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云浮市新兴县水台镇云端花岗岩石场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定

更新时间:2024-06-01 12:3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I 1编制总则

1.1编制目的

《云浮市新兴县水台镇云端花岗岩石场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编制,是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修正)》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的规定,明确项目建设单位所应承担的水土流失防治范围和责任,使法定的水土流失防治义务落到实处;同时,根据项目建设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和治理措施,为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防治提供技术保证,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部门实施检查、监督提供科学依据。

水土保持方案经批准后具有强制实施的法律效应,项目生产建设单位应将水土保持方案中的各项防治措施纳入生产建设项目的总体安排和年度计划中,按方案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从而确保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落到实处。

1.2编制依据 1.2.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国务院第120号令,1993年);

(3)《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修正)》(1997

1

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1998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

(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年);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 (8)《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9)《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 16423—2006); (10)《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91);

1.2.2 部委规章

(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1994年)

(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1995年水利部第5号令发布,2005年水利部第24号令修改);

(3)《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第12号令,2002年);

(4)《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2002年水利部第16号令发布,2005年水利部第24号令修改)。

1.2.3规范性文件

(1)《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务院国发[2000]第38号); (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保送及有关格式暂行规定》(2003年);

(3)《全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纲要》(水利部水保[2004]332号);

2

(4)《关于加强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理工作的通知》(水利部水保[2003]89号);

(6)《水土保持监测资格管理暂行办法》(水利部水保[2003]202号); (7)《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咨询服务费计列的指导意见》(水利部保监[2005]22号);

(8)《关于规范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评审工作的意见》(水利部办水保[2005]121号);

(9)《广东省采石取土管理规定》(广东省第九届人大[1998]31号); (10)《关于颁发<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和定额>的通知》(水总[2003]67号);

(11)《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监理管理暂行办法》(水利部水建管[2003]79号);

(12)《广东省水土保持补偿征收和使用管理暂行规定》(1995年11月13日);

(14《关于发布<全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通告>的通知》(粤水农[2000]23号)。

1.2.4 规范标准

(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 50433-2008); (2)《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 190-2007); (3)《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 (4)《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3-2001);

3

(5)《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 (6)《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水土保持图》(SL73.6-2001); (7)《水土保持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利部水总[2003]67号); (8)《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水利部水总[2003]67号);

1.2.5技术文件和相关资料

(1)《广东省云浮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1999年12月) (2)《云浮市新兴县水台镇云端花岗岩石场初步设计报告》(2005年7月)

(3)云浮市新兴县水台镇云端花岗岩石场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委托书。

(4)新兴县林业局征地批文

1.3指导思想和编制原则 1.3.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文件精神,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以服务开发建设项目为出发点,解决好开发建设项目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工程建设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注重自然修复,在利用当地水土保持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尽量做到科学、低投资、高效益,有效控制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新增水土流失和原有水土流失。采取土建措施

4

与植物措施相结合,以防治项目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为重点,确保安全生产,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将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过程与主体工程施工工序紧密结合,达到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双赢的目的,促进项目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3.2编制原则

(1)预防为主的原则,在工程开发建设前及建设过程中加强水土流失的预防工作,做到先拦后堆弃。

(2)综合防治的原则,做到土建措施与植物措施、临时措施和永久措施相结合,治理与开发利用相结合。

(3)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建设过程中发生的水土流失防治费用,从基本建设投资中列支”。

(4)坚持“三同时”的原则。水土保持工程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水土保持工程施工进度必须与主体工程施工进度相衔接。

(5)生态优先原则,在进行工程建设的同时,进行资源综合利用,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6)水土保持措施的布设本着“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重点治理与一般防护相结合”,“重点突出”的原则。

(7)与主体工程相衔接的原则,水土保持措施的设计与主体工程自身的防护体系相配合,形成系统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

(8)坚持经济可行的原则。从工程实际出发,在有效防治工程建设过程中新增水土流失的同时,充分考虑经济合理,防治措施的配臵具有可操作性,以较少的投入争取最大的生态、社会效益。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

1.4方案编制深度和设计水平年

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深度为初步设计阶段。

本项目为已建生产类项目,按基础建设期和生产运行期确定水平年。主体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期为2005年,石场开采期为2006-2020年,建设生产类项目为主体工程完工后投人生产之年,由于本项目已经运行5年,本次续做水保方案,所以本方案设计水平年为2010年。

1.5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本项目地处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属西江流域,根据《广东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图》该地区是广东省的重点治理区和重点监督点,所以本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标准为二级标准。

6

2、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2.1建设项目概况

2.1.1建设项目特性

项目名称:云浮市新兴县水台镇云端花岗岩石场 投资单位:新兴县泰野石矿有限公司

建设范围:矿区位于云浮市新兴县北东南方向,属新兴县水台镇云端村委会管辖,地质情况良好。

建设性质:新建石场开采工程 总服务年限:约14年 本期水保服务年限:5年 开采方式: 露天开采

开采规模:根据矿产资源规模和可利用的矿产资源储量确定的规模为:10万m3/a;成品石仔规模约为9万m3/a;副产石粉沙约为1万m3/a。

开采条件:该矿区矿体出露地表,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环境地质条件为简单类型,本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为简单类型(Ⅰ类型)。

工程范围:矿石埋藏区总面积5.4hm2,拟采矿区面积2.8hm2,拟采矿标高:+60~+145m。

2.1.2项目概况

据邻近已采石场的观察及本石场钻探揭露,石场内矿体形态简单,矿石中无非矿夹层,厚度与分布地形有关。矿体分布最大标高+150m,拟采矿区德矿体最大标高为+145m,最低标高+60m。矿体呈西南至东北向展布,长

7

约350m,宽约143m,水平投影面积约0.085km2,沿倾向延深一般大于130m,分布均匀、连续、完整,厚度大。表层残坡积层厚6-10m,平均厚度8m,砂质粘性土、强风化、中风化花岗岩分布在矿区表层,剥离层厚度变化较大,平均厚度约17m,。

石料为新鲜中粒二长花岗岩。矿石呈灰色,主要由钾长石、石英、斜长石为主,含少量黑云母。

1、结构构造

呈灰白色,中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显微定向构造。 2、矿物成份

钾长石约67%、石英24%、斜长石8%、云母1%; 3、石料化学成份和有关物理性能

本次详查工作共取集15块物性样品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见表2-2),岩石饱和抗压强度最小的115.6Mpa,最大的136.0Mpa,平均124.5Mpa。根据化学成分分析,矿石化学成分中SiO2:76.18%、Al2O3:12.63%、Fe2O3:1.21%、K2O:5.09% 、Na2O:2.36%、CaO:0.66%、MgO:0.098%、TiO2:0.06%、FeO:0.73%、MnO:0.076%。受物理、化学作用相对较弱,矿石质量较稳定,可作为一般民用建筑用的石料。

表2-2岩石天然抗压强度统计表

岩 石名 称 样品数量(个) 最小值(MPa) 最大值(MPa) 平均值(MPa) 花岗岩 15 115.6 136.0 124.5 矿区岩石经放射性检测,内照射指数IRa0.062,外照射指数Ir 0.34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放射性核元素限量》(GB6566—2001)

8

和《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的要求进行判定,矿石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26、钍-232、钾-40的放射性比活度同时满足IRa、Ir小于等于1.0,矿石用途不受限制(A类建筑材料)。

据相近采石场开采的矿石经有关建筑行业使用,该石场的石料可破碎为各种规格的建筑用石料。

2.1.3效益分析

矿山在可利用矿产资源储量的范围内进行开采,经估算石场的投资为720万元,年总生产费用200万元,年销售收入350万元,年利润150万元,静态投资回收期为4.8年。

企业在服务年限内,每年生产9万m3碎石。企业投产后,可向当地社会提供就业机会,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对当地山区人民致富奔康有重要作用。

该项目回收期适度,投资合理,短投入长收益,是一项发展经济建设的理想途径,此项目可行。

表2-4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9

数量 350 315 35 备 注 一 年销售收入 1 成品石仔 副产品粉沙 二 年总生产费用 1

200 200 包括剥离费用 其中:采矿生产成本 2 3 4 5 6 7 8 开完表土 设备折旧 运输费 电费 爆破费用 人工费 有关部门税费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a 30 20 20 15 30 50 10 15 10 4.8 不含建设期,未计息 9 管理费 10 道路维护及不可预计 三 静态投资回收期

2.1.4项目占地

本次核实拟开采花岗岩碎石矿区范围为2.8hm2,本项目主要包括采石场防治区、弃土场防治区、破碎站防治区、生产生活区、运输道路防治区。项目占地主要为灌木林地、旱地和荒地。项目各部位所占地类型见表2-5

10

表2-5 各项目区占地类型面积表 单位(hm2)

占地类型 项 目 1 2 3 4 5 预测分区 旱地 采石场防治区 弃土场防治区 含破碎站防治区 生产生活区 运输道路防治区 合计 0.7 0.4 0.1 0.1 0.3 1.6 荒地 0.1 0.3 0.1 0.1 0.12 0.72 5.22 林地 2 0.3 0.15 0.05 0.40 2.7 2.8 1 0.35 0.25 0.82 5.22 总面积 占地性质 永久 永久 永久

2.1.5开采矿区概况

云浮市新兴县水台镇云端花岗岩石场开采工程主要有:采石场、弃土场、破碎站、运输道路、生产生活区等组成。

1、采石场

本矿区地势为低丘陵,采场位于山坡上,拟开采矿体在60m标高以上,最低开采境界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约10m(矿区的侵蚀基准面为50m)。矿区开采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矿山开采技术条件较好。

石场露天开采,必须执行《广东省露天矿场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的要求,采剥作业必须遵守“由上而下,分水平台阶开采”的原则。采场的最大采高在矿区的西北侧边坡处,为150m。经计算的最终边坡角为44.7°。

对于形成面积为2.8hm2、深约40m的采坑,开采时矿坑汇水则不能自然排出,应采取机械排水方式。闭坑后可以填土复垦造林,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避免产生大的自然灾害。

11

2、弃土场

根据采矿区附近的地形条件,在采矿区的西南侧山洼处设臵有一个弃土场进过计算可以填方15.95万m3。根据计算,矿区剥离岩土方量为22.4万m3,运输道路区挖方量为0.16万m3,矿区复垦需要利用方为5.3万m3, 破碎站和生活区需要1万m3土方进行找平。土石方基本平衡。

弃土场台阶高度及总堆积高度取决于地形、废石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等因素,并与堆排方法及运输设备有直接关系。本方案设计采用汽车开拓运输方式,推土机堆排,堆排方法采用分阶段自下而上堆积。

弃土场第一层台阶高度为5m,第二层至第四层台阶高度为10m,安全平台宽度5m。堆积的剥离物为松散硬质混合岩土,并考虑到弃土场的地形地质条件,弃土场的最低堆积标高为+60m,最高堆积标高约为+95m,总堆积高度为36m,堆积容量为15.95m3。建议在弃土场坡底+59m标高处新修建一个拦渣坝,拦渣坝高6m,坝长16m。由于前修建的拦渣坝已经年久失修,并且是干砌石砌成,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建议拆除修建新坝。

由于弃土场堆排物为松散的坚硬岩土,剥离物的安息角根据同类矿山弃土场经验及现场实际地形考虑,设计弃土场阶段高度为5-10m,台阶平均坡面坡比为1:2.5,坡面角约为21.8°,实际坡面线随现场地形变化,安全平台宽度为5m,则最终边坡比为1:3,最终边坡角约为18.0°,符合安全要求。

弃土场坡底设臵专用排洪沟,承接弃土场边坡和坡顶平台汇水,并与矿区沉沙池和排洪沟贯通。

12

表2-6 弃土场设计要素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要素名称 地基标高 台阶高度 总高度 安全平台宽度 台面顶标高 台阶坡面角 最终边坡角 占地面积 总容积 单位 m m m m m ° ° 万m2 万m3 数值 +60 5-10 40 5 +100 21.8 18.0 1.4 35.34

3、破碎站

破碎站设臵在弃土场顶部平台上,原矿石料由采石场通过履带运输机输送至破碎站,破碎与筛分设备基本上同等高程配臵,并用胶带输送机连接。规格碎石堆场和石粉堆场布臵破碎站南侧,产品堆场可堆放破碎站生产约3天的产品量。

4、运输道路

内运道路修建平均纵坡约为4.69%,最大纵坡30%,外运道路修建平均纵坡约为18.7%,最大纵坡20.4%,干线道路为双车道,采用砂石路面,路基宽7.0m,路面宽6.0m,均设排水沟和过水涵管。

5、施工生产生活区

生产生活区布臵在破碎站旁边,根据现场情况采取有利位臵布臵,主要在石场开采时进行使用。

2.2项目区自然概况 2.2.1地形、地貌

石场所经地区位于新兴县东北部,地处新兴江水系,地形介于丘陵地

13

区,该区地处丘陵地区,矿区西南侧最高标高+160m,北东侧河床最低标高+55m,相对高差105m,沟谷发育,地势南西高北东低,自然斜坡稳定,总体的地形坡度20~50°。植被发育,主要生长松木、灌木。矿区范围无地表水系流入,矿区内的沟谷无泉水渗出,矿区山脊近西北走向,矿区采用山坡露天水平台阶开采方式,矿开采底界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大气降水可顺山坡自流排出。由于矿区的集雨面积不大,可在矿区外围修筑截水沟将大气降水引导排出矿区外。

矿体表层为厚6~10m的残坡积土,土质疏松;矿体上部呈全风化~中风化岩,厚度较大,风化深度2.3~41.9m;由于矿区表土及风化岩稳固性差,开采时易导致塌方或滑坡等地质灾害。

2.2.2地质

本矿区在区域上位于湛江~韶关新华夏构造带,罗定~广宁大断裂和

吴川~四会大断裂的接合部位,具体位臵位于风村岩体的北部。矿区属华南褶皱系,在志留纪末加里东运动转化为地台。广东地壳普遍上升,发生全面海退。当海水全面退出,地壳运动以下降为主。 2.2.2.1 地层

1.第四系(Q4)残坡积层 主要分布于矿区斜坡坡麓和坡脚处,其厚度变化较大,坡脚、山梁处较厚,山顶部较薄,层厚1.2~5m,平均厚度3.6m,主要为砂质粘性土,褐黄、灰白色,硬塑,主要成份为粘粒,含少量中粗粒石英砂,为花岗岩风化残积土,局部含较多花岗岩碎石或风化球。

2. 侏罗系(J2) 主要出露于矿区的北东部位,侏罗系中统褐黄色、浅褐色粉砂质页岩,粉砂岩,区内地表岩石风化较强烈。

3. 全风化、强风化、中风化粗中粒花岗岩 褐黄、浅灰色、灰白色,

14

较松散,风化裂隙发育,根据钻孔揭露,风化层厚度变化大,ZK3及ZK4风化层厚度达36.75m和41.9m,ZK5风化层最薄为2.3m,其它钻孔揭露风化层厚度8.8~10.5m,平均厚度约17m。

4.微(未)风化粗中粒黑云母花岗岩 浅青灰色-灰白色,坚硬,风化裂隙稍发育,岩质新鲜,块状构造,粗中粒花岗结构,矿物成份以钾长石、石英、斜长石为主,含少量黑云母。 2.2.2.2 构造

矿区构造简单 1、F断裂构造:

构造走向近北西向,倾向30°~50°,倾角60°~67°,局部产状有较大的变化,构造延伸大于500m,宽度1~2m。

2、节理

矿区内节理裂隙比较发育,主要发育二组节理裂隙,产状为315°∠59°、193°∠75°,节理面较平直,规模不大,间距多大于1.0-2.0m左右。

2.2.3河流水系及水文地质

水台镇蕴藏丰富的矿泉水、温泉水、石英石及高岭土等优势资源。矿区属于松散泥质红壤土的丘陵区,一条常年流水的山间小溪,流向自南向北流入廻龙河。全镇地下水和山泉水源丰富,水质清、涵养好。

根据区内地下水赋存条件及含水层岩组特征,将其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块状岩类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岩组为粘性土、砂(砾)质粘性土,为相对隔水层,透水性差,含水性弱,水量贫乏;块状岩类裂隙

15

水含水岩组为风化裂隙,富水性贫乏。

矿床范围内地表水不发育,未发现含水构造,矿床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风化裂隙水,矿床水文地质勘探类型为块状风化裂隙充水型。由于矿区地表水体不发育,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依靠大气降水补给,而块状岩类风化裂隙水又主要依靠上部松散岩类孔隙水的迳流补给,因此矿床充水条件简单。

综上所述,地表水、地下水对矿床开采影响较小,矿床开采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

2.2.4气象特征

项目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暖夏热,雨量充沛,雨季长,夏季湿热,多台分暴雨,冬季干燥,由冷空气入侵,偶有寒冻。年平均气温21.7℃,一月份平均气温9.7℃,七月份平均气温29.8℃,年最高气温39℃;年平均降雨量1621.70mm,日最大降雨量为157.70mm,相对湿度81%左右,每年4~6月为雨季,雨水集中,占全年降水量的80%,属湿润地区。

本地区夏季多东、南及东南、西南风,风力4~5级。7~9月时受台风侵扰,年平均1~4次,风力达6~9级,最大10级,风速最大30m/s。

2.2.5土壤特征及植被

(1)土壤

成土母质以花岗岩为主,发育于花岗岩母质上的赤红壤、红壤,由于在高温多雨条件下,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都极其强烈,风化产物分解彻底,形成深度的风化壳。土壤结构疏松,植被破坏后,容易冲刷流失。

16

(2)植被

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樟、桑、茶、杜鹃等科是构成阔叶林和灌木林植被的主要成分。松树和杉科是云浮市的优势树种,是构成云浮市植被、用材林的主要植物。矿区山体基岩裸露,山顶覆盖有植被,无高大树木,矿区范围内林草覆盖率80%以上。

2.3项目区社会经济概况

水台镇2009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1.2亿元,比上年增长8%;工农业总产值2.1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9590万元,比上年增长9.6%;工业总产值11396万元,比上年增长15%;全镇人均纯收入4183元,比上年增加240元;地方财政收入474.5万元,比上年增长1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该镇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臶,坚持实施“三化一游”发展战略,确立了抓基础设施建设、抓项目引进、加快旅游项目建设进度三方面工作重点,统一思想,努力在镇内构筑“新型工业区”、“旅游绿化区”、“商业贸易区”镇域三大区域,全力推动镇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2.4项目工程施工 2.4.1生产工艺及组织

2.4.1.1主体及水保工程布臵方式

结合矿区位臵,贮存量,矿体赋存条件及周围地形地貌特征,考虑到本石场的建设规模和本次矿床开采范围,根据圈定的终了境界,+110m以

17

上标高采用山坡露天开采,+60~+110m标高采用凹陷露天开采。采矿场总面积约2.8hm2,通过长约400m,宽7m的内运道路与弃土场相连。据计算,采矿场剥离岩土方量为22.4万m3,先将采矿场上层剥离岩土通过汽车运输至弃土场,分层碾压整实,回填弃土场标高至+60m,在其上建立破碎站与生产生活区,主体工程运行期间,开采的石矿通过皮带运输至破碎站加工处理,然后通过与原有公路连接的长约800m,宽7m的外运道路运输出去。

2.4.1.2碎石运输方式

根据地形地质现状及圈定的终了境界,本方案可选用场内道路开拓运输和场外道路开拓运输两种方式。

道路修建均设计为:双车道,路面宽度约为7m。汽车拐弯处设臵不小于20m的缓坡段。

2.4.1.3生产工艺

1、破碎筛分工艺流程

(1)根据产品方案要求,将750mm的岩石破碎至40mm以下,采用三段一闭路破碎流程可满足生产要求。其总破碎比I为18.75,各段破碎比为i1=3,i2=3,i3=2.08。破碎生产工艺流程详见图2—1。

18

图2-1 破碎生产工艺流程图

(2)生产流程简述

石料从采场用履带运输至破碎站受料仓,料仓设有格筛,个别大于750mm的块石用电葫芦吊出,采用液压锤式预先进行冲击破碎处理。小于750的石料进入受料仓。受料仓的块石经重型板式给料机送到PE900×1200颚式破碎机破碎,粗碎后用胶带输送机运往中间料场。

粗碎产品从中间料场用电振给料机给入胶带输送机送入YA1542圆振

19

筛,筛上(+40mm)产品进入PYB—1750圆锥破碎机进行中碎,筛下(-40mm)产品与中碎产品合并通过集料胶带输送机送至2YA1842圆振筛,+40mm粒级产品进入PYD—1200圆锥破碎机进行细碎,+20mm~-40mm粒级作为最终产品用胶带输送机运至产品堆场,-20mm粒级用胶带输送机送至另一台YA1542圆振筛筛分后,分成0mm~10mm、10mm~20mm产品。各产品分别用胶带输送机运至产品堆场和石粉堆场。

2、开采方法

根据矿体的形态、产状及赋存标高和矿区的地形地貌条件,结合现状和要求控制的最低开采标高为+60m,适宜采用露天开采方式,根据矿区地形地质,+110m以上采用山坡露天开采,+60~+110m采用凹陷露天开采。

石场露天开采,必须执行《广东省露天矿场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的要求,采剥作业必须遵守“由上而下,分水平台阶开采”的原则。

矿区的岩石类型可分为花岗岩矿石及变质岩矿石两大类,除地表覆盖层为第四系残松散层、全风化和中风化岩层属松散土体和部分属半坚硬岩组外,绝大部分的微风化花岗岩抗压强度为115.6~136.0MPa,属坚硬岩组;结合考虑矿山规模为大型,需采用较大型的钻机穿孔、挖掘机或轮胎装载机进行采装作业。故本矿区最终边坡参数确定如下:

表土、全风化和中风化岩:自上往下,第一台阶高度3m,终了台阶坡面角45°,终了平台宽3m,第二个至第六个台阶高度7m,终了台阶坡面角50°,自上而下每隔三个安全台阶设臵一个清扫平台,安全平台宽3m,清扫平台宽6m。

微风化岩:台阶高度均为10m,终了台阶坡面角65°,自上而下每隔三

20

个安全台阶设臵一个清扫平台,安全平台宽3m,清扫平台宽6m。台阶两端出露地表段均是地表覆盖层,其台阶高度由10m逐渐变至0m,其过渡段的台阶终了坡面角将变化在65°→55°→45°→尖灭。

上述终了边坡参数是配合采场自上而下分水平台阶开采,随着上部终了台阶的出现,及时进行相应的复绿工作,从而出现上部逐渐复绿、下部在开采的综合景观,达到边生产、边复垦的要求。

2.4.2土石方平衡分析

新兴县水台镇云端花岗岩石场本次水保服务年限为5年,估算拟开采矿区剥离岩土方量为22.4万m3,破碎站和施工生产生活用剥离岩土找平需要土方1万m3;内运及外运道路大约需要开挖土方0.1万m3,其中利用土石方大约为0.05万m3,弃土石方总量为0.05万m3,按要求运输至弃土场;采石场、弃土场以及建筑物周围复垦,大约需要0.4万m3,对于形成面积为2.8万m2、深约40m的采坑,可以填土复垦造林,覆土厚度大约为1.5-2.2m,需要大约5.3 万m3,此土方应运至弃土场,待覆土回填时返运至采石场复垦造林。经过土石方平衡后,整个采石场工程开挖土石方总量为22.56万m3,可利用方5.3万m3,弃土场可以容纳土方15.95万m3,故土石方基本平衡,故不需要再寻找另外的堆料厂。土石方平衡情况见表2-7,

表2-7 土石方平衡表 单位(万m3)

项目 采石场防治区 弃土场防治区 运输道路防治区

开挖方 22.4 ---- 0.16 21

可容填方 ---- 15.95 ---- 利用方 5.3 ---- 0.05 剩余弃方 17.1 -15.95 0.11 生产生活区 主体工程周围复垦 --- ---- 22.5 ---- ---- 15.95 1 0.4 1.25 -1 -0.4 -0.14 合计 22

3、项目区水土流失及保持现状

3.1水土流失现状

3.1.1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

依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告,云浮市新兴县是广东省水土流失的重点治理区和重点监督点,属于花岗岩山地丘陵侵蚀区。水土流失主要分布于山坡、丘陵地和开发区。总侵蚀面积为38.085km2,其中自然侵蚀为33.206 km2,人为侵蚀为4.879 km2,详见表3-1。

新兴县各侵蚀类型面积统计表

2

表3-1 (km)

类别 面蚀 自然 侵蚀 沟蚀 崩岗 小计 陡坡开荒 人为 侵蚀 修路 开发区 小计 总 计 合计 轻度 中度 11.176 1.178 12.354 2.303 1.081 1.49 4.87 17.234 其中 强度 极强 0.898 剧烈 31.1219.952 93 0 2.077 33.206 19.952 2.303 1.081 1.49 4.87 0 0.898 0.898 38.085 19.952 3.1.2场区内水土流失现状

通过查看《广东省土壤侵蚀现状图》及现场的实地踏勘,项目区内植被覆盖较高,水土流失轻微,基本上没有大的水土流失现象,石场土壤容许

23

流失量为500t/km2.a。

3.1.3水土流失特点

项目沿线植被覆盖率较高,水土流失较轻,但由于部分路段植被以针叶林、阔叶林为主,缺少灌木,仍存在一定的自然水土流失。根据沿线调查,项目区的水土流失存在以下特点:

(1)有良好的植被,主要为人工次生林,植被覆盖率较高,以针叶林、阔叶林为主、少部分区域有沟状侵蚀和面状侵蚀现象,侵蚀强度轻微。 (2)区域内自然侵蚀轻微,人为侵蚀相对突出,主要为采石场以及部分边坡开挖的项目,目前已得到初步控制。

3.1.4水土流失敏感区域分析

石场位于水台镇,远离居民区和耕地,对人居环境影响较小。另外,石场区位于一个封闭的区域,所有溪流汇总至廻龙河。采石场弃渣场堆料场内的水均需要经过淤地坝所在的山谷流出影响区;除新修筑的进山公路产生的弃渣土引起的水土流失会对下游产生影响外,在石场开采期前设有截排水沟,将所有汇流雨水拦截,对下游不会产生污染。因此,控制水流出口特别重要。

此外,场区的水土流失影响还表现为对场区生产生活的影响,这一影响可通过对原场区的水土流失整治及新开场区的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而得到消减。

24

3.2水土流失成因分析

3.2.1形成水土流失的自然条件

(1)气候条件

降雨和降雨形成的径流是水土流失的外营力。本项目区所处的区域,雨量充沛,但是年内分布不均,雨量主要集中在4~6月份。根据常年观测,在裸露坡面上雨量大于10mm的过程雨可形成径流侵蚀。而暴雨以及持续降雨能诱发强烈的水土流失。项目区雨量在年内和地区之间分布不均,暴雨较多,坡面流量较大,对没有植被覆盖和易被冲刷的土壤破坏大,容易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

(2) 土壤条件

项目区的土壤大致有几种:赤红壤、红壤。赤红壤面积分布最广,为主要的土壤类型,各区均有分布。

发育与花岗岩母质上的赤红壤、红壤,由于在高温多雨条件下,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都极其强烈,风化产物分解彻底,形成深厚的风化壳。土壤结构疏松,植被破坏后,容易冲刷流失。花岗岩地区容易形成崩岗。

(3) 地形条件

项目区内多山地丘陵,且山势较为陡峻,由于地面坡度较大,降雨侵蚀力大,加上土壤抗侵蚀性能低,在土壤水分饱和状态遇强降雨,受水力作用极易产生水土流失。

3.2.2形成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

引起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可归结为以下两点:

25

(1)乱砍滥伐和开荒种地,破坏植被。乱砍滥伐,在山岭丘陵区开荒种果,造成局部地区植被稀少,地表裸露,引发水土流失。

(2)乱取滥采和乱弃土。这种现象在改革开放以来显得越来越突出,由于开发建设需要大量的土料和石料,乱取土、滥采石以及随意弃土的现象严重。大部分取土场、采石场由个体开发商经营,为追求自身的经济效益,管理不严,只取不治,造成水土流失,也破坏了生态环境和景观。 根据对项目区水土流失状况的调查可知,区域内乱砍伐和开荒种地的现象已经得到有效制止,由此引发的水土流失不再是主要的。而工程项目的建设、不合理的土地开发以及乱取土、滥采石和随意弃土的现象是引发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

3.3水土流失危害

大量的表土流失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危害农田。泥沙下山抬高河床,淤积河道、塘库,缩减水利、水电工程使用效益与寿命。生态环境恶化,洪、涝、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危害工农业生产,影响交通、危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3.4水土保持现状

在各级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项目区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始终致力于保护国土、改善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保护和发展生产力、服务于和服从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水土保持根本功能和目标,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对重点地区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分散治理,并取得了实效。至2009年底,全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99平方公

26

里,建造谷坊18533座,拦沙坝425座,沟渠55.03万米,梯田7.258平方公里,营造水保林457公顷,全区平均侵蚀模数减少了21.5%,植被覆盖率增加了30%。

3.5水土保持现状的总体评价

新兴县是广东省水土流失的重点治理区和重点监督区。本区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是做好水土流失的治理工作,保护现有的植被,禁止乱采滥伐现象,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同时做好水土保持监督和管护工作。

项目区主要的流失形式为中低山区裸露坡面的面蚀、沟蚀、崩岗及开发建设中人为造成水土流失,其中后者所造成的水土流失比重仍有增长的趋势。

经过项目区政府和人民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水土流失状况正在逐步得到遏制,生态环境逐步好转。今后的水土保持工作中,在治理现有水土流失的同时,要减少和防止新的水土流失产生,关键是做好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工作,同时配合广东省水土保持总体规划总体部署,加强监督和管理,实现开发建设项目的“三同时”制度。

4、水土流失预测

石场开采过程中土石方开挖、回填、边坡处理等改变了项目区原有地貌,对工程范围内的植被、土壤和地形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可避免要造成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所以客观而准确地对生产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形式、原因、程度、危害和水土流失量进行预测,对于制定水土保持方案以及在项目各个时期防治水土流失都具有重要意义。

27

4.1石场开采项目水土流失的特点

石场开采项目一般开采时间比较长,水土流失贯穿整个开采期,水土流失有以下特点:

(1) 开采服务年限长,水土流失时间跨度大

本项目开采服务年限为5年,水土流失贯穿整个开采服务期。需要后续继续做水保方案。

(2) 区域内受水力侵蚀和重力侵蚀共同作用

项目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高温多雨,地形起伏较大,区域内水力侵蚀与重力侵蚀共同作用,水力侵蚀是该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类型。施工过程中,陡峻山体开挖的高边坡和高填筑路基的边坡,在降雨后土壤饱和,破坏了原有的平衡状态,造成坍塌、崩岗等重力侵蚀。

(3) 土方量大,人为工程活动剧烈

场区内受人为工程活动影响剧烈,在大量露天开采活动的运行,形成高陡边坡,植被局部破坏严重。同时,由于采石产生的石渣,其堆放处形成高陡人工边坡,植被毁灭较严重,以至于无法恢复。在石场配套实施的建设过程中也产生不少的人工边坡和表土裸露的地方,在雨水的冲刷作用下容易发生水土流失,而在水力的进一步作用下,可能诱发边坡失稳,甚至出现堆土人工边坡位移,轻者破坏下游植被,及附近建筑物等设施,严重者演变成泥石流。在石场范围内,自然环境保护较好,植被发育。经过野外实地调查,场区内人为活动主要集中在运输道路、采石场区施工生产生活区,其形式为人工边坡,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现象。

(4) 水土流失的重点在开采期

28

造成新的水土流失主要在项目的开采阶段。必须注意在开采期甚至施工前期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如进行大挖方的边坡等工程首先进行截排水防护,在开采阶段配臵相应的临时拦砂工程,才能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4.2水土流失预测时段划分

本项目属于建设生产类项目,根据石场开采的特点,将其水土流失预测时段分为基建期和生产运行期两个时段。在石场开采前后,需要进行石场区公路修建、石场开采、弃土场及淤地坝的修建等工程行为,大量剥离地表土体,破坏了工程建设区内的原地貌、土壤和植被,使土壤抗侵蚀能力下降,水土流失加剧。

生产运行期

本期水保服务年限取5年,采石场、弃土场、拦渣坝贯穿整个采石期,处于运行阶段,其预测期取为5年。

本项目各区域水土流失预测时段根据主体工程施工进度安排,结合产生水土流失的季节并且以最不利情况考虑,确定各区域的水土流失预测时段。当施工时段超过雨季长度时按全年计算,未超过雨季长度时按占雨季长度的比例计算。本项目各区域水土流失预测时段详见表4-1。

水土流失预测时段表

表4-1 项 目 1 2 3 预测分区 采石场防治区 弃土场防治区(含破碎站、施工生产生活区) 运输道路防治区 5 5 --- 备注 生产运行期 水土流失主要在运行期 水土流失主要在运行期 水土流失主要在基设期 29

4.3水土流失类型及水土流失的划分 4.3.1水土流失类型

本项目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大,降雨集中,因此水力侵蚀是最主要的侵蚀类型,重力侵蚀则由于水力侵蚀而诱发产生。

不同的水土流失类型,其防治措施不同。因此,区分水土流失类型可以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治措施。从大区域上看,本区属于以水力侵蚀为主的区域,中低山区也有重力侵蚀发生。

(1) 水力侵蚀

这是工程区内最主要的水土流失类型。在路堑开挖边坡和路基填筑边坡,特别是深挖路堑边坡和高填路堤边坡,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渣等,因结构疏松、孔隙度大,抗冲刷侵蚀能力降低,在雨滴的打击和水流的冲刷下易产生水土流失。

(2) 水力和重力侵蚀

这是工程区内的一种复合型水土流失类型。在施工过程中深挖路堑边坡和高填路堤边坡,在雨后吸水饱和,受到水力和重力双重作用,内部的平衡遭到破坏而产生崩塌、崩落、滑塌的现象,有进一步演化为崩岗或生产滑坡的可能。

4.3.2水土流失区的划分

根据工程建设的性质、特点以及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程度,本项目的水土流失预测分为采石场防治区、弃土场防治区、破碎站防治区、生产生活区、运输道路防治区。

30

4.4水土流失预测内容与方法 4.4.1水土流失预测内容

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的要求,并结合本工程实际特点,本项目水土流失预测有以下内容:

(1) 水土流失区土壤侵蚀模数的预测;

(2) 建设区域内扰动原地貌、破坏土地和植被面积的预测; (3) 建设区域内破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的预测; (4) 石场开采过程中弃土、弃渣量的预测; (5) 石场开采过程中新增水土流失量的预测; (6) 石场开采过程中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危害的预测。

4.4.2水土流失预测方法

水土流失预测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本项目以实地调查确定水土流失背景值,以类比预测法来确定预测值。

类比预测法是根据建设项目毗邻地区类似类型的项目所观测、研究的成果,进行分析和引用。类比预测法要求所引用资料的所在区域与项目所在区域的降雨情况、土壤类型、植被条件、地形地貌等几个方面基本一致。

4.5水土流失预测

本项目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因工程建设施工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造成采石场防治区、弃土弃渣场防治区、淤地坝防治区、运输道路防治区等区域现有水土保持功能降低甚至丧失,导致土壤

31

侵蚀加剧而增加的水土流失量;二是堆臵的临时堆土形成的裸露面可能产生的新增水土流失量。

(一)新增水土流失量计算公式: ①扰动地表的土壤流失量

Ws1??(Fi?(Ms1?M0)?Ti)i?1n (1)

②弃土弃渣的土壤流失量

Ws2??(Si?Ms2?Ti)i?1n (2)

式中:Ws1:扰动地表新增水土流失总量,单位:t; Ws2:弃土流失总量,单位:t; n: 预测单元,1,2,3……,n-1,n; Fi:第I预测单元的面积,单位:hm2; Si:第I预测单元的弃土堆积外表面积,hm2;

Ms1:不同预测单元扰动后的土壤侵蚀模数,单位:t/(km2〃a); Ms2:弃土面土壤侵蚀模数,根据弃土位臵的洪水条件、降雨参数、堆土物质组成、堆弃面的地形地貌、堆弃厚度、底坡及外坡等因素,由类比工程实测资料分析确定,单位:t/(km2〃a);

M0:不同预测单元土壤侵蚀背景值,单位:t/(km2〃a); Ti:预测时段,单位:a。

4.5.1水土流失区土壤侵蚀模数的预测

(一)背景值

32

根据广东省水利厅编制的《广东省土壤侵蚀现状图》,结合本项目区内调查成果,项目区内水土流失现状以轻度侵蚀为主,占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的80%以上,兼有中度侵蚀。现初步定中低山区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采用500吨/平方公里.年。

(二)项目基建期、生产运行期土壤侵蚀模数确定

本项目水土流失量采用类比预测法分区分时段进行预测,从地理位臵、项目组成及施工工艺、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土壤植被和水土流失情况等因素进行了比选,选用毗邻项目区、自然条件相近、工程特点和水土流失特点相似的珠海市水土流失相近。两工程自然环境条件类比详见表4-3。

类比工程自然环境条件对照表

表4-3 类比 项目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水台镇云端花岗岩石场 珠海市水土流失调查 广东珠三角地区 地理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水台镇云端花岗岩石场位于位臵 位于新兴县水台镇, 项目 主要由采石场,采石场防治区、弃土弃渣场防治区、组成 淤地坝库区防治区、运输道路防治区。 主要土石方工程均采用机械开挖、汽车运输、机械填施工筑等工艺,石料开采主要采用中深孔爆破,采用工艺 液压铲装料上皮带输送机。 南亚热带常绿季雨林 多年平均降雨量2038mm 石场所经地区位于新兴县东北部,地处,地形介于丘陵地区,该区地处丘陵地区,矿区西南侧最地形 高标高+160m,北东侧河床最低标高+55m,相对高花岗岩、砂页岩母质发育而成的赤红壤、三角洲地貌 差105m,沟谷发育,地势南西高北东低,自然斜沉积土、滨海沉积土等 坡稳定,总体的地形坡度20~50°。植被发育,主要生长松木、灌木。 项目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暖夏热,雨量充沛,雨季长,夏季湿热,多台分暴雨,冬季干燥,由冷空气入侵,偶有寒冻。年平均气气象 温21.7℃,一月份平均气温9.7℃,七月份平均水文 气温29.8℃,年最高气温39℃;年平均降雨量1621.70mm,日最大降雨量为157.70mm,相对湿度81%左右,每年4~6月为雨季,雨水集中,占全

33

多年平均气温21.7℃ 年降水量的80%,属湿润地区。本地区夏季多东、南及东南、西南风,风力4~5级。7~9月时受台风侵扰,风速最大30m/s。 成土母质以花岗岩为主,发育于花岗岩母质上的赤红壤、红壤,由于在高温多雨条件下,物理风土壤 化和化学风化都极其强烈。土壤结构疏松,植被植被 破坏后,容易冲刷流失。项目区植被主要属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项目区内植被发育良好,主要生长松木、灌木。 水土土壤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原地貌土壤侵蚀强度等流失级以轻度流失为主,兼有少量中度流失。开发建设造成情况 的水土流失以强度和强度以上侵蚀为主。 水蚀 暴雨和台风 由于本项目与类比珠海水土流失调查在地形地貌、土壤植被、气象水文及其侵蚀类型、扰动地表的方式等水土流失主要因子方面具有相似性,因此,根据类比工程的水土流失监测成果,结合其他工程水土流失状况,确定本

项目各区域土壤侵蚀模数详见表

各区域土壤侵蚀模数一览表

表4-4 t/km2〃a 序号 1 预测分区 采石场防治区 弃土场防治区 2 破碎站、施工生产生活区 运输道路防治区 背景值 500 500 500 500 项目基建期 21000 22900 17630 11000 生产运行期 21000 22900 800 800 3 4.5.2建设区内扰动原地貌、破坏土地和植被的预测

本项目建设对原地貌、土地和植被造成扰动和损坏的面积共为5.22hm2,根据主体工程技术资料和现场勘察,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情况预测汇总详见表4-5。

34

表4-5 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情况预测汇总表 单位:hm

占地类型 项 目 1 2 3 4 5

预测分区 旱地 采石场防治区 弃土场防治区 破碎站防治区 生产生活区 运输道路防治区 合计 0.7 0.4 0.1 0.1 0.3 1.6 荒地 0.1 0.3 0.1 0.1 0.12 0.72 5.22 林地 2 0.3 0.15 0.05 0.40 2.7 2.8 1 0.35 0.25 0.82 5.22 总面积 占地性质 永久 永久 永久 永久 永久 2

4.5.3建设区域内破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的预测

水土保持设施是指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一切实物总称,如原地貌、自然植被等都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均应视为水土保持设施。根据《新兴县水台镇云端花岗岩石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有关资料及现场踏勘情况分析,本项目开采建设过程中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主要为原地貌、自然植被,因此,本项目破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共计5.22hm2,其中处于坡度大于5以上、植被覆盖率大于50%的有2.7hm2,属应征收水土保持补偿区域。

4.5.4工程施工过程中弃土、弃渣量的预测

新兴县水台镇云端花岗岩石场设计服务总年限为14年,估算拟开采矿区剥离岩土方量为22.4万m3,破碎站和施工生产生活用剥离岩土找平需要土方0.6万m3;内运及外运道路大约需要开挖土方0.1万m3,其中利用土石方大约为0.05万m3,弃土石方总量为0.05万m3,按要求运输至弃土场;采石场、

35

弃土场以及建筑物周围复垦,大约需要0.4万m3,对于形成面积为2.8万m2、深约40m的采坑,可以填土复垦造林,覆土厚度大约为1.5-2.2m,需要大约5.3 万m3,此土方应运至弃土场,待覆土回填时返运至采石场复垦造林。经过土石方平衡后,整个采石场工程开挖土石方总量为22.56万m3,可利用方5.3万m3,弃土场可以容纳土方15.95万m3,故土石方基本平衡.

4.5.5工程施工过程中新增水土流失总量的预测

采用类比法确定各水土流失分区的侵蚀模数后,根据各流失分区的面积、产生水土流失的时间来分别计算新增水土流失量。即:新增水土流失量等于预测侵蚀模数与预测水土流失面积的乘积减去原状侵蚀模数与预测流失面积的乘积后与水土流失历时的乘积。可能新增的水土流失量为4011.3t。

详见表4-7。

各区域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表 表4-7

预 测 期 预测分区 (a) 采石场防治区 弃土场防治区 破碎站防治区 生产生活区 生产运行期 生产运行期 生产运行期 生产运行期 水土流预测失面积 时段2(hm) (a) 2.8 1 0.35 0.25 5 5 5 5 土壤侵蚀 扰动后 新增水土流水土流失背景值 侵蚀模数 失总量(t) 总量(t) 22(t/km.a) (t/km.a) 500 500 500 500 500 21000 22900 800 800 800 2870 1120 5.25 3.75 12.3 4011.3 2940 1145 14 10 32.8 4141.8 运输道生产运行期 路防治区 合计 0.82 5 36

4.5.6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的预测

水土流失危害往往具有潜在性,若形成水土流失危害后才实施治理,不但造成了土地资源破坏和土地生产力的下降、淤积河流水库等问题,而且治理难度大、费用高,因此,必须根据有关经验,综合分析水土流失预测的结果,对项目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主要表现在:

(1)加剧水土流失,增加下游河道淤积、影响水体的质量

由于工程建设中截断、破坏了自然地貌和原有水系,植被受损,施工 裸地增加,同时因扰动表土层,为各种侵蚀创造了条件。施工中弃渣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防护,在降雨径流的作用下,极易造成水土流失。根据预测,本工程若不采取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将新增水土流失量0.4万t,若这些泥沙直接汇入河流,将加大附近河流河道的含沙量,造成西江支流河道淤积、河水浑浊,影响河道两岸居民取水。 (2)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土流失本身是一项衡量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的重要指标,水土流失的加剧,意味着生态环境质量的降低。主体工程建设过程中,共计扰动和破坏面积5.22hm2,降低了地表的抗蚀、抗冲能力,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的破坏,影响了项目区的景观和生态平衡。

做好本工程水土保持工作,不仅可以维持工程区良好的生态环境,还可以抑制原生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反之,如果水土保持工作做得不好,则将会进一步加剧铁矿建设区的水土流失,对建设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更为不利。

(3)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37

若石场建设产生的新增水土流失得不到有效防治,必将使建设区现有水土流失加剧,诱发泥石流,危及矿山外山谷出口处村委的农田、道路、房屋,影响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存条件的下降。严重的水土流失将导致山区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土层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土地肥力下降,植被恢复困难,导致汛期不能滞留雨水,涵养水源能力减弱,致使冬春干旱季节,抗旱能力降低。

4.6水土流失预测结果及综合分析

4.6.1 水土流失预测结果

本项目对原地貌、土地和植被造成扰动和损坏的面积为5.22hm2,共产生弃土、弃石、弃渣量为22.56万m3;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4.8 hm2。

根据预测,新增水土流失量为4011.3t,从预测时段上来看,水土流失量主要产生于生产运行期,生产运行期新增水土流失量占总新增流失量的90.11%;从项目分区来看,石场开采区和弃土场是水土流失产生的主要区域,其新增水土流失量分别为2866.3和1145t,分别占新增水土总流失量的 64%和34.9 %。

4.6.2综合分析

根据以上预测,可得出以下指导性意见:

(1)在水土保持方案设计中,应实行土建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临时措施与永久措施相结合的原则,拦挡与排水措施先行,植物措施尽可能的提前;同时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缩短地表裸露时间和面积,尽量避开雨季施工,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38

(2)石场开采过程中,及时采用拦挡措施和临时防护措施,并做好排水工程。场地平整时逐层水平填筑、逐层碾压,对平整后的场地,采用临时性防护措施,减少水流的冲刷。临时性弃土堆臵过程中应分层压实,同时修筑临时排水沟和沉沙池等措施,并及时做好防护。根据工程进度安排,应尽快对取土场和弃土场覆土还林,重建土地生产力和恢复植被。

39

5水土流失防治方案

5.1 水土流失防治的原则

(1)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及《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广东省采石取土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

(2)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以防为主、防治并重;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3)注重生态保护,预防优先,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先保护后挖填,先拦挡后弃渣,施工布臵和施工进度方面保持水保措施与主体工程协调。

(4)坚持水土流失防治与土地生产力重建、生态恢复和景观绿化相结合,保护水土资源,维护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5)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突出重点,科学布局各类水土保持措施,处理好临时防治和永久防治,局部防治和全面防治、单项防治和综合防治的关系,相互协调,发挥更大的作用。

5.2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水土流失防治总目标为:防治责任范围内原有的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治理,新增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水土流失量显著减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报批稿),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为二级标准,水土流失防治具体目标为:

4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gk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