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常用实词120
更新时间:2024-01-07 00:0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古代汉语常用实词120
音序 A 词条 爱ài 义项 1. 喜欢,爱好。 例句 例:“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劝学》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过秦论》 愛 本义:行走的样子 2. 怜惜;爱惜。 3. 仰慕。 4. 舍不得;吝惜。 例:“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六国论》 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例:“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过秦论》 例:“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孟子·梁惠王上》 安 ān 1. 安定;平静。 例:“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 例:“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 本义:安居2. 使安定,平静。 3. 安抚。 例:“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 例:“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赤壁之战》 4. 安乐;安适;安逸。 例:“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论语·学而》 5. 代词。表示疑问。相当于“什么”、“什么地方”。 6.副词。表示疑问。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史记·陈涉世家》 例:“沛公安在?” 《鸿门宴》 相当于“怎么”、“岂”。 B 被bai 1. 被子。 2. 覆盖。 例:“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杨修之死》 例:“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被 本义:被子3. 蒙受;遭受;领受。 例:“禹,汤被之矣。” 《论积贮疏》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荆轲刺秦王》 pī 1. 后作“披”。 穿着。 例:“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 2. 披散,披着。 例:“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 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孙子·谋攻》 例:“焉用亡邻以倍郑。” 《烛之武退秦师》 例:“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例:“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 倍 bai 1. 照原数等加。 2. 引申为增益。 3. 加倍;更加。 4. 通“ 背 ”。背弃,倍 本义:背叛、违背本běn 背叛。 1. 草木的根。 例:“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 《国语·晋语》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谏太宗十思疏》 1
本 本义:草木的根鄙bǐ 2. 事物的根基或主体。 3. 探究,推原。 例:“盖亦反其本矣。” 《孟子》 例:“抑本其成败之迹。” 《伶官传序》 4. 谓原来的,固有的。 例:“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 5. 版本。 1. 边邑;边境。 例:“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 《指南录后序》 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为学》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烛之武退秦师》 2. 粗俗;质朴。 3. 浅陋;低贱。 例:“子路性鄙,好勇力。” 《史记》 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 例:“孔子鄙其小器。” 《训俭示康》 例:“臣愿为鄙心意公,公无以为罪。” 《战国策》 鄙 本义:边远小邑 4. 鄙视;轻蔑。 5. 用在名词前,用以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 兵bīnɡ 1. 兵器。 例:“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过秦论》 “弃兵曳甲而走。” 《寡人之于国也》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六国论》 兵 2.兵卒;军队。 本义:武器、兵器例:“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3.军事,战争。 4.用兵器杀人。 病bìnɡ 1.重病;伤痛严重。 例:“左右欲兵之。” 《史记·伯夷列传》 例:“公疾病,求医于秦。” 《左传》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人琴俱亡》
病 本义:重病2. 疲惫。 3. 贫困。 例:“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孟子·公孙丑上》 例:“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捕蛇者说》 例:“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训俭示康》 例:“朕得百姓欢乐,虽自病亦何害!” 《续资治通鉴》 例:“茶为西南病,氓俗记二李 。” 《送周朝议守汉州》 例:“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论语·卫灵公》 例:“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石钟山记》 例:“故察己可以知人,察今可以知古。” 《吕氏春秋》 例:“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自题小像》 4. 缺点;错误。 5. 艰难困苦。 6. 祸害。 7.忧虑。 C 察chá 1. 考察;调查。 2.明辨;详审。 3. 知道;理解。 察 本义:详察、详审、细究朝zhāo
4. 经考察后予以举荐。 例:“德行高,察孝廉不起,老于家。” 《许氏世谱》 5. 清高;清白。 例:“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史记·屈原列传》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 早晨。 例:“朝辞白帝彩云间。” 《早发白帝城》 2
1. 朝拜。 朝 本义:早晨(日出草莽而例:“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邹忌讽齐王纳谏》 2. 臣下进见君王。 3. 朝代。 例:“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两朝开济老臣心。” 《蜀相》 月未落)cháo 曾zēnɡ 1. 副词。乃;竟。 2. 重。指中间隔两代的亲属。 3. 通“ 增 ”。增长;本义:蒸食物的炊具增加。 例:“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愚公移山》 例:“曾祖父母为士者如众人。” 《仪礼·丧服》 曾 例:“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 c?nɡ 1.副词。尝;曾经。 2.通“ 层 ”。重迭。 例:“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例:“荡胸生曾云。” 《望岳》 例:“乘犊车,从吏卒。” 《赤壁之战》 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赠汪伦》 例:“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 《涉江》 例:“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过秦论》 例:“周人乘黎。” 《尚书·西伯戡黎序》 例:“世衰民散,小人乘君子。” 《汉书·礼乐志》 例:“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陈涉世家》 乘ch?nɡ 1.驾御。 乘 本义:登、升shanɡ 2.乘坐。 3.登;升。 4.利用;凭借。 5.战胜。 6.欺凌;侵犯。 1. 一车四马的总称,多指兵车。 “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 《过秦论》 例:“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 《殽之战》 2.数词。古时计物以四为乘。 3.春秋时晋国的史书。后用以称一般史书。 例:“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 《孟子·离娄下》 诚ch?nɡ 1.诚实;真诚;忠诚。 例:“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愚公移山》 2.真正;确实。 例:“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六国论》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 3
3.假如。 例:“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 《赤壁之战》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隆中对》 誠 本义:诚信、忠诚除chú 1.宫殿的台阶。 2.清除,去除。 3.修治;整治。 4.拜官,授职。 例:“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 《史记·魏公子列传》 例:“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 《答司马谏议书》 例:“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五人墓碑记》 例:“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后序》 除 本义:宫殿的台阶 辞cí 1.诉讼的供词。 2.解说,辩解。 3.文词;言词。 4.告知,告诉。 例:“狱辞无谋、故者。” 《狱中杂记》 例:“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论语·季氏》 例:“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信陵君窃符救赵》 例:“使人辞于狐突。” 《礼记·檀弓上》 例:“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鸿门宴》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琵琶行》 辭 本义:讼辞 5.告别,辞别。 6.推辞;辞谢。 7.古代的一种文体。 从c?nɡ 1. 跟从,跟随。 2. 追逐。 3. 使跟从,使跟随。 4. 追求。 本义:随行、跟随例:“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史记·项羽本纪》 例:《楚辞》、陶潜《归去来辞》。 例:“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夏师败绩,汤遂从之。” 《尚书·汤誓》 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鸿门宴》 例:“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蒹葭》 從 C 5. 听从;顺从。 6. 从事;参与。 7. 介词。在;由。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8. 次;副。 例:“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弟走从军阿姨死。” 《琵琶行》 例:“从此道至吾军。” 《鸿门宴》 例:“前世职次皆无从品。” 《魏书·官氏志》 例:“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过秦论》 例:“欲不可从。” 《礼记·曲礼上》 例:“知彼知已,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 例:“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庄子·养生主》 z?nɡ 1.合纵。 2.放纵。 D 殆dài 1.危亡;危险。 2.困乏;疲惫。 殆 本义:危
3.大概;几乎。 例:“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六国论》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石钟山记》
4
险、危亡当dānɡ 4.通“ 怠 ”。懈怠。 1.对等;相当。 2.对着;向着。 3.担任;充当。 4.承受;承当。 例:“商之先后,受命不殆。” 《诗经·商颂·玄鸟》 例:“小国之上卿,位当大国之下卿。” 《礼记·王制》 例:“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 例:“猥以微践,当侍东宫。” 《陈情表》 例:“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 《窦娥冤》 例:“北邀当国者相见。” 《指南录·后序》 例:“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捕蛇者说》 例:“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 《廉颇蔺相如列传》 當 本义:对着、向着 5.主持;执掌。 6.抵敌;抵当。 7.应该;应当。 10.连词。相当于“倘”例:“先祖当贤,后子孙必显。” 《荀子》 “倘若”。表示假设。 11.判处。 dànɡ 1.适宜;适当。 2.当做;算是。 3.抵押。 道dào 1.道路。 2.取道;经过。 3.方法;途径。 4.事理;规律。 本义:道路例:“当高罪死,除其宦籍。” 《史记·蒙恬列传》 例:“古者天地顺而四时当,民有德而五谷昌。”《礼记·乐记》 例:“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 《孟子·离娄下》 例:“以王子姑曹当之,而后止。” 《左传·哀公八年》 例:“怀其璧,从径道亡” 《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项羽本纪》 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 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例:“于是废先王之道。” 《过秦论》 “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卫灵公》 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孙丑下》 例:“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竹枝词》 例:“不如小决使道。”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例:“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楚辞·离骚》 例:“太尉周勃道太原入,定代地。” 《史记·高祖本纪》 例:“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 《赤壁之战》 例:“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游褒禅山记》 3.引申为正确。 本义:得到、获得例:“‘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六国论》 4.满足;得意。 5.适宜,得当。 6.用在动词前表示能够。 děi 度dù
必须。 1.计量长短的标准。 例:“必得定从而还。” 《史记·平原君列传》 例:“同律、度、量、衡。” 《尚书·舜典》 5
例:“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史记·管晏列传》 例:“阴阳和而万物得。” 《札记·郊特牲》 例:“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石钟山记》 道 5.政治主张或思想体系。 6.道德;道义。 7. 说;讲述。 dǎo 1.疏通。 2.先导;引导。 3.介词。从;由。 D 得d? 1.获得,得到。 2.指收获,得益。 得
2.程度;限度。 3.法度;规范。 4.胸襟;器量。 例:“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论积贮疏》 例:“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张衡传》 例:“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史记·高祖本纪》 例:“生死早已置之度外。” 例:“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元夕》 7.泛指过。用于空间或时间。 du? 1.丈量;计算。 2.推测;估计。 例:“度,然后知长短。” 《孟子·梁惠王上》 例:“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 例:“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论语·颜渊》 例:“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是昨非。” 《归去来兮辞》 例:“孔子之所立也,而墨子非之。” 《淮南子·泛论训》 例:“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劝学》 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凉州词》 度 本义:法度、制度 5.打算;计较。 6.量词。次,回。 F 非fēi 1.违背,不合。 2.不对;错误。 3.责备;反对。 4.不,不是。 非 本义:违背、相反复fù 1.还,返回。 2.恢复;康复。 例:“昭王南征而不复。” 《左传》 例:“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捕蛇者说》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师说》 3.重复;反复;回环。 例:“山重水复疑无路。” 《游山西村》 複 本义:回来 4.告诉;回答;回复。 例:“王辞而不复。” 《史记·司马相如传》 5.又;更;再。 6.报复。 例:“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有北面复匈奴之志。” 《盐铁论》 7.谓免除徭役或赋税。 例:“沛幸得复,丰未得复。” 《史记·高祖本纪》 8.通“ 覆 ”。庇护;覆盖。 负fù 1.以背载物。 2.承受;担负。 3.依恃;凭借。 4.背弃;辜负。 本义:背负例:“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齐桓晋文之事》 例:“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逍遥游》 例:“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不知彼而知已,一胜一负。” 《孙子·谋攻》 例:“通家尚负责数巨万。” 《汉书·邓通传》 例:“乃祖吾离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 《左传·襄公十四年》 例:“复之以掌,虚若无物。” 《促织》 負 G 盖ɡài 5.战败;失败。 6.亏欠;拖欠。 1. 用白茅编成的覆盖蓋 2.遮阳障雨的用具。指
例:“日初出大如车盖。” 《两小儿辩日》 6
车篷或伞盖。 3.器物上部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4.遮盖;覆盖。 5.超过;胜过。 例:“员径八尺,合盖隆起。” 《张衡传》 本义:盖房的茅苫 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敕勒歌》 例:“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 《赤壁之战》 6 .副词。大概,大概是;例:“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游褒禅山记》 恐怕。 7.连词。承接上文,表示原因或理由。 例:“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季氏将伐颛臾》 8.语气词。多用于句首。 例:“盖儒者所重,尤在于名实。” 《答司马谏议书》 h? 故 ɡù 通“ 盍 ”。何。 1.缘故;原因。 2.事,事情。 例:“技盖至此乎?” 《庖丁解牛》 例:“既克,公问其故。” 《曹刿论战》 例:“父母俱存,兄弟无故。” 《孟子》 故 本义:事、事情3.意外或不幸的事变。 例:“国有故。” 《周礼·天官·宫正》 4.指旧的事物。 例:“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念奴娇·赤壁怀古》 5.指旧交;旧友。 6.过去;从前。 7.副词。本,本来。 8.副词。故意。 例:“君安与项伯有故。” 《鸿门宴》 例:“燕太子丹,故尝质于赵。” 《史记· 刺客列传》 例:“此物故非西产。” 《促织》 例:“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信陵君窃符救赵》 9.副词。特意;特地。 例:“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 10.连词。所以,因此。 例:“故木受绳则直。” 《劝学》 顾 ɡù1.回首;回视。 2.视,看。 3.探望;访问。 例:“相如顾召赵御史。” 《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 《促织》 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 “将军宜枉驾顾之。” 《隆中对》 4.顾惜;眷念。 5.但是,却;反而。 例:“念父母,顾妻子。” 《报任安书》 例:“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不知计所出耳。” 《荆轲刺秦王》 “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 《黄花岗烈士事略》 6.只是;不过。 例:“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7.岂;难道。 例:“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为学》 例:“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过秦论》 顧 本义:回头看 G 固 ɡù 1.坚固。特指地形险要和城郭坚固。 2.稳固;安定。 3.固执;顽固。 固
例:“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天时不如地利》 例:“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愚公移山》 7
4.安守;坚守。 本义:城例:“秦数败赵军,赵军固璧不战。” 《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蔺相如固制止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郭坚固,5.副词。一再;执意、地形险要 坚决地。 6.副词。原来;本来。 例:“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六国论》 7.副词。的确;确实。 例:“斯固百世之遇也。” 《五人墓碑记》 8.副词。固然。 例:“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报任安书》 例:“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周南·桃夭》 例:“臣请完璧归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 例:“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赤壁之战》 归 ɡuī 1.古代谓女子出嫁。 2.归还。 3.返回。 4.趋向;归附。 歸 本义:女子出嫁kuì 国 ɡu? 通“ 馈 ”。赠送。 1.国家。 2.国都。 例:“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诗·邶风·静女》 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春望》 例:“去国还乡。” 《岳阳楼记》 國 本义:诸侯的封地;诸侯国都3.古代王、侯的封地。 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六国论》 4.地方;地域。 5.指代表国家的。 6.建国;建都。 例:“逝将去汝,适彼乐国。” 《硕鼠》 例:“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 《〈指南录〉后序》 例:“不有君子,其能国乎。” 《左传》 过ɡu? 1.经过。 2.超过,超越。 3.过分;太甚。 4.来访;前往拜访。 例:“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阿房宫赋》 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赤壁之战》 例:“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小石潭记》 例:“愿枉车骑过之。” 《陵君窃符就赵》 例:“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 例:“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鸿门宴》 例:“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 例:“豫州今欲何至?” 《赤壁之战》 過 本义:走过、经过 5.过失;错误。 6.怪罪,责难。 1.疑问代词。什么。 2.疑问代词。哪里,什么地方。 H 何h? 何 本义:负荷、担、扛3.疑问代词。怎么样。 例:“天之未丧斯文也, 匡人其如予何?” 《论语·子罕》 4.副词。多么。表示感叹。 5.疑问代词。为什么,什么缘故。 6.通“ 呵 ”。谴责,呵斥。
8
例:“举世浑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史记·屈原列传》 例:“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过秦论》 例:“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观沧海》
ha 恨han 扛,以肩承物。 1.怨恨,仇视。 2.失悔;遗憾。 例:“何蓑何笠。” 《诗经·小雅·无羊》 例:“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 例:“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 恨 本义:遗憾(古代常用义)胡hú 1.代词。表示疑问或反诘。什么。问事物,亦可置于名词前问事物性状。 例:“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
《论积贮疏》 胡 本义:牛颈下的垂肉(用 例:“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归去来兮辞》 2.代词。表示疑问或反诘。为什么。问原因。 3.古代称北方和西方的民族如匈奴。 1.忧虑;担心。 2.祸患;灾难。 得不多)患huàn 例:“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过秦论》 例:“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为操后患。” 《赤壁之战》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伶官传序》
患 本义:忧虑、忧患或hu? 3.厌恶;厌苦。 例:“赵宣子骤谏,公患之。” 《国语》 例:“茜有眼患。” 《南史》 例:“时有患疟疾者。” 《晋书》 例:“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 《登泰山记》 4.弊病;疾病。 5.指生病。 1.代词。代人。有人;有些人。 或 本义:国家2.代词。代事物。有的;例:“或遇其叱咄。” 《送东阳马生序》 有些;有时。 3.副词。或许,也许。表示不肯定。 4.连词。表示假设。犹倘若,假使。 例:“云霞明灭或可睹。” 《梦游天姥吟留别》 例:“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水经注》 例:“寡人无疾。” 《扁鹊见蔡桓公》 例:“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原列传》 例:“必为有窃疾矣。” 《管子》 例:“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孙膑》 例:“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劝学》 例:“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屈原列传》 J 疾jí 1.病,病痛。 2.痛苦;困苦。 3.缺点;毛病。 4.妒忌。 5.急剧而猛烈。 1.追上,赶上、抓住 疾 本义:及jí 9
2.至,到达。 及 本义:追赶上、抓住例:“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过秦论》 “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论积贮疏》
3.待,等到。 4.遭受。 5.涉及;牵连。 6.比得上。 7.介词。乘,趁。 例:“烧及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赤壁之战》 例:“卒不去,故及于难。” 《谭嗣同》 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促织》 例:“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例: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左传》 例:“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诗·卫风·氓》 例:“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鸿门宴》 例:“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 《论积贮疏》 即jí 1.就;接近;靠近。 2.指当时,当天。亦表示以后不久的时间。 3.连词。假若。 即 本义:走近、走向既jì 4.连词。尽管;即使。 例:“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 《促织》 1. 终了;尽,结束。 2. 副词。已经;??以后。 3. 副词。全;都。 4. 连词。既然。 例:“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前赤壁赋》 例:“将军既帝室之胄。” 《诸葛亮传》 例:“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 《进学解》 例:“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过秦论》 既 本义:尽(动作完成)假jiǎ 1.借。兼指借出和借入。 例:“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送东阳马生序》 2.凭借;依靠。 3.授予;给予。 4.宽容;宽饶。 例:“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劝学》 例:“汉人未可假大兵权。” 《谭嗣同》 例:“大臣犯法,无所宽假。” 《北史》 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 例:“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所异。” 《报任安书》 假 本义:不真实 5.不真;虚假。 6.假如;即使。 jià 间jiàn 休息日,假期。 1.空隙;缝隙。 例:“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孔雀东南飞》 例:“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庖丁解牛》 閒 本义:缝隙、间隙2.指空子,可乘的机会。 例:“至京口,得间奔真州。” 《〈指南录〉后序》 3.嫌隙,隔阂。 4.离间。 例:“故君臣多间。” 《左传·哀公二十七年》 例:“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屈原列传》 例:“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 《史记》 例:“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曹刿论战》 例:“间以诗记所遭。” 《〈指南录〉后序》 例:“侯生乃屏人间语曰。” 《信陵君窃符救赵》 例:“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10
5.间谍。 6.参与。 7.间或。 8.私下。 jiān
1.中间;内。亦指事物
两者的关系。 2.量词。房室单位。有时也指学校、工厂、商店等的单位。 3.一会儿;顷刻。 xián 见jiàn 悠闲。 1.看见;看到。 2.谒见;拜见。 3.指接见。 4.见解;见识。 本义:用眼睛看东西5.用在动词前面表示被《阿房宫赋》 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例:“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扁鹊见蔡桓公》 例:“今国家间暇。” 《孟子·公孙丑上》 例:“我见相如,必辱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项伯即入见沛公。” 《鸿门宴》 例:“秦王坐章台 ,见相如 。” 《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 《失街亭》 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屈原列传》 見 动。相当于被,受到。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 1.“ 现 ”的古字。显现;显露。 2.介绍;荐举。 例:“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论语·微子》 xiàn 解jiě 1.用刀分割动物或人的肢体。 例:“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庄子·养生主》 解 本义:分解动物的骨肉xia 就jiù 2.分割;划分;分裂。 例:“天下土崩瓦解。” 《史记·秦始皇本纪》 3.免除;解除;消除。 例:“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 《荆轲刺秦王》 4.解开;脱下。 5.明白;理解。 通“ 懈 ”。 1.趋;趋向。 2.指就职,就任。 3.造就;使成就。 4.凭借;趁着。 例:“解衣以活友。” 《中山狼传》 例:“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师说》 例:“胡虏益解。” 《李将军列传》 例:“金就砺则利。” 《劝学》 例:“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 例:“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谏逐客疏》 例:“因天材,就地利。” 《管子》 就 本义:趋向高处举jǔ 1.举起;抬起。 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鸿门宴》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 舉 本义:举起、抬起
2.兴起;发动。 3.飞;飞起。 例:“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陈涉世家》 例:“鸟不暇举,兽不得发。” 《西京赋》 例:“戍卒叫,函谷举。” 《阿房宫赋》 例:“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11
4.攻克;占领。 5.提出;列举。
6.推荐;选用。 7.穷尽。 例:“众议举宠为督。” 《出师表》 例:“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史记·项羽本纪》 8.皆;全。 绝ju? 例:“大喜,笼归,举家庆贺。” 《促织》 1.断,分成两段或几段。 例:“读《易》,韦编三绝。” 《史记·孔子世家》 2.断绝;净尽。 3.停止。 4.辽远;远隔。 例:“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与朱元思书》 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 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 例:“曹操智计,殊绝于人。” 《后出师表》 例:“佛印绝类弥勒。” 《核舟记》 絕 本义:把丝弄断 5.横渡;越过。 6.超过。 7.副词。极;最。 8.副词。全然;绝对。 例:“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促织》 K 堪kān 1.胜任。 2.能承受。 例:“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 《孔雀东南飞》 例:“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指南录〉后序》 堪 常用义:(见右)克ka 3.能够;可以。 例:“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能够。 2.胜任。 3.完成。 4.战胜;攻取。 例:“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赤壁之战》 例:“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 《周易》 例:“三纳之而未克。” 《中山狼传》 例:“彼竭我盈,故克之。” 《曹刿论战》 例:“克己复礼。” 《论语》 例:“与克期俱至。” 《后汉书》 例:“更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 《史记·李斯列传》 克 常用义:战胜能够5.制服;克制。 6.限定;约定。 7.通“ 刻 ”。铭记;雕刻。 L 类lai 1.种类;许多相同或相似的事物的综合。 2.法式;法则。 3.事理。 4.相似;像。 5.率,皆;大抵。 例:“皆守株之类也。” 《韩非子》 例:“身不正,言不信,则义不壹,行无类也。”《礼记·缁衣》 例:“举类迩而见义远。” 《屈原列传》 例:“中绘殿阁,类兰若。” 《促织》 例:“近岁风俗尤多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训俭示康》 類 本义:种类 怜lián 1.哀怜;怜悯。 例:“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史记·项羽本纪》 2.喜爱,疼爱。
例:“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触龙说赵太后》 12
憐 本义:哀怜、同情 1.遍;满。 2. 久远;久经。 3.弥封;弥补。 例:“离宫别馆,弥山跨谷。” 《汉书·司马相如传》 例:“太傅之计,旷日弥久。” 《史记·刺客列传》 例:“敢拜之弥缝敝邑,寡君有望矣。” 《左传》 例:“奉之弥繁,侵入愈急。” 《六国论》 例:“至莫夜月明。” 《石钟山记》 例:“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游褒禅山记》“祸莫惨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 《报任安书》 例:“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诗经·邶风·终风》 M 弥mí 彌 本义:满莫mù 4.益;更加。 日落时,傍晩。 1.无定代词。没有谁;没有什么。 2.副词。表否定。不,莫 本义:日落草中,黄昏 m? 不能。 3.副词。表劝戒。不要;例:“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不可,不能。 1.代词。你;你的。 《赤壁之战》 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N 乃nǎi 乃 本义:(湮灭不用)2.副词。就是;原来是;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才是。 3.副词。却。 《陈涉世家》 例:“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5.副词。岂;难道。 6.副词。仅仅;只。 4.副词。竟然;居然。 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 例:“无乃尔是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 例:“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史记·项羽本纪》 N 内nai 1.里面,里头。与“外”例:“少时,帘内掷一纸出。” 相对。 2.指朝廷。 3.内心。 《促织》 例:“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隆中对》 例:“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 《赤壁之战》 內 本义:里面 nà 1.“ 纳 ”的古字。使进入;放入。 2.“ 纳 ”的古字。接纳;容纳;釆纳。 3.通“ 讷 ”。木讷,不例:“内狼于囊。” 《中山狼传》 例:“距关,毋内诸侯。” 《鸿门宴》 例:“文质疏内兮,众不知余之异采。” 13
善言辞。 《楚辞·九章·怀沙》 例:“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病梅馆记》 例:“非相仇也,期有得耳。” 《狱中杂记》 例:“征敛无期。” 《吕氏春秋》 例:“失期,法皆斩。” 《陈涉世家》 Q 期qī 1. 邀约;约定。 2. 希望;企求。 3. 限,限度。 4. 期限。 期 本义:时间、期限 jī 1.时间周而复始。分别指一周年,一个月或一整天。 2.“期服”的省称。 例:“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陈情表》 例:“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游褒禅山记》 例:“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奇qí 1.珍奇;稀奇。 奇 本义:奇异、特殊 jī 2.出人意外,使人不测。例:“若兵来则出奇兵击之。” 多指奇兵或奇谋。 3.犹“佳”、“妙”。 《失街亭》 例:“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移居》 例:“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张衡传》 例:“每奇日未尝不视朝。” 《资治通鉴》 例:“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 例:“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 《史记·李将军列传》 例:“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诗经·小雅·伐木》 例:“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诗经·卫风·氓》 例:“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指南录〉后序》 4.指惊奇,惊异。 1.单数,偶之对。 2.零数;余数。 3.谓命运不好,遇事不利。 迁qiān 1.登;上升。 2.迁移;搬动。 3.迁居。 遷 本义:从低处向高处移动4.晋升或调动。 5.流放,放逐。 6.贬谪,降职。 1.谒见;拜谒。 例:“公交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张衡传》 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列传》 例:“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琵琶行并序》 例:“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 《信陵君窃符救赵》 请qǐnɡ 請 Q 本义:拜见、谒见2.请求;要求。 3.询问。 例:“乃辞谢,固请。” 《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臣是以无请也。” 《扁鹊见蔡桓公》 例:“于是公子请朱亥。” 《史记·魏公子列传》 例:“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廉颇蔺相如列传》 4.召;延请。 5.敬辞。表示自己愿意做某件事而请求对方允许。 14
1.尽,完。 2.贫苦。 穷qi?nɡ 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 例:“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鱼我所欲也》 窮 本义:尽、完结3.困窘;窘急。 例:“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 《韩诗外传》 4.特指不得志。与“达”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相对。 《孟子·尽心上》 5.彻底推求;深入钻研。 例:“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周易》 6.止息;杜绝。 去qù 1.离开。 2.距离。 3.去掉;除去。 4.抛弃,舍弃。 本义:离开例:“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与朱元思书》 例:“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卖油翁》 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鸿门宴》 例:“为汉家除残去秽。” 《赤壁之战》 例:“人所畔者,天所去也。” 《后汉书》 例:“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北固亭怀古》 例:“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琵琶行》 例:“果行,国人皆劝。” 《勾践灭吴》 例:“时周瑜受使至鄱阳,肃劝权召瑜还。” 《赤壁之战》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 《屈原列传》 3.勤勉;努力。 例:“若是则田野大辟,而农夫劝其事矣。” 《管子·轻重乙》 去 劝quàn 5.表示行为的趋向。 6.过去的。 1.奖勉;鼓励。 2.劝导;劝说。 勸 本义:勉励、奖励却qua 1.退;使退。 2.拒绝;推辞。 3.除;除去。 4.副词。还;再。 例:“相如因持壁却立。” 《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却之为不恭。” 《孟子·万章下》 例:“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咏田家》 例:“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 卻 本义:退却 R 如rú 1.随顺;依照。 2.像;如同。 3.及,比得上。 4.往,去。 例:“公屡促之,必如约。” 《记王忠肃公翱事》 例:“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 例:“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鸿门宴》 例:“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赤壁赋》 如 本义:顺从 5.连词。假如,如果。 例:“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赤壁之战》 1.如;像。 2.及得上,比得上。 例:“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师说》 例:“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若ru? 若 本义:如
3.你(的);你们(的)。 例:“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鸿门宴》 “更若役,复若赋。” 《捕蛇者说》 4.他(的);他们(的)。 例:“孔子生不知其父,若母匿之。” 《论衡》 15
5.连词。假如,如果。 例:“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赤壁之战》 6.连词。或;或者。 例:“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 《汉书》 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师说》 S 善shàn 1.吉祥;好;美。 善 本义:吉祥、美好少shǎo 2.善行;善事。善人。 例:“为善最乐。” 《后汉书》 3交好;亲善。 4.擅长;善于。 例:“素善留侯张良。” 《鸿门宴》 例:“京中有善口技者。” 《口技》 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例:“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骚》 5.修治;治理。 6.喜欢,爱好。 1.数量小;少量;不多。 例:“山多石,少土。” 《登泰山记》 2.少数人。 3.缺少。 例:“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孟子·梁惠王下》 例:“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少 本义:数量小 4.轻视;鄙视。 5.少顷;短暂。 1.幼年。 2.年幼或年轻的人。 3.年轻。 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 《史记·苏秦列传》 例:“少时,一狼径去。” 《狼》 例:“少失其父母者,有所放依而长。” 《墨子·兼爱中》 例:“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兰亭集序》 例:“孰与君少长?” 《鸿门宴》 例:“江与夏之不可涉。” 《楚辞》 例:“楚人有涉江者。” 《刻舟求剑》 例:“驱中国之众远涉江湖之间。” 《赤壁之战》 例:“于是背秋涉冬。” 《七发》 例:“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归去来兮辞》 Shào 涉sha 1.徒步渡水。 2.泛指渡水。 3.至,到。 4.历,经历。 涉 本义:徒步趟水过河5.游玩,游览。 6.涉猎。指阅读学习。 例:“幼而读书,好《楚辞》;诸子及经史多所涉猎。”《复庵记》 胜shanɡ 1.能够承受,禁得起。 例:“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鸿门宴》 勝 本义:胜任、经得起“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 2.尽。 1.战胜;胜利。 2.胜过,超过。 3.克制;制服。 例:“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孟子·梁惠王上》 例:“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六国论》 例:“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 《原君》 例:“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 《孙子·谋攻》 4.形容事物优越、美好。 例:“予观夫巴陵胜状。” 《岳阳楼记》 5.特指优美的山水或古迹。 1.知道;了解。 2.认识;识别。 3.赏识 例:“见怪石特出,度其下必有殊胜。” 《永洲崔中丞万石亭记》 例:“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沁园春·雪》 例:“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 《史记·刺客列传》 例:“素为李德裕识拔。” 《旧唐书》 16
识shí
4.知识;见解。 識 本义:知道、认识zhì 例:“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问说》 1.标志;记号。 2.记住。 例:“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记王忠肃公翱事》 例:“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 《石钟山记》 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 《史记·项羽本纪》 例:“人皆得以隶使之。” 《五人墓碑记》 例:“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 《屈原列传》 例:“楚使怒去,归告怀王。” 《屈原列传》 例:“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六国论》 例:“实迷途其未远, 觉今是而昨非。” 《归去来兮辞》 1.派遣。 2.命令。 3.役使;使唤。 4.致使,让。 S 使shǐ 使 本义:令人做事 5.出使。 6.使者。 7.连词。假使。 是shì 1.正确。 是 本义:正确2.表示肯定判断之词。 例:“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琵琶行》 3.代词。此,这;这里。 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记》 4.用于固定结构“是例:“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师说》 以”、“是故”等,相当于“因此”、“因为”。 1.去,往。 例:“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硕鼠》 “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石钟山记》 适shì 适 本义:前往、到??去2.女子出嫁。 3.适合,符合。 4.悦乐,满足。 5.刚才,方才。 同“ 嫡 ”。正妻称“嫡妻”,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 例:“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孔雀东南飞》 例:“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 《孔雀东南飞》 例:“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登乐游原》 例:“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孔雀东南飞》 例:“仲为不道,杀适立庶。” 《左传》 dí 例:“又以适去,意不自得。”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zh? 书shū 贬谪。 1.书写;记录,记载。 例:“秦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廉颇蔺相如列传》 2.字,文字。 例:“项籍 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史记·项羽本纪》 書 本义:用笔写
3.文书,檔。 4.指书信。 例:“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廷。” 《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 17
5.指《尚书》。 6.书籍;装订成册的著作。 例:“《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伶官传序》 例:“何必读书,然后为学?” 《论语·先进》 孰shú 1.“ 熟 ”的古字。食物加热到可以食用的程度。 2.“ 熟 ”的古字。庄例:“宰夫胹熊蹯不孰。” 《左传·宣公二年》 孰 本义:熟 例:“德盛而教尊,五谷时孰,然后赏之以乐。” 《礼记·乐记》 例:“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师说》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 稼、瓜果等生长成熟。 3.疑问代词。谁。 S 属zhǔ4.疑问代词。什么。 例:“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论语·八佾》 1.继续;联接。 2.委托;嘱咐。 3.注入;斟酒相劝。 4.撰写;纂辑。 本义:连接 shǔ 例:“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 《信陵君窃符救赵》 例:“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例:“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赤壁赋》 例:“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屈原列传》 屬 1.侪辈。指同一类人。 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史记·项羽本纪》 2.归属;隶属。 3.系;是。 4.亲属。 例:“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琵琶行》 例:“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滕王阁序》 例:“夫章子岂不欲有夫妻子母之属哉?” 《孟子·离娄下》 例:“众数虽多,甚未足畏。” 《赤壁之战》 例:“骑千余,率数万人。” 《陈涉世家》 例:“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周礼·地官·大司徒》 例:“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孟子·告子上》 例:“夫物之合并,必有数存乎其间焉。” 《天论中》 例:“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六国论》 例:“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向自刭。” 《信陵君窃符救赵》 2.数落;责备。 例:“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指南录〉后序》 例:“范增数目项王。” 《鸿门宴》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 《信陵君窃符救赵》“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 《白马篇》 数shù 1.数目;数量。 2.犹“几”。表示不定的少数。 3.算术,数学。古代六數 本义:计算 艺之一。 4.技艺;技巧。 5.规律;必然性。 6.天命;命运。 shǔ 1.计算;查点。 shu? 屡次。 18
cù 率shuài 细密;稠密。 1.率领;带领。 2.遵行;遵循。 3.表率;楷模。 4.一概;都。 本义:渔网之形(后少见)lǜ 5.大概;一般。 例:“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孟子·梁惠王上》 例:“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愚公移山》 例:“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与妻书》 例:“臣愿尽力,以御史大夫为百僚率。” 《汉书·朱博传》 例:“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六国论》 例:“大率用根者,若取宿根,须取无茎叶是采,则津泽皆归其根。” 《采草药》 6.同“ 帅 ”。军队中的主将,统帅。 1.标准;限度 例:“将率不能则兵弱。” 《荀子》 例:“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 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 《孟子·尽心上》 率 说shuō 2.比例;比率。 例:“建始以来,日食地震,以率言之,三倍春秋 ,水灾亡与比数。” 《汉书·梅福传》 1.叙说,讲述。 2.解释;说明。 3.学说;观点。 4.文体名。一种用来阐例:“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琵琶行》 例:“成事不说。” 《论语·八佾》 例:“是说也,人常疑之。” 《石钟山记》 例:《师说》《捕蛇者说》 S 說 本义:解释、解说shuì 述某种道理或主张的文章。 劝说别人听从自己的意见。 例:“范增说项羽曰。” 《鸿门宴》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 yua 后作“悦”。喜悦;高兴。 私sī 1.与“公”相对。私情,例:“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私心;属于个人的。 2.偏爱;宠爱。 3.暗中,不公开。 《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例:“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鸿门宴》 私 本义:自己的、私人的 素sù 1.白色生绢。 2.古人用绢帛书写,故亦以为书籍或信件的代称。 例:“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孔雀东南飞》 例:“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鹊踏枝》 素 本义:洁白细柔3.白色;无色。 4.质朴无饰。 例:“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 《崤之战》 例:“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陋室铭》 19
的生绢 5.平素;向来;旧时。 例:“素善留侯张良。” 《鸿门宴》“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 6.通“ 愫 ”。诚心,真情。 例:“披心腹,见情素。” 《狱中上梁王书》
T 汤tānɡ 1.沸水;热水。 例:“媵人持汤沃灌。” 《送东阳马生序》 “臣请就汤镬。” 《廉颇蔺相如列传》
湯 本义:热水2.中药汤剂。 例:“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陈情表》 tànɡ 用热物接触冷物使之变暖。 例:“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 例:“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岳阳楼记》 例:“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 《捕蛇者说》 例:“儿涕而出。” 《促织》 例:“目泪下,鼻涕长一尺。” 《僮约》 shāng 涕tì 大水急流的样子。 1.眼泪。 2.哭泣。 3.鼻涕。 涕 本义:眼泪 徒tú 1.步行。 2.步兵。 3.徒众。 例:“舍车而徒。” 《周易》 例:“帅徒以往。” 《左传》 例:“故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 徒 本义:徒步行走 4.同类的人。 5.弟子,门徒。 6.服徭役的犯人。 例:“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师说》 例:“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论语·先进》 例:“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 《史记·高祖本纪》 7.空。 例:“齐师徒归。”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T 8.副词。徒然,白白地。 例:“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 9.副词。但;仅;只。 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W 亡wánɡ 1.逃跑;出逃。 例:“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 《廉颇蔺相如列传》 亡 本义:逃亡、逃跑
2.外出;出门。 3.丢失;丧失。 例:“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论语·阳货》 例:“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六国论》 例:“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 《赤壁之战》 20
4.死亡。
5.容易。与“难”相对。 例:“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谏太宗十思疏》 6.轻视。 7.轻易;轻率。 8.和悦。 例:“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 《五蠹》 例:“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孟子·离娄上》 例:“尔还而入,我心易也。” 《诗经·小雅·何人斯》 9.书名。古代卜筮之书。 有《连山》、《归藏》、《周易》三种,合称三《易》,今仅存《周易》,简称《易》。 阴yīn 1.水的南面或山的北面。 2.不见阳光的地方。 3.幽暗,昏暗。 4.借指光阴。 5.暗暗地;偷偷地。 6.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贯通物质和人事的两个对立面之一。跟“阳”相对。 yìn 右y?u 覆荫;庇护。 1.说明;保佑。后多作“佑”。 2.方位名,与“左”相对。 例:“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游褒禅山记》 例:“既之阴女,反予来赫。” 《诗经·大雅·桑柔》 例:“笃生武王 ,保右命尔。” 《诗经·大雅·大明》 例:“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 《察今》 例:“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岳阳楼记》 例:“大禹圣人,乃惜光阴。” 《晋书》 例:“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张衡传》 例:“一阴一阳之谓道。”《周易·系辞上》 “阴阳易位,时不当也。”《楚辞·九歌·涉江》 例:“洞庭之阴,果有社橘。” 《柳毅传》 陰 本义:山北水南 右 本义:帮助、保佑 3.古代崇右,故以右为上,为贵,为高。 4.尊崇;崇尚。 例:“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兼爱,尚贤,右鬼,非命,墨子之所立也。” 《淮南子·泛论训》 Z 再zài 两次;第二次。 例:“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六国论》“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项脊轩志》 再 本义:两次 造zào 1.到;去。 2.造就;成就。 3.制作;制造。 4.建立。 例:“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 《促织》 例:“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 《诗经·大雅·思齐》 例:“因造玉清宫。” 《雁荡山》 例:“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 。” 《史记·项羽本纪》 造 本义:前往、到?
26
去 1.晓得,了解。 2.认识;辨别。 3.见解;知识。 4.主持;执掌。 例:“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孟子·梁惠王上》 例:“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例:“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例:“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勾践灭吴》 例:“知我者鲍子也。” 《史记·管仲列传》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 知zhī 知 本义:知道理解zhì 致zhì 5.知遇;赏识。 聪明;智慧。 1. 通“ 至 ”。达到。 例:“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劝学》 2.奉献;献纳。 3.表达。 4.招引;招致。 例:“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论语·学而》 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屈原列传》 例:“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过秦论》 例:“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训俭示康》 6.意态;风度;情趣。 例:“先享无穷逸致矣。” 《芙蕖》 致 本义:送到、送给 5.导致。 质zhì 1.以财物抵押或留人质担保。 2.留作抵押或保证的人或物。 3.底子。 4.性质;本质。 5.朴实;淳朴。 6.询问;就正。 例:“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触龙说赵太后》 例:“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 《触龙说赵太后》 例:“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 例:“形者,神之质。” 《神灭论》 例:“质胜文则野。” 《论语》 例:“援疑质理。” 《送东阳马生序》 質 本义:抵押品 7.古代刑具。后作“锧”,例:“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铡刀的垫座。 8.通“贽”。古代相见时所送的礼物。 治zhì 1.治理;统治。 《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屈原列传》 例:“治国无法则乱。” 《察今》 治 本义:治水2.政治清明,安定太平,例:“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与“乱”相对。 3.整治;整理。 4.修建;修缮。 5.医治;医疗。 6.古代指王都或地方官署所在地。 《屈原列传》 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 《冯谖客孟尝君》 例:“民治渠少烦苦,不欲也。” 《西门豹治邺》 例:“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 例:“居无长治,吏不成臣。” 《三国志》 例:“余观雁荡诸峰。” 《雁荡山》 诸zhū 1.众;各个。 27
諸 常用义:众、各2.代词。相当于“之”。例:“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用作宾语。 3.兼词。代词“之”和例:“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庄暴见孟子》 《愚公移山》 疑问语气词“乎”的合音,相当于“之乎”。 1.杀戮;杀害。亦指杀人者。 2.祸害。 3.谓对国家、人民、社例:“二人相憎而欲相贼也。” 贼z?i 賊 本义:残害 《韩非子》 例:“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 《论积贮疏》 例:“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赤壁之战》 会道德风尚造成严重危害的人。 4.抢劫或偷窃财物的人。 5.暴虐,狠毒。 例:“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 《童区寄传》 例:“董卓狼戾贼忍。” 《三国志》 例:“晋之公族尽矣。” 《左传》 例:“士大夫之族。” 《师说》 例:“族庖月更刀,折也。” 《庖丁解牛》 例:“云气不待族而雨。” 《庄子》 族zú 1.有一定血缘关系的亲属的统称。 2.品类;种类。 3.众多。 4.丛集;聚集。 族 常用义:家族 5.灭族。古代一人犯罪,例:“族秦者,非天下也。” 刑及亲族的刑罚。 《阿房宫赋》 卒zú 1.步兵。后泛指士兵。 例:“骑千余,卒数万人。” 《陈涉世家》 2. 春秋时齐国居民的编制,三百家为一卒。 3.尽;完毕。 4.终于,最后。 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 《谋攻》 例:“语卒,而单于大怒。” 《史记》 例:“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卒 本义:有题识的衣服—穿这种衣服的人—差役、步兵cù 突然。后多作“猝”。 例:“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办。” 《赤壁之战》 1.疾趋,奔跑。 2.趋向;归附。 例:“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 《木兰诗》 例:“窃计欲亡走燕。” 《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弃甲曳兵而走。” 《孟子·梁惠王上》 28
走zǒu Z
3.逃跑;逃奔。
4.自称的谦词。犹言仆。 例:“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报任安书》 5.借指兽类。 例:“上无逸飞,下无遗走。” 《西京赋》 走 本义:跑左zuǒ 1.方位名。与“右”相对。 2.指古代将车上的御者。帅在中,御在其左。例:“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游褒禅山记》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扬州慢》 例:“左旋右抽,中军作好。” 《诗经·郑风·清人》 左 本义:辅佐、帮助 右边一人保护主帅。 3.不当;偏颇。 4.佐助。 例:“执左道以乱政。” 《礼记》 例:“亟收诸杂乡金器,若铜铁及他可以左守事者。” 《墨子·杂守》 5.不说明;反对。 例:“右韩而左魏。” 《战国策》 例:“客从外来,与坐谈。” 《邹忌讽齐王纳谏》 坐zu? 1.古人铺席于地,两膝着席,臀部压在脚后跟上,谓之“坐”。 2.座。座席;座位。 3.犯罪;判罪。 4.因为;由于。 坐 本义见右1 例:“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鸿门宴》 例:“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春秋·杂下十》 例:“停车坐爱枫林晚。” 《山行》 29
正在阅读:
古代汉语常用实词12001-07
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2009-2011年度奖励基金实施计划05-02
中国经济年会2011-2012文字实录11-12
广西贵港市2017届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试题扫描版 - 图文12-07
城市规划期末大作业12-19
论文打印-李玉兵(修改)05-11
大学生涯个人战略规划报告06-08
国美电器有限公司竞争战略分析03-17
区商务局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总结报告08-04
价值分析案例-太阳公司—太原管道工程07-11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实词
- 汉语
- 古代
- 常用
- 120
- 新浙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 2017年高考英语全国3卷试卷分析
-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章制度
- 莆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政府门户网站“百件实事网上办”活
- 道德作文之职业道德与法律作文
- 电子政务政府信息门户 - 图文
- 四川省信息技术咨询公司名录2018版2007家 - 图文
- 收费站领导述职报告
-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分析
- 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经验总结
- 农村沼气建设推进会领导讲话
- 附录 化学必备基础知识(2016年深圳中考) - 图文
- 液压与气动技术复习题 -
- 公司颁奖典礼策划方案
- 五年级英语口语试题 - 图文
- 水处理生物学课后题答案
- 2013清单计价计量规范
- 谈建筑节能和绿色施工监管
- 2015-2020年中国船板市场分析预测及投资策略报告 - 图文
- 物业外包安全生产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