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科技大学校史简史

更新时间:2023-10-06 18:2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 序篇

湖南科技大学首届校史知识竞赛——校史简史资料

湖南科技大学校史简史

(校史馆蓝本,截止至2009年10月)

(前言、学校概况)

湖南科技大学置身于伟人故里,是一所涵盖10大学科门类的教学研究性综合性大学。六十年来,学校立足湖南,面向全国,着力彰显矿业与安全、教师教育的办学特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校训、校徽)

“唯实惟新、至诚致志”是我校校训,倡导严谨治学、坚持与时俱进、崇尚以德为

先、强调全力以赴。

我校校徽是一个象征“科技之峰”、“以人为本”的标志图形,重叠的山峰,连绵不断、由近及远,形象地表现出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学科林立、实力雄厚的发展状态;相聚的人群,稳健有力、跨步向前,生动地展现出历代科大人自强不息、矢志不移、顽强拼搏、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

(长株潭区位图)

湖南科技大学位居长株潭城市群中心腹地,比邻九华国家高新技术科技园区,臂挽

京珠、上瑞两条交通大动脉。以学校东大门为原点,半小时左右的经济圈和学习圈已逐步

形成。

二、领导关怀

60年栉风沐雨,60载高歌向前。湖南科技大学在发展的每一个重要阶段,都离不开各级领导的深切关怀。

(胡耀邦、王震、廖汉生、郭沫若)

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得知家乡创办师院的喜讯,于1985年11月15日在

北京亲笔题写了“湘潭师范学院”六个大字。

1985年11月29日,前来湖南视察的中顾委副主席王震接见了湘潭师范学院校领导,并欣然挥笔题写了苍劲有力的八字校训“团结奋发、求实创新”。

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廖汉生为原湘潭工学院的题词“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我们惊喜的发现,湘潭工学院与湘潭师范学院的校训只有一字之差,一个是“团结勤奋,求实创新”,一个是“团结奋发、求实创新”。 认识上相通,加上地域相连、优势互补,湘潭工学院与湘潭师范学院携手组建成湖南科技大学,水到渠成。

1973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先生应邀为湘潭师专题写校名。 (毛致用、蒋树声、韩启德、王志珍题词) 以上上级领导专门为我校60周年校庆题写了赠语。 毛致用:原全国政协副主席;

湖南科技大学校友会

拾梦科大无悔昨日学子路,创业九州长忆今生校友缘!

1

湖南科技大学首届校史知识竞赛——校史简史资料

蒋树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 韩启德: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 王志珍:全国政协副主席。

三、历史源流

(文庙)

湖南科技大学渊源绍远,文脉绵长。办学的源头可追溯到宋代的“庆历兴学”。公元1044年,范仲淹奏请十大兴学育才改革方案,湘潭县学从此建立,选址湘潭城正街,就是现在仍保留在我校雨湖校区内的文庙。相传湖湘文化创始人胡安国父子曾来此讲学。这里一直是历朝历代湘潭文教活动的中心,出了许多举人、进士,包括一代儒学宗师王闿运。1720年,在文庙旁边创建了昭潭书院,出了齐白石、杨度、杨锐、刘光第等名人。辛亥革命时期,以刘道一、秋瑾为代表的一批革命党人曾以文庙为秘密据点从事革命活动。后来,中共地下组织一直在文庙一带活动,直至湖南解放。据说,毛泽东在大革命时期有一次就在这里躲过了敌人的追捕。可以说,近千年来,这个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一直浸润着“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湖湘文化传统。

(历史沿革)

湘北建设学院是学校的前身。在这片浸润着湖湘文化的热土上,涌动着两支源流:从湘潭师范专科学校到湘潭师范学院;从湘潭煤炭学院、湘潭矿业学院到湘潭工学院。2003年,这两支源流最终汇集成湖南科技大学这条奔腾不息的大河。

(历任书记、校长)

湘北建设学院的政委武光、院长罗其南(武光同志后来转战南北,在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任上离休,已95岁高龄,仍健在,这次还为校庆题词)。

现任校长田银华,党委副书记刘建武。 (湘北建设学院)

1949年9月创办湘北建设学院。

这是一所培养新中国建设人才的学校。学校最初拟名为“长沙专署干部学校”。 长沙地委书记武光同志上北平向毛泽东汇报工作,并请主席为家乡的学校题写校名。毛泽东思虑再三,最后认为:“还是用建设学院好。”并欣然命笔,挥毫题写了“建设学院”、“建设报”、“建设电影院”、“建设文工团”等名称。

1949年8月18日,学校正式开学。武光同志任政委,罗其南同志任院长。湘潭和平解放后,随着长沙地委和专署迁往湘潭,地委也决定将湘北建设学院总校设在县城的文庙。当时上学是要冒生命危险的。很多青年人见到学院在《新湖南报》上连续刊登的《湘北建设学院招生广告》后,跋山涉水,踊跃报名,积极投身这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摇篮。当时还没有通行人民币,地方的旅店只收粮食。他们就扛着被窝,背着一两斗借来的大米,历尽艰难困苦来到文庙。当时的办学条件极其艰苦,听课一般集中在院部,大树是屋顶,膝盖是课桌,大

湖南科技大学校友会

拾梦科大无悔昨日学子路,创业九州长忆今生校友缘!

2

湖南科技大学首届校史知识竞赛——校史简史资料

地是椅子,教员站土台上用尽力气亮着嗓子讲,学员列队坐在学坪空地上听。“地铺同甘苦,糙米布衣裳。台阶作讲席,庭院当课堂”,正是当年学员们艰苦学习生活和乐观精神的写照。

湘北建设学院从1949年8月至1951年9月先后办了7期,为地方政权建设培养了七千多干部,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湘潭师专、师院、煤炭学院、工学院、湖南科技大学)

1958年,上承湘北建设学院的湘潭师范专科学校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潮中应运而生。学校历经坎坷,为湖南的各条战线,特别是基础教育事业培育了大批人才。

1985年,湘潭师专升格为湘潭师范学院,成为湖南省第二所本科师范院校。从1988年起,学校的改革发展逐步上层次上水平,顺利实现了“三年入流,八年晋级,十年突破”的目标。

“春风又绿江南岸”。1978年,湘潭煤炭学院成立。作为长江以南唯一的煤炭本科院校,湘潭煤炭学院为解决当初的人才紧缺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办学实力的不断增强,学校于1981年更名为湘潭矿业学院,1997年更名为湘潭工学院。

时间来到了2003年的春天。两所地域相连,优势互补的本科院校合并组建为湖南科技大学。学校实现了新的跨越,步入了全面发展的快车道,形成了“人心齐、人气旺、风气正、事业兴”的良好局面。

历史的书页翻过了60年。科大人描绘了一幅幅自强不息、矢志不移、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建设图景。

四、教育教学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是湖南科技大学的神圣使命。学校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全面推进教学质量工程,不断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学基本建设,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本科专业)

共有75个本科专业,分设在19个学院。目前全日制在校学生达3万余人。 (硕士学位)

学校有4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矿业工程是一级学科授权点。学校还具有同等学力人员在职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和教育硕士、工程硕士、高校教师专业学位授予权。

(教学成果)

多年来,学校教学成果斐然。尤其是今年,学校荣获了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成果完成人刘友金教授前不久应邀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庆祝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受到胡锦涛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

(办学特色)

矿业与安全和教师教育是学校长期形成的办学特色。

湖南科技大学校友会

拾梦科大无悔昨日学子路,创业九州长忆今生校友缘!

3

湖南科技大学首届校史知识竞赛——校史简史资料

一是坚持服务能源工业,围绕矿业与安全,形成了较完整的学科体系。尤其在长江以南,几乎有煤炭的地方,就有咱们科大毕业生的身影,他们用智慧与赤诚照亮了千尺井下的漆黑煤层,“凿开混沌得乌金”。

二是坚持立足基础教育,文庙院墙左右那两方醒目的篆书铃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可以说是教师教育的核心理念,深深地印在一代代师生的心里。科大师生发扬煤炭人敬业奉献、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和师范人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的作风,为我国的基础教育、能源工业以及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教风学风建设)

学校大力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像“五一个”是学校的传统特色工作。学生晨读、自习蔚然成风。

(实践教学)

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让他们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学校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延伸了教学的“第二课堂”。

(研究生教育)

我校研究生培养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研究生人数达到1000余人。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历年推荐的学位论文全部评为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在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二等奖。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06年11月,学校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教育部专家对学校的本科教学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2007年5月,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

(博士单位立项建设)

2008年底,学校纳入国家规划的博士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这是学校学科建设的标志性成果,也是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学校确定了四个授权学科、四个支撑学科。

(竞赛获奖)

赛事获奖是学校教育教学成果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我校学子在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等赛事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黄家厚同学设计的“多芯重锁防盗锁头”荣获第三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并且作为湖南省高校唯一获此殊荣的在校大学生,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这实际上就是“扬长教育”结出的硕果。

五、科学研究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教学的窗外,是一望无垠的科研田野。学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重大项目为牵引,以平台建设为依托,以团队建设为核心,加强科技创新,加速成果转化,催生了一批高显示度的科研成果。

(部分获奖成果)

湖南科技大学校友会

拾梦科大无悔昨日学子路,创业九州长忆今生校友缘!

4

湖南科技大学首届校史知识竞赛——校史简史资料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省级自科和社科实验室和研究基地)

学校依托南方煤矿安全绿色开采产学研示范基地、煤矿安全开采技术实验室,与南方省区的20多家企业合作科技项目100余项,提出并解决南方煤炭行业的前瞻性关键技术问题,直接经济效益近5亿元。与湘潭平安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的“矿用智能局部通风系统及装备”、与湘潭市昭山冶金化工有限公司合作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和生物质能开发集成技术示范工程”等项目,为“两型社会”建设提供了一大批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

作为我校的第一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机械设备健康维护重点实验室自2003年组建成立以来,一直是“科研大户”。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

将科研成果广泛地应用于架桥铺路,一直是土木工程学院专家产学研的主攻方向。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洞庭湖茅草街大桥、株洲建宁大桥、沅水大桥、莲城大桥以及贵州六盘水麒麟特大型建筑群设计、江西赣县供水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常张高速公路质量评定等路桥建设指挥部的邀请函纷至沓来。多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理论化学与分子模拟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极化效应指数、拓朴立体效应指数和拓朴量子方法的研究成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湖南省中小型机电产品工业设计中心是我省首批成立的6个湖南省工业创新设计基地之一。它为湖南迅达科技集团设计的新型燃器具开创了讯达工业产品设计的先河;与江麓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对机车进行产品造型及色彩的整体设计,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关注。

学校专家依托资源型企业经营管理研究基地和产业经济研究基地,立足长株潭一体化,为政府在长株潭的旅游产业发展、两型社会生活方式、城市集群建设等重大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规划设计的“中德工业园”兴建项目2004年被遴选为温家宝总理出访德国的招商项目。

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基地是理论创新的智力库,取得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一系列丰硕成果。基地负责人刘建武教授是国内知名的邓小平理论研究专家,以他为代表的我校学者率先对“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在全省乃至全国理论界产生了较大反响。

我校是全省思想政治工作首批研究基地,在网络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具有鲜明的特色与优势。湖南省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研究基地立足社会实际,瞄准学科前沿,推出了一大批高层次研究成果。

以中国古代文学与社会文化重点研究基地为平台,我校学者在古文献整理与唐宋文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不斐的成绩。

(学报)

学报是教学和科研成果的有效载体。学校自科版和社科版均入选2008年中文核心期刊。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之际,学报社科版推出了“毛泽东研究”专栏。经过5年的建设,

湖南科技大学校友会

拾梦科大无悔昨日学子路,创业九州长忆今生校友缘!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j7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