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数上个性教案 定2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2-21 21:3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二年级数学备课目录

单 元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课 题 数一数 儿童乐园 几块积木 动物聚会 数松果 需要几个轮子 可爱的小青蛙 小熊请客 回家路上 看一看 节日广场 分桃子 分糖果 分香蕉 飞行表演 小熊开店 运动会 快乐的动物 东南西北 看望老人 我们赢了 一分能干什么 作息时间表 月球旅行 有多少粘贴画 一个星期有几天 买球 长颈鹿和小鸟 小兔安家 游乐场 生日 买书 抛硬币 趣味运动会 设计者 张 绪 王 华 周粉鸽 董琳娜 张 绪 董琳娜 张 绪 王 华 周粉鸽 董琳娜 张 绪 王 华 董琳娜 张 绪 王 华 周粉鸽 董琳娜 张 绪 董琳娜 张 绪 周粉鸽 王 华 董琳娜 张 绪 王 华 周粉鸽 董琳娜 张 绪 王 华 周粉鸽 董琳娜 张 绪 王 华 周粉鸽 备 注 三案 三案 三案 三案 三案 三案 三案 三案 三案 三案 三案 三案 三案 三案 三案 三案 三案 三案 三案 三案 三案 三案 三案 三案 三案 三案 三案 三案 三案 三案 三案 三案 三案 三案

《数一数》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学 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一单元《数一数》 授课班级 设 计 2.1 张绪 授课时数 时 间 一课时 2011.8.28 渭南市实验小学 学 科 数 学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数一数”是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起始课,为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理解乘法的意义奠定基础。学生经历从数数的问题中抽象出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的过程,体验这种相同加数的连加运算与生活的联系。教材中有4个数数的问题,“数熊猫”和“数圆片”教材所用的方法不同,“数方格”给学生提供了应用前面 数数活动的经验、独立解决问题与交流的机会,“数苹果”的重点在于如何计算冗长的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好奇心和愿望。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已经有了合作交流的经验和活泼开放的课堂氛围。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已有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上学期有着扎实的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因此学起来并不困难。但在学习中坚持认真、细心的计算是学生的难点。 学习目标: 1.通过数一数的活动,复习相同加数的加法,为学生学习打下基础。 2.在数一数过程中,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3.在具体环境中,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相同加数连枷的问题,感受这种方法的局限性,体会到学习乘法的必要性,产生学习乘法的愿望。 教学策略: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教学重点: 感受相同加数连加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和必要性。 教学难点: 用两种方法数方阵排列物体的个数,并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教学资源: 教师:课件 。 学生:熊猫图片、圆片、方格图、苹果图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预 习 案 环节 自 自主预习我能行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精讲点拨

学 1.观察方阵图,让学生说说一共有多少个图形? 质 你是怎么列式的?说说为什么这么列? 疑 2.按要求数数:一个一个数从10—50;两个两个点拨: 数从2—80;五个五个数从0—100; 计算精确,激发兴趣,3.把自己书包里的书整理一遍,试着3个3个数为新知做好铺垫。 一次。 【设计意图】通过前测,我发现学生在数物体的时候,不一定有序的按照排和列来数,同时教材中数一数的活动充分考虑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把学生数数的经验和技巧作为乘法学习的基础,这是符合学生数学学习的年龄特征和心理规律的。 研 习 案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活动一:数熊猫 合 揭示并板书课题:数一数 作 2.小结 探 为什么一个问题我们可以用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 究 来表示呀? 点拨: 【设计意图】数熊猫活动通过学生展示不同的数在这一活动中,学生 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体会到在数有序排列物体可能会按照自己喜欢的方 时,一行行或者一列列数容易数准确,并能从不同的法来数数,不必强调改用 角度去数,可以列出不同的连加算式。 哪种方法,指实际的操作 二、合作操作,交流学习 中让学生自己来体会和发 (一)活动二:数圆片 现。 1.课件演示二(2)班的熊猫图 2.四人小组活动,师巡视指导。 3.学生上展台汇报。 板书算式 (课件演示排好队的) 精 4.引导观察 学 5.观察黑板上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训 6.噢!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发现呀!这是3个5相练 加,这个算式是8个3相加,你能像老师这样说一说 你发现哪个算式是几个几相加吗? (二)小练习 活动三:数方格 1.(课件演示寝室图) 检 2.小结: 点拨: 从中发现规律,尽量让学生来概括总结,教师只是适时的点拨: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就会列出不

测 每一幅图,都可以写出两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同的加法算式。 矫 这是为什么? 正 【设计意图】数格子活动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增多, 已经由数实物抽象到数图形,用前面数数活动的经验、 为学生提供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 (三)摆一摆,移一移,说一说。 三、联系生活,领悟运用 1.活动四:数苹果 2.(课件演示加苹果)如果现在有同样的6盘怎 样算呢? 有这样的10盘呢? 有这样的15盘呢? 有点拨: 这样的100盘呢? 第三组活动完全放手3.总结。 给学生,让他们独立的写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什么来计算呀? 出算式,认真观察算式,【设计意图】“数苹果” 活动,学生在列式解决5提示学生有没有更简单的盘、15盘、100盘苹果有多少个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计算方法,为下节课乘法方法算出,体现了方法的多样化,相同加数的个数我的教学作好铺垫。 用大括号标注出来,从而更好的是加法和乘法沟通起来,也能让学生感觉到有些算式相同加数太多,写这些算式太麻烦,进而使他们联想到能否有简便的方法。通过书上智慧老人说的话,激起学生学习乘法的愿望,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四、课堂小结 小朋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听你们的回答真是我的享受!小朋友们还想知道什么呀? 践 习 案 1.画△。每排5个,画3排。 列式:5+5+5=15(个) 2..画圆。每列4个,画3列。 列式:4+4+4=12(个) 3.算一算 6+6+6+6= 3+3+3= 4+4+4+4+4+4= 8+8+8+8= 拓 展 延 伸 点拨: 要求学生认真读题,认真审题,读懂题意,再动笔做题。 板书设计: 数一数 5+5+5=15(个) 12+12=24(个)

3+3+3+3+3=15(个) 2+2+2+2+2+2+2+2+2+2+2+2=24(个) 6+6+6+6=24(个) 3+3+3+3+3=15(个) 4+4+4+4+4+4=24(个) 3+3+3+3+3+3=18(个) 8+8+8=24(个) 3+3+3+3+3+3+3+3+3+3=30(个) 3+3+3+3+3+3+3+3=24(个) 3+3+3+3+3+3+3+3+3+3+3+3+3+3+3=45(个)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了学生兴趣的培养。 1.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卡片、多媒体的运用以优化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了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并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是通过由一般的加法算式(加数不同的加法算式),过度到有相同加数的特殊的加法算式,并且是说出几个相同加数连加和是多少,在课堂上让学生列出算式之后,让学生会感觉到这样的算式太麻烦了,算式写得这么长很不方便,学生要求能不能用简单一点的算法来进行计算。看来我的这一节课的目的已经 达到了,让学生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由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计算可以用乘法计算。 这节课存在的差异,是课前没有充分地估计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偶发事件,合作学习效果仍然不十分明显,这是其一。第二是在课堂上出现的关于计算错误的问题仍然十分严重,对于数学教学来说,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特别是小学一、二年级培养学生的数感,确实是非常重要的。 《儿童乐园》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学 科 学 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儿童乐园》教学设计 数 学 授课班级 2.2 王华 授课时数 时 间 一课时 2011.9.18 渭南市实验小学 设 计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第2节课(第4页至第5页)。继上一节课“数一数”对连加算式有了一定体验的基础上,结合“儿童乐园”的现实情境,提出并解决其中需要列连加算式进行计算的数学问题,并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进一步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具有了初步理解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相同加数连加计算的知识基础,而二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因此要设计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学习活动。学生已经能够发现并提出简单数学问题,但语言还需要教师引导,进而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发展。通过课前谈话了解到少部分学生知道乘法,还有的会说几句乘法口诀,但对乘法的意义却并不理解.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知“倍”的含义,体验平均分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2.在理解“倍”含义的基础上,会用图示法或除法求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3.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感知,发展观察分析和解决除法问题的能力。 教学策略: 设计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吸引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注重过程体验,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加法与乘法的联系,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 了解乘法的含义,学会用乘法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资源: 课件教师: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预 习 案 环节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精讲点拨 自主预习我能行 看图写算式,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自 ▽▽▽▽▽▽ ▽▽▽▽▽▽ ▽▽▽▽学 ▽▽▽ 质 ____________ 疑 ◇◇◇◇◇◇◇◇ ◇◇◇◇◇◇◇◇ 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了解有多少学生有乘法的概念。 研 习 案

一、激趣引入 1.质疑。 幻灯片出示果子图,问5盘果子你会算吗?学生 口答出示加法算式。10盘呢?15盘呢?让学生在列 加法算式的过程中感到麻烦,引出今天我们要学习用 乘法计算。 2.激趣。 教师由“星期天儿童乐园里的小朋友真多”这一 合 话题引入情境,然后出示主题图中的各部分内容。 作 二、探究新知 1.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探 究 吗?看谁的问题说得最完整!在小组内交流。 预设: 坐火车的一共有几人? 坐飞机的一共有几人? 点拨: 坐椅子的一共有几人? 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 划船的一共有几人? 交流学生知道只有加数相 2.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知同的连加算式才能改写为 乘法算式并能正确改写, 道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独立思考并通过说算式中各数的具体 解决。 指名回答。 师板书: 4+4+4+4+4+4=24(人) 精 2+2+2+2=8(人) 学 3+2+1=6(人) 训 3+3+3=9(人) 练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熟悉的“儿童乐园”这 一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提出问题,解决 问题。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加法可以 分为两类:一般的加法和加数相同的加法。为理解乘法的意义打下基础。 【修改】: 检 (2)同桌商量:在2+2+2+2=8(人)中, “2、测 矫 4、8”各表示什么? 并板书 正 让学生跟老师读算式 【添加】: 含义来体会乘法的意义。 点拨: 当学生列出连加算式

学生说说该算式的含义。 让学生看书第4页智慧老人的介绍,自学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组织进行快速抢答游戏,来记忆各部分名称。 2 × 4 = 8(人) ┋ ┋ ┋ ┋ 乘数 乘号 乘数 积 3.让学生独立思考,把其余的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并在组内说一说。 组织全班交流: 4.3+2+1=6(人)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吗?为什么? 后,教师并不急于将连加算式进行分类,而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乘法意义后,放手让学生去改写其余的算式,在改写过程中,学生会自觉发现3+2+1=6的不同,从而通过讨论得出什么样的连加才能改写为乘法,进一步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小结:只有加数相同的连加 算式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乘法是求几个几相加。 5.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出示情境图 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 全班交流。指名说:你是怎么想的? 指名说乘法算式中每个数字的意义。 践 习 案 三、反馈练习,巩固新知。 1.填一填。 (1)一共有几只鸟? (2)一共有多少个小矮人? 2.你能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为乘法算式吗? 3.摆一摆、说一说。 2×3 表示2个3或3个2 4×3 表示4个3或3个4 5×1 表示5个1或1个5 4.做个小小邮递员。 这些信该送到哪个房子里? 5.你知道图中有多少颗星吗? 【设计意图】:把枯燥的练习融入生动有趣的各种场景中,促使学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学习。学生在活动中练习,在练习中巩固,在巩固中启迪。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大家上得开心吗?咱们认识了乘法,学会了用乘法解决一些问题,还跟乘法交上了好朋友。好了,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小朋友,再见! 拓 展 延 伸

板书设计: 儿童乐园 2 × 4 = 8(人) ┋ ┋ ┋ ┋ 乘数 乘号 乘数 积 教学反思: 本课结合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引入乘法算式,使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整节课从情景图的出示到乘法的引入再到练习的进行,一切都按部就班,没有出现多大问题,但我心里却总是不能释怀。关于理解乘法意义这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总觉得学生处于浅尝辄止的阶段。教师用书第9页的右上方有一段关于学生理解乘法意义的说明。我也是据此来组织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 在进行情景图的教学活动之后,我加入了“说故事”的环节,一是调动学习兴趣,二是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目光去审视身边的事情。一开始首先由老师来做示范讲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捕捉并记录数学信息,待故事讲完之后,请几名学生到黑板上写出乘法算式,此时再回头将这些算式抛给同学们,请他们猜一猜每个算式都能解决什么问题,用大量的时间来说一说算式中每个数所表示的意义。接着请一些程度较好的学生来讲故事;接着在小组中讲故事,力求每个人都要说;最后请同学们尝试把自己的故事写下。

《有几块积木》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学 科 学 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一单元《有几块积木》教学设计 数 学 授课班级 2.3 周粉鸽 授课时数 时 间 一课时 2011.9.27 渭南市实验小学 设 计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创设5个开放性的情境:数积木、数参加课外活动的同学、数瓶子、小狗送信、数玩积木的同学等,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解决数学问题,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体会不同的解题方法,获得数学知识,拓展思维。把生活经验数学化,建立乘法与生活的联系。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初步体验了乘法算式的意义和乘法算式的两种不同写法的道理。本节教学是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解决数学问题。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说清思考过程,并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 学习目标: 1.通过计算积木的块数,初步体验用乘法解决简单问题,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2.初步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排列的物体的个数,列出乘法算式。 3.在数出得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与乘法的关系。 教学策略: 为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借助丰富的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资源,下载相关素材,自制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复习题, 增加练习量,通过精美的情境图,营造愉悦的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注意力相对集中,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重点: 两种不同的方法数排列的物体的个数,列出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进一步体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解释乘法列式的理由。两种不同的方法数排列的物体的个数,列出乘法算式。 教学资源: 教师:积木,课件 学生: 积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预 习 案 环节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精讲点拨 自主预习我能行 1.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点拨: 9 + 9 + 9 + 9 = ( )×( )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自 学 质 疑 4 + 4 + 4 =( )× ( ) 5 + 5 + 5 + 5 =( )× ( ) 8 + 8 + 8 =( )× ( ) 10 + 10 + 10 + 10 + 10 =( )× ( ) 2.写出乘法算式,再读一读。 6个8相加: 9个2相加: 3个5相加: 复习题,形式多样的练习设计,营造愉悦的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设计意图】通过预习使学生理解加法与乘法的关系,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研 习 案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帮助小刺猬解决一个积木问 题,你们愿意吗?(课件出示主题情境图:有几块积 木)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合 1.学生仔细观察积木图。 作 2.图中有多少积木,你是怎样算的?同桌互相讨探 论。 究 3.汇报讨论结果,集体反馈。(课件演示分析过 程) (1)横着看,每排有7块积木,有5排,就是 有几个几?(5个7) 谁会读出这个算式?(7×5=35读作7乘5等于 35,5×7=35读作5乘7等于35) 算式中,“7”表示什么?(7表示每排有7块积 木) “5”表示什么?(5表示有5排) “35”表示什么?(35表示一共有35块积木) 在这个乘法算式中,“7”叫什么数?(7叫乘数) “5”叫什么数?(5也叫乘数) 精 “35”叫什么数?(35叫积) 学 (2)竖着看:每列5块,有7列,就是有几个训 几?(7个5) 练 谁会读出这个算式?(5×7=35读作5乘7等于 35,7×5=35读作7乘5等于35) 算式中,“5”、“7”、“35”分别表示什么?(5 表示每列有5块积木,7表示有7列,35表示一共有 35块积木) 在这个乘法算式中,“5”叫什么数?(5叫乘数) 检 “7”叫什么数?(7也叫乘数) 测 “35”叫什么数?(35叫积) 矫 (3)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列什么算式?正 怎样计算比较简便。(自己在练习本上独立列算式, 然后反馈交流。) 4.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列加法或乘 点拨: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主题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学生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然后课件演示分析过程,深化几个几的印象,进一步体会加法和乘法之间的联系。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有规律排列物体的个数 可以横着数也可以数着数。 点拨: 利用多媒体课件精心设计练习,设计合理的训练梯度,扩大课堂容量,提高练习的效率,拓展了学生思维,教师的教学密度也随之增大。

法算式,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设计意图】通过数积木,引导学生看一看、想一想,然后交流、讨论,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解决问题,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体会不同的解题方法,获得数学知识,拓展思维。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6页的第1题。 该题是让学生根据图写出乘法算式。 (1)第1题的第1小题。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同桌学生互相说图意。 学生独立练习。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第1题的第2小题。 学生独立练习。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出图意。 践 习 案 1.完成课本第7页的第2题。 该题是根据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 学生独立练习。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每题各是几个几相加。 2.完成课本第7页的第3题。 小狗送信。 3.完成课本第7页的第4题。 让学生独立练习。 集体订正时,同桌学生互相说图意。 4.练习四:找朋友 3 × 2 6 × 4 4 + 4 + 4 6 + 6 + 6 + 6 5 + 5 + 5 + 5 4 × 5 5 个 4 4 乘 6 5 × 4 3 + 3 2 × 3 4 × 6 4 + 4 + 4 + 4 + 4 4 + 4 + 4 + 4 + 4 + 4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表现怎么样?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拓 展 延 伸 点拨: 让学生在大量的生活情境中去体会、感悟、发现,真正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愿望。

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建立乘法与生活的联系。 五、课外拓展 乘法符号,1631年,英国数学家奥特雷得(William Oughtred, 1574~1660年)提出用符号“×”表示乘法.以后虽然有人不赞成这个符号,认为它太像拉丁字母x,但一直到现在仍在使用着. 板书设计: 有几块积木 每排7块,有5排,一共35块。 每列5块,有7列,一共35块。 ( 5)个( 7) ( 7)个( 5) 5 × 7 = 35(块)或 7 × 5 = 35(块)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是培养孩子对具体情境提取数学信息,进行推理概括的能力。同时还要让学生感受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直接用乘法算式表示比较简便。但是教学时还有的学生对图的理解不够好,比如:每排有7块积木,有5排,但是有的学生说每排有7块积木,有5列,这是对图形的理解表达不够好,因此有些同学对具体情境提取数学信息、进行概括的能力还有点弱,心里知道,就是说不出来或不能用流利的语言来描述,所以教师要加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动物聚会》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学 科 学 校 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一单元《动物聚会》教学设计 数 学 授课班级 2.6 董琳娜 授课时数 时 间 一课时 2011.9.8 渭南市实验小学 设 计 《动物聚会》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第4节。教材在编写上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强调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乘法意义的感悟,体会乘法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培养学生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中的主题图以学生喜爱的童话形式出现,目的是使学生感到生动有趣,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

学情分析: 【修改】: 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熟悉学校环境、生活环境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前3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已经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基础。根据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可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尝试学习方式,加强了动手操作与说一说、找一找的实践环节。 学习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结合“动物聚会”的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与应用数学的意识,会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数学思考目标:通过问一问、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算一算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在解决乘法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策略: 本节课在内容的选择上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出发,选择一些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作为素材,有意识地让学生将现实问题数学化,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深深地体验到学好数学的应用价值,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动脑去想,动手去做,动口去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到答案。学生还通过连一连、说一说、摆一摆、演一演、算一算的数学活动,给学生搭建一个个想像和发展的平台,引导学生在深入思考、动手实践过程中去理解、去发现。从而对乘法的意义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 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资源: 教师:多媒体课件、乘法口诀卡 学生: 练习本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预 习 案 环节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精讲点拨 点拨: 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提供给我们的数学信息。注意学生在叙述中的表达以及有用信息的利用。 自主预习我能行 1.情境图中说了一件什么事? 自 2.根据情境图请你提出3道数学问题,一定要注学 意把话说完整。 质 3.变一变: 疑 5+5+5+5=( )X( ) 6+6+6=( ) X( ) 3+3+3+3+3+3=( ) X( ) 2+2+2+2=( ) X( )

【设计意图】大声读一遍课文能够扫清所有不认识的字,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研 习 案 一、复习导入: 出示卡片: 5+5+5+5=( )X( ) 6+6+6=( ) X( ) 合 3+3+3+3+3+3=( ) X( ) 作 2+2+2+2=( ) X( ) 探 【设计意图】借助预习作业的设计,能够很好的究 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你从图中还看到了什么?你还发现了哪些有趣 的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 题? 点拨: (先小组讨论讨论,然后再全班反馈) 汇报预习情况,请孩2.在这些可以用加法算的问题里,哪些不仅可以子们把自己认为踢得最好用加法算还可以用其他方法来算的? 的问题在全班展示。 板书:一共有多少个桃子?6×3=18(个) 一共有多少个胡萝卜? 4×3=12(个) 精 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3×6=18(个) 学 一共有几只小松鼠? 3×2=6(只) 训 一共有几只小鸟? 3×3=9(只) 练 一共有几只小动物? 3×7=21(只) 【设计意图】从以往的旧知识里找出新的解答方 法从而学习本节课的新内容,过渡自然,把新旧知识 间的桥梁搭建的不露声色,无形中降低了学生接受新 知的难度,让学生学起来轻松自如游刃有余。 检 3.上面的每一个乘法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 点拨: 测 4.你们认为哪种算式写起来方便、计算起来更快让大多数的孩子站起矫 一些? 来说一说这些算式表示的正 5.在你们计算的时候可以选择你们自己认为最意思是什么? 快最方便最好的方法. 践 习 案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游戏一:花猫穿裙子 1.听要求; 2.开始活动。 【设计意图】游戏几乎伴随着所有的孩子们成长,游戏是他们的最爱,把游戏与学习有机地结合,是快乐学习的最佳途径,通过这样一个数学游戏的形式,实际是意在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和技能,让学生在愉快地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及技能技巧,努力做到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真正地体会“玩数学”的美妙。 3.学生讨论后反馈,说明他们的想法,最后按照他们的想法选择裙子) 点拨: 游戏二:领取奖品处 每只小花猫身上都有(1)选礼物 每组先讨论一下,你们想领取哪件礼物? 出示几件水果礼物,如果点击其中的水果礼均,就会由此出现一道看图写乘法算式的题目,如果算对了,就可以获取一份同样的实际的礼物。全组每个人在本子上写出算式并算出来,如果全组都正确,就可一个数学卡片,每只小花猫都要求根据它们身上的数学卡片找到它们要穿的那条美丽的裙子,你们大家能帮助它们吗?生在做第二题教学楼有多高时,拓 展 延 伸 以获得同样的实际水果一份。 教师要指导学生看楼上的【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比较感兴趣的活动,让窗子来确定楼有几层。 学生观察、分析、思考,最后轻松自然地获得了知识, 同时还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体会了新课标“玩中学”带来的无限快乐。 四、总结延伸、情知共融 今天,通过参加狮子的生日宴会,你学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你还想了解什么? (学生谈感想) 五、课堂练习 第8页的说一说和第9页的练一练。 六、作业布臵 1.第9页实践活动。 2.找找身边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解决。 板书设计: 动物聚会 一共有多少个胡萝卜? 4×3=12(个)

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3×6=18(个) 一共有几只小松鼠? 3×2=6(只) 一共有几只小鸟? 3×3=9(只) 一共有几只小动物? 3×7=21(只) 教学反思: 依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结合自己的备课思路上完了这节课,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还有很多遗憾之处: 1.本节课在解决问题的教学环节中,还带有“集体作业”的倾向,即一个学生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后,老师就问“谁能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一个学生站起来接受挑战,另一个学生站起来补充,他们顺利地把问题解决了,就以为全班同学都会了。这种“集体作业”的教学方式容易造成课堂教学表面顺利的假象,其实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并没有获得独立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如果让学生在草稿本上各自尝试列式解答,让其接受挑战;最后再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反馈、订正那就更好了。 2.如果这节课时间充裕,可以让学生在“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让学生感受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课堂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课后做些小调查,写成一篇数学日记或画一幅数学画。再与其他学生交流,这样学生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将更深刻些。 《数松果》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学 科 学 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数松果》教学设计 数 学 授课班级 2.4 张绪 授课时数 时 间 一课时 2011.10.28 渭南市实验小学 设 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第三册教材第二单元第10~11页内容。 乘法口诀是我国小学生提高计算能力的有趣的工具。5的乘法口诀作为学习乘法口诀的起始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并具有数数技能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应切实学好。教材创设“数松果”的现实情境,通过轻松的、自然地情景引导学生自觉投入学习活动,主动探索、体会5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教材设计的5 的乘法口诀的练习丰富多彩,既有学生喜欢的游戏,也有他们力所能及的问题解决。 学情分析: 由于二年级的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喜欢动手操作。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采用形象与逐步归纳相结合来组织教学。但是学生对本节课还是比较熟悉。

学习目标: 1.掌握5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进行计算。 2.能应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必要性,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策略: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为基础,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和实践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的有效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无论是教师的积极引导,还是多媒体课件的直观、生动呈现,在教学中我都在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教学情景,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将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形式来训练学生的数学能力,使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掌握《5的乘法口诀》的知识,并加深同学之间的友谊。 教学重点: 掌握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理解口诀的含义会运用。 教学资源: 教师: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预 习 案 环节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精讲点拨 自主预习我能行 自 5+5+5+5= 5+5+5= 学 3+3+3+3+3= 9+9= 质 【设计意图】通过对连加的复习,加强学生对乘疑 法意义的理解。 研 习 案 一、创设数松果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知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是丰收的合 季节,农民伯伯收获庄稼,果农收获果实,那么小松作 鼠也是收获累累的,我们看,(课件出示情境图。)

探 提问,你看懂了什么? 究 二、提出问题,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图,提出问题。 (1)看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猜猜小松鼠可以怎么数呢? 请同学们帮小松鼠数一数?怎样数,才能又对又 快呢? 【添加】:学生说一说数的方法 (2)看图,聪明的小松鼠用什么办法来数的?5 个5个地数。 (3)为什么5个5个地数?这样简便。 精 5个5个数数。把下面把表格填完整吧。(课件学 出示) 训 次1 2 练 数 松510 果总数 2.编制口诀。 出示图2 3 15 4 20 5 25 6 30 点拨: 让学生算一算、说一说。学生可能会用5个5个地加,也可能会用乘法口诀直接计算,如果学生用加法计算,就用上一节课学的乘法意义,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乘法算式上来:如果学生直接用乘法计算,就让学生说一说乘法的意义,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乘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 检 (1)(出示课件一个松果)这是几个松果?用测 几来表示? 矫 (2)(出示课件一行松果)这是几个松果?是正 几个几?怎样用乘法算式来表示? 1×5=5 5×1=5(1个5);除了可以说是1个5,还可以说是几个几? 5个1。怎样用乘法算式来表示? 1×5=5 5×1=5。 (3)(出示两行松果)这是几个几?(2个5)你能列算式吗? 2×5=10 5×2=10 还可以表示几个几?5个2 (4)(出示三行松果)要求三行一共有多少个松果?该怎样列式? 3×5=15 5×3=15。 (5)师生共同总结方法。 想一想,我们按照什么方法学习的?看图说图意、列乘法算式、总结出口诀。

【修改】: (6)你能用把其余的算式写出来吗? (7)学生在组内进行,教师巡视。 (8)逐一汇报。 (9)5的乘法算式有什么规律? 【设计意图】知识的引入体现了由易到难的规律,五个五个的数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还能为下面编制口诀打下基础。 3.编排口诀、记忆口诀 (1)读算式1×5=5说口诀。引导学生做三个,剩下的学生自己编。(扶放结合) 点拨: 让学生独立完成,老师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同时选择典型事例展示,使学生加深理解口诀的由来,通过展示让(2)读口诀。 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口诀的规律,有9句,小在前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大在后写而且口诀是大写的。一句口诀2个算式有一性。 个是一个。前后相差5个,可以帮助记忆。 【修改】:(3)比一比,赛一赛 开火车游戏,看谁说的最好 由任意学生站起来说前半句,全班齐对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己编织5的乘法口诀,完成后又鼓励学生找出口诀中的规律。既能加强记忆,学习过程也能更加生动有趣。 践 习 案

1.生活中可以利用5的口诀解决的问题。 如:一只手几个手指2只手---- 一面旗两面旗有几个五角星等,生活中处处有的,要善于观察运用。 2.填数说口诀:(课件出示) 3×5= 5×5= 4×5= 7×5= 9×5= 3.看口诀写算式: 二五一十 三五十五 五九四十五 五五二十五 拓 4.完成书上第三题,独立完成后说一说你是怎么展 想的,为什么要这样填。 延 5.第四题,看图列算式。说图意后说一说运用的伸 口诀。 6.思考题:(拓展练习) 把下面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你一定行): 4+4+4+4+4=()x() 0+0+0+0=( ) x( ) 8x4+8=()x( ) 7x5-5=( )x( ) 三、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检测 1.1分钟试试能够完成多少。 2.完成书上第二题,写出得数后说一说你用的是哪一句口诀。 板书设计: 5的乘法口诀 1个5 1×5=5 一五得五 5×1=5 2个5 2×5=10 二五一十 5×2=10 3个5 3×5=15 三五十五 5×3=15 4个5 4×5=20 四五二十 5×4=20 5个5 5×5=25 五五二十五 5×5=25 6个5 5×6=30 五六三十 6×5=30

7个5 5×7=35 五七三十五 7×5=35 8个5 5×8=40 五八四十 8×5=40 9个5 5×9=45 五九四十五 9×5=45 教学反思: 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有以下几个特点: 1.体现数学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我充分运用主题图,让学生观察、思考,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他人合作交流,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 2.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我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探索5的乘法口诀的规律上,使学生在真正理解口诀含义的基础上记忆和应用,为后续的学习做好方法的准备。 3.讲完新课后我觉得在口诀记忆方法上不够灵活多样,孩子们对口诀记忆不够熟练。 在今后教学工作中,我将扬长避短,多向身边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来弥补自身的缺失,力争使自己教学的工作再上新台阶。、在练习题设计上量过多,导致题没讲完,拓展题没讲到,非常遗憾。 《需要几个轮子》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学 科 学 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需要几个轮子》教学设计 数 学 渭南市实验小学 授课班级 2.7 授课时数 一课时 2011.9.18 设 计 董琳娜 时 间 教材分析: “需要几个轮子”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6~17页的内容。教材创设“需要几个轮子”的问题情境,探索三轮车的数量与它们轮子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填表表示探索的结果;再根据表中的数量关系,列乘法算式,编出3的乘法口诀,这个过程是要学生经历的。学生已有学习5和2的乘法口诀的经验,这些经验能够增强他们学习3的乘法口诀的自主性,提高学习效率,体验成功,获得自信。日常生活中的数数,5个5个地数或2个2个地数是常见的,3个3个地数比较少,所以学生对3的乘法口诀比较陌生,因此教材特别强调了“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此外,还要注意到练习的安排,不仅要包括新学内容,还要包括前面已学过的乘法口诀的巩固和应用。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经过一年的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他们能从教师出示的图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有条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也具有一定的互评意识。全班学生学习数学普遍感觉轻松、愉快,上课思维活跃,勇于回答问题。在一年的小组、同桌讨论学习中,大多数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都有所提高。

学习目标: 1.结合“需要几个轮子”的具体情境,经历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交流活动,体会记忆的策略,培养数感。 3.会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法问题。 教学策略: 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以小青蛙贯穿始终,并以学生喜欢的轻松活泼的形式引出数学问题,并设计了连贯的数学问题,由浅入深,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从生活中的问题中学习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 编制3的乘法口诀,掌握3的乘法口诀会用3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用乘法口诀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 教师:多媒体课件、乘法口诀卡 学生: 练习本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预 习 案 环节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精讲点拨 点拨: 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提供给我们的数学信息。注意学生在叙述中的表达以及有用信息的利用。 自主预习我能行 1.情境图中说了一件什么事? 自 2.你能将情景图中内容联系起来编成一个故事学 么? 质 3.熟练背诵2,3,5的乘法口诀。 疑 【设计意图】大声读一遍课文能够扫清所有不认识的字,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研 习 案 合 作 探 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坐过三轮车吗?今天我们一起探索三轮车与车轮之间的数量关系,学习“3的乘法口诀”好吗?(板书:3的乘法口诀) 二、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1辆三轮车有3个轮子,2辆三轮车有几个轮子呢?3辆呢?……9辆三轮车有几个轮子呢?(评析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联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

精 学 的积极性。通过设问,激活学生思维与探索的欲望。) 1.画一画、说一说。 同桌能互相说一说“2辆车有几个轮子吗?3辆车呢?……9辆车呢?” 【设计意图】通过“画一画”的活动,让学生建立三轮车与轮子的图形表象,通过“数一数”“说一说”进一步感受“三轮车有几辆”与“轮子有几个”之间的对应关系,发展学生的数感。 2.填一填,议一议。 (1)“填一填”,将下面的表格填完整。 (2)“需要几个轮子”的答案,都可以从这张表 点拨: 全班汇报交流时,着重引导学生感受两点:①轮子随着车辆的增加而增加;②每多1辆三轮车就要增加3个轮子。 点拨: 请同桌同学互相交换课本,互相检查,再读一读,看口诀编得顺不顺口。然后展示一位学生所编的乘法口诀,让大家再读一读。 训 格中找到。究竟需要几个轮子,取决于有几辆三轮车。 练 (3)小组讨论一下,从这张表格中能发现什么规 律。 【设计意图】用表格表示数值的对应关系,具有 直观性,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数值对应的变化规律, 有助于培养数感。 3.利用表格,编制口诀 (1)利用“表格”,独立完成“试一试”的第2检 题。 测 (2)乘法口诀会帮助我们做乘法运算,所以要把3矫 的乘法口诀记牢。 正 4.介绍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好办法。 (1)同桌讨论。 (2)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强调利用知识内在联系加强记忆的方法,也是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点拨: 在全班介绍交流时,特别要提倡或肯定利用知识的内在联系来加强记忆的方法。如,“三五十五”记得牢,它加个3是“三六十八”,减个3是“三四十二”;十个三是三十,减个3就是“三九二十七”等。 践 习 案

三、巩固应用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7页,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和第2题。 2.现在用“练一练”的第3题。 3.请大家都来欣赏第17页的“数学故事”,谁看懂了这个故事,并愿意说给大家听? 【设计意图】“数学故事”不仅增添了数学学习内容的趣味性,而且打破了学科本位,加强了数学与拓 语文学科的联系与综合;把做人的道理寓于数学故事展 的情节之中,是实现新课程多元目标的一项举措。 延 四、总结升华 伸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谁愿意来说一说? 【设计意图】低年级不布臵笔头练习作业,但要把课堂学习自然地延伸到课后,教师可以恰当地布臵一些家庭学习任务,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与家长的沟通与互动,让家长了解、关注孩子的成长和进步,并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或反馈给老师。 板书设计: 点拨: 帮助学生理解了故事的情节及意义后,再让小组合作解决淘气买书时遇到的数学问题:淘气买书应付多少钱?淘气还给书店多找给他的钱是多少? 需要几个轮子 1×3=3 2×3=6 3×3=9 3×4=12 一三得三 二三得六 三三得九 三四十二 3×5=15 3×6=18 3×7=21 3×8=24 三五一五 三六十八 三七二十一 三八二十四 教学反思: \兴趣是第一老师\创设情境是激发兴趣最有效的方法.于是在新课引入时,我这样设计的,出示主题图,用猜想激活课堂.猜想,指猜测想象,有神秘感,最易激发学生奇思异想.小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猜\能开放思维空间,诱发学生自觉地未知世界的无穷探索,碰撞出创新火花,因而借助猜想,挖掘学生潜能,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一把金钥匙.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具有充分创造的通道.为学生提供比较充足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尽量发挥创造潜能.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意义建构过程,既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以感受成就与成功.

《可爱的小青蛙》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学 科 学 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二单元《可爱的小青蛙》教学设计 数 学 渭南市实验小学 授课班级 设 计 2.1 张绪 授课时数 时 间 一课时 2011.9.8 教材分析: “可爱的小青蛙”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第18页至第19页)。它是学习了2,3,5的乘法口诀之后安排的一节综合练习课。教材设计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饶有趣味地熟练应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并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经过一年的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他们能从教师出示的图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有条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也具有一定的互评意识。全班学生学习数学普遍感觉轻松、愉快,上课思维活跃,勇于回答问题。在一年的小组、同桌讨论学习中,大多数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都有所提高。 学习目标: 1.进一步巩固2,3,5的乘法口诀,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2.使学生熟练应用2,3,5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和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策略: 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以小青蛙贯穿始终,并以学生喜欢的轻松活泼的形式引出数学问题,并设计了连贯的数学问题,由浅入深,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从生活中的问题中学习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熟练掌握乘法口诀,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难点: 熟练应用2,3,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 教师:多媒体课件、乘法口诀卡 学生: 练习本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预 习 案 环节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精讲点拨 点拨: 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提供给我们的数学信息。注意学生在叙述中的表达以及有用信息的利用。 自主预习我能行 1.情境图中说了一件什么事? 自 2.你能将情景图中内容联系起来编成一个故事学 么? 质 3.熟练背诵2,3,5的乘法口诀。 疑 【设计意图】大声读一遍课文能够扫清所有不认识的字,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研 习 案 合 作 探 究 精 学 训 练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1.看图说图意。小蝌蚪找妈妈 (1)学生看图思考。 (2)点学生说图意。引出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小朋友把小蝌蚪放到水池里,但小蝌蚪们找不到妈妈了。 (3)请同学们用连线的方式帮助小蝌蚪找妈妈。(分四人小组交流讨论,大家用到了哪些口诀。) (4)请同学们在黑板上演示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把写有算式的小蝌蚪卡片送到小青蛙的旁边,然后集体交流活动过程中用到的口诀。 2. 比一比 请同学们看到书上的“比一比”,看图思考,你小蝌蚪们都长大了,变成了青蛙了,他们要进行一场比赛,看谁先游到对岸? (1)活动规则:两个小组同时比赛,每组四人,每人做两题,先排队,做完的同学后退,后面的同学接上。 (2)比赛开始。 点拨: 在小蝌蚪找妈妈这道题中,既有乘法算式也有加法算式,教师指导学生根据乘法与加法的关系,从图中找出哪个乘法与哪个加法表示同样的意思,然后根据2、3的乘法口诀 (3)评选取优胜小组。 算出他们的结果,然后与 【设计意图】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学代表结果的青蛙连起来。 生要爱护动物,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让学生参与到 活动中,真正体验到知识的巩固过程。 检 3.引入第三个问题青蛙吃害虫。 测 (1)看书“算一算”,请同学读题,然后请同矫 学独立完成。 正 (2)全班交流,黑板上写出正确答案,集体订

正。 践 习 案 1.算一算 4×3= 2×5= 3×6= 5×5= 8×3= 2×8= 9×3= 7×2= 3×3= 2.应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教材第19页“练一练”第2题的教学楼有点拨: 拓 多高? 学生在做第二题教学展 延 伸 (2)第19页第3题)小熊买玩具汽车。 小熊:“3张5元,1张10元。” 小象:“正好。 这辆玩具车多少元? 3×5=15,15+10=25。) (3)教材19页第4题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好地掌握知识。 板书设计: 可爱的青蛙 楼有多高时,教师要指导学生看楼上的窗子来确定楼有几层。 2×6 3×3 2×7 4×3 8×3 9×2 5×2 3×2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巩固和应用前面已学过的乘法口诀的练习课。本课的主题情境与练习第1题,是熟练乘法口诀的口算练习,练习第2题至第5题是解决问题。教材中口算题一共34道,在本课中每个学生独立口算了其中几道呢?是不是太少了点?这节课用在“蝌蚪找妈妈”与“接力赛”的时间不少,但每个学生的有效练习却很少,这类练习的组织方式不宜提倡。 至于解决问题的练习,是否应先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呢?如果对练习题中的问题解决,都采取班级讨论、集体解答的方式,就会掩盖学生在个体独立思考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或障碍,课堂表面上可能很顺利,但真正有成功感的学生恐怕不

多。所以,应该让学生先做,碰碰钉子也无妨,然后再针对学生遇到的障碍或提出的问题,进行全班或小组交流。 《小熊请客》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学 科 学 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二单元《小熊请客》教学设计 数 学 渭南市实验小学 授课班级 设 计 2.2 王华 授课时数 时 间 一课时 2011.9.18 教材分析: 《小熊请客》选自北师大出版社二年上册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的第六课时.4的乘法口诀。它是在学生学习了5、2、3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在这里用“小熊串红果串请客”这一情境入手,引导学生自觉经历用4连加的过程,为编4的口诀做准备。在推导4的乘法口诀时,采用实践探索法,让学生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学得有亲切感。在交流总结时,引导学生总结出口决特点。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2、3、5的乘法口诀的学习,已经有编制口诀的经验,因此自己编制出4的乘法口诀应该不是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采用实践探索法,让学生感知知识形成过程,发扬教学民族,让学生体验成功,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学习目标: 1.知道4的每一句乘法口诀的含义,较熟练记住4的乘法口诀。 2.结合“小熊请客”的具体情境,经历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掌握4的乘法口诀。 3.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 本节课在学习《小熊请客》时,我有效利用主题图,创设了小熊生日的情景,用红果子做成冰糖葫芦招待客人,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红果子来摆一摆,有较高的趣味性,学生乐于接受,使数学学习更加生活化、情境化,拉近了学生与生活之间的距离。 教学重点: 知道口诀的意义,并正确熟练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口诀的意义,【修改】:并正确掌握4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应用。 教学资源:

教师:课件、口诀卡片、材料卡片。 学生:铅笔。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预 习 案 环节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精讲点拨 自主预习我能行 1.认真观察主题图,看看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点拨: 自 问题? 预习主要从复习旧知学 2.按要求数数:四个四个数从4数到36;并且看入手,让学生复习数数的质 图列出加法算式。 疑 3.在家长的帮助下尝试编制4的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 先观察主题图,再列一列加法算式,然后四个四个数一数,能够为学习4的乘法口诀做好充分的准备。 研 习 案 合 作 探 究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你从情景图上看到了什么?发现了那些数学问点拨: 题? 教师应适时指导:一学生自由回答自己的发现。 串冰糖葫芦需要4个红教师适时引导:每4个红果做成1串 冰糖葫芦,果,其实也就是( )个( )。 一共做成了9串,用了多少个红果? 【设计意图】创设了“小熊请客”的教学情境, 使数学学习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具有趣味性,学生喜 欢学、愿意学。 二、探索口诀,解决问题 1.数一数 : 2.看图说一说:每串有几个红果?小熊串了几串 呢? 点拨: 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可能会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数数,不必强调改用哪种方法,指实际的操作中让学生自己来体会和发现。 方法,从中感知每次增加4的规律,理解口诀的生成过程,为新知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同桌两人数一数,思考回答:每串有4个红果, 小熊已经穿了9串了…. (1)请4人组成1小组试一试! (2)找两个小组汇报自己的方法,并说一说。 (3)相互评一评。 精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他们成为学 学习的真正的主人,适当的鼓励自己,也是一种增强训 自信心的好办法。

练 3.填一填: (1)将数的结果填写在表格中。 (2)填好的小朋友,请你想一想,你是怎样知道 答案的? 方法多样化:4个4个的数。 先用口诀算出2、3、5串有多少个,再用加、减 法来算出其它的个数。 检 用乘法算式。(板书算式) 点拨: 测 …… 在填写的过程中引导矫 (3)自主研究,尝试编制4的乘法口诀(遇到学生观察,每次增加了几正 困难可在小组内交流)。 个?也就是4个4个的来 根据乘法算式,和以前的经验,自己编制4的乘数数。 法口诀。 (4)根据学生情况进行适时的引导。 【设计意图】动手实践是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也是重要的方法,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和数一数学具,充分感知4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体会到数学存在于生活中。 三、编制口诀 (1)汇报学习过程,说说是怎样推导4的乘法口诀? (2)说说4的乘法口诀有和特点? 相邻两个口诀之间相差4. (3)说说你认为4的乘法口诀哪几句难记?你是怎么记的? (4)活动:小组合作边摆4边形边记口诀。 【设计意图】记忆口诀理解是前提,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点拨: 学生汇报自己编制的口诀,教师进行板书,并让学生进行观察,口诀中应该注意的字的写法。千万不能忘记“十”。 践 习 案 拓 展 延 伸 四、 巩固练习 【修改】: 1.“比眼力”比赛 师:现在小熊想带大家逛一逛它的家,聪明的小猴发现了两处跟今天的新知识有关的地方,一处是排得很整齐的花坛,一处是写有一首小诗的石壁,你能

从这两个地方发现今天所学的数学问题吗?(课件出 示图片) (1)一共有几朵小花? (2)怎么列乘法算式呢? 4×6=24(朵)或6×4=24(朵)口诀:四六二十 四 点拨: (3)第二图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呢??? 要求学生认真读题,【设计意图】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增强学生对认真审题,读懂题意,再口觉记忆的兴趣。 动笔做题。 2.练一练,第1题 不过一会儿,其他客人也都到了,小松鼠,小狗 和刺猬,他们带来了许多漂亮的气球,可一进门,气球都飞起来了,你们能帮助小动物们找到属于自己的气球吗? 学生在书本上连一连 小兔(12)的气球是:6×2;3×4;6+6; 小松鼠(24)的气球是:3×8;4×6; 小狗(18)的气球是:9×2;3×6;6×3;9+9; 刺猬(20)的气球是:10+10;5×4。 五、课堂小结 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结题:对于有规律排列的物体,我们学会了横着数和竖着数;发现这两种数法算式虽然不同,但结果相同;明白了相同加数的个数较多时,用加法表示太麻烦了,应该找到一种更简单的方法。 六、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中本课的练习。 2.看看身边有什么物体是有规律摆放的,你会用今天学到的方法数一数、算一算吗? 板书设计: 小熊请客 【修改】 1×4=4 一四得四 2×4=8 二四得八 3×4=12 三四十二 4×4=16 四四十六 5×4=20 四五二十 6×4=24 四六二十四

7×4=28 四七二十八 8×4=32 四八三十二 9×4=36 四九三十六 教学反思: 《小熊请客》中,利用主题图,我创造了小熊生日,有红果子做成冰糖葫芦招待客人,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红果子来摆一摆,有较高的趣味性,学生乐于接受,使数学学习更加生活化,情境化,拉近了学生与生活之间的距离。由此我想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更重要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认知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我要抓住学生活动的兴奋点,按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喜欢听的、喜欢看的实情、实物、实事入手,采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场景、比赛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兴趣,激发自主探索的欲望,发现问题,自主学习。

《回家路上》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学 科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二单元《回家路上》教学设计 数 学 授课班级 2.3 授课时数 时 间 一课时 2011.9.20 设 计 周粉鸽 学 校 渭南市实验小学 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综合应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练习课。教材从“小动物们放学回家”这一生动活泼的情境入手,展现了许多数学信息,引起同学们学习的兴趣。采用“你问我答”的教学游戏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对以看图讲故事的形式呈现图中的信息很感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他们用学过的2~5的乘法口诀来解决图中的问题,提高了解题的能力。同时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培养了有条理地表明自己看法的能力。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在数学游戏的方式下会主动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乘法口诀,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能力目标:提高根据题中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说明自己想法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利用数学游戏的方式激发学习兴趣,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策略: 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已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以及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删去了复习旧知这一环节,把以往以知识技能为主线改变为以数学活动为主线,创设生活情境引发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问题意识。教材用一些小动物放学回家的画面展现了许多数学信息,采用\你问我答\的数学游戏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根据题意提出问题,并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熟练运用口诀,根据题意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资源: 教师: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预 习 案 环节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精讲点拨 自主预习我能行 1.列式计算。 (1)2个8的和 (2)2和8的和 (3)2个4相乘 自 (4)2个4相加 学 (5)3乘6 质 2.一句口诀可以写几个乘法算式? 疑 3.给一个数,说出你想到的口诀。 12 24 4 【设计意图】熟记乘法口诀,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研 习 案 一、引入练习 1.看主题图 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点拨: 提醒孩子观察要按一定的顺序。 点拨: 列式计算时,要注意:一个意义可以列出两种乘法算式。

合 题吗?教师随机贴卡片。 作 (1)船上有几只小动物? 探 (2)河里有多少条鱼? 究 (3)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4)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多花? (5)岸上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 …… 点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能力,调动学语言表述要完整。 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试做练习 1.合作解决: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大家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解决的问题最多。 2.汇报交流: 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过程,说出你解决了哪些 精 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学 3.全班评价: 训 解决问题多的小组奖励一面小红旗。 点拨: 练 【设计意图】小组之间开展解答比赛,易调动学在合作时,小组长做 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好分工,督促每一位组员 检 测 矫 正 4.全班练习: 教师提问,学生看图抢答。 5.你问我答: 同桌两人合作,一问一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熟悉、巩固、应用乘法口诀。学生积极地利用和改造已有的生活经验,经历数学的再创造,树立自信,获得成功。 三、巩固练习 1.快速接龙游戏:[出示口算题卡](23页练习1题) 积极发言,教师巡视,注意观察学困生的表现。 在学生汇报时,一定要倾听孩子的语言表述,及时表扬。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进一步巩 固乘法口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学习数学的快点拨: 乐。 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2.看图填空:(23页练习2题) 观察。 请把所有的乘法算式写在你的本子上。 3.开启动物之门:(找新家。)(23页练习3 题)

【设计意图】渗透“学有用的数学”的课标理念。 践 习 案 四、拓展练习(出示题单) 1.选择。 (1)小红每天看5页书,看了3天,( )? A、共看多少天? B、共看多少页? C、还要看多少天? (2)振兴小学举办书法展,( ),每班交5张,二年级一共要展出多少张书法作品? A、全校有5个班 B、二年级有70人 C、二年级有6个班 (3)有3盒月饼,( ),一共有多少块? A、又买来8块 B、吃了8块 C、每盒8块 【设计意图】题有一定的难度,要让学生先弄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再进行选择。 2.同学们植树,每隔4米种一棵,从第1棵到第5棵相隔多少米? (5棵树,有4个间隔,每个间隔是4米,用乘法口诀四四十六) 3.王师傅家住六楼,他从一楼到三楼要走40级台阶,那么他从一楼到六楼要走多少级台阶? 4.生活中的应用。 我们已经学会2、3、4、5的口诀,你觉得学口诀有用吗?你能举出生活中用到口诀的例子吗? 【设计意图】遵循“多样性、灵活性、开放性”原则,给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不同的人保证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练习总结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快乐吗?为什么 六、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回家路上 船上有几只小动物? 4*4=16(只)河里有多少条鱼? 3*4=12(只)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5*3=15(只)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多花? 2*6=12(朵)岸上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 3*3=9(只) ?? 拓 展 延 伸 点拨: 提醒孩子想:一楼到三楼,有两个楼层,共40级台阶,每个楼层是20级,从一楼到六楼,共5个楼层,要走5个20级,一共是100级。

教学反思: 《回家的路上》一课是在学习了2、3、4、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安排的一节练习课,是对2、3、4、5的乘法口诀的巩固与疏理,我顺利地完成了本课时的教学任务,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会主动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了乘法口诀,能正确熟练地计算,提高了根据题中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了有条理地说明自己想法的能力。利用数学游戏(抢答、搬新家)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教学中能突破重难点,学生基本能熟练运用口诀,会根据题意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决问题,其中学生提出有创意的问题包括:图中一共有几双小鸟的眼睛?一共有几个书包?一共有几只船桨? 但在一些教学环节中,我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学生写出数学问题并解答,然后展示这一过程中,如果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地把作品带到台前展示给大家看,一定会比现在的我逐本代拿的效果更好。又如,在“搬新家”的数学游戏中,如果能够更合理地安排小动物的家,如大象住一楼,乌龟住一楼,小鸟住顶楼,这样一定会令学生感到更亲切、更有趣。 另外,作为一名低年段的教师,我还应该使语气更亲切,语句注意儿童化,还要多带笑容,多与学生互动与交流,使课堂气氛更融洽,使学生更爱学习数学。 《看一看》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学 科 学 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三单元《看一看(一)》教学设计 数 学 渭南市实验小学 授课班级 设 计 2.7 董琳娜 授课时数 时 间 一课时 2011.9.27 教材分析: “看一看”(一)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所要观察的是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教材要求从情境入手,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探索和交流中,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出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而且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从不同位臵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进行辨认,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后继学习从正面、侧面和上面三个方向观察物体打基础。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城区。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说话有条有理。这节课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类课。学生已经学会从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本课在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上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所提供的情境,让全体学生参与观察和探索。

学习目标: 1.在观察简单的物体活动中,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通过观察让学生体验:从不同位臵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不同,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3.认清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教学策略: 创设“数铅笔”的情境和用动画演示计算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思考—讨论——动手操作——进一步证实”的过程,认识较大的数,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重点: 站在不同的位臵观察物体,进行体验。 教学难点: 正确辨认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教学资源: 教师:课件。 学生:图片、小正方体若干、玩具.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预 习 案 环节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精讲点拨 自主预习我能行 自 1.学生回忆.认识了哪些物体? 学 2.出示正方体、长方体学生说说已知的相关知质 识。 疑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研 习 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课件演示老师配音(笑笑、淘气和机灵狗看到 的大象样子不同。 合 2.智慧老人提出问题:这是怎么回事呢? 作 【设计意图】逐一呈现他们看到的图象,从而引探 入新知。 究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体验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 状是不同的。 (1)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一个位

臵坐好来看你前面的纸箱,互相说一说你坐在什么位臵看到的箱子面是什么颜色的。(学生活动) (2)汇报。 【修改内容】 (3)小组内讨论一下不停地交换位臵观察,你从中发现了什么?。(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4)考眼力:淘气看到大家学得这么棒,有些精 不服气,想考考你们的眼力,接受挑战吗? 学 看谁能快速的找出第几幅图是谁看到的。(见课训 本第26页“连一连”) 练 2.体验站在不同的位臵看物体,最多只能看到三 个面。 (1)通过观察活动,同学们已经发现站在不同 的位臵看纸箱,所有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请你猜一猜 看,站在不同的位臵最多能看到纸箱的几个面? (2)我们以小组来活动,验证一下刚才我们猜 检 测的看到纸箱的几个面是否正确?(学生活动) 测 (3)汇报。你站在什么位臵?看到几个面?为 矫 什么?(A、一个面……B、两个面……C、三个面……) 点拨: 正 【添加内容】 (4)亲自体验:请你走到角的位臵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学生活动) 3.认一认:正面、侧面和上面。 (1)自学长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修改内容】 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有自己的名字,答案就在书上的第26页,但是我没有看懂,聪明的小朋友们,你可以教教我吗?你们现在看到的(绿颜色)的面(正面),你知道叫什么吗?依次揭示上面和侧面。(这个呢) (2)变换摆放长方体的位臵,分别指出它的正面、侧面、上面。 (3)课件出示长方体纸箱: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现在看到的长方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分别是什么颜色的?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改变了以往教师单一 传授的局面,注重了学生学习的过程以及长方体有六个面在一侧看到的只有三个,每一个面与其他四个面相连,只有一个与它不相连,而是相对的。

情感态度的体验 践 习 案 三、一起来游戏 1.游戏一: 指出这个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学生活动) 2.游戏二: 用手中五颜六色的长方体玩一个猜颜色的游戏。(如:你的正面是红色,上面是绿色,你猜,下面是 什么颜色?) 3.游戏三: 机灵狗、笑笑、淘气看到的礼物各是什么形状 的?教科书第29页第3题。 4.游戏四: 猜猜看(出示美丽的学校照片):判断是从正面、 侧面还是上面拍摄的。 5.游戏五: 点拨: 小小摄影师:看到别人拍的照片如此漂亮,你是语言叙述规范性的指不是也想亲自拍拍照片?老师来做个照片中的人物,导 你来当个小小摄影师如何?不过我有个要求:我想要 一张我侧面的照片,那你应该站在什么位臵拍摄?要我的背景呢?…… 四、小结 这节课上到这里,就要结束了,谁能说说你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看一看 从不同的位臵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教学反思: 1.学生的空间不能纸上谈兵,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观察活动,获得切身的体验。在片断一中,让学生体验从不同位臵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但是由于学生太多,到前面观察讲台的只占了一小部分,体验不够充分。课后,如果继续轮流观察就更好了。 2.小组内的观察要求不够明确,学生的理解与要求不一致。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体验:在不同的位臵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可能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物体的三个面。由于学生多不好组织,我采取把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拓 展 延 伸

精 学 训 练 1.交流分的结果: 2.猜每只小猴子可能吃几个呢?你是怎么分 的? 3.还有别的可能吗? 【设计意图】每个学生都要动手操作,参与到随 意分桃子的过程中。并交流分的结果,感受随意分答 案的多样性。 4.体会平均分的必要性。 点拨: 出示两只猴子一只分到7个桃子,一只猴子分到强调同样多、一样多。 1个桃子的情景图, 让学生观察两只猴子的表情,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自然会回答:有的高兴,有的不高兴。 这时师追问:怎样分2只猴子都满意?同位讨论。检 汇报。在汇报的过程中,择机板书:同样多、一样多 测 【设计意图】提出明确的问题,怎样分让两只猴矫 子都满意呢?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去体会平均分正 的必要性。 5.同桌合作、扮演小猴分桃,要求每人分到的一样多。 学生活动。 学生演示自己分的过程及结果,并说一说是怎样分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扮演角色,更能抓住二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关键是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来体会平均分的分法的多样性与答案的统一性。 6.老师小结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别: 8个桃子分给两只猴子,可以一份1个,一份7个,也可以……最公平的做法就是每份分的同样多,把一些物体,每份分的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板书)。比如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4个(边说,边在黑板上画图表示)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操作的活动感受到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别,对于平均分有了操作经验。 7.通过小猫分鱼,指导学生完成由操作水平上升为表象水平。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尝试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分鱼的过程和结果。从而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促点拨: 要求:8个桃子分给两只猴子,每只猴子要分的同样多! 点拨: 把些物体分成相等的几份,叫做平均分。 点拨: 提醒学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用符号来代替实物或卡片,把平均分的过程表现出来。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进学生的思维水平向表象水平发展。 践 习 案 三、反馈练习,巩固新知 1.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理解的平均分。 2.学生独立完成:小狗分骨头 3.出示习题的1、2、3题! 让学生思考:怎样能很快的知道有几双筷子? 拓 展 延 伸 【修改】: 点拨: 4.思考题(第5题)。 运用平均分的最佳方先小组讨论“一半”表示什么。 法来分物体。 独立用小棒摆一摆,填一填。 集体交流反馈。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会了哪些内容? 这节课中,你觉得自己表现最出色的是什么地方? 在学习过程中,你碰到过困难吗?你是如何对待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来谈一下收获,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在课的末尾让学生来评价学生,培养学生去欣赏别人的意识。 五、应用与实践。 同学们学的真棒,回家和爸爸、妈妈做一些平均分东西的游戏。 【设计意图】把课堂的内容延伸到课外,能更好的巩固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 分桃子 1 2 3 4 8 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 7 6 5 4

教学反思: 一、故事吸引,在活泼气氛中引发兴趣 孩子是听故事长大的。我根据主题图从童话故事“猴宝宝分桃子”导入课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状态中,提出问题“小猴吉吉和利利他们可能吃到几个桃子呢?”激发学生思维。并以此为情节,对各环节进行串联,适应低年级孩子的特点,孩子们都沉浸在故事中,使得教学过程充满童趣,为学生主动探索创设了良好的外部情境。 二、关注探究过程,实现自主体验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要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必须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自我发展。本课的教学力求遵循知识发展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践,“摆一摆”“分一分”“圈一圈”“连一连”,体会了“一样多”“平均分”的含义,经历和体验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加深了对“平均分”的体验和感悟,真正使学生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实现了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的目的。

《分糖果》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学 科 学 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糖果》教学设计 数 学 渭南市实验小学 授课班级 2.6 授课时数 时 间 一课时 2011.10.25 设 计 董琳娜 教材分析: “分糖果”是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第3课。此前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对小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经验。“把20块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是本节课承上启下的实践活动,通过具体操作及与同伴交流,进一步感受分的策略的多样性、合理性;还要“把你分的过程在表中记录下来”,为“把100根小棒平均分给小组的小朋友”提供分步完成的经验与策略。实际上,从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实践活动中要获得的是试商的经验。 学情分析: 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感到新奇,纪律性较好,在平时的活动中表现出较强的合作意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大数目的平均分可能有过经历,但没有系统的数学思考过程。在学生对平均分有一定的经历和认识的基础上,要继续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实际操作,亲身经历、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与策略的多样化。在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经验不足,需要教师的有效组织和引导。

学习目标: 1.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2.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培养学生通过估算选择适合的解决策略,让学生获得“试商”的初步体验。 3.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策略: 教师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服务,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体验的时间和空间。加强训练生与生之间的评价。 教学重点: 让学生充分感受分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通过估算优化平均分的过程。 教学难点: 如何将数目较多,不能一次分完的物体进行平均分。 教学资源: 教师:课件、圆片、小棒、表格1、表格2(每组1张),每桌一袋豆子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预 习 案 环节 自 学 质 疑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我能行 1.把1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 )。 2.20个苹果,每盘分4个,能分( )盘。 【设计意图】大声读一遍课文能够扫清所有不认识的字,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研 习 案 一、分糖果 (一)情境导入,引出问题 师:小明的家里来了五位小朋友,他拿出20块点拨: 合 糖想分给他的小客人们, 怎么分最公平呢? 由公平一词,学生马作 (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探 1.用5个小圆片代替5位同学,用20根小棒代究 替20块糖果, 2.先自己动手分一分,摆一摆。并把你分的过程 记录到表格里。 3.填好表格的同学请你把你的表格贴到黑板上, 如果你发现黑板上已经有和你同样分法的表格就不上就想到了要平均分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掌握学生的不同分法。 (为了方便学生观察,老师要把贴在黑板上教师精讲点拨

精 学 训 练 检 测 矫 正 用贴了,就在这种方法的下方,你用粉笔画个对号就的表格放大) 可以了。 4.全班交流分的过程。 (三)过程小结,评价引导 还是集体的智慧大呀!同学们想了这么多的方法帮助小明来分糖果,小明心里一定很高兴。 1.假如你就是小明,听到大家给你介绍了这么多的方法,你想选择哪一种呢? 【设计意图】学生在阐述选择方法的同时,就再一次体会到不同方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同时在交流 点拨: 在学生叙述理由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分的次数,让学生感悟到,分的次数越少,解决问题就越快。 点拨: 中,学生原有的方法结构就发生了重组。 如果有的学生选择了2.小结。 不是自己刚才的分法,教分完后,分的结果是一样的。同学们想到了好办师要追问:为什么小明没法,用乘法口诀来帮助分,发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选这种方法? 真善于思考。 二、分小棒 (一)估计数量、口述方法 刚才同学们帮助了小明解决了分糖的问题,下面 我请同学们帮老师整理小棒。 老师左手里握着10根小棒,请大家再看我的右手里的小棒,请你估计一下,我的右手里大约有多少根小棒。 同学们能够有根据的猜测,真好。如果把我右手里的50根小棒平均 装到5个口袋里,怎么分? 50根小棒平均装到5个口袋里,每袋装10根。那么老师现在只有4个口袋,要把50根小棒平均装在4个口袋里该怎么分呢? 请大家先估计一下,每袋大约可以分到多少根? 点拨: 引导孩子感觉5和50之间的关系 大部分学生可以估计到每人分到10根以上的(二)小组活动、提升能力 小棒 把50根小棒平均分装在4个口袋里。 1.要求:1、先分工(记录、发言、负责分、监 督) 2.讨论后再分。边分边说分的过程,(第一次每 人分几根,用去几根,还剩多少根,第二次每人几 根??)边记录。 小组活动,师巡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g8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