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两起多餐次食物中毒引发的思考

更新时间:2023-05-18 02:3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由两起多餐次食物中毒引发的思考

梁军宏,梁祖兴,欧子相,吴剑凡

(中山市卫生监督所,广东 中山 528402)

【摘要】通过对发生在本市的两起食物中毒案件的分析,笔者认为这两起案例是由若干起食物中毒事件在数天内的综合,属多餐次引起的食物中毒。对多餐次食物中毒的发生、调查、诊断等特点进行了探讨,觉得现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无法对多餐次食物中毒进行明确诊断,建议对现行的“食物中毒诊断标准”进行修订。

【关键词】多餐次; 食物中毒; 诊断标准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wo food-poisoning cases happened in this city, the author concludes that it is a synthetic phenomenon of food poisoning accidents happened during several meals within a few days. Therefore, this paper studi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ts occurrence, investigation, diagnosis and so on, by which the author finds out that it is hard to judge and diagnose definitely a case of food poisoning in accordance with “General Principles of Diagnosis Criterion & Technical Treatment for Food Poisoning”, thus amendment to the current diagnosis criterion for food poisoning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several meals; food poisoning; diagnosis criterion

我国对食物中毒的定义如下: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的急

【1】性、亚急性疾病。食物中毒的诊断依据是《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

(GB14938)(以下简称《总则》),只有符合《总则》中的6个条件才能诊断为食物中毒。笔者对近年发生在我市的两起多餐次食物中毒事件进行分析,发现如果按此诊断标准进行诊断,无法确定为食物中毒。

1 案例介绍

1.1 案例1:XX电子厂于XXXX年6月12日上午6时至15日上午12时,共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寒战等症状与体征的

病例124人,持续约78小时。该厂每天在厂进食员工午餐者大约870人, 晚餐绝大部回家就餐。厂食堂每餐向员工提供7菜或8菜1汤,员工自由选择3菜1汤。6月14日17时市卫生局接到报告,组织市卫生监督所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赴现场调查处理,采取相应措施后,次日后各餐次无新发病例。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8份患者肛拭样中检出D群沙门氏菌。根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和检验结果,对照GB14938-94,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诊断该次事件为D群(胃肠炎型)沙门氏菌污染所致的集体性食物中毒,潜伏期最短13.7小时,最长71.7

小时,未能确定引起中毒的餐次和食物。

图1

1.2 案例2:XXX电子厂于XXXX年6月12日22时至14日6时,共出现发热、腹痛、腹泻伴恶心、呕吐、寒战等症状的病例492人,主要病例出现在13日,持续约33小时。该厂有员工2500多人,菜式分管理人员餐和职工餐,管理人员餐为5菜1汤,职工餐为3菜1汤,菜式完全不同,管理人员可自由选择。6月12日午餐和晚餐职工餐进食人数分别是2088和2323人,全部患者集中在进食职工餐的人群。由于报告不及时,厂方食堂未采取任何控制措施继续向员工供应6月13日的早、午、晚餐。6月13日18时市卫生局接到报告,组织市卫生监督所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赴现场调查处理,采取相应措施后,次日后各餐次无新发病例。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猪肉和9份患者肛拭样中检出奇异变形杆菌,其中两人恢复期血清凝集效价为1:40。根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和检验结果,对照GB14938-94,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诊断该次事件为奇异变形杆菌污染所致连续多餐次的集体性食物中毒,潜伏期最短9.5小时,最长22小时,

未能确定引起中毒的餐次和食物。

图2

1.3 两起食物中毒事件有几个共同点:1)持续时间较长;2)发病人数和发病时间曲线图相似,均出现几个波峰;3) 累计发病人数较多;4)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后案发单位未及时向卫生部门报告,卫生部门在数餐或数天后才介入调查并采取控制措施。

2 分析讨论

2.1 根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学调查等方面资料,调查人员比较容易确定上述两案例为食物中毒,但是在引用《总则》对食物中毒进行诊断时却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1 按《总则》第一款:“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

【1】的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中毒。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意味

着食物中毒事件确诊必须找到病人的共同餐次及食物。上述两个案例在调查取证均无法明确病人在相近时间内所共同进食的某个餐次或食物,如果严格按照诊断标准,仅此一项已经可以对上述两个案例下一个否定的结论:不能确定为食物中毒。

2.1.2 在上述两个案例调查中,如果为满足《总则》第一款内容,强行把某一餐次定为中毒餐次,必然人为导致这两起食物中毒事件潜伏期的延长:B厂是43小时,A厂更是达到97小时。这类事件,卫生部门介入越迟,潜伏期会更长。除本文介绍得案例外,类似案例也有过报道【2】,所述食物中毒事件,发病时间由

11月16日下午6时50分至19日1时30分,共发病147人,认定潜伏期最短1小时,最长38小时,大多数在6~29小时左右”。但按实际计算,该事件最长潜伏期应为55小时。这几例食物中毒的潜伏期均较长,与《总则》第二款:“潜伏期较短, ”

【1】是矛盾的。

这类案件的调查、处理,办案人员均对此提出过疑问,但在无其他选择的情况下,不得不把诊断标准套用在上述两案例中,以达到按“标准”诊断,使之成为有据可依的食物中毒。

2.2 根据发病人数与发病时间关系,绘制的曲线图可以看出:上述两个案例的曲线图并不像一般的食物中毒特有的单峰曲线图,可以看到是由数个小波峰组合而成的大波峰,或者说是在若干个小波峰的基础上形成的大波峰。在进行集体性发病事件的调查中,调查人员首先做的就是根据个案调查得来的数据绘制发病人数和发病时间的关系曲线图,这种持续几天的集体性发病事件的曲线图很容易误导调查人员的分析方向(如传染病),延误诊断及采取正确的控制措施。因此,笔者认为上述两个案例不能按单纯的一餐次引起的食物中毒分析,也不能简单地分拆成多个食物中毒,而是若干个食物中毒事件在若干天内的综合。

2.2.1 A厂员工在厂里主要进食午餐,曲线图有四个波峰,波峰范围是每天上午8±3时时段,笔者认为这四天内每天所出现症状的病例其实是分开的,也就是说,12日出现的病例是食用了11日的午餐所致,13日出现的病例是食用了12日的午餐所致。由于员工24小时后才有可能继续进食被污染食物,摄入污染物的间隔时间较长,所以它的曲线和对应的餐次之间的关系比较明显,但也不能排除进食多餐次的患者。

2.2.2 B厂案例关系曲线图也有四个波峰,但与A厂不同之处是,它的波峰分别是9时、16时、22时、6时,它们分别对应的是12、13日的午餐和晚餐,进餐时间间隔较短,笔者认为该厂员工主要是多餐次摄入可疑食物,有累加中毒的可能,所以每餐次引起的食物中毒的潜伏期有所不同,越后的潜伏期越短。

2.2.3 从上述两起食物中毒事件,我们相信:引发这类中毒事件的原因是食物加工、制作场所中存在的污染源,而非进食了相同的食物。例如:厨房员工带菌工作;某些被污染食物多餐次重复加工;厨房内的食物被环境因素污染,空

气及水源的污染等;而厂方有意或无意地延误了报告时间,卫生部门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厨房内污染源未能消除,员工不断进食被污染的食物,病例持续出现,导致多餐次食物中毒的发生。

2.3 部分论著认为多餐次食物中毒事件的餐次确定可通过多餐次组合进行

【4】卡方检验分析【3】。现行预防医学类专业 《卫生统计学》(第四版)【5】教材中认

为“在采用四格表资料卡方检验时要特别注意下列两种情况:当1 < T < 5 , n≥ 40 时,需计算校正χ2 值或改用直接计算概率法:当T < 1 或n < 40 时,需改用直接计算概率法。”显然,卡方检验对数据要求较严,如果在卡方检验时不看条件生搬硬套,其结果则毫无意义,而且对于多于两餐次食物中毒的分析尤其困难。我们认为多餐次食物中毒调查的关键不是追踪共同餐次而是寻找中毒原因,对应标准然后作出诊断。

3 思考

根据对上述两起多餐次食物中毒的分析,我们认为现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第一款不能做为“多餐次食物中毒”的诊断依据。鉴于此,建议对现行诊断标准第一款进行修订,增加诊断“多餐次食物中毒”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 GB14938-94

【2】 成莉莉,马林,许明贞,一起混合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调查分析,广东卫生防疫2000 年第26 卷第1 期:68-69

【3】 杨向东,王苏雯,三起由两餐次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餐次确定分析,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3 年第15 卷第9 期:465-466

【4】 郭智成,俞平,食物中毒流行病调查与资料分析若干问题探讨,中国公共卫生,2002,18(6):723

【5】 人民卫生出版社 ,卫生统计学(第四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hs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