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读书报告

更新时间:2024-07-02 13:5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寒假读书报告

你好,人性

认识米兰·昆德拉——《帷幕》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生活在别处》

从一个同学那里知道了米兰·昆德拉。以前也是听说过他的,不过仅仅限于听说。那个同学擅长用细腻的文字表达细腻的情感,所以,她把她从米兰·昆德拉那里发现的美表达得很诱人。而我很欣赏那位同学的品味,所以买了米兰·昆德拉的《帷幕》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生活在别处》。

米兰·昆德拉代表一种思想体系,在他的这种思想体系里,你所相信的很多美好的东西都将被解构。昆德拉是一位发现者,他关注的东西是现实,他把现实一点点解剖,摆在你面前,冲击你用幻想遮盖的视网膜。(毋庸置疑,这世界上有很多美好的东西,甚至珍贵到每次遇见,不论以什么样的形式——卑微的抑或高贵的形式——我们都会感动到流泪,这些美好,谁都没有能力解构。但也有一些美好,它们只是幻想与不成熟的代名词,只有从这些你所相信的美好中挣脱出来,人才能从不成熟进化到成熟。昆德拉所解构的就是这些幼稚的美好。而且,这些幼稚的美好有着众多的信徒——遍布各个年龄阶层、各个社会阶层。)

举个例子:当今的文坛,盛行着校园爱情小说,且读者非常多,当然,没有读者它也不可能盛行起来。可这些小说并没有输出任何有用的价值,它们输出的只是浪漫,且这浪漫被艺术化的程度太严重,达到了不切实际的地步。这引起了很多人(特别是青少年)对爱情一种盲目的追崇与相信(扭曲的)。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我们一直信仰的是什么(如果你问那些偶像剧的演员爱情是什么,他们会说:名车,豪宅,朦胧的暧昧,牵手,拥抱,接吻,等等。而这些答案,绝对不会被生活在一起几十年的老夫老妻所认同。因为让他们的爱情维系了几十年的不是上述的那些答案,而是包容,相信,让他们之间的爱一直活着。错误的东西被持续不断的输出,渐渐攻破人心灵的城防,直至完全占领。而对的东西,则被驱赶到城门之外,无力的敲打着城门,哭喊着“放我进来”。而昆德拉是一位将军,他统领着一支强大的军队,将一座座用幻象铸成的城堡击碎,在废墟之上,重建真实的城堡。在这真实的城堡里,每一条街道,每一栋建筑,都以人性命名。在这里,你可以看清自己,看清生活)。

一位优秀的作家,必然能够挖掘出深刻的东西;一部优秀的作品,必然能够直击人性。在

这些优秀的作品里,每个人都能或多或少的看到自己,然后了解自己。正是由于一定数量的优秀作品的累积,和生活中的各种经验,我们才逐渐成熟了,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在这价值观的指导下,活。米兰·昆德拉的作品并不输出任何价值观——每一部优秀的作品都应该这样,你从他的作品里得到的,都是你主动汲取的,且这汲取是无限制的。若不主动,你将一无所得。

一份感动——《三杯茶》

敬上一杯茶,你是一个陌生人;

再奉第二杯,你是我们的朋友;

第三杯茶,你是我的家人,我将用生命来保护你。

一个人,一个心愿,一段艰苦漫长的旅程,许许多多人的爱心,一个美丽的承诺,终于兑现。

——《三杯茶》序言

一个人的力量能有多大?一个人又能改变这个世界的多少?葛瑞格·摩顿森用他的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答案,且这答案掷地如此有声。他用12年时间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地区建了60余所学校。他比美国军方看得更透彻:能阻拦拿刀枪的手的,不是另一只拿枪的手,而是握着粉笔的手。只有教育,才能帮助人们脱离贫穷与暴力,摈弃暴力统治论,接受文明世界的各种约束,使世界走向真正的和谐。

中亚地区绵延不断的高海拔的雪山固然是一种震撼性的美,但在这里世代生活的人们习惯了这一切(包括美、寒冷与贫穷)。而且,那些雪山,在当地人们眼里根本就称不上美。雪山对他们的意义,是食物的来源。文明世界里的东西,大都被雪山阻隔着,无法进来。饥饿与贫穷在这里世代被沿袭。很多文明世界的人曾来到这里,曾被这里的美震撼,曾因为当地人的帮助而免于葬身寒冷的厄运。出于文明世界的礼节,这些人也曾许诺,他们答应村长,离开之后不久就会带着一所学校回来,可他们一回到文明世界,就迫不及待的向人宣布他们攀登雪山的丰功伟绩(在他们自己看来他们的攀登是丰功伟绩),把他们对当地人带回学校,带回教育的承诺忘得彻彻底底。久而久之,村民就再也不会相信攀登者的承诺了。因为看见承诺实现(哪怕一个也好)比看见万能的安拉还困难。

可葛瑞格·摩顿森不是一个那么容易背弃承诺的人。虽然他回到文明世界之后也被很多东西诱惑过,但最后他选择了信守承诺,选择四处奔走筹款,选择回到那个叫做科尔飞的村子,为那里的孩子建一所学校,不再让他们在冬日的寒风中,在露天的冰雪地里跪着读书。

我们知道一个苹果里有几粒种子,但我们不会知道一粒种子会生出多少苹果。三杯茶的热情种子,让摩顿森种下更多爱与希望的种子,借着这本书,让我们播下爱与希望的祝福。

——卢苏伟

让和谐生长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吧,就从播撒你手中的爱开始,驱赶野蛮,驱赶暴力,每个人都可以。

关于逃避与认知逃避——《岛》

有多少人可以直面自己的过去,无论这过去如何不堪?我相信,很少。勇气每个人都是有的,只不过,如此大的勇气,只有很少人具备。

《岛》讲述了一位母亲由于自己的过去(被可怕的麻风病缠绕的过去)太过羞于见人,甚至诉诸于人之后会引来那人对她极大的误解(鄙视和远离),于是这位母亲选择背井离乡,将被麻风病充满的家族历史彻底尘封。直到有一天,对家族历史一直很好奇的女儿完全长大,在女儿的一再追问下,她才许可女儿去她已离开多年的故乡找寻自己的根。然后帷幕拉开,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在舞台上上演,所有的观众潸然泪下。

我关注的是母亲最后的醒悟,是母亲关于爱的反思。是的,无论爱有多么一个不堪的背景(即使是一个穷凶极恶的杀人犯的父爱),爱都不应该被看不起,原本应该接受这爱的人都不应该选择逃避(本质上,穷凶极恶的杀人犯的父爱和拯救世界的英雄的父爱没什么差别)。若选择逃避,我们逃避的仅仅是虚荣心,为了虚荣心而放弃爱,是价值认知上的误区。

一个人的一生,多多少少总在逃避一些事情。但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自己在逃避的到底是什么(我们很擅长逃避,却对认知逃避所知甚少)。其实,如果我们看清了自己逃避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我们就已经有了直面这些东西的勇气:认知逃避,可以让我们不再那么急切的逃避。(如果你知道自己一直逃避努力学习——广义的学习——的原因是安于现状,明白安于现状的原因是懒惰,那一段时间之后,如果原先不如你的人现在比你优秀,你至少

可以明白他超越你的原因,他比你优秀在哪个方面,而不用一直迷惑纠结在“他为什么比我优秀”这个问题上。)

选择活得明白一些(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逃避的是什么)或者糊涂一些(快乐的活,躲开一切让自己不开心的,一种随心所欲的田园式生活),确是两难。选择两者中的哪个无所谓对错,但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有一个且只有一个明确的主旋律。

谈判桌的两边——《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韩寒一直都想和这个世界谈谈(他对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不满,有太多的意见)。多年来,他一直积累着能和这个世界坐在同一张谈判桌两边的资本。时至今日,在很多人的眼里,韩寒已经具备了这个资格(我也姑且这么认为吧)。

当韩寒真的就这么和这个世界坐在同一张谈判桌的两边的时候,韩寒发问的力度让很多人都很满意,只是我一直觉得他的发问里还少了些东西。我们知道,世界从来不愿意去主动改变自己(历史一再证明,除非旧秩序再也无法维持,世界才会选择建立新的秩序)。韩寒一直大声吼叫着,向这个世界发泄着他的不满(其实韩寒自己的本意:他只代表着他自己,与其他任何人无关,他是一直这么标榜的。但很多人觉得这种对世界的吼叫很诱人,况且自己也没有这个资格,于是他们就把韩寒当成自己的代言人,于是韩寒不再是一个人,有了众多的追随者。虽然我并不知道他是不是乐意被追随)。但韩寒的吼叫里除了不满和愤怒还有其他的东西吗?一些更有意义的东西(也是我一直找寻的东西)?我仔细地找了很久,很可惜(至少对我自己来说)我没有找到。

我找的是出路,是所有令韩寒不满的问题的解决办法。韩寒看到了问题,但他并没有看到这些问题的出路。在谈判桌坐着的时间里,是的,韩寒言辞犀利,令世界无言以对。可当谈判结束之后又怎样呢?世界依旧没有丝毫改变,它转身就把谈判时韩寒的所有不满忘掉,或者是不认账,而且理直气壮。为什么世界可以理直气壮?因为韩寒并没有和这个世界签订任何有约束力的条约。为什么没有条约呢?因为连韩寒自己都不知道怎么拟定这个条约。韩寒只知道对着世界的面无尽的发泄,吼叫(或许韩寒知道条约里应该写的内容,只是他不知道怎么将应该写的内容整理成逻辑通顺的语言或者文字。韩寒究竟知不知道,谁又能说的准呢?)。

但韩寒毕竟是有资格和世界谈判的人。希望有一天(最好尽快),这个世界,能因韩寒的存在,多少有些改变(向好的方面)。

结语:人对所有事物的认识总是在不断变化的(至于是越来越深刻还是越来越肤浅就很难断定了),所以上述的文字所表达的观点只是我在现时对一些东西的认识。无所谓对错,无所谓是非,仅仅是一些个人的看法而已。人对事物的认识的改变总得由一些东西触发,这触发有很多的方式。但读书无疑是最好的方式。不同的书里有我们自己不同的影子,看见自己人性中的黑暗面,然后积极改变。一点点的积累之后,我们就会蜕变成一个有着优秀人格的人。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gz.html

微信扫码分享

《寒假读书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
范文搜索
下载文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