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更新时间:2024-06-19 23:2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名词解释

1、体育心理学:研究人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2 、锻炼心理学;是对参与和坚持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因素进行研究,主要探讨身体练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3、运动心理学;是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

4,体育心理学的多维性;体育心理学是一门包含多钟学科的研究和实践领域,包含心理学的许多传统科学,如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以及其他学科,这些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都能一不同角度解释身体练习中的心理问题并可以加以利用,同时也促进了体育心理学学科的发展。

5体育活动:指有计划、有规律、重复性的,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能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6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只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7体育能力:具有一般能力的特征,又是一种特殊能力,是由知识技术技能和智力构成的一种个性身心品质综合体。

8、体育兴趣——是指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

9、体育习惯——是指特定的情境刺激(场地、时间、器材、指导者等)和个体体育参与活动之间经练习和重复而形成的稳固联系。

10体育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特定的体育学习情境中,为了达到体育学习目标而对学习步骤与学习方法所做的优化组合与精巧安排。

11、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指那些有计划、有规律、重复性的,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能为目的的身体活动,如慢跑、举重等。

12,一般体育能力;指从事各种体育活动都具备的能力。

13,特殊体育能力;指从事专门体育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又称专项运动能力,因体育项目的特点不同而各不相同。

14、体育团队——是指由共同的目标联系在一起的人群的聚合(教、学、运协同活动)。 。

15.特殊运动能力:从事专项运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又称专项运动能力。 16.运动表象:是指在运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动作形象和运动体验。它是反映某个动作技能在一定时间、空间和力量方面的特点。

17、运动兴趣:指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18运动归因: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运动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11、运动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11、运动表象:是一种不需外部刺激直接参与,在头脑中对人体的一切感觉(视觉,听觉,触觉,本体感觉等)经验进行再现或重构的心理过程。

7、运动动机:推动学生参与运动学习与身体锻炼的内部心理动因。

⒔①直接动机指向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的内容、方法或组织形式等当前、直接特征的动

②间接动机指体育活动可能带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延迟、间接结果的动

② 成就动机是一种较高级得社会性动机,是指个体积极主动的从事自认

为重要或有价值的活动,并力求达到完美、取得优异成绩的心理倾向。

9运动损伤: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称为运动损伤。

9.运动技能的干扰:是指已掌握的运动技能对新技能的形成和掌握,产生消极的影响,阻碍新技能的形成和掌握。

10、心智技能 ——心智技能(intellectual skill)又称为智慧技能或智力技能。它是一种借助于

内部语言在人脑中进行的认知活动方式,如默读、心算、写作、观察和分析等技能。{心理技能训练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练习者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施加影响的过程} 11、心理状态——是指人在一定时间内心理活动的综合表现(动机、认识、情绪、意志、注

意等特征)。

7、 心理健康:指在智力正常的基础上所形成的良好的个性心理特质和稳定的情绪表现,是一种能够有效处理内外关系的良好状态。 8、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或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

6.心理建设——是指通过教育及各种措施和专门性活动,使人的心理品质按照期望的模式

更完美的发展。 9、心理技能训练:就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对大脑进行专门化训练,以达到强化心理技能、培养特殊心理能力的目的。简言之,心理技能训练就是有系统、持续化的心智或心理技能的练习。

⒗心理技能:是通过练习形成的能影响个体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的心理操作系统。 ⒘专门化心理技能:通常指适合于某一专项所必需掌握的心理技能。

33系统脱敏训练:又称交互抑制法,是一种以渐进方式克服神经症焦虑的技术。利用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的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 19、生物反馈训练:又称“内脏学习”或“自主神经学习”,是通过生物反馈达到控制生理变化指标的变化或维持这种变化的过程。

5、归因训练:指通过一定的训练程序,使个体掌握某种归因技能,形成比较积极的归因风格。

23、模拟训练;也称为比赛模拟化训练或比赛适应性训练,是指在训练中模仿比赛条件,用于运动员演练技术、战术和比赛应对策略的一种训练方法。

24、表象训练;是人们有意识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表象,对技术动作或运动情景进行回顾、重复和丰富发展,从而唤起运动感觉,强化肌肉本题感觉,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调控能力的方法和过程。

25、暗示训练;是指利用语言、手势、表情以及其他刺激,采用间接、含蓄的方法,对训练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施加影响的过程。

21、渐进放松训练;是利用全身各部位肌肉的紧张和放松,并辅以深呼吸和表象来调控人们紧张的一种训练方法。

13,练习曲线;是表示一种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绩效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10、团队社交吸引力:每一个团队成员就团体对其接受程度及社交关系的感知。

12、动力定型:由于大脑皮层有系统性活动的机能,能够把这些刺激有规律地协调成为一个条件反射链索系统,这就是动力定型。

13、高原现象:个体练习成绩的进步并非一直上升,有时会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

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

理状态和行为。

16、特质焦虑:是指不同个体在焦虑倾向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差异,属于个性心理的特征部分。

17、状态焦虑:是一种在强度上有变化、随时间而波动的短暂情绪反应。 18.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 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6.运动焦虑:是学生在训练和比赛中,对当前的或预计到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情境具有担忧倾向。

22、生物反馈;是利用仪器将机体内的心理生理过程有关的某些生物学信息进行有选择性的处理,以视觉或听觉的方式显示给人们。

22追加反馈:指动作执行后所获得的信息是凭借外力和外物对于动作结果所外加的信息。 22、绩效反馈:运动后提供的有关运动操作特征的外部反馈称为绩效反馈。 4.攻击性行为:是指以故意伤害他人的身心健康为目标的,有外显的语言或身体动作的行为。 20、工具性攻击:是指由期望得到奖赏所引起的,并通过强化而局限在一定条件下的攻击性行为。

19,敌意性攻击;是指由攻击者的愤怒而产生的.具有使人受伤害的意图和引起他人痛苦的攻击性行为。

5.状态攻击性:是指一种暂时的攻击行为状态,一般来说,状态攻击性行为的持续时间与被激怒的强度有关。被激怒的程度越强,状态性攻击行为持续时间越长。

23系列性技能:在这个连续体的中间是系列技能,运动操作是由一组不连续技能连接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新的,更复杂的技能动作,大多数技能都属于这一类。

24技能迁移:已经形成的运动技能对掌握另一种技能的影响称作运动迁移。

24.动作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26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以外的有利于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全部心理因素的总称。 28成就动机:个体积极主动地从事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活动,并力求达到完美、取得优异成绩的心理倾向。

29目标定向:是一种重要的动机变量,它是指个体参与某一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取向。 8、目标设置;是指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技能水平,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所达到的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步骤、策略和时间安排。 30锻炼成瘾:是指对有规律的锻炼生活方式的一种心理和生理依赖。

11锻炼的坚持性:是指一个人在锻炼的过程中,养成有规律的,有持续性的锻炼习惯。 31随意后注意:是在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着自觉的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一种特殊的注意形式。

3,反应时间;指从刺激的出现到第一个反应开始间所经历的时间间隔,又称反应时或反应的潜伏期。

17,领导;为了实现预定目标,采用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方法,率领.引导.指挥.协调和控制被领导者完成预定任务的一种活动过程。 18,领导者;指实施领导过程的人。

21,道德认识,亦称道德观念,是由道德知识.道德信念和道德评价功能几个方面组成。 10、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26、任务凝聚力;是指团队成员为达到特定的任务而在一起工作所做出的努力程度,它是与完成团体目标和成绩指标相联系的。

27、社交凝聚力;是指团体成员之间彼此喜欢和彼此愉快地交往的程度,它涉及友谊、社会支持和人际关系等影响因素

13团体凝聚力:为团体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或为了满足成员的情感需要,团结在一起,保持一致倾向的动态过程。

14体育团体凝聚力:体育教师和学生之间或教练员与队员之间彼此吸引,共同追求某一目标或分担团体目标的动态过程。

21.系统脱敏疗法;又称交互抑制法,是一种以渐进方式克服神经症焦虑习惯的技术。 12主观幸福感:是描述个体目前体验到的幸福程度的综合性指标,是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进行的整体性评价。

7跑步者高潮:在跑步过程中出现愉快轻松的感觉,通常会突如其来的出现,这对有规律的锻炼者来说是一种很普遍的体验,我们称之为。

4、自我效能;指一个人在特定情境中从事某种行为并取得预期结果的能力,他在很大程度上指个体自己对自我有关能力的感觉。

9.心身疾病:是指主要或完全由心理和社会因素引起的,但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的疾病,也称:“心理生理疾病。它是社会评价与个人的自尊需要的关系的总的反映。 7、心境——是指延续时间较长且在强度上比较缓和的情绪状态,

5.气质: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23.表象:是一种不需要外部刺激直接参与,在人脑中对人体的一切感觉经验进行再现或重构的心理过程。

14、应激:人类和动物在经历和体验某种过度情境时产生的那种心理和生理的过程称之为应激。

15、志趣: 是乐趣与志向的结合,是推动人实现远大理想目标的迷恋性的、最稳定的动力倾向,是学生获得好成绩的最宝贵的心理动力。

6⒉.团队:是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 13、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信息的指向和集中。 4.交往:意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和物质品的交换。

10.自尊:也称自尊心或自尊感,就是尊重自己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容许被人歧视、侮辱。

27.个性:在进行某种运动技能的操作时,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操作方式

1.后象:当刺激停止作用后,在短时间内感觉仍不消失的现象,是神经兴奋留下的痕迹,故又称“感觉残留”。

2唤醒:是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10、迁移:人们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知识,可以影响另一情境中知识的学习,这种学习之间相互影响的现象叫学习的迁移。

11、流畅体验;是一种理想的内部体验状态,它来源于人们的生理需要或心理需要的满足。 ⒐协变性原则(归功于内,归错于外) :一个人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常常根据别人完成同一项任务时的成绩来解释或预测,即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外部的原因;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不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内部的原因吗,这种现象就被称作协变性原则。31.果断行为是指在商定的规则之内、无伤害他人的意图,为达到目标,全力以赴、积极拼抢的行为。

3.内部表象:个体想象自己完成动作过程中肌肉的感觉和情绪的反应体验。

可以说人与人之间的一切直接和间接的相互作用,都超不出信息沟通和物质交换的范围。 12.间接动机:是指学生的动机指向于体育活动可能带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滞后、间接的

结果。

2、现代社会——是指以工业发展为标志,经济、政治、科学技术和文化生活高度发展的社会。

4、专门化运动知觉——是通过运动训练,形成的高度分化的运动知觉。

5、自我暗示训练——是指利用语言等刺激物对学生的心理施加影响,并进而控制行为的过

程。(分积极与消极暗示)

1. 陈述性知识 :是指动作的术语、要领、原理、规则等知识,它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达和

用谈话法或书面的方式来测定的。

3.挫折忍受力:指个体遇到挫折情境时能摆脱其困扰而避免心理与行为失常的能力,亦即个体经得起打击或挫折的能力。

简答题

一;原则

1.简述体育心理训练主要应遵循的原则。

答:1.自觉自愿原则。2.一般要求与个别对待相结合原则。3.支持以恒原则。4.结合体育活动实际原则。5.保健性原则。

4、体育活动中有效目标设置的原则

答(1)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设置目标(2)根据明确、具体、可测量且容易以观察的目标(3)设置既有挑战性又有可实现性的目标4)设置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目标(5)既要设置目标又要提供反馈(6)应尽量设置技术动作完成目标,而不是结果目标(7)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目标

9.目标设置的原则有哪些?

答:1.设置技术表现的目标。2.设置具体而明确的目标。3.设置现实而又具有挑战性的目标。4.设置短期与长期相结合的目标。5.设置个人与集体相结合的目标。

3、体育教学训练中进行目标设置的原则有哪些?

答: ①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设置目标②设置明确、具体、可测量且容易观察的目标③设置既有挑战性又有可实现性的目标④设置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目标⑤既要设置目标又要提供反馈⑥应尽量设置技术动作完成目标,而不是结果目标⑦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目标

二;哪些;什么

1.体育教学中的反馈形式有哪些?

答:社会性评价、象征性评价、客观性评价和标准行评价 1. 体育运动中的特殊情绪体验包括哪些?

答;1、高峰表现——超水平发挥。2、流畅体验——忘我的地投入于活动中体验本身就是乐趣和享受,并有运作的控制感。3、跑步者高潮——体育锻炼快感。

34、体育团队领导者应具备那些心理条件?

(1)应该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远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 (2)要有丰富的经验和足够的专业认识,及卓越的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良好的个性、稳定的情绪、敏捷的思维和决策果断等。

3.提高团队凝聚力的途径有哪些?(依个人删减)

答:首先,团队的目标任务必须尽量与个人目标相一致,使其成员觉得实现自我目标的最佳途径是实现团队的目标。并且不断完成任务,取得成绩提高技术水平,满足个人和团队的各种需要。其次要培养成员的团队意识·荣誉感和责任感,团队的目标·任务应对成员有一定

的压力。另外,要使团队成员间应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尽量克服和缓解团队内存在的矛盾与冲突,最好是在矛盾与冲突的萌芽状态就加以解决。团队的领导者应有一定权威,能使成员信任,让成员觉得有关明的前途,也有助于提高团队的凝聚力。

25、心理的敏捷主要表现哪些方面?

①视觉搜索快;如:对手与同伴的位置 ②预测快;如:球的落点

③决策与反应选择快;如:快攻与反跑 ④始发动作快;传出神经支配肌肉收缩,爆发性取决于速度与力量的结合效应,如:起跑。 ⑸完成动作快;协调,适宜有效地支配身体完成动作,如:在最短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动作。

6.教育运动心理学主要研究哪些问题?

答:教育运动心理学领域主要探讨运动技能的学习和记忆过程,通常也称信息加工;研究和应用提高动机水平、调节情绪和感觉状态、降低焦虑程度和矫正不良思维内容等的方法。教育运动心理学与运动教育学和动作技能学习等学科有很大关联。

5.体育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哪些问题?

答:在体育心理学中受到研究的社会心理问题主要包括领导理论和风格,心理学对教练有效工作的影响,影响团体凝聚力(团体共同的感觉)和团体动力学(团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因素,观众特性(如规模、评价的角色、观众与运动员之间的关系等)对运动表现的影响,攻击性,影响解释心理特征和行为的文化因素,以及性别对影响运动表现的一系列心理和行为因素的作用。

4.举例说明什么是体育活动中的目标设置?

体育活动中的目标设置,是指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技能水平,确定在一定的时间内所要达到的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的具体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步骤、策略和时间安排。举出具体实例。

⒍为什么要设置既有挑战性又有可实现性的目标

答;一个好的目标应该既有一定的难度,又是可实现的。目标最好是学生需要经过较大的努力才能达到的水平。只有这样的目标才具有挑战性,才能够激发学生的运动动机。吐过目标太容易完成,血色很难过就体验不到挑战性,无法激发学习和锻炼的动机,相反如果目标碍难,学生反复努力,仍然达不到这一目标,就会使学生产生挫折感,怀疑自己的能力,使其动机水平降低,甚至放弃努力。这就要求教师在给学生设置目标时,既要掌握学生身体发育规律,和各项的运动特点,还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自我评价。

1.什么是本体运动感知觉?本体感知觉包括哪些部分?

答;本体运动感知觉:指运动者对自身各部分运动和位置变化的感知,是运动者综合运动觉、平衡觉、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信息,经过分析加工后获得的复杂知觉。 种类:本体运动动作感知觉:如躯干的弯曲、伸直,四肢动作,头部位置改变等。 本体运动形态感知觉:如直线运动、曲线运动、运动幅度等。

本体运动方位感知觉:如运动的空间方向,向左右、前后、上下等。 本体运动时间和速度感知觉:如时间长短、间隔、运动节奏、运动速度、加速减速等。 本体运动用力感知觉:如用力大小的感知、阻力等。

4)什么的习惯性无助?对习惯性无助的教育措施?

答;习惯性无助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措施;1对青少年要以鼓励为主.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2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目标导向;3通过归因训练来提高自我效能感;4创造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 5),什么是倒U形假说?

答;倒U形假说是人们在唤醒水平与操作成绩关系的研究中讨论得最多的理论。倒U形假说认为,由昏昏欲睡的低唤醒水平到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以前,随着唤醒水平的提高运动表现也将随之向着好的方向改善。当唤醒水平超过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以后继续向高度兴奋方向发展,唤醒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将导致运动表现的逐渐恶化或成绩的下降。一般说来,中等程度的唤醒水平对运动表现最为有利。

6.什么是动作技能的正迁移?关于动作技能的正迁移,有哪些理论解释?

答:已经形成的动作技能,对另一些新技能的形成发生积极的影响是正迁移。

关于动作技能正迁移的理论解释有;1共同因素说2概括化迁移理论3关系的迁移理论

39、运动员在赛前有那些心理状态?哪种状态最适宜比赛的需要?为什么?

(1)A、赛前过分激动状态 B、赛前淡漠状态 C、赛前盲目自信状态 D、战斗准备状态

(2)战斗准备状态 是 最适宜比赛的需要。

(3)因为,即最佳赛前竞技状态。能使心理活动处于较高水平,增力情绪占主要优势,潜在能力得以发挥,是创造良好比赛成绩的理想状态。表现为心理与身体自然协调,动作轻松,运用自如,无焦虑感和恐惧感,有强烈的创造欲和表现欲,以旺盛的精力等待即将来临的激烈比赛。

4.体育心理学的多维性含义是什么?

答:体育心理学是一个包含多种学科的研究和实践领域,包含心理学的许多传统学科,如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以及其他的学科(Anshel,2003)。这些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都能从不同的角度解释身体练习中的心理学问题,并可加以应用。同时,也促进体育心理学学科的发展。

2.本书取名为“体育心理学”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

答:本书取名体育心理学,具有几个方面的考虑:首先,本书所讲的“体育”是指广义的体育,包括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因此,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其次,虽然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特别是体育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这三个学科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尚未完全独立,甚至名词使用上也未作严格的区分,互用概念的现象比较多见。第三,考虑到目前我国体育专业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未来工作的需要,因为他们绝大部分将从事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体育教育工作,具体涉及到体育教学、课余运动训练和竞赛、健身锻炼等领域中工作,体育心理学包括这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对他们未来的实际工作大有帮助。

三;分类

8.运动技能的分类

答:1连续性技能和非连续性技能;2闭锁式技能和开放式技能;3小肌肉群运动技能和大肌肉群与动技能 5.动机的分类 答:(1)生物性和社会性动机及物质性和精神性动机(2)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3)缺乏性动机和丰富性动机(4)无意识动机(5)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 9、心理技能训练的种类

答:1目标设置训练;2放松训练;3表象训练;4注意集中训练;5自我暗示训练;6模

拟训练

10、运动技能迁移的种类

答:两恻性迁移;语言_运动迁移;运动向运动迁移 11.目标的分类

答:长期的目标与短期的目标;具体的目标与模糊的目标;现实的目标与不现实的目标;任务定向的目标与自我定向的目标 12注意的分类

(1)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2)外部注意和内部注意 14运动表象的分类

答:内部表象和外部表象;模仿式表象;情景表象和动作表象 ⒐运动兴趣的分类

①根据体育兴趣内容可以分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 ②根据运动兴趣的倾向性可以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③根据运动兴趣的广泛性可以分为广泛兴趣和中心兴趣

④根据运动兴趣的深度、范围和稳定性可以分为有趣、乐趣和志趣 28、多维焦虑理论将竞赛焦虑分为:

答;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三个方面

①认知状态焦虑是指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即刻存在的主观上所认知到的对某种危险或威胁情境的担忧。它是由对自己能力的消极评价或对比赛结果的消极期望引起的焦虑。

②躯体状态焦虑是指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即刻存在的对自主神经系统的激活或唤状态的情绪体验,是直接由自主神经系统的唤醒所引起的焦虑

③状态自信心是指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运动员对自己的运动行为所抱有的能否取得成功的信念。

48、攻击性行为的分类

答1敌意性攻击2工具性攻击3特指性攻击4状态性攻击

四;影响

4.凝聚力对团队成员个人产生哪些影响?

答:1.有助于队员个体心理状态的改善。2.提高对自己运动经历的满意度。3.进行合理归因。 9),环境因素对体育团队凝聚力的影响

答;1团体规模;2合约责任;3外界的压力;4团队成员相处时间的长短等 30、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有何影响?

体育锻炼不仅能提高身体机能,增强体质,而且能培养人的个性、增强自信心、克服自卑感、激励人努力奋进、顽强拼博、勇于竞争、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人“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35、目标设置对练习者的心理有何影响?

(1)将注意力和行为引向活动任务的重要方面(2)调动积极性,提高练习质量(3)促使练习者为完成目标而设计和执行新的学习策略,解除枯燥感,提高挑战欲和成就动机(4)有利于短期努力和长期努力

五;特点;优点

5.简述良好的体育动机结构具有哪些特点?

答:1.社会性动机与个体性动机相结合,以社会性动机为主导。2. 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相结合,以内部动机为主导。3. 间接性动机和直接性动机相结合,以间接性动机为主导。 10.体育教学中的非言语交往的特点是什么? 答:从信息沟通的角度看,非言语信息沟通与言语信息沟通联系紧密,但又有其不同的特点。1.信息的多渠道传输。2.交流具有连续性。3.真实可靠性。 3.简述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及体育活动的特点。

(1)体育教学活动的特殊性 体育教师心理上的紧张、体育教师的生理负荷大、体育教师在户外进行活动(2)体育教师必须了解自己的工作对象3)体育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4)体育活动的竞赛特点 3.攻击行为的特点有哪些?

答:1.以一种外显的行为为标志。2.是有意识的、故意的,受动机支配。3.其结果是直接造成对他人心理或身体上的伤害。4.通常伴随着愤怒的情绪或敌意的心理。 1、运动兴趣的特性:

答(1)运动兴趣的倾向性(2)运动兴趣的广泛性(3)运动兴趣的稳定性(4)运动兴趣的效能

2.体育态度的特点?

答;1)体育态度是后天获得的(后天性)2)体育态度指向一定的对象(对象性) 3)体育态度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稳定性)4)体育态度是一种内在结构(内在结构性) 3.简述体育课上经常采用的“三向”交往类型的优点。

答 1.交往的多层性。2、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性。3、体育教学形式的多样性。4、体育教学气氛生动活泼。5、有利于因材施教 1.体育教学的特点?

特点:实践性、紧张性、竞争性、公开性、协同性和集体性等。 3.体育习惯的特点 答:(1)后天性(2)稳固性(3)指向性(4)省力性

3习得性无助个体的主要心理特征:1、自我效能低2、消极思维3、情绪失调4、人际关系不良。

16体育团体凝聚力的特征:A成员之间有高度的相互吸引力B对团体的有关问题采取共同的态度。C团队组织得好能理解和接受成员的需要,相互关心,相互协助。 ⒉团队的特点

答① 成员之间相互依存②成员之间相互协调③团队以实现共同目标为主要任务④团队成员对团队的成败负有责任。

38、凝聚力高的体育团队有何主要特征? A、成员之间具有高度的相互吸引力; B、对团体的有关问题采取共同的态度; C、组织结构发展得好(理解、协调) 39、动作技能学习过程中的特征

1运动技能是后天习得的2动作技能的学习从意识向无意识过渡3动作技能的程序化4动作技能的自动化5能量消耗的节能化 6觉察错误能力的逐步提高 27、倒U型假说特点

1唤醒水平适度了,运动的变现力就最高

2唤醒水平低于适度值,则运动表现力随着唤醒程度的提高而提高

3唤醒水平高于适度值,则运动表现力随着唤醒程度的提高而降低 4唤醒水平与运动表现成倒U型关系

24、比较积极性锻炼成瘾者与消极性锻炼成瘾者的特征 积极性锻炼成瘾人能够控制锻炼的行为 消极锻炼成瘾的人容易受锻炼行为的控制

1、简述青少年初期的学生和运动员在认识能力上有哪些心理特点? 答:(1)思维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理论性,开始出现辩证性。 (2)思维具有更大的组织性和深刻性。 (3)思维具有独立性和批判性。

46、说明运动技能形成各阶段的心理特点及教师的职责? 1、初步形成阶段(认识) ①学生心理活动特点:

通过视觉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利用听觉接受教师的讲解,再进行模仿练习。学生的注意范围狭窄、动觉感受性差,神经紧张,动作不协调以至出现多余动作。 ②教师应做:

多做示范,突出动作重点。对复杂动作,要注意分解后再完整示范,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清晰、完整的动作表象,对学生不能要求过高、过严、切勿过多强调动作细节,注意加强保护与帮助以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提高学习兴趣。 47、相应的神经、气质类型有何特点??

①兴奋型胆汁质:外向,易冲动,极易处于激动状态。精力充沛、好动、急躁、缺乏耐心、敢闯、好斗、自尊心强、冒失粗心、轻率、自制力差,热情、勇敢、主动性强、有时很顽强。 ②活泼型多血质:外向、活泼、乐观、易受感动、但难持久,见异思迁、适应能力强、善交际、兴趣广泛、工作能力强,轻率、缺乏毅力、耐力,不善于控制自己的内心活动。 ③安静型粘液质:内向、沉静、沉默、不易激动、不善交往、表情含蓄、安详,认真踏实、有耐心,坚韧、自制力强、动作迟缓、望板,有时显得冷淡、保守、不尚空谈,善于从事有条理和持久的工作。

④抑制型抑郁质:严重内向、平静、不善交际、冷淡、多愁善感、忧心忡忡,顺从、脆弱、谨慎、畏缩、古板,容易惊慌失措和分心,情绪体验深刻、细腻、持久,善于体察别人不易发现的问题。

45、简述小、初、高中生的体育兴趣特点。

(1)小学生:天生好动,对体育有着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具有“玩”的特点。

(2)初中生:有着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但易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上的成熟,使男女生的体育兴趣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男生喜欢运动量大,灵活性高,竞争性强的运动项目,如:足、篮、田、武等,而女生则偏爱姿态优美、韵律感强的项目,如艺体、健美操等,对脏、累的项目最反感。

(3)高中生:高中生的体育兴趣趋于稳定并带有明显的选择性(如:足、篮),但同时也显示出更大的不平衡性,特别是高三最明显,两个极端,一种是喜欢得不要命,另一种是毫无兴趣,无动于衷,男生喜欢具有挑战竞争项目,而女生的惰性增强,怕脏、怕累、怕苦、怕晒、怕出汗、特别怕长跑项目,处于消极状态。 16、体育习惯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①后天性;如:喜爱体育 ②稳固性;如:长跑(刮风下雨)

③指向性;如:首先指内心过程,如:游泳不会去长跑,其次指向满足习惯的要求, ④省力性。如:习惯已成为内部动力,而不是外力约束或强制,为此,所指向的目的即省力、

答:首先要提倡高尚的体育道德风尚,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树立典型,发挥榜样的力量;其次要 创造良好的比赛情境,形成适当的心理定势及舆论导向;要加强对运动员·教练员的教育管理,提高自身修养·培养良好个性,加强心理训练·提高适应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还要提高观众的审美能力和观赏水平,净化 赛场风气,严肃赛场纪律,严惩不道德的攻击性行为;加强赛场管理,采取必要措施,防患于未然;另外要使观众和运动员提高对挫折·失败的心理承受力,进行必要心理卫生和防御机制的学习与教育等。 14运动员损伤的心理康复方法:

A调整认知;B设置目标;C积极性思维;E社会支持;F掌握心理应对技能。 8在归因训练方法有:

1、团体发展法;2、强化矫正法;3、观察学习法 5对习得性无助学生的教育措施:

1、对青年少年要以鼓励为主,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2、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目标导向3、通过归因训练来提高自我效能感4、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 18团体凝聚力发张途径与方法:

1明确并认同团体目标与成员角色;2建立良好的团体规范;3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4积极开展体育竞赛活动。 8在归因训练方法有:

1、团体发展法;2、强化矫正法;3、观察学习法 38、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心理暗示的形式与方法

1自我暗示 2他人暗示 3表情和体态暗示4环境暗示5标志暗示6语调暗示 48、试述运动学习中学生胆怯心理产生原因影响及消除方法?

1、原因:a、学生的运动能力较差或身体状况欠佳b、所学技术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性c、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意志品质薄弱,缺乏自信心d、教师或同学的讥笑、羞辱e、教学中出现动作失误或伤害事故 f、场地、器材、设备状况不好

2、影响: ①心理上:失去信心,产生无能为力的“无助感”,导致忧心忡忡,神经过敏,思维狭窄,焦虑水平上升,注意力分散。②生理上:心率、呼吸频率加快,血压升高,脸色苍白、出虚汗,大脑皮层抑制扩散,原有的动力定型遭到破坏。 因上述原因,必然导致行为反应,出现反应迟缓,动作失调,四肢发抖,肌肉僵硬,手脚发软,影响学习效果。 3、消除方法: ①提高身体素质,发展运动能力②改进教学方法③激发学习动机④做好器材准备

41、举例说明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动作错误产生的心理原因及纠正方法。 心理原因:

(1)感知觉原因。如:掌握不好用力的时间、方向和大小

(2)思维过程原因。如:对动作技术的概念模糊不清,无法对动作环节的内在联系加以认识,从而产生技术动作的错误

(3)情绪情感的原因。如:厌恶、恐惧、过度紧张、焦虑、烦躁等

(4)意志品质方面的原因。如:自控能力差、不够勇敢、不够果断、不顽强等 (5)学习动机的原因。如:积极性不高、缺乏热情、不认真、敷衍了事等 纠正方法:

(1)发展学生的感知觉能力 (2)启发学生思维 (3)调控学生情绪情感 (4)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5)加强学、练目的教育

十二;意义;注意

1、学习体育心理学的意义? 答: (1)、从体育教学角度看:体育心理学研究体育活动中心理活动过程和心理状态的规律,揭示青少年学生和运动员身心发展的特征,这就为体育教学过程中合理的教学、训练措施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从面有效地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2)、从运动训练角度看:合理的心理技能训练有助于全面提高运动训练的效果。 (3)、从运动竞赛角度看:学习体育心理有助于提高运动竞赛成绩。 (4)、从运动选材角度看:学习和掌握体育心理学有助于科学地选拔运动员。 8),示范应注意的问题

答;1示范必须展示技能的最重要特征,既示范必须正确示范;2技能各部分间的相对稳定关系是示范教学传递的关键信息,既动作的协调模式;3同伴的示范更有利于技能的学习;4技能示范的时机和频率。

3、心理训练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预防为主,调控在先;(2)长期坚持,系统训练; (3)自愿参与,自觉配合;(4)与专项训练相结合; (5)用量化指标评定心理训练的效果。

2.学习体育心理学的意义:1、体育实践工作的需要:1)体育教学实践的需要:a、可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需要,这有助于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b、可以根据学生的差距,因材施教,区别对待c、可采用一些心理机能训练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和调节情绪状态d、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不高,动机不强、心不在焉、消极对待,可采用心理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动机水平e、帮助学生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2)学校运动队训练和比赛的需要2、体育科学研究的需要。 8.简述实施表象训练时应注意的问题并举例说明。

(1)练习前要进行表象训练的目的、意义和方法等教育。 (2)只能作为动作技能训练的辅助手段。

(3) 要长时间系统地进行训练并保证练习的质量以及与放松相结合。 具体举例说明。

40、针对中学女生的心理特点,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那些问题? (1)要利用多种形式向学生讲明体育锻炼的目的、意义 (2)加强体育卫生知识的讲授和宣传 (3)分散教材难点,突出重点

(4)适当增加基本舞蹈、健美操、艺术体操、集体舞等教材,满足她们的需要,提高她们的兴趣

(5)注意全面发展女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她们的意志品质 (6)要加强女生相互保护帮助的能力培养,

42、从心理的角度论述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在讲解与示范时应注意那些问题? 1、要让学生在心理上做好感知觉的准备。

2、充分利用心理学的感觉规律,突出观察的对象。

3、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示范与讲解。 4、教师的讲解、示范要相互结合。

十三;心里

10、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益:

1、对认知功能的影响。2、对情绪的影响:抗抑郁效能;降低焦虑的效能;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体育锻炼中的特殊情绪体验;3、对人格的影响:改变某些人格特质;对自尊心的影响。

11运动损伤发生的心理致因:

1、应激:应激源,生活应激和日常生活中的冲突;运动损伤史;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临场应激。3、应对方式;动机;人格;心理准备。 12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

将受伤的看做一种乐于接受的,借以解脱压力的方法; 将受伤看做引起别人注意同情的方法,试图经过显示自己如何对付痛苦和逆境来提高自我形象;因受伤而产生一种失落感,表现出悲伤、情况,并伴有紧张、恐惧、惊慌、愤怒、沮丧和焦虑等反应。 13运动员受伤后的心理反应大体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A否认阶段;B愤怒阶段,C许愿阶段;D抑郁阶段;E承认阶段 15心理康复目的:

消除运动员受伤后的心理障碍,使其走出阴影,促进其受伤机体的康复,只有把生理与心理康复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整个身心得到全面康复。 ⒈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① 体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学生,也包括教师。(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学生)

② 运动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运动员,也包括教练员。(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运动)

③ 锻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大众 。(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⒊体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理论和实践

⑴理论:揭示体育活动与人的心理(包括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点或品质以及心理健康)间的关系,揭示体育教学条件下动作技能的获得和发展的心理规律,以丰富普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有关方面的内容。

⑵实践:直接为体育课、课外体育运动和体育竞赛服务,即为有效地进行体育教学、锻炼和竞赛提供科学的心理学依据。

29、学生体育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心理原因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P242

答(1)体育学习动力不足(2)缺乏积极的情感体念(3)意志品质薄弱 (4)性格内向,缺乏自信

33、写出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形成的优化条件: 答1、教师的教学思想。(教与学关系)2、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技巧。(教学方法)3、创设多种具体的教学情境。(学习氛围)4、师生关系和谐度和教学集体的凝聚力。(严而亲切)

十四;关系

8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答:首先分析性格与气质的主要区别:第一,两者的心理基础不同。第二,在稳定性方面的不同。第三,在评价方面的不同。

两者的联系:性格与气质的生理基础之间密切相关,就气质对性格的影响来看,一,特定的

气质类型可以有力地促进某些性格特征的形成和发展;二,在性格的表现上,又涂有各自气质的特色。性格对气质有更大的更深刻的影响,一人的气质的动力特征,在被认为是优良的品质时,这种气质特征受性格的意志特征的制约,甚至变成与性格难以区分的品质;二,由于实践的要求和人的态度以及行为方式的作用,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和改造气质;三在良好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各种气质类型的人都可以培养成为具有积极性格特征的人。 29、三个维度关系

1由于认知焦虑的特征是将自己的的注意从与任务有关的线索转移到与任务无关的线索和社会评价上,当认知焦虑增加时,操作活动水平相应降低,两者呈线性关系

2当积极的成功期望增加时,自信心增强而且积极的成功期望对操作互动有明显的影响,故随着自信心的增强操作活动水平提高,两者呈线性关系 3以生理特征为主的身体焦虑与操作活动关系是倒U形的。 46、团体凝聚力与运动成绩的关系

1在那些强调任务凝聚力而不是社交凝聚力的比赛中,在那些强调相互配合而不是个人能力的互动项目中,团体凝聚力对运动成绩的影响更为重要一些。原因是这些项目或比赛对团体成员间有着更密切的交往和更高的成就动机的要求。当成员相互配合和相互支持的活动日益增加,在强烈的成就动机驱使下,整个团体的力量不断增强,自然容易获得更优异的运动成绩。

2取得优异成绩可能是提高团体凝聚力的有效途径。当体育团体在活动中达预期目标,并获得成功时,其成员体验到咧积极的情感,他们会更加认同团体的一致性,会更加遵守行为规范,以期在今后的活动中再次创造佳绩。因此,他们的凝聚力在此时也得到了发展。 3 成绩对凝聚力的因果关系更强。团队凝聚力并不一定是或得成绩的前因吗,,但目标的达到和成功的结果可以提高凝聚力的水平。

44、任务凝聚力和社交凝聚力的关系【p300】

任务能举例与社交凝聚力可以相对独立的发展也可以同时发展,当低水平的社交凝聚力影响了任务凝聚力的发展时,队员与队员之间或者队员与教练员之间由于缺乏信任和支持,他们做出决策及执行决策上会出现不一致的行为。最终导致比赛的实力

十五;异同;内容;重点;目的;区别;程序步骤

5.自生放松与渐进放松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注意高度集中于自我暗示语或他人暗示语·深沉的腹式呼吸·全身肌肉的完全放松。不同点:自生放松练习的程序主要是使全身各主要肌肉群逐渐产生沉重感和温暖感,以达到自然放松的境地;渐进放松练习的程序主要是先使某肌群紧张,再使其充分放松以建立肌肉紧张与放松程度的区分感觉。 2.简述暗示训练的六个步骤? 答:(1)使学生理解认识及其表现方式——语言对情感和行为的决定作用。(2)确定体育活动中经常出现的消极想法。(3)确定如何认识这种消极想法。(4)确定取代这种消极想法的积极提示语。(5)不断重复相应的对子。(6)通过不断重复和定时检查,举一反三,在生活中养成对待困难的积极态度和良好习惯。 4.简述体液说的基本内容?

答:公元前5世纪由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提出的,人体内有四种液体:血液生于心脏,黄胆汁生于肝脏,粘液生于脑髓,黑胆汁生于胃,血液在体液中占优势的为多血质,黄胆汁占优势的为胆汁质,粘液占优势的为粘液质,黑胆汁占优势的为抑郁质。 1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三个心理学的侧重点?

(1)体育心里学侧重研究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

点和变化

(2)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

(3)锻炼心里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体育心理的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都是围绕人从事身体练习活动中发生的心理现象展开的研究个讨论

三者共同点在于:1、研究对象都是参与身体活动的人2、研究的内容涉及从事身体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3、研究方法相同 41、生物反馈训练的目的:

就是为了使个体认知和使用不易被察觉到的生理过程,并使之能够被有意识地控制,最终让练习者在没有反馈的情况下,仍能够控制自身的生理反应,即实现自我调节。 49、攻击性行为与果断行为的区别

果断行为是指在商定的规则之内,无伤害他人的意图,为达目标全力以赴、积极拼抢的行为,在一些体育竞赛活动中,按照规则允许合理地使用体力和身体相互碰撞,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由于偶然或者意外因素的影响使对方受伤,不被认为是攻击性行为。必须强调的是,在运动中果断行为应当得到鼓励,攻击性行为应当及时制止。 36、系统脱敏训练三个程序:

肌肉放松训练、建立害怕事件层次和实践。

1.简述倒U型理论假说,并画图加以举例说明。

耶克斯—多德森的倒U型理论假说认为,高唤醒水平是顺利地完成简单运动任务所必须的;而精细的或复杂的运动任务,则要在低唤醒水平下才能顺利完成。 该理论假说对唤醒水平与操作成绩之间关系的预测是:在唤醒水平达到某一最佳点之前,操作成绩会随唤醒水平的升高而提高,但唤醒水平达到最佳点之后继续提高,则会造成操作成绩下降。

画图并举例说明。

2、改进提高阶段(巩固) ①学生心理活动特点:

学生通过反复练习,知觉趋于准确,注意范围增大,思维分析能力提高,注重动作细节、视觉被动觉代替,紧张多余动作消除,动作连惯协调,动力定型逐渐建立。 ②教师应做:

对整个动作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揭示动作的内在联系以及重点、难点,以加深学生对动作的理解。注重动作细节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以及动作间的连接协调,提高动作的节奏感,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完成动作。 3、熟练掌握阶段(自动化) ①心理特点:

学生完成动作主要依靠本体感受器的反馈机制来调整和控制,动觉控制已占主导地位,视觉控制作用降低,注意分配能力增强,如:有动作错误,能用意识加以调整、纠正。总之,动作熟练、优美,已达自动化程度。 ②教师应做:

要启发学生把心理活动指向准确而协调地完成运动技能、技巧上,提高动作质量,并通过加大运动量,增加练习难度以及比赛等方法,使学生的运动技能、技巧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并指导学生在运动环境变化时,能灵活应变或创造性的完成动作。

习或竞赛缺乏自信;与个性特点有关;对自身生理指标的消极评价。

引起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过度紧张的客观原因有:观众的数量和性质;社会评价;所从事的体育项目或竞赛的性质;赛对手的实力。

为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预防和克服过度紧张,体育教师应做到: (1)努力提高学生动作技能的熟练程度;

(2)对学生(或运动员)的期望不宜过高或过低;

(3)不断提高学生的运动自信心以及对教师(或教练员)的信任; (4)使学生(或运动员)学会独立地作好比赛的心理准备;

(5)使学生(或运动员)降低对比赛胜负的意识,使他们的注意力指向活动本身,而不是指向活动的结果;

(6)教会学生或运动员心理自我调节的技能。 十五.试述影响人们坚持参加体育活动的心理因素。

答:使锻炼者坚持参加体育活动并从中获得快乐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1)活动的目的。尽管成年人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健康。然而,有大量的研究指出不是为了健康的目的(如为了发展娱乐技能、加强人际交往、满足好奇心等等)可能更有助于个体坚持参加体育活动。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还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2)社会交往。个体坚持参加体育活动的另一重要原因是为了与他人交往或参与群体活动。布拉尼Brawley)1979年指出,个体之所以为群体活动所吸引,主要原因有群体认同、社会强化、竞赛的刺激性以及参与活动的机会。

(3)个人的能力。当一个人的能力能适应任务的挑战时,便会产生愉快感并全神贯注于该任务。如果任务缺乏挑战性会使人产生厌倦感;如果任务挑战性过大则会使人产生焦虑,甚至产生挫折感。这里,选择适合于自己能力的挑战性任务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4)自我效能。高自我效能者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更高,并且锻炼后有更积极的情绪反应。

(5)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影响着体育活动的心理效应,同时也影响着运动愉快感的产生。体育活动时的社会环境包括体育锻炼的指导者、同伴、观众等,来自同伴的社会促进是个体参加体育活动与坚持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之一。

除了上述的影响运动愉快感产生的因素之外,目标设置、个体兴趣以及与锻炼项目本身有关的因素也可能影响着运动愉快感的产生。

十六.在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正迁移、避免负迁移?

1. (1)加强对学生动作概念和动作原理的教学,进一步展开说明。

(2)要为迁移而教

向学生讲明不同动作技能中所具有的类似的运动模式,使学会运用所学过的动作原理,并用比较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区分两种动作技能中容易相互干扰的那一部分。

(3)要注意两种动作技能学习的时间间隔

要让学熟练地掌握了一种动作技能(至少掌握到80-90%)之后,再开始学习另一种动作技能。进一步拓展。

(4)要启发学生思维,提高他们对已有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进一步拓展。

十七、结合自己的运动实践谈一谈运动员比赛成功的心理条件? 答:(1)在比赛中,运动员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和许多因素有关。 如:体能、技术、战术水平、抗干扰能力以及教练员的指挥能力等等, 但运动员的心理因素对运动竞赛的成败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比赛成功

的心理条件有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比赛任务,确立良好的比赛动机 2)准确判断比赛形势的能力 3)强大的精神力

4)高度的适应能力和抗干扰的能力。 5)适宜的情绪状态 6)适度的激活水平

(2)结合自己的运动实践(略)

十八、结合术科的学习,谈一谈运动技能形成包括哪几个阶段?有哪些心 理特征? 答:(1)技能形成包括三个阶段即动作的认知阶段、动作的联系阶段 和动作的自动化阶段。在动作的认知阶段,练习者的视觉起主要作用、 动觉的感受性差、注意的范围狭窄、思维的作用不明显;到了动作的联 系阶段,视觉的作用减弱、动觉的感受性提高、注意的范围扩大、通过 思维分析动作的本质特征;到动作的自动化阶段,练习者注意范围扩 大,对动作本身的注意很少,视觉控制作用减弱,动觉控制作用加强, 能及时地发现和纠正错误动作。 (2)结合术科,举例说明。

十九、为什么说优秀运动员不可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 答:这是因为,第一,运动竞赛既是体力的竞争,也是脑力的竞争,强 烈的竞争性不仅要求运动员最大限度地发挥体力,而且要求他们最大限 度地发挥脑力,在体力和脑力方面的弱者必遭淘汰。这种要求反映到运 动训练中,运动员必须设法在体力和脑力两个方面寻求最大限度的发 展,才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异成绩。第二,对运动员进行智力测验的结果 也表明,高水平的运动员具有中等或中等以上水平的智商。

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优秀的运动员不可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的人。

二十、运动员赛前心理准备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预则立,不预则废”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说明

准备工作的重要性。运动员身体和技术、战术水平的提高,是经过长期艰苦训练而获得的。由于竞技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运动员能力之间的差异

日趋缩小,比赛中任何微小的因素,都可能对比赛的结果产生影响。重 大比赛中,运动员因心理准备不足而痛失胜利的例子不胜枚举。

赛前心理准备的主要目的是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和心理稳定性,消除可 能存在的心理障碍,形成最佳心理状态。赛前心理准备的应包括以下内 容:

(1)建立积极的比赛心理定向 (2)培养和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 (3)激发运动员良好的比赛动机 (4)调整运动员的唤醒水平 (5)帮助运动员制定好比赛方案

(6)教练员和运动员一起分析,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二十一、赛前有哪几种心理状态?哪种最好?为什么?

答:赛前心理状态有四种:赛前过分激动状态、赛前淡漠状态、赛前盲目自信状态、战斗准

备状态。

战斗准备状态最好。战斗准备状态也叫最佳竞技状态。因为这种状态的心理特征是精神与身体非常协调;思想高度集中,无抑制感;无焦虑感,动作轻松、自然,有创造感和表现欲。 二十二、运动员在比赛中对外界干扰怎么处理?

答:应主要从以正确认识为基础的简短的自我暗示着手,控制自己的情绪状态,如: ——对于观众的喧闹:对自己说:他们是为我加油,期待我打得最好! ——对于裁判的误判:误判不可更改,机会仍然存在,关键在我自己!

——对于对手获得临时性胜利后的喊叫:对自己说:这不是最后的结局,你有领先,我有机会,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同时还应将注意力集中于比赛的技术和战术上。

二十三、如何安排比赛前的模拟训练?

答:运动员在比赛中,由于竞争的激烈、对手、裁判、环境、观众记者等因素的存在,容易引起运动员精神紧张和动作失调。为减轻运动员比赛压力,可在比赛前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模拟比赛条件,提高运动员对比赛条件的适应水平,提高其在比赛中的抗干扰的能力,从而使运动员以一个比较稳定的情绪状态去投入比赛,所以,模拟训练也叫适应性训练。模拟训练有实战模拟和语言形象模拟两种。实战模拟如模拟对手的打法、到与正式比赛地气候相似的地点进行训练、观众观看或置身于观众轰鸣的音响之中等。语言模拟主要是利用语言和表象在头脑中描述未来比赛的情景,使运动员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起到实战模拟的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g4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