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巨峰关于2010年四川两会回顾以及2011年两会重点提要

更新时间:2024-05-30 02:0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媒体解读四川省“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特点

[提要] 四川省“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1月18日在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正式亮相。据介绍,此次纲要草案提出的GDP年均增长12%的目标,是历次五年规划经济增长指标中最高的一次,比“十一五”规划的GDP目标高出3个百分点。

四川省“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1月18日在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正式亮相。为帮助代表更好审议草案,大会召开前一天,省发改委副主任雷开平专门向部分人大代表介绍了纲要草案编制特点。

约束性指标比“十一五”增一倍

据介绍,四川省“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与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指标体系一一对应,包括27个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其中有11个预期性指标,16个约束性指标。

与我省“十一五”规划相比较,约束性指标大大增加,从8个增加到16个,主要集中在资源环境、改善民生和科技教育领域。新增的8个约束性指标主要包括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和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等。

城乡居民收入和GDP增速一致

纲要草案首次将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之一,提出了39%的目标,比“十一五”末34.7%有所增长,以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据介绍,“十二五”期间,我省将进一步

1

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

据介绍,此次纲要草案提出的GDP年均增长12%的目标,是历次五年规划经济增长指标中最高的一次,比“十一五”规划的GDP目标高出3个百分点。

此外,纲要草案还明确提出,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和GDP增速两大指标一致,都为年均增长12%,从而体现了国家强调的“十二五”期间要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地震灾区发展振兴列入十大任务

与过去相比,此次纲要草案在民生、社会领域、文化建设方面的篇幅大量增加,并细化了民生工程方面的内容。

在纲要草案提出的 “十二五”期间的十大任务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被摆在了最前面,而“十一五”规划纲要则是把农业农村经济摆在任务第一位。纲要草案还首次把地震灾区发展振兴作为一项任务,单独成章。此外,为了增强工业竞争力,纲要草案提出要继续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大力发展“7+3”特色优势产业,在相关章节安排中,首次把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在最前面。

2

四川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隆重开幕

在全面回顾“十一五”辉煌成就、谋划“十二五”宏伟蓝图的重要时刻,在紧紧围绕“高位求进、加快发展”工作基调,继续奋力推进“两个加快”、努力实现“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的关键节点,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1月18日上午在成都锦江大礼堂隆重开幕。

省十一届人大现有代表886名,830名代表出席开幕大会,符合法定人数。

开幕大会由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执行主席刘奇葆主持。 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执行主席柯尊平、甘道明、韩忠信、郭永祥、杨志文、张东升、王宇坤、袁本朴在主席台前排就座。 四川省、成都军区、成都军区空军领导蒋巨峰、陶武先、李崇禧、吴昌德、王祥富等和大会主席团成员在主席台就座。 上午10时,刘奇葆宣布: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

省长蒋巨峰代表省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他说,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决胜之年。我们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部署,在省委的领导下,在省人大、省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巩固回升、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强力推进灾后

3

恢复重建,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完成了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在回顾“十一五”时期工作时,蒋巨峰说,“十一五”时期是四川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万众一心、共克时艰,战胜了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洪涝灾害和低温雨雪冰冻、攀枝花-会理地震、遂宁地震、玉树强烈地震、特大山洪泥石流特别是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夺取了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重大胜利;我们把握先机、主动作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强化投资拉动、产业支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发展质量不断提高;我们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着力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加快推进“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建设,四川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我们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加强社会建设,把公共资源更多地投向民生领域,人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胜利完成,并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奠定了良好基础:一是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取得重大胜利。抗震救灾创造了奇迹,灾后恢复重建基本完成,灾区发展振兴步伐加快。二是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大突破,产业发展跨上新台阶,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迈出新步伐,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自主创新、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建设力度加大。三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成效明显。民生工程深入实施,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管理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政策全面落实,国防建设不断加强。

4

关于“十二五”时期总体目标任务,蒋巨峰说,“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继续推进“两个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我省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是“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的历史使命。当前,我们面临一系列重大机遇,国家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地震灾区发展振兴,扶持民族地区跨越发展和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我们面临良好的发展态势,发展基础更加牢固,发展条件不断改善,统筹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具备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的良好基础。综观国内外形势,统揽全省大局,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跨越发展,为建成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根据省委《关于制定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省政府起草了《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围绕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纲要(草案)》从经济实力、经济结构、社会建设、人民生活、生态环境、改革开放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要目标,勾画了新的五年跨越发展的美好图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社会建设明显加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

5

关于今年工作安排,蒋巨峰说,2011年,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和省委的部署,坚持“一主、三化、三加强”的基本思路,把握“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着力强化投资拉动、产业支撑,着力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实现“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2011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

蒋巨峰说,今年要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一是努力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认真落实中央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投资持续稳定增长,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保持市场物价基本稳定。二是着力做强做大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自主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三是毫不放松抓好“三农”工作,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村建设,推进城乡统筹改革发展。四是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加大对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发展的

6

扶持力度。五是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与活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六是加强节能减排,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强化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加强资源综合利用。七是继续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推动地震灾区发展振兴。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切实抓好防灾减灾和生态环境修复,全力推进灾区发展振兴。八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社会建设。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体育事业,积极创新社会管理,进一步落实民族宗教政策,大力加强国防建设。

蒋巨峰说,五年来,我们坚持依法行政、从严治政,进一步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扎实推进管理创新,不断提高组织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发展软硬环境不断改善。我们努力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效能政府、责任政府。新的一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进一步转变作风,努力为人民群众和各类市场主体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

大会书面印发了《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关于四川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

7

划执行情况及201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关于四川省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提请代表审查。

出席开幕大会的还有中共四川省委、成都军区、省政府、省政协、成都军区空军、省军区、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武警四川省总队的领导,省老同志,在川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省级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欧泽高、王少雄、魏宏、李春城、叶万勇、王怀臣、钟勉、黄新初、陈光志、黄小祥、黄彦蓉、张作哈、王宁、李成云、陈文华、晏永和、吴正德、陈杰、陈次昌、解洪、曾清华、黄润秋、刘道平、刘玉顺、邓川、夏国富、黄志远、王黎之、何郝炬、冯元蔚、廖伯康、杨岭多吉、谢世杰、聂荣贵等。

不是省十一届人大代表的省人民政府组成人员,省委有关部门负责人,省人大常委会机关有关负责人,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省人民政府直属机构及有关单位负责人,中央部委主管和中央部委、省双重领导的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在蓉正厅(局)级单位负责人,部分在蓉国有大型企业负责人,省人民政府参事,市(州)人民政府市(州)长,市(州)中级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分院)检察长,县(市、区)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列席大会。

出席省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应邀列席大会。

8

我省驻外办事处和外省(市、区)驻川办事处负责人、香港特区政府驻成都经贸办事处官员代表应邀列席大会。

美国、德国、韩国、法国、泰国、新加坡、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驻成都领事机构的总领事、领事官员及代表旁听大会。 23名公民旁听大会。

9

蒋巨峰关于2010年四川两会回顾以及2011年两会重点提要 [提要]“十一五”时期是四川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万众一心、共克时艰,战胜了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洪涝灾害和低温雨雪冰冻、攀枝花-会理地震、遂宁地震、玉树强烈地震、特大山洪泥石流特别是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夺取了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重大胜利;我们把握先机、主动作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 回眸“十一五”

“十一五”时期是四川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万众一心、共克时艰,战胜了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洪涝灾害和低温雨雪冰冻、攀枝花-会理地震、遂宁地震、玉树强烈地震、特大山洪泥石流特别是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夺取了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重大胜利;我们把握先机、主动作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强化投资拉动、产业支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发展质量不断提高;我们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着力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加快推进“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建设,四川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我们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加强社会建设,把公共资源更多地投向民生领域,人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取得重大胜利

10

从废墟中抢救群众83988名。

震后10天完成1500多万人的应急安置。

震后100天完成1200多万房屋损毁群众的过渡安置。 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

中央“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要求如期实现。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启动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交通枢纽骨干框架已经奠定。五年累计开工铁路项目25个,在建里程近3000公里,营运里程达到3547公里;开工高速公路项目34个,在建里程3212公里,通车里程达到2681公里。

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是2005年的3.4倍;实现净利润是2005年的4倍。

粮食总产量连续四年增产,肉类总产量比2005年增长30.7%。 城镇化率从2005年的33%提高到40.3%。

五大经济区建设务实推进,启动成渝经济区“一极一轴一区块”建设。

在川落户境外世界500强企业从111家增加到160家。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成效明显

11

五年累计用于民生保障方面的财政支出8578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8倍。大力推进民生工程,2010年“十项民生工程”投入940.1亿元,比计划增加157.5亿元。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39.9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64.6万人。新农保试点县增至67个,参保人数达649.3万。实施百姓安居工程,改善72万户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改造城镇棚户区及危旧房44万余户、农村危房11万余户。五年共解决499万人的贫困问题。 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完成“普九”任务,整体实现“两基”目标。实施职教攻坚和“9+3”免费教育计划。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圆满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五年新增5649.4万人,受益人次1.37亿。基本实现县县有文化馆、图书馆。实现所有行政村通电话和所有乡镇通宽带。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五年来,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发展软硬环境不断改善。

努力建设法治政府。积极推进开放立法,共向省人大常委会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29件,制定政府规章53件。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对3427种(类)违法行为细化了9675条处罚标准。

12

努力建设服务政府。全面完成省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市(州)、非重灾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

努力建设效能政府。深入推进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各级政务服务中心服务事项办理提速92.1%,现场办结率99.5%。全面清理规范性文件,废止失效“红头文件”11.1万件。省本级行政审批事项由1122项减少为486项。

努力建设责任政府。建立问责制度,实施省政府部门绩效管理,强化行政监督。着力降低行政成本,行政成本性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比2005年下降8个百分点。

2011年,将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努力为人民群众和各类市场主体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 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 进一步转变作风。 展望“十二五”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继续推进“两个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我省加快发展的战略机

13

遇期。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是“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的历史使命。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机遇,坚持“一主、三化、三加强”的基本思路,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全面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实现发展新跨越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建成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主要目标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省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大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5万元左右,进入中等收入地区,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明显缩小,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基本形成。

14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2:50.8:39,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城镇化率达到48%左右。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受教育程度稳步提升,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健全,覆盖全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3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80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36%,空气质量进一步好转,主要江河水质持续改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开放合作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初步建成。

2011年主要预期目标

2011年,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和省委的部署,坚持“一主、三化、三加强”的基本思路,把握“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着力强化投资拉动、产业支撑,着力统筹

15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实现“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

努力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关键词:集中财力办大事

省级财政拟安排超过100亿元资金用于新村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地质灾害防治、成都天府新区建设和扩大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等重大民生、发展项目。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等支出预算原则上零增长。

关键词:投资持续稳定增长

主动对接国家支持的重点和方向,加大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5万亿元。着力推进以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成兰、成贵、成渝客专等铁路项目和成都地铁,力争开工雅安至康定、内江至毕节等铁路项目。推进成自泸赤、巴南高速公路建设,确保广陕、达陕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3000公里,加快藏区“两路一隧”等国省干线改造,做好雅康、汶马等藏区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嘉陵江亭子口航电枢纽、渠江广

16

安段航道和广安港、泸州港二期续建工程建设,力争开工岷江航电综合开发项目。加快成都航空枢纽和阿坝红原、稻城亚丁机场建设。大力实施一批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启动实施一批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和环境治理工程项目,加大对统筹城乡、改善民生、扶贫开发等方面的投资。

关键词:扩大消费需求

继续实施家电、摩托车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积极培育汽车、住房、教育、文化娱乐、旅游等新的消费热点。全面完成“村村农家店”建设,强化城市便民服务功能。加快推进连锁经营、电子商务,深入实施“网购网销”工程。 关键词:保持市场物价基本稳定

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健全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和主要农产品临时收储制度。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加强价格监测。建立健全价格临时补贴和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 着力做强做大产业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关键词:“5785”战略工程

启动“5785”战略工程,加快推进我省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着力构建成德绵自内资装备制造、成德绵内广遂

17

电子信息及服务业、成德资内宜泸饮料食品、成眉乐雅自泸宜遂南广达化工及新材料、攀西钒钛钢铁和三江流域特色资源5条万亿元产业带。抓好一批投资上百亿的重大工业项目,着力构建7个增加值超千亿元产业。深入实施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1525工程”,着力打造8个销售收入超千亿元园区(基地)。推进“两个带动”工程,着力打造50个主营收入超百亿元企业。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

抓好成都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和绵阳科技城建设。加快编制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技术攻关与创新、产业化培育与示范、重大产业创新发展“三大工程”,启动实施“611”计划。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商务服务、工业设计、信息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服务外包,积极发展会展经济。大力引进境内外知名金融机构,发展区域金融市场,加快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建设。积极发展社区服务、家庭服务和老年服务等民生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农村和现代农业服务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出版发行、演艺娱乐、文化创意等文化产业,加快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和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建设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深入实

18

施“新五大旅游行动”和“三年提升计划”,加快建设旅游标准化示范省,全省旅游总收入达到2100亿元。

毫不放松抓好“三农”工作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键词:现代农业

大力实施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工程,启动实施现代农业千亿示范工程,打造1000个万亩现代农业高标准示范区,深入推进60个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建设。加强50个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和2个牧区畜牧业试点县建设,努力建设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推进25个现代林业产业强县建设。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战略性优质烟叶基地。 关键词:农村基础设施

围绕“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加快推进30座在建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力争开工建设10座大中型水利工程。加快实施“建设1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再造一个成都平原”工程,新建高标准农田200万亩。全面完成农村断头公路建设专项规划任务。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解决24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等。

关键词:新村建设

完成县域新村规划编制工作,推进县城、中心镇、新型农村社区相协调的新型城乡体系建设,打造具有地域风格和民族特色

19

的新型村落。加强产业培育,探索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统筹居住与生产生活、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的综合配套。深入开展乡村环境综合治理和庭院环境整治。 关键词:城乡统筹

深化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和省内梯级试点,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城镇将供水供气、信息网络等设施向农村延伸。以教育、医疗、文化和养老为重点,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大力实施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战略,加快培育四大城市群。将产业园区建设纳入城镇整体布局,依托城镇发展产业、建设园区。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设保障性住房22万套左右,改造棚户区居民住房12万户左右,改造农村危房15万户。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 关键词:优化区域发展格局

启动实施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加快推进“一极一轴一区块”建设。围绕再造一个“产业成都”,加快编制并实施成都天府新区建设规划。加强川南经济区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大力发展临港

20

经济。建设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启动实施安宁河谷地区跨越式发展规划。加大川东北经济区天然气和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力度,建设西部重要的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 关键词: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发展

全面实施藏区跨越式发展规划,继续推进藏区“三大民生工程”。大力推进凉山彝区跨越式发展和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启动“彝家新寨”建设,推进大小凉山3.08万户贫困群众搬迁工程和100个以工代赈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程。加快编制实施川东北革命老区扶贫开发规划。 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与活力 关键词: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加大省属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力度,积极开展省属国有企业董事会试点。深化扩权强县试点,抓好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创新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和补偿机制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有序推进水电开发补偿机制试点。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稳步推行居民生活用电阶梯电价制度。 关键词:民营经济

21

鼓励和允许民间投资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民营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提高2个百分点。

关键词:对外开放

统筹推动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现代物流等重大项目的建设和投产,做好配套企业引进工作。力争引进国内省外资金6000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90亿美元以上。力争进出口总额达到400亿美元。加快新川创新科技园建设。 加强节能减排 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关键词: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突出工业节能,严格控制“两高”及产能过剩行业发展。深入推进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和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在重点污染行业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在工业集中区开展生态园区建设,全面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全面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关键词:生态建设

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着力打造环保模范区域和生态区域。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突出重点区域造林,完成营造林600万亩。深入实施川西北防沙治沙工程,治理沙化土地5万亩。

22

关键词:资源综合利用

大力推行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和模式,开展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深化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加快建设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试点城市、园区和企业。

继续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推动地震灾区发展振兴 关键词: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

严格按照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加快完成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加强精神家园建设,着力打造“三基地一窗口”。 关键词:防灾减灾和生态环境修复

编制实施地质灾害防治中长期规划、中小河流和小型水库治理规划、灾区生态恢复规划。尽快恢复灾区林草植被,加快实施大熊猫栖息地、自然保护区、重要水源地等修复工程。推进清平、映秀、龙池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应急治理工程,汛期前全面完成重建规划的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任务。 关键词:灾区发展振兴

加快灾区产业发展,突出抓好灾区产业园区建设。抓好就业促进,建设创业中心、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等创业平台。加快推进重灾区2516个贫困村整村建设。全面落实对口长效合作协议。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社会建设

23

“十项民生工程”计划安排资金840.8亿元,其中省级财政拟安排124.8亿元。 关键词:就业和社会保障

新增城镇就业64万人,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低收入家庭、被征地农民等重点群体的就业促进工作。加快推进新农保扩大试点,覆盖人数达到989万人,60周岁以上的农村低保对象免费纳入。完善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推进全民医保制度建设。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 关键词:收入分配

强化收入分配调节。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完善企业工资支付监控和保证金等制度,确保职工工资特别是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关键词:教育优先

启动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全面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启动实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第二个十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关键词:文化事业

24

加快省图书馆新馆、美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重点文化设施建设。积极开展文化服务配送工程。新建8000个农家书屋。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启动行政村通宽带工程。 关键词:医疗卫生

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和疾病防控能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建立完善以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完善新农合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启动实施民族地区卫生事业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开展集中社会养老试点。 关键词:创新社会管理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全面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确保藏区、灾区和全省社会大局稳定。深化“大调解”工作。推进“平安四川”创建活动。

25

解读四川“十二五”规划草案 交通提到前所未有高度 “十二五”规划草案共十二个篇目四十七章,为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绘出了一张宏伟蓝图。

这张蓝图最亮眼的部分,则是“加快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在了规划草案中最靠前的位置,“加快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又是这一篇目下的第一章。相关专家表示,这表明规划抓住了我省最现实的省情,将交通建设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铁路

铁路建设抓住了我省最现实的省情 解读专家:戴宾

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刘奇葆书记到四川之后,提出对四川省情的再认识,这就是我省地处内陆,远离国内外市场,交通建设十分重要。”戴宾说,此次“十二五”规划草案中的铁路建设延续了过去“通江达海”的思路,以出川通道为重点,未来将对经济发展和布局带来的变化甚至是“难以想象”。

同时,“十一五”期间交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也要求“十二五”的交通建设要有新思路。

26

30分钟到绵阳 难以想象

“这份规划真的是抓住了四川最现实的省情。”戴宾说,在建设西部交通综合枢纽之前,我省人均铁路通车里程在全国排倒数,这份规划完成时,排名就可名列前茅。而铁路建设带来的变化,在“十二五”期间就可以开始感受到了。

在规划草案中,一些铁路实际上已经在“十一五”期间开始修建,如成绵乐城际铁路、兰渝铁路等,“十二五”期间就可建成。“我个人感觉这种发展速度是飞速的。”四川铁路发展之快有时让人心理上都难以适应,戴宾举例说,早在2003年他就提出在成都和绵阳间修建200公里时速的铁路,当时科技厅的工作人员反应是“有点悬”。然而成绵乐城际铁路2004年正式立项,预计2012年就将正式运营。

戴宾说,以前四川的发展滞后于东部,但是铁路的建设,让四川在中国步入高铁时代时跟上了发展。城际铁路的建设必然带来人们时空观念的变化,这种变化对经济发展和城镇产业布局,都将产生很大的作用。“当以后30分钟就可以到绵阳,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变化,现在真的难以想象。” 向南打通陆路通道 直通东南亚

“十二五”规划草案中,铁路交通建设和之前“通江达海”的思路一脉相承,在2008至2010年的三年间,我省开建了多条

27

重要铁路干线。“‘十一五’的时候我们是白纸,该建就建,但在‘十二五’期间,该建的都已在建,该想到的也都已规划好了。”戴宾说,这也就要求“十二五”的交通建设要有一定新思路。“首先还是打通通道。”戴宾说,这是指向南的通道,“十一五”期间我省已经打通了向东的出海口,随着成昆复线等工程的建设,今后我省可向南打通陆路通道,南向出海,甚至直通东南亚。 其次是构建体系和完善路网。“体系是指综合运输体系,交通建设应由数量增长转向提升效率。”戴宾说,铁路通道基本形成“K”字形,最终将发展为“米”字形,但数量的增长在“十一五”期间已有整体大发展,今后应注重效率的转换,让铁路、公路、航运等多种交通方式产生联系,提高效率。 公路

完善高速路网对经济支撑作用更大 解读专家:陈懿

致公党四川省委常委、四川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本次“十二五”规划草案,将交通建设摆在了最靠前的位置,陈懿认为这表明了我省对交通发展的重视程度。

28

谈到高速公路的建设,陈懿说:“依托‘十一五’的成就,高速公路为我省‘十二五’乃至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蜀道不难 高速公路形成大通道

拿到规划草案,陈懿说他和往年一样还是最关注出川大通道。“我省最先要形成公路放射网,解决蜀道难。”蜀道难是长期以来的现实,我省向北有大巴山、秦岭;向南是云贵高原;向西是青藏高原;向东有大江大河。

陈懿尤其关注与周边省市的联系。“规划中向云南的高速十分重要,这是一条出海通道。”陈懿说,我省建设的综合交通枢纽实际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位置,向北,川陕高速可以北走中亚,打通亚欧大陆桥;向南通过云贵可以在北海出海,也可进入东南亚。特别是丽攀高速一旦通车,从成都到昆明将一路高速直达,甚至南出东盟国家。“相比铁路,公路最大的特点是灵活,可以点对点到达。”陈懿说,完善的高速公路网,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更大,他举例说:“现在高铁还没有听说货运吧?但高速公路同时促进人流和物流,容易带动地区发展。” 延续发展 交通枢纽助推经济腾飞

陈懿说,“十二五”规划草案还解决了四川内部的交通联系,加强了路网的横向联系。这其中,形成的交通枢纽将在经济发展

29

中发挥巨大作用。“枢纽并不是简单的交通交会。”陈懿打比方说,没有人把十字路口叫做枢纽,只能叫节点。而我省的交通建设,都在“十一五”期间获得了大发展,这给我省的经济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了交通枢纽,发展是必然的,而城镇群的发展,交通是最基本的。”“十二五”规划草案中,提出了建立“三中心”,即西部物流中心、西部商贸中心和西部金融中心。陈懿说,这些重点建设项目,很大部分都是依托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成都主枢纽,以及攀枝花、广元、达州等次级枢纽以及雅安、宜宾、西昌等交通节点的,“因此,我们的城镇化建设和次级枢纽其实是叠合的。”

3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hc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