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教学形式下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更新时间:2024-05-16 14:0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班化教学形式下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传统教育存在学习方式单一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往往立足于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知识传输,缺乏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也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交往。《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强调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一个很重要的着眼点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此,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已被许多国家普遍采用,它作为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也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1977年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指出“如果让我举出一项真正符合改革这一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也是其中最大的一个”。所以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以来,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这种教学方式被广大教师普遍采用。

我校地处昌平十三陵地区,是农村及边远的山区学校,在生源逐年减少的小班额条件情况下(每班学生数一般都在24人左右),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与研究越来越多被教师们所重视。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教师们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为学生创设相互交流合作探讨的时间,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把合作学习当作一种形式,给听课的人看,不注重讨论的价值。学生不知道怎么合作?为什么合作?合作的意义是什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发现不少教师对合作学习没有真正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上的热热闹闹,而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针对这种现状,我们确定了“小班化教学形式下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为课题进行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交往品质。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会,从而促进学校的发展。

在合作学习上,国内外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根据对我区十五期间的了解,已经有几所学校对小班化教学和合作学习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总结了一些可借鉴的经验。他们的研究成果是我们此次申请课题的基础。但是这几所学校只是对小班化教学与合作学习进行了分别的研究,此次我们将对小班化教学形式下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尝试与研究,目的是为小班化教学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探索出适合农村学校学生发展的新的途径。

二、课题相关概念的界定

1、小班:教育组织的一种空间形式。其基本内涵是指较少容量的教学班的学生数量。小班学生一般是每班24人以下。

2、小班化教学:指的是在一定教育支配下,实施“小班化教学”的一个动态演变过程。在小班配置的条件下,是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以人的发展为本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观支配下的教育活动体系,形成以师生发展多向、充分的课堂交往教学为特征的教育过程,体现出合作与交往,强调个性化学习的小班教学特征。

3、小组:是由若干人员结合成的单位。这里的小组是指由学习成绩、能力、性格、兴趣、性别等方面有差异的学生组成的异质的群体,组内的学生积极互赖,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

4、合作学习:美国约翰逊兄弟的观点,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中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开展学习活动,以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

三、研究目标

1、构建“小班化教学形式下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实践过程与方法的研究,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往、学会探究,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成功的快乐。

2、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通过研究使教师进一步更新观念与方法,解决教学实际中的问题,练就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3、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校工作,打造学校特色,创建学校品牌。

四、研究对象、范围及内容

(一)研究对象

本校三个年级在校学生。 (二)研究范围

数学、语文、英语、物理、生物、化学、政治、历史、地理、体育、美术、音乐、信息技术学科。

(三)研究内容

1、构建“小班化教学形式下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2、形成立体多元化的“小班化教学形式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评价体系。

五、研究步骤和方法

1、准备阶段(2007.1——2007.4):成立课题研究组,组织干部、教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研究制定方案及实施计划,做好开题工作和各项准备,在此基础上各教研组制定子课题研究方案,做好开题工作。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为文献法、问卷调查法。

(1)理论培训:学校购买大量书籍,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聘请昌平区教科室周德林老师进行《探讨合作学习教学策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讲座,并参与指导我校课题研究;北师大赵德成博士多次来校,进行讲座,深入课堂,参与指导教研活动;课题负责人李雪涛校长定期通过“校长讲堂”为教师进行课题有关知识的讲座培训,使我校课题研究具有了较高的理论起点,防止实验流于形式。

(2)外出取经:近几年,国内有些学校已在合作学习的研究上初见成效,为此我校多次派出教师学习取经。先后有24人赴山东杜郎口中学学习,15人赴洋思中学学习;组织校骨干教师20人赴密云四中参加“杜郎口中学课改“研讨;组织教学领导小组12人赴国际展览中心参观学习;选派英语教师刘海英赴加拿大出国深造三个月,并脱产半年到北京西城区进修学习。通过学习教师开阔了眼界,为合作学习研究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3)专题研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边实验边反思,边总结。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

如24名教师从杜郎口中学回来后,我们分别举行了三次全校研讨会:《促进学习,学校的使命----赴山东考察教师汇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杜郎口学习考察汇报》、《学习杜郎口 超越自我------杜郎口学习经验交流会》。举行了“课题教学沙龙”。同时教研组定期研讨交流课题研究情况,通过研讨教师们对课题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课题的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

2、实施阶段(2007.5——2009. 1)课题开始实施。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学校先期在三个学科(语文、数学、英语),两个教学班进行实验研究。于2008年2月份,在前面基础上,推行至13个学科在12个教学班中全面进行课题实验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为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

(1)带题授课:我校课题研究立足实践,聚焦课堂。每一节均为带题授课。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及改进。定期邀请进校教研员来校指导,深入课堂,参与指导教研活动。同时学校为教师搭建平台,上各级各类公开课。如每学期每位教师上一节校内的课题研究课;开展区级的英语、数学、物理、政治学科的小组合作学习展示活动;分别两次与西城区教研中心开展英语学科“同课异构”活动;在承接的“北京市教育教学及管理课题诊断”启动会,结题会,“北京市初中建设工程系列展示活动----走进昌平”大型活动中,我校全面开放课堂,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与会专家、领导、兄弟校教师对我们小组合作学习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同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使我们的课题研究得以深入的开展。

(2)加强反思:为了及时的总结经验及改进课题研究方案,教师在认真做好教案的书写、案例的撰写与分析、每课时教案反思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对周教学工作的反思。每周一早上教师将周教学反思自己贴在门厅,进行全校的展示交流。教学领导小组成员评选周优秀反思。如《你教我学,你讲我听,相互促进》、《组中组----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教学生写数学日记》、《巧妙设疑,引领学生积极思考》等等。

3、实验的总结深化阶段(2009.2——2009.5):将课题实验的阶段性总结、案例、论文编辑成册进行总结及交流展示。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为经验总结法。

六、研究成果

(一)构建“小班化教学形式下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1、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一节小组合作性教学课必须具备5个基本要素。首要因素为积极的相互依靠关系。学生们必须认识到在某种程度上他们与其他学生联系在一起,如果其他组员不成功,他也不可能成功(反之亦然),也就是“同舟共济”。

第二个因素是学生间面对面的促进性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来源于学习的相互帮助、鼓励和支持。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提供时间,安排像邻座这样的条件,并且鼓励学生交流思想和互相帮助。

第三个因素是个人责任,这种责任存在于对每个学生的评估中,通过这种评估得到的结果最终要反馈到小组和个人。更重要的是,组员们知道在完成某个任务时谁需要更多的帮助,以及他们不能够搭其他人的便车。对每个学生做个人测试,或者随意挑选一位学生代表本组汇报合作成果是构建个人责任的常见做法之一。

第四个因素是社会技能。如果学生们没有或不使用领导能力、决策能力、建立信赖关系以及交流和倾听和解决冲突的技巧,小组就不可能有效运作。这些技巧必须像学习文化知识那样被有目的精确的传授。

第五个因素是教师必须了解小组达到目标的途径和小组保持成员间有效的工作关系的状况。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确保成功的关键是要有足够的时间,让过程更具体,而不是模糊的,要变化形式,使学生投入。同时在每节课结束后应让小组进行反思。

2、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1)小组合作学习的准备工作 ①改变座位排列方式:

学生课堂中的座位排列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合作与参与的方式和程度,因此,变“插秧式”排列形式为:长方形并桌式,每组4-5人,这样可以大大增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利于学生平等关系的形成,能最大限度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和相互影响。

②构建小组:

分组:根据班级总人数,以每组4----5人进行分组。分组可依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也可结合学习内容和阶段学习情况的需要,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性别角色、智力状况、个性特点、组织操作能力等因素进行合理分组。这样有利于分层教学、分层辅导,有利于开展“帮教”活动。

③选拔、培训小组长:

因为每个组内含有不同水平的学生,所以容易出现能力强的学生轻视能力弱的学生,自己抢着发言不听别人见解,而能力弱的学生因怕说错而引起同组同学的讥笑而不敢发言,从而使小组内出现垄断现象,所以应注意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因此就需要小组内有一位成员间的协调者------小组长。小组长的选择应有几个原则:一是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二是学习成绩优良,三是在同学中有一定的威信。选好组长后还要经常对小组长的工作进行指导培训:首先帮助小组长摆正心态即组长是本组的核心,要以身作则保证不违反纪律,不能出现骄傲心理、孤芳自赏心理,不在组内高高在上;其次,帮助小组长明确责任即小组长是组内活动的组织、协调者,要带领全组成员提高成绩,争优创优,使每个组员都有展示自己才华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不能只表现自己。小组长是可以定期轮换的。

④设定目标:

个体目标:①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增强集体主义观念,每个组员的言行都将对小组产生影响。②通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使每个成员无论从学习成绩上,还是学习能力上以及与同学的相互交往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变,并逐步学会思考、学会提问题、学会倾听、学会补充、学会合作与交流。

集体目标:成为班级中会学习、会合作、会反思、有发展的优秀小组。 ⑤组内分工:

组内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一项特殊的职责。\组长\:负责掌握小组讨论的全

局,协调小组学习的进程;\记录员\:负责记下小组学习结果;\报告员\:负责向全班同学汇报小组合作学习结果;\检查员\:检查小组成员学习情况;\观察员\:负责观察同组同学合作技巧的表现等。分工不是不变的,可以定期调换。

⑥安装黑板:

为了给小组提供更大的展示平台,建立组间的交流平台,搭建及时反馈的平台,学校可以为班级中每个小组在教室内安装黑板。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2)小组合作学习五个环节

①营造合作氛围:轻松愉快、合作竞争的环境可为合作学习提供良好的氛围。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创设既合作又竞争的环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

②明确合作目标:教师向学生说明合作的内容及合作的目标。使学生清楚自己的任务并明白整个课程的任务。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给学生布置任务。例如教师可以指派小组完成某项任务;也可以运用小组派代表抽签的方式领取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等。

③指导合作过程:当小组合作学习开始工作时,老师的工作也就真正地开始了。不要认为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老师就无所事事了。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老师应该大部分时候都观察学生们的学习,为的是①找到一个可以观察学生思想的“窗口”,以看清他们哪些弄懂了,哪些还不懂;②找出他们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们会把内隐的思维过程外显,你将观察到学生们是如何对分配的任务进行分析、理解的。对于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应给与适时适度的提示与点播。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A讨论探究式:即小组中每个同学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内容),注重学生在讨论与探索中发现知识,研究知识和应用知识。充分调动学生课堂上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在集体合作中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学习品质,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根据教学内容还可以采取:自由发言式、轮流发言式(组长负责组织,逐个发言)、连锁评价式(大家听一个同学发言,然后本组同学补充)等。

B操作探究式:教师给每个小组提供相关学习材料,并要求各组在活动前做好准备工作,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分明、目标明确。这种方式可以是:边操作边交流式,也可以是:边操作边填表再交流式。使每个学生在操作探究中逐步体会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从而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C调查研究式:根据教材内容,教师要求学生课前到社会去调查相关数据,课上小组每个成员都要汇报交流自己搜集的信息,组内在进行归类整理,分析解答相关问题(例如:存款利率和利息税、某一个地区几年来的降水量等),然后教师整理挑选其中部分题目,要求全班学生解答,点评并进行适当拓展。

D合作竞赛式:在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中,多采用竞赛方式,对于发挥学生的能力和潜力有促进作用。因为个人与个人的竞赛,多数挫伤一方的积极性,而小组与小组间的竞争,更能促使小组成员相互团结,使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④汇报合作成果: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各组要将合作学习的成果进行展示与汇报,以达到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的目的。展示汇报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常用的方法就是各组可以将本组的成果书写于黑板上进行展示,并选派组员对展示的成果进行解释与说明;还有文科常用的方法由本组全体成员通过课本剧等集体汇报的方式向大家进行展示;还可以通过绘画、对联、辩论、朗诵等方式。

⑤评价合作结果:有一条旧的观察原则是这么说的:在进行观察时必须对被观察小组进行评定。即使课堂上时间有限,也应该稍费时间进行小组评估,可以让组员讨论合作的效率有多高,还需要怎样改进。教师也要花些时间进行全班评定,以此使下一次的合作学习更具时效性。关于评价后面将具体阐述。

(二)形成立体多元化的“小班化教学形式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评价体系。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获得成就感,但是这离不开教师恰当的评价。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多采用正面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团队精神和教师个人的教学成功与不足进行客观、恰当的评价。科学的评价制度追求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学生自评、组员互评、教师评分以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1、表格评价

小组活动自评表(表一) 你参与小组活动的态度如何 你对老师布置的任务理解吗 在活动中你出主意如何 你通过活动收获如何 A:积极 A:理解 A:很好 A:很多 B:较积极 B:较理解 B:好 B:多 C:一般 D:不积极 C:模糊 D:不理解 C:一般 D:不好 C:少 D:没有 在小组活动中,你对自己最满足的方面是: 教师没有让学生写出自己做的不好的方面是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优点,培养自信心。这样更有利于今后的学习生活。

小组长评价表(表二) 你们学习小组

参与活动积极性: 活动中组员反应: 合作效果: A.高 A.快 A.有成就感 B.一般 B.一般 B.基本能达成一致 C.低 C.没反应 C.完不成任务 有时为了督促学生积极发言,教师要让组长记录本组成员的课堂发言次数,而后以周为单位进行讲评。这是不定期的评价。有利用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同时监督自己的学习。

课堂发言记录表(表三) 姓名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合计 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每个小组都

有自己的小组合作学习记录本,用来记录学生个人和小组得分,主要由作业(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听写、课堂回答、课文朗读与背诵、检测等组成;每天一总结,每周一总结,评选最优秀的合作学习小组;每学期一总结,评选出优秀的小组若干个;并以一定的奖励。

2、星级评价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在此理论指导下我们开始进行星级评价

如果一组的某一个同学在课堂上有精彩的表现,那么我们可以给他们组加一颗“★”,五颗“★”可兑换一面红旗。一节课统计一次评出日冠军,一个星期后评出周冠军,一个月后评出月冠军,得“★”最多的组为优胜组。

“四人照顾了学生注了集体凝了大组评价利于学生个

★★★ ★★★ ★ ★★★★ 1组 ★★ ★★★★★ ★★ ★★★★ 2组 ★ ★★★★ ★★ ★★★ 3组 ★ ★★★★★★ ★★★ ★★ 4组 小组评价”个体,又关聚力,克服的弊端,有体听课的专

注度,这一措施一经实施,效果就出来了。在评价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目标和体现上述原则,我们主要从课程本身评价和学生学习评价两方面进行了实验与探索。

(1)课前预习评价

每天都要发给学生第二天的新授课的学习预案,学生依据学案进行预习,把不懂的问题圈出, 第二天作为听课的重点。也可以对某个知识点提出自己的看法,组之间进行交流。第

二天上课前先检查学生预习的成果,本组成员都完成的加四颗“★”,一半完成的加两颗“★”,不到一半的加一颗“★”。

(2)课上评价

① 课上回答问题从一组到四组依次回答问题,回答不上来的赠给下一组,回答对一个加一颗“★”。课上要照顾学困生。如果他们回答精彩,给他们组加两颗“★”。老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课堂中在小组中的表现作深入的了解,为他们定一个“水平线”。学困生在本节课能回答对基础问题,同样是精彩的。他们更渴望这颗“★”,更渴望组员对他们的肯定。

②一题多解加分方法,简单新颖加分

一题多解最能培养学生的思维,也最具竞争性。所以需要老师选好题,题不宜多一道即可,给学生创造一个讨论的氛围老师所做的就是巡视指导,让学生们去发挥。他们会为本组的一颗“★”积极努力表现。

③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解答别人问题

以前的教学都是老师发问学生回答。现在的课堂教师鼓励学生发问,这证明学生变为主动思考,证明学生想弄懂问题,想延伸知识点,这样主动的学习才会使课堂精彩,使学生在

(3)课后小结评价

课后是学生畅所欲言的时候,可对某个组进行评价,也可对某个人出色的表现或取得的进步给与评价。有的学生因为能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展示,使小组的同学有了正确的认识,觉得非常高兴。有的学生认为自己还要加强语言表达能力,明明刚才自己的想法是对的,因为没有说清楚而没有取得成功。这样,不仅能达到小组学习的有效性,还能把学生在小组中的学习、思维过程很好地展示出来,并及时进行评价反思,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技能,还真正体验了小组学习过程的快乐和收获。

(4)反面评价

光有表扬还不行,为了激励竞争,对于表现不好的同学:不发言,借讨论之际和别人说话搞小动作教师要给他们组记上了“△”,一个“△”去掉一颗“★”,这样,组员间不仅学会了合作,而且学会了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共同进步!最后评出小组日冠军,个人的今日之星。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分别对全体学生进行了书面调查,以评价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评价方法对教学所产生的效果。根据调查结果显示:95%的同学表示对以上方法认可,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100%的同学表示以上方法给了他们思考的空间,自由;85%的同学认为促进了自己对其他科的的学习;93 %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了合作,不再自私,从学习中得到快乐。

(三)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1、小组合作学习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促进了学生评价能力的提高

通过实验,端正了学生学习的态度,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行为,他们在课堂上表现活

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中完成一节课。所以对那些发问的学生加“★”。

跃,回答问题积极,社会实践、调查能力增强,对自身、他人的客观评价能力得到提高。

下边是我们对的初三年级某班级进行的学习行为问卷调查: 有效问喜 一 般 卷 欢 前测94.7 后测97.3 比差 19 76.3 23.7 0 18 0 84.2 15.8 0 75.6 24.4 0 81.6 15.4 3 -13.1 -15.9 19 58.3 38.9 2.8 60.2 21.1 18.7 53.3 15.2 31.5 52.6 28.5 18.9 学习数学态度% 不 喜 欢 小组合作学习与评回答问题的积极评价他人的能价的能力% 乐意合作一 与评般 价 不乐意合积 作与极 评价 一 般 性% 不 积 极 力% 不 乐 意 一 般 乐 意 -15.2 -2.8 24 -5.3 -18.7 42.3 16 -31.5 29 2、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有效激发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组合作学习由于采用了小组讨论、所学知识与社会调查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从而为课堂创设了一种最佳的教学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下面是化学学科对实验前和实验后部分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

人 对小组合作学参加社会调查的社会实践操作 数 感 一 兴趣 般 实验前 实验后 由以上对照数据可以看出,实验中学生学习兴趣有了显著的改观,社会调查、实践能力、对教学的评价有了较大提高。具体表现为实验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敏捷,能主动提出问题。喜欢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的各种兴趣和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

对教学中的评价% 习感兴趣% 不能力% 感 乐 兴意 趣 一 般 不 能力% 熟 不 乐意 练 一般 乐 不 一般 乐意 熟练 意 20 57.9 21.1 21 31.5 50 18.5 28.9 31.6 34.5 65.8 28.9 5.3 20 84.2 15.8 0 81.6 15.4 3 54.9 36.8 8.3 81.6 18.4 0

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的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单纯的小组合作学习更多得多。下面是小组合作前后物理教学同一内容的比较表:

班级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研究前 小组合作学习 物体受力分析 研究后 普通教学法 物体受力分析 22分钟 6人 0 完成“做一做”和课本练习 做题正确率 95% 83% 教师直接讲授时间 10分钟 学生发言人数 讨论时间 课堂作业 19人 10分钟 完成课本练习和提高性题 从而可以看出:非常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在动口、动手、动脑、团结协作、取长补短中获取知识,对此学生做题正确率高。

4、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小组合作学习是师生互动、互评和个别指导与个别评价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做到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5、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下表为现初三年级教学成绩统计: 学年度 学期 06-07第二学期 语文 07-08第二学期 08-09第一学期 06-07第二学期 数学 07-08第二学期 08-09第一学期 06-07第二学期 英语 07-08第二学期 08-09第一学期

从上表可以看出: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益处。

(四)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1、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课题实验中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树立了新型的教

及格率 97.6 100 100 83.1 94.7 83.3 62.6 75 64.1 良好率 37.3 28.9 38.5 65.8 9(优秀率) 6.02 10.5 平均分 81.5 79.1 74.5 84.3 83.27 59.7 65.4 区排名 21 15 9 15 10 4 19 13 11 12.8(优秀率) 93.15 2.6(优秀率) 75.27

育观、教材观、学生观、人才观,并把新的理念逐步转化为教育教学行为。教师由过去的只重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关注学生如何学;由过去教师只注重评价学生个体,转变为对个体与小组的综合评价;课堂上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人文性。

2、教师的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几年来我校教师边实践,边反思,边总结,学校形成了浓厚的教科研氛围。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也不断提高。

瓮 洁老师的论文《浅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获昌平区第十七届教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尚章华 温金凤老师的论文《物理教学中学困生逆反心理的归因及对策》获昌平区第十六届教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路玉会老师的论文《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发散思维训练方法初探》获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监控与评价工作组一等奖。

孙凤敏老师的论文《中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策略的理论与实践探究》获北京市基础课程教材实验监控与评价工作组市级二等奖。

温金凤老师的论文《小班化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获昌平区第十七届教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

王颖 咸海东 陈伟老师的论文《浅析农村初中校小班化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评价》获北京市基础课程教材实验监控与评价工作组市级二等奖。

瓮洁、李小霞老师的论文《浅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获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叫监控与评价工作组二等奖

王拥军老师的论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活动的管理对提高教学效果的研究》获昌平区第十六届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

徐飞、王拥军、刘海军老师的论文《体育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实验研究》获昌平区第十七届教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

田淑媛老师的论文《小组合作式学习评价方式的探究》获昌平区第十七届教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

3、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个人反思等形式,提高了教师们的课堂教学水平。近两年来,教师在市区各种大型现场会中作公开课多节,受到了与会专家、领导的肯定与好评。同时积极参加各类教学评优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孙凤敏、陈军老师获昌平区中青年教师课堂大赛一等奖;

田淑媛老师参加市评优课获二等奖,参加昌平区中青年教师课堂赛获三等奖; 王颖老师参加昌平区中青年教师课堂赛获二等奖; 徐飞老师参加区教学评优课获二等奖; 马卫滨老师参加区评优课获二等奖; 陈伟老师参加区级评优课获三等奖;

温金凤、张文娜老师在区物理教师实验教学比赛中获二等奖;

李晓波老师在区实验基本功大赛获二等奖,其中张文娜、李小波老师工作不满一年。 李小霞、王颖、田书媛、刘海英、温金凤老师在2008年被评为昌平区骨干教师。 李小霞、温金凤、徐立勋被评为义务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先进个人。

两年来,通过“小班化教学形式下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实验,广大干部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大胆实践,用新的教育观念指导课题的具体实施,课堂上充分体现了实践性、开放性、活动性,教师从重视合作学习的形式逐渐向合作学习的质量转变,使合作学习的效果有了长足的进展,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了课题实验目的。

七、分析与讨论

通过“小班化教学形式下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我校进一步丰富了小班化教学改革实验研究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深入探讨了小班化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研究的技巧与措施。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是我校课堂教学中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有效的教学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形式。它的产生,主要是为了克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病,实现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学习品质。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强调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实现个人目标的情境。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实现学习的预期目标。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师生间单项、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给每个人创造平等参与的机会,照顾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小组合作学习,利于发展人的社会性,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学习效率;促进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观点,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教师专业化发展,促学校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契机。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学校改革课堂教学,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应用与研究。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都验证了:小班化教学形式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八、反思与展望

回顾此次课题研究,我校由最初的两个课题实验班,只涉及数学、语文、英语学科,到全校所有班级、所有学科都进行课题研究,确实走过了一段艰辛的路程。毕竟它是一次课堂的彻底革命。但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学校在课题的引领下,学校各方面工作,广大师生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现今,小班化教学形式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我校课堂教学一道亮丽的风景。我们将继续研究推广这种教学模式,使他更加完善有效。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

1、处理好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措施,使小组内学生之间密切合作,保障和谐的同伴关系,增强内部团结,同时又要使小组之间有一定的竞争,把小组之间的竞

争建立在组内合作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2、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学习对集体负责,主动参与讨论学习,不能有消极等待或依赖小组其它成员的思维情绪。汇报学习成果时可采用“小组中心发言人”制。中心发言人要组织组员讨论,认真听取小组意见,在全班交流时负责汇报,把小组意见表达完整准确,并引进竞争机制,使小组每个成员都有做发言人的机会。

3、处理好此模式与其他教学形式相结合的关系:合作学习比较适应班级规模较小的班级,学生过多则不太适宜。同时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宜合作学习,所以合作学习要与班级教学、个别化教学相结合,做到取长补短。

九、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原理与策略》,学苑出版社 2001年版

2、裴娣娜: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主体教育发展性教学实验室研究报告 3、尹纵禹、张梅玲:《和谐、合作、发展》2003.5 4、田建芬:《合作学习浅析》

5、大卫.W.约翰逊《合作性学习的原理与技巧》2004.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hn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