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性是所有疑惑的解答

更新时间:2024-04-18 08:1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觉性是所有疑惑的解答Luangpor Thong

即使你听了别人说法,或者是你看经典, 但还是不能真正的解除心中的疑惑。

如果要真正解除疑惑的话,要自己实修、自己练习, 你才有办法真正解除疑惑,

所以为什么一直告诉你要好好用功,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无惑, 现在你的疑惑还是有的,因为你的觉性还不是很强。

隆波甘恬问答摘要

1、问:为何要睁开眼睛练习?

答:动中禅强调自然。日常生活中眼睛是睁开的。睁开眼睛练习是为了便于在日常生活中仍能保持觉性。此外就是可以避免昏沉。闭眼练习容易贪图舒服,开眼较精进。当然,这是对初学者而言,如果,觉性强到某种程度,睁眼闭眼已无分别。

2、问:坐禅时手是否必须到达固定位臵?

答:因人而异。手移动的速度、幅度、位臵均不必刻意固定,重要的是觉性的点要清楚,不要快到模糊不清,同时要注意动作不要流于机械式或韵律化。昏沉来时,可以稍稍加快速度以对治;昏沉消失,则回到原来速度。

3、问:经行时觉性放在身上哪一点最好?

答:初学者放在腿的某一个部位上,例如脚或者小腿,待觉性强了以后就能觉知到整个腿。

4、问:坐禅时身体会痒,如何处臵?

答:此法讲求自然,不必刻意忍耐身受,带着觉性去抓痒也可以。

5、问:动中禅的练习,觉性是连续的还是不连续的?

答:是连续的14次觉知。如同项链一般,由分开的珠子串成,而非成线状的连续。如果是像串线般连续觉知下去,会很耗神。

6、问:要练习到何时才有觉性?如何使之生活化?

答:老实做下去就对。刚开始的觉性是想出来的,不够明显,只要踏实练习,自然就会转强。以行禅而言,平均每小时可以走四千步,意即可以达到每小时四千次的觉念;如此功夫日深,如吃饭、穿衣、脱鞋均是。并不是只有从动中禅的动作中得来的觉性才能拿到生活中去用。这套动作是为了让觉性萌芽茁壮。觉性未开发前,生活中只有“痴”,随着觉性渐增,痴心会渐减。

7、问:觉性是否先于动作出现?

答:初练习时不要去分别,于动作前提起也好,于动作之后才发生作用也没关系。等觉性够强时,我们自己会知道觉性在动作的何时发生作用。

8、问:动中禅法的修成与否是否因人而异?与个人福报是否有关? 答:觉性的功能超越个人业报、福报、状况等,并与其无关,而且观察觉知的能力人人都有。

9、问:何谓不生不灭?如何面对生命的实相?

答:生灭指的不是色身,而是心的状态。涅槃不等于死亡,无苦即涅槃。以一种很健康的精神状态去生活,一切均无苦的状态,就是生命的实相。

10、问:练习时可否用眼睛余光去看着手,以增强觉性? 答:没有必要,用心看,不用眼看。

11、问:练习觉性是否会使人的反射神经变迟钝?

答:恰好相反。觉性增强,会使人更加敏锐,同时在生活中将更有效率,、更有决断力。开始时,要先提起觉性才能做下一步动作的现象,易使人产生觉性使反射神经变迟钝的错觉及误解。

12、问:有无必要运用觉性去知道别人的身心活动?

答:真正明白自己的身心活动,完全自觉,这才是修行的主要目的。

13、问:睡眠要多久才够?

答:完全因人而异。禅七期间无体力劳动,5、6小时即足够。若觉性够强,能睡而无梦,4小时就够了。若白天妄想、睡觉梦境不断,可能要8小时才足够。

14、问:曾经发生的人际间不愉快事件,于事后分析其原因,是否有助于消除此伤痛?

答:不愉快的事件发生了,不管是发生当下或是事后回想,都是情绪干扰。只要觉性现前,就让这些情绪消失。不要再去分析、回想,。这对消除伤痛没有帮助,反而可能受到二次伤害。伤痛的情绪,就如同身体突然被射了一箭,。我们要做的,就是立刻拔出箭,不要去想这是谁射的?为什么要射我?拔出箭,伤口自然愈合,立刻不痛。这个拔箭动作,就是情绪生起当下起观,让觉性现前,使情绪自然消失。若是非回想不可,想完了也要立刻放下,不再自责或归咎别人。因为没有任何事物是永远持续下去的,而且也无法阻止这个世界永远不来干扰你、伤害你。只要觉性够强,随时现前,任何情绪都不再形成干扰,甚至不生。

15、问:赤脚走路是否不好?

答:视所踩的地面是否有害身体健康而定。踩在自然的石头、泥土、草地上,自然对身体有益。柏油路面当然不好。赤脚走路时,对气温冷热变化的感觉会变得较敏锐,身体的调节机能也会增强。

16、问:如何帮助因意外事故受伤不能动弹的人?

答:车祸受伤的人,若仍有意识,也可以利用呼吸或眼皮来开发觉性,至少可以使心宁静,不再哀伤。病痛、受伤时,若懂得如何运用觉性,身体会复原较快。

17、问:什么样的人最容易使觉性增强?

答:这与个人工作性质无关,只与个人下功夫努力开发练习的程度有关。

18、问:何谓名色分离?

答:色就是五蕴中的色,名就是五蕴中的受、想、行、识。修行觉性,五蕴都是观的对象。修行结果不是让五蕴消失不见,而是不再执着于五蕴之中,成为纯粹的旁观者。

19、问:动中禅对精神有问题的人是否有帮助?

答:对于老年痴呆症或是精神失调者皆有助益,。但是,对于因生理受伤害而引起的精神问题,则可能收效不大。

20、问:多大年纪的小孩子可以开始训练动中禅?

答:自从怀孕开始,父母不可教导孩子步上灭亡之道的事,如饮酒、杀生、偷盗等。如果孩子从入胎到三、四岁期间都能得到父母良好身教而拥有较佳的心的品质,就会懂得开发觉性,可以开始练习动中禅。

21、问:开发觉性对读书是否有帮助?

答:一般看完书后却常说不出内容,即因觉性不强之故,。训练觉性之后,每读一行字,可立知其意。

22、问:平时在马路上练习行禅,是否易发生交通事故? 答:觉性不应只在眼前而已,。必须训练到如太阳一般,能同时照到四面八方,所有动静都要知道,自然不会发生意外。

23、问:练习时身体发痒或有蚊子干扰,如何处理? 答:带着觉性去抓痒或赶蚊子,再回到动作练习。 24、问:失眠如何对治?

答:若有失眠状况,可以在睡前做简单的动作,如手拍身侧或腹部,就带着觉性睡去。若有梦境,也应知道自己在作梦,身体处在休息状态,不会有不良影响。

25、问:在与别人谈话时或是听讲时,有无必要做动作来训练觉性? 答:此时可以不必做动作了。除非自己很有把握可以同时观照到说话以及训练觉知力.

26、问:有些人会有抖脚等小动作,这是否意味无觉性? 答:当发现自己的一些非自主性的小动作时,当下就是觉性在起作用了,。如果这个小动作并非不雅观,不必急于令它停止,反而可以在觉性观照下继续这个小动作以增强觉性。反之,则身上一些无意识的小动作会随觉性增强而减少或消失。之所以会有这些无意义的小动作,是痴心在作用。

27、问:觉性对工作有何帮助?

答:会使工作更有效率,记忆力增强,每件事都能清楚明白。

28、问:觉性与念佛有何关系?

答:没有觉性,就不是在修行,。念佛而无觉性,并非佛陀真实的跟随者,无法得解脱。

29、问:世间快乐与出世间快乐有何不同?

答:一个人得了一种很痒的皮肤病。当他抓痒时,会有一种快感,这种快感就好比是世间快乐。当他治好了皮肤病以后,他会有另一种快乐,这种快乐就好比是出世间的快乐。

30、问:修习毗婆舍那一定以舍摩它定为基础吗? 答:修习毗婆舍那和修舍摩它没有任何联系。

隆波甘恬开示摘要(一)

修行动中禅的重点不在于理解,而是自依止,以己为师,真正脚踏实地去修行。如此才能把自己从苦恼中解放出来。

这次禅七的主要目标是开发及增强觉性(觉知、觉性),以便发现自己、认识自己。觉性是超越宗教派别、出家在家之分、各种仪式以及不同语言隔阂的,它是万法之母。因为我们人的身体功能是相同的,心的功能也是相同的,觉性人人具足,只是不显而已。以我多年修行的体验,我保证不会带大家走错路。

佛陀的最根本教育是四念处,即观照身、受、心、法。动中禅乃是以身念处为基础,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身体的一举一动开始训练觉性。等功夫日深,觉性增强后,其余的受、心、法三念处将自然地被观照到。我们要培养觉性,才能跟随佛陀的脚步到达涅槃。

练习此法,智慧自然开展。要很放松,不要紧张地从头到尾都去觉知,动一次知道一次。一套动作完成,共觉知了十四次。觉知不是用肉眼去看,而是用心眼去观,意即停的时候知道停,不必去计数。

坐时开眼,不要眼观鼻、鼻观心,不要凝视某处,轻松地看着前下方即可。呼吸也是放任自然。

经行时可以两手抱胸,或是互握下垂于身前身后,不要前后摆动。步伐自然,不可太快也不必很慢。经行距离约十步即可,直线来回,不必去数步数。转身回走时要由不同方向,可防走久头昏。转身时也要有觉知。

由坐禅换经行或由经行换坐禅时身姿的起身、坐下改变时,最易忘了觉知,故需特别注意。

当察觉妄念时,就表示觉性在起作用。此时立刻回到动作练习,不要被妄念所牵引才好。在培养觉性的阶段,一概不受任何事物影响。

动中禅法乃是以己为师。若能勤加练习,自己今天的疑惑,明天就可能找到答案。

觉性增强后,可以观照出思想的细微动作,何处生,何处灭,慢慢地心与我就会分开,不再执着。

人有两种念头。一种是作主的念头。另一种是与当下所做的事情无关的妄念。觉性所要观照的,就是这种无法作主的妄念。一观到妄念,立刻回到动作练习上。如此,则觉性会越来越强。

久坐身体酸麻,不必强忍。但也不要略有酸麻立即处理,因为觉性很容易被打断。动中禅主要在观身,不是观受,因为受不去观也感觉得到。如果“受”太强而会干扰觉性时,再带着觉性去改变身姿或经行。

觉性增强后,心的状态经过调整,我们的外在行为也会改变,举止更稳重,身体更健康,容光焕发,个人能量增加,更长寿。吃东西不会过量,会懂得拣择适合自己的食物。我本人三十年来未曾生病。

觉性并不是现在才有的。在佛陀的时代,佛陀曾教示弟子开发觉性。只要觉性增强的速度大过死亡的速度,则自然不会恐惧死亡。

练习动中禅越轻松,觉性越容易增强;反之,若越紧张,则觉性越不明显。不要有任何负担。

觉性的形成与增强是用身心去体会的,不是用自己现有的知识去告诉自己什么是觉性。那是不牢靠的,证不到名色分开的境界。觉性必须由自己建立,让身体的动作引导你,不必加上任何思考,让觉性自然显现。此时若有妄念,妄念自然消落,不会干扰我们。但是,这并不表示要去堵住妄念,不让妄念生起。运用觉性起观时,要切记自己是个绝对的旁观者:不管现前有任何感受、情绪、妄想,只要永远保持冷眼旁观,这些境界也会自然消失,不再干扰。要知道这个肉体的我,并非真我,而觉性也只是一条道路而已,一条会通向“道”的路。

觉性就像大象的足迹,容得下其他动物的脚印。佛灭前曾说:你们要时常觉照,要有觉性地修行,不能怠惰。

知识是可以传达的,而觉性却必须自己修来。觉性并非外来的,每个人本来就有,修行只是把它开发出来。觉性是万善之母,修任何法门均须具备觉性。

所谓的僧侣并非指肉眼所见的出家相,而是一种心的状态。所谓戒,也不是指戒律而已,而是守戒的人内心是否清净,而唯有觉性可以使心清澈。所谓定,是指在觉性的观照下,一切身心活动清楚分明而不受干扰。所谓慧,是指境界来了,知道来了,境界走了,知道走了。只要内心清净平静,戒定慧自在其中。吾人开发觉性使它强过念头的牵动,那么行为、语言就得到约束,自然不会犯戒。所谓的内心清净,乃是指心的所有活动都知道得很清楚,念头来了,念头是念头,觉性只是旁观者。一个修行者的真正意义,就是知道当下的一切身心活动,旁观当下的一切身心活动,如此而已。功夫日深,

自然会朝解脱之道前进。修行是阶段性的。现在只要方向对了,不必急着求成果,成果会渐次呈现,自己会知道。

四圣谛(苦集灭道)。苦是因为念头之生成而来。在觉性观照下,念头渐减,苦就不能集。而灭苦之道,就是觉性。

念头起时,虽然也在觉性观照之下,但吾人若是尾随念头而去,则表示喜欢这个念头而不自觉,已不是保持在绝对的旁观立场,对觉性增强无益。但是对于一些可以整理出结果的自主性思考,则无碍觉性。但是,此时觉性全照在思考上面,手部的动作练习可以暂停,做了也没意义。

练习时若有外界的声音干扰,不论是喜欢或不喜欢的声音,都是受的一种,不必去理会,也不必刻意去不听,只管练习就是。

修行程度越深,情绪起伏的程度就越小,心的品质就越佳。这与出家在家没有关系。只有随时随地保持觉性的人才能不受任何环境干扰。

隆波甘恬开示摘要(二)

觉性强,并不意味具有他心通,但是却能经由观察对方的言行而了解对方,甚至比对方更了解。

觉性的确可以经由这套自然的动作开发出来。任何人只要确信这样的练习是对的,而且内心品质确实得到净化提升,就可以把这套动作传授他人。

六根对六尘,皆可用來开发觉性,念佛也可以。但是念佛很容易因为熟练而流于定,不是在观。倒是敲木鱼或磬是个开发觉性的好方法。

练习这套动作时,不要夹念佛号,念咒或数数目字。

修行就是一门迎接死亡的艺术。这套动作,也可以当作是一项迎接死亡的运动。

这套动中禅,目的就是要悟出佛性。譬如竹笋冒出土面,继续加强练习,会有一天长成竹子。事实上,觉性也就是佛性的功能。能看到笋尖,离竹子长成也不远了。

念佛求往生净土,净土也是心的境界。

语言只是传达的工具,不要拿听来的道理当做真理,而是要用自己的心来开发体悟。信仰有二种,第一种是听到佛的道理就信了;第二种是透过自己的修持,有了经验、体悟而产生的信仰。希望大家要相信自己的修行体验,以己为师,这才是真实的信仰。

开发觉性必须修到连睡眠状态都能保持在观的作用下。现代人知识发达,妄念特别多,更必须开发觉性。

觉性有无之差别,是在于能否从发生事情、生起情绪的当下跳脱出来,不再随情绪而流转,不再受念头牵引。从十二因缘来看,也就是说是否能打断重重束缚而解脱出来。

动中禅只是增强觉性,不妨碍其他法门,所以可以和其他活动一起练习。而此法也不拘泥坐姿,如不善于坐者,均可以其最合适的姿势练习。隆波田的弟子中,也有煮饭工人、棉花工人,彼等均在工作中开悟。

开发觉性时,不要心有所求,一直想要增强觉性,这样会紧张,反而无助。练习时若有任何身心状况发生,也是增强觉性的时机。如昏沉时,就看着这个昏沉,则昏沉自消。端视个人是否下功夫去做。

我们所要学习的佛法,每个都已具足。人是由身心组合而成,而身心的本来功能人人相同,与种族、国籍、肤色、宗教信仰均无关。佛陀的教导,就是从身心着手。我们也是跟随佛陀的脚步前进。他说:四念处是唯

如果把动中禅修成了奢摩它,则状似西行却向东,将无法开启智慧,只能得到暂时的平静。

自我(个人)训练的准则(一)

隆波甘恬

我们必须使用我们的生命勤奋的训练自己,我们必须达到终极的目标。这就是所谓的美好的生命。

如果我们不训练自己,我们很容易陷落于事物中,比如说,有了苦而一直承受到死。所以我们要勤奋的训练以克服怀疑、担心、悲伤、愤怒、欲望、迷等等。这就是所谓的遵循好的榜样。我们心念的特征都是相同的,它们没有太大差异,我们所熟悉的、思考、以及我们的习惯和性格。

环境对我们的生活具有影响,比如说,如果一个人出身很好,但环境很差,而环境给了这个人不好的影响,结果是这个人接受到不好的信息。一个糟糕的过去使得生命趋向迷和恶行。

这是自然的法则。

我们不应该屈服于一些心的状态,比如说怀疑和担心,因为我们有解决的方法。试着学习一些好榜样,比如说佛陀,他是一个宗教创始人,一个解脱者,一个清晰的理解世间的人。

我们应该学习他的榜样,这样我们就能来理解三宝,宗教、功德、天堂和涅槃是真实存在的。如果我们对此还有怀疑,就意味着我们还有苦。

我们必须超越怀疑,清晰的的理解这些。如果人对此还不清楚,还有怀疑和担忧,那么他仍然还在受苦,这些应该清晰的理解。怀疑应该去除,因为存在教导我们知道和看事情的老师。

过去,我听说隆波田是一个教导如何清晰理解功德和恶、天堂和地狱、以及修行方法和道果的老师。因为我对修行还有怀疑,我开始跟他学习,但我还有成见并没有完全接受隆波田的教导。我会使用判断来挑剔他的教导,然后喜欢和厌恶就会升起,这些都是修行产生智慧和理解的障碍。

因此,当老师提供建议的时候,学生应该先学习并通过修行进行尝试。隆波田教导我培养觉知,而我以前从未听说过这些。他教导我要有觉性并勤奋的积累大量的觉知。

觉知,在我还是一个小孩的时候以及学佛法的时候,意味着回忆。我曾经通过别的方法培养觉性,比如说,一种禅定练习是闭上双眼,在心里重复咒语而使心平静下来。我过去就是这样做的。

似乎人们都是这样教导(禅修)的,挺直后背坐着,有些人会出汗,有些人会背痛,有些人会非常认真和驱使自己。这些都是我以前习惯做的事,我就这样练习着,直到心变得平静,喜悦升起,这些都是很愉快的。

当我和隆波田练习的时候,他教导我要觉知而不是追求平静。他教导不要控制念头而是平等的知道,而这是教导的一个策略。在我能够在修行中抓到觉知之前,有很多陷阱。有些时候,我一举起胳膊又回到以前的修行,我会变得平静和喜悦,因为这比精进的知道更方便。

一个和我们一起练习的70岁的老人,他建议我不要平静的坐在那儿,因为这没有用,而是要精进的建立起知道的特性(在动作的时候觉知)。他不断的引导和关照我。最后,我问自己。被念头所愚弄到底有什么意义?它只是一个过去的习惯。让我修行并精进的建立觉性。

人必须通过这样的决定来控制自己,如果我陷入的念头的链条,我将试着通过使用觉知的对象来保持觉知,比如说手的动作,一旦一个人举起手,

他立刻感觉到,他真实的看到。当手移动,人是知道的。当人能够越来越多捕捉到移动的感觉,走神渐渐消失了。通过这种方式,我获得了基础并真正看到了结果。以前,我习惯于想未来和过去,但是一旦看到念头,这种混杂的念头就会停止。我会停留于当下,与动作一起。

在持续的培养觉性中,人真实的知道手的翻掌运动。他不断的知道(觉知):知道很多次。

当这种真实的知道(觉知)积累,人变得精进于持续的培养觉性,就像一个人勤奋的工作并把许多任务完成。

如果,一个人真正获得觉性,一个人真正的精进于培养觉知,他会获得很多的知道。

获得大量的知道(觉知)是有用的,因为当人陷于念头,或者流连在过去或未来,觉性会把人拉回来,人就不会轻易的跟随念头。如果一个人陷入妄念中,他会立刻回来,他能够回来。

我们能够通过各种姿势训练和升起觉性,比如说经行或者手部动作。 无论你做什么,要知道!呼吸,知道!只拥有觉性,你将会具有基石。过去,我习惯于与呼吸在一起,我会背诵咒语并寻求平静,我会强迫自己平静。这样练习是有用的,因为人获得和理解了平静。

但是当我达到这种知道的状态,我理解这种觉知和觉醒的状态和(奢摩他的)平静是完全不一样的。觉知导致知道,人不会执着于平静。

当我眨眼睛,我们可以知道,当我吞口水,我们知道,动手指、知道,呼吸、知道。

无论何时我们接触什么,我们知道,这些都是例子。

因此,培养觉性是一种艺术,它可以在各种姿势和动作中培养。它所需要的就是投入精力知道我们身体所发生的事情。这就像拥有一套培养许多知道的工具。如果人以正确的方式进行,精进升起。古语说,它容易的就像把一个圆石头滚下山,但是如果人没有以正确的方式进行,它就像把一个圆石头滚上山。

当人正确的做,他就获得了基石,他会精进修行和培养觉知,而不需要其他人督促,他自己督促自己并培养大量的觉性。人变得在日常生活中精进于知道,总是试图找到保持觉知的方法。

即使有些时候,有些人或朋友使我们丢失了它。我们会尽力去避免。我们小心的利用升起知道的机会来亲身的觉知,而不需要它人的敦促。

就像在工作中,如果方式对头,我们精进而又顺利。如果做的方式不对,就像不断的用头撞墙。

我们知道并看到迷是什么,知道是什么。我们知道并看见知道和迷的优点和缺点。

而且,我们会自动的防止和处理事物。人自己拥有答案不再需要询问它人。

如果觉知很多,觉知很长时间,人会看到身体的情形(变化),因为是觉性在观察动作。

然而,这些不会立即发生,因为有些时候,当身体移动的时候,除了只是看到身体,还有其他使我们迷惑的东西,比如说,由于潜意识的念头或各种情绪升起的感觉。

这些东西会导致我们迷惑,但是我们没有。这些东西在那儿,但现在我们看到它们只是感觉。

以前在禅定中训练过的人,只会看到粗重的感觉,但是身体和心中的细微感觉,他们无法看到。

如果我们培养觉性,直到它成为主导,它将能够区分知道和迷,即使在以前是迷在主导。我们能够看透细微的感觉而不牵涉其中。这就像旅行穿过各种村庄,我们把各个村庄抛在身后而不牵涉其中。

但是那些容易丢失觉知的人,会对持续的对升起的念头发生兴趣,总是在判断,由于思考浪费了很多时间。喜恶还有其他它升起的东西。这就是还没有下定决心“遵循正道”的人。

佛陀说,一个小心的人在别人昏睡的时候保持清醒,他摆脱了愚蠢的人,就像一个受过训练的马把那些没有力气的马抛在身后。

不要陷入泛滥的念头,每一刻的知道就是一刻脱离于不知道,脱离于迷。人变得越来越出离,变得善于知道,知道变得简单。在此之前,是容易迷失的,但是当人训练自己,知道会变得简单。

那些使得身体移动的感觉和念头都是名法(NAMADHAMMA),当觉性看到这个,人理解了身。此前,觉性还不在那儿,人还没有发现是念头使得身体移动。人假设是一个自我在移动。

但当人理解身和心,人理解身是一种有许多东西组成的固体。心是心灵、感觉和念头,它接受和知道各种事情。与心升起的有数不清的现象。生气、担心、欲望以及幻象都是一些粗重的现象。它们使得心变得疯狂,而心把它们当作自我。实际上,它们不是自我,但是人不知道,它们只是心的现象而(人)跟随它们而行动,而最终这些现象导致“自我”感觉的产生

但是当“知道”看到它们,人理解它们只是心的现象并可以放下。总之,我们活在的身体就由两个东西组成,名和色。到此,人知道如何区分身与心(名色分别智)。

人可以清晰的知道身与心的关系。这可以称为内观智慧的升起。它是真实清晰的洞察。真相绝不欺骗。这点可以作为一个普遍的标准,老师不能欺骗学生而学生不能欺骗老师。

无论谁达到这种境界,不管国籍、语言,他都会看到这个。

看到这点,就不再有问题,不再有疑惑。人就此放下。当我们睁开眼睛,我们看到各种东西,我们看到石头、树木、蛇在爬。看到很好,如果我们看不到,就很危险,但当我们看到我们就安全了。

但是通过眼睛的看到仍然是欺骗性的,因为它不是觉悟。觉悟不会欺骗,相反,它使人解脱。在觉悟中具有安全:看到就是不再有包袱。当觉性看到身是一个痛苦的组合,一种哀怜身体的感觉就会升起,因为身体不知道任何东西,它只是尽责。它告诉我们危险的信号,比如说热和冷,这样我们就可以采取行动。

我们以前不是这样看的,所以我们会想“我很热”和“我很冷”。但是现在我们看到身,所以我们知道如何解决问题。身体本身就是苦,它是苦的聚集。

人必须呼吸、吞咽和流口水、眨眼睛、站立、躺下、吃、洗澡等等。当我们给它更多的工作,如吸烟,肉体的负担更重了,我们使它承受更多的苦。心也是这样的,当我们愤怒,我们给身体带来跟多的苦。

这是一种从两方面起作用的压迫,从身和心的两个方面,这种身与心的关系是不和谐的。

当知道或者观察的状态,平静升起。身和心以正确的方式相互作用。以前,我认为我没有苦,因为我没有做什么坏事,这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苦是什么,这样想的人就像是一个疯子,沉迷于“自我”中。所以,过去,我不理解自己。

就像,拥有或者成为什么,和相信自己的念头都是危险的,因为人会认为这样想是好的,但是他们没有看到要解决的问题,他们假设事物就是这样或那样的。人通过念头知道,一个人就通过念头产生,人通过念头看,一个人产生了,当人没有与当下接触。当我们接触到的事实与我们的想法矛盾的时候,我们无法跳出苦与念头,,而局限于过去之中。

如果人知道身和心的苦,他会理解他们确实是苦的聚集。痛与病是身的现象,这被称为身的病。愤怒是心的现象,这被称为心的病。当我们不知道这个,我们执着与各种事物并在心里产生苦、如爱、恨、愤怒、欲望和迷。

当我们从这些身和心的病中觉醒,我们看到身和心的苦。就像觉性打开了大门,我们看到了,觉知就像眼睛。

以前,我们眼睛闭着没有看到,只是迷惑于各种现象,但是现在观察的品质(觉性)升起,因为有觉知。这就是训练自己,这就是我训练自己的方式,这是真实的向导。

它使人们看到身与心的假名:如名声、财产、财富、儿童、丈夫、妻子、土地等等。这个世界充满了各种物质和心灵的对象,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都是假名。人清晰的看到这些。

就像是智慧看到这些都是身与心的假名,身与心的病,色法和名法.以前,我们没有看到这些状态,这样我们就陷于这些现象。

知道假名使人知道正道。过去,我会追逐这些东西:迷信,诗歌,歌曲,我相信仪式。这些东西有些会使我感觉恐惧,有些使我感觉到勇气、疑惑、快乐或悲伤。但最后什么也没有,因为本来就什么也没有,只是假名。

有些东西很可爱而有些不是,这都会改变,而我们会一直追逐它们。当我看到身和心以及假名,我感到轻松,这不是普通的看到,但是当你看到,苦消失了。这种粗重的苦,如由于愚痴带来的苦,真正的消失了。

就像完成了学习,人能够读和写,他不再执着,拥有足够的知识并能够承担责任。

我所谈论的是一个普遍标准,它是一个固定的模式,就像数学公式:2x5=10,而不是11

当这些智慧升起,人知道别人所说的,他知道他所看到的对象,只有知道和快乐,这就是内观。因为人现在有了看到法的眼睛。看很有趣,无论是什么,他立刻看到。

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现象,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无论是身还是心,人立刻知道并立刻放下。以前,当心与事情接触,会在心中掀起涟漪。现在心不再涟漪。心放下所接触的想法、对象。

在我还是一个俗人的时候,我在树林里修行。我得使用一个附近寺庙的木头平台,我还买了一个塑料布,作为顶棚。破碎的僧衣当作墙,因为在七月很多雨。在我练习的时候,有些人告诉我应该理解身心,因为他看到我练习了很长时间而没有理解。有些人只练习了一周,就说理解了。但是我练习了2周,还不知道。我心想:我必须自己看到,我不想记忆别人的语句或者通过思维来发现。

这是隆波田的教导,他教导(人们)修行并自己看到。接着,我想,隆波田常说他曾对寺庙做了很多捐助,包括修建了一个大堂。但是我是一个穷人,我没有做过这个。我也许没有机会见法。

这些想法使我感到自卑和怀疑。然后,我想,但我做过很多好事,也许比不上隆波田,但是我做过功德,修建僧侣的小屋,而且我不是一个坏人,我没有任何邪恶的污点。我总是很有道德,因为我的父母都是佛教徒,他们教导我做好事,而且这就是我一直做的。而且当我研究巫术时,我必须保持戒律:我不赌博。我的性格就是这样。

这样反思使我感到自豪,因为我不是一个邪恶的人,但是为什么我无法见法?我问隆波田:有什么修行者在修行之后没有得到任何智慧的吗?

隆波田说:这从未发生过。

“看上去我会是第一个,因为过了两周,我还没有知道任何东西”,我说。

隆波田走过来抓住我的手。

我说:“你做了功德和捐助,但是我没有做那么多,我想我还没有知道的功德”。

他回答说:“没关系,别担心。你在真心的练习吗”? 我说:“是的,师傅”。

隆波田说:“在这儿练习一个月。你一个月的工作能赚多少钱”? 我回答说:“大概1000泰铢”,那是我是一个雇工,做房子的门窗。这是一个建筑工作,熟练工,我一个月最少能得到1000泰铢。

接着他说,“如果你在这儿练习一个月还没有得到任何智慧,我会给你1000泰铢。我向你保证。但是你必须认真的练习”。从那时开始,我努力的练习。

在那些修行的日子,我有的时候会迷失于挑剔某些僧侣,我认为他们还没有我具有戒律,因为我看到他们在玩和说笑话,有的时候他们会让我出去找竹笋尖和爬树摘果子。

我问自己:“这是所谓的修法吗”?

它使我想离开,但是在我心里谴责他们之后,我不再看别人。相反,我只看和听隆波田的。我不再关注他人自找麻烦了。因此,我下定决心去培养觉知和培养觉性。在修法20天不到,我有了体验,许多智慧升起。

当以正确的方式修行,它简单的就像把一个圆石头滚下山。但是以错误的方式就像把一个石头滚上山。错误的方式就像是负担,有许多不喜欢的东西,人不断的想起它们。一个人就像一个疯子一样思考,判断、喜恶,这使人无法得法。培养觉性或者觉知不是什么思考、想法,人必须通过修行来知道。

过去,我是一个巫术治疗师,背诗和唱诵。当我建立觉性之后,这些东西就像脱落了。我再也不做这些。放弃这些没有一丝的不愿。对于仪式不再有愚蠢,幻象,和执着,以后在我的心中再也没有巫术。

过去,我认为自己是一个巫师,能够治愈患者。重复的念诵一首强大的歌曲,直到身体膨胀起来好像要碰到墙。这时候念诵停止了。为了把这个做好,必须经常背诵,诗歌的魔力依赖于念诵,依赖于精神力量。有的时候,我要追逐鬼魂,我用一把剑砍掉它们的头,发出巨大的响声。我为许多人做过。当我培养了觉性,我停止了这一切。

一天,我在练习,隆波田进来,问我怎么样,我毫无畏惧的说:“我现在知道身与心了”。

隆波田说:“如果你通过这个方法理解了,那么继续努力,试着跟上念头,观察它(这里是指无意识中升起的念头)。如果没有念头,就观察动作。当念头升起,要当场看到“。

隆波田教导我与念头一起,带着觉知观察身与心,观禅和看到苦,身与心的苦,看到物质和精神现象,看到身与心的假名。

当念头升起,不应该给它优先权。人应该尽责去观察身与心的活动。不应关注那些自行升起的念头。培养觉知,当念头升起,当能够及时觉知,就不会执着于升起的念头。

因此,培养觉知是我们的责任,一个人培养越来越多的觉知,最后突然能够赶上念头。

就像一个人打开大门,就在念头就要出来的时候,碰上它。我们就等在门口,念头一出来,哐当,我们立刻知道了。

就像是奇迹,念头无法再发展。这使人能够看到念头(无意识的念头)的混乱,看到苦的源头。这不是普通的智慧,就像是在电闪雷鸣之际发生。我确实清楚的看到了念头,之前,我们被念头所推动,而它是苦的起因。

我们随着念头游荡,并迷失于它们,由于念头,我们没有自由。比如说,一个念头升起,人变得害怕,开始想到一些东西,走神、污秽和渴望升起。在此之前,我们看不到这些。

当我和隆波田一起修行。我清澈的看到思想的形成是多么邪恶。就像一个狗追逐一只鹿,我们可以跟随和跟上那些欺骗的东西。就像一个玩把戏的

人,他们通过愚弄别人为乐,一旦我们看清他们的行为,我们能够跟上他的把戏,我们就知道其实没什么。他们无法欺骗那些知道是怎么回事的人。

有两种念头:1无意识的思考,它是迷,它使人迷惑,在此之上会导向错误的道路。2有意识的思考,不要担心,一个人有意识的思考某个东西,利用思考然后结束思考,然后就结束了。

有意识的思考是清澈的,它使人理解功德、恶性、以及地狱,人清晰的体验到这些东西。

我可以百分之百的保证,理解了这些,人就关上了通往地狱的大门,他是一个真正的人。

过去,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因为我看不到假名,我看不到身与心。但是当我能够跟上念头,我停止成为仅仅是一个人,我比以前有更多快乐,我不再像以前一样玩耍,就好像是在某种程度上达到彼岸。如果以做生意作比喻。我好像是一个钻石商人,并得到很多钱。

以前我像是一个丝绸商人,混乱不堪,而我只得到一点点的钱,一点点的快乐和功德。我以为我可以通过他人或者其他活动得到功德,其实只是想象。

看到念头就会发生转变,走神变得不可想象。看到念头使人改变行为,我清晰的看到这一点。

看到念头,就停止了粗重的行为。那些不正确的东西消失了,就像是玩保龄球,王倒了,其他的跟随倒下。

苦可以比喻为树上的果子。当我们晃动树干,果子落下,但不会全部落下。愚蠢,粗重形式的苦和愤怒,欲望和迷都受到影响,但不是很多,它们

只是晃动。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意味着德性,当有了德性,就有了正常,就有了平静。三摩地是指有序的心,有了秩序,就没有混乱,心变得驯顺。

智慧是指知道所有,知道如何自己解决问题、如何解放自己、如何避免堕落、如何避免陷落于各种现象而自由。这是我所知道的,从此我也理解了其他的东西,如天使,成为一个天使就是拥有一个德性的心,不敢去想和做坏事。

我理解了佛教,我理解了三法印(无常,苦,无我)。看到身与心,看到身与心的现象,看到实相,就像有了魔眼。看到所有的这些都是无常,就像看到一个放下身与心的现象的地方,而以前人是执着于这些的。心变得干净,因为没有垃圾在上面,没有了爱、悔、怒、苦、有、失、赢和输的污秽。心的状态可以称之为,看到三法印。功德就是拥有一个向上心,宗教存于我们自身,邪恶要从身口意中去除。如果还是一个想、说和做坏事的人,想通过念诵而在三宝中躲避是没有用的。

我以前不知道这些,我认为念头是精细的,无论想什么,别人是看不到的。但是当我看到,我知道无意识的念头是粗重的,肮脏的,因此,我不敢去想。想都不敢想,那么他会怎么说和做呢。这就是天使,因为他培养了一个内部的天使。

这就是人能够真实看到的天使是在心中升起的,就是害怕邪恶、不敢做那些恶行。

至于那些传统的天使,他们是指那些快乐和轻松的国王或大人物。回顾以前的状态,从看到身与心以后,就像是身与心鼓励我们,它们不远离我们。三法印不远离我们,它们就像是一堆储备,或者是体育运动中的后备运动员。换句话说,他们是一支军队。看到这些状态,给了我们鼓舞。

人了解、看到和理解三法印,好像它们时刻跟随着我们。成为阿罗汉是指一个纯粹的心,当人进入了通向涅槃的溪流,天使会鼓励你。只有真正的人才能够达到中道,修行的成果以及涅槃。因此,真正的人是被认为最高贵的存在。

经典中说生而为人是一个巨大的收获,在那个成为真正的人的状态,心达到很高的状态。

这不是仅仅有两条胳膊,两条腿和一个头在肩膀上。这不是唯一的,因为恶鬼、巨人和饿鬼也是这样的。当修行达到这个境地,可以称为真正的人。

来到机场肯定会有些方便的设施。走到门前,门就自动开了,不需要自己动手。上去,传送带会帮助你携带手提箱,不需要自己携带。四面佛并没有四张脸,它是指四种特性:仁、慈、同情的快乐以及平和。当我理解了这点,它使我想到那些还没有达到的人。我想到我的父亲,我的父亲已经死了。我想到我的母亲。好,我要教我的母亲,我要教我的姐妹。

自我(个人)训练的准则(二)

隆波甘恬

我所说还不是全部,但是如果一个人真正的研究和修行,他会知道很多东西,疑惑会消失。

它使人看到错误和正确,这被成为觉悟。从一个普通人变成一个有德性的真正的人。

训练和练习直到觉悟给你足够的有关天使的理解,理解四面佛,理解功德、定、慧、宗教、功德、恶行和佛教。

不再有疑问,即使是有关未来、鬼魂或其他任何东西。心变得稳定,不再执着于仪式:

所有的东西在内心中都有了结论,因此人停止寻求老师。

佛陀的教导说要与智者而不是傻瓜在一起,是指要与自己在一起,与自己的身与心在一起。

热爱父母是指不做坏事和惹麻烦。尊敬老师不是仅仅鞠躬,而是要保持善性。不要试图在外面寻找天使,他们存在于我们的内部。三宝存在于我们自身。一个好人尊重他自己。当一个人对着佛像鞠躬,不是对那些水泥,砖块和石头鞠躬,它们只是假名。知道高贵,就是要有一个高贵的人在心里,就是说,一个有德性的心,一个纯粹的心。古人语:邪恶的心就是鬼,正确的心就是圣人。

有一次,有40到50人和隆波田一起修行。人们有各种反应,有些人哭了。我从未有过这类问题。即使有些景象产生,我会看到和理解它,就像是有了眼睛,看并如实的看到。

比如说,看到蚊子到处飞,看到蛇爬过来,看到刺。看到森林中草木繁盛的小道或者是清理过的小道。

同样的,看到心中:知道如何去做,再也没有疑惑。对于佛陀的教导不再有疑惑,对于圣人的教导不再有疑惑,不再对假名,实相,景象,以及止和观有疑惑。

人平静的体会到它而没有任何动摇,不再四处搜寻。拥有了足够的知识,立刻能够放下邪恶,做那些需要做好的东西,在我们的身与心中。看到心与无意识的念头,是完全的觉知教导我们,它把这些带到我们的面前,这就是足够的智慧和理解。

曾经,我和教导另外一种禅定方式的老师一起授课,那个老师教导要在心中建立一个图像,但是那群修行者已经有了觉知的人,是觉知的,他们没有想象一个图像,他们不执着于一个标记。

他们不拘泥于任何仪式,如那些通过外在的衣服,敬香等事物来消灭业放下了这些仪式,不再继续做它们。他们停止寻求那些教导觉知之外的老师,因为真实的东西就在那儿。

人认同于那些心中已有的特性(觉性)。

如果你关爱你的小孩,丈夫或妻子,那么就不要为自己制造苦,不要成为一个坏人。如果你是一个坏人,你会受苦,你的父母担忧,他们会因为我们而有问题。爱小孩和妻子不只是念头的问题,人需要正确的行为,不要成为一个制造麻烦的人,而这些都依赖于自己,宗教就在我们自身。

当我们是好人,我们怎么可能会做坏事,到牢里去。法律、监狱、警察、军队和武器的存在都是因为有坏人。如果没有坏人,我们为什么还要这些?为什么还有军队和警察?为什么还有监狱?如果我们表现良好,我们不压迫自己,我们怎么会给别人带来麻烦?希望你们真正的看到和觉悟到这一点。

有些人曾经和我一起练习,我不知道他们理解了什么,他们修行似乎知道了法,但是他们的行为,言论和方式看起来不是。就像是到小学,没有得到好的成绩,不会读。他不能继续升级,他必须留级,因为他的行为表明还有很多东西他不知道。这就是所谓的,没有得到好成绩,他们还没有发现正道,所以不能继续。如果他发现了,他不会回头。看到三法印,就可以升级了。

不再迷惑于假名的形式。可以以好的方法解放自己。人围绕和沿着正确的方向,指向灭苦,持续的练习,练习似乎变短了,不再像以前一样困难。

之前,身体的引动是一件事,心的思考是另一件事。似乎看到念头的人将会把事情放下和解决问题。但是现在,我不需要解决任何问题,只是观察,所有的东西都消失了。观察的状态意味任何东西升起的时候观察,只是观察,继续,持续下去。

因此,我理解到,我看到这就是灭苦的道路,这就是精神生活的方式。看的状态不会受到任何东西污染,因为人不会牵涉其中,只是观察。因此,不涉及其中,就可以通过一种纯粹的看的方式而一直前进。

中立状态意味着不陷落于快乐和痛苦。只是看,看到快乐、看到苦受、看到知道、看到不知道、看到平静,无论发生什么,都看到。

看到自己的内部和外部,不迷惑于它们。即使是他人虐待、谴责和称赞我们。我们只是观察所发生的。无论是冷、暖,饿,都只是观察。观察的状态使人非常灵活,使人能够进步。达到这个状态,人具有非常高的灵活性。就像是在一个废弃的路上开车,不需要太多注意。

但是在一个不是废弃的道路上,有很多人的道路上,就可以立即使用觉知和智慧,不逃离社会。

就像开车在城市,你知道什么是高架、什么小道、知道红绿灯、知道交叉口,立刻左右的事情。这带来安全:观察的状态不会执着,不会有事故发生。是有精神事故的,比如说,想到什么东西,就是一片混乱直到情绪升起。但是有觉知和智慧在的时候,就可以轻松的穿行。就像是一部车的穿行,很简单。没有赛车,就像是高速公路。就像是训练水牛拉车,有些牛训练的好,拉上车走得很快,不需要强迫,不要牵绳子,不需要抽打它们:它们做好拉车的准备。它们能够自己避开树桩,知道向左向右。

观察的状态看到,当一个人精进的观察,他会变得越来越经验,直到成为一个冠军。

就像是一个体育运动员不断练习直到变得很熟练。或者一个艺术家不断的表演。一个专业工作者也需要熟练,他们必须能够使用他们的工具去创造一个美丽和艺术的房子。

培养觉知是同样的,如果大量的培训和修炼,就会变得熟练,觉知就会变成大觉性。

谈及力量,觉性具有很多力量。就像是洪水可以冲刷小河两岸边的垃圾。智慧的力量是同样的,当具有很大力量的时候,人不需要什么努力。它就像是拖拉机,它干净的清除土地,智慧就像是这样。

因为这个原因,那些污秽的、那些心灵上的污秽、那些镶嵌于我们的性格之中的,对于它们的执着形成了我,就像钻石一样硬的变得柔软如丝,因为心的纯粹升起。三个结:我见,怀疑以及戒禁取不仅仅存在于经典中,它存在于我们所有人身上:佛陀的84000教导存在于我们,就在这儿。它们需要在我们这个活生生的三尺之躯中发现。我们行为的本质依赖于我们的心。一个人可以成为鬼、巨人、恶魔、饿鬼、圣人、人、天使或任何东西,它都依赖于我们的心。

观察的心不会执着,它们只是持续的看和观察。最后,“我见”消失了,就是说,自我消减了。持续的观察状态是一种正常的状态,然后,戒从内部升起。它会摧毁愤怒,欲望和幻象,而这些都存在于我们身上,实际上,这些都是粗重的染着,他们还在,但不完整了。一个普通人具有百分百的愤怒和快乐,当觉性培养,快乐和悲伤逐渐削弱,这是觉性品质的标志。我们有喜欢和厌恶的,想要和不想要的情绪。

看到这些情绪的状态表明一个是高度还是低度的圣人。他可以通过这个衡量。不应该通过什么外部的形式或特征来衡量,比如说,他是否受戒,受戒多久,是否有名衔,这些都不是。

其实,这是一个心灵层次的问题,它的上下波动有多大?它的波动很大吗?如果一个人在快乐的时候,无法抑制的大笑,这说明他还是有百分百的快乐。这就是所谓的还是一个普通人。

看的状态是这样的,它不陷于任何东西,它是中性的,它是正常的,因此它是真实的戒。

判断去遵守概念是一种外部的戒,人留心它为了能够与社会共处,它是好的。至于真正的德性修炼,它是一种融化和消化污秽,心不再起伏,因为看到这些之后,它们就无法维持。怀疑以及对仪式的执着被抛弃,因为理解所有的东西都依赖于我们的行动,它不是外部的东西。

这种观察和看的状态而不陷入其中,是一个公式,一种生活的准则。它给了我们指引,不需要记忆和背诵什么东西。佛性不是来自于背诵这些东西,佛意味着知道、觉醒以及拥有一个快乐的心。

任何拥有知道,觉醒快乐的人都在心里拥有佛。它会照料和保护我们,这样我们就不会陷于有害的心灵状态。正如古语所言,法会自动保护修行者不落入不好的境地。如果一个人真正以应该的方式的知道和看到,法就会带来结果。研究的越多,就会看的越清晰。

对三宝的投入和信心也会升起。觉悟和清晰知道的状态就是内观。因此,内观不是关于看到色彩和光线,天堂和地狱。天堂和地狱存于每个人的心中。

我们不应祈祷天使通过各种方式来帮助我们,这对于那些没有避难地(觉知)的人才是合适的,他们以幻想的方式期望外部的避难地。成为一个天使意味着一个人的心对羞愧和错误有感觉。

如果每个人都能具有它,在我们的国家就再也不需要监狱,因为每个人都能保护自己,没有人会给他人带来痛苦。因此,以这种方式看会使人放弃自我观点,怀疑和对于仪式的执着,它意味着一个人自己解决问题。

这种看的状态是对佛性的尊敬,而不是对一幅图像、一个人对僧侣的德性的尊敬,而不是僧袍和光头,对法的尊敬而不是对书籍。和尚的意思是一个优秀的人。一个具有善心,不会愤怒,没有欲望,不会迷惑的人。那种“他侮辱了我,我不会投降“的念头在某些人的心中是不会存在的。

只有放下,理解,清晰的看,直到没有愤怒。得失,苦乐,贬褒都是普通的东西,没有人能成为它们的主人,五尘也是一样,它们是世间的东西,它们属于世间,它们不是我们。

每个色、声、味、香对于它们都有一个世间的滋味。

人们不知道或不理解这个,因此他们总是有一种缺少的感觉,比如说,成为欲望的奴隶。

看的状态使人感到满足,一种足够的感觉,没有缺少任何东西,没有短缺,怎么会受苦呢?

因此当戒在我们每个人身上,我们就不会迷惑,摆脱邪恶,行正事,我们的心也是纯净的。

观察的状态有助于减少这些东西,它使我们理解。它使我们能够克服苦。而它的结果是“一手掌的法”(佛陀曾经把他的教导比喻为一手掌的叶子,

译注:佛陀比喻说他的教导只有一手掌的叶子那么多,但却是可以导致灭苦的法)。

因此,理解法对于达到这种观察境界的人不是困难的。这是真实的,不论你是否研究过,因为获得法与研究没有关系。相反,它是一种弃恶扬善的训练来净化心。这就是法。觉知或者完美的觉知是无法在书籍和经典中发现的,它存在于我们自身之内。不要害怕外面的鬼,鬼在你的心里。佛陀说:远离愚人,亲近智人,尊敬应该尊敬的,这三点是最高的祝福。这儿的愚人不是指那个具体的人。赌徒,浪子,去酒吧的人,喝酒的人都是外部的愚人。但是真正的愚人存于我们内心,就是我们的念头。

如果我们想到坏的念头,有害的念头会引向愤怒,欲望或幻想,导致污秽和渴望。那么亲近智者呢?它就是指在心中有好的念头。比如说,出现问题,我们放下而不纠缠。不要在意,就是这种方式。这是智者。试图不让别人辱骂或责怪我们,是不可能的。

如果我们有好的念头,以正确的方式思考,我们就知道如何放下,我们亲近了智者。

它不是指亲近这个老师或那个和尚,或者是迷惑于某种形式的佛陀。,就像VAKKALI的例子,他始终跟随和盯着佛陀,佛陀看到这个和尚的迷惑,他教导说:看到法,就看到我。VAKKALI于是决定去练习法,最后他觉悟了法。

这就是我所理解的远离愚人,亲近智者,我们应该更广泛的理解它。就像光向外射出,通过这个方法人立刻完全的理解。不是闭着研究坐在那儿知道,而是睁着眼睛。到哪儿都知道,如同正常生活一样知道,同时保持觉知。

佛陀说一个持续觉知的人就像一个舒服的和父母待在一起的人,温暖,慈祥和安全。

我所说的是来自于自我修行的经验。也许还不够详细,但是当你确实决心修行,你将会有自己的体验。你将会自己知道其味道并学到很多东西。我们必须自己看与体验这些。我们必须放下自我,我们必须从自我中解放。一旦我们有了基础(译注:念处),我们就会发现道路,这是自然的法则,这种看的状态,这种知道的状态或者觉知就类似于呆在家里和父母在一起。

因此我们会安全,免于危险,因为父母会保护我们。它符合这种说法:觉性和SAMPAJANYA是最大的帮助,觉性是回忆或觉性,SAMPAJANYA是解脱或者是圆满的觉知,这种看的状态是至上的,因为它有平和、安全、清晰、纯净,它是高尚的戒定慧。看的状态帮助我们理解身与心的现象,知道假名就是假名,知道身与心的苦,知道身与心的病。因此转变发生于心:人变成一个真正的人以及德性的人。PUBBE GATE PUNYATA?是指做好事,知道自己并学到很多东西。

比如说,昨天或今天,我们做了好的事情。过去这个词并不是指前一世。过去在这是指之前的行为,如昨天,上周或去年。因此如果我们遵循到好的方向,结果也就会是好的,我们的心会变得越来越纯粹。有德性的人的心是回归自然的。他的身心处于正常的状态。

这种越来越多的知道把我们带到解脱的溪流。它不会倒退,它向着中道和正果而去,它朝向圣人,即初果,一来,不还和阿罗汉。

知道的状态就像一个有着强大支援的战士,他不断扩大自己的领地直到掌握控制。因此,疯狂的行为再也无法存留,因为法的军队在那儿。就像一个胜利的战士,那儿就是觉知。

观察和看的状态就是战士的胜利,在这点练习正好,没有什么障碍,没有什么抵抗的敌人,因此将会是顺利的。观察的状态使得物欲的恶魔,成为和不知道,无法存留。这些恶魔都是停留在潜意识中已经成为习惯的精细的污秽。看的状态停止了它们,如果它们不停止,它们也会逐渐消失。这就像番荔枝,有些还在树上,已经枯萎了。觉性使得我们以一种有尊严的方式观察污浊,人不再是念头的奴隶。

当妄念开始升起,掀起波澜,当觉性看到它的时候,念头就会停止。它会彻底投降。当有了觉悟,就没有欺骗。无论苦在那儿,人可以被发掘。就像油和水,即使一点点油,它也会漂在水上。法也是一样,它总是会在那些不是法的上面,这是自然法则。

苦也是一样,它无法在不苦之上。我们可以把苦比作水,不苦比作油。我一直是在比喻,当你真正练习的时候,你会自己觉悟。不会再有苦,你也不会去想苦,因为你把它当作是不净的。就像一个有着干净衣服的人怎么会让脏东西在上面。

即使有东西在上面,他们会立刻刷掉它们。就像在过去,我们是脏的,这也是愤怒与痛苦总是与我们在一起的原因,我们从来不知道心的纯洁。当我们发现了心的纯净,我们不再会容忍脏东西。执着自我的苦就是一种细微的污染,以前我们不知道,但是一旦我们知道这是污染,我们就克服了它。就这样,我们就能够逐渐的消除自我。看的状态导致正常,当正常升起,人就有了合适的标准,人就会把它当作生活的原则与指南。看与观察的状态使我们克服了物欲、成为、忽视,或其他导致想要或获得的心理状态,心灵被解放了。

在经典中提到,初果和一来都是那些仍然要重生的人,就是说他们在死后需要重生以便努力在未来成为阿罗汉。但我理解重生这个词为念头、兴趣或者任何导致欲望的东西。当一个人克服它,他就会放下,不会再去多次想它。比如说眼睛看到形状,耳朵听到声音,一他会一次一次的去确认和思考,直到渴望和欲望升起。

对于不还者,只有一次生命(这一生),它指(无意识)念头进来一次,他们不会再去想过去的东西。他们已有觉悟和力量:想一次,它消失,他们不会再回去,因此不会有再生。生不是指从母亲的子宫里生出来,这样的生只发生一次,每个人都知道。但是这儿的生是指身心的生与灭(换句话说,对自我感觉的无尽的升起和消失)

佛陀说:在我获得内观的智慧之前,我在轮回中流转了无数次,我寻找造因者,也就是说:渴望,那种创造了”成为”的东西。每次出生都是苦。无数次这个词是指身心的升起和消失。

菩萨(佛陀成佛之前的故事本生经)的故事就是指这些,这不是说佛陀在前世成为兔子或者什么,但是那样解释也没什么错。对于不还者,出生就是念头升起之后立即被放下,因此没有什么东西留下,对他来说没有什么价值,没有业被创造。这样的人不是念头的奴隶,他们是自由的。他们很少与“我”或者“我的”这些概念发生关系。这些事情都消失了。不需要别人告诉我们,我们自己发现和看到这些东西。

是觉性告诉我们,它告诉我们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人真正的清晰看到。四禅有各种因素,初禅比如说有5个因素。禅很难理解,必须亲证。人可以产生它们,但是它们也会使人受限。因为它们的吸引力,它给人一种快乐的

感觉,被称之为世间的快乐。但是那种超越世间的快乐是没有这种诱惑的。当看的状态升起,心变得越来越自由并导致最高的纯净。

变化发生,也就是说,人从所有业中解脱。我和看这两个词相互分离。过去总是有个我在那儿,有个自我在意识深处,但是通过全面的练习,它们分离了,不再联系在一起。

就好像五蕴脱落像个瓶子或玻璃一样破碎,它们变得不再可以使用。在这个阶段,老师是需要的。

让我告诉你我在这个阶段修行的经验。在那天午饭之后,我没有从位子上起来。隆波田看到我坐在那儿就问我:怎么了?我告诉他我在修行中的结果。他说,你真笨!当这些东西脱落和分离,你为什么不回到觉性?然后我理解隆波田所说的当心已经解放的时候他会教导最终的智慧。当我回到小屋,我放下水壶和杯子,为自己感到骄傲。过了一会,它又发生了。当我直接观察,我理解当心解脱的时候,肯定会有这个事实的智慧。这些事情相互依赖。它确实是超越生,老病死的。就像五蕴失去了作用。

过去,这五件事物勤奋的履行它们的责任,但是现在它们脱落,萎缩和停止。它们准备好回归自然。但是生命还要继续,因此人必须保持觉知。当他迷失的时候,他应该回到觉知。如果练习是正确的,就不会是其他样子。到了这点,我想起了父母。他们抚育我是有价值的。他们的儿子出生就是为了达到这个最终的目标。这点是百分之百的自然。人超越生死。就像佛使比丘说(泰国南部的一位非常闻名和智慧的禅师)的:死亡之前的死亡(在物质的死亡之前的自我意识的死亡),如果我们把练习法当作一个运动,它就是不死的运动,因为那儿没有生老病死。这就是我的理解。

任何人都可以以同样的方式发现,它不限于国籍,语言和学习。下定决心去练习,如果你能够觉知你升起的胳膊,就可以了。这就是道路,这是最好的道路,它就是理解生命的方法。我就是这样训练自己的,一直练习到最终目标!我所说的不是基于逻辑思维而是我的亲证,它是自然的法则。我的言辞可能并不是与经典上完全一致,不要在上面花费精力,什么地方对了什么地方错了。不要使用判断来对立事物,即使它可能是对的。我们应该把这些言辞当作学习的建议,自己去看和了解。

愿任何对此有知识和愿望的人能够传播出去,这不是为了压制什么人而是为了带来更多的对佛陀教导的信心,更强的对三宝的信心。

一个真诚的修行者会得到结果,他会真正的知道和看到,将会真正的去除此生的烦恼。这是生命的真正形式,这是友谊的本质。没有什么能够改变:只有公正。愿你的生命能够达到此点并看到生命只是过程和条件。

过程是指身体必须吃喝和排泄,它必须休息和睡眠,它必须谈话,这些都是根据世间的传统必须进行的。以正常的方式使用你的生命,就像这样,不要愤怒和受难直到死亡。过去老师习惯说:”不要认为就是这样,或那个谈论法的人,也不要完全否定他们”。今天,对于佛教人们的信仰很差。人们倾向于相信这个或那个老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但是一旦一些事情动摇了他们的信心,他们就心碎和失望,这是不对的。我们应该对法有信心。我们应该用法来培养生命的质量。

不要执着于“我的老师”和“我的隆波”,因为这种信仰不会带来进步,相反这是一种导致倒退的信仰。当你理解了这点,通过练习来试验把你的行为当作标准。当你做并看到结果,信心自然升起。不是因为那个人说了正确的东西信仰升起,或者是因为某人的性格,行为,这种信仰是危险,因为它

不是佛陀所教导的信心。过去,在佛陀详细阐述了法之后,他问舍利弗:你相信我所说的吗?尊贵的舍利弗说:不,我不相信。坐在那儿的别的僧侣都谴责舍利弗尊者,说,他竟然不相信佛陀。他们对此进行抗议。接着,佛陀问舍利弗,你是怎么看的,舍利弗尊敬的回答佛陀,我不相信尊者,是因为你所教导的都是我知道,看到和已经认识到的,因此对此,我没有怀疑,也没有必要去相信别人。

接着,佛陀对僧侣说:把舍利弗作为你们的榜样,一个人必须试验和练习直到他成为法。如果一个人还有愤怒和苦,那么他就还不能解决问题,愤怒和苦不是我们,但是是我们迷惑了。如果我们没有迷惑,那么就没有愤怒和苦,只有两个东西存在于我们的生命,即知道和迷惑。我们是更多的迷惑还是更多的知道?我们必须对此反省。如果我们仍然和迷惑在一起,我们将会体验苦和愤怒,这是自然的。

如果我们与觉性在一起,我们不会有愤怒和苦?如何才能与觉性在一起?我有一个供所有人尝试、学习和练习的方法,我不只是在讲故事,我能够为你安排地方和食物,你不需要付钱。这是因为有些有信心的人,提供了食物的费用,以供那些有兴趣的人参与和练习。

一年大概有1000美元,一个月大概100美元。引导禅修是我的工作,我将会完全,善巧的进行。我将会在那儿成为你的朋友。

现在是黄金时代。佛、法、僧、中道、道果和涅槃真实存在。你可以在你的生命中体验到他们。如果你知道这一点,这意味着你有解脱的善根。

佛陀是和觉知一起的,这就是解脱的善根,它会在未来成长。愿你们真正能够在你的生命中发现真理。总之,训练自己意味着培养觉性。觉性就是标准。它是最有效的,到达这点上人可以成为观照者。觉知使得心纯净,这

是中道,这是修行的全部。觉知的人立刻达到了成为观照者。正如经典所说(佛陀最后的教导):只要比丘过正道的生活,世上就不会缺少阿罗汉。

不要认为这件事很难,因为你可以做,你可以成为,当一个人以正道的生活,他不会因为念头陷于烦恼。相反只有中性,没有高兴没有悲伤。观照的状态引导人到达这点,这点没有快乐和苦受,没有爱和恨,没有喜爱和厌恶。到达这点超越了世间,它称之为出世,而世间这个词是指一个人还有自我的感觉,还有快乐和悲伤。如果人以正确的方式修行,心会自己安顿。以正道的方式生活不是指必须待在丛林,如果一个人有连续的觉知,它就是以正道的方式生活。

不需要到森林中,双眼紧闭的坐着和专注的行走,不是这样的。而是下定决心保持警觉,使得觉性持续。不需要寻求外人来帮助。自己修行,自己觉知,自己提醒自己,自己解决问题,然后将会没有苦的生活。

祝福你们,我要说:愿你知道愤怒最后一次,愿你最后一次知道苦。直到死亡都没有愤怒,直到死都没有苦,因为没有最高形式的生命,它只是惩罚你自己。

真正的生命 ---岩松

真正的生命是我们的觉性。 真正的生命是永恒的,

从来没有生, 也没有死。 大多数人都怕死,

因为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死。

其实当我们失去觉性的时候,

当下我们就死了。 真正的生命既不伟大,

也不渺小。 就像一杯纯净水, 是那样的平淡。 真正的生命 没有愁叹, 没有忧虑。 拥有这样生命的人, 必定是一个活者当下的人。 而一个活在当下的人, 必定是一个喜悦的人。

这样的生命值得求法者用其一生去寻找。

隆波田法语 岩松译

我们必须学习自己。 我们必须教导自己。 我们必须看自己。 我们必须知道自己。

我们必须明白自己。 我们必须觉知自己。 因此不必对别人感兴趣。 只是单纯地觉知肢体的动作, 不要把练习当作一件特别的事来做。

不要着急, 不要怀疑, 不要揣测, 不要期待成果, 只是简单的移动肢体, 一次觉知一个动作。 当我们失去觉性时,

让它去。 当我们有觉性时,

也让它去。 有时候我们能知道, 有时候我们不知道,

都让它去, 但都要觉知。 肢体移动时, 要知道;

念头来时, 也要知道。

这是一个每天24小时的练习。

专心致志地去练习, 舒服地去练习。 如果我们正确的发展觉性,

最长不超过三年,

或者一年,

最短一到九十天(就能灭苦)。 我们不必讨论练习这个方法的结果。

“不苦”是真实存在的。

生命的艺术(一)

隆波甘恬

我们来听法。在我们的生命中最不能缺少的就是佛法,其它的暂时缺少一些也无大碍。我们的生命就象绿叶上面的露珠一样,要小心不能马虎,一旦破戒或者造恶业的话,那就可以说是没有生命了。

我们的生命应该是“没有怎么样”,“不成为什么”。如果还有怎么样,还有成为什么,那不是生命,真正的生命是没有成为什么,如如不动。我们要靠的就是这个“不成为什么”,这就是佛法。法会带着我们,使我们没有成为什么,让我们一直都是“正常”的。“正常”是心的家,我们要把自己的心修到正常。如果不修心就不正常。

因为这个世间太有味道了,它常常让我们陷入迷失的状态。心外迷,心内也迷。这世间让我们迷的因素太多了,我们应该努力地去修,让自己不断地去觉知,掌握好技巧。“觉知”是生命的艺术,艺术是我们的生命没有怎么样,没有成为什么,不管生活中发生任何地事情,我们都没有怎么样。乐来了没有成为乐的主人,苦来了没有成为苦的主人,当贪嗔痴慢疑的念头来时,不要立即跳进去然后成为它,那不是真正的生命。我们的心总在追求世俗的滋味。它是不断变化的,是无常的,有爱就有恨,有乐就有苦,有嗔心还会有疑心慢心,这是世俗间的滋味。

我们要有正确的立足点,要有安住的处所。心外的财富是“世俗谛”,可以解决贫穷的问题,可以解决吃饭的问题,解决生活中很多的问题。心内的财富呢,是我们的心没有成为什么,安住在没有成为什么之上,不要让我们的心总在世间的爱恨,取舍,欣厌上打转。心应该没有怎么样,没有成为什么,我们心的最终目标就是踏上涅盘之路,而涅盘就是没有成为什么,这是最究竟的。

就如走在道上的人一定要到达目的地,归乡的人一定要回到家,去上班工作的人要能到达办公楼一样,我们的心也要有一个目的地,心的目的地是没有成为什么,没有什么要做的了,意思是该做什么做着呢,但心并没有怎么样。错了,没有因为错,心就怎么样了;对了,没有因为对,心又怎么样了。但我们从对和错中会学得更加聪明了,聪明是我们要学习的;迷也是我们要去学习的,去用功的;犯错了也是我们要去学要去下一番功夫的,那绝不是一条死胡同。苦来了,我们不去苦;迷来了,我们不去迷,这叫学习,这叫用功,这叫真正的在修行。如若苦来了你就苦,迷来了你就迷,这样的人没有在修行,我们要有觉性,时时刻刻都在检查自己,什么来了检查一下,

发生什么了观一观看一看,不管我们做什么都要有觉性地去观去看。迷是不正确的,不迷是正确的,苦是不正确的,不苦才是正确的,我们去看,去观,去体验一下就清楚了。体验一下迷与不迷,体验一下苦与不苦,修行就在这修,用功就在这用,就是经验中才能有所悟,一个有觉性的人就是在这来修。

不需要问任何的问题,我们来培养觉知。让觉知成链,达到觉性圆满。不断地看到自己,知道自己,不管它从哪一面来袭击我们,我们都有最好的保安和最好的看门人,若我们没觉性,就象一幢没有保安的大楼,有进有出不安全。觉性和正知就象保安一样,让我们不会有任何的损失,我们的生命中无常随时都会现前:自然的灾难也有很多很多,象风灾,火灾,水灾,盗贼猖狂,君王昏庸等。发生这一切的原因,是因为没有保安没有管理,糊涂度日,错过光阴,终日被烦恼尘垢染污埋没,不见光明,触境就生情,取舍如故。完了!损失太大了!贪嗔痴慢疑,爱恨妄执,让我们损失了太多了!心总被染污,而不能稳固地安住在觉性上,所以我们要培养好这个看门人。不断地觉知,保持觉性,有了觉性就有如在歇息,不用再在六道轮回中游走。如若没有觉性,就会一直随业流转,生-灭,生-灭,念头常掉到过去的不好的事情里面去,越悲伤越去思维,越觉得有味道,此刻你已完全迷失在黑暗中了,你要能学会从黑暗中走出来。黑暗障蔽了光明,黑暗中本来就有光明的存在,它是一个东西,“一个”,如果有“两个”,那不是,只有一个是“一体”的。迷没有了,只有不迷;苦也没有了,只有不苦。一个,我们的生命中只有一个。一个就是不成为,修行清静。

梵行就是要在“一境”中,不是“一”的境界呢,太多太多。我们常常肆意放纵自己的念头,所以我们才要来看自己,训练自己,让它变成艺术。生命的艺术跟世间的艺术不同,不苦是艺术,不迷是艺术,不慢不疑不掉举

都是艺术。这个艺术很美丽,不是世俗的那种美丽,是清静的美好的生命,清静不被染污,最终是没有什么,没成为什么是最美好的。若你还会成为什么,就是还会被染污,被苦染污,被乐染污,被贪嗔痴染污,被爱恨染污,被心念染污。有时我们看不见清静的干净的,因为被染污的东西障蔽住了。就象乌云遮蔽了太阳和月亮,乌云并不是月亮,我们的生命才是月亮,不论乌云如何地障蔽,月亮依旧存在,并且没有成为什么。不管别人怎么诽谤我们或恭维我们,不管是得失苦乐,都象是乌云遮住了我们的心,其实心并没有怎么样,不论别人如何的诽谤与恭维,我们的心依旧没有怎么样,内心已经充满了光明,太阳在白天发光,月亮在黑夜发亮,但“法”,“觉性”之光不管是在白天或黑夜都大放光明!“不成为”,这才是真正的生命。

因此我们要学习,要用功,要真能契入,我们完全可以依靠它,将它运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别人也可以做到,谁都可以。一个真正在这个上面用功的人是有大功德的,自己得到了大智慧,大自在,身边的人也能感受得到那种清凉。这个拥有了,其它的就很容易了,不会再迷失,不会再愚痴,我们始终都是走在正道上。思维是正确的,举止是正确的,言语是正确的,身口意都在正道上,工作学习都在正道上。一个没有智慧的人常在迷心中犯错,一个有智慧的人做什么都自信圆融,圆满,遇事能够看得很透彻。达到彼岸达到目的地的人就如圣者站在最高点,远眺山下一目了然。可在低处的人呢,是看不到高处的大好风光的,心做到不成为,就是在最高点,往下看去,一切都清清楚楚,解脱就在此地!成为了呢,那是被染污的境界,“看见,不成为”则是清静的境界。佛陀教我们看见,也赞叹那些能看见的行者,佛陀还教导我们---谁见到法,就是见到我,谁见到了佛就是见到了真理,谁见到了真理,智慧就接连地涌现。接连地就是缘起,比如我们迷,不是一开始

就迷,因为不知道所以才会迷。不去责怪自己为什么不知道,不去责怪自己的行为,那都是因为我们平日没有下功夫去修去觉知。不要去怪罪别人,哪里做的不对,应该好好地去检讨自己,改变自己,解决自身的问题。就这样我们在迷中学得更聪明了,从不知道中下手,好好用功,让觉知力增强,让智慧增长。再比如说生气,起嗔心就去怪别人做了某事惹得我们很生气。“知道吗,你迷,你才生气”。迷是在我们平日的一言一行里出现,是在我们自己的举止言谈及生活中产生的迷。如果我们做的想的修的都是知道,知道,就不会迷了,因此还是要在我们的行、住、坐、卧学习工作上去知道,去培养觉知。再比如苦和乐,也是一样,并非好端端地就苦就乐的,它是有原因是的,一切都是因缘生因缘灭,不要在对错好坏中争执不休,我们因在自身上找原因,在自身上解决问题,这样问题就不复杂,也不难解决。比如一个团体出现了问题,因为每个人的想法意见都不一样,我们大家每个人都应自觉地去改变自己不正确的知见,而不是让其中某个人持着自己的见解去解决问题。那我们呢,谁迷了就马上改变自己,让自己不迷,谁看到自己的不满意就去改变自己,让不满意带来的苦变成知道,让满意和不满意彻底消失,满意不是觉性,不满意更不是觉性,是由某个因缘产生的世间的味道,就象我们课颂的巴利文经典中说道,“Setima vinalogei apicha tomanasang”,“有觉性地让满意和不满意消失掉”。满意和不满意在哪里?在个人的因缘中,我们要能看见,看见了就能解脱,如若没有觉性就无法跳脱。满意时就跟满意在一起,看不见满意,就跟不满意在一起,看不到不满意已完全将你吞没。满意与不满意成了主人了,没有人照顾,关照,我们的生命就如此地被烦恼习气奴役控制侵蚀。因此我们要培养觉知,知道,知道,觉知,觉知,让觉性成链,让光明智慧显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ih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