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专辑

更新时间:2024-03-21 00:2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河南专辑

一、太行山

从巨大的地理沙盘上看,脸面的太行山像一堵突如其啦的墙,屹立在一马平川的华北大平原的西边。这是中国最著名的山脉之一:它既是中国地理的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也是中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同时还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自古以来,人们提到太行山时常说八百里太行,那是指这座逶迤于河北、山西和河南三省之间的山脉,它的总长度约400公里。

1. 流水滋润的南太行

习惯上,人们把太行山分为三段,即北太行、南太行和西太行。大体上说,位于河北省境内的部分,叫做北太行;位于河南省境内的部分叫做南太行;而西太行,则位于山西省境内。太行山的这三个组成部分中,南、北太行与西太行迥异,但也有许多相似之处。一个最大的相似之处就是,他们都处于断裂带上,从而分布了难以计数的黄土冲沟,这些冲沟都呈东西走向,山形陡险,沟内分布着非常高大的岩墙。

而唯有位于河南安阳、新乡、焦作、济源境内的南太行,仿佛是上帝的钟爱之地,得天独厚地得到了流水的滋润——这里因为拥有珍贵而充足的水源而在太行山的三个组成部分中独占鳌头:南太行所在的新乡、焦作一带因地下水资源丰富,地表泉水众多,因而有“华北地下水库”之称。当地人为了利用丰富的水资源,修建了大大小小几十座水库,南太行横扫而过的林州,甚至还有一个被称为人工天河的水利工程——红旗渠。这些水利工程改变了南太行山的气候和地貌,使这里不仅气候宜人,物产丰富,而且森林覆盖率较高,每一条沟里面都是郁郁葱葱的景观;其次,由于地质作用,南北走向的断崖经东西走向的安阳河、淇河、沁河、丹河、蟒河、卫河等河流切割,形成了众多的峡谷、悬崖、名泉,从而蕴藏了丰富多彩的自然山水和旅游资源,使南太行山的风光雄秀兼具,绚丽无比。 不绝如缕的水不仅使南太行具有了灵气,更重要的是,好水滋润了南太行,它给南太行带来了丰富的植被。此外,南太行还有一个北太行和西太行永远无法看到的美景,那就是落差巨大的瀑布。在南太行腹地的云台山、郭亮、薄壁等地,常可看到几十米甚至几百米的瀑布高挂山前。从气势和高度上说,它们与著名的庐山瀑布相比,一点也不逊色。可以说,正因为南太行有山有水,从而使这里既具备了北方山脉的雄伟,又具备了南方山水的灵秀。

对南太行来说,流水其实不仅带来了森林,带来了美景,同时还带来了旺盛的人间烟火,使南太行成为八百里太行山中开发最早、人烟最为稠密的地区之一。

2. 弹丸之地的独特人生

太行山的海拔高度大多在1200米到2000米之间,呈北高南低状。在河南境内的南太行,这一高度降到了1000米到1600米。这样的海拔,似乎谈不上有多么险峻,但因为南太行山与豫北平原相邻,乃是崛起于海拔只有几十米的平原边缘,再加上南太行山的山峰大多是由深切的山谷和壁立千仞的悬崖构成,因而看上去竟比西部许多四五千米的机高山更险峻,也更让人嗟叹行路之难。千百年来,在太行山腹地的山谷、山与山之间的小盆地里,就有一个接一个的村庄如同连翘花一样点缀其间。“山中无日历,寒尽不知年”,多年以来,它们与外界难以沟通,也疏于沟通,从而形成了一个个闭塞、原始、朴素的人文孤岛。

郭亮村正是太行腹地的千百座村庄之一,与南太行山中其他的山村相比,郭

亮村更具有典型意义。郭亮村位于太行山南部,是河南辉县市下辖的一个行政村。行政意义上的郭亮村除了郭亮外,还包括另山村、会逃债和不跌凹三个自然寻。关于这座小村庄的由来,当地妇孺皆知的一个说法是:这里曾使西汉末年农民起义首领郭亮据守抗击朝廷的地方,他在这里打败了王莽的部队。后来王莽的部队铁臂合围,面此窘境,郭亮机智地利用悬羊擂鼓的办法骗过敌军,顺利撤到山西。后人为了纪念郭亮,就把这个村庄起名为郭亮村,而郭亮悬羊擂鼓的地方,命名为会逃债。与此相似,和郭亮村山水相连的山西陵川县境内,则有王莽岭和王莽大峡谷。

从管辖郭亮村的辉县市的有关资料中,的确有类似的记载。甚至有种说法是,早在秦朝时期,郭亮村就有人生息于此了。秦汉毕竟年代久远,难以证实。但村里那些看上去足有几百年岁月的老房屋和村民们口耳相传的记忆,以及锁在柜子里平时从不轻易示人的黄纸黑字的家谱,都足以说明,这个村落早在明朝初年,就出现在了太行山的绝壁之上。村民宋保群说,他家的家谱记载,他们宋家在这里已经生活了十七代人,他是第十五代。十七代人的历史足有四百余年,但他说,宋家还不是最早来到郭亮村的,最早的住户姓申和姓张。有一个姓申的村民已经年过七旬,他说,他家的四合院,已经居住了七代人,而在此之前,这座四合院属于别人家,是他的祖上从别人手里买来的。至于别人在这里居住了多久,他就无从知晓了。

如果从高空俯瞰,郭亮村是被太行山的绝壁高高托举于山顶上的一个弹丸之地。这座村庄四面都是高达数百米的绝壁,淡红色的花岗岩坚硬如铁,它们形成的绝壁如同刀砍斧削,纵使是最能攀越的猿猴,也只能望而却步。从山下抬头眺望,郭亮村外的花岗岩山体在春天的阳光下闪烁出刺眼的辉光,让人恍然产生一种错觉:如果凝望的目光稍不留神,就会被锋芒毕露的山体撞得粉碎。

正由于四面均是绝壁郭亮村的90多户人家就注定只能在山上亲亲热热地挤在一起,各家各户造房,都只能在巴掌大的平地上费尽心思。以另山村为例,这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小村子,好像是从郭亮村这个稍大一点的地方挤出来的半岛,在一块窄窄的台地上,拥挤着几十间房屋,许多房屋的门前不到10米处就是绝壁形成的万丈深渊。百年故居的大门离深渊更近,只有大约七八米。为了保证行人的安全,在路的边缘,人们砌了一道矮墙。但矮墙挡不住深渊形成的大风,行走在狭窄的山路上,随时都有被风吹进深远的恐惧。

这种捉襟见肘的地方,生活也多了些或喜或悲的故事:申大爷说,另山村实在太窄,鸡窝鸭窝什么的,都只能垒在悬崖边上,有时候,母鸡下蛋稍一用劲,那蛋就会滴溜溜向山下滚去。鸡们也很懂事,好像明白自己的处境,平时根本不敢展翅,有的鸡一不小心掉下悬崖,由于下山一次实在困难,山里的人家也不着急,十天半月有事下山去时,才顺便把鸡捉回来,同时带回来的,还有鸡在山下沟里下的蛋。宋保群则说,另山村的两个孩子,在山路上捉迷藏,其中一个一不小心失足就掉下了几百米高的悬崖,酿了一出大悲剧。 到处都是岩石,方言都是山峰,这些过于坚硬的石头让生活在大山中的村民们十分头疼,它既不能种庄稼,同时还阻碍了通往外面的路。郭亮村自古以来就只有一条叫天梯的通道与外界连接。这条“天梯”,是由700多级的石头台阶组成。据有关资料记载,它最早开凿于明朝洪武年间,历代不断修修补补,但始终是一条险路:最宽处不超过一米二,最窄处只有三四十厘米。许多地方由于过于陡峭,下山时,走在后面的人像走在前面的人的脑袋上。在这条天提上,能看到不少基石已经因为年代久远而被打磨得十分光滑。

关于天梯的记忆通常都是心酸的。在宋保群上初中时,隆冬飞雪,天梯被淹没在冰雪中,他同班的一个女同学,急着赶往学校,在下天梯时不慎滑倒,在即将坠入深谷之际,幸好被山崖里长出的一株野桃树挡住,幸免于难。最麻烦的事莫过于有人生急病。要把一个重病人送下山,需要16个壮劳力协作才能完成:首先把病人五花大绑捆在担架上,再用绳子把担架从上往下,一点一点放,下面则由另外的人小心地接着。那时候,从郭亮村到最近的南寨镇,短短的四公里,最快也要六个多小时。很多时候,病人还没送到医院,在路上就断了气。宋保群记忆有其深刻的是,有一回,一个重病人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不得已,必须把他的遗体弄回山上,但山路太陡太窄,他只好把遗体背在背上。郭亮村的农户们,家家户户都养猪,但在以前,郭亮村的猪最多只能喂到128斤——这是当时出售给国家的重量底线——就必须用绳子绑了,先用独轮车送到天梯旁,再由4个人抬下山。否则,一旦猪长得太肥太重,就没法运下山,就只能自家宰杀了吃肉。山高路陡,郭亮村的人的生活半径就异常短小,有不少七八十岁的老人,尤其是妇女,一辈子都没有下过山。她们的一生,竟然就是在这个面积不到1平方公里的小地方度过。

郭亮村绝非独此一例,像这种面对美景与天籁,却只能在弹丸之地讨生活的村庄,在南太行山中,还有很多。与郭亮村相邻的丹分,甚至比郭亮还要偏僻——它与山西只隔了一条仅仅几十米宽的深谷。而它的得名,据说就因为这里自古以来就是河南和山西的分界线。与对面的山西鸡犬之声相闻,但要到对面的人家,至少也要花上半天的功夫。 既然交通如此不便,为什么还要苦苦守在山上呢?在过去的农业中国,这里的居民多是背井离乡之人。他们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这里同样有它的优势:第一是可以开荒种地,虽然土地贫瘠,到处都是坚硬的石头,但依凭中国农民几千年来的那份勤劳,总算还能够春种秋收;以郭亮村、平甸村为例,当地的更低虽然东一块、西一块挂在山上,但粮食总算能基本自给自足;第二是附近的山上到处都有各种野果和木耳、决明子、连翘等药材和山货,只要人勤快,就不会混不饱肚子;第三是多年以来,由于山高路险,这里属于官方势力的真空地带,山民们可以不用交任何赋税。而且战乱年代,这里还是天然的世外桃源。据说,当年日本侵略中国时,驻扎辉县的日军派了几个日本兵,他们气喘吁吁地从天梯爬上了郭亮村,四处看了看,烧了一座房子后就回到了县城,从此再没来过。他们肯定有理由认为,如此闭塞的地方不值得占领。

3. 愚公们创造的奇迹

许多人都记得那个著名的寓言,愚公移山。在郭亮人心中,申明信是一个类似于半神的人物。人们说起这个已经去世了20多年的老人时,仍然充满了崇敬和迷恋。这种崇敬,来自于他带领郭亮人,在绝壁上开凿了如今小有名气的郭亮洞——它乃是郭亮村通往外面世界的天路。

申明信当年是郭亮村的村党支部书记。他苦于郭亮村艰难的交通,发誓要干一件前人想干却没能干的事情。它与1972年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哪天,开始了这件类似愚公移山的工作:他要在绝壁上打一个洞,一边修建一条从郭亮村通往外面的公路。这是一次既没有国家拨款,甚至连正规的勘测工作也没有进行的民间行为。此前,申明信曾经找到一个资深的工程师,希望他为这条路作勘测。但这个工程师表示,他没法勘测。因为那是长达1公里,高达300米的绝壁,他没法勘测。没有勘测,申明信只能采取土办法,那就是靠眼力,靠感觉。地方太小,没法作业,只能用绳子绑住身子,从山顶悬到半空。这项艰难的工作从开工到结

束,一直保持着13个人的队伍。13人中,12人打洞修路,1人送水做饭。当时还因为没有上面的批文,村上无法买到炸药,就只能因陋就简制作土炸药。但是这些土炸药威力太小,有时候几炮下来,岩石只裂开几道细小的缝隙。后来,炸药终于批下来了,但村里却没钱买。申明信当即决定,卖掉村里的山羊。在前后5年的时间里,为了修路,郭亮村卖掉了2000多只山羊。而村里所有能砍的大树,也被锯成木板,从天梯背下去卖钱。 1977年,一个长1200多米,宽5米的隧道洞正式完工,洞被命名为郭亮洞。从此,郭亮村人也结束了经由天梯通往外界的千年历史。郭亮洞通车后,有关方面被这种愚公精神感动,讲理了郭亮村一辆大解放。申明信把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组织起来,用这两大卡车把他们送到新乡和郑州观光。

如今的郭亮村已经成为南太行山中与自然风景相得益彰的人文风景。而为这一判断提供论据的,不仅是山水的滋养,更是这里的山水养育的人和他们带给我们的感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go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