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转化的关键

更新时间:2024-01-19 12:2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后进生转化的关键

早些年《北京青年报》刊登了全国少工委的一项统计:在我国现有的3亿学生中,被老师和家长列入后进生行列的学生已达到5000万人,出现的比例达到6:1,他们在学业上不再被认为有什么希望,成为家长和老师眼中的“问题孩子”,这一总数相当于1个法国、10个瑞士、100个卢森堡的人口数,尤其令人担忧的是,随着我国社会的多样化、多元化,后进生的人数、比重成继续上升趋势。这样的现状说明后

进生问题已成一个社会问题。

不论是幸还是不幸,今年我接手的是一个后进班,生源均为外校转来的问题,虽然其中有嫌原来学校有问题的,但自身总难免沾染一些不良的习惯。但作为班主任,我觉得自己没有任何理由可以放弃他们,相应地我们班的科任教师也抱定同一信念。从开学的第一天起,决不把他们当作后进生看待,而当成和其他班一样的孩子,甚至还会高看他们一眼。虽然在管理上,我很抓了班风管理和纪律维护,从各个方面从严要求。经过一个多月的整顿后,这个班学生目前基本可以说是面貌一新,虽然现在还难说各方面还很难赶上或超过其他班,但他们每天都在进步之中。如果说这也是一定意义上的成功的话,在此,很想和大家

交换一下意见,谈谈个人的管教设想或理念。

个人认为,班主任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起着核心和主导地位。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直接而深刻,二是班主任在学生的心目中有着与一般课任老师不同的特殊地位,学生对班主任寄予了更多的关注与期待,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在学校,班主任与学生的接触是最频繁的,对学生的教育责任最大,班主任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工作艺术以及对后进生的态度和责任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后进生的转化效果。我在班上经常提到在学校,“我就是你爹!”话虽然有点夸张甚或有点粗野,但孩子们逐渐接纳了我,甚至在最近班里出现些小骚动时,家长希望孩子转班时,他们却仍坚持留在我的

班。所以说,如果后进生能否转化,关键在于班主任。

有人将后进生的不良行为进行归类研究,常见的类型有:与父母难以沟通;有浓厚的厌学情绪;容易自暴自弃;不服管;自控能力差;难以进入进取状态;心理品质和健康品质发育不良等。基于这些特点,我认为班主任对待后进生管理,最关键的是要做到大爱无形,心息想通。教育的先决条件是爱,但仅仅停

留在爱上是不够的,爱要在心理上与学生心息想通,心理相容:

首先老师要多加理解学生。对后进生常常是不屑一顾是万万要不得的。其实,后进生往往都有坚强的毅力和过人的承受能力。他们明知听不懂老师讲课的内容,却天天要坚持听;他们面对考试,明知要失败,但是屡败屡考。如果班主任对他们给予深深地理解,就会发现他们值得你爱,从而发自内心地去爱他们。其实教过多年书的老师,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经历。等学生毕业离校后,往往见了老师仍然很是亲热的多是从前的后进生,而那些所谓的好学生,却可能会回避老师。从这一点来说,后进生也许更值得我们老

师去关爱的。

其次要宽容学生。做错事是人成长过程中不可逾越的现象,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可能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所以学生行为失当,班主任要看这件事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属于什么性质的问题,会产生什么影响;另外,还要看他行为动机中有无合理成份,然后再加以批评和处理,这样教育才有针对性,才会产生效果。在开学之初,学生本来就很难适应我们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而学校对班级的评价标准,却又不会为我们班降低要求。这对于刚刚转来的学生来说,就常常很难理解老师的管理。加上当时为了尽快去除学生的一些坏毛病和坏习惯,管理很是严格,不少学生都有抵触情绪,甚至有学生背后用潮汕话骂过我本人。虽然我知道有这样的事发生,但直到现在我都假装不知,而渐渐地孩子们适应了这里的学习和生活,也对

老师加深了了解,他们开始信服老师的宽容,当然也不会再有学生背后骂老师了。

再是要信任学生:信任学生,就要交给学生事情做,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学生都爱表现,尽管有时表现的方式很荒唐,教师也要充分相信他们,让他们为班级做事。全国优秀班主任魏书生在班级管理中,让所有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而不是把眼睛盯在几个好学生身上。采取相信学生的民主管理方式,不仅营

造了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也大大融洽了班主任与学生间的关系。 班主任对后进生的爱不是抽象的一个字,而是一种具体的教育过程,是建立在班主任对学生理解、宽容、信任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心理相容。只要你是真心诚意地关爱学生,那么哪怕在管理时,哪怕是采取了一些非常手段,也能得到学生的理解。说句本不该在这里提到的话,我们班上有不少调皮的男生在开学之初挨过揍,一个多月后,这些孩子没有记恨我,反倒跟我显得更亲密了。现在的教育大环境是严禁体罚的,情急之中,不得已而为之的粗暴手段,当然只能偶而为之,但如果孩子受了体罚而仍能和老师保持

着较为亲密的关系,如果没有真诚的关爱蕴含在其中,那是绝不可能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ho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