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竞赛辅导:第五章 遗传学与进化

更新时间:2023-06-03 05:2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第五章 遗传学与进化@第一节 变 异 遗传物质本身发生质的变化,从而导致生物性状改 变,称为变异。广义上的变异可以分为染色体畸变 (包括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和基因(DNA和RNA) 突变。狭义的变异单指基因突变。 一、染色体畸变 1、染色体结构变异 (1)缺失 一个染色体一臂发生两处断裂,中间部分丢失,然后断 裂处愈合,形成缺失。

(2)重复 重复是指一个染色体,除了正常的组成之外,还多了一 些额外的染色体片段。和缺失相比,重复的遗传影响比较小,但重复也不能太大,否则 也会由于遗传上的不平衡导致死亡。重复也产生一定的遗传效应, 如果蝇的棒眼类型是X染色体上16A区重复所致。 (3)倒位 倒位是指染色体中断裂的某一片段倒转了位置又重新愈合 的情况。

(4)易位 易位是指一个染色体的片段接到另一个非同源染色体上, 其中常见的是两个非同源染色体相互交换了片段,产生相互易位。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一般地,遗传上把一个配子含有的染色体数称为一个染色体组或 基因组。如果细胞核内含有染色体组整数倍的染色体,称为整倍体; 如果含有的染色体数不是染色体组的整数倍,称为非整倍体。 (1)整倍体 ①单倍体和二倍体②多倍体

同源多倍体在生产上有重要的价值,香蕉和黄花菜是天然的三倍体, 无籽西瓜是人工制造的三倍体。异源多倍体,是由两个不同种杂交, 所得的杂种再经过染色体加倍而形成。自然界中,有许多异源多倍 体,在栽培作物中,普通小麦、陆地棉、海岛棉、胜利油菜、烟草 等都是异源多倍体。

(2)非整倍体①单体 丢失一条染色体的二倍体生物称为单体。其染色体一般 公式为(2n—1)。

②三体 多一条染色体的二倍体称三体。其染色体公式为(2n+1)。

③四体 多二条染色体的二倍体称四体。其染色体公式为(2n+2)。

④双三体 对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来说,每对都多一条染色体的 二倍体称双三体,其染色体公式为(2n+1+1)。 ⑤缺对体 缺失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个体称为缺对体,这种情况, 对二倍体(2n-2)来说,通常是致死的。但对于多倍体来说仍可成 活,例如,异源六倍体小麦的某些缺对体(6n-2),虽然生活力和 可育性都降低,但仍可成活(由于多倍体的遗传重复)。

二、基因突变 1.基因突变的特性 (1)随机(2)突变多方向性和复等位基因 (3)稀有性(4)可逆性

2.基因突变的类型 (1)碱基置换突变(2)移码突变 3.基因突变发生的时期 4.突变的诱发 因DNA复制、DNA损伤修复等导致的基因突变,称 为自发突变;因环境等因素引起的突变,称为诱发突变。引起基因 突变的因子叫诱变剂。

X

射线、γ射线、中子流、紫外线、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工业污染中 的煤烟和汽车尾气中的苯、芘、苄等;工业试剂及工业原料中的乙 烯亚胺、甲醛;食品工业中用的亚硝酸盐,食品污染中的黄曲霉毒 素;药物中的氮芥、磷酰胺;抗生素中的丝裂霉素C、放线菌素D; 核酸代谢中的5-氟尿嘧啶,5-溴尿嘧啶(5-BU)、烷化剂等。病毒

第二节 孟德尔遗传 一、一对基因杂交

1.分离规律的实质及解释 为了解释这些遗传现象,孟德尔提出了遗传因子假说: (1)相对性状是受细胞中相对的遗传因子所控制。 (2)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 母方;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是单个存在的。 (3)杂种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到不同的配子中去, 产生数目相等的两种类型。 (4)雌雄配子之间的结合是随机的,且机会相等。

①纯合体与杂合体 ②基因型与表现型 2.等位基因分离的验证 (1)花粉直接检查法

(2)测交法

3.显隐性关系的相对性

(1)不完全显性 两杂交亲本的花色分别为红色和白色,P1的花色为 粉红色,F1自交,F2的花色出现了红色,粉红色和白色,其比例为 1:2:1。这种现象称为不完全显性。

(2)等显性 双亲性状同时在后代个体上出现,例如人的AB血 型。 (3)镶嵌显性 双亲的性状在后代同一个体的不同部位表现出 来,这种双亲的性状不一定有显隐性之分。例如,我国学者谈 家桢先生对异色瓢虫色斑遗传的研究表明,用黑缘型鞘翅 (SAuSAu)瓢虫(鞘翅前缘呈黑色)与均色型鞘翅(SESE)瓢虫(鞘 翅后缘呈黑色)杂交,子一代杂种(SAuSE)既不表现黑。缘型 也不表现均色型,而出现一种新的色斑,即上下缘均呈黑色。 在植物中,玉米花青素的遗传也表现出这种现象。 (4)条件显性 条件显性是指等位基因之间的显隐性关系因环 境因素的影响而改变。例如,人类秃顶的遗传,是秃顶基因B 的作用,在男性BB,Bb皆表现为显性,出现秃顶性状;而在 女性Bb则表现为隐性,只有BB时才表现出秃顶性状,因而秃 顶在女性中少见。

二、两对基因杂交

2。自由组合规律的验证

三、多对基因杂交 1.多对性状杂交的F2,基因型和表现型 含有两对等位基因的杂种,例如RrYy,在产生配子时,按照 等位基因分离和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规律,将产生四种类型, 正是2的平方,自交后所形成的基因型正是3的平方,即9种类型, 而表现型则是2的平方,即4种类型,其表现比率又正是(3:1)2 的展开式,即9:3:3:1。据此推论,三对基因的杂种F1的配 子类型是23种,即8种类型,Fl自交,F1的基因型数目将是33, 即27种类型,其表现型将是23即8种类型,其比率将为

(3:1)3 的展开式,同理,n对基因的杂种F1所产生的配子数应为2n, F1自交后,F2的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比率将分别是3n,2n及(3: 1)n的展开式。

2.孟德尔规律的意义

实践意义

a.预测比率 ①育种实践中的应用 b,选育新品种 c.基因型的纯化 ②杂种优势的应用 ③医学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四、孟德尔比率的变化

条件是:①亲本必需是纯合二倍体,相对性状差异明显。②基因显 性完全,且不受其他基因影响而改变作用方式。③减数分裂过程中, 同源染色体分离机会均等,形成两类配子的数目相等,或接近相等。 配子能良好地发育并以均等机会相互结合。④不同基因型合子及个 体具有同等的存活率。⑤生长条件一致,试验群体比较大。1.致死基因 孟德尔的论文被重新发现后不久,法国学者库恩奥就发现小 鼠中黄鼠不能真实遗传,不论是黄鼠与黄鼠相交,还是黄鼠与黑 鼠相交,子代都出现分离: 黄鼠X黑鼠一黄鼠2378,黑鼠2398 黄鼠X黄鼠一黄鼠2396,黑鼠1235

2。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不同对基因间相互作用而导致杂种后代分离比例偏离正常的孟德 尔比例,称为基因互作。 (1)互补作用两对独立基因分别处于纯合显性或杂合状态时,共 同决定一种性状的发育;当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或两对基因都是 隐性时,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这种作用称为互补作用。发生互补 作用的基因称为互补基因 1

(2)累加作用 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单独存在时则能分别 表现相似的性状。

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单独存在时则能分别表 现相似的性状。

(3)重叠作用 不同对基因互作时,对表现型产生相同的影响,F2产生15:1 的比例,称为重叠作用。这类表现相同作用的基因,称为重叠基 因

(4)显性上位作用 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共同对一对性状发生作用,其中一对对另一对 基因的表现有遮盖作用,称为上位性。反之,后者被前者所遮盖, 称为下位性。

(5)隐性上位作用 在两对互作的基因中,其中一对隐性基因对另一对基因起上位性 作用。例如,玉米胚乳蛋白质层颜色的遗传。

(6)抑制作用 在两对独立基因中,其中一对显性基因,本身并不控制性状的表 现,但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抑制作用,称为抑制基因。

第三节 多等位性、重组、伴性、遗传 一个基因存在很多等位形式,称为复等位现象。 1.ABO血型

2.Rh血型与母子间不相容 Rh血型最初认为是由一对等位基因R和r决定。 RR和Rr为Rh+, rr为Rh-。现在知道Rh血型由18个以上复等位基因决定。 Rh—个体在正常情况下不含Rh+细胞的抗体,但如果Rh-个体 反复接受Rh+个体血液,

就可能产生抗体。Rh-母亲怀Rh+的胎儿, 在分娩时,Rh+胎儿的红细胞有可能通过胎盘进入母体血液,使 Rh-的母亲产生抗体,当怀第二胎时,胎儿为Rh+,可造成胎儿死 亡或生一个患溶血症的新生儿。

3.自交不亲合 同类相抗,自交不育,保证了异花传粉受精。烟草是自交不 育的,已知至少有15个自交不亲合基因,它们是S1,S2, S3,…,S15,构成一个复等位基因系列,相互无显隐性关系。 二、重组 基因重组是通过有性过程实现的。 1.自由组合 由它所形成的重组是不同对染色体的随机组合。 2.连锁互换 这类重组是同源染色体基因相互交换所发生的重新组合。它是较 为稳定的重组。连锁遗传现象是1906年美国学者贝特森和潘耐特在 香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首先发现的。他们观察到同一亲 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在杂交后代中常有相伴遗传的倾向,这就是性 状的连锁遗传现象。1911年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根据在果蝇中发现 的类似现象提出连锁和交换的理论,从而确立了遗传学第三定律— —基因的连锁互换定律。

(1)不完全连锁和完全连锁 ①果蝇的性状连锁遗传:摩尔根用灰身长翅纯系果蝇与黑身残 翅纯系果蝇杂交,F1都表现灰身长翅。让FI的雌蝇与黑身残翅雄 蝇交配,测交后代(F1)的表现型类型及其数目是:21灰长(42%), 4灰残(8%),4黑长(8%),21黑残(4%)。 在测交子代群体中,亲本型(灰长和黑残)占84%,明显多于占 16%的重组型(灰残和黑长)。显然F1雌蝇产生的四种类型的配子 数目是不等的,即亲型配子远多于重组型配子。 ②基因的连锁和交换:摩尔根等人用基因的连锁互换理论解释 性状连锁遗传现象,其基本要点如下: a.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 不同基因座位上。同一条染色体上彼此连锁的基因群,称为一个 连锁群。 b.连锁基因常常联系在一起不分离,随配子共同传递到下一 代。这种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相伴遗传的现象称为基因连锁。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fs1.html

Top