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下册第一单元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齐桓晋文之事(word无答案)

更新时间:2023-04-29 18:1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下册第一单元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word无答案)

一、选择题

(★★) 1 .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居则曰(平日、平常)

子路率尔而对曰(轻率,不加考虑的样子)

毋吾以也(同“已”,止)

B.夫子哂之(微笑)

摄乎大国之间(夹处)

加之以师旅(军队)

C.因之以饥馑(饥,谷物不熟;馑,丰年)

比及三年(等到)

且知方也(道,指是非准则)

D.如五六十(或者)

宗庙之事(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这里指为政的才能)

(★★) 2 .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以吾一日长乎尔B.莫春者,春服既成C.毋吾以也D.鼓瑟希,铿尔

(★★) 3 . 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意义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②摄乎大国之间③且知方也④ 方六七十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 4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风乎舞雩

A.曾皙后B.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C.比及三年,可使有勇D.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 5 . 下列各句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风乎舞雩B.不吾知也

C.加之以师旅D.异乎三子者之撰

(★★) 6 . 下列句子全都属于孔子评论弟子“志”的一组是()

①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②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③夫子何哂由也④宗庙

会同,非诸侯而何⑤吾与点也

A.①②⑤B.②④⑤C.①③④D.②③⑤

二、情景默写

(★★) 7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表现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笑子路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对曾皙志向的

高度赞赏。

(4)《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等方面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

格特点。子路的性格直率,从“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可以看出。公西华更谦虚,从“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中可以看出。曾晳从容洒脱而又谦恭,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动作中可以看出。

三、名著阅读

(★) 8 . 《论语·侍坐》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分别讲述了自己的志向,孔子对子路的

话不以为然。篇末是曾皙与孔子师生二人的对话,这一对话存在两种不同的标点,其中一种标

点如下。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另一种标点如下。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请在括号内写出本句的说话人(2)不同的标点源于对文本不同的解读,请简要说明第二种解读与第一种的不同之处。有人认为第二种解读优于第一种,你赞成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四、选择题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一向固执地认为,是秀丽神奇的中国山水画哺育了唐诗、(甲)宋词空前绝后的绚丽和辉煌,成就了王维、吴道子、米芾、张旭等震古烁今的丹青宗师和绘画巨匠。而中国的山水自然,又是拥裹着风花雪月、夹缠着离愁别绪、浸渍着爱恨怨忧的历史境况和人生体验。在平平仄仄的诗赋歌咏中,醉人身心,(乙)在追求形意神韵的丹青绘画中,张扬魅力。

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是我特别酷爱的,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

驾一叶扁舟,荡桨西湖,赏湖光山色,夏荷秋桂,听羌管弄晴,菱歌泛夜,扑面都是唐宋的遗风余韵;(丙)泊舟枫桥,在疏疏的江枫和寥落的渔火中,静候残月下的寒山寺钟声,于千年后再度敲乱一个游子的愁怀;(),看看曾经照亮诗仙宽大青衫的那半轮秋月,今宵是否依旧还斜挂在婆娑的树梢;穿越漫漫黄沙,在大漠深处如柱的炊烟和长河尽头浑圆的落日里,倾听那些长眠不醒的远古将士们的鼾声……(丁)南国山水的温婉与柔媚,北疆山水的秀雅与奇异,西域山水的苍凉与神秘,巴蜀山水的秀美与清寒,莫不令人心旷神怡。

一座好山或一川好水,就是一本好书。畅游好山好水,犹如欣赏一部传世名著。

【小题1】文中(甲)(乙)(丙)(丁)四处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B.(乙)C.(丙)D.(丁)

【小题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是我特别喜爱的,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

B.我对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特别酷爱,“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是我喜欢的。C.我对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特别喜爱,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

D.我特别酷爱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是我喜欢的。

【小题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扪参历井,沿羊肠逶迤蜀道而上

B.春江花月,伫立如霰的江沙之上

C.携壶老酒,翘首九月初三的夜空

D.竹杖芒鞋,踏上秀甲天下的峨眉

五、语言表达

(★) 10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师生共话志向,各言其志,轻松、和谐、畅快,不

落窠臼、不入俗套,侃侃而谈……这样的课堂是让人向往的,这样的老师也是让人敬佩的。

作为学生,你希望有什么样的课堂和老师?请把你的想法表达出来。要求:用语简明、连贯、

得体,不少于80字。

六、文言文阅读

(★★★★) 1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孔子北游于农山,子路、子贡、颜渊侍侧。孔子四望,喟然而叹曰:“于斯致思,无所不至矣。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

子路进曰:“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于天,旌旗缤纷下蟠于地。由当一队而敌之,必也攘地千里,搴旗执馘①。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勇哉!”

子贡复进曰:“赐愿使齐、楚合战于漭漾②之野,两垒相望,尘埃相接,挺刃交兵。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国之患。唯赐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辨哉!”

颜回退而不对。孔子曰:“回,来!汝奚独无愿乎?颜回对曰:“文武之事,则二子者既言之矣,回何云焉。”

孔子曰:“虽然,各言尔志也,小子言之。”

对曰:“回闻薰莸③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也。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④,导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夫子凛然曰:“美哉!德也。”

子路抗手而对曰:“夫子何选焉?”

孔子曰:“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

(选自《孔子家语·致思》,有删改)[注]①馘(guó):古代战争中割取所杀敌人的左耳以计功,这里代指左耳。②漭漾(mǎng yàng):广阔无边的样子。③薰莸:分别指香草和臭草。④五教:五常之教。指五种伦理道德的教育,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当一队而敌之当:率领B.必也攘地千里攘:夺取

C.挺刃交兵兵:兵器D.夫子曰:“辩哉!”辩:通“辨”,区别

【小题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以其类异也也:语气词,表判断

B.以其类异也其:代词,他们的

C.子路抗手而对曰而:连词,表方式或状态

D.夫子何选焉焉: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

B.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

C.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

D.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

【小题4】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门三弟子的政治理想各不相同,子路尚“勇”,子贡崇“智”,颜回重“德”。

B.孔子赞赏子路的“勇”,同时也指出他的“勇”弊在“伤财”“害民”“繁词”。

C.孔子之所以肯定颜回,是因为颜回与其志趣相投,都主张以“仁”“礼”治国。

D.本文与我们学过的“侍坐”篇都体现出孔子平等、民主、循循善诱的教学风格。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2)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国之患。

(3)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导之以礼乐。

(★★★★) 1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楚使人聘孔子。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孔子乃召子路而问。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颜回入见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楚昭王兴师迎孔子,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楚令尹子西曰:“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今孔丘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业,王若用之,则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数千里乎?夫文王在丰,武王在镐,百里之君卒王天下。今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也。”昭王乃止。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兮,来者犹可追也!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去,弗得与之言。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今孔丘得据土壤土壤:封地

B.今之从政者殆而殆:懈怠

C.景行行止景行:大路

D.学者宗之宗:尊崇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A.颜回入见/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

B.颜回入/见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

C.颜回入/见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

D.颜回入见/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

【小题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指的是《诗经》,“六经”之一,后《乐经》失传,仅存“五经”,包括《诗经》《书经》《论语》《盂子》《春秋》。

B.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至圣”,像“温故而知新”“举一反三”等都是他成功的教学经验。

C.“太史公”即《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司马迁曾捏任太史令,因以自称。

D.《论语》是记录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昭王要聘用孔子,陈、蔡两国当权的大夫们害怕孔子被楚国重用,会对自己不利,就一同派遣服劳役的人围困孔子和他的弟子。

B.陷入困境,孔子颇有感慨,弟子颜回认为,老师的学说极为博大,天下没有人采纳,是很遗憾的事,但没有关系,这样更能显出君子的本色。

C.楚国令尹子西反对给孔子封地,认为孔子有本事,又有弟子辅佐,如果让他拥有封地,就有可能发展起来,对楚国造成危害。

D.司马迁对孔子心存敬仰,读孔子的有关著作,并到鲁地探访,流连不已。他还指出孔子的学说世代流传,孔子是至高无上的圣人。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2)往者不可谏兮,来者犹可追也

七、诗歌鉴赏

(★★) 13 .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野菊

李商隐

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

细路独来当此夕,清尊相伴省①他年。紫云②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③近御筵。

(注)①省:记,忆。②紫云:指代中书省。令狐楚、令狐绚父子曾对李商隐有知遇之恩,令狐绚时任中书舍人。③霜栽:指野菊。【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和《锦瑟》一样,都体现了作者诗歌幽约细美的艺术风格。B.竹、椒、雁、蝉等意象凄美,寓情于景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C.颈联将“此夕”与“他年”对照,暗含着作者对身世的无限感慨。

D.尾联表面写野菊不被人取用,实则暗指旧友不能向朝廷引荐自己。

【小题2】本诗第二句“微香冉冉泪涓涓”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此句的妙处。

八、选择题

(★★) 14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无罪而就死地就:走向

B.以小易大,彼恶知之恶:怎么、哪里

C.百姓皆以王为爱也爱:爱惜

D.不识有诸识:知道

(★★) 15 .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刑于寡妻,至于兄弟B.无以,则王乎

C.盖亦反其本矣D.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

(★★) 16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的判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吾力足以举百钧②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③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④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 17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项是()

①然则一羽之不举②舆薪之不见

③构怨于诸侯④天下可运于掌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 18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项是()

A.德何如,则可以王矣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明足以察秋毫之末D.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 19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虽不敏,请尝试之不敏:愚钝

B.俯不足以畜妻子妻子:妻子和儿女

C.申之以孝悌之义孝悌:孝敬父母

D.是故明君制民之产是故:因此,所以

(★★) 20 . 下列句子的句式结构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B.未之有也

C.王见之,曰:“牛何之?”

D.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九、情景默写

(★★) 21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认为统治者要想使“民之从之也轻”,首先应做到制民之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强调重视学校教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齐桓晋文之事》中,体现孟子“保民而王”的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齐桓晋文之事》中,强调应该将敬老护幼之心推己及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齐桓晋文之事》中,说明以身作则可以推广到治理国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语言表达

(★★) 22 . 用“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作为全句的开头和叙述的主体,重组下面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要改变原意。

孟子,性格刚毅、强悍,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的同时,爆发出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柵栏。

十一、选择题

(★★) 2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孝经》中可以看出,孝道的内涵是有层次性的,而孝道的实践更是____________,针对不同的人,提出不同的规范和标准。如天子之孝是“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天子之孝强调立身为范,以自己____________之孝道来带动天下百姓的孝道。诸侯之孝则是“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诸侯之孝在于____________、循规守法。这是由诸侯的独特地位决定的,因为他们位高权重,既贵且富,天子很难约束他们,其他人又无权约束,如果缺乏自我约束力,就很容易造成因“高”而“危”、因“满”而“溢”的局面,最终导致社稷不保。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则要简单得多,只要做到“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就行了。因此,职位越高,孝道就越宏大,其价值就越重大,其要求就越严格,就越需要____________。()。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围绕三大“职责”做基础并统一为一个整体,从而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的目标。这是传统孝道最为核心的价值所在。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层次分明事必躬亲谨言慎行以身作则

B.条分缕析身体力行履薄临深挺身而出

C.层次分明身体力行谨言慎行以身作则

D.条分缕析事必躬亲履薄临深挺身而出

【小题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尤为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孝道不仅将个人、家庭和国家三者统一了起来,还把岗位职责、家庭职责与社会职责三者统一了起来

B.尤为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孝道不仅将国家、家庭和个人三者统一了起来,而且把岗位职责、家庭职责与社会职责三者统一了起来

C.尤为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孝道不是将个人、家庭和国家三者统一了起来,而是把岗位职责、家庭职责与社会职责三者统一了起来

D.尤为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孝道不但将国家、家庭和个人三者统一了起来,也把岗位职责、家庭职责与社会职责三者统一了起来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以三大“职责”做基础并统一为一个整体,以致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的目标。

B.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围绕以三大“职责”做基础并统一为一个整体的目标,以致实现从个人心

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

C.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以三大“职责”做基础并统为一个整体的目标,从而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的方向。

D.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以三大“职责”做基础并统为一个整体,从而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的目标。

十二、语言表达

(★★) 24 . 心理学中存在着许多有趣的“倒U曲线”,下图就是表现压力与工作绩效关系的“倒U

曲线”,请根据下图写出关于压力与工作绩效关系的两条结论并给出一条建议。

十三、小作文

(★★) 25 . 根据要求写作。

孟子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和谐,且带有浪漫色彩的小农经济社会的画面。这种理想在当时能实现吗?请写一段话阐明你的观点,200字左右。

十四、文言文阅读

(★★) 2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诗》云:“彼姝者子,何以予之?”此之谓也。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

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逐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诗》云:“彼姝者子,何以告之?”此之谓也。

孟子既娶,将入私室,其妇袒而在内,孟子不悦,遂不入。妇辞孟母而求去,曰:“妾闻夫妇之道,私室不与焉。今者妾窃堕在室,而夫子见妾,勃然不悦,是客妾也。妇人之义,盖不客宿。请归父母。”于是孟母召孟子而谓之曰:“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也今子不察于礼而责礼于人不亦远乎?”孟子谢,遂留其妇。君子谓孟母知礼,而明于姑母之道。

(节选自刘向《列女传·邹孟轲母》,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既学而归,孟母方绩绩:缉麻,把麻纤维拧成线

B.宁能衣其夫子衣:使……穿衣

C.而夫子见妾,勃然不悦,是客妾也客:把……当作客人

D.孟子谢,遂留其妇谢:感谢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也/今子不察于礼/而责礼于人/不亦远乎

B.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也/今子不察/于礼而责礼于人/不亦远乎

C.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也/今子不察于礼/而责礼于人/不亦远乎

D.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也/今子不察于礼/而责礼于人/不亦远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母多次搬迁住所,主要是为了给儿子寻找一个理想的成长环境。

B.儿子学习回来,孟母用“断织”来打比方,告诫孟子不可荒废学业。

C.孟母认为男子如果失去赖以生存的技艺,那么他不是去偷就是被奴役。

D.孟母对孟子晓之以理,使孟子醒悟过来,于是他留住了自请离去的妻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2)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

(★★) 2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

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

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①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②,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有删改)[注] ①葛:古诸侯国名。②旄倪:老人和幼儿。【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汤放桀,武王伐纣放:释放

B.贼仁者谓之贼贼:伤害、毁弃

C.五旬而举之举:攻取

D.诛其君而吊其民吊:慰问

【小题2】下列有关孟子的知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孟子,战国时期邹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B.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

C.《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言论、政治观点等。

D.孟子的主张有“性本恶”“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省刑罚,薄税敛”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一国之君要辨识没有才干的臣子并罢免他们,不能仅听身边之人和诸大夫的意见,还要倾听百姓的声音。

B.孟子说“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表明孟子主张施行仁政,以民为本,国君如果倒行逆施,就是百姓的敌人。

C.战胜燕国后,齐宣王想吞并燕国的土地,孟子认为需要看燕国的百姓是否愿意,如果燕国百姓不高兴,那就不要吞并。

D.《书》中记载,商汤最先征伐葛国的时候,天下的人都信任商汤,但后来却因不公平造成了怨声载道的局面。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2)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3)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十五、诗歌鉴赏

(★★) 28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经行岚州

杜审言

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

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

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

自惊牵远役,艰险促征鞍。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春光晚”“气候寒”点明了边城岚州的环境特点,从而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

B.“往来花不发”紧承首句,从空间角度写出了诗人行程的变化,表现了岚州城“春光晚”的特点。

C.“新旧雪仍残”中两个形容词连用,言旧雪未融,新雪又下,写出了边地的“气候寒”。

D.诗歌的情感较为丰富,有对边地苦寒的慨叹,有对山水美景的赞赏,也有自己以国事为重的情怀。

【小题2】颈联“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十六、选择题

(★★) 29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乃中《经首》之会会:音节、节奏

B.批大郤,导大窾导:指导

C.族庖月更刀族:众

D.如土委地委:堆积

(★★) 30 .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砉然向然B.善哉!技盖至此乎

C.批大郤,导大窾D.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 31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A.为长者折枝B.吾见其难为

C.视为止,行为迟D.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 32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视为止,行为迟B.虽然,每至于族

C.依乎天理,批大郤D.未尝见全牛也

(★★) 33 . 下列句子中不属于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臣之所好者道也B.族庖月更刀,折也

C.怵然为戒D.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 34 . 对下列文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跨……

运用排比,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与节奏感;以“触、倚、履、跨”四个动词,生动地再现了庖丁解牛的情状,刻画了人物形象,表现了其解牛动作的娴熟,突出了其技艺的高超。

B.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承上启下,借文惠君的赞叹和好奇,引出庖丁对解牛的见解,也从正面表现了庖丁解牛技艺的高超。

C.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由“目有全牛”到“目无全牛”,反映了庖丁解牛的技术日益精进。

D.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庖丁解牛已达到极高妙的境界,他不是凭感官的知觉来解牛的,而是靠精神活动来行事的。

十七、语言表达

(★★) 35 . 把下面的四句话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在先秦,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荀子的君子式人格,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的大夫人格,____________________;墨子的苦行侠人格,____________________;杨朱的贵我人格,____________________;再一种便是庄子式的人格,即独来独往,不吝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然往来聚散,在一种远离的姿态中显示出格外的美丽与洒脱。

①赴汤蹈火,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

②绝对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⑧锋芒毕露,正义在胸④平和公正,循规蹈矩

十八、情景默写

(★★) 36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庖丁解牛》中,庖丁解牛三年之后达到的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

(2)庖丁解牛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规律,由此可知,庖丁解牛遵循事

物的规律。

(3)庖丁解牛采取谨慎的态度,遇见难以下刀的地方,就“怵然为戒,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十九、选择题

(★★★★) 3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印章文化源远流长。印章在古代主要用作身份凭证和行使职权的工具。《说文解字》言“印,执政所持信也”,揭示了印章功能的核心——信。“示信”’,是印章文化功能最本质之点。秦以前,官、私印都称“玺”,起初作为商业交流货物时的凭证。秦以后,印章范围扩大为证明当权者权益的法物。印章和政治仪礼结下了不解之缘,汉初名臣张良________,解印绶辞归,意味着权力的卸除。

印章的发展史出现过两次高潮,一次在秦汉时期,另一次在明清时期。秦印注重实用,即使是印文、章法,还是外形,都蕴含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明清是印章热的时代,期间名家竞起,流派争衡,印学理论更是________,促成印章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高潮。印章在发展中,出现了丰富的品类,如表字印、室名印、别号印、收藏印、鉴赏印、考订印等等,________。印章可分为实用的、非艺术性的印章和艺术性的印章。________,这两部分不是截然分开、互不包容的,而是变动不居、互为转换的。

今天,印章的示信功能已明显削弱,但它的美学系统正在加强甚至扩展。(),已显露其“出蓝”之势。印章艺术,正以一种中国的语言方式,向世界讲述着文明古国的历史和文化。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功成身退层出不穷俯拾皆是因而

B.韬光隐晦应接不暇不一而足然而

C.功成身退层出不穷不一而足然而

D.韬光隐晦应接不暇俯拾皆是因而

【小题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秦印注重实用,即使是印文、章法,还是外形,都呈现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

B.秦印注重实用,即使是外形,还是印文、章法,都蕴含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

C.秦印注重实用,无论是外形,还是印文、章法,都呈现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

D.秦印注重实用,无论是印文、章法,还是外形,都蕴含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

【小题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对秦汉范型来说B.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对秦汉范型来说,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C.对秦汉范型来说,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D.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对秦汉范型来说

二十、语言表达

(★★) 38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紫禁城古建筑重要的宫殿仅在南立面开设门窗,北立面除了正中部位开设隔扇门外,其余全部为封闭的墙体,这属于地理环境学上的“负阴抱阳”做法,“负阴抱阳”即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以太和殿为例进行说明:从整体朝向来看,①___,且南立面全部为隔扇门及槛窗,而北立面基本封闭。②___:我国的黄河流域处于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最为显著的地区,冬季在亚洲大陆西北内部形成高气压,有长达数月的偏北寒风;夏季高气压中心转至东南太平洋上,来自南方致雨的季风,使得温度上升、暑气逼人。在这样一种地理条件下,建筑朝向正南方最为适宜;而其南部门窗通开,则有利于夏天通风;其北部封闭,③___。

(★★) 39 .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本报合肥9月18日电(记者常河)由墨子量子科技基金会设立的“墨子量子奖”颁奖典礼2019年9月18日下午在安徽省合肥市举行,这是该奖项设置以来的首次颁奖仪式。

为鼓励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领域的发现与突破,进一步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影响力,2018年由安徽省投资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安徽国元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肥兴泰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三家企业共同捐资成立了墨子量子科技基金会,设立了“墨子量子奖”,在国际范围内奖励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等领域取得杰出科技成果的科学家。“墨子量子奖”的每位获奖者将获得人民币100万元(约15万美元)的奖金和一块黄金奖章。

2018年度和2019年度“墨子量子奖”的遴选领域分别是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颁奖现场,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在内的12位中外科学家分别荣获2018年度和2019年度“墨子量子奖”。

(★★) 40 . 根据要求写作。

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每年都会吸引无数人参与,所评选出来的人物也感动着整个中国,感动着整个世界。如果庄子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请你为其拟写一则颁奖辞。要求:讲究文采,评价准确,表达得体,100字左右。

二十一、文言文阅读

(★★) 4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魏莹与田侯牟①约,田侯牟背之。魏莹怒,将使人刺之。

犀首②公孙衍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衍请受甲二十万,为君攻之,虏其人民,系其牛马,使其君内热发于背③,然后拔其国。忌也出走,然后抶其背,折其脊。”

季子闻而耻之,曰:“第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④之所苦也令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

衍,乱人也,不可听也。”

华子闻而丑之,曰:“善言伐齐者,乱人也;善言勿伐者,亦乱人也;谓伐之与不伐乱人也者,又乱人也。”

君曰:“然则若何?”

曰:“君求其道而已矣。”

惠子闻之,而见戴晋人。戴晋人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曰:“然。”“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自有五日而后反。”君曰:“噫!其虚言与?”曰:“臣请为君实之。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穷乎?”君曰:“无穷。”曰:“知游心于无穷,而反在通达之国,若存若亡乎?”君曰:“然”。曰:“通达之中有魏,于魏中有梁,于梁中有王,王与蛮氏有辩乎?”君曰:“无辩。”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

客出,惠子见。君曰:“"客,大人也,圣人不足以当之。”惠子曰:“夫吹管也,犹有嗃⑤也;吹剑首⑥者,吷⑦而已矣。尧、舜,人之所誉也。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也。”

(选自《庄子·杂篇·则阳》,有删改)

[注] ①魏莹:魏惠王。田侯牟:齐威王。②犀首:官名。③内热发于背:内心焦急而病发于背。

④胥靡:服役的犯人。⑤嗃:洪亮而悠长的声音。⑥剑首:剑鼻环的小孔。⑦吷:细微的声音。【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莹与田侯牟约约:结盟

B.善言伐齐者,乱人也伐:攻打

C.臣请为君实之实:证实

D.王与蛮氏有辩乎辨:辩论,争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分()

A.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

B.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

C.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

D.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创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齐国毁约而主张发动战争的,是要争一口气;反对发动战争的,是顾及帝王基业。这

两者本质上都是主张“有为”。

B.华子既不支持主战,也不支持反战,是最合乎“无为之道”的,但是华子却不愿意讲,只是让君主求助虚静之道。

C.戴晋人用“蜗角虚名”的寓言,让魏莹明白了为名利而战是多么渺小。“蜗角虚名”的故事,想象奇特,形象中蕴藏着不易领悟的“道”。

D.文章一方面指出战国时期诸侯间的战争是为了名利,予以否定;同时也宣扬了道家的无为

思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的有五日而后反。(2)客出而君悄然若有亡也。(3)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也。

(★★) 4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慕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

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

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

“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襄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其处也。

(选自《庄子·说剑》,有删改)【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衰,诸侯谋之谋:为……谋划

B.请治剑服治:备办

C.庄子入殿门不趋趋:特指礼貌性的小步快走

D.王乃校剑士七日校:使……较量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

B.诸侯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

C.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

D.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说他能做到不出十步击杀一人,奔走千里锐不可当,由此可知庄子实际上具有高超的剑术。

B.庄子善于辩论,他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方法巧妙地劝谏赵文王。

C.庄子说,剑有天子之剑、诸侯之剑、庶人之剑三种,并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之剑实际是天子之剑。

D.本文主旨是劝说赵文王不要轻易发动战争,反映了庄子清静无为的思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iu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