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并耳穴压豆治疗轻度高血压测试题

更新时间:2023-12-17 16:1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2年7月讲座

题目:针刺并耳穴压豆治疗轻度高血压 地点:护士站 主讲人: 参会人员: 补阅人员: 讲座内容: 1.何谓针刺

1.1针刺是通过使能量进入或离开人体的方式,使阴阳两者恢复平衡的。其手法是在人体的特定穴位,用很细的针刺入人体。在每个耳朵上有100多个穴位。穴位沿着与人体器官相联系的路线分布着,但并不与神经对应。将针刺入耳朵上的某点,能够缓解身体应部位的疼痛或不适(不要在自己的身体上试针,针刺需要经过特殊的训练)。 2.何为耳穴压豆

耳穴压豆法是在耳针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保健方法。具体操作是将表面光滑近以圆球状或椭圆状的中药王不留行籽或小绿豆等,贴于0.6×0.6厘米的小块胶布中央,然后对准耳穴贴紧并稍加压力,使患者耳朵感到酸麻胀或发热。贴后嘱患者每天自行按压数次,每次1~2分钟。每次贴压后保持3~7天。 2.1 3.轻度高血压

所谓轻度高血压,一般指收缩压在140~159毫米汞柱,舒张压在90~99毫米汞柱。必须指出,相当数量的轻度高血压患者可以没有什么自觉症状,往往自我感觉良好,可以照常工作、学习、生活,偶尔有些头昏脑涨也往往归咎于工作忙,或晚上睡不好,休息一下就没事,常常不会引起患者的注意和重视。 4.耳穴压豆治疗高血压

4.1穴位按摩有助平稳血压,这似乎让人感觉不可思议,但确有效果。全国名老中医邓铁涛曾介绍过脚部的一个降压穴——太冲穴,其实,耳穴中也有一个降压

穴,按摩起来非常方便,有不错的降压效果,它就是耳背的降压沟穴。临床观察发现,采用耳穴降压沟电脉冲刺激治疗高血压,收缩压平均下降18毫米汞柱,舒张压下降8毫米汞柱左右。

4.2中医认为,十二经脉皆通过于耳,耳廓通过经络与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存在着对应的联系,人体某一脏腑或组织的病变可通过经络反映于耳廓的相应点上。高血压属于中医诊断中的“眩晕”、“头痛”范畴,早期多属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等实证。而按摩耳穴,可起到调整相应的经络脏腑的功效。4.3具体方法:降压沟位于耳廓背面,取穴时把耳朵翻过去,由内上方斜向下方行走有一明显的点状凹陷处,该穴即为降压沟。按摩时,用双手指或指间关节压住沟的凹陷处,由上而下按摩,频率为每分钟90次左右,每次做3~5分钟,以局部红热,微微发胀为度,早晚各1次。 5.针刺治疗高血压

5.1高血压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1〕。目前,病因尚未明了,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疾病,晚期又可导致心、脑、肾等多脏器的病变,具有危害性大、发病率高的特点〔2〕。药物治疗的毒副作用普遍存在,而针刺和耳穴刺激则无这些缺点,是所谓的“绿色疗法”。现广泛认为针灸治疗适用于高血压病,国际上也有主张非药物治疗的趋势。

5.2取穴:太渊(掌后内侧横纹桡侧端,桡动脉的桡侧凹陷处)。治疗方法:患者取仰卧位,两手自然放于身体两侧,一侧测量血压,取另一侧太渊穴。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选用0.30mm×25mm针灸针,轻轻缓慢直刺5~8mm,待针直立随脉搏搏动即可,留针30min,不需行针。因无强刺激,故一般不会出现晕针,但偶可出现局部血肿,故取针后要按压1min。

除了针刺及耳穴压豆之外,高血压患者还应注意

(1).保证合理的休息及睡眠,避免劳累提倡适当的体育活动,尤其对心率偏快的轻度高血压病人,进行有氧代谢运动效果较好,如骑自行车、跑步、做体操及

打太极拳等,但需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时间过长的剧烈活动,对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者可适当使用镇静剂。

(2).心理护理病人多表现有易激动、焦虑及抑郁等心理特点,而精神紧张、情绪激动、不良刺激等因素均与本病密切相关。因此,对待病人应耐心、亲切、和蔼、周到。根据病人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同时,让病人了解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帮助病人训练自我控制的能力,参与自身治疗护理方案的制订和实施,指导病人坚持服药,定期复查。

(3).饮食护理应选用低盐、低热能、低脂、低胆固醇的清淡易消化饮食。鼓励病人多食水果、蔬菜、戒烟、控制饮酒、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对服用排钾利尿剂的病人应注意补充含钾高的食物如蘑菇、香蕉、橘子等。肥胖者应限制热能摄入,控制体重在理想范围之内。

(4).病情观察对血压持续增高的病人,应每日测量血压2~3次,并做好记录,必要时测立、坐、卧位血压,掌握血压变化规律。如血压波动过大,要警惕脑出血的发生。如在血压急剧增高的同时,出现头痛、视物模糊、恶心、呕吐、抽搐等症状,应考虑高血压脑病的发生。如出现端坐呼吸、喘憋、紫绀、咳粉红色泡沫痰等,应考虑急性左心衰竭的发生。出现上述各种表现时均应立即送医院进行紧急救治。

(5).用药护理服用降压约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同时,密切观察疗效,如血压下降过快,应调整药物剂量。在血压长期控制稳定后,可按医嘱逐渐减量,不得随意停药。某些降压药物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在服药后应卧床2~3小时,必要时协助病人起床,待其坐起片刻,无异常后,方可下床活动。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i2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