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机械手设计

更新时间:2024-05-10 17:2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1 前言

1.1 工业机器人简介

几千年前人类就渴望制造一种像人一样的机器,以便将人类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如古希腊神话《阿鲁哥探险船》中的青铜巨人泰洛斯(Taloas),犹太传说中的泥土巨人等等,这些美丽的神话时刻激励着人们一定要把美丽的神话变为现实,早在两千年前就开始出现了自动木人和一些简单的机械偶人。

到了近代 ,机器人一词的出现和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问世之后,不同功能的机器人也相继出现并且活跃在不同的领域,从天上到地下,从工业拓广到 农业、林、牧、渔,甚至进入寻常百姓家。机器人的种类之多,应用之广,影响之深,是我们始料未及的。

工业机器人由操作机(机械本体)、控制器、伺服驱动系统和检测传感装置构成,是一种仿人操作、自动控制、可重复编程、能在三维空间完成各种作业的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生产设备。特别适合于多品种、变批量的柔性生产。它对稳定、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劳动条件和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机器人并不是在简单意义上代替人工的劳动,而是综合了人的特长和机器特长的一种拟人的电子机械装置,既有人对环境状态的快速反应和分析判断能力,又有机器可长时间持续 工作、精确度高、抗恶劣环境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机器的进化过程产物,它是工 业以及非产业界的重要生产和服务性设备,也是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不可缺少的自动化设备。

1.2世界机器人的发展

国外机器人领域发展近几年有如下几个趋势:

(1). 工业机器人性能不断提高(高速度、高精度、高可靠性、便于操作和维修),而单机价格不断下降,平均单机价格从91年的10.3万美元降至97年的6.5万美元。

(2).机械结构向模块化、可重构化发展。例如关节模块中的伺服电机、减速机、检测系统三位一体化;由关节模块、连杆模块用重组方式构造机器人整机;国外已有模块化装配机器人产品问市。

(3).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向基于PC机的开放型控制器方向发展,便于标准化、网络化;器件集成度提高,控制柜日见小巧,且采用模块化结构;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易操作性和可维修性。

(4).机器人中的传感器作用日益重要,除采用传统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传感器外,装配、焊接机器人还应用了视觉、力觉等传感器,而遥控机器人则采用视觉、声觉、力觉、触觉等多传感器的融合技术来进行环境建模及决策控制;多传感器融合配置技术在产品化系统中已有成熟应用。

(5).虚拟现实技术在机器人中的作用已从仿真、预演发展到用于过程控制,如使遥控机器人操作者产生置身于远端作业环境中的感觉来操纵机器人。

(6).当代遥控机器人系统的发展特点不是追求全自治系统,而是致力于操作者与机器人的人机交互控制,即遥控加局部自主系统构成完整的监控遥控操作系统,使智能机器人走出实验室进入实用化阶段。美国发射到火星上的“索杰纳”机器人就是这种系统成功应用的最著名实例。

2

(7).机器人化机械开始兴起。从94年美国开发出“虚拟轴机床”以来,这种新型装置已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之一,纷纷探索开拓其实际应用的领域。 1.3 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

有人认为,应用机器人只是为了节省劳动力,而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发展机器人不一定符合我国国情。这是一种误解。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决定了机器人能够充分发挥其长处。它不仅能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带来高度的生产力和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将为我国的宇宙开发、海洋开发、核能利用等新兴领域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

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从80年代“七五”科技攻关开始起步,在国家的支持下,通过“七五”、“八五”科技攻关,目前已基本掌握了机器人操作机的设计制造技术、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技术、运动学和轨迹规划技术,生产了部分机器人关键元器件,开发出喷漆、弧焊、点焊、装配、搬运等机器人;其中有130多台套喷漆机器人在二十余家企业的近30条自动喷漆生产线(站)上获得规模应用,弧焊机器人已应用在汽车制造厂的焊装线上。但总的来看,我国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水平和国外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如:可靠性低于国外产品;机器人应用工程起步较晚,应用领域窄,生产线系统技术与国外比有差距;在应用规模上,我国已安装的国产工业机器人约200台,约占全球已安装台数的万分之四。以上原因主要是没有形成机器人产业,当前我国的机器人生产都是应用户的要求,“一客户,一次重新设计”,品种规格多、批量小、零部件通用化程度低、供货周期长、成本也不低,而且质量、可靠性不稳定。因此迫切需要解决产业化前期的关键技术,对产品进行全面规划,搞好系列化、通用化、模化设计,积极推进产业化进程。

我国的智能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在“863”计划的支持下,也取得了不少成果。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水下机器人,6000米水下无缆机器人的成果居世界领先水平,还开发出直接遥控机器人、双臂协调控制机器人、爬壁机器人、管道机器人等机种;在机器人视觉、力觉、触觉、声觉等基础技术的开发应用上开展了不少工作,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但是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控制技术、遥控加局部自主系统遥控机器人、智能装配机器人、机器人化机械等的开发应用方面则刚刚起步,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需要在原有成绩的基础上,有重点地系统攻关,才能形成系统配套可供实用的技术和产品,以期在“十五”后期立于世界先进行列之中。

5 液压系统的设计

5.1液压系统简介

机械手的液压传动是以有压力的油液作为传递动力的工作介质。电动机带动油泵输出压力油,是将电动机供给的机械能转换成油液的压力能。压力油经过管道及一些控制调节装置等进入油缸,推动活塞杆运动,从而使手臂作伸缩、升降等运动,将油液的压力能又转换成机械能。手臂在运动时所能克服的摩擦阻力大小,以及夹持式手部夹紧工件时所需保持的握力大小,均与油液的压力和活塞的有

3

效工作面积有关。手臂做各种运动的速度决定于流入密封油缸中油液容积的多少。这种借助于运动着的压力油的容积变化来传递动力的液压传动称为容积式液压传动,机械手的液压传动系统都属于容积式液压传动。

5.2液压系统的组成

液压传动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① 油泵 它供给液压系统压力油,将电动机输出的机械能转换为油液的压力能,用这压力油驱动整个液压系统工作。

② 液动机 压力油驱动运动部件对外工作部分。手臂做直线运动,液动机就是手臂伸缩油缸。也有回转运动的液动机一般叫作油马达,回转角小于360°的液动机,一般叫作回转油缸(或称摆动油缸)。

③ 控制调节装置 各种阀类,如单向阀、溢流阀、节流阀、调速阀、减压阀、顺序阀等,各起一定作用,使机械手的手臂、手腕、手指等能够完成所要求的运动。 5.3机械手液压系统的控制回路

机械手的液压系统,根据机械手自由度的多少,液压系统可繁可简,但是总不外乎由一些基本控制回路组成。这些基本控制回路具有各种功能,如工作压力的调整、油泵的卸荷、运动的换向、工作速度的调节以及同步运动等。 5.3.1 压力控制回路

① 调压回路 在采用定量泵的液压系统中,为控制系统的最大工作压力,一般都在油泵的出口附近设置溢流阀,用它来调节系统压力,并将多余的油液溢流回油箱。

② 卸荷回路 在机械手各油缸不工作时,油泵电机又不停止工作的情况下,为减少油泵的功率损耗,节省动力,降低系统的发热,使油泵在低负荷下工作,所以采用卸荷回路。此机械手采用二位二通电磁阀控制溢流阀遥控口卸荷回路。

③ 减压回路 为了是机械手的液压系统局部压力降低或稳定,在要求减压的支路前串联一个减压阀,以获得比系统压力更低的压力。

④ 平衡与锁紧回路 在机械液压系统中,为防止垂直机构因自重而任意下降,可采用平衡回路将垂直机构的自重给以平衡。

为了使机械手手臂在移动过程中停止在任意位置上,并防止因外力作用而发生位移,可采用锁紧回路,即将油缸的回油路关闭,使活塞停止运动并锁紧。本机械手采用单向顺序阀做平衡阀实现任意位置锁紧的回路。

⑤ 油泵出口处接单向阀 在油泵出口处接单向阀。其作用有二:第一是保护油泵。液压系统工作时,油泵向系统供应高压油液,以驱动油缸运动而做功。当一旦电机停止转动,油泵不再向外供油,系统中原有的高压油液具有一定能量,将迫使油泵反方向转动,结果产生噪音,加速油泵的磨损。在油泵出油口处加设单向阀后,隔断系统中高压油液和油泵时间的联系,从而起到保护油缸的

4

作用。第二是防止空气混入系统。在停机时,单向阀把系统能够和油泵隔断,防止系统的油液通过油泵流回油箱,避免空气混入,以保证启动时的平稳性。 5.3.2 速度控制回路

液压机械手各种运动速度的控制,主要是改变进入油缸的流量Q。其控制方法有两类:一类是采用定量泵,即利用调节节流阀的通流截面来改变进入油缸或油马达的流量;另一类是采用变量泵,改变油泵的供油量。本机械手采用定量油泵节流调速回路。

根据各油泵的运动速度要求,可分别采用LI型单向节流阀、LCI型单向节流阀或QI型单向调速阀等进行调节。

节流调速阀的优点是:简单可靠、调速范围较大、价格便宜。其缺点是:有压力和流量损耗,在低速负荷传动时效率低,发热大。

采用节流阀进行节流调速时,负荷的变化会引起油缸速度的变化,使速度稳定性差。其原因是负荷变化会引起油缸速度的变化,使速度稳定性差。其原因是负荷变化会引起节流阀进出油口的压差变化,因而使通过节流阀的流量以至油缸的速度变化。

调速阀能够随负荷的变化而自动调整和稳定所通过的流量,使油缸的运动速度不受负荷变化的影响,对速度的平稳性要求高的场合,宜用调速阀实现节流调速。 5.3.3 方向控制回路

在机械手液压系统中,为控制各油缸、马达的运动方向和接通或关闭油路,通常采用二位二通、二位三通、二位四通电磁阀和电液动滑阀,由电控系统发出电信号,控制电磁铁操纵阀芯换向,使油缸及油马达的油路换向,实现直线往复运动和正反向转动。

目前在液压系统中使用的电磁阀,按其电源的不同,可分为交流电磁阀(D型)和直流电磁阀(E型)两种。交流电磁阀的使用电压一般为220V(也有380V或36V),直流电磁阀的使用电压一般为24V(或110V)。这里采用交流电磁阀。交流电磁阀起动性能好,换向时间短,接线简单,价廉,但是如吸不上时容易烧坏,可靠性差,换向时有冲击,允许换向频率底,寿命较短。 5.4 机械手的液压传动系统

液压系统图的绘制是设计液压机械手的主要内容之一。液压系统图是各种液压元件为满足机械手动作要求的有机联系图。它通常由一些典型的压力控制、流量控制、方向控制回路加上一些专用回路所组成。

绘制液压系统图的一般顺序是:先确定油缸和油泵,再布置中间的控制调节回路和相应元件,以及其他辅助装置,从而组成整个液压系统,并用液压系统图形符号,画出液压原理图。 5.4.1 上料机械手的动作顺序

本液压传动上料机械手主要是从一个地方拿到工件后,横移一定的距离后把工件给立式精锻机进行加工。它的动作顺序是:待料(即起始位置。手指闭合,待夹料立放) → 插定位销 → 手臂前伸 → 手指张开 → 手指夹料 → 手臂上升 → 手臂缩回 → 立柱横移 → 手腕回转115° → 拔定位

5

销 → 手臂回转115° → 插定位销 → 手臂前伸 → 手臂中停 (此时立式精锻机的卡头下降 → 卡头夹料,大泵卸荷) → 手指松开(此时精锻机的卡头夹着料上升) → 手指闭合 → 手臂缩回 → 手臂下降 → 手腕反转 (手腕复位)→ 拔定位销 → 手臂反转(上料机械手复位) → 立柱回移(回到起始位置) → 待料(一个循环结束)卸荷。

上述动作均由电控系统发信控制相应的电磁换向阀,按程序依次步进动作而实现的。该电

控系统的步进控制环节采用步进选线器,其步进动作是在每一步动作完成后,使行程开关的触点闭合或依据每一步动作的预设停留时间,使时间继电器动作而发信,使步进器顺序“跳步”控制电磁阀的电磁铁线圈通断电,使电磁铁按程序动作(见电磁铁动作程序表)实现液压系统的自动控制。 5.4.2 自动上料机械手液压系统原理介绍

图9 机械手液压系统图

液压系统原理如图8所示。该系统选用功率N =7.5千瓦的电动机,带动双联叶片泵YB-35/18 ,其公称压力为60*105帕,流量为 35升/分+18升/分=53升/分,系统压力调节为30*105帕,油箱容积选为250升。手臂的升降油缸及伸缩油缸工作时两个油泵同时供油;手臂及手腕的回转和手指夹紧用的拉紧油缸以及手臂回转的定位油缸工作时只有小油泵供油,大泵自动卸荷。

手臂伸缩、手臂升降、手臂回转、手臂横向移动和手腕回转油路采用单向调速阀(QI-63B、QI-25B、QI-10B)回程节流,因而速度可调,工作平稳。

6

手臂升降油缸支路设置有单向顺序阀(XI-63B),可以调整顺序阀的弹簧力使之在活塞、活塞杆及其所支承的手臂等自重所引起的油液压力作用下仍保持断路。工作时油泵输出的压力油进入升降油缸上腔,作用在顺序阀的压力增加使之接通,活塞便向下运动。当活塞要上升时,压力油液经单向阀进入升降油缸下腔而不会被顺序阀所阻,这样采用单向顺序阀克服手臂等自重,以防下滑,性能稳定可靠。

手指夹紧油缸支路装有液控单向阀(IY-25B),使手指夹紧工件时不受系统压力波动的影响,保证保证手指夹持工件牢靠。当反向进油时,油箱通过控制油路将单向阀芯顶开,使回油路接通,油液流回油箱。

在手臂回转后的定位所用的定位油缸支路要比系统压力低,为此在定位油缸支路前串有减压阀(J-10),使定位油缸获得适应压力为15—18*105帕 ,同时还给电液动滑阀(或称电液换向阀,34DY-63B)来实现,空载卸荷不致使油温升高。系统的压力由溢流阀来调节。

此系统四个主压力油路的压力测量,是通过转换压力表开关(K-3B)的位置来实现的,被测量的四个主油路的压力值,分别从压力表(Y-60)上表示出来。

下面以上料机械手的一个典型动作程序为例,结合图8来说明其动作循环。

当电动机启动,带动双联叶片泵3和8回转,油液从油箱1中通过网式滤油器2和7,经过叶片泵被送到工作油路中去,如果机械手还未启动,则油液通过二位二通电磁阀5和10(电磁铁11DT和12DT通电)进行卸荷。

当热棒料到达上料的位置后,由于1150℃的热料使光电继电器发出电信号(或经过人工启动),经过步进选线器跳步,使机械手开始按程序动作。此时卸荷停止(二位二通电磁阀5和10的电磁铁断电),电磁铁8DT通电,压力油进到定位油缸的无杆腔进行定位动作。定位后此支油路系统压力升高,压力继电器40发出电信号,经过步进选线器跳步使电磁铁1DT通电,电液换向阀25从“O”型滑滑机能状态变成通路,压力油泵从3和8经单向阀6、14和13,经过电液换向阀25右边通道进入手臂伸缩油缸的右腔,使活塞杆带动导向杆作前伸运动(因活塞缸固定),手臂前伸到适当位置,装在手臂上的碰铁碰行程开关发出电信号,经步进选线器和时间继电器延时,是电磁铁3DT通电,手指张开;手臂靠惯性滑行,手指移到待上料的中心位置。在延时结束时,3DT断电,手指夹紧料;并同时发信、跳步,使电磁铁4DT通电,压力油从工作油路39经电液换向阀33右边通道、单向调速阀34的单向阀及单向顺序阀35的单向阀进入手臂升降油缸的下腔,推动手臂上升。在手臂上升到预定位置,碰行程开关,使电磁铁4DT断电,电液换向阀33复位成“O”型滑阀机能状态,发出电信号经步进选线器跳步,使电磁铁2DT通电,电液换向阀25左边接通油路,压力油通过电液换向阀25左边通道,经过单向调速阀26的单向阀进入受臂伸缩油缸左腔使受臂缩回。同时发信、跳步,使电磁铁13DT通电,压力油通过电液换向阀41的左腔,推动手臂横向移动。当横向移动机构上的碰铁碰到行程开关,使13DT断电,并发出电信号经步进选线器跳步使6DT通电,则换向阀18右边接通油

7

路,压力油通过单向调速阀19的单向阀进入手腕回转油缸一腔,使手腕回转115°,手腕上的碰铁碰行程开关使6DT断电,换向阀18复位成“O”型滑阀机能状态,同时亦使8DT断电,定位油缸复位(拔销);压力继电器复位,发出电信号。经步进选线器跳步,使电磁铁9DT通电,换向阀28右边通道接通油路,压力油经QI(31)的单向阀进入手臂回转油缸一腔使手臂回转115°。当手臂的回转碰铁碰行程开关使9 DT断电,换向阀28复位成“O”型滑阀机能状态;并发出电信号。步进选线器跳步,使8DT通电,定位油缸17动作,插定位销,压力继电器40发出电信号经发出电信号。经步进选线器跳步,使电磁铁1DT通电,手臂前伸;当手臂将棒料送到立式精锻机的夹头轴线前的适当距离,手臂的碰铁碰行程开关,1DT断电,手臂靠滑行和定位螺钉使手臂将棒料送到夹头轴线处;并发出电信号、跳步使12DT通电,大泵卸荷,手臂处于“中停”位置,同时发出电信号使立式精锻机启动,夹头下降,行程开关发信,通过时间继电器使夹头闭合将棒料夹牢,精锻机电控系统发信,给机械手电控系统,经过选线器跳步,时间继电器延时使3DT通电,机械手手指松开(同时,精锻机的电控系统发信使夹头提升),延时到3DT断电,手指闭合,并发出电信号,步选器跳步,2DT通电,手臂缩回。当手笔碰铁碰到行程开关时,2DT断电(手臂缩回停);并发出电信号和跳步,使5DT通电,电液换向阀33的左边通道接通油路,压力油经QI(36)的单向阀进到升降缸的上腔,使手臂下降,当升降导套上的碰铁碰行程开关时,5DT断电(手臂下降停);并发出电信号和跳步,使7DT通电,换向罚18的左边通道接通油路,压力油QI(20)的单向阀进入手腕回转油缸的另一腔,使手腕反转115°;手腕上的碰铁碰行程开关,使7DT断电并发出电信号、跳步,使8DT断电(拔定位销),压力继电器复位发出电信号、跳步,使10DT通电,换向阀28左边通道接通油路,压力油经QI(29)的单向阀进入手臂回转油缸的另一腔,使手臂反转115°(机械手复位)。当手臂上的回转碰铁碰行程开关时,10DT断电,并发出信号,跳步,使14DT通电,立柱回移(回到原位,机械手回到原来位置);步进选线器跳步,使11DT和12DT通电(两个油泵同时卸荷),机械手的动作循环结束。 5.5机械手液压系统的简单计算

计算的主要内容是,根据执行机构所要求的输出力和运动速度,确定油缸的结构尺寸和所需流量、确定液压系统所需的油压与总的流量,以选择油泵的规格和选择油泵电动机的功率。确定各个控制阀的通流量和压力以及辅助装置的某些参数等。

在本机械手中,用到的油缸有活塞式油缸(往复直线运动)和回转式油缸(可以使输出轴得到小于360°的往复回转运动)及无杆活塞油缸(亦称齿条活塞油缸)。 5.5.1 双作用单杆活塞油缸

8

图10 双作用单杆活塞杆油缸计算简图

①流量、驱动力的计算

当压力油输入无杆腔,使活塞以速度V1运动时所需输入油缸的流量Q1为 Q1 =

?40D2V1

对于手臂伸缩油缸:Q1=0.98cm3/s, 对于手指夹紧油缸:Q1=1.02 cm3/s ,对于手臂升降油缸:Q1=0.83 cm3/s

油缸的无杆腔内压力油液作用在活塞上的合成液压力P1即油缸的驱动力为: P1 =

?4 D2p1

对于手臂伸缩油缸:p1=196N, 对于手指夹紧油缸:p1=126N ,对于手臂升降油缸:p1=320N

当压力油输入有杆腔,使活塞以速度V2运动时所需输入油缸的流量Q2为: Q2 =

?40(D2-d2)V2

对于手臂伸缩油缸:Q1=0.87cm3/s, 对于手指夹紧油缸:Q1=0.96 cm3/s ,对于手臂升降油缸:Q1=0.72 cm3/s

油缸的有杆腔内压力油液作用在活塞上的合成液压力P2即油缸的驱动力为: P2 =

?4 (D-d)p1

22

9

对于手臂伸缩油缸:p1=172N, 对于手指夹紧油缸:p1=108N ,对于手臂升降油缸:p1=305N ② 计算作用在活塞上的总机械载荷

机械手手臂移动时,作用在机械手活塞上的总机械载荷P为 P = P工 + P导 + P封 + P惯 + P回 其中 P工 为工作阻力

P导 导向装置处的摩擦阻力 P封 密封装置处的摩擦阻力 P惯 惯性阻力 P回 背压阻力 P = 83+125+66+80+208=562(N)

③确定油缸的结构尺寸

㈠油缸内径的计算 油缸工作时,作用在活塞上的合成液压力即驱动力与活塞杆上所受的总机械载荷平衡,即

P = P1(无杆腔) = P2 (有杆腔) 油缸(即活塞)的直径可由下式计算 D =

4P?P1 = 1.13

pP1 厘米 (无杆腔)

对于手臂伸缩油缸:D=50mm, 对于手指夹紧油缸:D=30mm ,对于手臂升降油缸:

D=80mm ,对于立柱横移油缸:D = 40mm

或D =

4P??P1d2?P1 厘米 (有杆腔)

㈡ 油缸壁厚的计算:

依据材料力学薄壁筒公式,油缸的壁厚?可用下式计算:

p计D2?? ? =

? 厘米

P计 为计算压力

10

??? 油缸材料的许用应力。

对于手臂伸缩油缸:? =6mm, 对于手指夹紧油缸:? =17mm ,对于手臂升降油缸:? =16mm , 对于立柱横移油缸: ?=17mm

㈢ 活塞杆的计算

可按强度条件决定活塞直径d 。活塞杆工作时主要承受拉力或压力,因此活塞杆的强度计算可近似的视为直杆拉、压强度计算问题,即 ? =

d 即 d ≧P2?4≦ ???

4P???? 厘米

对于手臂伸缩油缸:d =30mm, 对于手指夹紧油缸:d =15mm ,对于手臂升降油缸:

d=50mm , 对于立柱横移油缸:d=16mm

5.5.2 无杆活塞油缸(亦称齿条活塞油缸)

图11 齿条活塞缸计算简图

11

① 流量、驱动力的计算 Q =

?Dd?1332

当D=103mm,d=40mm,?=0.95 rad/s时 Q = 952N

② 作用在活塞上的总机械载荷P P = P工 + P封 + P惯 + P回 其中 P工 为工作阻力

P封 密封装置处的摩擦阻力 P惯 惯性阻力 P回 背压阻力 P = 66+108+208=382(N) ③ 油缸内径的计算

根据作用在齿条活塞上的合成液压力即驱动力与总机械载荷的平衡条件,求得 D = D = 45mm

5.5.3 单叶片回转油缸

在液压机械手上实现手腕、手臂回转运动的另一种常用机构是单叶片回转油缸,简称回转油缸,其计算简图如下:

4P?p (厘米)

12

图12 回转油缸计算简图

①流量、驱动力矩的计算

当压力油输入回转油缸,使动片以角速度?运动时,需要输入回转油缸的流量Q为: Q =

3b(D?d)?40022

当D=100mm,d=35mm,b=35mm, ?=0.95 rad/s时 Q=0.02m3/s

回转油缸的进油腔压力油液,作用在动片上的合成液压力矩即驱动力矩M: M =

pb(D?d)822

得M = 0.8 (N·m)

② 作用在动片(即输出轴)上的外载荷力矩 M M = M工 +M封 + M惯 + M回 其中 M工 为工作阻力矩

M封 密封装置处的摩擦阻力矩

M惯 参与回转运动的零部件,在启动时的惯性力矩 M回 回转油缸回油腔的背反力矩

13

M = 2.3+0.85+1.22+1.08=5.45 (N·m) ③ 回转油缸内径的计算

回转油缸的动片上受的合成液压力矩与其上作用的外载荷力矩相平衡,可得: D =

8Mbp?d2 (厘米)

D = 30mm

5.5.4油泵的选择

一般的机械手的液压系统,大多采用定量油泵,油泵的选择主要是根据系统所需要的油泵工作压力p泵 和最大流量Q泵来确定。 ⑴ 确定油泵的工作压力p泵 p泵 ≧ p + ?△p

式中 p ——油缸的最大工作油压

?△p ——压力油路(进油路)各部分压力损失之和,其中包括各种元件的局部

损失和管道的沿程损失。 p泵= 60*105帕 ⑵ 确定油泵的 Q

油泵的流量,应根据系统个回路按设计的要求,在工作时实际所需的最大流量

大,并考虑系统的总泄漏来确定

Q

Q

其中

= K Q

最大

K一般取1.10—1.25

Q泵=53升/分

5.5.5 确定油泵电动机功率N

14

N =

pQ612? (千瓦)

式中 p——油泵的最大工作压力 Q——所选油泵的额定流量 ?——油泵总效率

N=7.5(千瓦)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ip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