通道或与离子通道相偶联,配体通过调节通道的开或关来传递信息;②催化受体,是由单条肽链一次跨膜糖蛋白组成,N端细胞外有配体结合部位,C端胞质区有酪氨酸酶,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TPK)活性。当与细胞外配体结合被活化时,TPK的酪氨酸自身磷酸化,同时将ATP的磷酸基团转移到靶蛋白上,使靶蛋白磷酸化,触发细胞分裂增殖;③偶联G蛋白受体,G蛋白全称为结合鸟苷酸调节蛋白或称为信号蛋白,是一种分子量为10万左右的可溶性膜蛋白,由α、β、γ 3个亚基构成。位于细胞表面受体与效应器之间,当细胞表面受体与相应配体结合时,释放信号使G蛋白激活,通过与GTP和GDP的结合,构象发生改变,并作用于效应器调节细胞内第二信使的水平,最终产生特定的细胞效应。作为一种调节蛋白或称偶联蛋白,G蛋白又可分为刺激型G蛋白和抑制型G蛋白等多种类型,其效应器可不相同。
2+
★9.可分为cAMP信号途径;cGMP信号途径; Ca信使途径;甘油二酯和三磷酸肌醇信使途径等。如当刺激性信号(如肾上腺素)与肝细胞表面的β受体结合后,刺激性受体(Rs)被激活,构象改变,暴露与刺激性G蛋白(Gs)结合的部位;配体-受体复合物与Gs结合,Gs活化,Gs的α亚单位(Gsα)构象改变,转变结合GDP为GTP;Gsα-GTP复合物与βγ二聚体脱离,与腺苷酸环化酶(AC)结合;AC活化分解ATP产生cAMP,细胞内cAMP水平升高,cAMP充当细胞内的第二信使,磷酸化依赖cAMP的A-激酶(PKA),PKA被活化,依次磷酸化无活性的靶蛋白,引起连锁反应和生物效应,使细胞内糖原分解成葡萄糖;随后Gsα即分解结合的GTP成为GDP和Pi;Gsα与GDP结合,和AC脱离,AC失活。Gsα又重新与βγ形成三聚体,恢复静息状态。此过程可反复进行,直到信号分子和受体分离为止。 10.细胞表面是指由细胞的质膜、质膜外表的细胞外被和质膜内面的膜下溶胶层所构成的一个复合结构体系,还包括细胞外表的微绒毛、纤毛和鞭毛等待化结构。其功能很复杂,与细胞的支持保护、识别粘着、运动迁移、免疫应答、物质运输、信息传递、能量转换、分裂分化、衰老病变等多个方面有密切关系。所以说细胞表面是一个复合的结构体系和多功能体系。
25.在 S期末得到复制的0.3%的DNA称为
A. A-DNA B. B-DNA C. C-DNA D.mtDNA E.Z-DNA 26.细胞周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
A.G0期 B.Gl期 C.G2期 D. S期 E; M期 27.真核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有
A.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B.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C.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 D.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E.有丝分裂 28.微管蛋白的合成是在细胞周期的
A. G0期 B. Gl期 C. G2期 D. S期 E. M期 29.胞质开始分裂发生在
A.染色体解螺旋和核膜形成时 B.染色体到达两极时
C.染色体解螺旋的同时 D.核膜形成时 E.纺锤体微管趋向消失的同时 30.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不具有的特征
A. DNA复制 B.染色体形成 C.核膜消失 D.核仁消失 E.中心粒互相分开并移向细胞两极 31.一个细胞在M期中不具有的现象是
A.蛋白质合成降至极低水平 B.核有明显变化
C.将遗传物质均等分配到两个子细胞 D. RNA合成非常活跃 E.染色体形成 32.有丝分裂中,对细胞分裂极的确定起决定作用的是
A.染色体的移动方向 B.中心粒分离的方向 C.星体的方向 D.纺锤丝的方向 E.中心球的方向
33.有丝分裂中,被人们较多接受的关于染色体向两极移动的机理是
A.纺锤丝微管滑动说 B.微管集散说 C.肌动蛋白-微管相互作用说 D.电磁场说 E.溶胶和凝胶的变化说
34.对于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来讲,时间变化最大的时相是 A. Gl期 B. S期 C. G2期 D. M期 E. G0期 35.正常细胞核与细胞质的比值较恒定,一般在
A.0.5~0.8之间 B.0.1~0.3之间 C.0.3~0.5之间 D.0.1~0.5之间 E.以上都不是
36.染色体纵裂为2条染色单体连于一个着丝粒最早出现于细胞周期的 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E.G1期 37.下列哪一条不是调控细胞增殖的因素
A.DNA合成的诱导物和抑制物 B.cAMP和cGMP C.细胞周期基因 D.秋水仙素和长春花碱 E.各种生长因子 38.建立细胞周期概念主要的细胞代谢基础是
A.蛋白质含量的周期性变化 B. RNA含量的周期性变化
C.RNA、酶含量的周期性变化 D. DNA含量的周期性变化 E.以上都不是 39.能进入增殖状态的细胞
A.DNA含量高 B.RNA含量高、染色质凝集度低
C.RNA含量低、染色质凝集度低 D.DNA、RNA含量高、染色质凝集度亦高 E.以上都不是
40.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方向与下列哪种细胞结构有关
A.纺锤丝 B.微管 C.微丝 D.中心粒 E.中心球 41.从细胞增殖角度看,处于暂不增殖状态的细胞称为
A.GlA态细胞 B.GlB态细胞 C.Gl期细胞 D.不育细胞 E.G0细胞 42.有丝分裂器是指
A.由微管、微丝、中等纤维构成的复合细胞器 B.由基粒、纺锤体、中心粒构成的复合细胞器 C.由纺锤体、中心粒和染色体组成的复合细胞器 D.由着丝粒、中心体、染色体组成的复合细胞器 E.由纺锤体、中心粒组成的复合细胞器
43.下列哪种药物不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A.秋水仙素 B.长春花碱 C.巯基乙醇 D.植物血凝素 E.秋水酰胺 44.对细胞周期调控,下列哪种因素不起作用
A.基因 B.生长因子 C.胆固醇 D.cAMP和cGMP E.抑素 45.人类的一个体细胞在Gl期的DNA含量为
A.1C B.2C C.3C D.4C E.5C
5.22.2 填空题
1.前期的特征是染色质的 、确定了 、 解体、 消失。
2.细胞增殖是指细胞通过 使细胞数目 ,使子细胞获得和母细胞相同 的过程。
3.当2个子细胞核形成后,细胞膜从中部 而形成 ,继而 被分割成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
4.细胞增殖周期可分为 、 、 及 等4个阶段。
5.细胞一进入 Gl期,有丝分裂 因子和 的含量明显升高,而到 Gl期后期则主要合成DNA 所需要的 物质和 。
6.S期是从 到 的全过程, 的合成也同步进行。
7.G2期是从 到 的阶段,这一时期主要为 准备物质条件,其中最主要是合成有丝分裂 和微管蛋白等构成 的组分。
8.动原粒的主要功能是和 相联系, 可穿透动原粒;此外,它还起着 中心的作。
9.根据细胞内部变化可将有丝分裂的M期分为6个阶段,即 、 、 、 、 和 。
10.染色体的凝集过程,即由 变为 的运动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 的螺旋化并逐步 来实现的。
11.正常细胞周期的Gl期有一个特殊的调节点称为 ,通过此调节点后才能启动 ,继而通过G2期而进入 期,所以此调节点是控制 的关键。 12. 细胞增殖的方式有 、 和 3种。 13. 构成纺锤体的微管有 、 和 3种。
14.Gl期限制点是控制细胞 的关键,受其影响Gl期细胞可分为 、 和 3种类型。
15.细胞增殖的调节除受 及其产物的作用外,还受到 及其受体、外界刺激信号引起的 等的调节。
16.在整个细胞周期中先后出现4种调节周期运转的“控制因子”,即 、 、 和 。
17. 是一种对细胞增殖起负性调节的物质,和 对细胞增殖的调节相桔抗。 18.根据细胞群体增殖的状况,组织再生可分为 、 和 3种类型。
5.22.3 名词解释
1.cell cycle 2.mitosis
3.restriction point 4.nuclear phase
5.cytoplasm phase 6.cell division cycle gene 7.mitotic apparatus 8.meiosis
5.22.4 问答题
1.细胞分裂间期有哪些主要特点?
2.细胞增殖有哪几种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3.比较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异同。 4.何谓细胞增殖周期?其包含哪几个时期? 参 考 答 案 5.22.1 选择题 1.A 2.E 3.B 4.A 5.B 6.A 7.C 8.C 9.E 10.B 11.A 12.E
13.C 14.E 15.E 16.A 17.A 18.B 19.E 20.E 21.A 22.D 23.E 24.D 25.E 26.B 27.B 28.C 29.B 30.A 31.D 32.B 33.B 34.A 35.C 36.A 37.D 38.D 39.B 40.D 41.E 42.C 43.D 44.C 45.B 46.ABC 47.AC 48.BD 49.BD 50.ABC 51.ABCD 52.ABCD 53.BCD 54.ABCD 55.AC 56.BD 57.AC 58.ABC 59.ABC 60.BD 61.BD 62.ACBD
5.22.2 填空题 1.凝集;分裂极;核仁;核膜 2.分裂;增加;遗传特性 3.凹陷(缢缩);分裂沟;细胞质 4.合成前期(Gl);合成期(S);合成后期(G2);分裂期(M) 5.抑制;cAMP;复制;前体;酶 6. DNA合成开始;DNA合成结束;组蛋白 7. DNA合成结束;分裂期开始前;细胞分裂;因子;有丝分裂器 8.染色体纤维;微管;微管组织 9.前期;前中期;中期;后期;末期;胞质分裂期 10.染色质;染色体;染色质;缩短变粗 11.限制点(R点); DNA合成;分裂期(M期);细胞增殖 12.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13.极微管;染色体微管;区间微管 14.增殖;持续增殖细胞;暂不增殖细胞;不再增殖细胞 15.基因;生长因子;信号传导 16.S期激活因子;M期延迟因子;M期启动(有丝分裂)因子;有丝分裂抑制因子 17.抑素;生长因子 18. 更新型;稳定型;恒定型
5.22.3 名词解释 ★1.细胞周期,是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终了所经历的全过程。
2.有丝分裂,有丝分裂主要指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有明显的形态学变化,特别是染色质凝集成染色体和由微管形成各种丝状结构(纺锤丝等),进而构成纺锤体,是机体生长发育中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
3.限制点,Gl期细胞对一些环境因素有一敏感点,可以限制细胞通过周期,所以称其为限制点,简称R点。
4.细胞核周期,DNA含量的周期性变化,即遗传物质复制和均等分配的过程,称之为染色体周期或细胞核周期。
5.细胞质周期,细胞质生长和细胞质分裂交替发生叫做细胞质周期或生长周期。
★6.细胞分裂周期基因,细胞在周期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的形态结构及生物化学的变化,是各类细胞按各自的基因表达而进行周期活动的,此种基因称为细胞分裂周期基因,简称cdc基因。
★7.有丝分裂器,有丝分裂器是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由中心体、纺锤体和染色体所组成的暂时性细胞器,专门执行有丝分裂的功能。
8.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个体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特殊的分裂方式。整个细胞周期经过2次细胞分裂,而 DNA只复制1次,这样就由染色体数目为2n的体细胞产生出染色体数目减半(n)的精子或卵子。
正在阅读:
细胞生物学各章复习体及答案 2(2)11-04
行星地球学习中的口诀06-06
蔡康永:哈佛的博士才自卑10-08
耳尖放血临床应用08-16
冷链市场现状、国内外差异与未来趋势的分析与判断 - 图文10-11
东海大桥风电场项目介绍及可行性分析04-27
KHS-X62W万能铣床实验指导书P024(V1.0) - 图文09-25
(2020)最新人教版2020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新最新人教版一03-06
小升初古诗词默答案05-24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细胞生物学
- 各章
- 复习
- 答案
- 2011云南昆明英语中考英语试题下载word解析版
- 2016年1-4月获核准的电力项目情况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练习题
- 艺术设计史试题库
- 机房群控的主要特点和功能
- 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
- 2013年河南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学宝教育)
- 杆路建设施工规范
- 园林建筑设计试题B卷
-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新旧版本对照表 - 20150416 - 图文
- 动叶可调轴流风机维修施工工艺
- 佛教历程
- 社会福利思想
- 扎实有效做好对上争取工作
- 建筑火灾事故民事赔偿法律实务研究
- 会计实务试题二
- 绩效工资发放会议纪要
- 石峰支路道路方案设计说明 - 图文
- XX食品有限公司质量管理申报材料Word版58页 - 图文
- 渠县渠北乡第二中心学2015安全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