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

更新时间:2023-12-25 06:3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

〔内容摘要〕结合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精神,针对当前化学教学的一些误区,对比传统教学和新课改理念的核心思想,从科学探究、合理选用课程资源、体现人文内涵、重视科学思想等方面阐述高中化学教学。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 化学教学

四川省实行新课改已经是第三年了,对于我这种刚刚接触新教材的新手来说,很多

经验和理论还不成熟。我在高中任教已经七年,期间有指导老师的点拨,自己的不断专研,目前对老教材的知识点、考纲的要求、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刚刚有所造就,并且基本上形成了固定的教学模式,马上要实行新课改,像晴天霹雳不知所措,感到迷茫。但经过自己的琢磨,认为“理科无论怎样改,知识点不会变,按照原来的教学方法,应该没有多大问题。”可是经过暑假期间新课改的省级培训和市级培训,自己对于新课改的观念有了截然不同的看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生现实的生活、周围的生产实际、环境污染与保护、当前的科学技术密切的发生联系,具有崭新的化学气息,而不单是相对比较固定的的知识。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新课标中学生活动内容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突出体现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交流协作的能力、创新和实践能力等具有发展意义的教育目标,同时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提升了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而且新课标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的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尽可能为学生留有发展的余地,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和智能的发展。进行师生易位,这是新课标的一个教学特点。教是为了不教。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即不仅参与学,而且参与教,只有参与得多了,才能增强主人翁意识。

对比传统教学,我们明显可以体会到新课改的优越性。在传统教学中:教学目标单

纯关注学生的认知,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偏差,使“熟能生巧”的理念逐渐演变成“熟能生厌”的现实,其结果就是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辛苦。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课堂教学死气沉沉,教学效率低下。教师的教学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由此形成恶性循环,教师和家长不得不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来弥补课堂教学没有完成的任务,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有经济实力的家长,到处找老师补课,可是学生钱花了,作用不大,有时只是图心灵安慰。教学的基本着眼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教师组织教学的核心观念。可是,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发展状态,其直接后果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进而影响教学的有效性。为了提高每堂课的教学效率,师生一定要加强互动。从当前的课堂教学来看,师生互动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教师讲学生听的固定教学方式基本上已经形成,可是,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影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形成。但是,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一定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一些教师原有的教学方式。

通过前面新课改观念和传统教学的对比,对高一上学期我进行了反思,学生由初中

刚刚进入高中,学习任务又重,有九门学科,怎样让学生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率,是我们每位老师都应该关注的问题。像化学这门学科,从表面上看教材很薄,认为要掌握的知识点很少,但恰恰相反,与老教材对比,知识点相对集中而且量大,原来要求四个课时讲完,现在要求两个课时讲完。如果不认真研究教材和教学大纲,任然按照老教材的思路和知识点完完整整的去讲,不但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而且会让学生越来越觉得化学难,产生厌学情绪。我在开学初,教材的知识点和教法按照以往经验讲,却不注重实验教学、探究式教学

1

和书上的讨论,只管把知识点讲透,学生能做题就行。但事与愿违,学生掌握的不好,老师教的很累。学生课堂上没有多少反应,只是一味的听老师讲,根本没转化成自己的知识。而且老师讲课的进度很慢,有时还要利用自习时间去讲,但是成效也不大。后来我在备课组上和很多老师进行了探讨,如何提高课堂的效率,并且认真专研了新课改理念,听取了新2010级老师的课,吸取了他们经过一年新课改后所积累的经验,并且用到课堂上的效率。最后我进行了总结,大胆尝试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这里我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关于高一“焰色反应”这个知识点的上法:

⑴精心导入,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因

此,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应精心创设一种良好的导入方法,使学生从新课伊始,就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陶冶、感染、激励,从而唤起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促使其主动参与学习。我先在教室内点燃一个烟花爆竹,并且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节假日放烟花的场面。让学生感受到“焰色反应”的美。然后点明本节课的教学主题,使学生产生一种求知若渴的心理要求。从而学习兴趣空前高涨。

⑵尝试自学,鼓励探索。导入新课后,教师只告诉学生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一般不给任何提示,要求学生看书自学。其目的是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独立探索知识的能力。本节课,我在导入新课后,就将学案发到学生的手里,上面有自学思考题:①什么是焰色反应?②焰色反应的实验如何操作?③焰色反应的过程中发生何种变化?④焰色反应有哪些用途?放手让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探索“焰色反应”的相关问题。

⑶通过学生的自学,准备一部分实验器材,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自行设计实验进行探究。自学课文后,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各不相同,教师组织恰当的讨论和交流,可以是小组讨论、同桌讨论,也可以找自己喜欢的朋友去讨论,甚至可同老师讨论。并且让学生动手实验,验证讨论结果。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群体作用,能使学生之间互相启发,产生互补作用,加深认知程度,可以把学生个人的独立思考转化为小集体共同的认识成果。如在本节课,学生对于思考题①、②通过自学和实验能够解答,并且他们设计出几组实验进行焰色反应(用铁丝和铂丝做;用粉笔蘸酒精然后蘸待测物做;还有放到蒸发皿中做),这样充分展示了学生探究科学的严密性,实验证明一切。而思考题③、④学生通过自学看书是不能够解答的,我就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得到了正确的答案。

⑷教师精讲,点拔贯通。通过自学、讨论,掌握了部分知识,还有一些知识没有掌握或者是学生对所学知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可能还比较零乱,条理性比较差,加之为了照顾后进生,教师有必要对本节内容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精讲,给予适当的点拔,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形成认知结构,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如在本节课,虽然大多数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知道了焰色反应的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但焰色反应过程中的变化为什么是物理变化非常的疑惑,我就从①化学变化的本质,②能量守恒③电子的跃迁三个方面进行点拔。使学生产生“顿悟”的愉悦感。

⑸巩固练习,形成能力。化学课堂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通过练习,不但能促使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促进基本能力的形成,良好思维的发展。而且也是了解、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为了达到教学的目的要求,就必须提高课堂练习的质量和效果。课堂练习应有针对性、实效性和趣味性,更应有层次性。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练习要求。层次性主要体现在每堂课完成基本练习、巩固练习后,配备一定的发展练习,让有潜力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如在本节课,我在完成导入兴趣、自学探索、讨论交流、精讲点拔四个过程后,设置了下面两个题目:①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分氯化钠和硝酸钾?②运用三种不同的化学方法区分碳酸钠和硝酸钾,设计出实验方案。作为学生的课堂练习,巩固学生的知识,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2

⑹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总结和慨括。课堂总结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扩展、延伸与迁移,从而使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角。因此,归纳总结时应继续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全面综合、系统概括,其效果远远比教师唱独脚戏要扎实得多,丰富得多,从中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口头表述能力、主人翁意识也都会比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促进,同时也再次展现知识的发生过程。如在本节课,学生觉得焰色反应的实验操作步骤太多,不好记忆,我就引导学生用下面的五个字进行慨括:洗、烧、蘸、烧、洗。从而使学生不仅记住了焰色反应的实验操作步骤,而且还学会了总结和慨括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但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让学生参与其中,充分调动了

他们学习的热情,训练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开发了他们的思维,并且形成了一套良好的学习方法。课后,我深入学生中进行了调查,对于本节课收获很大,课后作业完成的也很顺利。下来,我对这节课进行了反思总结,上课一定要用到新课改理念,转化自己的教学方法,敢于挑战陈旧的规律,用新观念来丰富自己,用于课堂。之后,每节课我都有所创新,让学生眼耳手脑都动起来,和老师通力配合搞好教学。所以,我班的学生成绩一段时间之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兴趣的持久性和广泛性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只要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巧妙地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去,就能使学生享到受学习中的乐趣,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愉快。变“强制性”教学活动为“主动性参与”的教学活动,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8 [2]唐柏林,心理咨询学,四川师范学院出版,1999.5

[3]邹荣贤,鲍正荣,中学化学课堂演示实验研究,智力开发丛刊,1985.12 [4]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iy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