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学知识点总结

更新时间:2023-06-10 23:11:02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绪论

1、 安全的定义:安全是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态(包括健康状态)及其保障条件。

2、 安全管理的定义:安全管理是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进行的计划、组织、监督、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

第二章 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1、 事故的定义:事故是指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发生的一个或一系列非计划的(即意外的),可导致人员伤亡、设备损

坏、财产损失以及环境危害的事件。

2、 伤亡事故的定义:伤亡事故,简称伤害,是个人或集体在行动过程中,接触了与周围条件有关的外来能量,该

能量作用于人体,致使人体生理机能部分或全部损伤的现象。

3、 工伤事故的定义:工伤事故是指在生产区域中发生的和生产有关的伤亡事故。

4、 海因里希法则 海因里希法则的统计学意义:死亡、重伤、轻伤和无伤害的事故件数之比为1:29:300.

海因里希法则的意义并不在于具体的数值1:29:300,而在于指导人们:要消除重伤事故,必须从消除大量的无伤害事件着手。

5、 事故的基本特征A、事故的因果性:因果性是指某一现象作为另一现象发生的依据的两种现象的关联性。事故

是相互联系的各种原因的结果。在这一关系上看起来是“因”的现象,在另一关系上却是“果”的现象。

B、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偶然性:事故的发生包含着偶然因素。事故的偶然性是客观存在的,与是否明了现象的原因不相干。必然性:在人们的生活、生产中,危险、有害因素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绝对的。有因必有果,因此事故具有必然性。规律性:事故虽然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因其存在必然性,所以在一定范围内,用一定的科学仪器或手段,可以找出近似规律。C、事故的潜伏性、再现性和可预测性:

潜伏性:在生产活动中,导致事故发生的不安全隐患是潜在的,条件成熟时在特有的时间、场所就会显现为事故。系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发生事故并不意味着该系统是安全的,它可能潜伏这事故隐患,并往往会麻痹人的思想,从而酿成重大恶性事故。再现性:虽然完全相同的事件不会重复出现。但是同类的或同种因果联系的事故则会重复发生。可预测性:人们基于对过去事故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通过研究构思出预测模型,在生产活动开始之前,预测在各种条件下可能出现的危险及其防治措施。

6、 事故致因理论的基本思想及应用、

a、事故因果链锁理论的几个名称:海因里希因果链锁理论、事故因果链锁理论、海因里希模型或多米诺骨牌理论。

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一系列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及伤害与各原因相互之间具有连锁关系。

事故因果链锁过程包括如下五种因素:遗传及社会环境(M)、人的缺点或失误(P)、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H)、事故(D)、伤害(A)。

该理论对于安全工作的启发:该理论的积极意义在于,如果移去因果链锁中的任一块骨牌,则连锁被破坏,事故过程被中止。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要移去中间的骨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或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避免伤害的发生。

B、能量意外转移理论的中心思想:能量的不正常转移造成的。

C、轨迹交叉理论 轨迹交叉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伤害事故是许多相互联系的事件顺序发展的结果。这些事件概括起来不外乎人和物(包括环境)两大发展系列。当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各自发展过程中(轨迹),在一定事件、空间发生了接触(交叉)能量转移与人体是,伤害事故就会发生。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之所以产生和发展,又是因为受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7、补充内容 热能:火灾、灼烫 电能:触电 化学能:中毒、窒息

机械能: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各种爆炸

8、控制能量转移方法:替代(用较安全的能源替代不安全能源)、限制(用低能量的设备或工艺)、防止能量的蓄积(避雷设施、接地)、缓慢移动(减震设备、安全气囊)、屏蔽(防接触、机械传动装置防护罩、安全围栏、防护面具)、在时间和空间上把人隔离、信息形式屏蔽警告(警示标语、警示灯)

9、在管理活动中运用系统原理应遵循以下原则:动态相关性原则、整分和原则、弹性原则、反馈原则封闭原则。

10、运用预防原理应遵循以下原则:偶然损失原则、因果关系原则、3E原则(工程技术对策Engineering、教育对策Education、法制对策Enforcement)、本质安全化原则(本质安全化是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

11、3E原则具体内容:工程技术对策Engineering:即利用工程技术手段消除不安全因素,实现生产工艺、机械设备等生产条件的安全。

教育对策Education:即利用各种形式的教育和训练,使职工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掌握安全生产所必需的知识

和技能。

法制对策Enforcement:即借助于规章制度、法规等必要的行政、乃至法律的手段约束人们的行为。

3E原则中,工程技术对策着重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的问题;教育对策和法制对策则主要着重与人的不安全行为的问题,教育对策主要使人知道该怎么做,而法制对策则要求人必须怎么做。

第三章 安全文化

1、安全道德四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保护他人不受伤害

2、 安全文化的作用即四种功能

文化力应第一表现为影响力,第二表现为激励力,第三表现为约束力,第四表现为导向力。

3、 安全生产五要素:是指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

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要素,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核心。

4、 为什么安全观念文化建设是核心内容?

依靠严格的安全管理、完善的法规制度、健全监督网络,仍然无法杜绝事故的发生。只有通过安全观念文化的培养与熏陶,使员工从内心深处形成安全第一的本能意识,才能最终实现本质安全。

5、 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全面提高企业全员安全文化素质、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水平和层次、营造浓厚的安

全生产氛围、树立企业良好的外部形象。

第四章 安全管理方法

1、 对于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法》规

定,凡是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于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非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的生产经营单位如果本单位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有困难,可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

2、 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

生理需求—维持人类生存所必需的身体需求;安全需求—保证身心免受伤害和避免失去工作、财产、失误或住处等恐惧的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包括情感、归属、被接纳、友谊等需求;尊重的需求—包括内在的尊重如自尊心、自主权、成就感等需求和外在的尊重如地位、认同、受重视等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包括个人成长、发挥个人潜能、实现个人理想的需求。

3、 反馈(见书88页)

第五章 安全目标管理

1、实施安全目标管理的意义:简答题

有利于从根本上调动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搞好安全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有利于改善职工的素质,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有利于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面展开及现代安全管理方法的推广和应用。

2、哪些属于特种作业?选择题

A电工作业、B金属焊接、切割作业C起重机械(含电梯)作业D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E登高架设作业F锅炉作业(含水质化验)G压力容器作业H制冷作业I爆破作业J矿山通风作业K矿山排水作业L矿山安全检查作业M矿山提升运输作业N采掘(剥)作业O矿山救护作业P危险物品作业Q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其他作业。

3、 安全生产目标的展开应该是自上而下层层展开、自下而上层层保证。

第六章 系统安全管理

1、 系统安全是指在系统全寿命周期的所有阶段,以使用效能、时间为条件应用工程和管理的原理、准则、技术,

是系统获得最佳的安全性。

2、 系统安全管理,实际上就是对产品全寿命周期的安全问题的计划、组织、协调与管理。

3、 系统安全大纲的主要内容包括管理系统和关键的系统安全人员两个部分。

4、 已识别危险的处理中注意这样一些词:对灾难性的、严重性的和产品订购方指定的风险,不能仅依赖警告、

提示和规程、培训的手段。

第七章 安全生产法规

1、安全生产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控制和减少职业危害因素避免和消除劳动场所的风险,保障从事劳动的人员和相关人员的人身安全,健康以及劳动场所的设备、财产安全(即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人身安全和资产安全)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发布于2002年11月1日

3、三同时:在新改扩建工程以及技术引进技术改造中贯彻执行主体工程与安全卫生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4、企业的法人代表是企业的安全生产第一负责人。

5、填空、问答、论述: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企业负责、行政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 这五个方面有一个共同目标,就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方面来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国家监察是指政府部门的劳动安全监督机构,按照国务院赋予的权力所进行的安全监察活动,其监察具有法律的权威性和特殊的行政法律地位。

行政管理是对行业所属企业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由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在实施本行业宏观管理中,帮助指导和监督本行业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

企业负责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承担着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落实安全技术措施,开展安全按教育和培训。确保安全生产的责任和义务。

群众监督是广大职工通过工会或职工代表大会监督协助各级领导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规,不断改善劳动条件和环境,切实保障职工享有生命与健康的合法权益。

遵章守纪是指遵守安全生产方面的法规、制度、规范、标准和纪律。

6、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我国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按法律地位及效力同等原则,可以分为以下七个门类。

A宪法、B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a基础法b专门法律c相关法律C安全生产行政法规D地方性安全生产法规E部门安全生产规章、地方政府安全生产规章F安全生产标准G我国批准的国际劳工安全公约。

6、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于2007年6月1日实施。

7、 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民事、行政、刑事责任。

9、事故上报时间限制:a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b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c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每级上报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人员,职能科室和生产工人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事故预防工作应负的责任。

12、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计划的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手段,也

是做好事故预防工作,防止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重要措施。

第八章 职业安全监看管理体系

1、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要素:职业安全卫生方针、计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管理评审

2、 PDCA循环:P-plan 计划 D—do 行动 C—check 检查 A—action 改进

3、 职业安全监看管理体系的核心是危险源辨识控制和评价。

第十章 事故统计及分析

1、 事故定义:事故是在人们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们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

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意外事件。

2、 伤亡事故的定义:伤亡事故是指造成人身伤害或急性中毒的事故。

3、 工伤事故:在生产区域中发生的和生产有关的伤亡事故。

4、 按人员遭受伤害的严重程度,把伤害划分为四类:暂时性失能伤害、永久性部分是能伤害、永久性全失能

伤害、死亡

5、 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把受伤害者的伤害分成三类:

轻伤。损伤工作日低于105天的失能伤害。重伤。损失工作日等于或大于105天的失能伤害。

死亡。发生事故后当即死亡,包括急性中毒死亡,或受伤后在30天内死亡的事故。死亡损失工作日为6000天。

6、 未遂事故:是指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但由于其偶然因素,实际上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

7、 非工作事故:员工在非工作环境中,如旅游、娱乐、体育活动及家庭生活等诸方面活动汇总发生的人身伤

害事故。

8、 工作事故:是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或从事与工作有关的活动中发生的事故。

9、 二次事故指由外部事件或事故引发的事故,外部事件指包括自然灾害在内的与本系统无直接关联的事件。

10、a、特别重大事故 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b、重大事故 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c、较大事故 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d、 一般事故 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1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将事故类别分为20类:

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爆破、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压力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

12、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15日内作出批复,特别重大事故,30日内作出批复,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最长不超过30日。

13、事故统计的分类项目除事故类别、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外,还有受伤部位、起因物、伤害方式、致害物、受伤性质等5项。

14、伤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包括:人身伤亡后支出费用,其中包括: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济费用、歇工工资。善后处理费用,其中包括: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现场抢救费用、清理现场费用、事故罚款及赔偿费用。财产损失价值,其中包括: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流动资产损失价值。

15、伤亡事故间接经济损失包括:停产、减产损失价值。工作损失价值。资源损失价值。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其他费用。

16、海因里希通过对5000余起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的统计分析,得直接经济损失与间接经济损失的比例为1:4的结论。 第十一章 事故调查与处理

1、事故调查工作时对于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是最有效的事故预防方法。为制定安全措施提供依据。揭示新的或未被人注意到的危险。可以确定管理系统的缺陷。是高效的安全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事故调查的对象是所有事故:包括重大事故、未遂事故或无伤害事故、伤害轻微但发生频繁的事故、可能因管理缺陷引发的事故、高危险工作环境的事故、适当的抽样调查。

3、参与重大或特大事故调查的成员有2个基本要求: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某一方面的专长。与所发生的事故无直接利害关系。

4、安全事故四不放过

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当事人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

5、4P技术:人(people)、部件(part)、位置(position)、文件(paper)

6、事故的原因分析:事故的直接原因(直接责任者)、间接原因(领导责任者)、主要原因(主要责任者)。

7、责任事故:因有关人员的过失而造成的事故。

8、非责任事故:由于自然界的因素造成的不可抗拒的事故,或由于未知领域的技术问题而造成的事故。

8、破坏事故: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蓄意制造的事故。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fx1.html

微信扫码分享

《安全管理学知识点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
范文搜索
下载文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