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6-20 16:3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王受之 世界现代设计史

设 计 艺 术 历 程

1 / 53

王受之 世界现代设计史 第一章 工艺美术运动

1、工艺美术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是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其起因是针对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的工业批量生产所造成的设计水准下降的局面。这场运动的理论指导是约翰·拉斯金,主要人物则是威廉·莫里斯。这场运动受到日本艺术的影响,影响主要集中在首饰、书籍装帧等方面。

工艺美术运动产生于所谓的“良心危机”艺术家们对所谓的不负责任的粗制烂造产品以及自然环境的破坏感到痛心疾首,并力图为产品及生产者建立或恢复标准。设计上工艺美术运动从手工艺品的“忠实于材料”等价值中获取灵感,并把源于自然的简洁和忠实的装饰作为其活动的基础。

工艺美术运动不是一种特定的风格,而是多种风格的并存,从本质上来说,它是通过艺术和设计来改造社会,并建立起以手工艺为主导的生产模式的实验。运动否定大工业与机械生产,反对机器美学,导致它没有可能成为领导潮流的主要风格,从意识形态上说这场运动是消极的。但是它的产生去给后来的设计家提供了设计风格参考,提供了不同以往的尝试典范,影响遍及美国和欧洲等地区,对后来的“新艺术”运动具有深远的意义。

工艺美术运动的根源:当时艺术家们无法解决工业化带来的问题,在工业化的残酷现实面前无能为力,企图通过艺术和设计来逃避现实,退隐到他们理想的中世纪浪漫中去,逃逸到他们理想化下的中世纪哥德时期去。

其特点:1.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生产。2.在装饰上反对矫饰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古风格。3.提倡歌德风格和其他中世纪的风格,讲究简单,朴实无华,良好功能。4.主张设计的诚实诚恳,反对设计上的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趋向。5.装饰上推崇自然主义、 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的特点。

纵观“工艺美术”运动它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重要特点:在一派维多利亚矫饰风格中采用中世纪淳朴风格,并吸收日本和自然的装饰动机,创造出有声有色的新设计风格,同时又完全与各种历史复古的风格大相径庭,是难能可贵的探索,体现了知识分子的理想主义情感,强调手工艺的重要,强调中世纪行会的兄弟精神。

一些缺点:1,对于工业化的反对,对于机械的否定,对于大批量生产的否定,都没有可能成为领导潮流的主流风格,2,过于强调装饰增加了产品的费用,也就没有可能成为低收入平民百姓所享有,因此,依然是象牙塔的产品,是知识分子与一相情愿的理想主义结晶。

强调两基本原则:(1)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是为千千万万的人服务的,而不是少数人的活动。(2)设计活动必须是集体的活动而不是个体的劳动。 2、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价值在于它对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前驱作用与启迪意义。1859年工艺美术运动首先提出了“美与技术结合”的原则,主张美术家从事设计,反对“纯艺术”。另外,工艺美术运动的设计强调“师承自然”,忠实于材料和适应使用目的,从而创造出了一些朴素适用的作品。工艺美术运动的先天局限是将手工艺推向了工业化的对立面,这一观念无疑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由此使英国设计走了弯路,它导致英国成为最早工业化和最早意识到设计重要性的国家,但却未能率先建立起现代工业设计体系。代表人物是威廉·莫里斯,英国作家、画家、工艺美术家。

3、约翰.拉斯金的思想:拉斯金是19世纪重要的设计家和批评家,他主张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认为应将现实观察融入设计当中,并提出设计的实用性目的。他的设计理论具有强烈的民主和社会主义色彩,非常混乱。既强调为大众,又主张从自然和哥特风格中找寻出路,

2 / 53

这显然不是为大众的;既包含社会主义色彩,又包含对大工业化的不安。拉斯金鄙视英国领先的工业界,对机器制造的装饰特别充满厌恶。他的名著《建筑的七盏明灯》和《威尼斯之石》,充满激情而又猛烈地为哥特式风格辩护,而他的研究以两个理论作基础。一个是装饰和设计应该建立在风格化的自然形成上;另一个是设计有着强烈的道德内涵。拉斯金的成就比他同时代的人都要伟大,他的文章成了他的同代和下一代的经典课本。他的实用主义思想与以后的功能主义有很大区别,但他的倡导对当时设计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依据,莫里斯等人都深受其思想影响。

4、威廉·莫里斯:他是在实践中实现拉斯金设计思想的第一个人物。他强调设计的服务对象为大众,希望振兴工艺美术的传统,一方面否定机械化、工业化风格,另一方面否定装饰过度的维多利亚式风格,认为哥特式、中世纪的设计才是诚实的设计。他开设了世界上第一家设计事务所,其设计的产品采取哥特式和自然主义风格,强调实用性和美观性结合,具有鲜明的特征,同“工艺美术运动”的基本风格完全吻合,促进了英国和世界

的设计发展。代表作有自己在伦敦郊区的住宅“红屋”,与人合作《呼啸平原的故事》等。

《红屋》莫里斯 设计 5、美国的工艺美术运动: 19世纪末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开始影响

美国。美国的工艺美术运动主要代表有弗兰克·赖特、斯提格利、格林兄弟等,他们的设计宗旨和基本思想和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相似,但比较少强调中世纪或者哥特风格特征,更加讲究设计装饰上的典雅,特别是明显的东方风格影响是美国与英国的最大不同。英国的东方影响主要存在于平面设计与图案上,美国则存在于结构上。格林兄弟的设计带有明显日本与中国明清家具的特点,斯提格利和格林兄弟的设计相似,但主张功能与装饰的结合,更为精致。赖特这一时期的作品也带有明显的中日传统的影响,更重视纵横线条造成的装饰效果,而不拘泥于东方设计细节的发展。

6、工艺美术运动的陶瓷设计:英国的陶瓷设计受东方陶瓷影响明显,特别是釉色和图案的运用和器形上。代表人物是马克·马歇尔、摩根、科尔曼。英国的陶瓷基本都是小量生产,艺术成分很重,还没成为大批量生产日用陶瓷的基础。而真正开始陶瓷日用化探索的则

是斯堪的纳维亚。这种设计尝试开始于19世纪末,成熟于20世纪初。

7、工艺美术运动的平面设计:莫里斯是奠定这场运动平面设计基础的人物。在其影响下平面设计在欧美发展起来。较有影响的工艺美术风格平面设计代表是有马克穆多的世纪行会出版的《玩具马》(不久转为莫里斯的出版公司出版)。莫里斯的设计充满了企图复兴古典、哥特式风格,与当时流行的拉菲尔前派一脉相承。为了扭转莫里斯的复古之风,戴依、杰西·金、格里那维合作,创造出一种儿童读物的设计风格,字

《水晶宫》伯克斯顿 设计 体、插图都轻松可爱,充满天真浪漫色彩。设计目的是使平面设计为广大读者服务,改变书籍为少数人掌握的局面。这种风格改变了莫里斯凝重的考古味道,是工艺美术运动的重大发展和进步,影响了下一代平面设计家(比亚兹莱),对新艺术运动的产生起到了催生作用。奥伯雷.比亚兹莱:《莎乐美》

8、水晶宫:由英国建筑师约克斯. 伯克斯顿设计,大胆的把温室结构用于建筑设计中,展览大厅全部采用钢材与玻璃结构,实际是一个放大了的温室。

3 / 53

第二章 “新艺术运动”

1、“新艺术运动”:新艺术风格把主要重点放在动植物的生命形态上,一栋建筑或一件产品都应是一件和谐完整的杰作,但设计师都不能抛弃结构原则,其结果常常是表面上的装饰,流于肤浅的“为艺术而艺术”新艺术在本质上仍然是一场装饰运动,但它用于抽象的自然花纹与曲线,脱掉了守旧、折中的外衣是现代设计简化和净化过程中的重要步骤之一。

新艺术运动是1895年左右在法国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直持续到1910年前后,是一个影响广泛的国际设计运动。由“现代主义”运动和“装饰运动”取而代之。

从意识角度来看,这是知识分子中的部分精英在工业化来势汹汹和过分装饰的贵族风格泛滥,双重前提下的一次不成功的改革设计企图。新艺术是一场运动而不是一个风格。 2、它与工艺美术的相似地方:都是对矫饰的维多利亚和过分装饰的反对,都对工业风格强烈反映,都旨在从新掀起对传统手工业的重视和热衷,他们都放弃传统装饰风格的参照转向采用自然中的一些装饰动机;不同之处:英国和美国“工艺美术”运动重视中世纪的歌德风格,新艺术完全放弃任何一种传统装饰风格,完全走向自然风格,它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强调自然中没有完全的平面,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有机形态,而装饰的动机基本源于自然形态。

3、格拉斯哥学派与代表人物马金托什:造型简单明确,注重简单的几何外型,简单直线与自然主义形态吻合,功能主义与有机形式结合。

马金托什(高直椅):查尔斯·麦金托什被公认为新艺术在英国的杰出人物,在英国19世纪后期独树一帜。1896年以他为首成立“格拉斯哥四人”的设计小组,麦金托什设计了格拉斯哥艺术学校大楼及室内陈设,获得了极大成功。这座建筑的外观带有新哥特式的简练、垂直的线条,体现出植物生长垂直向上的活力。麦金托斯设计的大量家具、餐具和其他家用产品都具有高直的风格,世界闻名的高靠背椅就极具代表性。

4、奥地利(维也纳)分离派

维也纳分离派:1897年创立分离派,霍夫曼是核心人物。口号:“为时代的艺术,

《高直椅》麦金托什 设计 艺术应得自由”。是奥地利新艺术运动中产

生的著名艺术家组织,1897年在维也纳的一批艺术家、建筑家和设计家声称要与传统的美学观决裂,与正统的学院派艺术分道扬镳,故自称“分离派”。在设计方面,其重视功能的思想,开始摆脱单纯的装饰性而向功能性第一的设计性原则发展,几何形式与有机形式相结合的造型和装饰设计。表现处于欧美各国的新艺术性一致的时代特征而又

绘画《吻克里姆特》 独具特色,因此,它们应该被视为界于新艺术和现代主义设计之间的一个过渡性阶段的设计运动。克里姆特和霍夫

曼最负盛名

卢斯:装饰就是罪恶;霍夫曼:斯托克列宫、607椅子;克里姆特代表作有绘画《吻》

5、德国青年风格

德国青年风格运动:受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和欧洲其它

国家“新艺术”运动的影响,强调装饰,希望重新使用中世纪歌德风格一方面来抗拒维多利亚式的烦琐装饰风格,另一方面反对机械风格,应该说这场运动是欧洲的“新艺术”运动的一个分支。

霍夫曼普克斯多特疗养院设 计的“坐椅” 4 / 53

彼得·贝伦斯:被誉为“第一位现代艺术设计师” 现代设计的先驱贝伦斯,他主张对造型规律进行数学分析。他拒绝复制历史风格而在研究植物,花卉造型和动植物线条的基础上坚持理性主义美学法则。他指出,在关于艺术与技术的关系中与艺术家所坚持的传统相比,技术更能够确定现代风格,同时通过批量生产符合审美要求的消费品可以逐渐改善人们的趣味。技术与文化的结合是文化的新源泉,预期说它服务于生活的审美改造,不如说它服务于全民的社会利益。代表作: AEG公司工厂建筑、贝伦斯住宅 、台灯、 电风扇。

霍塔(霍塔旅馆):维克多-霍塔是比利时新艺术运动的大师,霍塔是一位建筑师,他在建筑与室内设计中经常使用葡萄蔓般相互缠绕和螺旋扭曲的线条,这种线条被称为“比利时线条”或“鞭线”,它起伏有力,并成为了比利时新艺术的代表性特征。

巴黎地铁设计(吉马德):(Hector Guimard,1867-1942)是法国新艺术的代表人物。法国新艺术运动受到唯美主义与象征主义的影响,追求华丽、典雅的装饰效果。 吉马德最有影响的作品是他为巴黎地铁所作的设计,所有地铁入口的栏杆、灯柱和护柱全都采用起伏卷曲的植物纹样。这些设计赋予了新艺术最有名的戏称——“地铁风格”。

高迪:西班牙新艺术运动以建筑师安东尼奥·高迪为代表,他吸取了东方风格与哥特式建筑的结构特点,并结合自然形式,以浪漫主义的幻想,将极力软化的曲线趣味渗透到三度空间的建筑之中去,巴赛罗那的米拉公寓是一个典范。他以浪漫主义的幻想,极力使塑性艺术渗透到三度空间的建筑之中去,与比利时的新艺术运动有异曲同工之妙。

法国吉马德,巴黎地铁入口设计;西班牙高迪:米拉公寓、圣家族教堂、文森公寓、居里公园;比利时 霍塔:塔塞尔公寓

《巴黎地铁设计》吉马德设《霍塔旅馆》霍塔 设计 第三章 “装饰艺术”运动

1、艺术装饰风格:艺术装饰风格以其富丽和新奇的现代感而著称,它实际上并不是一种单一的风格而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统治装饰艺术潮流的总称。

艺术装饰风格与新古典主义一样是一种规范化的风格。不同于洛可可和新艺术它趋于几何又不强调对称,趋与直线又不同于直线,并满足机器生产和塑料、钢混、玻璃一类新材料的要求。

2、装饰艺术:“装饰艺术”运动是在20世纪30年代在法国、美国、英国等国家开展的一次风格非常特殊的设计运动与现代主义同时发生,虽然在造型上、色彩上、在装饰运动上有新的现代的内容,但是它的服务对象依然是社会上层是少数的资产阶级权贵。 “装饰艺术”运动是对矫饰的“新艺术”运动的一种反动,反对古典主义的、自然的、单纯手工艺的趋向,主张机械化的美。

《圣家族教堂》高迪 设计 5 / 53

《米拉公寓》高迪 设计

“装饰艺术”运动是装饰运动在20世纪初的最后一次尝试,主要用于手工艺和工业化下的双重特点,采取设计上的折中主义立场,设法把豪华的奢侈的手工艺制作和代表未来的工业化特征和二为一,产生一种可以发展的新风格来。由于它主要强调为上层顾客服务的出发点,使得它没有能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发展。

3、“装饰艺术”与“现代主义”的区别:产生的动机和所代表的意识形态上。

“装”禀承了以法国为中心的欧美国家长期以来的设计传统立场:为富裕的上层阶级服务,因此,它仍然是为权贵的设计。其对象是资产阶级。

“现”则强调了设计为大众服务,特别是为低收入的无产阶级服务,因此,它是左倾小知识的理想主义的乌托邦的。 代表作:帝国大厦、洛克菲勒中心大厦、克莱斯勒大厦(美国纽约克莱斯勒大厦,采用了金字塔形的台阶式构图和放射状线条来处理装饰)。

第四章 现代主义设计的萌芽

1、现代主义:包豪斯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主义的核心是功能主义。强调实用物品的美应由其实用性和对于材料结构的真实体现来确定,随着经济的复兴,西方在20世纪50年代进入了消费时代,现代主义也开始脱离战前刻板几何化的模式,并与战后新技术,新材料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成熟的工业设计美学。

2、现代主义设计的思想基础

法 勒·柯布西埃:他的建筑设计艺术是把纯粹的现代主义精神具体化的杰出代表。在他的举世闻名的著作《走向新建筑》一书中,柯布西埃提倡简洁,纯净的几何形式,他认为这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永恒的形式,在这方面,他的作品和古典建筑有直接的关系。但是,他相信成批生产所得到的质量,一样能成为适合他们时代的新型建筑。

1926年,柯布西埃提出了“新建筑的五个特点”:即1.底层架空2.屋顶花园 3.自由平面 4.横向长窗 5.自由立面 。都是出于采用框架结构使墙体不再承重后产生的建筑特点。代表作:躺椅,萨伏依别墅,郎季教堂

德国 米斯·凡德洛: 是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最重要大师之一,提出了“少就是多”的立场和原则。现实主义和功能主义,采用机器化和批量化方式生产建筑,设计应该是与这种生产手段相结合,对功能也强调,反对传统风格抄袭,反对复古主义,主张现代风格,风格与时代密切相关。

米斯的原则改变了世界都市的三分之一的天际线。对于他来说,建筑就是建筑,他关心的仅仅是建筑本身,至于为谁设计的问题并不重要。米斯所倡导的流动空间,钢结构与玻璃材料结合讲究细部技术表现等,已成为他风格的特征。代表作:“巴塞罗那椅”、“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的德国馆”、纽约西格兰姆大厦

德国 格罗佩斯:强调“功能第一,形式第二”原则,强调机器对工业设计的决定作用,对功能的高度强调,对装饰特别是复古主义强烈反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格罗佩斯采用了高度强调功能的原则来从事设计,在构图上采用了灵活的不规则布局。其多轴线,多方向,多体量,多入口,建筑体纵横错落,变化丰富,获得简练而清新的效果。代表作:包豪斯校舍、法古斯工厂

赖特:美国最著名的建筑大师,是芝加哥学派最负盛名的人物。吸收和发展了沙利文“形式追随功能”的思想力图形成一个建筑学有机整体概念,即将建筑的功能,结构适当的装饰

6 / 53

美国纽约克莱斯勒大厦 以及建筑的环境融为一体,并使建筑的每一个细小部分与整体相协调,形成一种适于现代的艺术表现。代表作:流水别墅

3、欧洲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

德意志制造同盟:1907年贝伦斯、穆特休斯等人,成立德国第一个设计组织——德意志制造同盟,制造联盟的成立宣言表明了这个组织的目标:“通过艺术,工业与手工业的合作,用教育、宣传及对有关问题采取联合行动的方式来提高工业劳动的地位”联盟表示了对工业的肯定和支持的态度。提出同盟的目的是通过设计强调民族良心。

《第三国际纪念塔》 塔特林 设计 穆特休斯:(修斯)他认为设计同时具有艺术,文化和经济的意义,新的形式本身不是一种终结,而是“一种时代内在动力的视觉表现”,因此,他呼吁建立一种国家的美学的手段就是确立一种“标准”,以形成“一种统一的审美趣味”。他本人对于机械生产,对于标准化生产,对于新技术具有强烈兴趣,认为这是提高德国设计水平重要前提,是工业设计真正奠基人。代表作:

构成派:构成派艺术家力图用表现一个新材料本身特点的空间结构形式作为绘画几雕塑的主题,他们的作品特别是雕塑很像工程结构,因此被称为构成主义。把结构当成是建筑设计的起点,以此作为建筑表现的中心,这个立场成为世界现代主义建筑的基本原则。李西斯基:红楔子攻打白色

第三国际纪念塔(塔特林):构成主义是一战前后俄罗斯的一个先锋艺术流派。构成派艺术家力图用表现新材料的空间结构形式,雕塑家塔特林是构成派最重要的代表,构成主义最有名的作品当属建筑师塔特林创作于1919年的第三国际纪念塔。按照设计,这座塔塔高400米,比法国的埃菲尔铁塔高出一半。纪念塔完全采用钢铁作为主要的结构材料,造型上是简洁的螺旋上升的几何形状,表达了一种坚定向上的政治信念。

风格派:(De Stijl)是活跃于1917-1931年间以荷兰中心的一场国际艺术运动。1917年10月,一批荷兰的设计师,艺术家发行了一本叫“风格”的杂志,风格派由此得名。这个组织以杜斯博格(Theo Van Doesburg)为领导,风格派认为艺术应该用几何形象的构图和抽象的语言来表现宇宙的基本法则——和谐,在建筑、产品、室内等各个设计领域,风格派都使用着一种和谐的几何秩序来进行艺术创作,这种抽象的倾向,对后来的艺术和设计有着持久的影响。

风格派艺术以一种几何和精确的方式表达了人类精神支配变化莫测的大自然的胜利,以及寓美于纯粹与简朴之中的思想。里特维尔德(Cerrit Rietveld)的红蓝椅揭示了风格运动的哲学精髓,他的《红蓝椅》、《柏林椅》和茶几成为现代设计史上经典之作。蒙得里安:“红、黄、蓝”油画 ; 里特维特:红蓝椅

里特维特:(里特维而德)的家具设计,他将风格艺术由平面推到三度空间,通过使用简洁的基本形式和三原色创造出了优美而功能性强的家具与建筑。代表作:红蓝椅

《红蓝椅》里特维特 设计 7 / 53

第五章 包豪斯

1、包豪斯:(BauHaus,1919-1933) “包豪斯”一词由德语的“建造”和“房屋”两个词的词根构成。创始人是格罗佩斯,包豪斯学校由魏玛艺术学校和工艺学校合并而成,其目的是培养新型设计人材。包豪斯是一所设计学校,开设有纺织、陶瓷、金工、玻璃、雕塑、印刷等科目。包豪斯在设计理论上,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

①艺术与技术的统一;

②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

③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

这些观点对于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使现代设计逐步由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包豪斯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开创了“基础课程”的教育—三大构成。包豪斯的设计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课程结构与教学方式成了世界许多学校设计教育的参照系统,包豪斯的思想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被奉为

现代主义的经典。

奠定了现代设计的观念基础,建立了现代主义设计的欧洲体系原则,把以观念为中心《包豪斯宣言》封面 的设计体系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设计体系比较完整的奠定起来。是世界上第一次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由格佩斯创建于1919年。 里昂.费灯设计 1919年4月1日在德国魏马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是世界上第一所为培养现代设计人才而建立的学院。虽然仅存14年,但对德国乃至世界的现代设计及其教育的影响不可估量。它在理论和实践上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培养出大批优秀的设计人才,成为20世纪初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发源地。包豪斯经历了两个主要发展阶段:①魏马时期(1919一1924),②德骚时期(1925-1933),其名称根据学院所在地而来。格罗佩乌斯(1919-1927年任职)是其创立者和第一任校长。第二任校长是迈耶(1927-1930年任职)。第三任校长是凡德洛(1931一1933年任职)。他们都是当时德国著名建筑师、现代主义设计的先驱,对包豪斯的贡献极大。格罗佩乌斯亲自拟定了《包豪斯宣言》,确定其设计宗旨“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包豪斯在实践中探索,确立了现代设计的基本观点和教育方向:①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②设计必须遵循客观、自然的法则。其教育体系、设计理论与设计风格在实践中逐渐成熟、完善。包豪斯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由艺术和技术构成。包豪斯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奠定了设计教育中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与色彩构成的基础教育体系,并以科学、严谨的理论为依据。1927年,成立建筑系,瑞士著名建筑师迈耶任系主任。这是包豪斯的鼎盛时期。1928年2月,格罗佩乌斯辞职并推荐迈耶担任校长。他进行了大规模改革,加强了建筑系的课程,成立了音乐系,增设了摄影专业,并增加了社会学课程,提倡学生积极与社会联系。其

进步的政治立场引起当局不满,1930年他被迫辞职。在格罗佩乌斯的推荐下,德国著名建筑师凡德洛出任第三任校长。1932年8月10日,凡德洛宣

布包豪斯永久解散。包豪斯是现代设计的摇篮,其所提倡和实践的功能化、理性化和单纯、简洁、以几何造型为主的工业化设计风格,被视为现代主义设计的经典风格,对20世纪的设计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8 / 53

第六章 工业设计的兴起

1、美国的商业性设计:美国对世界设计发展的重要贡献之一,就将艺术设计职化。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把设计变成一种独立职业的国家。美国商业性设计的本质是形式主义的,它在设计中强调形式第一,功能第二;核心是“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即通过人为的方式使产品在较短时间内失效,从而迫使消费者不断地购买新产品。美国的设计界则基于商业竞争的需要开始了以为企业服务为中心的艺术设计运动,美国的艺术设计运动并无欧洲的学术,艺术氛围,也没有先进知识份子的理想主义成分,美国的设计运动一开始就染上了实用主义的商业色彩,在市场还是实际所遵循的则是“形成追随市场“的理念,对设计企业来说是设计的唯一要点是能促进销售。提格:柯达照相机、柯达班腾照相机、波音707飞机;罗维:格拉斯纳复印机、冷点电冰箱、可口可乐标志;德莱拂斯:贝尔电话公司;盖迪斯:《地平线》

2、流线型风格:流线型设计风格在本质上是一种“样式设计”,它之所以大受欢迎,是因为它迎合了消费者追求新奇的心理,与市场的需求相契合,满足了大众多层次的需要愿望。流线型原是空气动力学名词,用来描述表面圆滑,线条流畅的物体形状,这种形状能减少物体在高速运动时的风阻,但在工业设计中它却成了一种象征速度和时代精神的适型语言而广为流传。不断发展成为一种时尚的汽车美学,而且还渗到家用产品的领域中影响了从电熨斗、烤面全机到电冰相等外型设计,成为30——40年代最流行的产品风格。

3、“有计划的废止”:“有计划的废止”在设计新式样的时候,必须有计划

地考虑以后几年之间不断的更换部分设计,基本造成一种制度,使式样最少每2年有一次小变化,每3——4年有一次大变化,造成有计划地式样在老化的过程称为有计划的废止制度,这是一种通过不断改变设计式样造成消费心理老化的过程,其目的是促使消费者为了追逐新的式样潮流而放弃旧式样,改换新式样的积极立场促销方式。

4、芝加哥学派:功能主义,形式追随功能,现代城市高层建筑产生于19世纪初。芝加哥学派以自己的观点和大量的实践回答了欧洲设计师们为设计中的与技术,伦理与美学,以及装饰与功能的关系上进行的争论。芝加哥学派的主要特点是采用钢铁等新材料以及高层框架等新技术建造摩天大楼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趋向简洁的风格,他们在设计手法上共同的特点是注重内部功能,强调结构的逻辑表现,立面简洁,明确,并采用了整齐排列的大片玻璃窗,突破了传统建筑的沉闷之感。是既无浮饰而又适用艺术风格在建筑领域的体现,并对整个设计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九章 丰裕社会和国际主义风格

1、国际主义设计:源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但本质完全不同,从一种为大众服务的民主主义的、理想主义的对社会问题解决的探索方式变成了代表资本主义金钱与权利,代表企业美国的风格,把原来作为自然结果的形式变成了设计追求的目的,而原来的目的——社会性、大众性则通过这个被抛弃。形式第一,功能第二。 2、波普风格:波普设计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又称流行艺术、通俗艺术、新达达主义,代表着流行与大众化的品味。它的鼎盛时期是本世纪60年代,主要活动中心在英国和美国。它代表20世纪60年代工业设计追求形式上的异化及娱乐化的表现主义倾向。“波普”是一场广泛的艺术运动,反映了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力图表现自我,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

9 / 53

从设计上说波普风格并不是一种单纯的、一致性的风格,而是各种风格的混合,他追求大众化下的、通俗的趣味,反对现代主义自命不凡的清高,在设计中强调新奇与独特,并大胆采用艳俗的色彩。

波普风格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形式,如美国电话公司就采用了美国最流行的米老鼠形象来设计电话机,意大利的波普设计则体现出软雕塑的特点,如把沙发设计成嘴唇状,或做成一只大手套的样式。

3、人体工程学: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关系,通过对人——机关系的各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寻找最佳的人机协调关系,为设计提供依据。

4、有机现代主义:有机现代主义是二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流行于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美国和意大利等国的一种现代设计风格,它是对现代主义的继承和发展。这种风格在造型常常体现出“有机”的自由形态,而不是刻板、冰冷的几何形,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心理上给使用者以舒适的感受,而与此同时这些有机造型的设计往往又适合于大规模生产。这标志着现代主义的发展已突破了正统的包豪斯风格而开始走向“软化”。这种“软化”趋势是与斯堪的纳维设计联系在一起的,被称为“有机现代主义”。 著名的代表是美国的沙里宁设计的“胎”椅及“郁金香”椅为例,北欧的阿尔瓦·阿尔托

第十章 世界现代设计(一)

1、斯堪的维也纳的设计

斯堪的维也纳风格:斯堪的维也纳风格是现代主义设计思想与传统的设计文化相结合既注意产品的实用功能,又强调设计中人文因素,避免过于刻板和严酷的几何形体,从而产生了一种富与“人情味”的现代美学。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斯堪的纳维亚的设计文化特征:斯堪的纳维亚的设计是以丹麦,瑞典,芬兰,挪威等北欧国家的设计为代表。是以特定文化背景〈手工艺传统中的人文主义〉为基础的设计态度的一贯体现,它体现了多样化的

恩哈,政治,语言传统的融合,以及对形式和装饰的克制,对传统的尊重,对形式与功能一致性的追求,对自然材料的欣赏。

雅各布森:丹麦的具有国际影响的建筑师和设计师。强调材料的性能和工业生产的过程,去掉不必要的装饰,他将刻板的功能主义转变成了精练而雅致的形式,作品十分强调细节的推敲,又达到整体的完美,雅各布森大多数都是为特定的建筑而作的,因而与室内的环境浑然一体。把家具陈设,地板,墙饰,照明灯具和门窗等细节看成与建筑总体和外观设计一样重要。 蚁、天鹅、蛋

芬兰设计大师阿尔瓦. 阿尔托 (Alvar Aalto,1898-1976):阿尔托是芬兰著名工业设计师、建筑师。1921-1925年间在瑞典、芬兰等地从事建筑、规划、室内设计、家具、灯具、染织、玻璃以及展示设计等工作, 1923年,他研究和从事使木头弯曲的实验。这项实验导致他30年代革命性的椅子设计。1929年,与他人合办了他第一次完整的、为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现代家具展。他最著名的建筑设计是他在土库的家,这被看作是斯堪的纳维亚现代主义的第一个代表。在选择压薄的木头与胶合板作为他设

计的主要选材后,他与土库附近家具厂的技术指导奥托(OTTO KORHONEN)一起研究薄木板的结合以及胶合板成型的局限性。这些研究导致了他最具技术革命性的设计41

10 / 53

号和31号椅子。他利用薄而坚硬但又能热弯成型的胶合板来生产轻巧、舒适、紧凑的现代家具,已成为国际上驰名的芬兰产品。他设计还有芬兰设计文化显著特征,如皱叶甘蓝花瓶。这个花瓶的设计是他受到了芬兰峡湾海岸线的启发,他的产品设计有一种温馨、人文的情调。

汉宁森:汉宁森是丹麦著名设计师,汉宁森的成名作是他于1924年设计的多片灯罩灯具,这件作品于1925年在巴黎国际博览会上展出,并获得好评,这种灯具后来发展成了极为成功的PH系列灯具,至今畅销不衰。这正体现了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特色。PH灯具的重要特征是:①所有光线必须经过一次反射才能达到工作面,以获得柔和、均匀的照明效果,并避免清晰的阴影;②无论从任何角度均不能看到光源,以免眩光刺激眼睛;③对白炽灯光谱进行补偿,以获得适宜的光色;④减弱灯罩边沿的亮度,并允许部分光线溢出,以防止灯具与黑暗背景形成过大反差,造成眼睛不适。PH灯具的优美造型正是这些特点的直接反映。

2、日本的现代设计

日本现代设计的双轨制:日本设计在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中采用了所谓的“双轨制”。一方面在高技术的设计领域按现代发展的需求进行设计,一方面在服装、家具、室内设计、手工艺品等设计领域系统的研究传统,以求保持传统风格的延续性。“日本设计”一词常回使人联想到两类截然不同的东西:一是朴素、清雅、自然、具有浓厚的东方情调的手工艺品,如木制家具,漆器及瓷器等;另一类则是如高保真音箱,照相机,摩托车,汽车及计算机等高技术产品。这种高技术与传统文化的平衡正是日本现代设计的一个特色。通过这种“双轨制”,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发扬光大,日本设计的哲学则保留日本传统。日本的设计走向世界,并能立足世界的根本,是日本设计作品的民族性和本土文化性。

3、意大利的现代设计

孟菲斯:是后现代主义在设计界最有影响的设计组织是意大利成立于1980年12月的“孟菲斯”(Memphis)的设计师集团。它由著名的设计师索特萨斯和七位年轻的设计师组成,后由美国、奥地利、西班牙、及日本等国的设计师参加。“孟菲斯”原是埃及的一个古城,也是美国一个以摇滚乐而著名的城市。设计集团以此为名含有将传统文明与流行文化相结合的意思。

“孟菲斯”开创了一种无视一切模式和突破所有清规戒律的开放性设计思想。“孟菲斯”对功能有自己全新的解释,即功能不是绝对的而是有生命的、发展的、它是产品与生活之间一种可能的联系,这样功能的含义就不仅是物质上的、也是文化上的、精神上的。产品不仅要反映使用价值,跟要表达一种特定的文化内涵,使设计成为某一文化系统的隐喻或符号。“孟菲斯”的设计尽力表现各种富于个性的文化意义,表达了从天真滑稽直到怪诞、离奇等不同的情趣,也派生出关于材料、装饰色彩等方面一系列新观念。1988年索特萨斯宣布“孟菲斯”结束。

索特萨斯:索特萨斯意大利人,早年设计了许多正统的工业产品。60年代受到美国大众文化的影响,后转而与波普运动伍。1969年他为奥利维蒂公司设计手提打字机,成为意大利艺术设计风格的标志。20世纪80年代他充当了后现代派主义的急先锋。索特萨斯认为,设计就是设计一种生活方式,因而设计没有确定性,只有可能性;没有永恒,只有瞬间。艺术设计中的历史文脉,诗性叙述因素和文化底蕴,对他来说,有时要比实际功能更加重要。

盖当诺.佩西:UP沙发、 加提:袋椅、罗马兹:吹气沙发、

索特萨斯书架设计 11 / 53

第十一章 世界现代设计(二)

1、德国现代设计

“设计奇才”科拉尼(Luigi Colani, 1926-):70年代中期,德国设计界出现了一些对抗功能主义的设计师,他们希望通过更加自由的造型来增加设计的趣味性。被人称为“设计奇才”的科拉尼(Luigi Colani,1926-)就是这一时期对抗功能主义倾向最有争议的设计师之一。科拉尼出生于德国柏林,早年在柏林学习雕塑,后到巴黎学习空气动力学。在科拉尼的许多设计方案中,他都用空气动力学和仿生学知识表现出强烈的造型意识。

2、美国的现代设计

“德鲁帕”茶具 罗维(Raymond Loeway, 1889-1986):罗维是美国最重要的设计师,被认为是美国工业设计的重要奠基者。1935年为西尔斯百货公司设计的“冷点”电冰箱,外型简单、明快,奠定了现代电冰箱的基础。 他是美国工业设计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从事工业产品设计、包装设计及平面设计(特别是企业形象设计),参与的项目达数千个,从可口可乐的瓶子直到美国宇航局的\空中实验室\计划,从香烟盒到“空军一号”飞机的内舱,所设计的内容极为广泛,代表了第一代美国工业设计师那种无所不为的特点,并取得了惊人的商业效益。罗维曾受肯尼迪总统委任为国家宇航局——NASA的设计顾问,从事有关宇宙飞船内部设计、宇航服设计及有关飞行心理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宁静的太空,如何使宇航员在座舱内感到舒适、方便,并减少孤独感,这是工业设计的一个新课题。罗维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套航天工业设计的体系与方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934年罗维为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设计的K45/S-1型机车是一件典

型的流线型作品,车头采用了纺锤状造型,不但减少了1/3的风阻,而且给人一种象征高速运动的现代感。

罗维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设计火车头、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引入了流线型特征,从而引发了流线风格。罗维一生有无数殊荣,在美国《生活》周刊列举的“形成美国的一百件大事”中, 1949年,罗维(LOEWY)是第一个出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设计师。

兰德(Paul Rand,1914-1996):兰德作为当今美国乃至世界上最杰出的图形设计师及设计教育家之一,兰德1929-1932年就学于纽约普

拉特设计学院。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在视觉设计方面的建树和前卫精神对整个图形设计领域而言,影响巨大而深远。兰德的设计实践领域极广,包括广告、杂志的艺术设计、书籍装帧及插图、字体设计、包装设计等。

多次获得各种由专业组织颁发的大奖,包括数枚\纽约艺术家协会\金奖。他还被授予英国\荣誉皇家设计师头衔。他曾受聘为许多美国著名大公司的设计师或设计顾问,其中包括美国广播公司、IBM公司、西屋电器公司等。他为这些公司所设计的企业标志 ,已成了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

第十二章 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

12 / 53

1、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指在反抗现代主义方法论的一场运动,它在文学、哲学、批评理论、建筑及设计领域中得到广泛地体现。后现代主义首先体现于建筑界,而后迅速波及到其它设计领域。后现代主义最早的宣言是美国建筑师文丘里于1966年出版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书。文丘里的建筑理论“少就是乏味”的口号是与现代主义“少就是多”的信条针锋相对的。他鼓吹一种杂乱的、复杂的、含混的、折衷的、象征主义和历史主义的建筑,他把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归结为三点:即文脉主义(Contextualism)、引喻主义(Allusionism)和装饰主义(Arnamentation)。 设计风格的总体特征,是重视形式、强调装饰。企图把良好的功能、科学的结构和古希腊罗马样式、哥特样式以及巴洛克、洛可可或维多利亚等各种经典样式的装饰细节相结合,追求独特艺术韵味和设计个性,并面向不同的文化群体与层面,从中汲取营养、激发创作灵感。因此,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常常显得生动、活泼,同时又经常呈现出繁琐、杂乱无章甚至拼凑和大杂烩的面貌。

查尔斯·穆尔(Charles Moore 1925-)设计的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是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思想的典型体现。

美国文丘里:文丘里住宅;穆尔: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格里夫斯:

波特兰市公共服务中心大厦;约翰逊:AT&T大厦;英国法列尔:伦敦坎

普顿市电视中心;斯特林:斯图加特国家艺术博物馆;瑞士博塔:旧金山艺术博物馆;矶崎新:筑波市市政中心等。

2、高技术风格:“高技术风格”(High-Tech)是与新现代主义平行发展的另一种工业设计风格。高技术风格在设计中采用高新技术,在美学上鼓吹表现新技术,高技术风格源于20世纪20-30年代的机器美学,这种美学反映了当时的机械为代表的技术特征。“高技术”风格的发展与50年代末以电子工业为代有的高科技迅速发展分不开的。“高技术”风格由于过度重视新技术的时代的体现,把装饰压到最低限度,因而显得冷漠而缺乏人情味常常招致非议。英国建筑师皮阿诺(Reuzo Piano)和罗杰斯(Richard Rogers)于1976年在巴黎建成的“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

中心”是其中最为轰动的作品。

3、解构主义:构成主义强调的是结构完整性、统一性个体的构件是为总体的结构服务的。而解构主义则认为个体构件本身就是重要的,因而对单独个体的研究比对整体结构的研究更重要。

解构主义是对正统原则、正统秩序的批判和否定,解构主义不仅否定了现代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构成主义,而且也对古典的美学原则如和谐、完美、统一等提出了挑战。

4、绿色设计:绿色设计着眼于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关系,在设计过程的每一个决策中都充分考虑到环境的效益。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对工业设计而言,绿色设计的核心是3R,绿色设计不仅是一种技术成面的考虑,更重要的是观念上的变革,要求设计师放弃那种过分强调产品在外观上的标新立异的做法,而将重点放在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层面上,以一种更为负责的方法去创造产品的形态,用更简洁长久的造型使产品尽可能地延长其使用寿命。

5、兰特:作为当今美国乃至世界上最杰出的图形设计师,思想家及教育家之一,其先导地位和作用是毋庸争辩的,兰特一生的追求,将20世纪上半叶由包豪斯倡导的现代艺术设计理想和美学原则,切实应用到为商业服务的实用美术中来。包括美国广播公司,IBM公司,西星电器公司。

6、贝津铭:生于中国广州,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贝津铭的作品没有华丽奇特的外表,他以构思严谨,设计精心,手法完全著称于

13 / 53

世。代表作有波士顿基督教科学教会中心,康涅尔大学赫伯特约翰逊艺术博物馆,国家美术馆东馆,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北京香山饭店,香港中国银行。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的玻璃金字塔,建筑界人士普遍认为臂津铭的建筑设计有三个特色:一是空间处理独具匠心,二是建筑设计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合,三是建筑材料考究和建筑内部设计精巧。他在设计中既引入了许多中华传统建筑的符号,又使用现代建筑的材料和结构。

7、计算机与设计: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艺术设计的联系是非常广泛和十分深刻的关系。一方面,计算机应用极大的改变了设计的技术手段,改变了设计的程序与方法,设计师的观念和思维方法与此相适应也有了很大的转变。另一方面,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开辟了设计的崭新领域,先进的技术与优秀的设计结合起来,又对推动高新技术技术产品的进步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8、人性化设计:艺术设计为人服务,这一终极目标从它产生的一开始就已得到确立,但它的内涵一直处于丰富的变化之中。从美化人的生活到“以人为本”,从人机关系到宜人化设计,从产业的发展要素到创造美好的生活形态与环境,近年来它又更多的关注某些特殊与特定的人群,如为女性的设计,为青年人的设计,为单身与残疾人的设计等。

9、未来主义:上世纪强调速度,力量,赞美战争,相信进步和未来。未来主义描绘运动中的人物形态的解析与映叠重构通过色线,色点,色束来表现光的闪烁与运动感,表达对现代城市生活的运动,变化,速度和节奏的欣喜。

10、表现主义:在造型艺术中强调艺术家的主观精神和强烈情感表现,导致在方法上对客观形象的夸张,变形乃至怪诞手法的处理。

12、立体主义:20世纪初的,立体主义的基本原则是用几何形来表达客观物象,把外部世界以一系列各种不同平面在时间中不同的构成方式来进行视觉解析。

13、折衷主义:在19世纪,一个更为直接和严峻的问题是风格上的折衷主义。所谓折衷主义就是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式样而不拘泥于某种特定风格,所以也被称为“集仿主义”。

14、理性主义:在设计的多元化潮流中,以设计科学为基础的理性主义占着主导地位。它强调设计是一项集体的活动,强调对设计过程的理性分析,而不追求任何表面的个人风格,因而体现出一种“无名性”的设计特征。这种设计观念实际上是现代主义的延续和发展。但它与早期现代主义不同,并不着意于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上,而是试图为设计确定一种科学的、系统的理论,即所谓用设计科学来指导设计,从而减少设计中的主观意识。

15、面向未来的艺术设计:任何时期的艺术设计总是面向未来的,而面向21世纪的艺术设计就显出它在未来发展的价值和意义。走向未来的艺术,一方面继续以人为本,绿色设计,人性化设计等是这种趋向的表现;一方面继续在高新技术领域驰骋前进,与计算机紧密联系的设计,与新材料,新技术,新环境,新的文化生活,新的社会结构,新的哲学形态紧密联系的设计是此种形式的趋向。当然,这种种因素的发展是难以预料的,因此面向未来的设计也充满着种种求知概念,各种可能面向未来的艺术设计带来无限的希望。

当今社会伴随着人类文明越来越快的发展步伐,西方经济的迅猛发展,今天的设计呈现出更为迅猛前卫的发展趋势。艺术设计摆脱了理性主义的束缚而走向多多元化风格,表现为装饰意念的文脉化,多样化,大众化,个性化。原因是“人性化”思想重新得到评价,历史主义和装饰主义重新抬头,以及成为现代人怀旧情绪的增长,对人文因素的关注,已经成为当代设计发展的主要倾向。西方经济的迅猛发展,当物质需求得到高层次的精神享受要求。那就是:开始注重人的因素,开始关心人的心理,心理和情感的需要。“为人的设计”是设计发展过程中设计师对使用者的关注,自70年代设计师突出来后,为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方式成为设计师更高的责任。为人的设计要求设计师成为设计师除了用设计的产品关怀正常人,为人们提供更好的使用功能外,尤其是通过对设计品的独特处理方式,关注那些特殊的

14 / 53

人群,包括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在新的时代里,设计已不仅仅是为人类提供使用的功能,还应该体现出对人的精神关怀,让人们在设计里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单纯考虑设计的功能和大批量,标准化生产已远远不够,设计的系统性和对于设计使用环境色整体认识已越来越重要。“为人而设计”的主导思想开始而普遍地体现在室内设计中,在消费社会中,物质财富的聚增使人们对室内发生可逆转。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现代技术和材料,如何使结构和构造夸张为新的装饰,如何深化,拓展现代主义的形式语言,使当代设计的“目的”和“手段”都和以前出现了很大的差异,面对一个新世纪的到来,世纪的发展趋势成为设计师所关注的问题,它也是一个有关过去的话题,它建立在人们对过去的反思和应验总结的基础之上。在设计发展了一个多世纪后,作为物质的设计已注入更多的精神和文化内涵,设计领域开始探讨设计的民族化和个性化语言以及设计的文化含量。

15 / 53

设 计 艺 术 历 程

1、中国艺术设计的源流

1、1原始社会设计

石器设计: 人们经过长期探索,开始较普遍地采用石器的磨制技术,即把经过选择的石块打制成石斧、石刀、锛、石铲和石凿等各种工具的粗坯后,再用研磨的方法进一步加工,使器形更加规整,尖端与刃口更加锋利,表面更加光洁,更加符合使用的要求。在石材的选择上,已十分注意石材的硬度、形状和纹理的选择。石斧选用长形的石块,以便稍加打磨,石刀是呈片状的,所以多选用片页岩,以便于剥离。那时人们的审美意识也得到了初步的萌启和发展,发现并掌握了诸如对称、节律、均匀、光滑等多种形式美的规律,并自觉地应用于设计活动中。原始社会的人们,在石器的设计上,是经过艺术思考的。他们具有朴素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手法。

原始“彩陶”设计

彩陶:一种绘有黑色、红色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瓷。

原始陶瓷:彩陶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仰韶文化”。

分类:a:半坡型 b:马家窑型 c:庙底沟型 d:半山型 e:马厂型 f:大汶口型 g:龙

山文化:黑陶为主(有称蛋壳陶)

半坡型:半坡型彩陶的鱼形花纹,起先的写实的手法,逐渐演变为鱼体的分割和重新组合,例如,“人面鱼身”盆纹是人面与鱼形合体的花纹,在一个人头形的轮廓里面,画出一个鱼花纹,具有“寓人于鱼”的特殊意义,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装饰纹样。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尖底瓶汲水器,其基本形状为小口、尖底,腹部置有双耳。双耳除了系绳之用,还具有平衡重心的作用,使注满水后的容器能自动在水中直立,底尖便于下垂入水,也易于注满,造型设计可谓轻巧实用。

马家窑型:马家窑型艺术特点是:点和螺旋纹。点的运用,成为这个时期装饰的特点。在点的外面装饰螺旋纹,有动的感觉。因此,马家窑型彩陶的艺术风格可用旋动、流畅来形容。

原始彩陶纹样设计的法则及意义:形式法:对比法、分割法、多效装饰法、双关法;意义:彩陶器皿,制作精美,造型凝重,带有一种朦胧的意境。器物上的图案,线条整洁,结构严密,布置疏密得当,适应器物的形态,取得了均衡和谐;统一的效果。彩陶的装饰基本上是以几何纹的形式出现的。这种装饰图案的产生主要有几个方面:〈1〉编制的模拟;〈2〉劳动的节奏感;〈3〉图腾的表号化;〈4〉自然物的抽象化。彩陶图案艺术创造,运用了多种形式法则,显然是原始人们为了在装饰上运用形式感所形成的装饰效果。可以达到审美要求的满足。这里运用了形式和情感的对应关系,产生可“异质同构”,即使在对象和内在情感到同意,既“物我统一”。

1、2 奴隶社会青铜器设计

商周时期的设计艺术,最有代表性和具有突出艺术成就是青铜工艺,三千多年前出现的中国青铜工艺,它的突出成就表明了中国奴隶社会手工业发展的最高水平。

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有时根据特殊需要也掺一点铅;加入锡铅以后,熔点降低,硬度增高,容易掌握铸造过程;可以铸造需要坚硬的制品,如武器或工具;另外熔铸时减少汽孔,使装饰花纹清晰;增加光泽度。青铜器的名称,根据生活用途的不同,大体可分烹

16 / 53

饰器、食器、酒器、水器、杂器、兵器、乐器、工具等八类。司母式鼎 四羊尊 龙虎尊 食人面 莲鹤方壶 铜尊盘

春秋战国时期几种焊接:刻画 镶嵌 金银蜡 鎏金 青铜的铸造方式:1、陶范翻铸铜器,2、失蜡法。

纹饰:主要采用饕餮纹即兽面纹,还有夔(kui)纹、鸟纹、象纹、鱼纹、蚕纹等 装饰图案形式法则:古代的青铜艺术工匠在对纹饰图案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和掌握了从自然形到装饰形的造型规律,组织规律与表现方法,并运用它创造了许多能满足感情要求的美的装饰,装饰图案形象不仅具有特征鲜明,动态夸张,结构明确,形象概括简练,装饰性强,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特点,而且还考虑到装饰图案在意识形态方面的社会性和精神象征,环境能服务的对象对设计的要求及审美观点和欣赏性质。

饕餮纹:又称兽面纹,采用抽象夸张的手法造成狰狞恐怖的视觉效果。饕餮纹都是以正面形式表现的,它在造型上的主要特点是有一双睁瞪着的双眼,显露出晶莹的光辉和眈眈的威力。眼眶用凸线塑出,上面刻划凹线纹饰,其鼻子往往是器物的中轴线或棱角线为鼻梁。饕餮纹结构严谨,外貌凶猛而庄重,气氛神秘,充满神话般的宗教色彩,给人一种威慑恐怖的感觉充分体现着奴隶社会的精神意义。

失蜡法:在翻铸结构较复杂和镂空的装饰时。这应用了极有特色的蜡模法,既失蜡法。他是以蜡作为模型,在模型的内空间填以泥土,外空间用绳和泥将其包裹;带干后自然成范,然后到入金属液,由于蜡受热溶化流出,遗留下来的空隙就被铜液填充为器型。 《荀子》中所说的“刑范正,金锡美,工冶巧,火齐得” 由于商代的统治者尊神重鬼,崇拜祖先,青铜礼器的设计充满了神秘和威慑的色彩。西周早期承袭了商代的风格,中期以后,设计风格开始反映周代统治者“礼治”的需要,神秘色彩淡化,造型有了固定的规格,纹饰趋向简化,多采用富有秩序感和韵律感的窃曲纹,有的还有很长的铭文。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时期,随着奴隶制度的衰落和崩溃,青铜器逐渐失去它原来主要作为礼器的作用,而成为统治阶级日常享用的生活用具,造型设计由原来的厚重威严转变为轻灵奇巧,纹饰设计手法由抽象趋向写实,纹饰内容由神秘变得易于理解,出现了宴乐、射猎、战争等新的纹饰题材,加之铸造与装饰新技术的应用,这一时期的青铜器设计呈现出清新自由、繁缛精美的风格。商代的装饰纹样式是单独纹样,而且运用轴对称;周代则进而为左右连续反复的二方连续纹样;春秋战国则是构成上下左右的四方连续纹样。

2、中国封建社会的设计艺术

2、1 陶器设计

汉代:青瓷碗(河南信阳) 绿釉四耳罐 洛阳 南北朝:鸡头壶(天鸡壶)

仰覆莲花瓷尊:南北朝有一种具有较高艺术性设计的瓷瓶,又名仰覆莲花瓷尊,该瓶新颖别致,尊体以腹为中心,上下部塑饰各为相向的三层莲花瓣,层层相接,尊底也塑成莲花瓣形,全尊共七层。肩部有耳,颈部塑出花鸟云龙。此尊高66.5厘米,口径19.2厘米,现陈列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六朝:堆塑谷仓罐 仰佛莲花瓷尊(标志着制瓷业的成熟)

唐代:分为青瓷、白瓷、花瓷和唐三彩 b:著名窑厂;南方越窑其特点胎骨较薄,施釉均

匀,釉色青翠莹润,以青瓷为主;北方刑窑,以白釉瓷为主 c:唐三彩;采用黄绿褐

等色釉。“三彩骆驼载乐俑”

唐三彩:是模仿染缬工艺的装饰效果。因为它经常采用黄、绿、褐等色釉,实际上并不限于三种色釉,它是一种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是用经过精炼的白粘土制胎,两次

17 / 53

烧成的。它首先用千度左右的高温烧成陶胎,挂釉后再经900o左右焙烧。用料精细,制作规整,所以不变形、不裂缝、不脱釉。

宋代:宋代瓷器设计高度发展,突出表现在全国各地名窑众多,著名瓷窑有汝窑、官窑、龙

泉窑、定窑、景德镇窑、磁州窑、建窑、吉州窑和钧窑等。掌握了多种烧造技术和装饰技法,产品各具特色。哥、官、汝、定、均。

哥窑:哥窑主要特征是釉面有裂纹,即开片。这种裂纹,是由于釉和胎的收缩率不同而在冷却过程中形成的。根据开片的不同形状和大小,又赋予它们以各种名称。例如,纹片极细小如鱼子的,称为鱼子纹;纹片大而呈弧形的,称为蟹爪纹;纹片大小相同的,称为百圾碎。哥窑以瓷器釉质厚润,开片均匀,具有“金丝铁线”之艺术效果,从而跃为5大名窑之首。

官窑:胎骨呈深灰色或紫色,釉法莹润釉色有月白、粉青和大绿,以粉青为代表。 汝窑:胎骨深灰色,釉色近于雨过天晴,掌握了铁还原,呈葱绿色。

定窑: 定窑,此地古属定州,在今河北省曲阳县,故名,装饰上有刻花、划花和印花。刻花的线条洗练流畅。胎制坚细,作乳白色,装饰技艺精丽,代表作“孩儿枕”。 钧窑:以烧制色釉“窑变”为其特色。铜还原呈绿或紫红斑,器身不靠花纹装饰而是通过窑变反映出来的釉色的自然变化“红中掩紫、绿中映蓝”

磁州窑:两大民间瓷窑之一,作品风格是“黑白刻画花”和“铁锈花”多取材于民间大量使用于胎上用笔作画的方法,构图规范,用笔粗犷,有呈剪纸花形。

耀州窑:又一著名青瓷窑,青瓷颜色深沉,边沿部分发褐黄被称“盖黄色”虽釉色单一,但凹凸起伏使釉料因厚薄不匀而出现色彩渐晕的效果。 b装饰:印、刻、划、剔、镂

元代:青花瓷器称为“白底蓝花瓷”,釉里红、卵白釉、铜红釉等是景德镇新工艺,两大成

就:青花 、釉里红。代表作:瓶和壶:玉壶青瓶 元大都遗址出土“元青龙首扁壶” 青花和釉里红:元代烧成的青花和釉里红,是景德镇工艺的新成就。元代青花瓷器,被称为“白地蓝花瓷”。其制作方法是将钴矿研磨成极细的粉末,再加水调成墨汁状,

用它在干燥的胎表面上绘制所需要的纹饰,然后施以长石为原料的矿物釉,在1250-1400℃高温下烧成。当釉开始熔融后,火焰呈还原性,烧到最后阶段要成为中性或略带氧化性,此时釉料形成具有光泽的无色透明釉层,覆于蓝色纹饰之上,显得庄重、美丽、朴素、典雅。釉里红是元代景德镇窑的重要发明,所谓釉里红就是釉下彩瓷,先用铜红料在胎上绘画纹饰,再盖以透明釉,放置在1200℃-1250℃高温中烧制。它是受宋代钧窑紫红色釉斑的启发而造的。

明瓷:突出成就:青花瓷、五彩、单色釉。最大成就:烧制成“甜白器”。装饰设计:锦地

开花 过枝花 内外夹花

“斗彩”将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结合在一起,争研斗艳,故称“斗彩”慎绘“黄绿紫”等材料。

青代:彩瓷装饰分:青花、斗彩、五彩、泰三彩、粉彩、0 琅彩,素三彩:以黄绿紫三色为主

青花瓷:起源于宋、元,在明代进入黄金时代,其以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著名。被誉为“幽靓而雅洁”破除纯粉白瓷的单调,增加了清澈明快的情调。 斗彩:在釉下先用青花绘出花纹的轮廓现,罩一层五色透明釉,烧成后在在釉上填充黄、绿、红、紫,等色入炉烧,是将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结合在一起。 五彩:使用多种彩色直接在瓷器上描绘花纹的装饰方法。

2、2家具设计

18 / 53

“金银镶嵌龙凤铜”是早期铜制家具中的一件珍品

家具设计发展:春秋战国时期铜制和漆木家具设计制作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自商周至战国时期直到汉朝家具都还很低矮,屏风多置于床上,南北朝时期床逐渐普及开始出现其他各种形式高坐具。唐代家具是人们从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的过渡阶段,唐后朝出现桌椅。隋唐家具逐渐向高型成套化发展。宋代家具式样呈多样化发展,出现大量装饰性线脚。元代家具多沿袭宋代也有新发展,雕式工艺仍然发达。明清家具达到高峰。

明代家具的种类:凳椅类、几案类、橱柜类、床塌类、台架类、屏座类,最大的特点:将材料选择,工艺制作,使用功能,审美习惯等几方面结合起来,达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艺术特色:“简、厚、精、雅”“简”指它的造型洗练,不繁琐不碓砌,落落大方;厚指的形象浑厚,具有庄穆质朴的效果;精指它的做工精细,一线一面,曲直转折,严谨准确,一丝不苟;雅指它风格曲呀,令人耐看,不落俗套,具有很高的艺术格调。

2、3 建筑设计

宋代《营造法式》是一部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监丞李诫)。营造法式》书中确定了材份制和各种标准规范,还对建筑的设计、规范、工程技术和生产管理都有系统的论述,是我国和世界建筑史上的珍贵文献。北宋致力于总结前代建筑经验,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营造法式》中规定,把“材”作为造屋的标准,即木架建筑的用“材”尺寸分成大小八等,按屋宇的大小主次用“材”,“材”一经选定,木构架的所有尺寸都随之而来,不仅设计可以省时,工料估算有统一标准,施工也方便。

我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结构有:叠深式、穿斗式、斗拱;木构架结构:即采用木柱、木粱构成房屋的框架,屋顶与房粱的重量通过粱架传递到立柱上。墙壁只起到隔断的作用,而不是承担房屋重量的结构部分,故能做到“墙倒屋不塌”。

斗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由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拱、斜的昂组成,在结构上挑出承重,用纵横相叠的短木和斗形方木相叠而成的向外挑悬的斗拱,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经斗传递到柱上。此外,还作为封建社会中森严等级制度的象征和重要建筑的尺度衡量标准。

辽代山西应县佛宫寺“释加塔”是我国现存唯一的木塔;河北定县开元寺两石塔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石塔;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琉璃塔。佛光寺大殿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唐代木建筑。3、北魏佛寺以洛阳的永宁寺为最大,是我国最早的佛寺之一。北魏开凿的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

明清北京故宫:明清故宫的设计思想是体现帝王权力的,它的总体规划和建筑形制用于体现封建宗法礼制和象征帝王权威的精神感染作用,为了显示整齐严肃的气氛,全部主要建筑严格对称地布置在中轴线上,在宫城中以前三殿为重心,其中又以举行朝会大典的太和殿为其主要建筑。北京故宫从大明(清)门至奉天(太和)殿,先后通过五座门、六个闭合空间(庭、院、广场),总长约1700米;其间有三处高潮:天安门、午门、太和殿。明清故宫建筑组群的布局组合形式均根据中轴线发展。世界各国,唯独中国对此最强调,成就也最突出。故宫是一个典范,北京故宫的严格对称布置,层层门阙殿宇和庭院空间相联结组成庞大建筑群,把封建“君权”抬高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北京四合院:北京四合院可以视作华北地区明清住宅的典型。大门方位一般南向,位于住宅东南。大门正对的街侧设影壁,独立如屏风,轴线上增加平行几组纵轴,称为跨院,前院与内院隔以中门院墙。前院外人可到,内院非请勿人,正房为长辈起居处,厢房为晚辈起居处。住宅严格区别内外,尊卑有序,讲究对称,对外隔绝,自有天地。无论多少进,垂花门必在中轴线上。垂花门,檐柱不落地,悬在中柱穿枋上,下端刻花瓣联珠等富丽木雕。界

19 / 53

分内外,形体华美,为全宅突出醒目之处。大的住宅先是纵深增加院落,再次横向发展。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北京四合院是最能体现这一组群布局原则的典型实例。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它最便于根据封建的宗法和等级观念,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

天坛的设计艺术:天坛位于北京外城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平面北墙呈圆形,南为方形,象征天圆地方。天坛最突出的主要建筑仍然是祈年殿,它优美的体型和高超的艺术处理,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最成功的优秀典范之一。 祈年殿前庭地面,比院外地面提高4米多,加上三层台基,使祈年殿台基面高于垣外地平十米以上;这个高度,使得人们在穿过茂密的参天古柏林丛后,顿然超出苍翠的林海之上,有超凡出尘,与天接近的感觉;这些均是造成天坛崇高感觉的具体手法。圜丘是一座三层汉白玉石圆坛,座落在外方内圆的围墙里。这是皇帝每年冬至祭天的地点。

赵州桥:赵州桥,建于1300多年前的隋朝,是一座敞肩式单孔圆弧石拱桥,比欧洲19世纪兴建的同类拱桥早了1200多年。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更展示了我国古代能工巧匠的惊人智慧。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大跨径石拱桥。这座桥是我国隋朝时期一位普通的工匠李春设计监造的。这座桥建造在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的 河上。它气势宏伟,造型优美,结构奇特,远远看去,好像一轮明月,又像挂在空中的一道雨后彩虹,十分美丽壮观。李春在设计和建造大桥的过程中,从实际需要出发,大胆创新,突破旧的传统,使大桥具有独特的风格。他采取单孔长跨石拱的形式,在河心不立桥墩,使石拱跨径长达37米多。采用这样的大跨度,在当时是一个创举。

屋顶的特征最明显,主要有硬山、悬山、庞殿、歇山、攒尖、卷棚和单坡等多种类型。

2、4园林设计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国古典园林特别善于利用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的各种建筑物,如亭、台、楼、阁、廊、榭、轩、舫、馆、桥等,配合自然的水、石、花、木等组成体现各种情趣的园景。以常见的亭、廊、桥为例,它们所构成的艺术形象和艺术境界都是独具匠心的。明末清初苏州古典园林设计最为著名的是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和网师园。 假山是园景中的重要因素。也是表现我国古代园林风格的最重要的手法之一。明代造园家计成的《园冶》是关于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专著,是实践的总结,也是理论的概括。书中主旨是要“相地合宜,构园得体”,要“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

中国古典园林的园景主要是摹仿自然,达到明代计成《园冶》里 “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 《园冶》:明代造园家计成的《园冶》是关于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专著,是实践的总结,也是理论的概括。书中主旨是要“相地合宜,构园得体”,“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借景在《园冶》一书中总结为五种方法,即中国古典园林的借景:在《园冶》一书中,总结为在五种方法即: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

借 景:中国古典园林的借景,在《园冶》一书中,总结为五种方法,即“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它的重要特色之一便是善于借景。现存苏州古典园林中建园历史最早的是沧浪亭。因为园门外有一清水绕园而过,该园就在这一面不建界墙,而以有漏窗的复廊对外,巧妙地把水之景“借”入园内。

中国园林设计发展:我国古代的园林出现可以上溯到商周,秦汉建筑宫苑和“一池三”山的作法开创了苑囿人工堆山的记录。汉代在囿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园林格式——苑 。魏

20 / 53

晋南北朝时对借景选线开辟路径,经营山川都有一定了解。唐朝国力强盛,宫苑壮丽,对园林建造有了更高的要求。元明清三代建都北京,大力营造宫苑,完成了大批著名宫苑。

著名的明清私家园林主要有苏州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怡园,无锡寄畅园和上海豫园等。

2、5 纺织品设计

古代丝织物几大种类:纱、绮、绢、锦、罗、绸、缎、绫、缂丝

素纱禅衣:马王堆一号汉墓曾出土一件素纱禅衣,衣长128厘米,通袖长190厘米,只重49克,不到一两重,极为精巧。可谓“薄如蝉翼”、“轻若鸿毛”。纱的细韧程度,可想而知,反映出当时缫丝和练丝工艺、设备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汉代丝织品的花纹设计,主要有云气纹、动物纹、花卉纹、几何纹和吉祥文字,其中以云气纹和吉祥文字最具特色。

唐锦是用纬线起花,纬锦的优点是能织出复杂的装饰花纹和华丽的色彩效果。唐锦的艺术风格以富丽绚烂,清新流畅为特征可分为联珠纹,对禽纹,对称纹等。联珠纹是一种圆形的适合图案的周边,布满连接的小圆形,如同联珠故名。对称纹被称为“羚阳公样”。唐代印染方法:夹缬、绞缬、蜡缬、碱印。

宋代织锦称为“宋锦”特点:采用小朵花、规矩纹、有变化多样的八达晕、龟背纹、锁古纹、万字。南宋以苏州、杭州和成都三大锦院最为出名。宋代丝绸纹样设计:二方连续、纹样式、团花、几何、折枝花。

元代丝织中以织金为特色织金锦又称“纳石失”是由金线、纹纬、地纬三种纬线,元代棉纺织家黄道婆“乌泥泾被”闻名全国“松江衣被天下之誉”

明代:“云锦”包括三类主要品种即织金银、妆花、库缎。是明清最著名的丝织品。明锦的图案组织有团花、折枝、缠蜘、几何纹等。最著名的是“落花流水锦” ,南京、苏州、杭州是最全国的丝织业中心。

缂丝:缂丝在古代最初交织成,后来因其表面花纹和地纹的连接处有明显像刀刻一般的断痕,所以称作缂丝。顾绣:又称露香园绣,顾绣的用丝细过毛发,配色精妙,独出心裁,图案多以花鸟,人物,昆虫,走兽为主题,并常用绘画来不刺绣不足,有 “绣花”之称

清代:苏绣、京绣、蜀绣、广绣、湘绣五大名绣 苏绣:以针法细致平匀色淡清淡为长。京绣:针法较多,大部分为荷色,扇插和戏衣。蜀绣:多用平直绣法,着色以明快鲜丽为主。广绣:喜用大红、大绿、针法兼采各地所长。湘绣:大部分为绣字、绣花,针法甚多,用线细疏,绣面平薄。

2、6 服装设计 2、7 工具设计

(1)耕作农具。犁是主要的耕作农具,犁是由耜发展而来的。(2)播种农具。耧车是用于播种的农具(3)灌溉农具。最早的灌溉方式是用陶罐“负水灌溉”。 三国时期的大机械设计师马钧设计发明了翻车,又叫龙骨水车唐代开始,在长江流域常用一种形似纺车的半机械化灌溉工具——筒车,又称水车、天车。(4)加工农具。 (5)纺织工具。在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里,就发现有大量石制或陶制的纺纱工具——纺轮(6)纺织工具(7)交通工具(8)兵器设计

2、8 漆器设计

战国漆器的成型采用卷木、夹箓等成型技术。 “人物瑟”“彩绘透雕漆座屏”“双凤鼓” 双凤鼓 :战国时期漆工艺开始发展起来。漆器已部分取代了粗笨的青铜器。漆器胎骨也向轻巧的方向发展,战国以纻麻贴在泥或木胎上数层,形成外胎,干后去掉内胎,再加以髹漆,是后世脱胎漆器的前身,美观豪华。江陵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楚都,出土的著名漆器有漆双凤鼓,造形优美,极富装饰性。以双凤首悬一圆鼓,用双凤作为鼓架,鼓座为两兽。

21 / 53

汉代装饰花纹:几何纹、花草纹、写生动物类型

汉代漆器多子盒的设计,亦即多件盒,它从实用出发,在一个大的圆盒中,容纳多种不同形式的小盒,既节省位置,又美观协调。体现了卓越的设计思想。

魏晋:夹纻(zhu)工艺 对称脱胎工艺:先用木骨泥模造型,然后用麻布粘贴数层,髹漆彩绘:要出除去泥模,而成中空漆器

隋唐:“金银平脱”“螺钿镶嵌”

宋元漆器发展最高成就:金漆、雕漆,1制作方法:夹铸、彩绘 2 装饰方法:浅雕、漆雕

元代木漆工艺处于一个过渡转变阶段,技法上仍以“剔红”“剔犀”和“戗金”为主 螺钿(dian):以点螺为最精巧华美,它采用彩色的鲍鱼壳切割成极细片块,镶嵌成纤细装饰花纹,显出五彩斑斓,光泽闪烁。

我国漆器的发展:唐代以前,基本上是以彩绘纹饰作为装饰手段的。战国和汉代曾达到高峰。元代以后至明清,漆器的装饰则以雕漆为主流

明代<<髹饰录>>黄大成著是中国现存的唯一漆工艺专著,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漆器的制作和装饰方法。髹饰技法丰富,主要有罩漆、描漆、堆漆、雕填、螺钿(dian)、剔红戗(qang)金银、百宝嵌等。

2、9 汉代雕刻设计

中国雕塑大致分:原始雕塑、青铜雕塑、陵墓雕塑、宗教雕塑、观赏雕塑、民间彩塑。 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色:1强调线条美。2气韵生动——强调内在精神。3绘塑结合—

—多种艺术手法的综合运用。4 天人和一亲近自然的特质。5材美工巧.

原始雕塑特点:1、生殖祈求、辟凶趋吉、娱情愉性; 2、或稚拙或直率或随意; 3、艺术语言朴实明白、艺术效果强烈感人

商周青铜雕塑:威严、雄奇、神秘、狞历、以铸造技艺之高超,造型设计之生动奇特称誉于世

秦汉青铜雕塑特点:不追求三代奇幻瑰丽凝重的浮雕纹饰代之以基本不用附丽的纹饰的青铜器“素器” 风格朴实无华,设计巧妙,单纯而不单调

汉代雕塑特点:1.样式化的装饰美 耐人寻味 富有韵味;2.它具有古拙,朴质的特点,但古拙而不呆板,朴质而不简陋,使人产生一种动感。

著名的有:天津“泥人张”无锡惠山“大阿福”。秦代“陶俑、秦始皇兵马俑” 汉代“说唱俑”。

说唱佣:说唱佣是东汉代具有时代特色的雕塑,汉代雕塑,具有它独特的风格,这里指的是它样式化的装饰美。耐人寻味,富有韵味。它具有古拙、朴质的特点,但古拙而不呆板,朴质而不简陋,使人产生一种动感。

2、10:瓦当设计:

汉代:装饰:卷云纹、四神纹、文字、动物等八种;结构:对称结构、中心辐射结构、任意型结构;汉代瓦当:大幅度的动作,高度夸张的形体姿态,融汇进浪漫色彩,颇具野性的塑造出一个个飞扬流动而又古拙的艺术形象 “简而不俗 、夸而不饰、饰而不淫”。

四神纹在汉代极为流行,汉代把四神看成了与辟邪求福有关,它又表示季节和方位。在石刻、砖瓦等各种工艺品的装饰上,被广泛应用。四神纹,也称四灵纹,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汉代瓦当以四灵纹最为出色,可称汉图像瓦当的代表之作。四神与龙凤一样,也是我国古代人们文化心态的典型代表,有多重含义。首先是表现了古代人的地理观念,以青龙指东方,朱雀指南方,白虎指西方,玄武指北方,

22 / 53

瓦当的发展:始于西周,春秋战国时不仅有半圆瓦当还出现了圆瓦当。秦汉时期圆瓦当占据主要地位。饕餮纹不如殷商那般恐怖狰狞和神秘,而是一种变形的多少还有王权威力的影子,从内容到形式都达到了顶点;汉代瓦当纹饰较之秦代有着更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更加成熟的抽象特色;南北朝佛教的传入使中国文化受到巨大冲击莲花纹、兽面纹随着佛教的传入兴盛起来;隋唐瓦当莲花纹较以前宽且肥到宋时变得小而尖,宋代兽面纹瓦当取代莲花纹瓦当的主导地位延续到明清,明清多用蟠龙纹瓦当。

瓦当艺术是一种造型艺术,中国古代瓦当一般都是半圆形和圆形。是一种富有运动感和韵律美的圆,著称于世的秦始皇陵所出土夔纹“瓦当王”, 直径61厘米,高48厘米,边轮宽2.5厘米,其形体庞大、造型独特、纹饰精美,气势宏伟、立体效果极佳具有很高的实用和装饰艺术价值,可谓古代艺术作品中运用圆弧装饰美的典范之作。设计师运用了“大半圆”的造型,意欲突出的是一种像兵马俑军阵那样的雄奇博大和力度。以不封闭的曲线给人以一种无限延伸、扩张的联想,再配以屈曲蜿蜒、气魄雄伟的夔龙纹饰,图案左右对称、回旋得体、极好地表达了这种博大的气魄的主题,构思精妙。 2、11:装饰纹样设计

中国各朝代典型的设计纹样是:商代的饕餮纹,周代的窃曲纹,战国的蟠螭(chi),汉代的四神纹和云气纹,六朝的莲话,唐代的牡丹,元代松竹梅,明代的串枝莲等等,都是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代表。而古代的装饰纹样又反映了当时石灰各方面的面貌。如原始社会彩陶上的各种几何吻,有的和生产和编织物有关,有的则是动物纹之抽象化是原始在族部落的标志和标号。.商周至汉魏六朝是以动物纹为主题的装饰阶段,,人们对天和神的宗教观念通过这些现实的和想象的动物纹表现出来。.隋唐以后花鸟图案在装饰中占有主导地位,反映了人们生活的提高,生产的发展,思想意识的解放,人们把自然界美丽的花鸟当作了主要欣赏对象。

北魏最具有特色的纹样设计是:莲花纹、忍冬纹、

汉代的四神纹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极为流行。汉代染织工艺中云气纹、乘云纹是一种主要的装饰纹样,它舒卷起伏,增加了画面的动感

宋代纹样设计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二方连续式纹样,团花式,几何纹,折枝花式,穿枝花式。

2、12 铜镜设计

汉代铜镜的特征:汉代铜镜的装饰花纹在图案格式上突破春秋战国的程式格局,突破了从镜纽到边缘同心圆的层层布局,在规则中又有变化,多还用散点和适合的章法,浑然一体,整体完美而和谐。

铜镜设计:“龙凤”图案始终是个重要的题材(凤鸟纹)凤形象鸡。汉代(透光镜)瑞兽铜镜种类:虎、鹿、马、羊等又称谓瑞兽。

唐镜:纹饰早期常见的有海兽葡萄纹、双鸾衔绶纹;人的形象始终是个重要题材。图案组织:1对称式、2宝相花团纹散点式、3旋转式。

宋代素面镜:出现了亚字、种形、鼎形等新样式形

2、13:金属工艺设计

汉:铜带钩 长信宫灯 马踏飞燕 熏炉 通称“博山炉”。

长信宫灯:汉代河北满城出土的著名的长信宫灯,灯体成圆形,有两块瓦状的罩板,可以任意调节光照的方向。一优美的仕女塑象,左手托灯,右手提灯罩,以手袖为虹管,处理得十分自然。又例如卧羊灯,整个灯为羊形,羊背为活动的盖,翻开即为灯盘,可平置在羊头上。

汉代薰炉:汉代薰炉和宗教意义联系起来,烧香料用,通称博山炉。盖高而尖,雕镂成山形,象征仙山“博山”。炉体呈豆形。博山炉盖上的山峦群峰,穿插在云气之间。山间有孔,

23 / 53

当香料在炉中燃烧时,烟气可从镂孔冒出。秦汉时期,都相信海上有仙山的这类神话,炉座成盘形,用以盛水,以助蒸香气。烟雾飘渺,如同仙境。

唐代:“银熏炉”“舞马衔杯银壶”

唐代舞马衔杯银壶:1970年在西安南郊何家村窖藏中出土的舞马衔杯银壶。该设计取意唐诗所描写的“屈膝衔杯赴节,倾心献寿无疆”,银壶作皮囊造型。壶体两面各有一匹舞马,颈上系彩带,嘴里衔杯,前腿直立,后腿曲膝,作舞蹈状。从中可以看出唐玄宗时,舞乐发展到极盛,每当玄宗生日或皇室大典,都要举行盛大宴会,表演各种技艺歌舞,并表演舞马。

明清:明以“宣德炉”“景泰蓝”最为著名。清:“金嵌珠天球”

“宣德炉”是明代宣德年间以人们吸收历代冶炼技术,并吸取古代铜器,宋代瓷器的优点,创造铜质细腻、色彩丰富、花纹精美、造型新颖的铜制工艺品。“景泰蓝”则是金属的却两器,却两器的制作从元代传入中国以后,到了明代,结合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和手法,便发展为具有高度艺术性的民簇工艺美术。

3、西方设计艺术发展历程

3、1原始社会的设计艺术 3、2 旧石器时代的艺术

弓箭的发明,这是在旧石器时代工具制造方面取得的最重要最伟大的成果之一。 丰富多彩的原始冬雪碧花更是代表着原始艺术设计的最高成就,最大、最优秀的壁画作品发现于法国南部的拉斯科和西班牙北部的阿尔米拉。

3、3 新石器时代的艺术

巨石阵设计:西方设计源流最早表现在新石器时代,这时欧洲出现的一种规模宏大的用巨石块构筑的建筑物,最著名的遗址是英国索尔兹平原--环形巨石阵,它是用重量约20吨的巨石圈围成的圆形结构,这些巨石圈的用途是举行某种重大的宗教仪式的场所。

按照欧洲历史学家的划分,奴隶社会时期的古埃及、西亚、希腊和罗马艺术被称之为古典艺术。

3、4 两河流域的艺术

古巴比伦现存的雕刻作品最著名的当属汉谟拉比法典碑。

3、5 古代埃及艺术与设计

金字塔是埃及设计艺术发展史上的高峰,它反映了埃及人达到数学和几何学的成就以及他们非凡的艺术才华。其中吉萨金字塔群和巨大的狮身人面像是埃及古代文明的精华。吉萨金字塔群中,最著名的是胡夫金字塔、海夫拉金字塔、门考夫拉金字塔。海夫拉金字塔前面雕刻着著名的狮身人面像,希腊人称之为“斯芬克斯”。

埃及金字塔建筑在设计上突出了金字塔高大、稳定、沉重和简洁的效果,以宏伟的气势,单纯、朴实的造型体现了奴隶主阶级的威严,对世人产生一种威慑的力量。

3、6 爱琴文明及爱琴艺术 3、7 古代希腊艺术

世界著名的雅典卫城建筑群,堪称是高度的建筑技术与人的审美要求完美结合的典范。 巴底农神庙〔公元前447年〕:巴底农神庙代表了古希腊柱式艺术的最高成就,古希腊柱式有三种,即多利克式,爱奥尼克式,科林斯式,巴底农神庙的主体采用多利克柱式,既简洁明确又庄严肃穆,焕发出男性蓬勃的生命力。神庙结构匀称、比例合理,有丰富的韵律感和节奏感,高大挺拔的立柱支撑着檐部,是世界艺术史上最完美的建筑典范之一。 古希腊三种柱式:人们通常把古希腊建筑中的柱子与檐部的形式、比例、相互结合所形成的程式法则称为“柱式”,其中主要有:多利安柱式,爱奥立柱式,科林斯柱式。充分体现了三种不同的艺术风格和美学思想。它不仅是古希腊建筑的基础,也是对世界建筑设计

24 / 53

史的一大贡献。多利安柱式:它比例匀称刚劲雄健而全然没有丝毫的笨拙。柱头刚劲挺拔、简洁的倒立圆锥台,柱身凹槽相交成锋利的棱角,没有柱础,具有男性的阳刚之美。柱身比例粗壮,有下而上逐渐缩小,柱高为底径的4-6倍,柱上刻有凹圆槽,槽背成棱角,柱头比较简单无花纹,没有柱础而直接立在台基上,檐部高度与柱高的比例为1:4,柱间距月为柱高的1、2到1、5倍。爱奥立柱式:这种柱式比较秀美、华丽、轻快,柱头是精巧柔和的0卷,柱棱上有一小段圆面,并带有复杂而富有弹性的柱础,具有女性体态轻盈秀美的特征。爱奥立柱式的柱身比例修长,上下比例变化不显著,柱高为底经的9-10倍,柱深刻有凹槽,槽背成带状,有多层柱础,檐部高度与柱高比例为1:5,柱间距为柱径的2倍。科林斯柱式:科林斯柱式除柱头如盛漫卷草花篮的纹式外,其它各部与爱奥立柱式相同。 3、8 古罗马艺术

4、中世纪的设计

4、1 拜占庭艺术设计:拜占庭艺术设计的基本特征是喜用抽象的语言形式,热衷于线条和色彩的运用,巧妙地体现光与色的变幻;抑制对三度空间的表现,而采用图案化的平面造型手法,体现人物与背景间的韵律感。同时也吸取了希腊艺术中和谐、对称、均衡等原则。 4、2 罗马式艺术:罗马式艺术指的是十一、二世纪的艺术,11世纪下半叶是它的成熟期,12世纪时达到鼎盛。罗马式艺术是整个中世纪非写实性艺术风格的高峰,它经历了一系列惊人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带有地方性特色的设计形式。它首先在法国出现,然后普及到全欧洲,几乎遍及所有不受到拜占庭艺术影响的国家。法国、西班牙和英国产生了罗马式最典型的样式,而在意大利罗马式被称之为“新拉丁”。罗马式艺术虽然具有某些共同的倾向和特征,但没有什么固定的伦理或程式,而是在统一的基础之上按照各个地方自己确立的基本方向发展起来的,它是各个地区传统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结合。罗马式艺术设计在总体上是为了宣泄一种宗教激情,具有强烈的表现性,主要以教堂建筑为中心,在教堂艺术上结合了其他的造型设计,形成了辉煌的建筑造型和装饰诸形式。

罗马式教堂的拱顶是其最具有独创性和特色的地方,拱顶主宰着建筑物的整个结构,保证了各个部分的统一。拱顶分为三种形式:摇篮式,斜坡式,穹隆式。

最著名的建筑:法国的圣米歇尔教堂、英国的达勒姆教堂、意大利的比萨教堂、德国的施派尔教堂。

4、3哥特式:哥特式艺术大约在12世纪产生与法国巴黎,13世纪下半叶开始走向成熟。哥特式艺术的影响持续了几个世纪。它本来是体现在一种新的建筑风格种,后延展为泛指12-14世纪之间包括建筑、雕刻、绘画和工艺艺术等方面服从于这种风格的一切艺术。建筑的典型特点是垂直线条的使用和尖顶的拱形结构。

最著名的建筑:巴黎圣母院、亚眠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 4、4——6 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14世纪的意大利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文艺复兴运动,“复兴”是指古希腊与罗马艺术和文化的“再生”。在14至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传遍了整个欧洲,许多国家先后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对后来的欧洲文化艺术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艺术设计在文艺复兴时代确立了现实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原则。文艺复兴的现实主义原则开创了近代艺术史的第一个阶段,近代现实主义造型艺术语言体系,是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实践里形成的。现实主义立足对人与自然的研究,发展了透视学、解剖学、比例学等科学的技法原理,探索出若干造型语言手段,使建筑设计,造型设计的技巧取得了重大突破。而其人文主义的原则彻底取代了中世纪的宗教文化,充分肯定了人的美与崇高的品质,抒发人的个性,尊重人的地位,肯定和强调人的作用,价值和创造力。艺术

25 / 53

家依据人文主义的原则来解决美学理想的问题,即关于人的崇高使命,关于道德标准,关于人在宇宙之间,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

布鲁涅列斯奇:佛罗伦萨圣马利亚大教堂的圆屋顶;达.芬奇最著名的作品〈〈岩间圣母〉〉〈、〈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是罗马卡皮托尔广场的布局,作品〈〈夜〉〉、〈〈垂死的奴隶〉〉、〈〈大卫〉〉、〈〈摩西〉〉;拉斐尔代表作〈〈西斯廷圣母〉〉、〈〈雅典学派〉〉 4、7风格主义:在16世纪四五十年代,形成了一种追求独特的视觉效果和形式感的新的艺术形式,即风格主义。风格主义与人文主义理想背道而驰,脱离真实的现实而沉迷于主观感受世界,使主观主义的感受在艺术里处于首要地位,最终退化成为追求新奇的矫揉造作形象上的空虚。风格主义并不是一个地区范围内风格协调统一的运动,而是由一些艺术家独自进行的个人的实验。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借鉴了所有复杂,含混,冷涩,不平衡,反自然主义的语汇,以期记录下变化的时代。

5、欧洲巴洛克和洛可可

5、1 巴洛克:巴洛克17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与古典主义相反,力图打破稳定与均衡,追求不稳定不对称,用复杂新奇的手段打破简洁因而充满流动感。最著名的建筑:圣彼得广场、

5、2 古典主义:在欧洲艺术史上,古典主义指的是以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为典范的艺术,一般具有明晰,严谨,形象和谐的特点,歌颂理想主义,气势宏大,多以神话,圣经和历史事迹为题材,有人概括它为“伟大风格”。 5、3 洛可可:洛可可18世纪稍后,具有纤细、轻巧、华丽和繁琐的装饰性,喜欢用曲线和轻淡柔和色彩,洛可可最初是在室内的装饰设计中出现;后来扩展到了雕刻和绘画领域。最著名的建筑:柯特巴黎的德图鲁兹公馆

6、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

6、1 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18世纪60时年代到19世纪前半叶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庄重、典雅带有复古意趣的艺术风格。在艺术风格上,新古典主义以简洁、单纯、庄重、典雅、理智务实的特点一扫罗可可那种矫揉造作、纤巧浮丽的脂粉之气。新古典主义在欧洲各国的发展因各国国情的不同略有差异。大体上,在法国主要流行古罗马式,在英国、德国则是希腊风较为盛行。最著名的建筑:美国国会大厦、宾夕法利亚银行、巴黎凯旋门、巴黎星形广场

6、2浪漫主义: 18 世纪下半页至19世纪还是半叶欧洲艺术领域内的一个主要的艺术思潮。浪漫主义始源于工业革命后的英国,一开始就有反抗资本主义制度与工业生产的情绪,它回避现实,向往中世纪的世界观,崇尚传统的文化艺术。浪漫主义在要求发扬个性自由,提倡自然天性的同时,用中世纪艺术的自然形式来对抗机器产品的浪漫主义追求非凡的趣味和异国情调,特别是东方的情调。由于浪漫主义反对工业化生产,也就无法解决在工业条件下的设计问题并且对后来反对机械化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7、19世纪末——20世纪西方各设计发展历程

26 / 53

7、1 西方各国设计流派概况 工艺美术运动

1、工艺美术运动:始与1864年左右,至1896年基本结束。被“新艺术”运动取而代之。工艺美术运动产生于所谓的“良心危机”艺术家们对所谓的不负责任的粗制烂造产品以及自然环境的破坏感到痛心疾首,并力图为产品及生产者建立或恢复标准。设计上工艺美术运动从手工艺品的“忠实于材料”等价值中获取灵感,并把源于自然的简洁和忠实的装饰作为其活动的基础。

工艺美术运动不是一种特定的风格,而是多种风格的并存,从本质上来说,它是通过艺术和设计来改造社会,并建立起以手工艺为主导的生产模式的实验。

2、工艺美术运动的根源:在工业化的残酷现实面前无能为力,企图通过艺术和设计来逃避现实,退隐到他们理想的中世纪浪漫中去,逃逸到他们理想化下的中世纪哥德时期去。 3、其特点;1.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生产 。 2.在装饰上反对矫饰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古风格。3.提倡歌德风格和其他中世纪的风格,讲究简单,朴实无华,良好功能。4.主张设计的诚实诚恳,反对设计上的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趋向。5.装饰上00自然主义 东方装饰 东方艺术的特点。

4、纵观“工艺美术”运动它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重要特点:在一派维多利亚矫饰风格中采用中世纪淳朴风格,并吸收日本和自然的装饰动机,创造出有声有色的新设计风格,同时又完全与各种历史复古的风格大相径庭,是难能可贵的探索,体现了知识分子的理想主义情感,强调手工艺的重要,强调中世纪行会的兄弟精神。

5、一些缺点:1,对于工业化的反对,对于机械的否定,对于大批量生产的否定,都没有可能成为领导潮流的主流风格,2,过于强调装饰增加了产品的费用,也就没有可能成为低收入平民百姓所享有,因此,依然是象牙塔的产品,是知识分子与一相情愿的理想主义结晶。

6、强调两基本原则:(1)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是为千千万万的人服务的,而不是少数人的活动。(2)设计活动必须是集体的活动而不是个体的劳动。(

“新艺术运动”

1、“新艺术运动”:新艺术风格把主要重点放在动植物的生命形态上,一栋建筑或一件产品都应是一件和谐完整的杰作,但设计师都不能抛弃结构原则,其结果常常是表面上的装饰,流于肤浅的“为艺术而艺术”新艺术在本质上仍然是一场装饰运动,但它用于抽象的自然花纹与曲线,脱掉了守旧、折中的外衣是现代设计简化和净化过程中的重要步骤之一。 新艺术运动是1895年左右在法国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直持续到1910年前后,是一个影响广泛的国际设计运动。由“现代主义”运动和“装饰运动”取而代之。

从意识角度来看,这是知识分子中的部分精英在工业化来势汹汹和过分装饰的贵族风格泛滥,双重前提下的一次不成功的改革设计企图。新艺术是一场运动而不是一个风格。 2、它与工艺美术的相似地方:都是对矫饰的维多利亚和过分装饰的反对,都对工业风格强烈反映,都旨在从新掀起对传统手工业的重视和热衷,他们都放弃传统装饰风格的参照转向采用自然中的一些装饰动机;不同之处:英国和美国“工艺美术”运动重视中世纪的歌德风格,新艺术完全放弃任何一种传统装饰风格,完全走向自然风格,它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强调自然中没有完全的平面,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有机形态,而装饰的动机基本源于自然形态。

3、奥地利(维也纳)分离派

27 / 53

维也纳分离派1897年创立分离派,霍天曼是核心人物。口号:“为时代的艺术,艺术应得自由”。是奥地利新艺术运动中产生的著名艺术家组织,1897年在维也纳的一批艺术家、建筑家和设计家声称要与传统的美学观决裂,与正统的学院派艺术分道扬镳,故自称“分离派”。在设计方面,其重视功能的思想,开始摆脱单纯的装饰性而向功能性第一的设计性原则发展,几何形式与有机形式相结合的造型和装饰设计。表现处于欧美各国的新艺术性一致的时代特征而又独具特色,因此,它们应该被视为界于新艺术和现代主义设计之间的一个过渡性阶段的设计运动。克里姆特和霍夫曼最负盛名

卢斯:装饰就是罪恶;霍天曼:斯托克列宫、607椅子;克里姆特代表作有绘画《吻》

“装饰艺术”运动

1、艺术装饰风格:艺术装饰风格以其富丽和新奇的现代感而著称,它实际上并不是一

种单一的风格而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统治装饰艺术潮流的总称。

艺术装饰风格与新古典主义一样是一种规范化的风格。不同于洛可可和新艺术它趋于几何又不强调对称,趋与直线又不同于直线,并满足机器生产和塑料、钢混、玻璃一类新材料的要求。

2、装饰艺术:“装饰艺术”运动是在20世纪30年代在法国、美国、英国等国家开展的一次风格非常特殊的设计运动与现代主义同时发生,虽然在造型上、色彩上、在装饰运动上有新的现代的内容,但是它的服务对象依然是社会上层是少数的资产阶级权贵。

“装饰艺术”运动是对矫饰的“新艺术”运动的一种反动,反对古典主义的、自然的、单纯手工艺的趋向,主张机械化的美。

“装饰艺术”运动是装饰运动在20世纪初的最后一次尝试,主要用于手工艺和工业化下的双重特点,采取设计上的折中主义立场,设法把豪华的奢侈的手工艺制作和代表未来的工业化特征和二为一,产生一种可以发展的新风格来。由于它主要强调为上层顾客服务的出发点,使得它没有能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发展。

3、“装饰艺术”与“现代主义”的区别:产生的动机和所代表的意识形态上。 “装”禀承了以法国为中心的欧美国家长期以来的设计传统立场:为富裕的上层阶级服务,因此,它仍然是为权贵的设计。其对象是资产阶级。

“现”则强调了设计为大众服务,特别是为低收入的无产阶级服务,因此,它是左倾小知识的理想主义的乌托邦的。

代表作:帝国大厦、洛克菲勒中心大厦、克莱斯勒大厦

美术革命

1、立体主义:产生并形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法国,它的基本原则是用几何图形(圆柱体、圆锥体、立方体、球体等)来描绘客观世界。毕加索给立体主义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把我们所看到的一切,只是作为一系列各种不同平面、表面的一定分割来理解,这就是立体主义。” 毕加索的解析立体主义就对自然主义的题材进行了抽象,此外还有抽象派画家米罗,野兽派画家马提斯,雕塑家亨利莫尔等。

2、未来主义:上世纪强调速度,力量,赞美战争,相信进步和未来。未来主义描绘运动中的人物形态的解析与映叠重构通过色线,色点,色束来表现光的闪烁与运动感,表达对现代城市生活的运动,变化,速度和节奏的欣喜。

俄国的构成主义

28 / 53

构成派:构成派艺术家力图用表现一个新材料本身特点的空间结构形式作为绘画几雕塑的主题,他们的作品特别是雕塑很像工程结构,因此被称为构成主义。把结构当成是建筑设计的起点,以此作为建筑表现的中心,这个立场成为世界现代主义建筑的基本原则。塔特林:第三国际纪念塔,李西斯基:红楔子攻打白色

第三国际纪念塔:构成主义是一战前后俄罗斯的一个先锋艺术流派。构成派艺术家力图用表现新材料的空间结构形式,雕塑家塔特林是构成派最重要的代表,构成主义最有名的作品当属建筑师塔特林创作于1919年的第三国际纪念塔。按照设计,这座塔塔高400米,比法国的埃菲尔铁塔高出一半。纪念塔完全采用钢铁作为主要的结构材料,造型上是简洁的螺旋上升的几何形状,表达了一种坚定向上的政治信念。 风格派

风格派:风格派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即绝对抽象的原则,也就是说艺术应该完全消除与任何自然物体的联系,而用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来体现整个宇宙的法则、和谐 “风格派”是变化的、进步的,它的精神是改革和开拓,它的目的是未来,它的宗旨是集体与个人、时代与个体、统一与分散、机械与唯美的统一的努力。 蒙得里安:“红、黄、蓝”油画 ; 里特维特:红蓝椅

里特维特:(里特维而德)的家具设计,他将风格艺术由平面推到三度空间,通过使用简洁的基本形式和三原色创造出了优美而功能性强的家具与建筑。代表作:红蓝椅

德意志联盟和现代主义

德意志制造同盟:1907年贝伦斯、穆特休斯等人,成立德国第一个设计组织——德意志制造同盟,制造联盟的成立宣言表明了这个组织的目标:“通过艺术,工业与手工业的合作,用教育、宣传及对有关问题采取联合行动的方式来提高工业劳动的地位”联盟表示了对工业的肯定和支持的态度。提出同盟的目的是通过设计强调民族良心。

穆特休斯:(修斯)他认为设计同时具有艺术,文化和经济的意义,新的形式本身不是一种终结,而是“一种时代内在动力的视觉表现”,因此,他呼吁建立一种国家的美学的手段就是确立一种“标准”,以形成“一种统一的审美趣味”。他本人对于机械生产,对于标准化生产,对于新技术具有强烈兴趣,认为这是提高德国设计水平重要前提,是工业设计真正奠基人。代表作:

现代主义:包豪斯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主义的核心是功能主义。强调实用物品的美应由其实用性和对于材料结构的真实体现来确定,随着经济的复兴,西方在20世纪50年代进入了消费时代,现代主义也开始脱离战前刻板几何化的模式,并与战后新技术,新材料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成熟的工业设计美学。

流线型风格

流线型设计风格在本质上是一种“样式设计”,它之所以大受欢迎,是因为它迎合了消费者追求新奇的心理,与市场的需求相契合,满足了大众多层次的需要愿望。流线型原是空气动力学名词,用来描述表面圆滑,线条流畅的物体形状,这种形状能减少物体在高速运动时的风阻,但在工业设计中它却成了一种象征速度和时代精神的适型语言而广为流传。不断发展成为一种时尚的汽车美学,而且还渗到家用产品的领域中影响了从电熨斗、烤面全机到电冰相等外型设计,成为30——40年代最流行的产品风格。

企业识别设计 前卫设计 反设计运动 高技术风格

29 / 53

高技术风格不仅是在设计中采用高新技术,而且在美学上鼓吹表现新技术,高技术风格源于20世纪20-30年代的机器美学,这种美学反映了当时的机械为代表的技术特征。“高技术”风格由于过度重视新技术的时代的体现,把装饰压到最低限度,因而显得冷漠而缺乏人情味常常招致非议。英国皮阿诺和罗杰斯设计的巴黎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 波普风格:代表20世纪60年代工业设计追求形式上的异化及娱乐化的表现主义倾向“波普”是一场广泛的艺术运动,反映了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力图表现自我,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

从设计上说波普风格并不是一种单纯的、一致性的风格,而是各种风格的混合,他追求大众化下的、通俗的趣味,反对现代主义自命不凡的清高,在设计中强调新奇与独特,并大胆采用艳俗的色彩。 机能设计 激进设计

功能主义

国际主义设计:源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但本质完全不同,从一种为大众服务的民主主义的、理想主义的对社会问题解决的探索方式变成了代表资本主义金钱与权利,代表企业美国的风格,把原来作为自然结果的形式变成了设计追求的目的,而原来的目的——社会性、大众性则通过这个被抛弃。形式第一,功能第二。

后现代主义:提出“少就是韵味”的口号,鼓吹一种杂乱的、复杂的、合理的、折中的,象征主义和历史主义建筑。

设计风格的总体特征,是重视形式、强调装饰。企图把良好的功能、科学的结构和古希腊罗马样式、哥特样式以及巴洛克、洛可可或维多利亚等各种经典样式的装饰细节相结合,追求独特艺术韵味和设计个性,并面向不同的文化群体与层面,从中汲取营养、激发创作灵感。因此,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常常显得生动、活泼,同时又经常呈现出繁琐、杂乱无章甚至拼凑和大杂烩的面貌。

后现代主义发言人斯特恩把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归为(1)文脉主义(2)引喻主义(3)装饰主义

美国文丘里:文丘里住宅;穆尔: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格里夫斯:波特兰市公共服务中心大厦;约翰逊:AT&T大厦;英国法列尔:伦敦坎普顿市电视中心;斯特林:斯图加特国家艺术博物馆;瑞士博塔:旧金山艺术博物馆;矶崎新:筑波市市政中心等。 7、2设计史概况

8、意大利的设计

孟菲斯:是后现代主义最有影响的设计组织之一。它成立于1980年,由著名的设计师索特萨斯和七位年轻的设计师组成,后由美国、奥地利、西班牙、及日本等国的设计师参加。“孟菲斯”含有将传统与流行文化相结合的意思。

“孟菲斯”开创了一种无视一切模式和突破所有清规戒律的开放性设计思想。“孟菲斯”对功能有自己全新的解释,即功能不是绝对的而是有生命的、发展的、它是产品与生活之间一种可能的联系,这样功能的含义就不仅是物质上的、也是文化上的、精神上的。产品不仅要反映使用价值,跟要表达一种特定的文化内涵,使设计成为某一文化系统的隐喻或符号。“孟菲斯”的设计尽力表现各种富于个性的文化意义,表达了从天真滑稽直到怪诞、离奇等不同的情趣,也派生出关于材料、装饰色彩等方面一系列新观念。1988年索特萨斯宣布“孟菲斯”结束。

索特萨斯:索特萨斯意大利人,早年设计了许多正统的工业产品。60年代受到美国大

30 / 53

众文化的影响,后转而与波普运动伍。1969年他为奥利维蒂公司设计手提打字机,成为意大利艺术设计风格的标志。20世纪80年代他充当了后现代派主义的急先锋。索特萨斯认为,设计就是设计一种生活方式,因而设计没有确定性,只有可能性;没有永恒,只有瞬间。艺术设计中的历史文脉,诗性叙述因素和文化底蕴,对他来说,有时要比实际功能更加重要。

盖当诺.佩西:UP沙发、 加提:袋椅、罗马兹:吹气沙发、

9、英国的设计

水晶宫:由英国建筑师约克斯. 伯克斯顿设计,大胆的把温室结构用于建筑设计中,展览大厅全部采用钢材与玻璃结构,实际是一个放大了的温室。

威廉.莫里斯: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奠基人。是现代设计的开端,虽然反对机械,反对大工业生产,过于主张向歌德式,向文艺复兴,向大自然学习上有他落后的一面,但从世界范围的影响来说是当之无愧的伟大先驱,受他的影响产生了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更具有深远的国际性作用。代表作: 红房子、坎特伯雷故事集、

约翰.拉斯金:拉斯金是19世纪重要的设计家和批评家,在形成设计的品位和观念方面,拉斯金的成就比他同时代的人都要伟大,他的文章成了他的同代和下一代的经典课本。拉斯金鄙视英国领先的工业界,对机器制造的装饰特别充满厌恶。他的名著《建筑的七盏明灯》和《威尼斯之石》,充满激情而又猛烈地为哥特式风格辩护,而他的研究以两个理论作基础。一个是装饰和设计应该建立在风格化的自然形成上;另一个是设计有着强烈的道德内涵。

奥伯雷.比亚兹莱:《莎乐美》

格拉斯哥学派与代表人物马金托什:造型简单明确,注重简单的几何外型,简单直线与自然主义形态吻合,功能主义与有机形式结合。马金托什:放弃自然主义风格,采用简单几何图形特别纵横直线为基本结构,利用黑白色彩为中心。主张直线,主张简单的几何造型,讲究黑白等中性色彩计划。他的探索恰恰为机械化,批量化,工业化的形式奠定了可能的基础。代表作:高直椅

10、法国的设计

巴黎地铁设计:吉马德(Hector Guimard,1867-1942)是法国新艺术的代表人物。法国新艺术运动受到唯美主义与象征主义的影响,追求华丽、典雅的装饰效果。 吉马德最有影响的作品是他为巴黎地铁所作的设计,所有地铁入口的栏杆、灯柱和护柱全都采用起伏卷曲的植物纹样。这些设计赋予了新艺术最有名的戏称——“地铁风格”。

霍塔旅馆:维克多-霍塔是比利时新艺术运动的大师,霍塔是一位建筑师,他在建筑与室内设计中经常使用葡萄蔓般相互缠绕和螺旋扭曲的线条,这种线条被称为“比利时线条”或“鞭线”,它起伏有力,并成为了比利时新艺术的代表性特征。

勒·柯布西埃:他的建筑设计艺术是把纯粹的现代主义精神具体化的杰出代表。在他的举世闻名的著作《走向新建筑》一书中,柯布西埃提倡简洁,纯净的几何形式,他认为这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永恒的形式,在这方面,他的作品和古典建筑有直接的关系。但是,他相信成批生产所得到的质量,一样能成为适合他们时代的新型建筑。

1926年,柯布西埃提出了“新建筑的五个特点”:即1.底层架空2.屋顶花园 3.自由平面 4.横向长窗 5.自由立面 。都是出于采用框架结构使墙体不再承重后产生的建筑特点。代表作:躺椅,萨伏依别墅,郎季教堂

高迪:西班牙新艺术运动以建筑师安东尼奥·高迪为代表,他吸取了东方风格与哥特式建筑的结构特点,并结合自然形式,以浪漫主义的幻想,将极力软化的曲线趣味渗透到三度空间的建筑之中去,巴赛罗那的米拉公寓是一个典范。他以浪漫主义的幻想,极力使塑性艺术渗透到三度空间的建筑之中去,与比利时的新艺术运动有异曲同工之妙。西班牙高迪:米

31 / 53

拉公寓、圣家族教堂、文森公寓、居里公园;

11、德国的设计

德国青年风格运动:受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和欧洲其它国家“新艺术”运动的影响,强调装饰,希望重新使用中世纪歌德风格一方面来抗拒维多利亚式的烦琐装饰风格,另一方面反对机械风格,应该说这场运动是欧洲的“新艺术”运动的一个分支。

彼得·贝伦斯:被誉为“第一位现代艺术设计师” 现代设计的先驱贝伦斯,他主张对造型规律进行数学分析。他拒绝复制历史风格而在研究植物,花卉造型和动植物线条的基础上坚持理性主义美学法则。他指出,在关于艺术与技术的关系中与艺术家所坚持的传统相比,技术更能够确定现代风格,同时通过批量生产符合审美要求的消费品可以逐渐改善人们的趣味。技术与文化的结合是文化的新源泉,预期说它服务于生活的审美改造,不如说它服务于全民的社会利益。代表作: AEG公司工厂建筑、贝伦斯住宅 、台灯、 电风扇。 米斯·凡德洛: 是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最重要大师之一,提出了“少就是多”的立场和原则。现实主义和功能主义,采用机器化和批量化方式生产建筑,设计应该是与这种生产手段相结合,对功能也强调,反对传统风格抄袭,反对复古主义,主张现代风格,风格与时代密切相关。

米斯的原则改变了世界都市的三分之一的天际线。对于他来说,建筑就是建筑,他关心的仅仅是建筑本身,至于为谁设计的问题并不重要。米斯所倡导的流动空间,钢结构与玻璃材料结合讲究细部技术表现等,已成为他风格的特征。代表作:“巴塞罗那椅”、“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的德国馆”、纽约西格兰姆大厦

格罗佩斯:强调“功能第一,形式第二”原则,强调机器对工业设计的决定作用,对功能的高度强调,对装饰特别是复古主义强烈反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格罗佩斯采用了高度强调功能的原则来从事设计,在构图上采用了灵活的不规则布局。其多轴线,多方向,多体量,多入口,建筑体纵横错落,变化丰富,获得简练而清新的效果。代表作:包豪斯校舍、法古斯工厂

“设计奇才”科拉尼(Luigi Colani, 1926-):70年代中期,德国设计界出现了一些对抗功能主义的设计师,他们希望通过更加自由的造型来增加设计的趣味性。被人称为“设计奇才”的科拉尼就是这一时期对抗功能主义倾向最有争议的设计师之一。科拉尼出生于德国柏林,早年在柏林学习雕塑,后到巴黎学习空气动力学。在科拉尼的许多设计方案中,他都用空气动力学和仿生学知识表现出强烈的造型意识。

包豪斯:包豪斯与工艺美术运动不同的是它并不是敌视机器,而是与工业建立广泛的联系,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生活的必须,但是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包豪斯的车间是以手工艺为基础的,在其获得的经验与工业的具体情况并没有多大联系。

奠定了现代设计的观念基础,建立了现代主义设计的欧洲体系原则,把以观念为中心的设计体系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设计体系比较完整的奠定起来。是世界上第一次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由格佩斯创建于1919年。

1919年4月1日在德国魏马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是世界上第一所为培养现代设计人才而建立的学院。虽然仅存14年,但对德国乃至世界的现代设计及其教育的影响不可估量。它在理论和实践上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培养出大批优秀的设计人才,成为20世纪初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发源地。包豪斯经历了两个主要发展阶段:①魏马时期(1919一1924),②德骚时期(1925-1933),其名称根据学院所在地而来。格罗佩乌斯(1919-1927年任职)是其创立者和第一任校长。第二任校长是迈耶(1927-1930年任职)。第三任校长是凡德洛(1931一1933年任职)。他们都是当时德国著名建筑师、现代主义设计的先驱,对包豪斯的贡献极大。格罗佩乌斯亲自拟定了《包豪斯宣言》,确定其设计宗旨“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包豪斯在实践中

32 / 53

探索,确立了现代设计的基本观点和教育方向:①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②设计必须遵循客观、自然的法则。其教育体系、设计理论与设计风格在实践中逐渐成熟、完善。包豪斯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由艺术和技术构成。包豪斯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奠定了设计教育中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与色彩构成的基础教育体系,并以科学、严谨的理论为依据。1927年,成立建筑系,瑞士著名建筑师迈耶任系主任。这是包豪斯的鼎盛时期。1928年2月,格罗佩乌斯辞职并推荐迈耶担任校长。他进行了大规模改革,加强了建筑系的课程,成立了音乐系,增设了摄影专业,并增加了社会学课程,提倡学生积极与社会联系。其进步的政治立场引起当局不满,1930年他被迫辞职。在格罗佩乌斯的推荐下,德国著名建筑师凡德洛出任第三任校长。1932年8月10日,凡德洛宣布包豪斯永久解散。包豪斯是现代设计的摇篮,其所提倡和实践的功能化、理性化和单纯、简洁、以几何造型为主的工业化设计风格,被视为现代主义设计的经典风格,对20世纪的设计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12、斯堪的维也纳的设计

斯堪的维也纳风格:斯堪的维也纳风格是现代主义设计思想与传统的设计文化相结合既注意产品的实用功能,又强调设计中人文因素,避免过于刻板和严酷的几何形体,从而产生了一种富与“人情味”的现代美学。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斯堪的纳维亚的设计文化特征:斯堪的纳维亚的设计是以丹麦,瑞典,芬兰,挪威等北欧国家的设计为代表。是以特定文化背景〈手工艺传统中的人文主义〉为基础的设计态度的一贯体现,它体现了多样化的恩哈,政治,语言传统的融合,以及对形式和装饰的克制,对传统的尊重,对形式与功能一致性的追求,对自然材料的欣赏。

雅各布森:丹麦的具有国际影响的建筑师和设计师。强调材料的性能和工业生产的过程,去掉不必要的装饰,他将刻板的功能主义转变成了精练而雅致的形式,作品十分强调细节的推敲,又达到整体的完美,雅各布森大多数都是为特定的建筑而作的,因而与室内的环境浑然一体。把家具陈设,地板,墙饰,照明灯具和门窗等细节看成与建筑总体和外观设计一样重要。 蚁、天鹅、蛋

芬兰设计大师阿尔瓦. 阿尔托 :阿尔托是芬兰著名工业设计师、建筑师。1923年,他研究和从事使木头弯曲的实验。利用薄而坚硬但又能热弯成型的胶合板来生产轻巧、舒适、紧凑的现代家具,已成为国际上驰名的芬兰产品。他的设计还有芬兰设计文化显著特征,如花瓶设计。这个花瓶的设计是他受到了芬兰海岸线的启发,他的产品设计有一种温馨、人文的情调。

汉宁森:汉宁森是丹麦著名设计师,汉宁森的成名作是他于1924年设计的多片灯罩灯具,这种灯具后来发展成了极为成功的PH系列灯具,至今畅销不衰。这正体现了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特色。PH灯具的重要特征是:①所有光线必须经过一次反射才能达到工作面,以获得柔和、均匀的照明效果,并避免清晰的阴影;②无论从任何角度均不能看到光源,以免眩光刺激眼睛;③对白炽灯光谱进行补偿,以获得适宜的光色;④减弱灯罩边沿的亮度,并允许部分光线溢出,以防止灯具与黑暗背景形成过大反差,造成眼睛不适。PH灯具的优美造型正是这些特点的直接反映。

芬兰著名艺术设计师威卡拉:是芬兰著名艺术设计师,他的成名作是1946年设计的“坎塔瑞丽”(Kantarelli)花瓶,以液体般流动的优美线条构成一个蘑菇形的造型,抽象地体现了大自然本质,是斯堪的纳维亚现代主义的典范。

有机现代主义:有机现代主义是二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流行于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美国和意大利等国的一种现代设计风格,它是对现代主义的继承和发展。这种风格在造型常常体现出“有机”的自由形态,而不是刻板、冰冷的几何形,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心理上给使用者

33 / 53

以舒适的感受,而与此同时这些有机造型的设计往往又适合于大规模生产。这标志着现代主义的发展已突破了正统的包豪斯风格而开始走向“软化”。这种“软化”趋势是与斯堪的纳维设计联系在一起的,被称为“有机现代主义”。 著名的代表是美国的沙里宁设计的“胎”椅及“郁金香”椅为例,北欧的阿尔瓦·阿尔托

13、美国的设计

赖特:美国最著名的建筑大师,是芝加哥学派最负盛名的人物。吸收和发展了沙利文“形式追随功能”的思想力图形成一个建筑学有机整体概念,即将建筑的功能,结构适当的装饰以及建筑的环境融为一体,并使建筑的每一个细小部分与整体相协调,形成一种适于现代的艺术表现。代表作:流水别墅

美国的商业性设计:美国对世界设计发展的重要贡献之一,就将艺术设计职化。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把设计变成一种独立职业的国家。美国商业性设计的本质是形式主义的,它在设计中强调形式第一,功能第二;核心是“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即通过人为的方式使产品在较短时间内失效,从而迫使消费者不断地购买新产品。美国的设计界则基于商业竞争的需要开始了以为企业服务为中心的艺术设计运动,美国的艺术设计运动并无欧洲的学术,艺术氛围,也没有先进知识份子的理想主义成分,美国的设计运动一开始就染上了实用主义的商业色彩,在市场还是实际所遵循的则是“形成追随市场“的理念,对设计企业来说是设计的唯一要点是能促进销售。提格:柯达照相机、柯达班腾照相机、波音707飞机;罗维:格拉斯纳复印机、冷点电冰箱、可口可乐标志;德莱拂斯:贝尔电话公司;盖迪斯:《地平线》 “有计划的废止”:“有计划的废止”在设计新式样的时候,必须有计划地考虑以后几年之间不断的更换部分设计,基本造成一种制度,使式样最少每2年有一次小变化,每3——4年有一次大变化,造成有计划地式样在老化的过程称为有计划的废止制度,这是一种通过不断改变设计式样造成消费心理老化的过程,其目的是促使消费者为了追逐新的式样潮流而放弃旧式样,改换新式样的积极立场促销方式。

芝加哥学派:功能主义,形式追随功能,现代城市高层建筑产生于19世纪初。芝加哥学派以自己的观点和大量的实践回答了欧洲设计师们为设计中的与技术,伦理与美学,以及装饰与功能的关系上进行的争论。芝加哥学派的主要特点是采用钢铁等新材料以及高层框架等新技术建造摩天大楼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趋向简洁的风格,他们在设计手法上共同的特点是注重内部功能,强调结构的逻辑表现,立面简洁,明确,并采用了整齐排列的大片玻璃窗,突破了传统建筑的沉闷之感。是既无浮饰而又适用艺术风格在建筑领域的体现,并对整个设计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兰特:作为当今美国乃至世界上最杰出的图形设计师,思想家及教育家之一,其先导地位和作用是毋庸争辩的,兰特一生的追求,将20世纪上半叶由包豪斯倡导的现代艺术设计理想和美学原则,切实应用到为商业服务的实用美术中来。包括美国广播公司,IBM公司,西星电器公司。

贝津铭:生于中国广州,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贝津铭的作品没有华丽奇特的外表,他以构思严谨,设计精心,手法完全著称于世。代表作有波士顿基督教科学教会中心,康涅尔大学赫伯特约翰逊艺术博物馆,国家美术馆东馆,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北京香山饭店,香港中国银行。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的玻璃金字塔,建筑界人士普遍认为臂津铭的建筑设计有三个特色:一是空间处理独具匠心,二是建筑设计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合,三是建筑材料考究和建筑内部设计精巧。他在设计中既引入了许多中华传统建筑的符号,又使用现代建筑的材料和结构。

罗维:罗维是美国最重要的设计师,被认为是美国工业设计的重要奠基者。从事工业产品设计、包装设计及平面设计(特别是企业形象设计),参与的项目达数千个,从可口可乐

34 / 53

的瓶子直到美国宇航局的“空中实验室”计划,从香烟盒到“空军一号”飞机的内舱。

罗维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设计火车头、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引入了流线型特征,从而引发了流线风格。罗维一生有无数殊荣,在美国《生活》周刊列举的“形成美国的一百件大事”中, 1949年,罗维(LOEWY)是第一个出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设计师。

14、日本的设计

日本现代设计的双轨制:日本设计在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中采用了所谓的“双轨制”。一方面在高技术的设计领域按现代发展的需求进行设计,一方面在服装、家具、室内设计、手工艺品等设计领域系统的研究传统,以求保持传统风格的延续性。“日本设计”一词常回使人联想到两类截然不同的东西:一是朴素、清雅、自然、具有浓厚的东方情调的手工艺品,如木制家具,漆器及瓷器等;另一类则是如高保真音箱,照相机,摩托车,汽车及计算机等高技术产品。这种高技术与传统文化的平衡正是日本现代设计的一个特色。通过这种“双轨制”,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发扬光大,日本设计的哲学则保留日本传统。日本的设计走向世界,并能立足世界的根本,是日本设计作品的民族性和本土文化性。

15、现代主义趋势

1、解构主义:构成主义强调的是结构完整性、统一性个体的构件是为总体的结构服务的。而解构主义则认为个体构件本身就是重要的,因而对单独个体的研究比对整体结构的研究更重要。

解构主义是对正统原则、正统秩序的批判和否定,解构主义不仅否定了现代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构成主义,而且也对古典的美学原则如和谐、完美、统一等提出了挑战。 盖瑞(里):美国解构主义大师盖瑞1994年设计的古根翰堡博物馆是解构主义的代表作。盖瑞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解构主义的建筑设计家。盖瑞的设计把完整的结构主义建筑整体打破,然后重新组合,形成一种所谓“完整”的空间和形态,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个人特征。

解构主义空间的高大总部——央视新楼:即将迁址的CCTV央视新总部大楼,经过激烈的国际设计竞赛,由OMA/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首席设计师—雷姆-库哈斯设计的方案中选。这座高230米(56层),总投资50亿人民币的大楼是继2002年“国家大剧院”国际设计竞赛后,解构主义建筑在北京赢得的又一次胜利,是“解构主义”流派在北京树立的一个高大的“里程碑”,它的建筑美学是解构主义。

鸟巢:2001年普利茨克奖获得者瑞士建筑师赫尔佐格、德梅隆设计的2008中国奥运会体育场——鸟巢,从中外13个竞赛方案中胜出,被确定为国家体育场的最终实施方案。这个巨型体育场的外观如同树枝织成的鸟巢,其灰色矿质般的钢网以透明膜材料覆盖。

2、绿色设计:绿色设计着眼于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关系,在设计过程的每一个决策中都充分考虑到环境的效益。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对工业设计而言,绿色设计的核心是3R,绿色设计不仅是一种技术成面的考虑,更重要的是观念上的变革,要求设计师放弃那种过分强调产品在外观上的标新立异的做法,而将重点放在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层面上,以一种更为负责的方法去创造产品的形态,用更简洁长久的造型使产品尽可能地延长其使用寿命。

3、数字华趋势: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艺术设计的联系是非常广泛和十分深刻的关系。一方面,计算机应用极大的改变了设计的技术手段,改变了设计的程序与方法,设计师的观念和思维方法与此相适应也有了很大的转变。另一方面,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开辟了设计的崭新领域,先进的技术与优秀的设计结合起来,又对推动高新技术技术产品的进步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35 / 53

世界著名50个设计师

贝伦斯(Peter Behrens, 1868-1940)

贝伦斯是德国现代建筑和工业设计的先驱。1886-1891年贝伦斯在汉堡工艺美术学校接受艺术教育,后改行学习建筑。1893年起成为慕尼黑分离派成员,1900年加入由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组成的\七人团\,开始建筑设计活动,1907年成为德意志制造联盟的推进者与领袖人物,同年受聘担任德国通用电器公司AEG的艺术顾问,开始其作为工业设计师的职业生涯。

1909年,贝伦斯设计了德国通用电气公司AEG的透平机制造车间与机械车间,在建筑形式上摒弃了传统的附加装饰,造型简洁,壮观悦目,被称为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 除了建筑设计之外,贝伦斯还为AEG做了许多产品设计,如电水壶、电钟、电风扇等。这些设计没有一点伪装和牵强,使机器在家居环境中亦能以自我的语言来表达。贝伦斯在AEG这个实行集中管理的大公司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他全面负责公司的建筑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以及产品设计,使这家庞杂的大公司树立起一个统一完整的鲜明形象,开创了现代公司识别计划的先河。AEG的标识经他数易其稿,一直沿用至今,成为欧洲最著名的标志之一。 贝伦斯还是一位杰出的设计教育家,他的学生包括格罗披乌斯,米斯和柯布西埃,他们后来都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现代建筑师和设计师。

格罗披乌斯(Walter Gropius, 1883-1969)

格罗披乌斯出生于柏林的一个建筑师家庭,青年时代曾在柏林和慕尼黑学习建筑。1907年起在贝伦斯的事务所工作,1910年与迈耶合伙在柏林开设建筑事务所,并于次年合作设计了采用大片玻璃幕墙和转角窗的法古斯工厂。

1919年,格罗披乌斯在德国魏玛创建了建国立建筑学校,简称\包豪斯\,其目的是培养新型设计人才。学校重视基础训练,逐渐形成以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为特色的基础课程。学校主张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动手能力与理论素养并重;强调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提倡在掌握手工艺的同时,了解现代工业的特点并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设计。1925年,由于受到反动政府的迫害,包豪斯迁往德骚,格罗披乌斯提拔了一些优秀的教员,完善了教学计划和设施,并设计了新的包豪斯校舍。

1928年,格罗披乌斯迫于各种压力,辞去包豪斯校长职务。1937年,格罗披乌斯到美国哈佛大学任建筑系主任,并创立了协和设计事务所。 格罗披乌斯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设计师,设计理论家和设计教育的奠基人,他对二十世纪现代设计的影响是难以估计的。

米斯(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1886-1969)

米斯生于德国的一个普通石匠家庭。1907年,他与格罗披乌斯一同在贝伦斯的事务所工作,受到贝伦斯的很大影响。1928年,他提出了 \少即是多\的名言,提倡纯净、简洁的建筑表现。1929年,米斯设计了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的德国馆,其空畅的内部空间,优雅而单纯的现代家具,使他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受注目的现代设计家。

1930年米斯担任包豪斯第三任校长,努力把学校改造为一个单纯的设计教育中心。他认为只有建筑设计能够使设计教育得到健康的发展,因而这种以建筑为核心来凝聚其他专业的做法一直贯穿于米斯的任期中。但之后政治气氛日益恶化,1933年纳粹政府上台,其文化部发出的第一号命令就是关闭包豪斯,至此结束了其14年的办学历程。

1938年,米斯移居美国,任伊利诺理工学院建筑系教授。他通过自己一生的实践,奠定了明确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并影响了好几代的现代建筑师和设计师,很少有人对现代建筑的

36 / 53

影响能够有他那么大。美国作家汤姆.沃尔夫曾在他的著作《从包豪斯到现在》中提到,米斯的原则改变了世界都会三分之一的天际线,这并不夸张,反映出了他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纳吉(Laszlo Moholy-Nagy, 1895-1946)

纳吉出生于匈牙利,早年以绘画和平面设计为主。纳吉于1921年来到包豪斯, 1923年接替伊顿的职务,负责包豪斯的基础课程教学。纳吉强调形式和色彩的理性认识,注重点,线,面的关系,通过实践,使学生了解如何客观的分析两度空间的构成,并进而推广到三度空间的构成上,这就为设计教育奠定了三大构成的基础,也意味着包豪斯开始由表现主义转向理性主义。与此同时,纳吉也在金属制品车间担任导师,致力于用金属与玻璃结合的办法教育学生从事实习,为灯具设计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在这里出现了许多包豪斯最有影响的作品。他努力把学生从个人艺术表现的立场转变到比较理性的,科学地了解和掌握新技术和新媒介,他指导学生制作的金属制品都具有非常简单的几何造型,同时也具有明确、恰当的功能特征和性能。

包豪斯解散后,纳吉于1937年在美国芝加哥成立了新包豪斯,作为原包豪斯的延续,将一种新的方法引入了美国的创造性教育,但这所学校的毕业生多数被聘为艺术家,手工艺人和教师,而非工业设计师。新包豪斯后来与伊利诺工学院合并。 布劳耶(Marcel Breuer, 1902-1981)

布劳耶出生于匈牙利,1920年曾在维也纳艺术学院学习,后成为包豪斯的第一期学生,毕业后任包豪斯家具部门的教师,主持家具车间。在那里,布劳耶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创造了一系列简洁、轻巧、功能化并适于批量生产的钢管椅,造型轻巧优雅,结构简单,成为他对20世纪现代设计做出的最大贡献。

1932-1934年,他主要在瑞士工作,从事家具的设计。1935年开始致力于胶合板成型家具、标准化模数单元家具、室内设计以及标准化模数的单元住宅等的研究。1937-1946年布劳耶任教于哈佛大学建筑学院。1947年,布劳耶设计了自己在康乃狄克州的住宅;并于1953-1958年设计了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总部;1963-1966年,他还设计了位于纽约的惠特尼博物馆。布劳耶巧妙的在自然关系中处理木,石材料,形成独特的风格。

布劳耶相信工业化大生产,努力于家具与建筑部件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是一位真正的功能主义者和现代设计的先驱。

华根菲尔德(Wilhelm Wagenfeld, 1900-1990)

华根菲尔德出生于德国不来梅,早年曾在银具厂工作,并接受过艺术教育,1923年开始在包豪斯就学、任教。在包豪斯的金属车间,华根菲尔德设计了著名的镀铬钢管台灯,迄今仍有生产。华根菲尔德反对自我中心的设计观念,他声称工业中的设计是一种协作的活动,与艺术家的工作毫无共同之处。他否认把功能作为形式的决定性因素,认为功能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良好设计的先决条件。这种观念的改变和他适应工业生产的能力,使他得以作为一位主要的设计师在第三帝国期间继续工作,这在他先前的包豪斯同仁中是少见的。 1929年,他开始从家具,陶瓷,玻璃等工业中获得设计委托,1931-1935年,他被委任为柏林的国立美术学院的教授。1935年被聘为劳西兹玻璃公司的艺术指导。由于改善了产品质量,他设计的特制精美玻璃制品使他获得了国际声誉。他主要的作品都是模压成型的玻璃器皿,如供餐馆、酒家所用的酒杯,商业上使用的瓶、罐,及采用模数化的厨房容器和盘子等。所有这些产品都没有装饰,而是强调简洁的线条和微妙的体型变化,有克制的探索了玻璃可塑的特征。

战后,华根菲尔德一面在德国科学院和国立美术学院任职,继续从事设计教育,一面积极从事设计活动。1954年,华根菲尔德成了独立开业的设计师,设计了不少优秀的灯具,在这些设计中,灯泡刻板的几何形态被较为有机形态的塑料灯罩所缓和。 华根菲尔德作为参与批量生产最有名的德国设计师之一,使工业设计的潜力在更加专业化的

37 / 53

生产体系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

布兰德(Marianne Brandt, 1893-1983)

布兰德1911年进入皇家撒克逊学院学习绘画、雕塑,1917年建立了个人的工作室。1923年,布兰德进入包豪斯的金属制品车间学习。受到纳吉的影响,她将新兴材料与传统材料相结合,设计了一系列革新性与功能性并重的产品,其中包括她1924年设计的著名的茶壶。她的设计采用几何形式,运用简洁抽象的要素组合传达自身的实用功能。布兰德也十分关注批量化生产问题,1927年她设计了著名的有\康登\台灯,具有可弯曲的灯颈,稳健的基座,造型简洁优美,功能效果好,并且适于批量生产,成了经典的设计,也标志着包豪斯在工业设计上趋于成熟。

离开包豪斯后,布兰德仍进行了一段时间的金属制品设计,但后来布兰德主要从事绘画,雕塑,并担任一些院校的教学工作,再也没有重现在包豪斯时的辉煌。

布兰德是现代设计史中的重要人物,不仅因为她创造了许多20世纪最美观耐用的金属制品,还因为她在男性主导的金属制品设计领域拥有一席之地。后来布兰德曾回忆就学包豪斯时,在她受到广泛肯定和接受之前,只能被分配做一些沉闷重复的工作的情况。最终布兰德成为了包豪斯培养的最著名的设计师之一,并且是仅有的几个并非出自织物车间的女设计师之一,直至今天,她的有些设计仍在生产。

波尔舍(Ferdinand Alexander Porsche, 1875-1951)

波尔舍生于波希米亚(Bohemia),多年从事汽车设计工作,1910年时,他已在空气动力学与汽车造型的关系研究上有所造诣,成为流线型理论与实践的专家。

20世纪30年代,德国新兴的高速公路刺激了对流线型的极大热情,诸如梅桑德斯和巴戈利亚公司都生产了适于高速公路的优良车型,将流线型与严格的欧洲车身设计传统结合起来,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波尔舍为大众所设计的一款小型廉价车,其原型是1936-1937年间设计的,也是大众公司最早的汽车之一,因为体积小,采取简洁的流线型风格,外型酷似甲壳虫,因而被戏称为\甲壳虫\小汽车。与现代主义刻板的几何形式语言相比,其有机形态更富于生趣,更易于理解和接受,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希特勒本人参加了1937年大众\甲壳虫\小汽车的生产开幕式,并且乘坐了汽车,表示赞赏。然而1939年战争爆发,该汽车的批量生产被迫中断,超过30万的定单无法兑现,汽车厂在战争期间只能生产军用车辆,直至1945年英国占领军首先在德国恢复了该车的批量生产,大众公司紧随其后。到20世纪50年代,甲壳虫汽车作为新兴中产阶级的首选交通工具成为德国复兴的标志。 科拉尼(Luigi Colani, 1926- )

科拉尼出生于德国柏林,早年在柏林学习雕塑,后到巴黎学习空气动力学,1953年在加州负责新材料项目,这样的经历使他的设计具有空气动力学和仿生学的特点,表现出强烈的造型意识。当时的德国设计界努力推进以系统论和逻辑优先论为基础的理性设计,而科拉尼则试图跳出功能主义圈子,希望通过更自由的造型来增加趣味性,他设计了大量造型极为夸张的作品,被称为\设计怪杰\。

早在50年代,他就为多家公司设计跑车和汽艇,其中包括世界上第一辆单体构造的跑车BMW700(1959)。60年代他又在家具设计领域获得举世瞩目的成功。之后,科拉尼用他极富想象力的创作手法设计了大量的运输工具、日常用品和家用电器。虽然它们并非百分之百都是\优良设计\,但确实有极高的造型质量,受到舆论和公众的普遍认可,与此同时他也遭到来自坚持现代主义的设计机构的激烈批评。科拉尼说:\地球是圆的,所有的星际物体都是圆的,而且在圆形或椭圆形的轨道上运动......甚至连我们自身也是从圆形的物种细胞中繁衍出来的,我又为什么要加入把一切都变的有棱有角的人们的行列呢?我将追随伽利略的信条:我的世界也是圆的。\

作为20世纪最著名,同时也是最受争议的设计师之一,有人认为他离经叛道,也有人把他

38 / 53

当作天才和圣人一样崇拜。然而科拉尼认为他的灵感都来自于自然:\我所做的无非是模仿自然界向我们揭示的种种真实。\ 拉姆斯(Dieter Rams, 1932- )

拉姆斯早年在德国威斯巴登的实用艺术学校学习建筑设计及室内设计,后作为职业工业设计师从事设计活动。20世纪50年代中期,拉姆斯等一批年轻设计师受聘于当时尚默默无闻的博朗公司,组建设计部,并与乌尔姆造型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该院的产品设计系主任古戈洛特发展出一套系统设计的方法,而拉姆斯则成为该理论的积极实践者。1956年,拉姆斯与古戈洛特共同设计了一种收音机和唱机的组合装置,该产品有一个全封闭的白色金属外壳,加上一个有机玻璃的盖子,被称为\白色公主之匣\。1959年,他们将系统设计理论应用到实践中,设计了袖珍型电唱机与收音机组合,与先前的音响组合不同的是,其电唱机和收音机是可分可合的标准部件,使用十分方便,这种积木式的设计是以后高保真音响设备设计的开端,到了70年代,几乎所有的公司都采用这种积木式的组合体系。

拉姆斯将系统设计方法在实践中逐渐完善,并推广到家具乃至建筑设计,使整个空间有条不紊,严格单纯,成为德国的设计特征之一。

系统设计形成的完全没有装饰的形式特征,被称为\减约风格\,色彩上主张采取中性色彩:黑,白,灰。拉姆斯认为单纯的风格只不过是解决系统问题的结果,提供最大的效率并\清除社会的混乱\,他说:最好的设计是最少的设计,因此被设计理论界成为\新功能主义者\。 艾斯林格(Hartmut Esslinger, 1944- )

艾斯林格早年在斯图加特的理工学院学习电子工程,后在一所设计院校学习工业设计,这样的经历使他能完满的将技术与美学结合在一起。1969年,艾斯林格在德国黑森州创立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1982年,他为维佳公司设计了一种亮绿色的电视机,命名为青蛙,获得了巨大成功,于是艾斯林格将\青蛙\作为自己的设计公司的标志和名称。 青蛙公司的设计既保持了乌尔姆设计学院和博朗公司的严谨和简练,又带有后现代主义的新奇,怪诞,艳丽,其设计哲学是\形式追随激情\有时甚至带有嬉戏的特色,在设计界独树一帜,很大程度上改变了20世纪末的设计潮流。艾斯林格曾说:\设计的目的是创造更为人性化的环境,我的目标一直是将主流产品作为艺术来设计。\青蛙设计公司的出色表现大大提升了工业设计职业的地位,向世人展示了工业设计师是产业界的基本成员以及当代文化生活的创造者之一。艾斯林格1990年荣登商业周刊封面,这是自罗维1947年以来设计师仅有的殊荣。

艾斯林格无疑是当今世界最负盛名和最成功的工业设计师之一,他以其突破性的设计重新定义了现代消费美学观念。1992年他获得了罗维终身成就奖,许多设计作为经典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他所领导的青蛙设计公司以其前卫,甚至未来派的风格不断创造出新颖,奇特,充满情趣的产品,尤其在高科技产品方面极具有影响力。 里特维尔德(Gerrit Rietveld, 1888-1964)

里特维尔德生于乌特勒支市,是荷兰著名的建筑与工业设计大师、荷兰风格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非常偏爱单纯的线条、顏色,以便大量制造,这种简洁的设计概念深刻地影响了日后的设计界。

里特维尔德1917年设计了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重要经典作品\红/蓝\椅,以一种实用产品的形式生动地解释了风格派抽象的艺术理论。他1934年设计了\曲折\椅,椅子的脚、座椅部分及*背都摆脫了传統椅子的造型,非常节省空間。这张椅子是这位大师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1925年,里特维尔德设计了位于乌特勒列支市的\什罗德住宅\和住宅内的室内设计及家具设计,此建筑的风格完全是风格派的立体化体现。 风格派对于世界现代主义的风格形成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它的简单的几何形式,以中性色(白、黑、灰)为主的色彩计划,以及立体主义造型和理性主义的结构特征在两次世界大战

39 / 53

之间成为国际主义风格的标准符号。

提革(Walter Darwin Teaque,1883-1960) 提格美国最早的职业工业设计师之一,并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平面设计家。他的设计生涯与世界最大的摄影器材公司--柯达公司有非常密切的关系。1927年为柯达公司设计照相机包装,1936年设计了柯达公司的\班腾\相机,这是最早的便携式相机,相机的基本部件压缩到基本的地步,为现代35毫米相机提供了一个原型与发展基础。他与技术人员密切合作,善于利用外型设计的美学方式来解决功能与技术上的难点,这是美国工业设计师的一个重要特点。提格发展了一套设计体系,为企业开发整个产品系列的设计,这种设计方式使他成为早期美国最为成功的工业设计师之一。

1955年,提格的设计公司与波音公司设计组合作,共同完成了波音707大型喷气式客机的设计,使波音飞机不仅有很简练、极富现代感的外形,而且创造了现代客机经典的室内设计。 罗维(Raymond Loeway, 1889~1986)

罗维出生于法国巴黎,后移居美国。他是美国工业设计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一生从事工业产品设计、包装设计及平面设计(特别是企业形象设计),参与的项目达数千个,从可口可乐的瓶子直到美国宇航局的\空中实验室\计划,从香烟盒到\协和式\飞机的内舱,所设计的内容极为广泛,代表了第一代美国工业设计师那种无所不为的特点,并取得了惊人的商业效益。罗维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设计火车头、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引入了流线型特征,从而引发了流线风格。他把设计高度专业化和商业化,使他的设计公司成为20世纪世界上最大的设计公司之一。他不仅对工业技术感兴趣,对于人的视觉敏感性也有很深的认识和追求,他的设计既具有工业化特征,又具有人情味。他的一生,是美国的工业设计开始、发展,到达顶峰和逐渐衰退的整个过程的缩影和写照。

罗维一生有无数殊荣,他是第一位被《时代》周刊作为封面人物采用的设计师。罗维对于美国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他漫长的工作生涯,他的敬业精神,他对于设计界的形象,特别是他自己公司的形象和他个人形象锲而不舍的推动,都立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德雷夫斯(Henry Dreyfess,1903-1972)

德雷夫斯的职业背景是舞台设计,1929年改变专业,建立了自己的工业设计事务所。德雷夫斯的一生都与贝尔电话公司有密切的关系,是影响现代电话形式的最重要设计师。格雷夫斯1930年开始为贝尔设计电话机,1937年提出听筒与话筒合一的设计。在与贝尔的长期合作中,他设计出一百多种电话机。德雷夫斯的电话机因此走入了美国和世界的千家万户,成为现代家庭的基本设施。

格雷夫斯的一个强烈信念是设计必须符合人体的基本要求,他认为适应于人的机器才是最有效率的机器。他多年潜心研究有关人体的数据以及人体的比例及功能,这些研究工作总结在他于1961年出版的《人体度量》一书中,从而帮助设计界奠定了人机学这门学科。他的研究成果体现于他为约翰.迪尔公司1955年以来开发的一系列农用机械之中,这些设计围绕建立舒适的、以人机学计算为基础的驾驶工作条件这一中心,创造了一种亲切而高效的形象。 沙里宁(Eero Saarinen,1910-1961)

沙里宁是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和工业设计师,生于芬兰的克柯鲁米,早年便显露出设计天才,1922年获瑞典火柴盒设计第一名, 1923年4月随父移民美国,定居底特律,毕业于耶鲁大学建筑系。1940年和伊姆斯设计的椅子获得了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国际现代家具设计比赛大奖。

20世纪40年代沙里宁与诺尔公司合作从事家具设计,代表作有71号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模压椅、胎椅、耶金香椅等,这些作品都体现出有机的自由形态,而不是刻板、冰冷的几何形,被称为有机现代主义的代表作,成了工业设计史上的典范,至今仍广为流传和使用。

40 / 5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hm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